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及其本质_沈建建
价值观的正确解释
![价值观的正确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c31ab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e.png)
价值观的正确解释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价值观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这些评价在心中的主次和轻重排列构成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人的行为,而且是基于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所作出的认知、理解和判断或抉择,体现了人们对事物、是非的不同价值取向。
它们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历史性和选择性等特点,并且能够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12
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的需求、社会的文化背景、阶级的经济关系等。
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此外,价值观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如矛盾说、需求说、文化说、核心说和心理说等,这些都是对价值观多元面的阐释。
23
简而言之,价值观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观念准则,它是基于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对价值及其关系的根本看法,涵盖了区分好坏、对错的总体观念以及对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见解。
、、、、、、、、、、、、、、、、、、、、、、、、、、、、、、、、、、、、、、、、、、、、、、、、、、、、、、、、、、、、、、、、。
创造价值观研究
![创造价值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84a9d45022aaea998f0f39.png)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沈建建)*+,-&./男/江西永新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0张进辅)*+(*&./男/四川阆中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青少年人格和心理测量研究12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3十五4规划重点课题5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与变化特点的追踪研究)678$*$*+,.成果之一1#$$%年第%期第#-卷)总第*#%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A B C =D >=EF:<G >?H =I J C <K I L D )A :M I >?A M I C =M C N O I L I :=.P %/#$$%Q R S T #-U V W V X Y S /P Z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创造价值观研究2沈建建/张进辅)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摘要"从心理学上讲/创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创造的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而形成的对创造的价值的看法1它包括创造价值评价[创造价值选择和创造价值方式三个基本成分1可以从人们在创造活动本身和创造成果之间的取向[创造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研究1!关键词"创造0价值观0创造价值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8!文章编号"*$$$&(##^)#$$%.$%&$$#’&$%一[问题的提出人类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是人类不停地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自身/从而不断获得进步和自由的历史1从刀耕火种到基因工程/从粗糙的石器到机器人__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源泉就是创造/它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造1正是创造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1在物质生产日新月异[思想观念迅速更替的今天/创造愈来愈显示出它巨大的价值1因此/对创造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目前/我国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对创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从思维的角度提高国民的创造性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国民的创造力上/而对于国民的创造意识如何/以及怎样提高他们的创造意识等问题却相对研究较少1创造价值观作为创造意识的核心/规定着人们对创造的看法/影响着人们的创造行为/并对人们创造性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如黄希庭和徐凤姝认为/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涉及六个方面的个人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应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1谢光辉和张庆林对’#名大学生创造者的研究也发现/这’#名大学生创造者认为人活着应该为了3社会4和3事业4这两项加起来的人数为(,a/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特点!#"1可见/人们的创造力[创造性与他们的价值观是有很大的关联的1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个人创造性的培养/创造力的发挥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1但是/对创造价值观的研究却一直是个空缺1笔者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创造价值观的概念[结构[分类和特征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1二[创造价值观的涵义价值观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概念1它一直是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美学和法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1但是/不同学科对价值观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一样1不同的研究者对价值观的看法也不尽相同1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价值观是一个观念系统!’")‘%&,./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1心理学把价值观归于人的个性倾向性/并认为它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成分1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把价值观作为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加以研究/着重分析人们价值观的心理内容[形成过程[对个体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价值观与行为的关系等问题1)一.创造价值观的概念b’#b 万方数据什么是创造!这是研究创造价值观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从词源上看#中文的$创%字有$破&损&伤%等意思#即含有$破坏%之义#而$造%则有$建设&制作%的意思"因此#$创造%就是$破坏与建设%的意思#即突破旧的#树立新的"在学术界#究竟如何界定$创造%#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大凡研究创造者#都是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和思想体系出发#给$创造%作出界定"如下面几例’定义一’创造活动是指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已有的物质材料或精神材料进行加工#产生先进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社会活动"科学发现&决策运筹&管理创新&文艺创作等都属于创造的范畴()*+,-."定义二’创造可分为狭义创造和广义创造"狭义创造是指产生的成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独创的和产生了社会价值的"人们一般所说的创造常指狭义的创造"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袁隆平的籼型杂交稻种等"广义创造是指所产生的成果仅仅对创造者本人来说是新颖的#但对全人类来说还难以确定是否是新颖的#至于社会价值#在广义创造中是不考虑的(/*+,01)."定义三’创造是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定目标#进而控制或调节客体#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活动过程(2*+,031)4."参照上述定义#结合当前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对创造的理解#我们对创造的概念界定如下’创造就是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对客体进行加工#产生对主体来说是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并且具有社会性价值或个体性价值的成果的活动过程"从以上创造的定义可以看出#创造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新颖性#即相对于创造的主体来说#其成果应该是前所未有的5二是价值性#即其成果应该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或者是对社会而言#或者是对个体而言#或者是具有物质价值#或者是具有精神价值"它的成果一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如果产生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成果#那么不管这成果如何的新颖都不能称其活动过程为创造"创造本身不是价值"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客体以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主体的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0*+,)16."创造作为客体具有价值属性#它与主体的需要之间发生这种满足或被满足的效益关系"一般认为#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的观念系统(6*+,7//."综合上述认识#我们对创造价值观的心理学含义作如下界定’创造价值观就是指人们在对创造的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而形成的对创造的价值的看法"+二.创造价值观的结构我们认为#创造价值观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即创造价值评价&创造价值选择和创造价值方式"创造价值评价就是指人们在对创造的属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而作出的有关创造是否有价值&何种创造活动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有多大的价值等的价值评判"虽然创造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价值性#但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不一样#评判事物价值的角度和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同一项创造活动在不同人的眼中便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如生物学家从事基因食品的科研活动#这种科研活动在粮食短缺的穷国看来极具价值#因为它很有可能解决他们的饥荒问题5而在绿色环保组织看来#这种科研活动没有什么价值#认为它所隐含的害处比它所能带来的好处大得多#因此反对这种创造活动"创造价值选择就是指人们在对创造的属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其价值作出了一定的评判之后#而形成的有关创造价值的选择&取舍等意向"它涉及$进行创造活动是为了什么%&$想获取创造活动中的何种价值%等问题"创造价值选择是创造价值观的核心成分"创造自身的属性使创造蕴含了多种不同的价值"比如#它可以使人从创造活动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满足其求知欲5也可以使人因为其创造的成果而获得荣誉和名声5或者可以用创造的成果换取物质财富5还可以将其创造的成果贡献给社会#推动社会的前进#等等"创造价值选择就是在这些可能的价值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价值作为其从事创造的价值意向"它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潜意识的"创造价值方式就是指人们为实现所选择的创造价值而有意从事的某种具体创造活动方式"创造活动有许多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它进行分类"有人从不同的创造主体&不同的创造活动领域把创造活动划分为--类’+-.