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介绍

合集下载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时代。

和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的生卒时间一直存在异说。

为大多数人采纳的说法是,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与李白同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王维的出生地,也有争议。

一说他原为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后移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一说他祖籍太原祁县,出生于蒲州。

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是山西人。

王维生于官宦世家。

虽然父亲早丧,家世衰落,但他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岁时即能吟诗作文。

十五岁时,少年王维来到长安谋求功名,并常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从家乡来到繁华的帝都,经历从未经历的异乡行游,见到从未见过的风光人物,他诗兴大发。

他写长安的游侠少年,写功高无赏的老将军,写建功报国的理想,写客居异地的乡思……这些充满着青春激情和浪漫气息的诗篇,显示着一个少年的非凡才情。

少年王维的诗名迅速传扬。

《旧唐书》记载了他所受到的礼遇:“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

关于王维的应举,《集异记》中记载了一段有趣的逸事:这一年春天,王维在岐王李范的带领下来见公主。

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

他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引得公主对他另眼相看。

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于是,公主推荐二十一岁的王维做了进士解头。

这段逸事不被正史记载,未必属实。

但中进士后的王维做的第一个官确实与音乐有关——太乐丞,负责管理国家的音乐舞蹈事务。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在唐朝,考取进士并不容易,以至于五十岁的进士都算是年少的。

此时的王维刚刚二十出头,青春得志,意气风发。

然而,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

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他受牵连被贬。

王维个人简历

王维个人简历

王维个人简历王维,中国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官员、学者,其诗歌涉及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宗教、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被誉为“诗中之圣”、“画中之仙”。

本文将从王维的学术背景、生平经历、诗歌创作、画作特色等多个方面来介绍王维这位杰出的文化名人。

学术背景王维出生于天宝四年(749年),是当时的学官之家。

他自幼嗜读经史,熟悉六艺经传。

王侗、李白、杜甫及其它唐代文人的作品成为了他的启蒙课本。

他进士及第后,担任过敦煌太守、润州刺史等职务。

而他的学识和诗作让他成为文人雅士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唐代“洛阳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经历王维进入官场后,不喜纷扰,更加崇尚清静。

他辞去了官职,转而隐居山林,领悟思想、观察自然、陶冶情操。

他常常步行远足,登高望远,游荡于山水之间。

这样的生活和实践经历,让他的诗歌和画作更加贴近自然,更加深入人心。

诗歌创作王维的诗歌涉及到了山水、宗教、哲学、人生慨叹等多个领域,是中唐山水田园派和中唐宗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描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生活,表现了清新自然之美、超脱凡尘之境、自由自在之心态。

王维的诗歌描绘了许多美景和自然的奇妙之处,比如《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等诗句。

他以绘画般的笔墨,以一种极度朴素的方式来描绘,常常以东方艺术特有的古书法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画作特色王维的绘画风格不同于当时的其他画家,他深受佛教文化和禅宗理念的影响,主张“以墨代彩、以诗代画”。

他绘画的主题多半是山水园林、芳草乔木、情绪与风景的共同升华。

他重视笔墨的自由张扬,擅长草书和行书,他的画作善于运用墨色渲染,采取偏离传统表现形式的手法。

王维的画作内容精美,深情,富有流动般的氛围,颇具图画诗的艺术美感,丰富宽敞、自然随意的墨色也是其一大特点。

他的画作无论是描绘山水、植物还是动物,都能表现出清晰、灵动和奇妙的特色。

结语在唐代文化的高峰期,王维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唐诗歌和山水画的代表人物,舞蹈于文学和艺术之间,兼顾诗歌和绘画双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坛双绝”。

