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思考

合集下载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商誉是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之外的一项资产,它是由于企业收购其他公司超过其净资产的部分而形成的。

商誉的计量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和决策。

本文将就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与商誉的评估和摊销方法有关。

通常情况下,商誉在首次确认时会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格减去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进行计量。

后续计量中存在两种方法,一种是摊销法,一种是减值测试法。

摊销法是指按照一定期限将商誉摊销到损益表中,通常会采用直线法或加速摊销法。

而减值测试法是指在每个会计期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商誉的价值已经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与商誉的使用寿命有关。

商誉的使用寿命是指商誉在企业中的作用时间。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可能对商誉的使用寿命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行业和企业认为商誉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变革迅速,可能导致商誉很快过时。

而一些行业和企业认为商誉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因为市场稳定,技术变革缓慢,商誉的价值可以长期保持。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还与商誉的披露和报告有关。

商誉的后续计量需要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和报告,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商誉的价值和风险。

商誉的披露和报告应该包括商誉的计量方法、商誉的使用寿命、商誉的减值测试结果等信息,以提供给用户进行决策和评价的依据。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涉及到商誉的评估和摊销方法、商誉的使用寿命、商誉的减值测试以及商誉的披露和报告等多个方面的考虑和决策。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考虑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以实现商誉的合理计量和有效管理。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式有两种:摊销法和减值法。

摊销法是将商誉的金额按照合理期限进行摊销,通常是在10至20年之间。

减值法是根据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存在减值迹象,需要按照一定方法计算商誉的可收回金额,并进行减值处理。

商誉的后续计量涉及到可收回金额的计算问题。

可收回金额是指商誉实际带来的经济利益,通常参考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计算可收回金额需要进行假设和估计,如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折现率的确定等。

这些假设和估计的准确性对商誉的后续计量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商誉后续计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商誉是一个无形资产,其价值往往难以量化和确定,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商誉的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行业发展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商誉的价值产生影响,从而对商誉的后续计量结果造成不确定性。

商誉的后续计量涉及到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问题。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披露相关的计量方法、假设和估计。

对商誉后续计量过程和结果进行透明披露,有助于用户了解商誉的价值和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

商誉的后续计量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商誉的后续计量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计量方式、准确计算可收回金额,并面对不确定性和信息披露的挑战。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计量方法和准确透明的信息披露,才能更好地反映商誉的价值和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商誉是指企业在进行并购或合并交易时所支付的超过标的净资产的金额。

商誉通常是由于购买企业的品牌、客户关系、员工能力等无形资产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一般并不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而是在商誉中进行计量。

商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商誉的计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方法和准则。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商誉的计量主要依赖于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商誉被分为多个支付单位,每个支付单位被视为现金流的一个独立经济活动,进行减值测试时需要估计每个支付单位未来现金流的金额。

如果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商誉减值,需要进行商誉减值损失的计提,从而减少商誉的金额。

商誉的计量和后续减值测试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基于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这涉及到对未来经济环境的判断和预测准确性的考量。

由于未来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商誉的计量和减值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误差和偏差。

商誉的计量和减值测试对企业的管理层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管理层对商誉的预测和决策可能会受到个人的主观因素和利益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商誉的计量和减值不准确。

商誉的计量和减值测试结果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商誉的减值可能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减少企业的资产规模,从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市值。

针对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正在研究和讨论改进现有准则的问题。

IASB考虑到商誉计量的复杂性和主观性,正在研究是否有更可靠和准确的方法来计量商誉,从而提高商誉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IASB也在研究如何改进商誉的后续减值测试方法。

IASB考虑到市场反应的重要性,正在研究是否可以采用市值减值测试方法,即将商誉的减值损失数额与市值的变动相比较,以反映市场对商誉价值的判断。

除了国际会计准则,各国的会计准则机构和监管机构也在关注商誉的计量和减值问题。

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改进商誉的计量和减值测试方法,包括加强对商誉计量和减值测试的监管,提供更多指导和准则。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商誉是指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通常是由于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的附加价值所致。