理论主体的理论创新活动5 +7.政治主体的制度创新活动5+0.科学主体的科学发现活动5+).发明主体的技术发明活动5+/.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5+2.管理主体的管理创新活动5 +6.教育主体的教育创新活动5+4.文艺主体的审美创造活动5+3.新闻出版主体的精品创造活动5+-8.体育活动主体的新记录创造活动5+--.生态活动主体的生态创新活动(2*+,031)4."以上这些活动虽然都是创造活动#但其属性互有差别"每个人对其评价也必然不尽相同"人们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9)79万方数据趣爱好和自己所想要实现的创造价值而选择从事某一种或几种创造活动!创造价值方式是实现创造价值的具体方式!创造价值评价和创造价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造主体对创造价值方式的选择!另外"创造价值方式的选择还受创造主体的能力#自我效能感以及外部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三%创造价值观的分类创造价值观作为处于整个价值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也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从人们在创造活动本身和创造成果之间的取向来看"可以分为工具性创造价值观和目的性创造价值观!根据人们对创造活动成果的在意程度"可以把创造价值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性创造价值"这是指创造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创造的成果才是创造主体想要获得的"这时"创造活动对于创造主体来说就是一种工具性价值!如创造可以带来财富"创造出的成果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等等!这些都是创造的工具性价值!有意选择创造的这种价值作为从事创造的目的就是工具性创造价值观!另一种创造的价值是目的性创造价值"这是指创造主体把创造活动本身看作是创造的目的"而对创造的成果并不很看重"这时"创造活动对于创造主体来说就是一种目的性价值!比如"创造活动可以满足人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活动能让人获得生活的意义感"等等!这些都是创造的目的性价值!有意选择创造的这种价值作为从事创造的目的就是目的性创造价值观!也可以从创造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将创造价值观分为个体性创造价值观和社会性创造价值观!根据创造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的不同"可以把创造价值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性创造价值"这是指创造价值的直接接受者是创造主体"即创造者!比如&创造的成果可以为创造者带来财富和荣誉’创造者可以从创造活动中获得成就感"等等!这些就是创造的个体性价值!有意选择创造活动的这种价值作为创造的目的就是个体性创造价值观!创造的另一种价值是社会性创造价值"这种价值的直接接受者是有别于创造主体的社会!比如&创造的成果可以用于造福社会’可以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等等!这些都是创造活动的社会性价值!有意选择创造的这种价值作为从事创造活动的目的就是社会性创造价值观!$四%创造价值观的特征创造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它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中国古代"从孔子公开标榜自己(信而好古)开始"到汉朝(独尊儒术)政策的制定之后"好古尚古的价值观念就深深地浸入到了中国国民思想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社会弊端都是(人心不古)的结果!而创造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及其价值从来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从来就没被官方写入史籍"更没有设立创造发明专利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思想和行为!到了近代"这种思想观念才有所改变!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创造发明的重要价值"明白了创新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正反映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创造价值观有了很大的改变!创造价值观也具有个体差异性!创造价值观是个体对创造的价值进行评价与选择的内部标准和主观观念"它是以个体内心的需要为尺度对创造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经历不一样"对创造的认识也有差异"其需要更是各不相同"所以对创造的价值评价和选择必然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看重它的社会性价值"认为创造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使得人们生活过得更好’也有人更看重创造的个体性价值"认为创造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创造价值观还具有发展性!创造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而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个体的创造价值观不是生来就固有的"而是与其生活经历及其认识水平紧密相关!创造价值观建立在个体的需要基础之上!需要在人的各个发展时期其结构和水平是不相同的"它一直在变化发展着"这必然使得个体的创造价值观在相对的稳定中发展变化!三#创造价值观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直接动力!人们对创造价值的认识和看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实际创造活动"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创造价值观是影响人们创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创造的研究大多是从思维的角度来开展的"而对于创造意识"如价值观与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的关系等问题研究得不够!进行创造价值观研究可以丰富创造研究的内容"提高人们对创造的认识!1/万方数据创造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决定了创造价值观研究是价值观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纵观我国价值观研究"在对价值观分类时"都没有提及创造价值观"更没有对其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创造价值观的研究还可以填补我国心理学在价值观研究方面的一项空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有的价值观理论!因此"创造价值观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巨大创新智慧和创新能力的民族!古代的中国社会曾以灿烂的创造成就著称于世"为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然而"从%&世纪开始"特别是%’世纪以来"改变世界面貌的几百项重大科技创造发明权"却没有一项属于中国人!中国科技开始走向落后!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东方+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这道难题"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某些传统价值观念是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重道轻器的思想就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创造价值观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和去除那些不利于创造发明的落后的价值观念"从而树立和发扬适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新的价值观念!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旋律"也是时代的新课题!大力实施教育创新工程"积极推进创新教育"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并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有助于其创造性发展的创造价值观!对创造价值观的研究"可以揭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创造价值观现状以及高创造性者的创造价值观特点"其结果可以为创造教育提供重要的依据!-参考文献.-%.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1/-2.谢光辉"张庆林/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获奖者人格特征的研究-3./心理科学"%’’4"#%$*4564%/-7.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0./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8/-8.高春梅/创造力开发-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55%/-4.鲁克成"罗广生/创造学教程-0./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甘自恒/创造学原理和方法9广义创造学-0./北京*科学出版社"2557/-:.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0./重庆*重庆出版社"2552/-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9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0./北京*人民出版社"2552/;<=>?@=A B C D E F G?H=I D<J H K A?LM N O PQ R S P T U R S P"V N S P WQ R P T X Y#M Z N[[\[X]^_Z N[\[W_"M[Y‘N a O^‘b N R P Sc[d e S\f P R g O d^R‘_"b N[P W h R P W855:%4"b N R P S$i j L=G H k=*l m n o p q rs r m t s r u p v w rn x s t y u q n z n{y"u m r|p v n}w|z~r tv tn}r!tn s v}v n}|"n~pp q rw|z~rn x u m r|p v n}"#q v u qv t"|t r$n}q v t u n{}v p v n}|"n~p p q r|p p m v"~p r n x u m r|p v n}|}$q v t n#}}r r$/%p u n}p|v}t p q m r r "|t v ur z r o r}p t*r w|z~|p v n}t"t r z r u p v n}t|}$s|p p r m}t/&m r|p v n}w|z~r tu|}"ru z|t t v x v r$x m n o$v x x r m r}p w v r#t"t~u q|t p q r w v r#n x p q r n m v r}p|p v n}"r p#r r}p q r u m r|p v n}v p t r z x|}$p q r|u q v r w r o r}p n x p q r u m r|p v n} |}$p q r w v r#n x p q r$v m r u p|u u r s p n m n x w|z~r|"n~p u m r|p v n}/’}$p q r t p~$y|"n~p v p u|}"r u n}$~u p r$x m n o p q r|"n w r$v x x r m r}p$v o r}t v n}t/(?C)D G B L*u m r|p v n}"w|z~r"u m r|p v n}w|z~r*责任编辑赵伟+ ,&2,万方数据。
《价值心理学》课件
![《价值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3a7e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6.png)
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竞争, 注重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
东方文化
强调集体主义、和谐与合作, 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
非洲文化
强调社区、家庭和自然的和谐 ,注重传统和习俗的传承。