王维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词作品

王维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词作品
王维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 要诗词作品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早期生平及作品 • 中期生平及作品 • 晚期生平及作品 • 总结与评价
01
早期生平及作品
生平简介
•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子,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文 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 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后中进士,为官清廉,敢于弹劾奸 相李林甫。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 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隐 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感受。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 描绘和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 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 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03
晚期生平及作品
生平简介
王维晚年隐居于蓝田山,以山水田园 为乐,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他喜好 古琴,在山林中弹奏古琴,悠然自得 。
03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唐代文 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王维的局限和不足
受时代和阶级局限,作品题材 不够广泛
部分作品过于追求形式美, 内容稍显空洞
尽管有卓越的成就,但并非无 可挑剔,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这首诗描绘了王维在打猎过 程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 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描 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 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 力。
这首诗以红豆为象征,表达 了王维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 情。诗中运用了物象和意象 的巧妙结合,将情感与自然 融为一体,展现出作者深厚 的艺术功底。
《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表达了王维对朋友远行的 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自己隐
居生活的孤独和无奈。
04
总结与评价
王维的贡献和影响
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山水田园诗

王维介绍(文学常识及语言风格赏析)

王维介绍(文学常识及语言风格赏析)

(一)王维其人古人云:“河东摩诘,事母孝闻,妙年解褐,早著科名。

弟兄友睦,衔花萼而相辉‎;标格逾伦,拟圭璋而特达‎。

练娴音律,精熟琵琶,雅善丹青,尤工草隶。

谈吐谐戏,贵主垂青钦瞩‎;器神韫藉,诸王虚左召廷‎。

又尝知选襄阳‎,犒师凉邑,敷陈德化,润益鸿猷。

诗思清越,寻陶、谢之先轨;文脉敞朗,变崔、苏之余绪。

故毋论图形塞‎漠,规摹宫池,靡不氛围闳逸‎,神韵幽潜。

置别墅在辋川‎,卜新居依孟坳‎,泉溜堂前,松荫石上。

宴坐深林,观朝槿以习静‎;经行古渡,临夕照以听钟‎。

虽归白社,未厌青门,或去或来,亦官亦隐。

兴吟山泽游胜‎,造微入画;摄纳色声光景‎,缘境寄诠。

举凡芳涧啼鸟‎,空翠湿衣,悉皆印契真如‎,了明本寂。

甜彻中边,语无背触,兴象玲珑,宫商调畅。

最传秀句,争诵寰区;每出新词,旋被乐府。

遑称抗首岑、高,直足比肩李、杜,诗匠文宗,固非虚美。

”仕途: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文学:闻一多曾提到‎: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

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的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其长处短处都‎在这里。

王维诗风与中‎国农业文化背‎景和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高‎度融洽的表里‎关系,是民族趣尚最‎为典型而传神‎的艺术反映。

王维的介绍

王维的介绍

王维的介绍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是开元十九年(731)的状元。

通过官方收集文物的权利,监督建议,河西我们的法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赐职。

安禄山攻占长安时,被迫接受假帖。

长安收复后,被指授太子钟云。

王维参加禅宗,学习庄心道,精通诗、书、画、乐等。

他以开元、天宝诗著称,对山水田园赞不绝口。

后人推他为南宗山水画始祖。

人物生平:王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生于周浦(今郓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

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唐玄宗十九年(731),王维为状元。

任乐成因参与舞黄狮被降职济州司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张九龄上台,王维升任为右收舍利。

开元二十四年(736),调任监察御史。

之后奉命填塞,在凉州河西任祭幕判官。

做官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闲暇,在北京南蓝天山脚下建了一座别墅,修养身心。

这座别墅的主人是初唐诗人宋·文志。

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地方,有山,有湖,有树林,有山谷,还有一些房子散布其中。

王维和他的密友过着悠闲的生活,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

介绍王维

介绍王维

介绍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但是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太乐(yu è)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王维的文学常识

王维的文学常识

王维的文学常识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而他的诗歌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以下是对王维文学常识的介绍。

一、生平简介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精通琴棋书画。

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后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朝廷的征召。

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母亲在他中年时去世,对他打击巨大。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成为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二、文学成就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歌涉及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等各个方面。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代表作品《使至塞上》: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边塞诗,描写了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而广受赞誉。

《山居秋暝》: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山水诗,描写了山间秋天的景色。

诗中描绘了山间秋天的清新景色和山民们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赞誉。

《送元二使安西》: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送别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因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广为流传。

四、艺术特色王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著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描写:王维的诗歌以自然描写为主,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自然描写既有写实的一面,又有写意的一面,既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又有对整体氛围的把握。