商誉在企业并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并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企业发生业绩下滑、市场变化等情况下,如何准确计量商誉的价值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商誉的后续计量方式商誉的后续计量通常采用净资产法和摊余成本法。

净资产法是指在每年末将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评估,然后通过减去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得出商誉的价值。

而摊余成本法是指将商誉按照原始的支付金额减去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后,通过摊余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后续计量方式。

二、商誉的减值测试商誉的减值测试是商誉后续计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减值测试可以评估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进而决定是否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的减值测试通常采用资产组合水平的测试方法,即将商誉所属的资产组合作为评估单位进行减值测试,评估资产组合的潜在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从而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在进行商誉的减值测试时,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经济前景等因素,确保减值测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商誉的后续调整商誉的后续调整是指在商誉后续计量过程中,当商誉价值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商誉进行相应的调整。

商誉的后续调整包括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销、商誉的净资产法评估结果变动等情况。

在进行商誉的后续调整时,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定,确保商誉的后续调整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商誉的价值。

四、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企业在进行商誉的后续计量时,合理处理商誉的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企业商誉是企业在并购、重组、合并等交易过程中支付的超过标的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

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代表了企业具有超过标的公司净资产的营运效益和市场地位,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体现。

商誉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上,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问题1. 商誉减值测试的困难商誉减值测试是商誉后续计量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预测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进行测试。

由于商誉本身的无形性质和不确定性,预测未来现金流变得困难,导致商誉减值测试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特别是在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变化迅速的情况下,商誉减值测试更为困难。

2.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多样性目前,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多样化,包括摊销法、减值法、全额计提法等。

不同的计量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商誉减值测试结果,给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不一致性,同时也增加了监管和投资者的理解成本。

3. 商誉影响企业绩效评价商誉的存在可能会对企业的绩效评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当商誉减值发生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呈现负面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绩效与实际情况出现偏离,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判断。

1. 完善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商誉减值测试的核心是预测未来现金流,应该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未来盈利预测模型,提高商誉减值测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应该加强对行业和市场变化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对商誉关键假设的审核,降低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 统一商誉后续计量方法针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多样性,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出台统一的商誉后续计量规范,明确商誉的计量方法和计提政策,规范企业对商誉的后续计量,并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提高商誉信息披露透明度在商誉减值测试结果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应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并对商誉减值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充分说明,以提高商誉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增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商誉情况的了解和监控。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企业商誉是企业在并购或者合并他人企业时,支付的溢价部分,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商誉是企业在交易中支付的超出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的金额,它反映了被投资单位未表现出来的商誉价值。

商誉是企业在合并或收购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

商誉的存在实际上是对企业未来盈利的一种信心和预期。

对商誉的计量方法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的一个争议话题。

本文将围绕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进行探讨。

商誉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摊销法和减值测试法。

摊销法是指根据商誉的使用寿命逐年摊销其价值,而减值测试法是指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或者审计日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定商誉使用摊销法进行后续计量。

而在中国财务报告准则中,规定商誉使用摊销法或者减值测试法进行后续计量。

各种计量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商誉的后续计量过程中,摊销法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一定的影响。

摊销法会使企业在利润表上产生额外的摊销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的净利润。

而减值测试法则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商誉的实际价值,但是进行减值测试需要一定的成本和风险。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其自身的情况,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后续计量方法。

商誉后续计量不仅仅是一项会计处理工作,更是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预期。

商誉的存在是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一种信心。

在进行商誉后续计量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等因素,以更加科学和合理地进行商誉的后续计量。

只有准确地反映商誉的实际价值,企业才能更加准确地披露自身的财务状况。

在进行商誉后续计量时,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经营情况进行灵活应变。

商誉的价值是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进行后续计量时,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商誉的价值。

这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企业有较强的预测和判断能力。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随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商誉的价值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自从会计准则开始对商誉进行计量以来,商誉的价值不断被强调,更需要有一种合理、可靠的后续计量方法来确定商誉的价值。

