蜡染制作方法与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传统工艺贵州风情蜡染艺术

传统工艺贵州风情蜡染艺术

传统工艺贵州风情蜡染艺术历史沿革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xie)”,是蜡画与染色的结合。

“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蓝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纺染工艺。

蜡染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据考证,蜡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最迟在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熟练地掌握了蜡防染技术。

在东汉时,蜡染技术已相当成熟;到了西晋时已可以染出十余种彩色的蜡染制品;唐代蜡染已非常盛行;到南宋时蜡染花布称为“瑶斑布”。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蜡染已经成为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人生艺术。

容斋 | 中国风艺术生活 / 订阅号:rz17668艺术魅力蜡染的艺术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主要在于每次染色后所产生的“冰纹”-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

冰纹变化无穷、形态万千,即使同一幅画或同一副图案,所产生的“冰纹”也绝不相同,这就是蜡染的艺术魅力所在。

神秘莫测的冰纹,使蜡染更具抽象画派的韵味。

“冰纹”可以说是蜡染的灵魂。

工艺特色材料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

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

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

贵州蜡染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

贵州盛产蓝草,七月开花,八月收割。

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

工具绘制蜡花的工具是一种自制的钢刀。

一般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

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

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流程蜡染生产绝大多数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自动化来代替。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工艺流程蜡染是一种传统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它又称为蜡印染、蜡布染、蜡笔染等。

蜡染技术源自中国,古代时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家纺、服装、帷幕等。

现在,蜡染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美丽、神秘的图案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蜡染的工艺流程:1. 布料的准备蜡染工艺的首要步骤是选择合适的布料进行染色。

一般而言,高纤维含量的天然织物如棉、麻、丝等适合进行蜡染。

在开始蜡染之前,要将布料清洗干净并晾干,以便获得更好的染色效果。

准备好适量的蜡。

一般使用的蜡是蜜蜡或墨蜡,在染色前需将蜡加热至液态状态。

3. 蜡线绘图使用蜡线在布上进行图案的描绘。

蜡线的粗细决定了最终图案线条的粗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蜡线绘图需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且在绘制时需要特别注意细节和覆盖度。

4. 蜡染制作好蜡印图案后,将布料浸入染料中进行染色。

染色的时间和浸泡的深度决定了染色的深浅程度。

在浸泡之前,需要先将液态蜡均匀地涂覆到布料上,保护不需要染色的区域不受染料的影响。

5. 蜡的清除在染色完成后,需要将蜡清除。

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将布料浸泡在开水中,使蜡溶解并通过水表面浮出。

清洁后的布料可以再次染色或直接使用。

6. 洗涤染色完成后,需要进行清洗和烘干。

清洗可除去多余的染料和蜡痕迹,烘干可使布料更加平整和柔软。

7. 完成完成后的蜡染产品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图案鲜艳清晰,具有收藏和观赏的价值。

蜡染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艺,以手工方式而非机器完成。

这项工艺需要对布料、蜡和染料的特性具有充分的了解,以便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蜡染的工艺流程中,每个步骤的精确度和细节都至关重要。

在选择布料时,要考虑到布的特性和染色效果。

纯棉、麻和丝绸都是常用的蜡染布料,而人造纤维布料可能会影响染色效果。

有些布料也可能被处理过,在染色过程中会对染料的吸收和固定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提前检查和测试。

在进行蜡线绘图时,需要使用细心和耐心来完成。

制作者需要将蜡的温度和流动性考虑在内,以保证覆盖度并避免线条出现断裂或粗细不一致的情况。

传统蜡染及新型感光蜡染制作工艺

传统蜡染及新型感光蜡染制作工艺

传统蜡染及新型感光蜡染制作工艺
传统蜡染是一种古老的染色工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材料:传统蜡染材料主要包括蜡烛、熔炉、蜡刀、蜡笔、细棍等。

