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文本分析

合集下载

文学与戏剧艺术:《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 - 教案

文学与戏剧艺术:《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 - 教案

文学与戏剧艺术:《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教案一、引言1.1戏剧背景介绍1.1.1《雷雨》的作者介绍:曹禺,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

1.1.2《雷雨》的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时期。

1.1.3《雷雨》的社会影响:揭示了封建家庭和伦理的崩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矛盾。

1.1.4《雷雨》的艺术地位: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1.2戏剧冲突主题1.2.1冲突的内涵:戏剧冲突是戏剧发展的驱动力,涉及人物性格、价值观和命运的碰撞。

1.2.2《雷雨》中的冲突类型:主要包括家庭冲突、爱情冲突、阶级冲突等。

1.2.3冲突的意义:通过冲突展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引发观众深思。

1.2.4冲突的艺术处理:曹禺通过独特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塑造,使冲突更加深刻和引人入胜。

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理解《雷雨》的戏剧冲突:通过分析冲突,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1.3.2培养戏剧鉴赏能力:学习如何欣赏戏剧作品,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1.3.3反思现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戏剧冲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1.3.4促进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戏剧冲突的理论基础2.1.1亚里士多德的冲突理论:戏剧冲突是悲剧的核心,是情节发展的动力。

2.1.2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内心冲突:强调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2.1.3弗洛伊德的心理冲突:探讨潜意识对人物行为和冲突的影响。

2.1.4现代戏剧冲突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冲突的影响。

2.2《雷雨》中的戏剧冲突分析2.2.1家庭冲突:以周朴园为中心的家庭关系破裂,反映了封建伦理的危机。

2.2.2爱情冲突:周萍与四凤、周冲与繁漪之间的复杂爱情关系。

2.2.3阶级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斗争。

2.2.4人性冲突:人物内心的善恶、爱恨、欲望与道德的挣扎。

《雷雨》文本解读

《雷雨》文本解读

《雷雨》文本解读《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

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的恩赐。

这堂课通过形状生动的录像,逼真的雷雨录音,真实的照片,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地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景。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我在教学设计时,紧扣单元教学的主题“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展教学;围绕着本单元导语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句话来体会感受。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和价值观的引导。

本课是看图学文。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我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雷雨》的文本分析及教学反思

《雷雨》的文本分析及教学反思

《雷雨》的文本分析及教学反思赣县中学北校区郭晓荣《雷雨》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而揣摩人物内心心理变化,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剧本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作品,由于篇幅过长,以对话为主,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学生的兴趣刚开始很高,但是面对冗长的文本,这种兴趣会逐渐减退,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讲解时有的放矢,如何跳出文本揭示剧本创作目的应当是教学者在备课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我在讲授《雷雨》这篇课文时用了2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此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第一、利用晚自习播放了话剧《雷雨》,第二、让有意参加表演的同学到课代表处报名,并揣摩角色语言、动作、心理;第三,教室布置,音乐、道具准备。

话剧表演共花了25分钟,总体而言,学生表演非常到位。

整堂课氛围活跃,效果良好。

剩下的15分钟,由我介绍了《雷雨》的剧情及人物关系。

第二课时,主要教学目标设定为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思路:人物语言——人物心理——人物形象。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作者曹禺以及文章的思路,课文是《雷雨》的第二幕,可分为两场:从开头到“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成,老爷睡觉呢”(p21)这是第一场,主要讲的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感情纠葛,生死恩怨,这一场主要是揭露了资本家家庭的腐败与荒淫;从“周朴园:来人,谁在吵?”到结尾是第二场,讲的是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劳资冲突,揭示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阶级矛盾,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第一场戏中,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主要通过周朴园面对“三十年前“死”了的鲁侍萍和三十年后“活”的鲁侍萍不同态度而表现出来的。

周朴园在未认出鲁侍萍即梅侍萍时,在反复表白、追忆,打听,甚至专门差人到无锡打听鲁侍萍的下落时,我们可以感觉周朴园对待三十年前“死”了的鲁侍萍有一丝真情,这也许是周朴园一生中最温暖的时期,但这种真情更多的是忏悔、内疚以及寻求心灵的慰藉,那么这种感情真的是否真挚呢?我们来看看三十年后他面对“活”的鲁侍萍的心理变化:你——你贵姓?(似曾相识,内心仍旧平静)——(抬起头来)你姓什么?(感到意外、疑惑)——(忽然立起)你是谁?(更疑惑,有点慌,感觉有事发生)——(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有些不知所措)——哦,侍萍!(低声)是你?(知道眼前是谁,但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恼怒、害怕)。

《雷雨节选》文本细读

《雷雨节选》文本细读

苏教版《雷雨》节选文本细读标题点明了矛盾冲突剧烈化时的天气:“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而与之并行发展的,是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酝酿且终于爆发的那一场毁灭性的“雷雨”:四凤、周冲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自然界和家庭内部的“雷雨”其实正象征了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

不止如此,在这一幕中,了解到真相的每一个人心底,不也从雷声隐隐到晴天霹雳风雨交加吗?雷雨,既是自然环境的交代,也是社会环境的暗示,还是人物心理的写照。

[仆人下。

朴园点着一枝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

]吕宋烟,是菲律宾吕宋岛所产的质地优良的雪茄。

为什么在舞台说明里要交代这样一句?从结构上说,与后文能形成呼应,又能勾起对前情的推断。

后文侍萍问绸衬衣的时候,有一句“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怎么烧破的?恐怕就是当年抽雪茄时烧的,为什么抽个雪茄还把袖襟给烧了?走神了。

