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发光发热的太阳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将会研究在我们地球家园上经常看见、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的地球家园的邻居——太阳。
这一课主要研究我们在地球家园上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教材从一幅散发着光和热的太阳的照片拉开本课研究的序幕。
在聚焦环节,用“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在探索环节,教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指导学生到操场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研讨环节的第一个问题“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小结之前在操场上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二个问题“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发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它散发的光和热的联系。
在拓展环节,通过“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举一个例子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太阳的光和热与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太阳能够发光和发热是很清楚的,对于太阳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是大致清楚的,但是对于自己置身于操场上根据太阳来辨别东南西北是有困难的。
特别是,如果上课时间接近中午,学生可能会对太阳当时所处的方向更加不了解,也就没办法判断其他方向。
因此,在到操场上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关于太阳在一天中变换的位置及其所对应的方向做具体形象的指导,帮助学生先建立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再开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标要求
依照溶解观点判断物质能否简单溶解在水里。
单元小结
第1课它溶解了吗
一、教课目的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能判断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件。
2、经过察看实验,经历溶解观点建构的过程,培育学生察看、描述、比较、对照实验、抽象等研究技术。
明,食盐颗粒经历由大变小,最后看不见的过程。
3、对照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从而引起学生追问:盐“藏”到哪儿去了呢?教师再组织学生依
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教课中,教师要依照学情指导学生对照察看、做记录,演示并解说搅拌的操作规范。要修业生做到察看仔细,描述清楚正确,并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指引学生深入思虑。
教师指引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器械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2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材列举了生活中应用到的5种溶解均能解决生活中的不同需求。让学生找寻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
例,领会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便利。
2、本活动的教课能够承接上个活动,厨房里有好多的调料品能溶解在水中,能够给我们生活带来些什么影
响?而后指引学生把视角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出溶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教师准备的图片能够依照学
6、指引学生类比推理:食盐进入水中也是平均分别在水中,要修业生说出推导依照。如胭脂红进入水中最
后平均分别在水中(红色平均散布于水中),食盐进入水中最后颗粒看不见,分别“藏”在水中各个部位(水杯中
不同地点均能尝到咸味)等凭证。
溶解观点:“像食盐和胭脂红那样,放入水中后会平均地分别,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这类现象叫溶解。”
3、掌握察看活动的基本步骤
四、增强安全防备意识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概念,能够判断物品是否能溶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通过实验建构溶解概念。
3.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惯,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活动一材料,活动二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食盐和沙子,询问学生: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3.进行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变化。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1.教师指出,通过观察发现沙子仍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
3.学生讨论如何找到盐的“踪迹”。
4.学生交流想到的方法,教师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5.进行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6.学生进行实验,及时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7.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8.教师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二: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教师提出问题: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①介绍胭脂红。
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交流分享,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
③进行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④汇报交流: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变化。
⑤教师指出:胭脂红与食盐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变化,学生发现了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不同点:颜色、透明程度、颗粒大小变化快慢等;相同点:颗粒大小都由大变小,最后都看不见……)⑥类比推理:食盐进入水中也是均匀分散在水中。
太阳的光和热
太阳能发热
教后反思
教学难点:理解太阳发热。
课前准备
早上摸一下户外的旗杆,篮球架,操场跑道,墙壁,垃圾桶的温度。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路上行人早晚的穿着。为什么早晚穿的不同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的光和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太阳不光发光还发热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温度。跟早上摸得怎么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教师:这是什么时候的装扮?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发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会踊跃发言。教师补充。
与前面学习的保护眼睛的相联系,学以致用,融汇贯通。
三、拓展活动。
说一说你假期去海边度假时是如何防晒的?
比如:抹防晒霜;打太阳伞;戴帽子;戴墨镜;穿防晒服等…
四、作业
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二次备课
板
书
设
计
《太阳的光和热》
组织学生外出摸一下早上摸过的物体,描述温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科学描述:“我摸得东西是…,是…做的,我发现它比早上摸时…”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总结:
太阳的热量传给了物体,使物体变热了。同学们说一下,太阳会发热,人类早就已经在应用了。说一下人类是怎样利用太阳发热的?