拉美文化
强调情感、信仰和神秘主义,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
01
02
03
价值观冲突的表现
个人与社会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突、物质 与精神的冲突、传统与现 代的冲突等。
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文化背景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环境会对人们的价值观
产生影响。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 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
重要影响。
教育经历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 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改
变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因素
个人的性格、兴趣、需 求等也会影响价值观的
形成和变化。
价值观的塑造与改变
价值观的塑造需要个人主动地 思考、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 的自我反省和调整来完善自己
价值观的形成也与个人的认知发展有 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 高,人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
个人经历和环境因素对价值观的形成 起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观察、模仿 、学习等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个 人需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 、筛选和整合,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
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心理疏导
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价值心理学的 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进行心理疏 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 困扰。
心理成长与发展
价值心理学关注个体心理成长和发 展,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可以应用于 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的讨论
![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的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36685e08581b6bd97f19ea81.png)
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的讨论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随着各种竞争的激烈、多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人们往往容易出现心理状态的失衡。
所以对于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的讨论更是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参考过各种文献以及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后,我把其整理成如下文章。
首先,从整体上看看价值观及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联系。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任何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
价值观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对于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多种文化观念价值的冲突和选择,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心理状态的失衡。
而心理的平衡依赖于价值观的调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一条标准是:是否具有一种正确合理的哲学观。
认知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也曾说过:一个人只要有了合情合理的哲学观,那么他就不容易受各种情绪的困扰了。
我们中国也早有:世事无好坏,心境使其然的说法。
这里所指的哲学观、心境事实上指的就是一种认知、一种对现实的看法,即价值观【1】。
心理学中所讲的价值观是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
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人生观的核心。
它最能体现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
因为人的活动选择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而这种思考过程总是和这样的五个问题相联系的:需要与否、喜欢与否、值得与否、能够与否、实行与否。
而这五个问题都必然和一个人的认知——价值取向相联系,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对事物是否值得的考虑就是由其价值观所决定的。
价值观作为一种认知,它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外界事物的输入总是通过认知(主要是价值观)的转换,而使刺激具有了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意义。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d600884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a.png)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人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它们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决策行为以及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认知、社会和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人们信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认知心理学解释信念和价值观1. 认知结构的形成与信念/价值观的塑造认知结构是人的思维模式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由认知元素与其之间的关系构成。
人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建立起一套独特的认知结构,这构成了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
例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通过亲身体验或他人的教育而形成追求自由的信念,将自由作为价值观念的核心。
2. 认知偏差对信念/价值观的影响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思考和决策过程中存在的某种系统性错误。
这些偏差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和解读,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信念和价值观。
例如,选择性注意偏差使人们更容易将与自己信念一致的信息接纳,而忽视与其背道而驰的信息,进一步巩固了已有的信念和价值观。
二、社会心理学解释信念和价值观1. 社会化的角色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吸纳与接受社会习俗、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与家庭、学校、同伴、媒体等社会机构的互动,逐渐形成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社会化不仅是个人身份形成的关键因素,也是价值观传承和演变的重要动力。
2. 社会认同与群体影响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人们往往会在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程度上根据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来决定自己的言行。
此外,群体影响也会对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当个体处于与群体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受到压力,从而转变或淡化原有的信念和价值观。
三、发展心理学解释信念和价值观1. 家庭教育与早期经验塑造信念/价值观家庭是个体最早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对个体信念和价值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环境中的价值观塑造,都会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产生长远的影响。
心理学视野中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心理学视野中的核心价值观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311b4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7.png)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教育领域核心价值观建设案例
总结词
教育领域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心理学的跨学科整合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分析大规模行为数据,揭示价值观形成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模拟真实情境,评估和干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过程,提高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心理学的科技应用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潜力
心理学在全球化背景下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Hale Waihona Puke 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案例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与企业文化、战略目标相契合。
总结词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与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凝聚作用。例如,阿里巴巴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核心价值观与其电商平台的发展战略紧密相连,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
心理学视野中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目录
心理学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心理学视野中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方法 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心理学视野中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案例分析 未来展望:心理学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新角色
01
心理学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Part
心理学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心理学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个体内心深处对生活和世界的根本看法,是指导个体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准则。
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及其心理内容分析
![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及其心理内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d5a23eaaea998fcc220e20.png)
:
,
,
:
,
.