为什么走神?做别的事情去了,比如看人,比如说话……热恋中,对方总是能吸引自己所有的注意力。

从主旨上讲,吸高级雪茄是周朴园身份的体现,地位的象征。

从德国回来的周大少爷见过世面,与土生土长的富二代应该是不一样的,不会和大家一样抽着卷烟。

雪茄的烟气并不进入肺部,仅只浸润口鼻,供人享用特殊的芬芳。

想得远一点,这三十年来,被认为是死了的侍萍,不也像这雪茄一样,并不真正参与周朴园的生活,只用自己悲惨的命运供他在这间“忏悔室”或说“冥想室”中获取内心的平衡与精神的充实吗?当然,这种解读更类似于“过度解读”,但能够从作品的细节中生发出这些联想,也不失为对自己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这样的解读若说不上正确,恐怕也不能算是错误。

朴(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没有认出侍萍,也没有发现这个人之前没有在这个家庭中出现过。

从周朴园的角度来思考,很正常:这个家里的人都是被自己管理着的人,不是妻子、孩子就是下人。

鲁(看着他)大概是的。

怎样看?眼神没有躲闪,在想什么?朴(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

生无所依——浅析《雷雨》中周朴园自我救赎的困境

生无所依——浅析《雷雨》中周朴园自我救赎的困境

能 让人 读 之 潸然 泪 下,掬 … 捧 情 的泪 水 ,却 不 像 左 翼文 学
那 样 ,激 起 人 昂扬 的斗 志 , 所 以它 的温 情 脉脉 不 适 革 命 , r
味 痫 心 。这 与 时 的 巾 同社 会 状 况 是有 关系 的 。2 世纪 3 年代 甚 至 不 适 丁改 良。而 它 的 诗情 画 意 利 意 味无 穷 又 是 ‘ 注 再 0 O 的 巾 团 , 国 内 阀混 战 , 同本 制 造 “ ・ ‘ ”事 变 , 国难 几 八 当 头 ,蒋 介 石 田 民政 府 腐 败 无 能 ,老 白姓 生 活 苦,社 会 的
19 年 版 。 9O
[ 4] 刘 广 涛 :
阳 光 下 的 老 舍 一 一 <月 牙 儿 > “ 部 曲 ” 创 作 三
陷 ,清 醒 地 看 剑 历 史 的局 限性 。 ” I 老 舍 的 小 说 文 体带 有 一 心 理 探 析 , 《世 纪 之 初 读 老 舍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关键 词 : 周 朴 园 自我 解 救 困境
《 m 》 整 部作 品就 仿 佛 是 一 个环 环 卡1 去 缠 绕 混 乱 的 雷 一 } ¨ 扣
周 朴 同 见过 鲁侍 萍 后 的深 夜 与 周冲 的 ‘ 对 话: 段 周 朴园 周 冲 周朴 园 ( 寞地 )今 天 一~ 呃 ,爸爸 有 一 寂 ( 淡 地 )不 ,不知 道 ,爸 。 冷 ( 然 ) 怕 你 爸 爸 有 一 天 死 了, 忽 你
[ 1]彭 亚 非 : 《中 国 正 统 文 学观 念 》 ,北 京 :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版 社 , 2 0 年 版 , 第 3 页 。 07 0 9
[ 2][ ]老 舍 : “ 学概 论 讲 义 》 , 北 京 出 版 社 l 4 版 。 5 文 8 年 9

《雷雨》文本解读

《雷雨》文本解读

《雷雨》文本解读一、人物形象1. 周朴园- 周朴园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封建家长形象。

他表面上是一个有教养、讲规矩的“社会上的好人物”。

例如,他一直保持着过去的生活习惯,家里的家具摆设还保留着侍萍在时的样子,还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这看似是他对侍萍的深情,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伪善。

- 他对家人专横独裁。

他逼迫蘩漪喝药的场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不顾蘩漪的感受,以家长的权威强行要求她服从,这种专横不仅是对蘩漪个人意志的践踏,也反映出封建家庭中家长至上的腐朽观念。

- 在对待工人方面,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资本家。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残酷地压榨工人,当鲁大海代表工人来与他谈判时,他毫不留情地打压,甚至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显示出他唯利是图的一面。

2. 蘩漪- 蘩漪是一个被封建家庭压抑的女性形象。

她美丽、聪慧,但却被困在周公馆这个封建牢笼里。

她对周朴园的专制统治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她不愿意像传统女性那样逆来顺受。

例如,她拒绝喝药,这一行为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她对周朴园权威的公然挑战。

- 她在爱情上热烈而执着。

她爱上了周萍,这种爱情在封建礼教下是不被允许的,但她却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地去追求。

她的爱情又是畸形的,周萍是她的继子,这种乱伦的爱情关系也反映出她在压抑环境下心理的扭曲。

- 蘩漪也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

她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她在周公馆这个黑暗的环境中逐渐失去理智,她的悲剧命运是封建家庭对人性压抑的结果。

3. 鲁侍萍- 鲁侍萍是一个勤劳、善良但又饱受命运折磨的女性。

她年轻时被周朴园抛弃,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三十年后,她意外地回到周公馆,面对曾经抛弃自己的周朴园,她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怨恨,又有对过去爱情的一丝眷恋。