2.意象运用:王维的诗歌善于运用意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王维的介绍

王维的介绍

作品译文: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 边陲,常游山水。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 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 兴起漂游。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 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诗中把退 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 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 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
据陈铁民《王维年谱》,王维离开济州后,在淇上住 了二年,开元十七年(729年)赴长安,在长安又闲居 了几年。初到长安,他即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 习顿教,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开元十六年(728 年)赴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第二年冬返回襄 阳,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 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劝孟浩然回乡隐居, 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这是因自己中状元 后仍不得意,所以有这样的话。作为一个才子,一代 名人,王维这个时期不太得意,青年时期赋闲,心中 当然不是味道。而且此期间又丧妻。王维的妻子大约 在开元十九年(731年)去世,当时他才31岁。妻子去 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于此也可见 他的思想情态。
至德二年(757年)九、十月,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 阳,王维与其他陷贱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 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有人提出王维凝碧宫诗可证 其忠于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己官职 以赎死罪,唐肃宗特此原谅了他,不但不杀,而且还 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可谓不幸中之大幸。这时,王 维已57岁,接近暮年了,接太子中允不久,加集贤殿 学士,后又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上元元年(760 年)夏,60岁的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 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只任了一年, 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所以后世称他为王右丞。

王维介绍

王维介绍

王维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洁文集》等行世。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

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

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

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

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景,缺乏社会内容。

诗集特色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

他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

王维写的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他写的风景诗多是情景并胜。

殷璠评价他的诗说:“维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王维在写诗的技巧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极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诗篇中,含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

王维的诗有哪些 王维的介绍

王维的诗有哪些 王维的介绍

王维的诗有哪些王维的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 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着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的诗目前可以查到的有407首,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些,欢迎阅读。

 王维的诗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4、《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诗6、《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竹里馆》独坐幽。

诗人王维介绍范文

诗人王维介绍范文

诗人王维介绍范文王维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多咏山水田园,故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他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相当优美,故而有“诗佛”之称。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帮大家的诗人王维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王维是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王维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是因为王维官至尚书右丞。

而“诗佛”之称,则是因为王维的诗中皆是禅意,王维在仕途上的不如意,使他一心向佛,以佛为情感寄托,从而摆脱俗世的烦恼。

王维所处的时代,佛教已经盛行,而在王维早年的时候,就已经信奉佛教了。

王维虽然对官场的生活感到厌倦,但又恋栈怀禄,不能下定决心离去,所以王维一直都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随着政局越来越动荡,王维自身也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使得他逐渐消沉, * 一心向佛。

在晚年的时候,他隐居于辋川,于道友互相往来,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而王维的诗中,蕴含了大量的佛教的哲理。

他对佛理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将佛理与诗句结合在了一起。

在王维的诗中,往往渗透着禅意,似乎已经远离了尘世,不沾染俗世的尘烟。

所以,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描写的自然之景也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美,而是融入到宗教中去。

王维字摩诘,王维对佛教的虔诚,从此处就可以看出来,佛理已经影响了王维对生活、对政治的看法与态度。

佛已经左右了王维的思想,完全融入到王维的生活中去了。

王维的诗类型题材多样,但成就最高也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提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便让人不禁联想到一幅幅清新秀丽的画卷。

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在这样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尤其是艺术上很是辉煌灿烂,加之自身的努力,使得王维不仅在诗歌上造诣很高而且对绘画、音乐、书法也非常精通并取得了很高成就,他在其《偶然作》中就曾说过“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古代诗人名人王维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王维人物介绍PPT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目 录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诗人成就 相关资料第一来自分人物生平诗人生平
少年才子
王维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左右,原本家在太原祁,后来其父王处 廉将家迁往了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在王处廉去世后,王维的母亲崔氏 便遁入佛门,师从普寂大师,直至去世。受母亲的影响,王维及其兄弟均 信奉佛教,常年吃素,不沾荤腥,不穿太过华美的衣服。由此,王维的部 分诗歌中也闪烁着禅宗的思想。
资助韩干
韩干年少时家中贫困,在酒馆当佣工,常去王维家送酒或收 酒钱。有一天,韩干在王维门外地上用手指画人画马,被王 维看见,王维见韩干有此志趣,于是每年都资助韩干2万钱去 学习绘画,持续了十多年。而韩干也在王维的资助下,奋发 图强发,逐渐画技精熟,被传为画马神手。
完结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出生时间
关于王维的出生年月,史学界颇有争议。而就20世纪以来学术 界的探讨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公元701年说,公元699 年说,公元692年说,公元694年或695年说。根据《新唐书》 的记载,王维是在上元初年去世,享年60岁。故而有学者倒推, 认为其出生年份应当是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但根据《旧 唐书》中有关王缙的记载,王缙应当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 年),换言之,他比兄长王维还大一岁,这显然有误。故而又 有学者根据《集异记》推算,王维应当出生于武后延载元年 (694年),享年68岁。