商誉是企业自主创造的无形资产之一,包括品牌效应、市场渗透力、客户忠诚度等。

由于其无形性,其价值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在会计上需要对其进行计量与披露。

然而,重要的是,无论采用何种计量方法,都需要在后续进行良好、可靠的计量。

因为商誉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它受到公司经营环境、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公司联姻、公司种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合理、可靠的后续计量方法呢?
首先,现有的研究表明,在后续计量商誉时,应该考虑到市场风险因素。

因此,企业可以借助现有的市场风险情况来确定是否应该减记商誉。

具体方法是,通过评估商誉的现在价值,来确定商誉是否超出其现在价值。

如果商誉的价值超出其现在价值,则应减记商誉的价值;反之,则不应减记商誉的价值。

其次,应该采用历史比较法。

根据企业过去的业绩和经营战略,将商誉的价值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

如果发现商誉的价值显著下降,就需要考虑减记其价值。

最后,还可以通过竟争市场的情况来确认商誉的价值。

如果发现竟争市场的情况下,商誉的价值已经显著下降,就需要采取减记的措施。

总的来说,商誉是一项不断流动的无形资产。

因此,采取合适的计量方法和后续计量措施非常关键。

企业需要借助市场风险、历史比较等多种因素来评估商誉的价值,以确保其财务状况健康稳定。

合并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

合并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

合并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之间的合并日益频繁,合并后的商誉也成为了财务会计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商誉是企业在合并过程中支付的一种差价,是未能通过合并资产正常计量的一种资产,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结果,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利益。

在合并后,商誉的计量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合并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研究,探讨商誉后续计量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合并商誉后续计量的问题1.商誉的计量方法商誉的计量方法是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关键。

目前,商誉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成本模型和公允价值模型两种。

成本模型是指按照商誉的成本加上商誉发生的净账面值变化,使用加速摊销法进行摊销。

公允价值模型是指按照商誉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不摊销商誉,而是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如果商誉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准备。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成本模型能够稳定利润,但不利于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公允价值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商誉的价值,但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商誉的减值测试商誉的减值测试是商誉后续计量的核心问题之一。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按照商誉的公允价值进行测试,如果商誉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准备。

在进行商誉的减值测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的情况、企业经营状况等。

商誉的减值测试需要进行专门的评估,需要利用专业的评估方法来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3.商誉的摊销问题商誉的摊销问题是商誉后续计量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商誉的摊销是指将商誉按照一定的期限进行摊销,将商誉分摊到企业未来的利润中。

商誉的摊销在会计处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如何确定摊销的期限、如何确定摊销的方法等。

商誉的摊销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以使商誉的摊销能够更好地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

二、合并商誉后续计量的解决方案1.商誉计量方法的选择在选择商誉的计量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首先,商誉会计处理规则中的一般后续计量方法是按照成本模型(Cost Model)或重估净额模型(Revaluation Model)进行计量。

成本模型是简单的后续计量方法之一,即按照商誉取得时的成本计量,期间不进行重估。

在这种模型下,企业每年要进一步确认商誉的净额,并以经审定的现金流量来计算商誉的恒定简化生命周期。

重估净额模型则是指在特定市场条件下,根据公允价值对商誉进行重估,并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公允价值计量。

然而,按照成本模型计价的商誉,存在计量过程中对该资产可能退化的疏忽,容易造成计资不足和盈利受损。

即便在一定时间内,商誉因为各种外在、内部原因可能会下降,而成本模型无法解决这一增值资产的衰退问题。

再者,重估净额模型需要期望业绩、市场情况等因素支持,找不到可供参考的数据则会加大重估净额的难度。

对此,业界也有一些更为灵活的跨区行业模型,比如预算控制模型与经验模型。

预算控制模型依赖于企业具体情况,自制一份长期预算,对商誉予以监控管理(例如逐年压缩其额度),以减少风险和损失,将商誉分解,量化计算其构成因素对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影响。