学生:晒被子,晾衣服,太阳能热水器等等
活动二:出示太阳镜的图片。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设计人:
课题
太阳的光和热
课时
1
教案
序号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发光发热。
2、知道太阳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1.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太阳能发光发热。
2.能简述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课件
黑洞没有明确的时间尺度,因为它们不会发生进一步的演化。
PART 04
太阳的未来
REPORTING
太阳的演化过程
星云塌缩
太阳形成初期,由星云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塌缩,密度和温度逐 渐升高。
主序阶段
太阳进入主序阶段,核心进行氢核聚变成氦的核聚变反应,释放大 量能量。
红巨星阶段
太阳核心氢元素消耗殆尽后,核心收缩,外层膨胀,进入红巨星阶段 。
特点
表面温度相对较低,通常在 3000-4000K之间,体积巨大,
亮度较高。
生命周期
红巨星是恒星演化的一个阶段, 最终会演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
黄矮星
定义
黄矮星是一种光谱类型为G的恒星,是恒星中数量 最多的类型。
特点
表面温度适中,约为5500K左右,质量在太阳的 0.8-1.2倍之间,亮度相对较低。
生命周期
黄矮星的寿命较长,大约为100亿年,最终会演变 成红巨星或白矮星。
白矮星
定义
白矮星是一种已经冷却和压缩的恒星残骸,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一 种状态。
特点
表面温度较高,通常在10万度以上,密度极高,亮度较低。
生命周期
白矮星的寿命非常长,大约为10^15年左右,最终会演变成黑矮星 。
中子星
定义
01
气候变化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产 生影响,如太阳黑子和 耀斑等可导致气候异常 。
导航系统
太阳光压对太空探测器 和卫星轨道产生影响, 需考虑其对导航系统的 影响。
PART 05
太阳的应用
REPORTING
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板
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为各种设备提供电力 ,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站等。
二年级科学发光发热的太阳 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科学发光发热的太阳教案及反思课程名称:发光发热的太阳年级:二年级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它能发光和发热。
2.掌握太阳发光和发热的原理,以及它对地球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太阳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讲台上摆放太阳、地球和月亮的模型。
2.准备图片资料,展示太阳的图片。
3.准备一副大地球仪,用于示范。
4.准备一些玻璃、纸张等材料,用于示范太阳的发光和发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
询问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和了解。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讲解太阳的发光(10分钟)1.让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的图片,了解太阳的外观。
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为什么能发光?”3.讲解太阳的发光原理:太阳内部的氢气和氦气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和光线。
三、实验示范太阳的发热(15分钟)1.教师拿出玻璃片,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
询问学生玻璃片的感觉。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为什么能发热?”3.讲解太阳的发热原理:太阳的热能是太阳核内部的高温造成的,太阳通过辐射将热能传递给地球。
四、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5分钟)1.使用大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昼夜的变化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3.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光线和热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重要能源,还造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
五、小结复习(5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太阳的发光和发热原理。
2.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课堂内容。
六、课堂延伸(20分钟)1.设计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制作太阳和地球的模型,并展示给全班。
2.让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物体在阳光下的反应,如金属、纸张、塑料等。
3.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质物体在阳光下的反应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尝试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它能发光和发热。
发光发热的太阳-湘科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发光发热的太阳-湘科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理解发光和发热的概念,认识太阳的主要特征;3.探究太阳的作用,体验太阳的能量;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太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3.探究太阳的作用。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2.学生能够实验探究太阳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使用图片向学生介绍太阳的形象。
2.让学生分享对太阳的了解,并提出问题,例如:–太阳是什么?–太阳的大小和形状是怎样的?–太阳为什么发光和发热?–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学习环节1.向学生讲解太阳的基本情况,例如:–太阳是宇宙中最靠近地球的一个恒星。
–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质量是地球的333000倍。
–太阳的温度可以达到约5000℃,发出的光和热能量很强。
2.向学生讲解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例如:–太阳表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和白色亮斑,这些是太阳的特征。
–太阳可以发出光和热的能量,这是因为太阳内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不断向外辐射。
3.带领学生实验探究太阳的作用,例如:–利用凸透镜集中太阳光,让学生体验太阳的能量。
–让学生感受太阳的光和热,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总结环节1.回顾本课内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以及太阳的作用。
2.让学生画出自己对太阳的理解,分享自己的认识。
3.帮助学生梳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答疑惑。
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讲解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以及太阳的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太阳的能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再丰富一些,例如加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湘科版科学二上《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2
湘科版科学二上《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发光发热的太阳》是湘科版科学二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掌握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并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活动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太阳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太阳并不陌生,他们对太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深入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还不太熟悉,需要在课堂上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掌握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认识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地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难点: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观察太阳,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如望远镜、地球仪等。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太阳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太阳。
提问:“你们对太阳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太阳的基本特征,如大小、温度、距离等。
通过课件展示太阳的结构,让学生对太阳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为什么太阳会发光发热?引导学生从太阳的内部结构、核聚变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总结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让学生复述并加深理解。
5.拓展(10分钟)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繁衍等。
二年级科学上册《太阳的光和热》教案
二年级科学备课
一、观察讨论
看大树.白天树叶看得很消楚.晚上为什么看不清楚了呢?