- 她坚强地抚养着自己的孩子,虽然生活困苦,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尊严。

当她发现自己的女儿四凤在周公馆做佣人并且与周萍相爱时,她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她对女儿的保护和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她深知周公馆这个地方隐藏着的黑暗和危险,不希望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

_雷雨_最初文本的结构_叙事和主题

_雷雨_最初文本的结构_叙事和主题

《雷雨》最初文本的结构、叙事和主题王晓枫内容提要:曹禺《雷雨》最初文本的结构、叙事与主题是一个庞杂而且繁复的存在。

本文试图对这一文本作精读细读,由“二人戏”及“层层剥离”的叙事的独特角度切入,来探究它的结构的生成与叙事的演进,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它的宏大深邃的命运悲剧主题的产生。

关键词:《雷雨》 最初文本 结构 叙事 主题《雷雨》的最初文本于1934年由靳以、巴金经手刊载于《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由“序幕”、“四幕正式悲剧”及“尾声”组成。

一 以“二人戏”为主体建构而成的宏篇巨制细读《雷雨》全剧,一个有趣而几乎很少被提及和重视的艺术现象便会“顽强”地“浮出水面”,那就是遍布其中的大量的“二人戏”场面。

以下是全剧各幕“二人戏”场次及其各自人物关系的详细统计:第一幕:1.鲁贵与四凤(父女);2.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的兄妹);3.鲁贵与四凤;4.蘩漪与四凤(主仆、情敌);5.蘩漪与周冲(母子);6.周朴园与周萍(父子)。

第二幕:1.周萍与四凤(主仆、恋人);2.周萍与鲁贵(主仆);3.蘩漪与周萍(后母与继子、情人);4.蘩漪与鲁贵(主仆);5.侍萍与四凤(母女);6.鲁贵与侍萍(夫妻);7.蘩漪与侍萍(周公馆太太与鲁贵的妻子);8.蘩漪与侍萍;9.周朴园与侍萍(前夫妻);10.周萍与周冲(同父异母的兄弟、情敌);11.周萍与四凤;12.蘩漪与周萍。

第三幕:1.鲁贵与四凤;2.四凤与周冲(被追求者与追求者);3.大海与周冲(矿工与少爷);4.侍萍与大海(母子);5.侍萍与四凤;6.四凤与周萍。

第四幕:1.周朴园与仆人(主仆);2.周朴园与周冲(父子);3.周朴园与蘩漪(夫妻);4.周朴园与周萍;·147·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1期5.蘩漪与周萍;6.蘩漪与鲁贵;7.蘩漪与大海(周公馆太太与鲁贵之子、四凤之兄);8.周萍与大海(周家少爷与四凤之兄);9.周萍与四凤(恋人、同母异父的兄妹);10.周朴园与仆人。

高中语文《雷雨》剧本赏析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剧本赏析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剧本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包括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戏剧语言等。

2、帮助学生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

3、培养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欣赏能力,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4、让学生通过对《雷雨》的赏析,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周朴园、繁漪、周萍等。

(2)解读《雷雨》中的戏剧冲突,包括家庭内部的矛盾、阶级之间的对立等。

2、教学难点(1)理解《雷雨》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隐晦的情感表达。

(2)探究《雷雨》的主题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雷雨》的戏剧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戏剧的魅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雷雨》剧本赏析。

(二)知识讲解1、介绍戏剧的基本知识,包括戏剧的定义、分类、构成要素等。

2、讲解《雷雨》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禺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文本分析1、人物形象分析(1)周朴园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

他自私、冷酷、虚伪,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他年轻时为了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把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侍萍赶出家门。

后来,当他在周公馆再次见到侍萍时,却又害怕侍萍会揭露他的过去,影响他的名誉和地位。

(2)繁漪繁漪是一个具有“雷雨”性格的女性。

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

但她的反抗又是畸形的,带有强烈的疯狂和报复心理。

她与周萍的不伦之恋,既是对周朴园的反抗,也是她内心痛苦和挣扎的表现。

(3)周萍周萍是一个懦弱、自私、矛盾的人物。

他一方面害怕父亲的权威,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与繁漪的不伦关系。

他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逃避,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戏剧冲突分析(1)家庭内部的矛盾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夫妻矛盾,周朴园与周萍之间的父子矛盾,繁漪与周萍之间的情感矛盾等,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

《雷雨》文本分析

《雷雨》文本分析

《雷雨》文本分析《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作品,首次上演于1934年。

该剧以2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婚姻、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诸多问题。

首先,该剧通过描绘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封建家庭的婚姻制度存在的缺陷。

主要通过雷峰和展颜的婚姻问题来阐述。

雷峰的父亲雷爷是一个封建家长,他将自己的儿子嫁给了恶霸地主孙大爷的女儿展颜,以此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但雷峰爱上了孙大爷的情人苏雨菲,并与其私奔。

整个婚姻过程充满了现实和利益的算计,缺乏真正的爱情和自由选择。

这表明了封建家庭中的婚姻制度存在的价值观扭曲、利益至上的问题。

其次,剧中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固有的压迫和束缚。

雷爷是一个霸道的封建家长,他通过经济控制和权力压迫来控制着雷峰和展颜的婚姻。

在雷峰私奔后,雷爷还通过各种手段试图追捕雷峰,阻止他们的婚姻。

封建家长对子女的婚姻进行干涉,不仅让他们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还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矛盾。

剧中雷峰的妹妹雷丽君也受到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被迫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最终导致了自杀。