而经验模型解决方法是基于财务数据和企业管理经验,对商誉未来有望带来多少现金流量作出预估,量化计算后促进顺畅、持续的经营绩效。

以上四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在不同的业态下如何进行商誉后续计量。

比如,对技术密集型科技公司而言,选择预算控制模型更适合对商誉的跟踪和管理;而对更为稳健的基础设施领域企业而言,成本模型或经验模型会是一种更节约成本、更简便可靠的解决方案。

无论哪种处理方式,企业对商誉的后续计量应该注意:一、考虑商誉对企业现金流和利润的长期重要性;二、充分考虑未来市场和经营环境对商誉的影响;三、合理估计商誉的净实用价值,避免资产减值;四、应在利润稳定的情况下选择成本模型和经验模型,而在联系致命、重大状况下实行重估净额模型。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如因合并或收购而支付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部分价值。

商誉是企业合作过程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但对于企业而言,商誉的计量问题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计量企业商誉以及如何进行后续计量。

对于企业商誉的计量方法,国际上有两种主要的方法:成本法和净现值法。

成本法是指企业将商誉的计量基础设定为其实际支付的成本,即收购价款减去对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该方法适用于商誉价值稳定或下降的情况,但对于商誉价值上升的情况,其计量价值存在不足之处,存在一定的风险。

净现值法是指企业按照商誉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计算商誉的价值。

这种方法重点考虑商誉对企业未来的贡献,更符合商誉的内在价值。

但是,此方法的计算难度高、风险也就相对较大。

一般来说,企业商誉的计量是在企业合并或收购之后就完成的,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还需进行后续计量。

对于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有以下常见方法:2.1、减值测试法减值测试法的基本思路是,企业需要以通过商誉的净现值定期检验其真实现值,当其现值低于账面账面价值时,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此法对企业的业绩更为真实、较为精确地了解商誉的真实价值,能反映商誉风险的真实情况。

2.2、摊余成本法摊余成本法并不需要额外的商誉准备,通过考虑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和预计未来现金流入的时间价值,以商誉的价值加上折旧的现值,将其分摊至连续多个财政年度中。

该法计摊余期限较长,折旧幅度较小,更符合商誉的内在性质。

2.3、可供出售资产计量法可供出售资产计量法是指按照商誉当时的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在减去摊余成本后,应当对其进行减值计提准备。

但该方法趋向于阻碍商誉价值发挥,所以不是特别常用。

3. 总结商誉是企业合并或收购中发生的关键指标,在商业运营的过程中,有多种方法进行商誉的计量。

正确的商誉计量有助于企业准确理解商誉对企业的价值,科学决策,并为商誉后续计量提供便利。

企业在计量商誉的过程中也应时刻进行适宜的后续计量,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商誉(Goodwill)是一项逐渐变得重要的资产。

商誉是企业之间交易时,通过比价计算出来的一项价值,它代表了企业的品牌价值、知名度、市场份额等因素,也代表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但是,在商誉的计量和后续处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商誉计量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商誉的准确价值。

商誉是无形资产,其价值难以直接衡量。

当企业之间发生交易时,双方会按照商誉的市场价值进行比价,从而确定商誉的价值。

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同,比价所得商誉价值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商誉的计量还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确定商誉的摊销期限。

商誉是长期资产,与其他的固定资产不同,它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期限难以明确。

因此,在摊销期限的确定上,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商誉的摊销期限应在最长20年以内,但实际上,根据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和市场变化,商誉的摊销期限可能更长或更短。

商誉后续计量是指在商誉已经形成且被纳入企业财务报表之后,如何进行计量和处理。

在商誉后续计量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商誉的减值测试。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对商誉进行定期检查,选择适当的测试日,检验商誉的净资产是否超过其账面价值。

如果商誉的账面价值高于净资产,就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处理。

商誉减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市场环境的不利变化、企业经营不利、财务不稳定等。

但是,在商誉减值测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商誉减值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存在不确定性。