王维生平介绍及成就

王维生平介绍及成就

王维生平介绍及成就导语:王维是著名唐代诗人,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其成就突出。

下面是关于王维生平及成就的相关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生平介绍】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

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

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

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3]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

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的诗背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的诗背景

一、诗人王维的生平及背景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他诞辰于山西大名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居洛阳,成长于高度文化艺术氛围中。

父亲王瑗曾任太学博士,对王维的文学艺术修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维年轻时喜好登山游玩,领悟到山水自然的博大精深,成为他后来诗歌创作的重要素材。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和背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也是他的成名作之一。

诗中倾诉了对远在山东的故友的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对美好山水的描绘,表现出诗人豁达、淡泊的人生态度。

在这首诗中,王维通过温婉含蓄的语言,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山水意境和情感抒发。

三、诗歌主题探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主题是诗人对故友的眷恋之情。

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中秋佳节,据说是阳气最旺盛的日子,寓意吉祥。

这一天,诗人在山水之间,怀念远在山东的兄弟,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借以表达自己的深情厚谊。

这种以山水自然作为联想的手法,是王维诗歌创作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诗歌艺术特色分析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才华横溢。

诗中表现山水意境的描绘十分细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王维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人生态度。

王维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身处的地方与山东山水景致进行对照,加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诗歌语言简练优美,富有音乐美感,给人以回味悠长的艺术享受。

五、诗歌与我国山水画的关联王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出色的山水画家。

他的诗歌创作与山水画的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通联。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他将诗歌呈现为一幅山水画,运用丰富的写景手法,描绘出山水与天空的变化,展现了我国古典文学中山水意境的精髓。

六、结语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不仅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展现了诗人深厚情感和高超艺术造诣的集大成之作。

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王维高超的艺术功底,还能感受到他对故乡故友的深情眷恋,以及他对山水自然的独特理解和赞美。

王维的简单介绍 -回复

王维的简单介绍 -回复

王维的简单介绍-回复王维(701年-761年),唐代早期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被誉为“诗佛”或“文佛”,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维生于河东郡阳武县(今山西临猗县),出生于一个世代都有文人的家庭。

他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父亲王舒曾是唐太宗的文学官员。

王维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受父亲的熏陶,从而培养了他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天赋。

王维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对音乐和绘画的浓厚兴趣。

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绘画技艺超群,并非常擅长绘制山水画和人物画。

他的画作被赞誉为“山水放天物,树木入云霞”,以其独特的构图和鲜明的色彩表现了大自然的美。

然而,王维更加广为人知和赞赏的是他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幽深含蓄为特点,以丰富的意象和典型的山水意境赢得读者的喜爱。

他的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王维的诗作往往带有禅宗的意味,他以简约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独特理解。

王维的诗创作风格独特,充满意境和哲思,被后人誉为“王左皇”。

他的代表作有《送别》、《青溪》、《登鹳雀楼》、《相思》等,这些作品被称为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他的诗歌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坛,也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世的诗人都受到了王维的启发,继承了他的艺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除了他的诗歌和绘画,王维还担任过很多重要的政治职位。

他在政治上才华出众,被素称为“王司勋”,受到宰相杨炯的器重。

然而,王维对政治并不感兴趣,更喜欢隐居田园,与自然相伴,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灵感的激发。

他相信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最重要的,以此思想指导他的诗歌和画作。

王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王维的创作中,他追求的是心灵的安宁、自然的美和人类的境界。