这再次揭示了封建家庭对个体权益的轻视和虐待。

此外,《雷雨》还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剧中展现了地主与佃户、农民与老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孙大爷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对待佃户和农民的态度傲慢和残忍,剥削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而孙大爷的情人苏雨菲则代表着自由、平等和追求真爱的态度,她试图帮助雷峰和展颜摆脱封建家庭和地主的束缚,但最终良心被家庭利益所束缚,仍然与孙大爷复婚。

这表明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人们在个性和自由上受到了限制。

《雷雨》以其深刻揭示封建家庭问题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而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该剧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设置情节和对话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封建家庭婚姻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自由、平等、爱情等价值观的反思。

在当代中国,虽然封建家庭已经不复存在,但婚姻、家庭和社会关系问题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雷雨剧本分析

雷雨剧本分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雷雨剧本分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雷雨》剧本分析及灯光设计概要剧本分析:第一幕第一段落“开幕时舞台全黑,隔十秒钟,渐明。

……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

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

”这段舞台指示交代了舞台的布景摆设和室内外光线气氛。

从中我们已经对“周公馆”及其主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个富裕的家庭,烟具古玩扇子圈椅等物价古香古色带着旧社会来的贵族气,墙上的油画又能说明这家主人不是个保守的不识时务的人。

在这华丽又有点不生动的氛围里,还有一点点神秘气息,就是那张旧照片,“很不协调的和这些精致的东西放在一起”,就连灯光氛围都是“外面没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不可知的事情。

“开幕时,四凤在考中墙的长方桌旁,背着观众滤药,……时而,用他自己的衣襟揩脸上的油汗。

”这段舞台指示中,剧作者首先介绍了两个人物:四凤和鲁贵。

四凤是个成熟了的纯情少女的形象。

“他的整个身体都很发育” “手很白很大”,她有“大的嘴”,嘴唇“红艳艳的,很宽,很厚”……这些都说明她有着挂着水珠的熟了的红樱桃一般的性感。

她的服饰是富家丫头的整洁而不华丽。

这时候她已经爱上周萍,周萍也爱她。

一切麻烦事还没落到她身上,所以她还是平静的,大方的,爽朗的。

鲁贵则是一个小市侩的形象。

他无权无势,却把有权有势当做评价人的标准。

在主子面前“他很懂事,尤其是很懂礼节”,唯唯诺诺,但又不是真正忠于主子,“常常贪婪的窥视着”自己主子的劣迹,幻想有一天能把主子才在脚下。

他的“神气很萎缩”,肿眼皮,黑眼圈,嘴唇下垂,肌肉松弛。

佝偻不整齐却又卑谗懂礼节,透露着他的贪婪的欲望和阴毒的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文本解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文本解读
二年级下《雷雨》文本解读
《雷雨》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 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 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 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 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 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 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 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同时, 要注意引导课前课后的积累,比如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观察 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前景物的变化程度在加剧。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拟声词“哗”,写
出了雨下得又大又急。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哇,都看不清了。“都看
不清了”一句中体会到ຫໍສະໝຸດ 雨时,外面一片朦胧的景象,说明雨下得又 大又猛又急。这也正是雨“越下越大”时的景物描写。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里两个“渐渐地”, 两个“小”字可以看出雷声和雨声都是一点一点变小的,从中可以想 像雷声和雨声变小的过程。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树上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 叫。这两句话突出了雷雨到来前的“静、闷”。“满天的乌云”说明 天色昏暗,又因为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 “压”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乌云的来势凶猛。叶子一动不动”可以看 出没有一丝风树叶都静止不动了。“蝉一声也不叫”是因为下雨前空 气中温度过大,蝉难以发出声音。两句话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雷雨 前人们的感受:又热又闷,心情压抑、烦闷。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忽然”说明风来得很急;“树枝乱摆”可以看出负很大很猛“垂” 字用得好,这里说明风特别大,也说明了蜘蛛特别害怕、慌张,也写

以苏教版中《雷雨》(节选)为例谈戏剧文本的阅读

以苏教版中《雷雨》(节选)为例谈戏剧文本的阅读
栩 如 生 , 也 有 利 于 我 们 理解 剧 本 的 主 题 思 想 。可 见 , 品 味
戏剧语言 ,挖掘语言 的言外之意 ,有利 于把握人物 ,理解 作 品的内涵。而戏剧 是对 某一生活 的反映,只有挖掘 戏剧 的内涵 才能真正理解 戏剧 ;比如 《 雷雨》不只是 简单的一 个带 有封建色彩 的资本家家庭破碎 的戏剧 ,而 是通过反映
以苏教版中 雷雨》 ( 节选)为例谈戏剧文本的阅读
◎袁 书春
语 言 ,什 么 人 说什 么 话 ,什 么 样 的 话 反 映什 么 人 的 性 格 、
社会地位和立 场 ,也是集 中表现矛盾冲 突的方式 ,而 且人 物语言也推动 着情节 的发展 。如 《 雷 雨》的第二幕 中,周 朴园说 : “ 这是太太找 出来的雨衣 吗?”,他没有认 出鲁 侍萍 ,并且把鲁侍萍 当成家里 的下 人了 ,这句话 乍看表现 的是 周朴 园这个有 “ 身份 ”人 的随和 ,但是这与前 文找雨 衣联 系起 来 ,也 为后文的相认后 的情 节做 了铺垫 ,推动情 节 的发 展 个 性化 的戏 剧人 物 语言 ,体 现人 物 的性格 , 《 雷 雨》 中的周朴 园对繁漪 、周 萍、周冲说话 是命令 ,是 盛气 凌人 的语 言 ;对 “ 复 活 ”的侍 萍说 话 是恐 吓拉 拢 , 是时缓时急 的语气 ;对鲁大海 说话是耍 弄,是残 酷无情 的 语言 ,于是通 过语言描 写,我们可 以看 出周朴园虚伪 的、 自私 的、狡猾 的 、凶残 的性格 ,使得周 朴园的复杂形象 栩
当时社会的黑暗 ,深刻揭露 当时社 会的一种罪恶 ,发人深
思,催人觉醒 的戏剧 。而 品味 戏剧语言是理解 戏剧 内涵 的