因为商誉的形成和摊销都有一定的主观性,商誉的减值也同样具有主观性。

因此,商誉减值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可能存在不同的解释和实践。

其次,在商誉减值测试中,定期测试的时间点和频率也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测试时间过早,可能会产生过高的商誉减值;如果测试时间过晚,可能会延误商誉减值的处理时间,对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之,商誉的计量和后续处理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或进行企业合并时,由于支付的购买价格超过目标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产生的无形资产。

商誉是企业增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企业看中目标公司的品牌、技术、人文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

商誉的计量方法一直是企业会计领域的争议点。

本文将围绕企业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展开探讨。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将商誉列为长期资产,通过摊销或进行减值测试来计量商誉。

摊销是按照商誉的使用寿命进行分期摊销,减值测试是通过确定商誉的公允价值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异来计算商誉是否存在减值现象。

这种计量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摊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商誉的价值,因为它忽略了商誉在经济周期、市场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对商誉价值的影响。

减值测试方法过于主观,容易出现对商誉的高估或低估现象,缺乏可靠性和准确性。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改进需要兼顾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

企业希望商誉的计量方法能够尽量减少对企业利润和资产价值的影响,以保护企业利益。

投资者则关注商誉的真实价值,因为商誉的高估或低估都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改进需要在综合考虑企业和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进行。

一种可能的改进方法是将商誉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

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在企业合并或收购中可以明确确认的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技术等。

将商誉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可以通过进行定期评估和测试来计量商誉的价值。

评估可以基于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等因素进行,测试可以以市场价值为基准,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减值现象。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捕捉商誉的变化和价值,减少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另一种可能的改进方法是将商誉计入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为满足投资需求而筹集的资金、资本和债务的组合方式。

将商誉计入资本结构可以避免过度重视商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将商誉与其他经营资产进行整体计量和管理。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在收购后所受到的品牌形象、市场份额、员工素质等影响力。

商誉的计量方法是在收购完成后,将收购价与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相比较,超出净资产部分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即为商誉。

然而,在商誉的后续计量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商誉减值测试问题
商誉减值测试是指判定商誉价值是否已经减值的过程。

商誉在收购后很难量化,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竞争状况、管理层变更等。

因此,在商誉减值测试时需要关注这些因素对商誉价值的影响。

商誉减值测试的目的是评估商誉余额是否已达到减值测试的门槛。

一般来说,如果商誉价值不足以支撑企业未来现金流,或不再存在商誉的形成原因,即可能发生商誉减值。

实际上,商誉减值测试也是企业自我审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2. 商誉摊销核算问题
商誉的摊销是指企业将商誉的价值按照一定周期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的过程。

商誉摊销涉及多种因素,如收购价、商誉使用期、商誉减值测试等。

商誉的摊销核算需要符合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原则,确保商誉的核算准确、合法、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商誉的摊销不能简单地算作成本支出,而是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入资产负债表,并按照一定的管理规则进行核算。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性。

企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商誉的后续计量和管理,从而保障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稳定运作。

合并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

合并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

合并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活动日益频繁。

在合并与收购中,商誉是一个重要的资产。

商誉是企业在一项合并交易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的金额,它代表了被收购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和客户关系等。

商誉一旦形成,就需要进行后续的计量,以确定其准确的价值。

商誉计量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因为商誉的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相关,难以准确确定,容易引发争议。

本文将从商誉后续计量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商誉后续计量的意义商誉在合并与收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被收购企业的无形价值和品牌溢价。

商誉的正确计量能够准确反映被收购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利于投资者和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准确评估。

商誉的后续计量也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必备内容,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相关法规的规定。

商誉后续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对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商誉后续计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计量模型的选择、商誉减值测试的标准和影响因素的确定等。