2. 设计图案:根据设计需要,用蜡笔在织物上画出所需的图案。

3. 蜡染:用蜡刀将蜡烛切割成小块,放入熔炉中加热,熔化蜡烛后,用蜡笔或细棍蘸取蜡涂抹在织物上,以固定染色的部位。

4. 上色:将准备好的染料涂抹在织物上,可使用刷子、海绵等工具均匀地涂抹,也可以将织物浸泡在染料中。

5. 清洗:将染色完成的织物放入清水中浸泡,用手轻轻捧揉,使染料彻底洗净。

6. 去蜡:将蜡烛残渣熔化,用毛刷将蜡涂抹在织物上,再用热水浸泡,使蜡烛融化并溶解,将蜡去除。

7. 完成:洗净织物,晾干后即可完成传统蜡染。

新型感光蜡染则采用了更加现代化的工艺和材料,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材料:新型感光蜡染主要用到感光蜡纸、织物和热压机
等。

2. 设计图案:使用电脑绘图软件设计所需的图案,将其打印在感光蜡纸上。

3. 印刷:将设计好的感光蜡纸放在织物上,用热压机将感光蜡纸与织物层层热压,使感光蜡纸中的染料转移到织物上。

4. 曝光:将热压后的织物放置在曝光机中,光线照射在感光蜡纸上,使染料固定在织物上。

5. 清洗:将织物放入清水中,用手轻轻捧揉,使染料彻底洗净。

6. 完成:洗净织物,晾干后即可完成新型感光蜡染。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手工艺品,其工艺流程虽然繁琐,但却能够创造出精美绝伦的纹样和色彩。

下面就是蜡染的工艺流程。

首先,选择合适的面料。

蜡染一般使用棉布或丝绸作为基础面料,因为这两种面料能够很好地吸收颜料和蜡。

其次,设计纹样。

设计师首先在纸上绘制出精美的纹样,然后用蜡在布料上勾勒出这些纹样。

蜡染的独特之处在于蜡的覆盖能够阻止染料渗透,从而留下未染色的部分,形成图案。

接下来是染色。

在涂上蜡的面料上涂上颜色。

每一种颜色都需要单独的染色过程,而且为了保证色彩的清晰和鲜艳,需要反复涂染多次。

然后是蜡的脱脱。

将染色后的面料放在烘箱中,高温烘烤,使得蜡融化并渗透到棉布或丝绸中,从而脱离面料,留下绚丽的彩色图案。

最后是定色和整理。

用专门的染料对蜡染面料进行定色,保证颜色牢固。

然后对面料进行整理,修剪边缘并在布料上做上一些装饰,如镶边或缎带。

在这个过程中,蜡染工艺需要耐心和精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
精雕细琢,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蜡染作品。

然而,正是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技艺,让蜡染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瑰丽的艺术品,深受人们喜爱。

东方第一染——蜡染技术

东方第一染——蜡染技术

东方第一染——蜡染技术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基本信息蜡染,古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手工防染工艺,与绞缬(扎染)、夹缬并列为中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

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

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

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

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蜡染起源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

蜡染故称“蜡缬”,据考证,”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些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

”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丝绸印染技艺的重大进步。

了解考察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

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的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技艺的起源也是如此。

蜡染起源的几种说法: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的重复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

印色3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

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ppt课件(图文)pptx

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ppt课件(图文)pptx
传播蜡染技艺。
学校传承
将蜡染技艺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
进行传承。
蜡染的保护措施与政策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蜡染技 艺进行保护,打击侵权行为。
资金扶持
设立专项资金,对蜡染技艺的 传承、保护和发展给予资金支 持。
建立档案
对蜡染技艺进行建档立卡,记 录其历史渊源、工艺流程、传 承谱系等信息。
01
02
03
图案丰富多样
包括几何图形、动植物、 人物故事等,构图饱满, 形象生动。
色彩鲜艳明快
以蓝白为主色调,搭配红 、黄、绿等鲜艳色彩,形 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寓意深刻
图案和色彩往往承载着民 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具有 深厚的文化内涵。
蜡染的艺术风格与流派
民族风格
蜡染作为一种民间工艺,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 同民族的蜡染风格各异。
博物馆展览
通过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展览,向公众展示蜡染的历史、技艺和文化 内涵,提高人们对蜡染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将蜡染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 动蜡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旅游推广
在旅游景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地,开展蜡染制作体验、蜡染产品展 示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促进蜡染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脱蜡
染色完成后,将布料 放入热水中煮洗,使 蜡质融化脱落,露出 图案。
蜡染的技法与技巧
01
02
03
04
线条表现
通过运用不同粗细、长短的线 条,表现出图案的轮廓和细节

