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段小练习
文言文语段练习及翻译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②。
①害:妒忌,怨恨。
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译文:当初,霍氏一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霍氏必亡。
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
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妒忌。
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厌恶,天下人厌恶,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于是,上书朝廷说:“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上书三次,天子听到了,未加采纳。
今有人日攘(3)邻之鸡者,或(4)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5)。
”曰:“请损之(6),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7)。
”如知其非义注释(3)[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4)[或]有的人(5)[是非君子之道]这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
是:此,这。
君子:指品行良好的人。
道:作为,行(6)义:好的(7)[请损之]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次数。
损,减少。
之,代表偷鸡这件事(8)[已]停止(9)[斯]则,就(10)[日]每天译文:现在有每天(都要)偷邻居的鸡的人。
有人告诉他这不是君子的作为。
那人说:“那就减少一些吧。
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来年就停止(这种行为)。
”既然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就应该立刻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寓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当机立断,不能给自己找借口。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客曰:“犬、马最难。
”齐王曰:“孰易者”客曰:“【鬼魅】①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②【罄于前】③,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注释:1.鬼魅:鬼怪2.旦暮:早晚3.罄于前:出现在眼前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他说:“狗、马最难画。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讲练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再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句中的“兵”、“利”、“战”、“善”、“赂”、“秦”等均为单音词,翻译时可分别改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兵器、锋利、作战、得法、贿赂、秦国。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捕蛇者说》)这一句中有几处省略,第一处翻译时不必补出,第二、三处则必须补上“那蛇”“草木”,否则就不连贯,甚至会产生歧义。
有的还要补出相应的关联词,使句意关系更加显豁、畅达。
另如: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1998年高考第21题)译文:(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可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文言文断句小练习
1.利用实词断句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 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 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 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 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人有其宝
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 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 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而 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①无从致书以观 无法获得书来阅读。
②手自笔录 亲手抄写
③弗之怠 不放松这项工作。
④走送之 赶紧送还书籍。
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大多数愿 意把书借给我。
语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衡下车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语译的步骤:
1.通读全文,参照背景,把握大意,标出关键; 2.按照词序,逐词落实,注意特殊,对应译出; 3.先易后难,不必连贯,后据语感,推断难点, 4.调整全文,对照古今,修改稳妥,符合规范。
▪ 10.焚书
▪ 【原文】李斯非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 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 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 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 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灭吏见知弗举与同 罪。”始皇许之。
▪ 12.汉高祖论功行封
▪ 【原文】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 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 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 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 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 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 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 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 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 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 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 也。”群臣皆莫敢言。
文言文语段复习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
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
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
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
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
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
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
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
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
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
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
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
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
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
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十九年,卒。
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
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注】①漕:水道运粮。
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澍就擢.巡抚擢:提升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出为.川东道结为.婚姻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并开引河,导之.入淮C.灾民赖之无失所.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D.澍毅然以.身任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①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
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翻译加粗字词1、为()2、以状闻()3、诏()4、对()5、何不()6、如月之初()7、以()8.应诏()9奇爱之()2、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2、翻译加粗字词1.言()2.善属文()3、尝视()4、汝()5、为论()6、顾()7、面试()8、奈何()9、悉将()10、为赋()11、援笔()12、甚异之()3、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将划线句子断句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2、翻译加粗字词1、戏()2、会()3、适()4、白事()5、因()6、对()7、一坐()4、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1、将划线句子断句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2、翻译加粗字词1、辄()2、以为()3、已()4、善()5、俱以告()6、俄()7、盛馔()8、当为()9、然冀()10、具()11、以()12、讫()13、绝()14、所以()15、应()5、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小语段挖空练习
文言文小段深入挖空练习语段一公讳()锡,字昌龄。
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
知()杭州仁和县。