商誉后续计量需要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以使商誉的价值尽可能接近其真实价值。

目前,商誉后续计量主要采用摊余成本法和减值法两种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商誉减值测试的标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商誉的减值测试需要考虑到未来的现金流量、市场环境、管理层预期等因素,如何确定减值测试的标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还有影响商誉后续计量的因素,如通货膨胀率、市场风险溢价、预期增长率等,这些因素对商誉的计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商誉后续计量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在国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在商誉后续计量研究上比较领先,他们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在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商誉后续计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为商誉后续计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探讨商誉是企业在并购、收购等交易中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价值的差额。

商誉在财务报表中属于非实质性资产,无法直接进行计量和归属。

不过,商誉是企业的重要价值资产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也有重要影响。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备受关注。

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性检验:商誉的后续计量应当进行合理性检验,即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商誉减值是指商誉的帐面价值高于其可实现的收益潜力时,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计提。

合理性检验包括评估被收购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环境、商誉的使用寿命等各项指标,以确定商誉的实际价值和减值风险。

2. 商誉减值测试:商誉的减值测试是对商誉价值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以发现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从而进行减值计提。

商誉减值测试可以采用市场价格法、收益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如市场价格法是按照市场交易价格评估商誉,收益法是根据商誉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算。

商誉减值测试的结果应当进行合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以保障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商誉的摊销:商誉摊销是指商誉根据其使用寿命的长短进行逐年摊销,以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变化。

商誉的摊销方式有直线摊销法和加速摊销法等。

无论哪种摊销方式,都需要合理确定商誉的使用寿命和摊销期限,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商誉的摊销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和财务状况,因此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披露和解释。

4. 商誉的信息披露:商誉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对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披露和解释商誉的相关信息,包括商誉的来源、减值测试的结果、商誉的摊销情况等。

这样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市场的理解和认知。

面对商誉的后续计量问题,企业需要充分关注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要求。

也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商誉计量和披露方式,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全面的商誉信息,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商誉已成为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合并等交易中支付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部分所形成的无形资产。

商誉的产生是因为被购得企业所具备的无形资产、品牌、人才等经济资源,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创造未来的盈利。

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会计准则规定,在商誉产生时应将它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

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则存在多种选择。

本文针对企业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摊销法摊销法是将商誉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摊销,从而减少商誉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余额,反映其减值情况。

摊销法能够反映商誉的消耗情况,但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价值变化,因此已经被逐渐淘汰。

(二)减值测试法减值测试法是指在资产负债表结账日后,利用减值测试程序对商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商誉进行减值调整。

减值测试法能够反映商誉的实际价值,但评估过程复杂,时间周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市场交易法市场交易法是指根据市场交易价格来衡量商誉的价值。

如果市场上同类企业在进行类似的交易时出现了商誉的购买或销售,那么市场交易法可以采用该价格作为商誉的价值。

该法可较准确地反映商誉的价值,但受市场交易波动的影响较大,也受交易数量和质量的限制。

(四)收益预测法收益预测法是指通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预计的现金流量进行计算,从而预测商誉的价值。

该方法主要侧重于商誉的未来现金流量,因此比较实用,但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政治、技术等因素,量化预测商誉价值的难度较大。

(五)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考虑市场交易价格、未来现金流量和减值测试结果等因素,对商誉进行评估,从而得出最终的商誉价值。

该方法综合了各种方法的优势,能够反映商誉的完整价值情况,但评估过程复杂,需要耗费时间、人力和财力,并且容易出现评估结果的主观或偏差性。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所形成的良好声誉、客户关系和市场地位等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誉的计量方法是企业在各种商誉相关交易中的确认和后续计量,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进行探讨。

企业商誉在确认后的后续计量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两种。

成本法是指企业按商誉确认时的初始成本减去已计提的累计减值准备,计量商誉的价值。

成本法是商誉计量的主要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商誉视为长期投资,并按照成本减值原则对商誉进行减值。

公允价值法是指将商誉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按照公允价值变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公允价值法要求企业在每个报告期结束时,重新评估商誉的公允价值,并根据商誉价值的变化调整商誉账面价值。