,
,
。
,
。
:
。
,
,
,
。
收稿 日期
:
1 9 7年 9 月
旧
湘潭 师 范学 院学报 结果就形成 了对世界本 来面 目的 认 识 表现为各 种各样 的知识结构和科 学体系 这种 认识是理性 的 客观 的 不 带感情 色彩 的认 识 世界观 要 回 答 的第二问题是 世 界对人有什 么 意义 ? 对 于 这 个 问题 的回答 要 求从 主 体 盆要 出发 以对客体 属性 的 认 识为基础 力求 认 识客体属 性能 否 满足 人 的需 要 和 在 多大程度 上 能满足 人的需要 其 结 果就 形成 了 关 于 客体属性 和 主体需要之关系 这 种 认 识不是属性 的 客观 的认识 而是受主 体需 要 调 节的 带有感情 色彩 的认识 这实际 上 就 是 价值 观 由此看 来 价值观 和 世界观是部分 和 整 体 的关系 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 要 指 出 在世 界观 中对 于 世 界 本来 面 目的 认 识和 对事 物 的价 值 认 识是 相 互 联 系 不 可 分割 的 前者是 后 者 的前提 和 条件 没有对事物 的客 观规律 的科 学 认 识 不 了解事物的客观属性 也 就不会 形成对事物价值 的 正 确认识 不会 形 成 正 确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 价 值认识也 调 节 和 影响 着人 的理性 认识活 动 规定着这种 认 识 的方 向 和 目标 具有 不 同价值观 的人 倾 向于 认 识 不 同 的 事物或 事物 的不 同属性和 方面 前 一 种 认 识称之 为事实 认 识 后 一 种 认 识称 之为价值 认 识 对于 个人来说 事实 认识构成 了他的 知 识 经验体 系 形成 了他 的 理性 的 世 界观 或对 外 部世 界 的客 观 的 理性 的 基 本观 点 和 总 的 看 法 而 价值观 认 识 则构成 了 他 的意向系统和 目 标体系 形成 了 他的 具有倾 向的世 界观或对外部 世界主观的 功 利性 的 基 本观点 和 总的看法 二 者相 互 联系 相 互 作 用 就构成 了 一 个 人 总 的世界观 即 关 于 世界 的客观属性和规 律及其对人 的意义和基本观 点和 总的看法 事实 认 识和价值 认 识统 一 的基础 是人 的实践活动 二 者是在人 的学 习 实践和 生 活 实践 活 动中 形 成 的 然 而 二 者并 不 是完全 一 致的 一 般地 说 事 实 认 识 的 范 围要广得多 它是以整 个 与人发 生 关 系的外部世 界 为 认 识对象 的 而 价 值 认识则 只 以 能满足主体 需要的外部事物 为认识 对象 事实 认 识所理解和 掌握 了的东 西 并不一 定都 能 为价值 认 识 所接受和 容纳 这要经 由 主 体 需 要 的筛选 和 过 滤 但 是 事实认识所没有 理解 和掌握的对象 则不会进入 人的价值认识领 域 所以 事实 认 识是价值观 的 必 要 条件 却 不是它 的 充分条件 价值观 和 人 生观 的 关系 则更为复杂 它们 是 相 互 包含 相辅 相成的 首 先 人 生 观中包含 有 价值观 这 是 因 为人生观是 关 于 人生的基本 观点 和 总的看法 从其组成层 次看 它也 可 以分 为两 个部分 一 是关 于 人生本来 面 目和 固有规律 的观 点 和 看法 二 是 关 于 人生价值 和 意义的评价 及 态 度 前者称 之为人生事实观 后 者 称之为人 生价 值观 这样 看来 人 生 价值观 相对 于 人 生 事 实观
价值观的解释
![价值观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8e5c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d.png)
价值观的解释
价值观,指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是个体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调节作用。
价值观属于观念形态,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对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成果的评价,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评价,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评价等。
价值观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实践精神,在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培育和践行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有利于个体赢得社会认同,社会实现和谐稳定,国家获得前进发展的核心凝聚力。
反之,价值观缺失,对于个体层面与群体层面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任何一种思想在没有被绝对的否认之前,那么这种思想所形成的视角、背景、判断以及它所述说的意义,都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客观价值所在,而这种思想的价值则在于它所被认可的程度和意义,就是人对于这种思想的理解感知,这是人性思维里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评定所在,这也就评定出一种思想是否伟大,而这种思
想又是否可以成为价值观的由来。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d03045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d.png)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核心价值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它对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人生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价值观念体系在个体的心理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还能够指导个体的人生轨迹。
那么,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和塑造的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个体经历等。
首先,家庭环境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对个体的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价值观念传承以及家庭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对个体的核心价值观产生塑造作用。
例如,一个家庭注重孝道传统的价值观念,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很可能会形成尊重长辈、关心家人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社会文化也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它对个体的核心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模式以及社会规范等都会对个体的核心价值观产生塑造作用。
例如,一个重视集体主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往往会形成强调集体利益、注重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个体的经历也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事件和经历会对其核心价值观产生影响。
这些经历可能是正面的,如获得成功、得到认可等,也可能是负面的,如经历挫折、遭受失败等。
这些经历会让个体形成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例如,一个曾经历过挫折但最终成功的个体,往往会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核心价值观。
总结起来,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核心价值观。
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个体的行为选择,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并给予个体正面的经历和支持,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健康形成与塑造。
阳光心态 快乐成长
![阳光心态 快乐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b7d7972fcfc789eb172dc8d9.png)
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快乐? 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快乐?
