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

合集下载

蜡染

蜡染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是用特制的铜腊刀沾腊液按图案花纹绘于白布上,待腊凝固后,将织物在土靛染液中浸染。

然后晾干,再用沸水煮去蜡质。

这样,有腊处因有腊防染而未着色,便形成各种美丽的蓝底白花纹样。

大块的腊质防染处,由于靛蓝浸入腊的裂痕中而形成冰裂纹。

所以,每一块在刻意却不确定中产生的蜡染布料,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

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

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

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

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

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l 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民间蜡染所用的彩色染料,是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

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蜡染

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蜡染

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蜡染蜡染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源远流长,技艺精湛。

它以蜡作为阻隔剂,通过染色和蜡的交替使用,达到创造出各种图案和色彩的效果。

蜡染工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美化了生活,也传承了民族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蜡染的历史、技术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一、蜡染的历史蜡染的历史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最早的蜡染是利用植物的蜡和染料进行实验,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纹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技艺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服饰、家居用品和艺术品上。

据史书记载,蜡染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

当时,中国的蜡染工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在皇宫中,御用的蜡染被视为珍贵的礼物,颇受皇帝和贵族的赞赏。

这一时期的蜡染作品以其精密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成为了时代的瑰宝。

二、蜡染的技术蜡染技术主要包括图案设计、蜡绘制和染色三个步骤。

首先是图案设计。

设计师根据需求和灵感,创作出适合蜡染的图案。

这些图案可以是花卉、动物、山水等各种题材,丰富多样。

然后是蜡绘制。

蜡绘制是蜡染的核心步骤,也是最具技术含量的部分。

工匠将熔化的蜡,利用特制的蜡笔或蜡块,在织物上绘制出图案的轮廓。

蜡在织物上凝固后,起到了阻隔的作用,使得染料只能渗透进未被蜡阻隔的部分。

最后是染色。

染料可以是天然的植物染料,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染料。

工匠将染料溶液涂抹在织物上,将染料渗透到未被蜡覆盖的区域。

每一次染色之后,工匠都需要将蜡融化,清除已经完成的部分,再重新进行蜡绘制和染色。

三、蜡染的应用蜡染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服饰、家居用品、工艺品等多个领域。

在服饰方面,蜡染常用于丝绸制品的装饰。

丝绸融合了蜡染的图案和色彩,展现出独特的华丽感和精致度。

蜡染丝绸服饰可以体现出古典的气质,也可以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流行于各个时代。

在家居用品方面,蜡染可以应用于窗帘、桌布、抱枕等。

蜡染的图案和色彩可以为居家生活增添一份温馨和艺术感。

第4课蜡染与扎染

第4课蜡染与扎染
世界上仅此一件

蜡染
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动,
扎染
面料不是靠蜡来附着,而是依靠绳
子来裹扎一部分面料,
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
其他部分一样就形成了与染料一致
的颜色,
捆扎部分也由于液体的浸透形成了
颜色的过渡。
一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 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
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
一类是工厂、作坊面 向市场
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 应属于工艺美术品。
一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 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
“蜡染画”。
蜡染的制作方法
蜡染的应用
染料可以是一样的
随 意 性
偶 然 性
01 布料:棉布、麻布、棉绸。
02 蜡料:白蜡、蜂蜡、蜡烛等, 加热溶匀后使用。
03 染料:天然染料,直接染料 绘蜡工具:蜡刀、油画笔、排
04 刷等。
05 其它工具:天平、量杯、 温度计、塑料手套等
蜡染工具、方式及纹样
绘蜡工具和容器
绘蜡
贵州苗族粗犷风格的蜡染纹样 Nhomakorabea当前蜡染的生存状态主要分为三类:
蜡染与扎染






什么是蜡染?
01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 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
02
蜡染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 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
艺。
03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
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
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
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
尤具魅力。
• 蜡染的艺术风格

蜡染

蜡染

蜡染------多依河的那片彩霞
蜡染广泛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古称“蜡颉”。

《后汉书》、《临海水土志》、《新唐书》有“染彩”,“斑文布”等记述。

宋代的《岭外问答》记有“以木板两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

”叙述了蜡染工艺的制作工序。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色蜡染”及日本奈良正仓博物院所藏的“对树象羊蜡颉屏”证明蜡染在唐代已经盛行。

蜡染是属于依附日常生活用品作装饰的一类民间实用工艺美术,或称为“民俗艺术”。

所蕴含的文化意识是布依族人民的文化意识,反映了他们的愿望、理想、情操、审美情趣,乃至历史、传说等。

具有实用和审美统一的特点,是以蜡染为载体,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蜡染工艺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构图完整圆满,平衡对称,变化和谐,在一个平面上既有主题纹样,又有辅助纹样,显得丰满繁密,却繁而不乱,对称平衡,变化和谐,完整圆满。