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在商誉后续计量中各有优劣。

成本法计量简单,适用范围广,能够提供稳定的商誉信息;而公允价值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但在实践中较为困难,并且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对于成本法来说,公允价值法更加注重市场反应和市场价格,可以更好地反映商誉的市场价值。

但公允价值法在计量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会产生一定的波动,需要明确风险披露和相关会计政策。

企业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特点进行选择。

成本法适用于大多数企业,能够提供稳定的商誉信息;而公允价值法则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可以更好地反映商誉的真实市场价值。

无论采用哪种计量方法,都需要企业进行恰当的风险披露和会计政策选择,以确保商誉信息的准确和透明度。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商誉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点,超过其净资产的价格,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无形资产。

根据会计准则,商誉需要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进行计量和确认,同时还需要进行后续计量。

本文将探讨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问题。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摊销法和减值测试法。

摊销法是指将商誉以相等金额进行分摊,并在一定期限内逐年计提摊销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商誉的价值与时间成正比的情况,例如商誉来源于某一项特定的技术、专利或品牌等。

摊销法的优点是能够将商誉的价值更加均匀地分摊在多个会计期间,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具可比性。

摊销法可能忽略了商誉的实际价值变动,而且对于那些商誉价值可能长期保持不变或者增值的情况并不适用。

减值测试法是指通过对商誉进行定期的减值测试,根据商誉的实际价值变动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

这种方法适用于商誉的价值可能存在波动或者下降的情况,例如商誉来源于市场竞争、管理团队等因素。

减值测试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商誉的实际价值变动情况,避免了摊销法可能存在的潜在偏差。

减值测试法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评估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计算和评估成本,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误判的风险。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业务模式。

不同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商誉来源和变动情况,需要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后续计量方法。

对于那些商誉价值可能长期保持不变或者增值的企业,摊销法可能更加适用;而对于那些商誉价值可能存在波动或者下降的企业,减值测试法可能更加适用。

企业还需要考虑到商誉计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选择合适的商誉后续计量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商誉的实际变动情况、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需求等因素。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还需要与会计准则相协调。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IAS 36)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提供了一定的规定和指导,企业在选择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时需要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要求。

企业还需要及时关注相关的会计准则的变化和调整,以确保自身的商誉计量方法符合最新的会计准则规定。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日益复杂化和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商誉后续计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商誉是企业在并购交易中付出的超过被合并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是一种无形资产,反映了企业品牌、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方面的附加价值。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是指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时所采用的方法,通常包括减值测试和摊销。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绩效评估有着重要影响。

商誉的减值测试和摊销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绩效评估。

如果商誉减值,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活动也有着重要影响。

商誉减值测试的结果将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投资决策和经营活动,可能导致企业调整投资策略、盈利预期和未来规划等方面。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还对企业的稳健性和透明度有着重要影响。

商誉的减值测试和摊销是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稳健性和透明度。

良好的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可以增加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市场信誉,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

二、存在的问题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商誉减值测试的进行受到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预期、行业前景、管理层预期等,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容易导致商誉减值测试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操作性难度。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需要对商誉进行具体的减值测试和摊销计算,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和技术要求,对企业的人力和财务资源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在企业之间的比较和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企业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兼并或者股权投资中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金额,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体现。

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商誉是需要进行计量的,因为它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利润情况。

商誉的计量方法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关于企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和方法的选择;二是商誉摊销的方法和期限的确定。

商誉减值测试是指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确认是否有减值迹象,如果有,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损失的计提。

商誉摊销是指企业对商誉进行摊销,将商誉费用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以反映商誉的使用价值。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商誉后续计量的核心内容。

对于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和方法的选择,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每年一次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根据市场、行业和公司内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减值测试方法,如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

一些人认为每年一次的减值测试可能过于频繁,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和影响。

他们认为应该根据商誉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减值测试的频率和方法,可以考虑采取不定期减值测试的方式,以减少企业财务成本和管理工作。