个 重 要 手段 。 三 、探 究 意 旨 认 清 人物 形 象

《雷雨》的多种阐释

《雷雨》的多种阐释

《雷雨》的多种阐释(选自《名作重读》。

钱理群,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钱先生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研究方向,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写下了大量研究著作,文思敏捷严谨,在国内颇有威望。

至于钱先生在语文教学界所作的努力及其影响之深远,则毋庸我等置喙,早已流布于广大教师之口耳矣,所谓北钱南孙,并为珠玉。

)说起中国现代剧作家,人们首先想起的是曹禺;说起曹禺,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雷雨》。

中国话剧史上,甚至记载了这个日子:1936年5月,中国旅行剧团在上海最著名的卡尔登剧院公演《雷雨》,全场轰动,连演三个月,场场客满。

观众连夜排队,甚至有人从外地赶来观看,“从老妪到少女,都在为这群不幸的孩子流泪”;茅盾因此有“当年海上惊雷雨”之诗句。

抗战时期,《雷雨》更走向了全国:无论是大后方,还是抗日根据地,甚至沦陷区,到处都在演出《雷雨》。

有过这样一个在日本军队的大扫荡中排练《雷雨》的“故事”:“正当排繁漪深夜追逐到四凤家的窗下时,敌人的炮声从几个方向传来”,有的演员吓呆了,剧团的领导人却镇定地说“正好利用这些炮声作效果,抓紧时间继续排练”(参看陈靖:《百花山上一枝花——回忆挺进剧社建立前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雷雨》更是成为每一个剧团的保留剧目,拥有最多的观众。

一直到90年代,《雷雨》改编成电视,也仍然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雷雨》甚至进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周朴园与侍萍的“重逢”,引发出了课堂上的热烈讨论……在大半个世纪中,《雷雨》为什么能够始终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观众的持续的欢迎?这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其中有一点大概是不可忽视的:《雷雨》内涵的丰富性,提供了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不同的读者、观众都可以从中读出、看出不同的“意思”,在不同的方面引起共鸣,有自己的发现,不仅是对作品意义的发现,从根本上,更是对自我的发现……这正是符合文学的特点的。

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的,有的意义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楚。

《雷雨》课文赏析

《雷雨》课文赏析

《雷雨》课文赏析《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雷雨》课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他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周朴园是一个狠毒凶残的资本家,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迹史: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他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进而从每个工人的抚恤金中扣去300块钱。

周朴园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

他与蘩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蘩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雷雨》文本分析

《雷雨》文本分析

《雷雨》文本分析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颗明珠的《雷雨》,不仅茅盾先生曾用“当年海上惊雷雨”的诗句热烈赞颂它在三十年代的成功,而且“半个多世纪以来,其幽深博远的主题意蕴连同那些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成为几代观众真实记忆的一部分”。

时代变迁,岁月如流,这部戏剧仍魅力长驻、经久不衰。

艺术魅力是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等审美因素在其接受者的心里产生的诱惑力、吸引力以及愉悦感的总汇。

《雷雨》这部戏从内容到形式是怎样契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又是如何触摸到观众的艺术兴奋点,从而使戏剧产生悲天悯人的艺术效果的呢?《雷雨》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发生在两个家庭里三十年来复杂的关系、纠葛与冲突。

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因而在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之间构成了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

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是两个,即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

前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较“平静”,后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紧张激烈;矛盾冲突环环紧扣,步步激化,逐渐把剧情推向高潮。

课文节选部分共有两场戏,前一场的“重逢”(周朴园和鲁侍萍)和后一场“斗争”(周朴园和鲁大海)共分四个阶段:认出侍萍→撕下面纱→大海闯馆→侍萍离馆。

前场两个阶段细腻地刻画了周朴园由疑惑初起、惊疑、惶恐不安到气急败坏、露出狰狞面目的心理状态,深刻地揭露了他的虚伪、自私、残忍的本性。

这一部分是从私生活方面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后场两个阶段中周朴园一系列的心计、手段,充分显示出他那阴险、狠毒、老奸巨滑的性格特征。

这一部分是从社会阶级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性。

历来的评价是,《雷雨》第二幕最有戏。

三十年前的一对夫妻在一个偶然的时空里相逢了,而此时此地两个人的身份、地位、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