追求圆满表现人们普通的文化心理,象征美满和吉祥,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

布依族蜡染制品包括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如衣裙、胸兜、围腰、帽子、床单、被面、枕巾、门帘、背扇、包袱布、盖帕、手帕、挎包等以及褂壁画等等。

在民俗活动的祭祀、节目、婚娶礼仪和社交、文娱等场合,蜡染服装更讲究、更漂亮。

渲染出隆重、喜庆、欢乐的气氛。

2024版08美术课件非遗技艺《蜡染》

2024版08美术课件非遗技艺《蜡染》

姑娘的美丽和纯朴。画面中的姑娘身穿传统苗族服饰,头戴银饰,面带
微笑,形象生动。
02
《山水情》
这幅作品以山水为背景,运用蜡染技艺表现出山水的层次感和深远意境。
画面中的山峰起伏,云雾缭绕,树木葱茏,流水潺潺,让人仿佛置身于
自然之中。
染技艺刻画出各种花卉的形态和色彩。
将上好蜡的布料放入染 液中浸泡,使染料渗透 到布料中未被蜡覆盖的
部分。
11
重复染色
根据需要可多次重复浸 泡和染色过程,以达到
所需的色彩效果。
后期处理
01
02
03
04
脱蜡
将染好的布料放入热水中煮沸 或用其他方法使蜡层融化脱落。
清洗布料
用清水将脱蜡后的布料清洗干 净,去除残留的染料和杂质。
晾干熨烫
将清洗干净的布料晾干后用熨 斗熨烫平整,使其更加美观。
地域和民族中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传承蜡染技艺
03
通过教授和实践,将蜡染技艺传承给年轻一代,让其在现代社
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16
创新美术教育模式
融合传统与现代
将传统的蜡染技艺与现代美术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模式,让传统 艺术在现代教育中焕发新的生机。
跨学科教学
将蜡染技艺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文化、科学等,开展跨学 科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特点
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 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 品。
4
蜡染历史渊源
01
02
03
起源时间
蜡染起源于秦汉,盛行于 隋唐。
2024/1/30
地域分布
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 四川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历史记载

传统手工艺欣赏蜡染

传统手工艺欣赏蜡染

传统手工艺欣赏蜡染
蜡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印染手工艺,蜡为防染材料,用蜡刀蘸取融化的蜡绘画于布后以蓝靛浸染后蒸煮去蜡,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效果以及各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花纹图案蜡染艺术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悠久的历史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拥有古老传统技艺的
手工艺人笔下的花纹图案才更是艺术的体现,这些布上的花纹更加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数千年来,蜡染有着古老的传统技艺、神秘的原始纹样,赋予着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随着现代工艺以及工具的变化创新,很多彩色蜡染也带给了欣赏者更多不同的艺术体验蜡染与扎染、夹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工艺如今的传统蜡染,已经成为苗族等少数民族十分出色的文化特征,随着工艺品的发展,蜡染也在不断地走向世界,融合各国的时尚元素,应用于许多创意手工作品当中来自以植物「蓼蓝」作天然原材料和全手工的蓝染技艺,其独特的色彩、背后的手工、心思和技巧让人赞叹不已艺术来源于最朴实无华的生活需求,当我们感叹汉族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工艺都没有很好的延续时,少数民族拥有的传统艺术仍在完整的代代相传。

蜡染美术课件

蜡染美术课件

自然与生活的赞美
蜡染作品往往以自然和生活为创作源泉,通 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对自 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例如,《苗家姑娘 》通过展现苗家姑娘的美丽形象和华丽服饰 ,赞美了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审美追求 ;《鱼跃龙门》则以鱼儿的跳跃形象寓意着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品的艺术风格与表现
包括蜡、布、染料 、加热工具等。
上蜡
使用加热的蜡刀将 蜡涂抹在布上,形 成图案。
去蜡
通过加热或化学方 法去除布上的蜡。
蜡染艺术的体验活动
1 2
参观蜡染工坊
了解蜡染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
动手制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蜡染制作的乐趣。
3
互动交流
与其他参与者分享制作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
蜡染艺术化的传承与发扬
蜡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民 族工艺,其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内涵。通过欣赏和解析蜡染作品,可以深入 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和审美观 念,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 ,蜡染作品也体现了艺术家们对民族文化的 热爱和坚守,以及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
蜡染美术课件
目录
• 蜡染艺术概述 • 蜡染工艺与技法 • 蜡染艺术的图案与色彩 • 蜡染作品欣赏与解析 • 蜡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蜡染艺术的实践与体验
01 蜡染艺术概述
蜡染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蜡染起源于古代,具体时间和地点已无从考证,但据推测可能起源于中国西南 地区。
发展历程
蜡染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彩旗、彩帘等,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 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蜡染技艺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 域风格。
独特的艺术语言