他以朴实的风格抒发了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思考,以及他对大自然和人性的无尽追求。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他深沉的情感和对真理的追求,也可以通过他的诗画与他一起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哲理。

王维介绍

王维介绍

• 3、表现手法
王维善于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幽静; 而孟诗中的静往往是"寂静",是直写其静; 王诗中的景色是一幅幅静美的田园画,更擅长于精确刻画 形貌特征,用精心结构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感受 孟诗则如一个个蒙太奇镜头;孟浩然的山水诗是以感受为 主,而较少刻画 王诗"物我一体",是"无我之境", 孟诗往往有诗人活动的影子,是"有我之境", 王诗多以景见情,情景交融 孟诗喜直接抒情、议论,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王维官运亨通,直 作到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部长,而孟浩然却终生仕途不通, 被称为“布衣诗人”。造成孟浩然官运不通的重要原因,乃 是王维嫉才妒能,抑制了他的仕进之路。 •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青年时讲节义,隐居在鹿门山,一 心作诗,当他40 岁出山时,已是名满天下,开始游历京师, 希望在仕途上谋得发展。当时,王维的诗名也很响,又作着 尚书右丞的高官,孟浩然便去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 但是,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嫉妒他的才能,生怕皇帝一见 孟浩然会疏远自己,因此,虽表面上大捧孟浩然,实际上都 抑制他的仕进之路。 •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 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令孟躲在床底下。 当时唐玄宗尚未为杨贵妃所迷,正励精图治,与王维谈了一 些政治事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 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 •
王维生病了。。。
那天正巧掌柜的有事外出,紫云代父打理药店。 王维来到药店,见紫云虽非大家闺秀,却别有一 番风姿,一时竟看呆了……
天然呆……
草昨 药疗 日 疾偶 不染 知风 贵寒 店特 有买 无几 味 , ?
紫云却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问王维道 王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 姑娘微微一笑,又问 公 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关于王维的生年,至今尚是一个谜。

两《唐书》本传都载王维享年61岁,《新唐书》云上元初卒,《旧唐书》说他“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也说王维卒于上元二年,清代王维研究专家赵殿成《右丞年谱》即断王维卒于上元二年七月。

根据卒年61岁推算,则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与大诗人李白同年生。

但王缙为王维胞弟,官至宰相,两《唐书·王缙传》皆载王缙卒于建中二年(781年),年82岁,推之则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一年。

今暂从赵殿成《右丞年谱》与陈铁民《王维年谱》,定王维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卒于上元二年(761年)。

王维的籍贯,也有争议。

《旧唐书》说王维为太原祁人,后移家于蒲州,成了河东人。

唐人姚合所编《极交集》说王维为河东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又说是太原人。

对于王维之弟王缙的记载,《旧唐书》说是河中人,《新唐书》说本是太原祁人,后来客居河中。

蒲即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河东郡,乾元三年(760年)升为河中府,所以又称河东、河中。

现在一般通行的说法,认为王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属太原王氏,是名族之后,里贯为蒲州,是河东人。

这样,王维与年晚于他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同乡。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宁王、薛王待他就象师友一样。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

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王维集中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可知在长安确曾从岐王游宴。

关于王维应举,《集异记》曾有一段有趣的记载。

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使人走通了公主的后门,公主曾授意京兆试官,要以张九皋为解头。

王维也将应举,同岐王商量,希望得到歧王推荐。

但歧王权势哪里比得上公主,不能与公主争,于是只好以王维的才华去争取公主,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番。