色彩搭配
根据图案需求和审美原则,合 理搭配色彩,营造出和谐、美
观的视觉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4课蜡染与扎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4课蜡染与扎染

扎染制作工具与材料准备
橡皮筋
用于扎结布料。
固色剂
用于固定颜色。
布料
与蜡染相同,一般采用天然纤 维布料。
染料
同样可以使用矿物颜料或植物 颜料。
橡皮锤
用于敲打布料,使颜色更均匀 渗透。
扎染制作步骤与方法
1. 浸湿布料
01 将布料完全浸湿,为染色做好
准备。
2. 扎结
02 使用橡皮筋将布料扎成不同的
结,扎结的部分染料无法渗入 ,形成白色图案。
著名扎染艺术家及作品欣赏
艺术家一
张三,当代著名扎染艺术家,其代表作品《蓝天之下》以深蓝色为主色调,通过巧妙的扎结技术展现出天空的层 次感和云朵的立体感,作品充满浪漫与诗意。
艺术家二
李四,对传统扎染技术进行创新,融合现代审美理念。代表作品《花海》运用多种色彩的搭配,呈现出绚丽多彩 的花海景象,展现出扎染艺术的无限可能。
用蜡笔在布上绘制出预设的图案 。
2. 上蜡
将蜡笔在火上加热,待蜡融化后 ,按照设计好的图案上蜡。
3. 染色
将上好蜡的布放入染料中浸泡, 染料无法渗入蜡的部分,形成图
案。
6. 晾干与熨平
将布晾干后,用熨斗熨平。
5. 固色
用固色剂浸泡布料,增加颜色的 牢度。
4. 去蜡
用热水将布上的蜡煮掉,显现出 图案。
02
CATALOGUE
蜡染艺术欣赏与了解
蜡染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起源
蜡染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印染技术,被称为“东方印染艺术 的明珠”。
历史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染技术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以及非洲、欧洲等地。不同 地区的蜡染风格各异,融合了本地文化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蜡染艺术。

蓝色中国风非遗系列之苗族蜡染

蓝色中国风非遗系列之苗族蜡染


系 列
蜡苗 族 技 艺

非 遗


技 艺
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早在秦汉时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
蜡染技术。珙县苗族蜡染在四川苗族蜡染中独树一帜,清光绪《珙县志》记载:罗渡
苗民取蜡熔而绘于布,染后煮布洗蜡,成蜡染裙。珙县苗族蜡染以蓝白两色为主调,
也常与挑花、补花相结合,一般是先染后绣,色调丰富,层次分明,既朴实也艳丽。
传承保护
传承状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品的种类不断丰富,蜡染作为贵州苗族地区主流纺织品的地位已日渐动摇。伴随旅游 业的发展,蜡染手工艺制品被当作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但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和追求经济收益,粗劣的蜡 染制品大量涌现,对技艺的有序传承构成了威胁。由此可见,苗族蜡染技艺待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
现在人们所称的蜡染,多指用蜡在布上绘制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 技艺,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工具主要包括:铜刀、瓷碗、水盆、大针、骨 针、谷草、染缸等。蜡染的第一个步骤是处理布料。布料一般都是棉布 或麻布,将布料用草木灰浸泡,除去布纤维中的脂质,使其更易上色。 布料漂洗干净后,将蜂蜡置于瓷碗中放在热草木灰上融化,即可用铜刀 在布面上点画。图案可参考花样,也可凭借经验自行创作。

图纹中自然纹与几何纹居多,有的继承于传统,有的源自于生活,往往一纹多义。蜡

染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对称均衡,注重图纹组合和视觉顺序的总体效果


目录传 统
壹贰叁肆伍
历工工传社 史艺艺承会 渊特流保影 源征程护响
非遗系列
历史渊源
非遗系列
非遗系列
历史渊源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黄平、凯里、榕江、安顺、织金等县市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 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整烫 除蜡后的蜡染面料,进行必要的热水皂洗 (进一步去除浮色)、水洗后,用熨斗烫 平,即成为一件蜡染作品。