金钱? 金钱? 有钱的人都快乐吗? 没钱的人都痛苦吗? 成功? 成功? 成功的人都快乐吗? 不成功的人都痛苦吗? 快乐无价: 快乐无价: 决定了健康、成功、幸福! 快乐无本: 快乐无本: 是一种心态。 良好的心态使人上天堂! 是一种能力。制造快乐的能力! 水知道答案!心态会影响物质。 水知道答案!心态会影响物质。
想得开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想得开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没鞋的小女孩、双胞胎、老人的两个儿子、 集中营的窗户 痛苦时摸自己的胳臂和腿。 地狱里建设天堂。让心里充满阳光. 苦海里畅游。 愉快地接受你所不能接受的现实。 愉快地接受你所不能接受的现实。 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 磨难是财富、挫折是机遇。 危机危机,有危必有机。
有效地思考——按规律去看人生 按规律去看人生 有效地思考
生活是一回事情,怎么看又是一回事情。 生活是一回事情,怎么看又是一回事情。 —不在于生活是什么,关键就在于如何解释 不在于生活是什么, 不在于生活是什么
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是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无法选择环境,但可以选择态度。 无法选择环境,但可以选择态度。
快乐成长的实质 成长的实质: 阳光心态 快乐成长的实质
青年人为什么郁闷? 青年人为什么郁闷? 什么是更好? 有追求 ------ 想更好 什么是更好? 有愿望 ------ 想得多 但想得乱 有攀比 ------ 迷失自己 还有:不确定性、可选择性、不可预见性! 还有:不确定性、可选择性、不可预见性! 让我们在悟自己的同时人, 让我们在悟自己的同时人, 悟好人,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引导人、 悟好人,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引导人、 教育人! 教育人!
价值观的定义与重要性解析
![价值观的定义与重要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8bee5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c.png)
价值观的定义与重要性解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价值观是我们思考和行为的基础。
它们是我们对于什么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事物的信念和理念。
价值观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共同的。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行为和态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价值观的定义以及它们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重要性。
一、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于道德、伦理、美学和其他方面的信仰和原则。
它们是我们对于正确和错误、善和恶、美和丑的评判标准。
价值观是我们从家庭、教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获得的,它们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独特的,因为它们受到了个人经历、教育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可能重视诚实和正直,而另一个人可能更重视自由和创造力。
这些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在工作、家庭和社会中的决策和行为。
二、价值观的重要性1. 指导行为价值观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导。
它们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决定如何行动。
例如,如果一个人重视友善和同理心,他们可能会选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忽视他们的需求。
2. 塑造个人身份价值观对于个人身份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反映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在世界上的定位。
我们的价值观可以定义我们的兴趣、目标和优先级。
例如,一个人可能重视家庭和亲情,将他们放在事业成功之上。
这种价值观的选择将影响他们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的决策。
3. 构建社会凝聚力共同的价值观有助于建立社会凝聚力。
当一个社会或群体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时,他们更容易相互合作和理解。
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一个社会普遍重视公平和正义,那么人们更容易团结起来,共同为实现这些价值而努力。
4. 促进个人幸福感与个人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可以增加个人的幸福感。
当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与我们的价值观一致时,我们会感到满足和快乐。
相反,如果我们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可能会感到内心的冲突和不安。
论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及其本质_沈建建
![论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及其本质_沈建建](https://img.taocdn.com/s3/m/292777e0551810a6f5248636.png)
论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及其本质p沈建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从心理学上讲,价值观是指人在对事物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形成的与事物价值有关的、对其行为起指导性作用的观念系统。
它包括三个基本成分: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和价值方式。
可以从人选择的事物价值的类别、事物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等不同角度对价值观进行分类研究。
从本质上讲,价值观是一种认知,属于人的认知系统。
关键词:价值观;心理学;涵义;本质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5)01-0100-04收稿日期:2004-01-01作者简介:沈建建(1978)),男,江西永新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格过程方面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价值观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概念。
它一直是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美学和法学等等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价值观浸透于人的整个个性之中,是指导着人的行为、态度、信念、理想的内心尺度。
因此,要想很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心理学也必须研究价值观。
在我国,自从价值观进入心理学领域以来,有关价值观的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迄今为止,心理学界仍未形成对价值观定义的统一认识[1]。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价值观以理论上的界定和建构,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就价值观的概念、结构、分类、特征及其本质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二、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一)与价值观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要分析阐明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首先就必需明晰与价值观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价值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客体以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以及主体的需要被客体的属性满足的效益关系[2]。
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这种效益关系有时是直接发生的,比如,水作为客体,其属性就能直接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需要。
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
![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df14bd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9.png)
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上流行的主流价值观念。
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分析其内在动因和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宣传和弘扬,大学生对其认同程度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趋势。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这些价值观念在大学教育中得到强化和传播。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崛起,大学生对自身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也在增强,从而使他们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
大学生群体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基础。
他们大多受过相对全面的教育,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
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上更加向往未来,更加渴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共同理想不谋而合,从而增强了大学生对其的心理认同。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不仅体现在思想上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的践行。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传播者和实践者。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时代的新生代,他们的行为举止和言行举止往往会对社会产生示范效应,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能够有效带动社会整体的道德风尚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对价值的定义
![心理学对价值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ede0ec8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8.png)
心理学对价值的定义
嘿,你知道吗,心理学对价值的定义可太有意思啦!咱先来说说啥是价值吧。
你想想看,有些东西咱就是觉得特别重要,特别珍贵,对吧?那这就是价值呀!比如说,亲情,那对咱来说多重要啊,这就是一种超高价值的存在!