一个是腰缠万贯的董事长,一个则是贫贱而不幸的女工。

女的还能认出面前的男人就是三十年前的“冤家”,而董事长的周朴园却是无论如何也认不出站在面前的这个饱受人生磨难的穷老婆子就是自己念念不忘的前妻鲁侍萍。

《雷雨》文本若干问题的质疑与讨论

《雷雨》文本若干问题的质疑与讨论

专家的好评 。1 9 3 5年《 雷雨》 在东京演 出后才被 国 内各大剧团搬上舞台 , 随即轰动全国。《 雷雨》 是一 部 成功 的剧作 , 作 者 曹 禺 吸 收 了西 方 话 剧 的优 秀 元
素, 同时又将 剧本 创 作 扎 根 于丰 厚 的 中 国传统 文 化 土 壤之 中 , 中西方 优 秀 的 文化 因子 在 该 剧 中得 到 充 分 融合 , 使话 剧这 一 舶 来 品 在 中 国戏 剧 舞 台上结 出
尽管鲁侍萍在《 雷雨》 中对 周萍和鲁大海 的年 龄有 明确 的说 明 : “ 他( 周 萍) 大 概 二 十 八 了吧 ? 我 记得 他 比大海 只 大一 岁 。 ” _ 2 1 ( 嘲’ 鲁侍 萍关 于 周 萍 和
鲁 大海 这对 兄弟 的 年龄 表 述 看 似 很 正 确 , 也 符 合 剧 本 人物 表 中给 出 的年 龄 , 其 实 不 然 。鲁 大 海 和 周 萍
的年龄 都应 该不 下 3 O岁 ; 确切地说 , 鲁 大海 的年 龄
应 该确 定 为 3 0岁 , 周萍为 3 1 岁。
《 雷雨》 是将 3 0多年 的矛盾集 中在一天之内爆 发 的, 而这 “ 三 十年 ” 从 何 而来 ? 剧本 多 处 可 以证 明
周朴 园 和鲁侍 萍 的恋情 是在 3 0多年前 发 生 的 , 并且
耀眼的奇葩… ¨ 。《 雷雨》 无论从人物形象刻 画、 故事情节安排还是舞台艺术效果等方面来考量 , 在 我国现代话剧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 , 《 雷雨》 剧本 并非 没有 瑕疵 可言 , 剧 中人物 的年 龄设 计 、 周 朴
园的三段 婚恋 、 周 萍与 周蘩漪 的畸恋 、 鲁侍 萍与 周蘩 漪最 后 入住 医 院等多个 时 问数据 的设 定存 在抵 牾甚 至 自相 矛盾 的地 方 。对 这些 问题 的清理 和研究 有利 于 了解 剧 中人 物 关 系 以及 他 们 曲折 复 杂 的人 生 经

【集体备课优质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 逐字稿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优质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  逐字稿 教学设计

16 雷雨逐字稿教案【教材简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

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

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立足文本内容,巧用媒体资源,突出识字写字,并注重语文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要让学生在游戏识字中享受识字之乐,在语用赏析中践行语言建构,享受阅读之乐,在想象移情中生成审美意识,充分感受学习语文之乐。

【教学目标】1. 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 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单元主题激趣导入1. 在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启探秘自然之旅。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什么呢?它就藏在诗句里,瞧(依次出示诗句,让学生读)这三句诗都写了大自然的什么景物?(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自由说:倾盆大雨、毛毛细雨、蒙蒙细雨、大暴雨、阵雨、雷雨……)课件出示,读。

2. 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就是——雷雨。

读一读。

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部件?(“雨”字)不过在“雷”字里面,它变成了雨字头,竖成了点,横折钩变成了横勾。

3.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上宽下窄,雨字头中间的竖写短,四个点要紧凑地靠上去,底下的田字,短横不靠边,一竖压在竖中线。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 下雷雨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孩子们轻轻翻开书本第74页,读一读课文,请看读书要求:大声朗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开始吧。

2. 这篇课文很有意思,我们来开火车,一人一段合作读一读课文。

《雷雨》文本若干问题的质疑与讨论

《雷雨》文本若干问题的质疑与讨论

《雷雨》文本若干问题的质疑与讨论作者:田俊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0期摘 ;要:《雷雨》是我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本话剧中故事情节非常感人,各种人物的性格也是多样化,目前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和喜爱。

但是,《雷雨》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例如剧中人物的年龄设计、周朴园的三段婚恋、周萍与周蔡漪的畸恋等多个数据存在时间相矛盾的地方。

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利于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雷雨》剧中人物的关系和曲折的人生经历。

关键词:雷雨;若干问题;质疑;讨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前言:曹禺《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的第三期,开始发布时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雷雨》在1935年东京演出后才搬上话剧的舞台,同时引起全国广泛的关注,轰动全国。

《雷雨》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话剧,作者通过利用西方话剧的优势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雷雨”在话剧舞台上展现出奇特的色彩。

不管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舞台艺术等方面都是我国话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

但是,《雷雨》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本文主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物的年龄设计曹禺《雷雨》中在给人物设定年龄时给出了“鲁大海在二十七岁,周萍在二十八岁”,但是读者细细品读文本后,就会发现周平应该是31岁左右(于清代末光绪十九年,1893 年出生),鲁大海是1894年出生,年龄在30岁左右。

文中给出的年龄看似符合实际,其实不然。

最后通过各种结论探讨剧情矛盾的年份,可以推算出故事发生在1924年。

读者就会把故事情节定格在1924年,同时可以通过《雷雨》来反映当时的时代情况。

二、周朴园的三段婚恋时间有待考证周朴园的第一段婚恋是他和鲁侍萍的婚恋,时间比较明确。

在1893年前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30年前就有了恋爱关系,她们在1892年就有了夫妻之实,却没有夫妻之名,之后为周朴园生下2个儿子,直到1894年夜鲁侍萍跳河自杀,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婚恋得以告终。

