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维.ppt
合集下载
王维诗四首ppt38

王维诗歌特点: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 3、风格多样,以清幽淡雅为主。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的形象有: 积雨,空林,烟火,藜、黍(蒸藜炊黍的农妇),东菑 (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水田,白鹭,夏木,黄鹂,山,诗人, 朝槿,松,露葵,野老,人,席,海鸥。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 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 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的意境,表现了 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 泊自然的心境)。 • 规律: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思想 感情
诗词鉴赏之分析意境型:
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一诗中的形象有: 杨柳,渡头,行客,罟师,船桨,春色,诗人,沈子福。
意象分析
• 杨柳: 由于“柳”、“留”谐音,汉代以来, 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 渡头:和“长亭”一样,是古人送别之地; • 行客: “行客稀”,可见渡头的冷清,反衬出 离别的伤感。
思考:“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 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
涧木 户末 寂芙 无蓉 人花 ,, 辛 纷山 夷 纷中 坞 开发 且红 落萼 。。
鉴赏要点:咏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主旨一:
• 辛夷花鲜艳灿烂,充满生机,“涧户寂无 人”营造出一种空寂清幽的意境。艳丽的 花在清幽的山林中,由绽放到凋零,自开 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 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 而是清幽深隐,恬淡安详。 诗人借此表现 了宁静淡泊的情怀。
王维ppt实用课件

黎明——春天——英雄出世创世的神话-传奇故事原型 天顶——夏天——神圣婚姻进入天堂的神话-戏剧的原型 日落——秋天——战败死亡牺牲的神话-悲剧的原型 黑暗——冬天——洪水众神毁灭的神话-讽刺作品的原型
尾尾联联以以侧侧笔笔写写出出了边了境边战境事 的战胜事利的和胜将利士和们将的战士绩们卓的著。 战绩卓著。
4、思亲怀友送别之作: 擅长用绝句短小的形式来抒发悠
长的情思。如:《送元二使安西》等 《杂诗三首》“君子故乡来,应知故 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就 寒梅发问,以见乡思。《相思》一诗, 借红豆劝言,以慰相思。
三、艺术成就:
1、诗中有画: 首先,其诗具有线条美。 其次,其诗具有构图美。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 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 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
3、诗中有禅:
禅宗的思想与哲学深深地渗透 到王维的诗作中,其主要表现为 空和寂的境界的营造。
这种空寂之境是一种无我的 境界,是一种对自由心境的放纵 和追求。
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自 是天仙语,右丞却入禅宗”。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李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王维以理趣 胜。”(清 徐增《而庵诗话》)
单车 ——独当重任,奉
命之塞的豪情
使至塞上.SWF
pingshaly.mp3
颔联:诗人以“征蓬”和“归雁” 自比。
征蓬——传统的忧悒之意少而豪迈之意多 。
出汉塞 ————写出了自己征途的遥远
入胡天
和特点
颈联中,诗人选取了边塞的四种典型景 物进行描绘。
这四种景物最能反映边塞风光的特征, 本身就给人以雄伟开阔之感。同时,诗 人又抓住了这些景物最动人的一刹那, 使画面产生了时空的永恒感和苍阔感。
人物介绍王维PPT课件(图文)全文