蜡染

蜡染

蜡染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传说故事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

起源地考察了解考察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

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的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技艺的起源也是如此。

埃及埃及是古代文明的摇篮,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同时吸取东西方的各种文化,成为最早步入文明的古国之一。

蓝靛在公元前2400年的古埃及及第五王朝就已经作为防腐抗菌剂使用,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学者普利尼斯在《自然史》中,描写了埃及人浸染织物时用蜂蜡访燃,并称这种方法为“古怪的”,这说明早在相当于西汉时期的埃及,蜡染技艺就已经广为流行了。

英国L.W.C.迈尔斯主编的《纺织品印花》中认为,埃及蜡防花布早在公元前1500年已闻名遐迩。

因此,埃及应被认为是蜡染的发源地之一。

印度印度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棉纤维的国家,而且印度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有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棉纺织品的记录,因此棉织品的印染术也可能发源于印度。

虽然印度气候潮湿,很难发现古老的织物残片,但从其他地区出土的蜡染棉织物可以判断,印度曾拥有高度发达的蜡染文化。

赵丰教授在《丝绸艺术史》一书中考证了新疆民丰地区尼雅出土的绘有半裸女神像的蜡染棉织品,根据神像头后背光具有印度文化的因素,认为蜡染工艺在东汉时已传入中国西部边陲,印度应是蜡染的起源地之一。

中国我国无疑也是蜡染发源地之一,从大量史料记载和古代绘画中可寻觅一些线索。

近年来发掘出土的精美的蜡染实物更是提供了有力证据,且把我国蜡染起源时间大大推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文化价值: 3.1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 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一抹民族艺术之 花。 3.2那人图案一血,实为基础,艺术语言质朴,天真粗犷而有力,特别是它的 造型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 天真的想象,还有无穷的魅力,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型,有自然形象,一 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明显的民族风格。 3.3蜡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 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样,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适合现代的审 美要求。
三.传说故事
•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蜡染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故事,有一
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 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终 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愣,办法没想出来却在 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
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的入迷,连蜜蜂爬满了
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他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 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他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 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遍,试图覆盖掉蜡达上百种颜色,新兴起 了玉色、雪青、大绿、谷黄、鹅黄、古铜、酱紫等颜 色。
纹样:花草、鸟蝶和一切有美好寓意的花等,多用点线 组合,民间风味浓厚。
工艺:以灰粉渗矾作花样,随意加颜色,晒干后刮去灰
粉则白花纹,显然出现。(蜡染的,间接传承) 用途: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 包头巾,提包、背带、丧事用的丧单等。 总结:到了明清时期,蜡染技术几乎已经衰退不见,只 有西南地区少数农家还保留了蜡染技术,使其得以传 承至今,现在少数民族间流传,主要源于苗族生活。
总结:三大类蜡染工艺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 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很少 见的。
蜡染的种类
四.蜡染的工艺流程
蜡染的制作方法是将白布平铺于案 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成汁, 用蜡刀蘸蜡绘于布上,一般不打样, 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 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 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鱼 虫,唯妙唯俏,栩栩如生,绘成后 投入染缸浸染,然后捞出用清水煮 沸,蜡溶化后即现出白色花纹。
颜色:有几十种不同的颜色,
两两相加成间色
2.4
工艺:蜡染花布被称为徭斑布, 系采用镂有细花的木板两块 夹住布帛,然后将融化的蜡
宋 元
纹样:以花鸟纹为主,伴有植 物、几何等纹样
液体灌入镂空的部位,然后
总结:宋朝蜡染也处于繁荣时期,到元朝开 始渐渐走向衰落,因中原蜡染技术衰退, 只有西南地区的蜡染一直保持着,在一家 一户的作坊中沿袭下来。 释放夹板,取下布帛,并投 入到蓝靛染液中,再将布帛 捞出放入沸水煮布帛,以除 掉布帛上的蜡。
谢谢观赏!
保养方法:
• 一、由于蜡染的原料是纯棉布,因此在保养 方面应注意防潮、防腐蚀,以免发霉长虫。 如果买回后是用于收藏而非装饰,请定期取 出凉晒。 • 二、蜡染可以随时用水清洗,但在洗的过程 中不要使用清洗剂,以免掉色;也不可用机 洗,因为很多染画主要是以须边突出主效果, 用机洗会将须边搅坏。洗完后的蜡染制品可 以熨烫。 • 三、蜡染制品买回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装 裱。同时蜡染由于是用100%纯棉布制成, 因此还是服装、被套、床单等的极佳选择。 只要运用得当,一定会让您的居室或者办公 室呈现另一番情趣。 • 四、蜡染在收藏与保养过程中应放置在干净、 整洁、无尘的环境中,并应有专人定期清扫。
中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
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 上划出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出现了 各种各样的白花,姑娘高兴的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
2.3隋唐
工艺:先用蜡在织物上绘制图案,然 后入染,因蜡有防染作用故可形成 色底白花的效果。
风格:艳丽、豪华、丰满、自由、兼 收并蓄的东西方各种风格
题材:侧重花鸟和一切祥瑞并富有生 命力的内容 颜色:有棕、黄、绎、赭等色,大部 分是白色花纹。 代表作:“象纹蜡缬屏风”、“羊纹 屏风”,现馆藏于日本正仓院。
蜡染
姓名:李春江 班级:设计五班 学号:201710120508
目录