【名师讲题】“分析《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两人之间的关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分析《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两人之间的关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戏剧的文学性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绝不是华丽的台词,而是通过独特的戏剧情境、引人入胜的故事,发掘出独特的人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戏剧文学形象。

中国当代戏剧有很多“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高分,也有不及格。

有些作品过于依赖“主题当家”,有的作品“见事不见人”。

它们的根本问题都是“文学退位”,立起来了不等于“立得住”,强大的宣传推广攻势不等于“传得开”,更遑论“留得下”。

古希腊戏剧多是国家行为,即多为“命题作文”,但最后保留下来的戏剧,叙事技巧高超、深刻发现挖掘了人性、完成了独特的人物形象。

它们流传至今并被不断排演的原因,是其舞台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

很多戏剧作品的“创意”“立意”很吸引人,但好的创意不等于好的剧作。

同样的“母题”由不同的剧作者写出来,品质完全不同。

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还有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在他们之前,同样的故事被前人多次写过,但只有到了真正的文学家手上,那些故事才获得了卓越的文学品质,成了经典的戏剧作品。

可以说,剧作者思想的高度、人文情怀的高度,决定其提炼人物的高度。

在塑造“这一个”的时候,则需要通过历史、环境、语境等多方面的还原,让“这一个”从思想的、主题的概念中摆脱出来,以文学的广阔包容和深刻洞察,超越简单的是非评判,使戏剧人物比生活中的人更丰满更丰富,有血有肉地站立在舞台之上,从而成为戏剧文学画廊中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这一个”。

(摘编自冯俐《动人的是文学的“精神”》)材料二: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

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

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

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

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

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文本分析
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颗明珠的《雷雨》,不仅茅盾先生曾用“当年海上惊雷雨”的诗句热烈赞颂它在三十年代的成功,而且“半个多世纪以来,其幽深博远的主题意蕴连同那些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成为几代观众真实记忆的一部分”。

时代变迁,岁月如流,这部戏剧仍魅力长驻、经久不衰。

艺术魅力是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等审美因素在其接受者的心里产生的诱惑力、吸引力以及愉悦感的总汇。

《雷雨》这部戏从内容到形式是怎样契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又是如何触摸到观众的艺术兴奋点,从而使戏剧产生悲天悯人的艺术效果的呢?
《雷雨》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发生在两个家庭里三十年来复杂的关系、纠葛与冲突。

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因而在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之间构成了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

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是两个,即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

前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较“平静”,后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紧张激烈;矛盾冲突环环紧扣,步步激化,逐渐把剧情推向高潮。

课文节选部分共有两场戏,前一场的“重逢”(周朴园和鲁侍萍)和后一场“斗争”(周朴园和鲁大海)共分四个阶段:认出侍萍→撕下面纱→大海闯馆→侍萍离馆。

前场两个阶段细腻地刻画了周朴园由疑惑初起、惊疑、惶恐不安到气急败坏、露出狰狞面目的心理状态,深刻地揭露了他的虚伪、自私、残忍的本性。

这一部分是从私生活方面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后场两个阶段中周朴园一系列的心计、手段,充分显示出他那阴险、狠毒、老奸巨滑的性格特征。

这一部分是从社会阶级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性。

历来的评价是,《雷雨》第二幕最有戏。

三十年前的一对夫妻在一个偶然的时空里相逢了,而此时此地两个人的身份、地位、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

一个是腰缠万贯的董事长,一个则是贫贱而不幸的女工。

女的还能认出面前的男人就是三十年前的“冤家”,而董事长的周朴园却是无论如何也认不出站在面前的这个饱受人生磨难的穷老婆子就是自己念念不忘的前妻鲁侍萍。

怎样最有效地去展示戏剧冲突,揭露人物内心的巨大矛盾和痛苦呢?天才的曹禺选择了最深刻含蓄的台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三句对白,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地交代了人物的身份——我是您府上女佣的妈一一个从前是,现在还是的下人,揭示了人物之间痛苦万状的关系——三十年风水轮流转,可转来转去还是挣不脱贫贱与富贵,欺侮与被欺侮、老爷与女佣的关系。

这段台词中三声“老爷”应加感情重音,一字一顿、泣血饮泪,将侍萍此时此境感情与理智的激烈冲突,渴望被对方认出又惧怕被认出的微妙心理,谴责周朴园的不义和无奈命运摆弄的内心矛盾淋淋漓漓却不温不火地表达了出来。

试问,还有什么比得上三十年后一对夫妻重逢时那声声“老爷”的呼唤更叫人撕心裂肺的?雷电霹雳、骤雨狂风般的人生悲剧,在这里却只盛进了“我姓鲁,老爷”,这不卑不亢平平淡淡而又实在催人泪下的对白。

曹禺戏剧语言艺术的张力可窥一斑。

三十年来,尽管周朴园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但在家庭生活上却不十分满意,尤其是蘩漪的倔强使他十分恼火,因此,他把对侍萍的怀念深深藏在心底,只是通过夏天关窗户,按照侍萍的习惯摆家具,每年纪念侍萍的生日来寄托自己的依恋之情。

这一次,鲁妈的来临,特别是她那关窗户的姿态又一次引起了周朴园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这种回忆随着侍萍的“诱导”层层深入,最后完全进入对往日的追忆之中。