过了几日,岐王让王维穿上锦绣衣服,鲜华奇异,带着琵琶,同到公主第宅,说是带酒乐来为公主奉宴。

王维为皙白少年,风姿俊美,非常惹人注目,公主看见后,问岐王说;“这是何人呀?”岐王回答说;“是个懂音乐的。

”便让王维给公主独奏新曲。

王维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

公主直接问王维道:“这是什么曲子?”王维起身答道:“是《郁轮袍》。

”公主甚感惊奇,非常高兴。

岐王趁机对公主说:“此人不只长于音律,若说词学,更佳,简直无人能超过他。

”公主更感惊异,问王维是否有写就之诗,王维从怀中拿出数卷诗献上。

公主看过之后,惊奇不已,说;“这都是我所诵习过的,从前以为是古人之作,原来就是你写的!”于是让王维更衣,不作伶人看,而升于客人之列。

王维风流蕴籍,而且说话风趣,大为座中各位贵人所钦重。

岐王见时机成熟,便说:“若教京兆府今年能以此人为解头,诚为国家的荣光。

”公主说:“那为什么不教他去应举?”岐王说:“听说您已经嘱托,解头不是要给那个张九皋吗?”公主笑道:“那是因为他人求情,哪是我要给张九皋。

”随即回头对王维说:“你要取解头的话,我当全力荐你。

”就这样,又改荐王维,王维做了解头,一举登第。

这个故事未必完全属实,或者纯属传构,
但从中可知王维少年时代便成为引人注目的名人。

王维中状元,却是事实,据考证,乃开元九年(721年)状元,时年21岁。

王维开元九年春天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

但他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法参军。

当年秋天便离开京城,赴济州任。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

其中开元十三年(725年),诗人裴耀卿任济州刺史,裴为河东人,与王维是同乡,待王维不错,使王维稍得安慰,但裴很快又赴宣州任职,使王维甚感惋惜。

在裴耀卿离开济州不久,王维也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天辞去司法参军之职,离开济州。

据陈铁民《王维年谱》,王维离开济州后,在淇上住了二年,开元十七年(729年)赴长安,在长安又闲居了几年。

初到长安,他即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顿教,结识了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开元十六年(728年)赴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第二年冬返回襄阳,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

这是因自己中状元后仍不得意,所以有这样的话。

作为一个才子,一代名人,王维这个时期不太得意,青年时期赋闲,心中当然不是味道。

而且此期间又丧妻。

王维的妻子大约在开元十九年(731年)去世,当时他才31岁。

妻子去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于此也可见他的思想情态。

虽则王维劝孟浩然归旧庐隐居,但他自己的求仕之心并未完全死灭,或者因名臣执政,复又求仕。

闲居长安时,即他34岁那年,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希求汲引,随后便隐于嵩山。

嵩山地近东都洛阳,隐于此正可待机而出。

次年他便拜右拾遗,又为朝官,做了两年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

就在闲居和这样的官职变换中,他度过了许多年的时光,而进入中年,此后或隐或官,所为官为左补阙、库部即中,品阶虽稍高了点,但仍为侍从闲官,总不得意,这样又过了10年。

王维50岁时,丁母忧,离朝屏居辋川,服满后,又做了几年的文部郎中。

进一步使他仕途失意的,是安史之乱中曾陷于叛军中,得罪了唐王朝。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

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

但因为他的诗名很大,安禄山派人将他迎到洛阳,拘于菩提寺,不管他答应不答应,硬委之以伪职。

无奈之中,王维当了安禄山的给事中。

但他的心依旧追随唐王朝。

安禄山宴其部下于凝碧宫,王维闻之而悲,暗中作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正是这首诗救了他的命。

至德二年(757年)九、十月,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贱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

这些人按律当死。

有人提出王维凝碧宫诗可证其忠于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己官职以赎死罪,唐肃宗特此原谅了他,不但不杀,而且还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可谓不幸中之大幸。

这时,王维已57岁,接近暮年了,接太子中允不久,加集贤殿学士,后又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上元元年(760年)夏,60岁的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只任了一年,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所以后世称他为王右丞。

作为一代才子,王维少年得志,名传遐迩,但终其一生,仍然多遇坎坷,极不顺利,竟至险遭杀头之祸。

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自己的优秀诗篇,为盛唐诗坛大增光辉,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的重要诗人。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谴责纨挎子弟,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

后期诗歌,因世途险恶,崇奉佛教,而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

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

如《汉江临泛》一首,从大处落笔,状写襄阳一带的壮丽山川,气势雄浑,意境空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成为千古名句。

又如《山居秋瞑》,用细腻的笔触,勾画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许多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

他的山水田园诗,作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

又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

王维除诗作优美外,又擅画,为当时著名画手,宋代大诗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所评极为精当。

王维的诗在唐代自成一派,影响久远。

现在诗400余首,有集传世。

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可资研究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