心理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探索者,它努力去搞清楚我们为啥会觉得某些东西有价值。
这就好比我们在一个大宝藏里找宝贝,心理学就是那盏照亮我们寻找之路的灯。
咱有时候会为了追求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不惜付出很多努力,对吧?就像有人为了梦想可以不顾一切地拼搏。
那心理学就会去研究,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这样执着。
它告诉我们,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呀!可能小时候觉得好玩的玩具,长大了就不稀罕了。
这是为啥呢?因为我们的想法、我们的经历都在变呀!这多神奇啊!
再想想,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失去了有价值的东西而难过好久,甚至会心痛。
心理学就能解释这种感觉从何而来。
总之,心理学对价值的定义就像是打开了我们理解自己和世界的一扇新窗户。
让我们能更好地明白自己为啥会喜欢某些东西,为啥会为了某些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不就是很重要的事情吗?所以啊,可别小瞧了心理学对价值的定义,它真的能让我们更懂自己,更懂生活!。
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
![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25b436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e.png)
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说起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这事儿可真得好好聊聊。
咱们平时和人打交道,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得用到心理学。
它就像是咱们心里的一把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好多扇通往他人内心世界的门。
你想啊,有时候咱们遇到个人,聊了几句就觉得特别投缘,好像对方说啥都能懂自己。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里说的“共鸣”或者“共情”。
有了这个,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反过来,有时候咱们和某个人说话,总觉得别扭,好像说啥都不对劲。
这时候,要是懂点心理学,就能早点发现问题,找个合适的方法去沟通,不至于让关系越来越僵。
心理学不只是用在社交上,学习上它也能帮上大忙。
比如咱们学个新东西,一开始总是觉得特别难,好像怎么努力都学不会。
这时候,心理学就告诉咱们,这是正常的“学习曲线”,只要坚持下去,过了那个坎儿,就会越来越容易。
再比如,有时候咱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却还是上不去,心里就特别着急。
这时候,心理学又提醒咱们,得找找方法,看看是不是哪儿没弄对,别光一股脑儿地傻干。
说到工作,心理学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你想啊,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光是得有能力,还得会和人打交道。
有时候,咱们明明很有实力,却因为不会说话、不会和人相处,错失了好多机会。
这时候,要是懂点心理学,就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和需求,找到和别人合作的最佳方式。
这样一来,不仅工作能更顺利,还能交到不少好朋友呢。
还有啊,心理学对咱们的情绪管理也特别有帮助。
咱们每个人都有情绪,有时候高兴了,觉得啥事儿都顺心;有时候不高兴了,看啥都不顺眼。
这时候,心理学就教咱们怎么控制情绪,别让它影响了咱们的判断和行为。
比如,有时候咱们生气了,很想发脾气,但一想到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关系变得更糟,就忍了下来。
这就是心理学里的“情绪调节”。
当然了,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还远远不止这些。
它还能帮咱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有时候,咱们觉得迷茫、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价值观与心理健康
![价值观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b9fe5728a5e9856a561260d5.png)
(一)价值和价值观1.价值(1)定义。
价值是衡量客体对主体需求满足程度的尺度。
价值分为:物质性价值,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的价值;精神性价值,包括科学的价值、伦理的价值、审美的价值(真善美)。
这个价值定义强调价值形成中主体的需求、动机、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也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还充分考虑到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一切价值中,人的价值是主体的价值,是创造一切价值的价值,是一切价值中的最高价值。
人们把人生的价值,单独列人到人生观中。
而在与人生观相提并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研究中,将价值观只作为主体创造性本质的表现和人的本质力量在物上对象化结果的评判尺度。
这样,我们就区分开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交叉不清的问题。
有许多心理学家持“价值无涉”、“价值中立”的立场,但人本主义心理学明确将价值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构成。
阿尔波特和阜农(Allport&V ernon , 1960年)根据斯普兰格( Spranger, 1928年)的六分法,设计了《价值研究量表》( study scale of val- ue),它由45个项目组成,要求被试选择自己的偏好程度(测出的是实际偏好,而不是应该的偏好)。
价值研究量表确定了6项基本性动机作为价值的成分,即理论的:智慧,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经济的:务实,对有用的东西才感兴趣;审美的:以对称、均衡的审美原则评价事物;社会的:追求社会声望和影响;政治的:重视权力的使用和地位;宗教的:神的价值高于一切。
美国心理学家罗基奇(Rokeach, 1973年)认为对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重要程度的认识,就是价值观。
价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活目标,是一生最终达到的存在状态,如和谐社会、舒适生活、成就感、社会认可、真诚友谊、救世等,这是终极性价值观(terminal values );二是行为方式,是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式和手段,如服从、欢快、助人、宽容、责任、自制等,这是工具性价值(instrumental )。
价值观形成的心理学分析论文
![价值观形成的心理学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8b3e8b7e21af45b207a8aa.png)
价值观形成的心理学分析论文学生在价值多元的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也伴随着更大的考验。
价值观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价值关系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价值主体价值认知发展的最高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以理想、信念和信仰三种形态出现。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价值主体注意、认识和接受价值客体与自身的关系,其次是评价和组织各种价值关系,最后成为价值主体相对稳定的价值系统。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巨大的选择自由,对爱之对象的抓取和放手以及投入和放弃之间的频繁转换,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不稳定的人格、微弱的人际关系、自我怀疑、自我疏离感与认同危机。
[1]大学生在价值多元的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伴随着更大的考验,更多的自由产生更大的不安,如果他们的价值观不能在教育中得到较好的提升,可能会导致价值主体在人群中渐渐迷失自我。
一价值观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理解价值观的涵义会有很大的差异。
心理学学科认为,要诠释价值观概念,必然与价值主体的行为息息相关。
如布赖特·怀特认为,价值观是深植人心的准则,这些准则决定着个人未来的行为方向,并为其过去的行为提供解释。
施瓦茨认为,价值观是合乎需要的超越情境的目标,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或其他社会存在中起着指导原则的作用。
黄希庭认为,价值观为人们用来区分好坏的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通过对价值观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价值观包含这几个特点:一是相对稳定性。
价值观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概括获得的观念结构系统。