看两组图片.观察白天和晚上有什么不同?
观察结论:太阳能够发光.
2、实验探究,晒金属盆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盆同时分别放到室内和室外放到室外的金属盆一定要放到能被太阳直接晒到的地方.而且要晒10-20分钟.然后拿到室内.与室内的金属盆放在一起。
用手摸一摸.在摸金属盆时.注意要把手轻轻放到金属盆上.小心烫手.
实验结论:太阳能发热.
三、应用与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太阳能
够发光发热.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这些现象呀?
课堂检测
与反馈
板书设计
⑤太阳的光和热
实验
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教学反思。
湘科版科学二上《发光发热的太阳》说课稿2
湘科版科学二上《发光发热的太阳》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发光发热的太阳》是湘科版科学二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太阳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组成、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太阳的奥秘。
在教材的编写中,既注重了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又强调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握太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如太阳的外观、太阳的位置等。
但他们对太阳的内部结构、能量来源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深层次知识的理解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太阳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知道太阳的能量来源,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太阳的奥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保,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能量的转化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太阳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太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太阳的基本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太阳,了解太阳的外观、位置等基本特征。
3.揭示太阳的内部结构: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太阳的内部结构,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
4.探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生长等。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太阳的基本特征1.外观:_______2.位置:_______太阳的内部结构1.能量来源:_______2.转化过程:_______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气候变化:_______2.生物生长:_______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太阳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发光发热的太阳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发光发热的太阳》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
2. 掌握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3. 能够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太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太阳的作用和影响。
3. 太阳与地球的干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太阳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难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太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作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展示太阳的光热效应,让学生亲身感受太阳的力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播放太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太阳的兴趣。
2. 讲解太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太阳是什么,以及它的光热效应。
3. 实验展示:进行太阳光照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太阳的光热效应。
4. 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在地球上的作用。
5. 小结:总结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强化学生对太阳的理解。
六、作业设计1. 观察太阳:要求学生在晴天时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照强度,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2. 绘制太阳的图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太阳的图像,并在图上标注太阳的特点。
3. 写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太阳的作用和影响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太阳的看法和认识。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参与水平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对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
3. 组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太阳的理解水平。
八、延伸活动1. 参观天文馆或科技馆,深入了解太阳和宇宙的奥秘。
2. 进行户外太阳观察活动,感受太阳的光热效应。
3. 组织太阳科普知识竞争,激发学生进修兴趣。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太阳的作用和影响,培养他们对太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希望学生在进修太阳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宇宙的奇奥和无限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5、太阳的光和热
师:这些热是怎么来的?
生:太阳带来的。
3、比较在阳光下雨背阴处的感受
师:阳光下的物体和背阴处的物体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生:阳光下的物体温度高,背阴处的物体温度低。
师:我们怎样比较?
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师:哪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指名谈发现。
4、拓展研究
注意采取防嗮措施,避免晒伤。
注意比较在背阴处与阳光下的感受。
教师补充:我们还需要带什么?(带好物品和生活手册,随时进行记录)
(2)开展实验。
1、体验在阳光下自己身体的感觉
师:身体有什么感受?