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美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 《终南山》,诗人首先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大轮,而这一轮廓只可远观,却不可近视,不然将使终南山丧失云雾缭 绕的神秘美感;然后诗人身处终南山中,描绘了仿佛走在云端的景象;接着诗人又置身于终南山中,眺望远处景色已经发生了 变化,阳光照射下若隐若现的景象尽收眼底;最后诗人笔锋急转去找寻投宿的居所,并找寻到对岸山间樵夫的身影。诗人与樵 夫的出现,与终南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烘托出诗作的层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 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例如《积雨辋川庄作》,诗人将大片浓绿的“漠漠”与葱葱浓绿的“阴阴” 作对比,表现出极强的色彩对比效果。
人物生平
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开元十七年(729年),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相赠。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之后再没有续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闲居长安,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隐居于嵩山。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官拜右拾遗,离嵩山至东都任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冬十月,随唐玄宗回长安。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赴凉州河西节度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自河西回长安,仍官监察御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迁殿中侍御史。冬,因公务赴南方,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自岭南北归,曾经过瓦官寺谒璇禅师。 天宝元年(742年),在长安,转左补阙。 天宝三载(744年),开始经营蓝田辋川别业。 天宝四载(745年),迁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曾经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 天宝五载(746年),转库部员外郎。 天宝七载(748年),转库部郎中。 天宝九载(750年),春,母亲去世守丧,离朝屏居辋川。 天宝十一载(752),三月初,守丧期满除服,官拜吏部郎中。当年吏部改为文部,为文部郎中。 天宝十四载(755年),由文部郎中转给事中。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 《终南山》,诗人首先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大轮,而这一轮廓只可远观,却不可近视,不然将使终南山丧失云雾缭 绕的神秘美感;然后诗人身处终南山中,描绘了仿佛走在云端的景象;接着诗人又置身于终南山中,眺望远处景色已经发生了 变化,阳光照射下若隐若现的景象尽收眼底;最后诗人笔锋急转去找寻投宿的居所,并找寻到对岸山间樵夫的身影。诗人与樵 夫的出现,与终南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烘托出诗作的层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 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例如《积雨辋川庄作》,诗人将大片浓绿的“漠漠”与葱葱浓绿的“阴阴” 作对比,表现出极强的色彩对比效果。
人物生平
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开元十七年(729年),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相赠。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之后再没有续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闲居长安,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隐居于嵩山。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官拜右拾遗,离嵩山至东都任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冬十月,随唐玄宗回长安。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赴凉州河西节度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自河西回长安,仍官监察御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迁殿中侍御史。冬,因公务赴南方,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自岭南北归,曾经过瓦官寺谒璇禅师。 天宝元年(742年),在长安,转左补阙。 天宝三载(744年),开始经营蓝田辋川别业。 天宝四载(745年),迁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曾经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 天宝五载(746年),转库部员外郎。 天宝七载(748年),转库部郎中。 天宝九载(750年),春,母亲去世守丧,离朝屏居辋川。 天宝十一载(752),三月初,守丧期满除服,官拜吏部郎中。当年吏部改为文部,为文部郎中。 天宝十四载(755年),由文部郎中转给事中。
使至塞上 王维(共13张PPT)

