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使至塞上 黄鹤楼 诗词赏析及练习题 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使至塞上》赏析题

《黄鹤楼》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袆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尾联以抒情,作结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诗歌题为《黄鹤楼》,处处写楼。悬想乘鹤仙人,是写黄鹤楼之悠久历史与神异色彩,黄鹤杳然不见,白云悠悠而生,是写黄鹤楼之耸入云端,白云缭绕;树之历历,草之姜萋,是写黄鹤楼之位置独特,气象恢宏;烟波凄迷,惹动乡愁,写黄鹤楼之景物多变,宜乎凭吊。诗人因景生情,由吊古到怀乡,先感概而后生愁绪;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课后习题:《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题目展示】

2、开头四句借助引用神话传说

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情感,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

3、颈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晴朗,富于音乐美。

4、尾联以抒情(表达方式)作结。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字是“愁”。

5、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6、简要赏析第三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对仗工整。

7、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四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以抒情作结,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使至塞上》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慰问将士,“单车”也许

并非真的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属国”是诗人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前两联还是在个人荣辱浮沉的小圈子里打转,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圆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不妨想象一下,在这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背景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苍茳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那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更衬托出大漠之苍茫。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这里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夏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课后习题:《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节,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

【题目展示】

1、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也许并非是真的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属国”,是诗人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要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3、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与首句“单车”相照应,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即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奇的笔墨刻画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5、尾联与首联呼应,这联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景象的净化下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6、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两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诗人以“蓬”“雁”自比,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透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7、谈谈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

8、颈联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广漠无边的背景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大漠无边无际,

黄河渺无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