对于商誉摊销的方法和期限的确定,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根据商誉的预期使用寿命来确定商誉的摊销期限,以反映商誉的使用价值。

一些人认为商誉的使用寿命很难确定,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他们认为可以考虑采取对商誉不摊销的方式,以减少对商誉的过度计量。

企业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企业和国家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和解决。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推动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财务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 2011年3月
73
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思考
盛 馨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611130)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商誉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研究商誉会计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商誉 后续计量 减值测试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3—0073—01 一、商誉的计量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不可辨认的一项资源。

它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按来源不同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而外购商誉又分为正商誉(一般外购商誉只指正商誉)和负商誉,三者分别与不同的特定会计主体相联系。

自创商誉是由企业或个人创造的,与特定主体相联系,不能脱离主体而存在;而外购商誉则来源于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目前我国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对外购商誉采用减值测试的后续计量方法。

但是商誉减值测试涉及到多方面不确定性,存在大量的预测和估计,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主观性和不一致性的问题,在目前外购商誉减值测试实施条件还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采用减值测试进行后续计量,有时不仅不能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反而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外购商誉减值测试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可以利用外购商誉轻而易举的进行会计造假。

因此,在实践中对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应分情况分别处理。

1,并购后,被并购企业依旧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持续经营。

当被并购企业持续经营而人员、经营方式未作较大改变时,被并购企业的商誉是能继续为合并后的企业创造价值的。

因此,采用定期减值测试的方法是比较合适的。

2,被并购企业丧失经济主体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被并购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主体已经不存在,外购商誉中所包含的被并购企业持续经营价值也将随着被并购企业的消亡而立刻化为乌有。

同时,由于商誉必须依附企业而存在,当被并购企业实质已不复存在时,商誉也随之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应该采用立即注销法或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系统摊销法可能更为合理。

二、商誉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会计处理的规定推动了商誉会计的研究与发展。

但是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商誉的确认计量取决于合并成本与取得被合并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波动将反映在商誉的减值中,这使得商誉的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净利润的波动性。

由于我国现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且缺乏计算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所以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被质疑。

另外,公允价值的利用对技术和会计人员技能的要求比历史计量要高,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从业者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难以适应。

因此我们要从加强操作性、完善市场体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

2,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该在每年年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由于不确认自有商誉,所以账面上的商誉只是外购商誉。

当被并购企业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继续经营时,其商誉受并购企业的影响较小,可以进行减值测试。

当被并购企业丧失独立的经济主体地位,与并购企业不可分割时,此时确认的商誉中就包含了并购企业的自创商誉,这与外购商誉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二者没有可以进行比较的基础。

3,我国税法规定,商誉减值准备在税前不得扣除,只有在企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才准予在税前扣除,因此对企业而言即使是人为增加的商誉减值准备,在计算纳税所得额时也要对商誉减值进行调增处理,对当期应纳税所得没有影响,这样就有效防止了企业利用商誉减值准备逃税、漏税。

另外,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会使增大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减少企业利润,而对财务分析指标影响不太大,所以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没有什么好处,有时甚至会对其股票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随机查阅了十家上市公司2009年的年报,其中有两家企业(浦发银行和海尔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中没有设置商誉这一项目;五家企业(武钢股份、南方航空、四川路桥、特变电工、天坛生物)2008年和2009年商誉均为0;只有三家企业确认了商誉,其中葛洲坝和太极集团2008年和2009年的商誉值一样,中国石化在2009年提取了165000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

从上述结果大致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并不倾向于提取商誉减值准备。

4,商誉减值测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前可以设立一些预测步骤,如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比较,考察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等。

如果比较前后这些指标和环境都没有什么发生显著变化,就可以不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财务成本管理[M],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251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3] 林建秀,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辨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5(5)
[4] 李洁慧,商誉确认及减值测试的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07(11)
[5] 聂顺江,罗云芳,商誉确认与计量的一般理论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
[6] 邓小洋,商誉基本概念探微[J],河北经济大学学报,20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