一旦形成就会使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对客观事物做出价值判断。
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由于价值观拥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当社会经济基础、政治条件等发生变革,价值观迟早也要发生变化。
旧的价值观被淘汰,新的价值观会被接受。
二是社会性。
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价值判断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
价值观念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对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2021推选
![对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2021推选](https://img.taocdn.com/s3/m/097a1b2633d4b14e842468e2.png)
摘要
1、什么是价值观 2、我对价值观的理解 3、我的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观
定义:“价值观〞,往往也指“价值观念〞。在学理上,价值观是指 关于价值的理论、知识、学说体系,就像物质观、时空观、历史观等 一样;价值观念那么是指人们关于根本价值的立场、取向、态度等。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相当于宗教学和宗教信仰、伦理学和个人道德之 间的关系:前者主要是学者研究的话题,后者那么与每个人的人生追 求和选择都有关。 构成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观念、精神形式,主 要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任何人的价值观都不是 凭空产生和改变的,归根到底它反映了人的社会存在,即生存方式、 生活条件和实践经历等特征。价值观的深层根底是主体的根本地位、 需要、利益和能力等具体情况,是人的价值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和积 淀。价值观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评价标准系统。 总 之,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 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对于一个人来说,他 的价值观那么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 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
价值观的特点
主观性——价值观因人而异 多样性——存在多重价值观 相对性——某种价值观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绝对的 稳定性和持久性——不会轻易改变 历史性与选择性——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 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 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的作用大致表达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因对为性 我—是—文某科生种就价直值接观背并高不中是课绝本对啦的。
一 价个值人观的生 内活 容具 ,价有 一值什 方么 面,样表的 现从价 为根值 价, 值本从 取根 向生本 、说生 价说 值是是 追由 求由社 ,社会 另所 一会决 方定 面所的 表决, 现而 为定社 价会 值的对 尺,一 度个 和而人 准的 那社判 么会断 ,, 成对也 为是 人一以们个他 对对 事人社 物会 有的做 无判的 价奉 值断献 及为 价,标 值准 大也。 小是,是荣 3应耀坚.该还持价在 是值个可劳观人耻动信与的和息社判奉以上会断献的他的标中沟统准创对通一。造是中价社健实值康会现、人价在做际值个关人.的系与形奉社成会献的的关统为键一标中实准现价。值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 价人值活观 着的,作就用要大形量致成人表一达定生在的以人的下生价两价个值值方目面标,:,标以一准定的就人是生观以知道一自个己的人行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及其本质p沈建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从心理学上讲,价值观是指人在对事物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形成的与事物价值有关的、对其行为起指导性作用的观念系统。
它包括三个基本成分: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和价值方式。
可以从人选择的事物价值的类别、事物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等不同角度对价值观进行分类研究。
从本质上讲,价值观是一种认知,属于人的认知系统。
关键词:价值观;心理学;涵义;本质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5)01-0100-04收稿日期:2004-01-01作者简介:沈建建(1978)),男,江西永新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格过程方面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价值观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概念。
它一直是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美学和法学等等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价值观浸透于人的整个个性之中,是指导着人的行为、态度、信念、理想的内心尺度。
因此,要想很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心理学也必须研究价值观。
在我国,自从价值观进入心理学领域以来,有关价值观的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迄今为止,心理学界仍未形成对价值观定义的统一认识[1]。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价值观以理论上的界定和建构,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就价值观的概念、结构、分类、特征及其本质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二、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一)与价值观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要分析阐明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首先就必需明晰与价值观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价值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客体以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以及主体的需要被客体的属性满足的效益关系[2]。
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这种效益关系有时是直接发生的,比如,水作为客体,其属性就能直接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需要。
这时,对于主体人来说,水是有价值的,在这里,客体是以其自身属性直接满足主体需要从而实现其对主体的价值,这种价值就称为目的性价值;而在很多的时候,这种效益关系是间接发生的,比如,作为客体的锄头其属性对于人这个主体,就不能直接满足其需要,但是,锄头可以用来生产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粮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客体锄头对于主体人也具有价值。
这时,事物不是以其自身属性直接满足主体的需要,而是间接地有利于主体需要的满足,从而实现其对主体的价值。
这种客体通过自身不能直接满足主体的需要但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有间接作用从而得以实现的价值称为工具性价值。
2.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在任何意义上,主体只能是广义上的人[3],所以,价值关系中的主体也只能是人。
广义上的人作为价值关系中的主体,既可以是单独的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一个集团,一个阶级或是一个民族。
所以,当前学术界对于价值观研究普遍认为存在个体、社会和文化三种研究取向[1]。
各个学科的价值观研究分属不同的研究取向。
在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研究中,则是主要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把价值观作为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来加以研究,着重分析和研究人们价值观的心理内容、形成过程、对个体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价值观与行为的关系等问题。
所以,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看,价值观中价值关系的主体就是指个体的人。