蜡染简单介绍

发源地与历史源流

传说故事及蜡染种类

蜡染的工艺流程

冰纹和与扎染的区别

蜡染的价值及保养方法
一.简单介绍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 工艺,古称蜡与扎染(绞缬)、镂空印花(夹缬)并 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贵州,云南苗族, 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 绘花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 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新纹样:“陵阳公样”,用环式花纹和卷草纹带替代连珠纹,以中国传统 动物主题代表西域个神,将这种动物置于花卉环中的团窠纹图案。
总结:隋唐的印染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 水平,是蜡染最鼎盛的时期,这与当时 社会经济的发达,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有很大的关系,体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
完美的结合,也体现了工匠高度的智慧 和出色的创造力。
六.蜡染的价值
1.美术价值: 1.1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称赞不决的性格特征,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 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 1.2裂之大小走向可以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的表现描绘对象,特色鲜明。 2.审美价值: 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移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 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组成一种理想 化的完型关系,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心灵的联系,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 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 意识中连结起来,这种沟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从积淀下来 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
蜡染与扎染的区别
蜡染是用蜡附着在部分的布匹上,然后将其放 入染料中,没有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染上了染料的 颜色,被蜡附着的面料就没有,仍然保持原来面 料的颜色,在蜡附着的边缘,由于蜡的渗透,被 染的颜色也形成了渗透的样子,并且颜色有从无 到有的过渡效果。 扎染与蜡染的染料是可以一样的,但扎染的方 法更加生动,面料不是靠蜡来,附着而是依靠绳 子来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 中,其他部分一样就行成了与染料一致的颜色, 捆扎部分也由于液体的侵透形成了颜色的过渡。
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他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后
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让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 布依族、瑶族等兄弟民族传播开来。
1.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 绘自用的蜡染工艺制品,自给自足的方式,这一类 产品应该属于民间工艺品。 2.工厂、作坊面向市场所生产的蜡染工艺产品,这 一类产品应该属于工艺美术品。 3.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性的艺术品, 也就是“蜡染画”。
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 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 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 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 素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二.发源地与历史源流
我们熟知蜡染是我国西南少数 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很早 就拥有蜡染技术并不断发展。实际 上,蜡染并不仅仅在我国起源,在 世界别的地方也有蜡染的发源地。 例如:埃及、印度、马来群岛。 中国是蜡染的发源地之一,历 史悠久,据记载,秦汉间已有腊缬, 六朝开始流行,隋代宫廷特别喜爱 这种手艺品,并且出现特殊花样, 中国腊染在唐代尤其盛行,技术也 成熟多了,蜡染在中国自宋代开始 衰退。
2.1秦汉
简介:少数民族利用蜂蜡作为防染 的原料,利用天然植物矿物等作为 染料,对毛织、棉麻织物进行织物 印染。
颜色:青、黄、赤、白、黑、紫、红 纹样:植物纹、花纹、云气纹
2.2南北朝
简介:可以染出十几种蜡染产品, 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
颜色:深蓝色的现白花、大红、粉红、 绛红、淡黄、浅粟、宝蓝、翠蓝、 淡蓝、叶绿、白、紫等多种。 纹样:树纹、狮纹、菱花纹、忍冬纹、 鸟兽纹、几何纹
1.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 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 煮熟的香芋捏成糊状涂抹于
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
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 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 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 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站 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
3.染色: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 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 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到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变 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 便 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 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 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 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 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 纹。
流 程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 清水煮沸,煮水蜡质,经过 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
分明的花纹。
五.蜡染的冰纹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称赞不决的性格特征,冰纹的 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浸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 裂纹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描绘的天然花纹,像冰纹, 像龟文纹,真是妙不可言。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 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绝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 走向可以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的表现描绘对象,特色鲜明, 要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丰富。 现在蜡染多用于制作工艺,服装、壁挂、台布,苗族人民特别 的擅长蜡染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