然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所淹没。由单纯 雁”,唐是·远王赴昌龄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2] [3青] 海[4]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的沉沦于个人得失,上升到了对戍边将士的称 [⑹2]大[3漠] :[4]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尾 公联元“7萧36关年逢(侯唐骑玄,宗都开护元在二燕十然四”将年诗)人吐的蕃感发情兵推攻向打高唐潮属:国迎小面勃碰律到(前在线今巡克逻什兵米,尔从北“)侯。骑”口中得知“都护”在燕然(前线),抑郁孤寂的凄然即
说出你所知道的“边塞诗”
•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⑹单大车漠 欲:问大边沙⑵漠,,属此国处过大居约延是⑶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⑹⑴大使漠 至:塞大上沙:漠奉,命此出处使大边约塞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⑹过大居漠延:”点大明沙出漠使,行此程处遥大远约,是要指经凉历州居之延北国的,沙到漠达。西北边陲。
文章主旨
• 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 及旅程中所见的奇特壮丽的塞外 风光,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心 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 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 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 雄本色。
一亮,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 飞尾蓬联比 “萧喻关漂逢流侯在骑外,的都游护子在,燕这然里”将却诗是人比的喻感一情个推负向有高朝潮廷:使迎命面的碰大到臣前,线正巡是逻暗兵写,诗从人“侯内骑心”的口激中愤得和知抑“都郁护.”在随燕风然而(去前的线“)征,蓬抑”郁和孤进寂入的胡凄天然的即“归
[2] [3青] 海[4]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的沉沦于个人得失,上升到了对戍边将士的称 [⑹2]大[3漠] :[4]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尾 公联元“7萧36关年逢(侯唐骑玄,宗都开护元在二燕十然四”将年诗)人吐的蕃感发情兵推攻向打高唐潮属:国迎小面勃碰律到(前在线今巡克逻什兵米,尔从北“)侯。骑”口中得知“都护”在燕然(前线),抑郁孤寂的凄然即
说出你所知道的“边塞诗”
•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⑹单大车漠 欲:问大边沙⑵漠,,属此国处过大居约延是⑶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⑹⑴大使漠 至:塞大上沙:漠奉,命此出处使大边约塞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⑹过大居漠延:”点大明沙出漠使,行此程处遥大远约,是要指经凉历州居之延北国的,沙到漠达。西北边陲。
文章主旨
• 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 及旅程中所见的奇特壮丽的塞外 风光,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心 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 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 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 雄本色。
一亮,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 飞尾蓬联比 “萧喻关漂逢流侯在骑外,的都游护子在,燕这然里”将却诗是人比的喻感一情个推负向有高朝潮廷:使迎命面的碰大到臣前,线正巡是逻暗兵写,诗从人“侯内骑心”的口激中愤得和知抑“都郁护.”在随燕风然而(去前的线“)征,蓬抑”郁和孤进寂入的胡凄天然的即“归
王维《辛夷坞》PPT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诗人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 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 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它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 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 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 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 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 ·
辛 夷 坞 唐
王 维
第一章 作者简介 第二章 诗词内容 第三章 诗词赏析 第四章 诗人趣事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 (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 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 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翻译
枝条最顶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花萼,红白相 间,十分绚丽。 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纷怒放,瓣 瓣飘落。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写于安史之乱之前。自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张 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 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 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 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 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 《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 得到暗示。
古代诗人名人王维人物介绍PPT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目 录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诗人成就 相关资料第一来自分人物生平诗人生平
少年才子
王维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左右,原本家在太原祁,后来其父王处 廉将家迁往了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在王处廉去世后,王维的母亲崔氏 便遁入佛门,师从普寂大师,直至去世。受母亲的影响,王维及其兄弟均 信奉佛教,常年吃素,不沾荤腥,不穿太过华美的衣服。由此,王维的部 分诗歌中也闪烁着禅宗的思想。
资助韩干
韩干年少时家中贫困,在酒馆当佣工,常去王维家送酒或收 酒钱。有一天,韩干在王维门外地上用手指画人画马,被王 维看见,王维见韩干有此志趣,于是每年都资助韩干2万钱去 学习绘画,持续了十多年。而韩干也在王维的资助下,奋发 图强发,逐渐画技精熟,被传为画马神手。
完结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出生时间
关于王维的出生年月,史学界颇有争议。而就20世纪以来学术 界的探讨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公元701年说,公元699 年说,公元692年说,公元694年或695年说。根据《新唐书》 的记载,王维是在上元初年去世,享年60岁。故而有学者倒推, 认为其出生年份应当是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但根据《旧 唐书》中有关王缙的记载,王缙应当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 年),换言之,他比兄长王维还大一岁,这显然有误。故而又 有学者根据《集异记》推算,王维应当出生于武后延载元年 (694年),享年68岁。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目 录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诗人成就 相关资料第一来自分人物生平诗人生平
少年才子
王维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左右,原本家在太原祁,后来其父王处 廉将家迁往了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在王处廉去世后,王维的母亲崔氏 便遁入佛门,师从普寂大师,直至去世。受母亲的影响,王维及其兄弟均 信奉佛教,常年吃素,不沾荤腥,不穿太过华美的衣服。由此,王维的部 分诗歌中也闪烁着禅宗的思想。
资助韩干
韩干年少时家中贫困,在酒馆当佣工,常去王维家送酒或收 酒钱。有一天,韩干在王维门外地上用手指画人画马,被王 维看见,王维见韩干有此志趣,于是每年都资助韩干2万钱去 学习绘画,持续了十多年。而韩干也在王维的资助下,奋发 图强发,逐渐画技精熟,被传为画马神手。
完结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出生时间
关于王维的出生年月,史学界颇有争议。而就20世纪以来学术 界的探讨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公元701年说,公元699 年说,公元692年说,公元694年或695年说。根据《新唐书》 的记载,王维是在上元初年去世,享年60岁。故而有学者倒推, 认为其出生年份应当是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但根据《旧 唐书》中有关王缙的记载,王缙应当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 年),换言之,他比兄长王维还大一岁,这显然有误。故而又 有学者根据《集异记》推算,王维应当出生于武后延载元年 (694年),享年68岁。
走进文化名人——王维 PPT课件