心理学价值观研究中的价值概念是建立在个体的人的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第10卷第1期2005年2月新 余 高 专 学 报JOU RNAL OF XIN YU COLL EG EV ol.10,N O.1F eb.2005因此,价值观中的价值的含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指客体即事物以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个体人的需要,以及个体人的需要被事物的属性满足的效益关系。
3.需要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关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了主体的需要,也就产生不了所谓的价值关系。
价值这种特殊关系的产生总是与主体的需要相联系的。
在哲学上,因为主体的不同,需要也是泛指各种不同主体的需要,既可以指单个个体的需要,也可以指某个团体或者是社会的需要[4]。
但在心理学里,需要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5]。
而心理学中价值观的主体是个体的人,所以,其需要也就是指个体的人的需要,其定义中的有机体在这里也就是指个体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的需要层次,按其强弱和先后出现的次序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价值观的心理学概念从词源上看,/观0是指/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0[6],所以,从字面上讲,价值观就是指有关于事物价值的认识或看法。
基于价值的概念,要形成对事物价值的看法,一定要先有两个认识前提:第一是要以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为前提,人总是在对事物的属性有所认识之后,才有可能对其价值作出评价,倘若对事物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价值的看法。
人们对事物价值的看法也总是随着对事物属性认识的深入而提高。
比如对于木头,人们可能先是认识到它可以燃烧发热,便拿它来生火取暖,后来随着对木头属性的进一步认识,知道了它的不易腐蚀性和坚固性,又用它来建房子,随着对木头属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其蕴含的各种价值也会逐渐地被人们所发现。
第二是要以对人自身需要的认识为前提。
认识自己,认识自身的需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部分需要人自己能意识得到,它们处于人的意识之中;而另外一部分需要已经存在,却并不被人自身所意识到,它们停留于潜意识之中。
并且,对于意识到的需要,人也不一定能对它们有一个符合实际的认识,很多时候,人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某些需要的存在,而低估了其它需要对其自身的重要性。
事物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以及选择何种价值最终都是以其自身的需要来衡量和取舍的。
价值主体的需要是衡量客体价值的标准[7],需要是价值观的基础。
对自身需要的认识也就必然影响到其价值观的形成。
综合上述认识,我们对价值观的心理学概念作如下界定:价值观就是指人在对事物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形成的与事物价值有关的、对其行为起指导性作用的观念系统。
(三)价值观的结构我们认为,价值观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成分: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和价值方式。
价值评价是指人在对事物的属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而作出的有关事物是否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有多大价值等的价值评判。
由于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一样,评判事物价值的角度和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便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同样是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有的人认为教师职业好,可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一大乐趣,会很有成就感;有的人认为教师职业不好,因为收入不是很高,难以满足其物质上的追求,等等。
这就是人对具体职业所作的不同价值评价,也是人的职业价值观在一特定职业上的具体表达。
价值选择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的属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其价值作出了相应的评价之后,而形成的有关事物价值的选择、取舍等意向。
它主要涉及/想获取事物的何种价值0等问题。
价值选择是价值观的核心成分。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属性,同一事物内部也具有多种不同的属性,不同的属性为不同的价值提供了可能性。
很多时候,人必须从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各种不同的价值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取舍。
比如,人活在世上,总要追求一点什么,以使其能够确认自己活得有意义,而人的生命过程只有一次,并且是不可逆的,所以,人不可能追求所有可能的价值。
到底追求什么价值呢,这就取决于个人的价值选择。
价值评价是价值选择的前提。
对事物属性认识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评价,不同的价值评价又会导致不同的价值选择。
有人追求个人物质财富,并在其获取的物质财富中确认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有人追求为社会做贡献,在为人民服务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意义,等等。
价值选择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潜意识的。
价值方式就是指人为实现所选择的价值而有意从事某种具体的价值实现方式的意向。
任何事物对于人来说都具有潜在的价值。
人在认识并选择了其中的某个或某些价值后,就会遇到下一个问题:如何去实现它?即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这选定的价值。
比如,把为第1期沈建建:论价值观的心理学涵义及其本质#101#人民做贡献作为其人生价值观的人,他可能会以创造发明的方式去实现其人生价值,也可能会以保家卫国的方式去实现其人生价值,等等。
具体他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其人生价值,受其兴趣爱好的影响,也受其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受其对各种价值实现方式的认识的影响。
价值方式是价值观中与行为联系最为接近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并以个体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价值观的分类价值观是一个观念系统,它也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根据人所选择的事物价值的类别来看,可以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目的性价值观。
前面提到,事物的价值可以分为两种: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
倘若人有意选择的事物价值是工具性价值,则这种价值观就是工具性价值观,而如果人有意选择的事物价值是目的性价值,则这种价值观就是目的性价值观。
比如,工作有很多价值,它可以带来财富,也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工作的工具性价值,人选择这些价值作为其工作的目的,即认为工作的价值在于工作的结果,则其工作价值观就是工具性工作价值观;工作还可以给人带来快乐,获得成就感,也可以使人感到活得有意义,这些是工作的目的性价值,人选择这些价值作为其工作的目的,即认为工作的价值在于工作本身,则其工作价值观就是目的性工作价值观。
还可以从事物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将价值观分为个体性价值观和社会性价值观。
根据事物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的不同,可以把事物价值分为两种。
一种是个体性价值,另一种是社会性价值。
如果人有意选择的事物价值是个体性价值,则这种价值观就是个体性价值观;如果人有意选择的事物价值是社会性价值,则这种价值观就是社会性价值观。
个体性价值的直接接受者是作为主体的个人。
比如,前面说的工作,它可以为从事工作的人带来财富,也可以给其带来快乐和成就感,等等。
这些就是工作的个体性价值。
有意选择这些价值作为其工作的目的,则其工作价值观就是个体性工作价值观。
工作还可以推动有别于从事工作的个人的社会发展进步,并为社会积累财富,等等。
这些就是工作的社会性价值。
有意选择这些价值作为其工作的目的,则其工作价值观就是社会性工作价值观。
(五)价值观的特征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它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横向不断扩展、纵向不断深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