指名谈感受。
教师小结。
2、安全触摸物体、
师:太阳光下的物体是不是和我们的身体一样热呢?我们可以摸一摸试试。
学生亲自体验试一试。
教案
第5课太阳的光和热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科学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
教学难点
理解太阳发热。
教学准备
早上摸一下户外的旗杆、篮球架、墙壁等温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白天在家里不用开灯,而夜晚需要开灯呢?
指名回到。
教师小结:白天光线充足,夜晚光线不足,太阳能发光发热,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_《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精品教案 (1)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将会研究在我们地球家园上经常看见、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的地球家园的邻居——太阳。
这一课主要研究我们在地球家园上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教材从一幅散发着光和热的太阳的照片拉开本课研究的序幕。
在聚焦环节,用“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在探索环节,教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指导学生到操场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研讨环节的第一个问题“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小结之前在操场上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二个问题“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发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它散发的光和热的联系。
在拓展环节,通过“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举一个例子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太阳的光和热与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太阳能够发光和发热是很清楚的,对于太阳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是大致清楚的,但是对于自己置身于操场上根据太阳来辨别东南西北是有困难的。
特别是,如果上课时间接近中午,学生可能会对太阳当时所处的方向更加不了解,也就没办法判断其他方向。
因此,在到操场上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关于太阳在一天中变换的位置及其所对应的方向做具体形象的指导,帮助学生先建立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再开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2.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3.太阳东升西落,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科学探究目标1.会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1《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1《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发光发热的太阳》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的特点,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太阳并不陌生,但对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可能还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特点,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太阳的特点,发现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模型、实验器材等。
2.课件:太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太阳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为什么能够发光发热。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太阳的特点和发光发热的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太阳特点和发光发热原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太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2024秋)科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案
第3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三、研讨(7分钟)1.思考: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2.投影活动记录,交流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以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分别请选择了“清早”“中午”“傍晚”的学生一一展示)3.小结: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东——南——西,可以利用当时太阳的方向,按顺时针去找对应的另外三个方向。
4.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接下来看看不同时间的太阳和我们生活的联系。
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帮助学生强化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以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利用“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的问题让学生建立起太阳的不同位置与气温、我们的生活的联系。
四、拓展(7分钟)1.提问:太阳能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阐述。
)2.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一天中中午最热,知道利用太阳能辨认方向。
再想一想,太阳还对动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3.布置任务:课外查阅相关“动植物和人类与太阳”的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太阳发光发热与地球家园里的所有生物都有着紧密联系。
板书设计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早上:东东升西落中午:南傍晚:西太阳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反思】“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对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培养空间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理解时存在困难。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缺乏实际观察和体验的学生来说,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还要加强实际运用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发光发热的太阳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发光发热的太阳》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认识太阳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的组成结构和运行原理。
3. 引导学生探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光照、气候等方面。
4. 激发学生对太阳能利用的兴趣,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太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太阳的组成结构和运行原理。