虽则王维劝孟浩然归旧庐隐居,但他自己的求
仕之心并未完全死灭,或者因名臣执政,复又求仕。 闲居长安时,即他34岁那年,赴洛阳,献诗中书令 张九龄,希求汲引,随后便隐于嵩山。嵩山地近东
都洛阳,隐于此正可待机而出。次年他便拜右拾遗, 又为朝官,做了两年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 时,迁殿中传御史。就在闲居和这样的官职变换中,
王维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在前期的诗歌里已经有了出色的表 现。特别是他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作于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的途中, 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注释)①属国: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代使臣,王维自指。 ②孤烟 直:直上的狼烟。 ③萧关:地名。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④都护: 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然:即杭爱山,现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被单于,曾登燕然 山刻石记功。这里借指最前线,并非实指。
请同学们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一段鉴 赏文字。
答: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景致苍凉,烽火台
上燃起的那一股狼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孤” 字极言景物的单调,而一个“直”字却又表现出 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 那横贯期间的黄河,给人的感受只有一个字 “长”,而让人感伤的落日因其“圆”又增添了 一丝亲切温暖而苍茫的感觉。在作者的笔下,塞 外风光奇特而壮丽,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 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同时,诗人更是把 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 描绘中。
王维诗歌及风格:
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前期 具有一定的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合 理现象,曾经表示了一些不满。象盛唐许多诗人一样,前期 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这些诗或写少年的豪迈, 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叙征戍之苦,或写凯旋之乐,都表现了 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例如《少年行》:
王维《相思》课件ppt

语言特点
该诗语言简练、质朴,没 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 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真 挚的情感。
结构安排
该诗结构紧凑,每句诗都 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意义, 整首诗浑然一体,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
诗句解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这句诗描绘了南国的红豆树,暗示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之情。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01
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对《相思》的理解与感悟
总结词
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分享自己对 于《相思》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包括对诗句含义、 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的体会。
详细描述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 对于《相思》这首诗的感悟。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简练,意境 深远;有的学生则从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和无奈,认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学生的分享,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这首诗的理 解程度,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
王维在创作《相思》时,正值他旅居 外地,面对着自然景色,他感受到了 孤独和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 念和牵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 景色的热爱和感慨。
艺术特色
01
02
03
艺术手法
王维在《相思》中运用了 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通 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情 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探讨诗歌的意境和艺 术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 。通过分析,让学生更加 深入地理解《相思》的内 涵和艺术魅力。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 歌,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 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 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思 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 实际生活中,提高审美情 趣和人文素养。
唐代诗人王维送别元二使安西PPT模板

ChatPPT Generation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
唐代
画家
诗人
孟浩然
山水田 园诗
王孟
佛教思 想
送元二 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创作背景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of 'Sending Yuan Er Shi Anxi'
ChatPPT Generation
唐代政治背景
1. 唐代政治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稳重、经 济繁荣,国家实力强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维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得 以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和思考。 2. 元二使安西: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政府派遣的外交使者,负责与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加强文化交流。这一事件反映了唐朝政府的开放包容和对 外交流的重视。 3. 王维诗作中的送别主题: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以送别为主题,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这种情感与唐代政治背景中的外交往 来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忧虑。 4. 王维诗作的艺术特点: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以优美的诗句描绘 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同时,诗中对友人的送 别之情也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诗歌内容解析
Analysis of Poetry Content
ChatPPT Generation
--------->
诗作背景
描述:《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作,创作于公元742年 。当时,唐朝政府派遣使者前往西域(今新疆地区)进行外交活动,王维作为朝廷官员,奉命 陪同使者同行。在这次旅程中,王维目睹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激发了他 的创作灵感。 描述:《送元二使安西》的背景发生在唐代盛世时期,当时的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对外 交往频繁。王维作为一位文人官员,有机会参与这些外交活动,领略到了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 。同时,这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为国家效力,传播文化,促进交流。 描述:《送元二使安西》的创作时间正值王维晚年,此时他的诗歌风格更加成熟,作品更注重 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在这首诗中,王维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手法,将离别的 场景与自然景色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描述:《送元二使安西》作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这首诗不 仅展示了唐代文人的风采,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族精神。此外,王维通过对离别场景 的描绘,传达了人生无常、珍惜当下的主题,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王维诗四首ppt实用课件46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