蜡染一般都是蓝白两色。 制作彩色蜡染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先在白布上画出彩 色图案,然后把它"蜡封" 起来,浸染后便现出彩色 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按一 般蜡染的方法漂净晾干以 后,再在白色的地方填上 色彩。民间蜡染所用的彩 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 色,黄栀子染黄色。

5 除蜡 染色、水洗、固色之后,面料上的蜡层要 被除去。除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沸水 除蜡,蜡染面料浸入沸水中,蜡层被热水 加热熔化,从面料上脱落进入热水,实现 脱蜡。二是熨烫吸附除蜡,用一些吸附能 力强的纸如废旧报纸、书写纸等覆盖于面 料的蜡层上,再用热熨斗在纸上熨烫加热 ,蜡层遇热熔化后被吸附能力强的纸吸附 ,从而实现除蜡。

(4)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 自制的钢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 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这种钢刀是 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 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 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 ,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 角形、斧形等。

印蜡工具:用铜皮弯曲后,集结成型,取 其断面构作纹样,这是批量制作蜡染的工 具。用这种工具蘸取蜡液,然后印制于面 料上,所得纹样线条流畅,制作蜡染的工 作效率也高。另外,用木板刻制的凸版, 也能用于印蜡。为了更大规模生产蜡染花 布,工业化生产用的铜辊印花机也被改装 成印蜡设备。



蜡染的材料: (1)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 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真丝类面料、纤维 素纤维面料。 (2)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 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 后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染剂。 蜂蜡为动物蜡,熔点为62~66℃,有一定韧性和黏性,不 易碎裂,常用于制作精细线条的蜡染效果。白蜡为植物蜡 ,柔韧性、黏性不如蜂蜡,为了节省蜂蜡,白蜡经常与蜂 蜡混合使用。石蜡为矿物蜡,熔点为45℃,柔韧性小,易 碎裂,常用于制作蜡染的冰纹效果。为了蜡染效果的需要 ,不同性能的蜡也经常混合使用


(3)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贵州 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 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 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贵州乡村市集上 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 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4)松香:松香可作为蜡液中的辅助材料 ,可使蜡松脆易裂,与蜂蜡混用可调整蜡 的韧脆性。

绘蜡时,热的蜡液遇到织物会冷凝成固体 ,因此,绘蜡时蜡液的温度应有要求,一 般,绘蜡蜡液的温度要求适当,即要求该 温度的蜡液在绘到织物上,完全固化前, 能将所绘部位的纤维充分浸润,凝固后蜡 层能将纤维紧密包裹,但不能使蜡液向四 周渗化。蜡液的温度过高,绘制时蜡容易 渗化导致边界不干净、不整齐。蜡液的温 度过低,蜡液一触到织物还没有来得及向 织物的内层渗透即凝固,染色时蜡层不能 起到防染作用,甚至还会从织物上脱落下 来。

“冰纹”也叫“龟纹”是蜡染所独具的纹 样肌理。面料上蜡后,织物上的蜡层会依 其自身的物理性能(柔韧、硬脆性能), 产生不同程度的龟裂,上蜡面料在染色时 ,染料会透过织物蜡层的龟裂对织物着色 ,从而形成“冰纹”。蜡层龟裂的产生与 其所处的环境温度有直接的关系,温度越 低发展历史

右图为新疆民丰东 汉墓出土的汉代蜡 缬几何纹布,其中 一片是圆圈、圆点 几何纹样组成花边, 大面积地铺满平行 交叉线构成的三角 格子纹;一片系小 方块纹,下端还有 一半体像

蜡染,蜡染又称“蜡防染”, 古称“蜡缬”。是我国古老 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先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 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 因蜡自然龟裂,所以布面常 呈现特殊的“冰纹”,独具 魅力。