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 太阳能的利用和环保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太阳的组成结构和运行原理是本课的重点。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能的利用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生动形象地介绍太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太阳的组成结构和运行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享太阳能利用的创意和想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太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
2. 观点讲解:讲解太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的重要性。
3. 结构原理:通过展示太阳的组成结构和运行原理,让学生了解太阳是如何发光发热的。
4.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观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日晕、日食等现象。
5. 太阳能利用:介绍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引导学生探讨太阳能的环保意义。
6. 总结展示:让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对太阳的理解和太阳能利用的创意,进行总结讨论。
六、教学评估:1. 学生教室表现评分:包括听讲、互动、实验表现等方面。
2. 学生作业评分: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太阳的作文,展示他们对太阳的理解和想法。
3. 学生小组展示评分:评选最具创意和实用性的太阳能利用方案。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太阳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太阳的奇奥的地方。
2. 鼓励学生参与太阳能利用的实践活动,如DIY太阳能灯、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等。
3. 组织太阳能知识竞争,增加学生对太阳的了解和兴趣。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发光发热的太阳
湘科版⼩学⼆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发光发热的太阳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标】1.科学知识: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类⽣活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探究:⽤观察、⽐较的⽅法,获取太阳发光发热的证据;⽤归纳、总结的⽅法,梳理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影响的认识。
3.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事实和证据说话的思维习惯。
4.让学⽣明⽩太阳的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都意义重⼤。
【教学重难点】太阳带来光和热的证据,对动植物的影响,对⼈类⽣活的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有关太阳发光发热的图⽚、录像、⼩的冰块。
学⽣准备:活动⼿册。
【教学过程】⼀、教学导⼊。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太阳的升起意味着⽩天的来临,我们开始⼀天的⼯作和学习。
2.阳光带来温暖,所以冬天晒太阳是⼀件幸福的事情。
⼆、新课学习。
(⼀)寻找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的证据。
1.提问:如何证明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2.⽣活经验的证据举例:太阳可见时,空中光线充⾜明亮;太阳不可见时,天空是阴暗乃⾄是⿊暗。
⽤⼿去摸阳光下与阴影中的同⼀个物体,冷热是不⼀样的。
例如:墙的光照⾯和阴⾯,⽤⼿触摸,感受到光⾯⽐较暖和,阴⾯⽐较冰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物体在同⼀光照下,⽤⼿感受它们的温度也是不同的。
3.讨论:列举上述证据时,需要注意什么?(注意渗透对⽐实验的公平性的问题,即阳光的有⽆)。
4.实验的证据:拿出两块同样⼤⼩的冰块,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阴影下,观察冰块的变化。
5.记录实验情况。
发现:阳光下的冰块⽐阴影下同样的冰块融化得更快。
此处实验需要注意,两块冰块体积⼤⼩必须完全相同;阳光下和阴影下两处地⽅不要距离太远,以免不同的⾃然风会影响冰块的融化。
6.⼩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和热。
(⼆)了解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
1.说⼀说:太阳发光发热对动植物的⽣存和⽣活产⽣了哪些影响?2.举例。
例如:晒太阳的蜥蜴、向阳的向⽇葵、晨起唱歌的⼩鸟、夜晚狩猎的猫头鹰。
向⽇葵的花⾯朝着太阳的⽅向移动着,这是植物对阳光作出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光发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探究: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获取太阳发光发热的证据;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影响的认识。
3.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用事实和证据说话的思维习惯。
4.让学生明白太阳的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都意义重大。
【教学重难点】
太阳带来光和热的证据,对动植物的影响,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有关太阳发光发热的图片、录像、小的冰块。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太阳的升起意味着白天的来临,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2.阳光带来温暖,所以冬天晒太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二、新课学习。
(一)寻找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的证据。
1.提问:如何证明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
2.生活经验的证据举例:太阳可见时,空中光线充足明亮;太阳不可见时,天空是阴暗乃至是黑暗。
用手去摸阳光下与阴影中的同一个物体,冷热是不一样的。
例如:墙的光照面和阴面,用手触摸,感受到光面比较暖和,阴面比较冰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物体在同一光照下,用手感受它们的温度也是不同的。
3.讨论:列举上述证据时,需要注意什么?(注意渗透对比实验的公平性的问题,即阳光的有无)。
4.实验的证据:拿出两块同样大小的冰块,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阴影下,观察冰块的变化。
5.记录实验情况。
发现:阳光下的冰块比阴影下同样的冰块融化得更快。
此处实验需要注意,两块冰块体积大小必须完全相同;阳光下和阴影下两处地方不要距离太远,以免不同的自然风会影响冰块的融化。
6.小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和热。
(二)了解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
1.说一说:太阳发光发热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举例。
例如:晒太阳的蜥蜴、向阳的向日葵、晨起唱歌的小鸟、夜晚狩猎的猫头鹰。
向日葵的花面朝着太阳的方向移动着,这是植物对阳光作出的反应。
夜晚狩猎的猫头鹰也是在夜间捕食夜间活动的小动物,与人类相反,经过长期的进化,昼伏夜出是很多动物的习性。
3.小结: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太阳。
另外,随着人类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在夜间也亮了许多灯,导致一些动植物无法生存,从城市中消失。
(三)太阳和我们的生活。
1.说一说:太阳发光发热,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举例。
例如:日出而耕的农夫和耕牛、太阳能热水器、海滩边晒太阳的人、盐田中收获的食盐。
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供人类使用;盐田晒盐是通过太阳将盐田中的水分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