然而当他确认眼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侍萍时,周朴园从感情的浪尖上一下子跌落到现实之中,从对“侍萍”深情的回忆到“你来干什么”,短短几秒钟,可见周朴园内心激烈的矛盾。

与周朴园相比,侍萍的内心冲突也不逊色,尽管她常告诫女儿不要进公馆当佣人,然而这一次她却怎么也挪不动离开周公馆的脚步。

虽然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使她吃尽了苦头。

然而当周朴园没有认出她,要她离开时,她仍然是“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在步步紧逼的询问中,她完全任潜意识将她理智的防线击穿。

当周朴园说出:“你来干什么”时,她“没有委屈,有的是恨,是悔”,最后当周朴园想以金钱了断这段旧“债”时,她清醒了:“我这些年的苦不是拿钱算得清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人物的看法,总是停留在他的恶上。

评论家也一再申明,曹禺是想以专制、伪善、冷酷的周朴园形象地展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倘若曹禺的创作思路真的仅只如此,那为何一些平庸的同类剧作,虽然也写尽了罪恶,深带着暴露,却远不及曹禺的这部剧作令人颤栗?无疑,曹禺对周朴园的专制、冷酷确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但曹禺同时也频频描写了周朴园性格的另一面,即对曾被他爱过又遭他抛弃的侍萍的内疚、忏悔和怀
念。

这个“怀念”情节之所以贯穿全剧始终,是由曹禺整体把握人生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它驱使曹禺在审视艺术形象时,更多地考察其性格构成的社会历史动因,更多地从它与社会、历史的深层联系中显现生活。

正因为如此,作者渗透于周朴园身上的心理倾向复杂化了:一方面,他无情地撕开了这个人物的封建面目;另一方面,他又格外真切地感受到封建特征每深入周朴园内心一步,都是以其个体情感的泯灭为代价的。

关于蘩漪,人们总是侧重分析她所受的封建专制主义压迫,忽略了她心里还有一层更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18年来周朴园对她的无爱和冷淡。

造成周朴园这种感情态度的最直接原因,乃是他无法忘怀侍萍。

假若他对侍萍的爱只是藏在心底,恐怕也无伤蘩漪,但不幸的是,周朴园的这种怀念、忏悔、内疚完全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了,比如爱穿侍萍绣过的衣服,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做生日,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有评论说这一切都是周朴园做给人看的,是虚伪的表现。

但他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难道这也是做给人看的?何况30年来一直如此,如果没有真情,恐怕难以做到。

我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不仅是真的,而且还是他在情感上排斥另一个女人蘩漪的潜在心理因素。

我们从他对繁漪的每一次问候里感觉到的只是一种义务式的关心,而不是夫妻间的情爱。

如果说,周朴园对待鲁侍萍,有时还流露点怀情思旧,那么,周朴园对鲁大海,就连一点虚情假意也没有了。

尽管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亲生的儿子,但是出于阶级的利害关系,他还是把大海视为仇敌。

周朴园在见大海之前,就进行了精心策划,他用卑劣的手段收买工贼,破坏了罢工,并准备开除大海。

此时的周朴园可以说得意扬扬,自以为稳操胜券了。

所以,他见到大海后,不愠不躁,故意用挑逗的口吻戏弄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吧?”接着,又亮出电报、合同,证明矿上已复工,谈判代表已签字,并恶狠狠地宣布开除大海。

周朴园想用这一连串的突然袭击,使大海措手不及,从精神上压垮他,这就显示出周朴园阴险、狠毒、奸诈的性格特征。

这一连串的突如其来的打击,确实使大海震惊,但他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愤怒地历数了周朴园的罪行:“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这一句句、一声声饱含血泪的控诉,就是一份严正的判决书,宣判周朴园在道义上的死刑。

鲁大海的正气压下了周朴园的邪气,使老谋深算的周朴园陷于非常狼狈的境地,他只好气急败坏地吼着“下去”,好让自己快快得到解脱。

随着矛盾的发展,戏剧冲突到了尖锐化的程度,至此,作者把戏剧情节推向了新的高潮。

主要人物形象概括
周朴园——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带有浓厚封建气息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狡诈、凶险、残忍、自私、老奸巨猾是其性格特征。

鲁侍萍——处于社会底层的被凌辱的妇女形象。

她纯朴、善良,容易受骗上当;她相信命运,内心矛盾痛苦。

但她对有钱人怀着仇恨和警惕,对周朴园的威胁利诱,她表现出来的是轻蔑、厌恶的感情和不卑不亢、刚毅的性格特征。

她的经历,深刻地说明了在那个社会里这些平凡善良的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激起的是人们深深的同情。

鲁大海——觉醒了的工人形象。

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际、不畏强暴。

他对资本家有着透彻、清醒的认识。

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刻画得还不够丰满,但作者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者社会理想的形象。

艺术特色
(1)全部内容浓缩在一个舞台背景之中
课文节选部分的人物、事件高度集中,全部剧情都是在一个舞台背景中展开的:集中在周家一间客厅,不到半天的时间里,把资本家周朴园30年来凌辱女性的罪恶、伪善的面目、压榨杀害工人的血债、骄横的作风,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出来,交织成资本主义王国里阴森森、血淋淋的典型的生活画面。

(2)人物语言性格化。

性格化的语言,是指人物说的话符合他的年龄、身份、地位以及他在当时当地环境中的思想感情。

周朴园的虚伪奸诈,鲁侍萍的忠厚善良,鲁大海的勇敢直爽,都是通过对话表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