蜡染之乡,是中国贵州安顺。 安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境内有黄果树瀑布、龙宫、 屯堡文化(天龙镇、云峰八 寨等)、天星桥、花江大峡 谷等众多著名景点。安顺有 “滇之喉、黔之腹,粤蜀之 唇齿”的赞誉,地理位置重 要,交通方便,更是“商业 甲于全省”。安顺于1992年 成功举办了首届蜡染艺术节, 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宾 客,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安顺有大量的蜡 染作坊、工厂,涌现出洪福 远等一批知名的蜡染艺人。 安顺的蜡染在继承传统的同 时也在不断创新。
蜡染制作方法与作品赏析
彭阳第四中学:赵忠香
蜡染的发展历史
据考证,蜡染起源于我国古代。最迟在秦﹑汉时期,在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就已熟练地掌握了蜡可以防染 的特点,利用蜂蜡和虫蜡作为防染的原料。
在东汉时期,蜡染技术已相当成熟。到了西晋,已可染 出十余种彩色的蜡染产品。唐代蜡染开始盛行。南宋时,蜡 染花布称为“徭斑布”,系采用镂有细花的木板二块夹住布 帛,然后将熔化的蜡液灌入镂空的部位,蜡在常温下很快固 化,此时“释板取布”并投入到蓝靛染液中,待布染成蓝色 后,“则煮布以去其蜡”,就可得到“极细斑花,炳然可观” 的徭斑布。蜡染工艺在我国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而 且流行很广 。


蜡染染色有浸染法和刷涂活性染液的冷堆 置法。 活性染料冷堆法具体的操作是,用常规活 性染料一浴法(活性染料、促染剂和碱剂 一同混配在染液中)配置染液,然后将染 液刷涂于上蜡的面料上,使染液吃透面料 上未上蜡的部位,同时,也要用刷子将染 液刷入蜡层龟裂的裂纹处,让染液透入蜡 层的裂纹深入到面料的纤维上。最后,将 刷涂了染液的面料平铺在一块比面料略大 的塑料薄膜上,将塑料薄膜和面料一同卷 起,再将卷起的两端多余的塑料薄膜扎紧 ,室温放置24h即可完成染料的上染。
因蜡染的染色是通过蜡来进行防染的,而 蜡的熔点一般在45~55℃左右,所以,蜡染 的染色就不能用常规的染色方法在较高的 温度下进行。通常,蜡染染色是在室温的 条件下进行的。可用比常规染色染料用量 多的染液染色,从而强化染料向纤维内部 的扩散;在染液中加入促染剂可有效地促 进染料的上染;延长染色时间也可使更多 一些的染料上染到织物之上。
蜡染

蜡染文物,有新疆出土的北 朝蓝色蜡缬毛织物和棉织品 及西凉蓝色缬绢和唐代的几 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 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 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 缬残幡。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 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 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 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 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一种艺术。她们的头巾、围腰、 衣服(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 的边缘)、裙子、绑腿,都是蜡 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 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 都使用蜡染。 当前蜡染的生存状态主要分为三 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 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 的蜡染制品。另—类是工厂、作 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第 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 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 画”。


二、蜡染的制作过程 蜡染的制作过程为: 设计稿图、描稿→上蜡→制作蜡纹→染色 →除蜡→整烫

1设计稿图、描稿 设计稿图首先要明确所要制作蜡染的风格 。设计好的纹样,被描于要进行蜡染的面 料之上,以便绘蜡。描稿时最好用铅笔, 切忌用复写纸。对蜡染造诣精深的人可以 不用描稿,直接在面料上绘蜡。



蜡染的保养。 其一,由于蜡染的原料是纯 棉布,因此在保养方面应注 意防潮、防腐蚀,以免发霉 长虫。如果买回后是用于收 藏而非装饰,请定期取出晾 晒。 其二、蜡染可以随时用水清 洗,但在洗的过程中不要使 用清洗剂,以免掉色;也不 可用机洗,因为很多染画主 要是以须边突出主效果,用 机洗会将须边搅坏。洗完后 的蜡染制品可以熨烫。 其三、蜡染制品买回后,可 以根据需要进行装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