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以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焚之府门以祝公()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籍籍取凶恶()籍吏民()——《鸿门宴》杯盘狼籍()——《赤壁赋》案必穷极案治()每移案()——《项脊轩志》治必穷极案治()单于使卫律治其事()——《苏武传》家齐而后国治()——《大学之道》一而治其余一以仁恕()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故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语段二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几凡学之不勤()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之凡学之不勤()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句读之不知()——《师说》蚓无爪牙之利()——《劝学》笃必其志之尚未笃也()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游从吾游者()旧时与臣游()——《鸿门宴》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善忌人之有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语段三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1、楚庄王谋事而当①,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②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释:①当,妥当。
②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
逮:及,达到。
王:称王。
足:意动用法,以己为足,认为……足够。
莫之若:没有谁比得上他。
几:接近,几乎。
翻译: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
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②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注释:①廪丘,齐国地名。
②万乘,指万乘大国的君主。
致:招引。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辞(1):推辞。
之:代词。
辞(2):告辞。
显:显扬,显耀。
苟:苟且,不严肃,马虎。
翻译: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
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
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很难与他有同等的品行,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3、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
松夜延丙议。
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
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
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 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之:②适:③特:2.翻译句子顾反,为女杀彘。
答: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用/表示),并翻译。
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二)臧孙行猛政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1.断句并翻译。
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2.翻译: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知人善任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
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①文:②获:③鲜: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3.断句并翻译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四)宫之奇知虞将亡伐虢之役,师出于虞。
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文言文语段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语段练习题及答案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那么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2即:假设。
3下人:迁就他人。
21。
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蹴尔而与之()(2)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4)其弟子谏曰()22。
翻译句子。
(4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23。
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4。
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25。
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26。
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分)21.(1)用脚踢(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22。
(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承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23。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1.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或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济水北岸的一个商人,渡河,他的船沉没了,漂到了水中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大声呼喊着。
有一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往去救他,还没到,他急切地呼喊到:“我,是济水边上最有钱的人,如果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打鱼的人用船把他送到了岸上,他却只给了十两金子。
打鱼的人说:“先前答应给一百两金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恐怕不可以吧?”商人说:“你,一个打鱼的人,一天的收获能有多少?一下子得到十两金子,还是不满足吗?”打鱼的人沮丧地离去了。
又有一天,商人沿着吕梁山向下游去,船撞到了礁石上,又沉没了。
而那个打鱼的人又在那里,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打鱼的说:“这是答应给酬金却不按数酬付的人。
”于是站在那里观看,商人被水淹没了。
2。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之外,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史记·孙武吴起列传》。
译文:魏国设立国相,让田文作国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跟您论一下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可以。
高中古文小语段简答题练习(带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
”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时,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主张保存麟州,使黄河以东的郡县百姓得以安居。
②进言将荒芜的禁地给农民去耕种。
③多次奏请朝廷减免沉重不堪的赋税。
【解析】从具体做法的角度入手概括。
关键是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做事的人物“欧阳修”,二是做事的时间“出使河东时”,三是做事的性质“利民之事”,四是做事的数量“哪些”,说明不止一件。
一是“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二是“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三是“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先划分层次。
在“奉使河东”期间,注意“又”字及“奏罢”等词,据此分为三层,分层提取。
注意“言”“奏”关键词语不能丢,且转述准确。
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
【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他奉命出使河东。
从对西部用兵以来,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以减少运送军粮。
欧阳修说:“麟州是天然险要之地,不可以放弃;如果放弃它,那就使黄河以东的郡县受到震动,百姓都不能安居了。
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驻扎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这样,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这在策略上是有利的。
”因此麟州得以保存下来。
欧阳修又进言道:“忻县、代县、岢岚县禁地很多,田野荒芜,希望让农民去耕种这些田地,不然,将被敌人侵占。
”朝廷将这个意见下发交给有关的官员讨论,过了很久才同意实行,每年收获粟谷数百万斛。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23、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
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启发与借鉴】报答。
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12324必然也!【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
【文言知识】说“其”。
“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
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
“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授②他③舆濯④或⑤辄⑥属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②否必斥骂致讼③非其性固然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②“俯而出入”是形容(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③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扩展】“鼎”及其他。
“鼎”是古代的炊具,多为贵族所用。
青铜制成。
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足的。
古代统治者还把它作为烹人的刑具,所谓“下油锅”即是。
道士则用以炼仙丹,后代寺庙里用作香炉。
“鼎”也是古代立国的重器,相传大禹铸九鼎,以象征天下九州,置于王宫之前。
上文所说的“岑鼎”,看来是鲁国的镇国之宝。
“问鼎”意为纂夺权力,现也比喻希望在体育等赛事中夺冠。
成语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成语“大名鼎鼎”,意为名气很响。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以②破③全④2、翻译:①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②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3、上文有两个“信”,请分别加以解释:①“齐侯不信”中的“信”,解释为;②“信者亦臣之国”中的“信”,解释为4、理解:在要不要献岑鼎这个问题上,柳季为什么感到为难?271228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
短小文言语段翻译练习及答案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2、翻译加粗字词1、为()2、以状闻()3、诏()4、对()5、何不()6、如月之初()7、以()8.应诏()9奇爱之()2、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1、将划线句子断句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2、翻译加粗字词1.言()2.善属文()3、尝视()4、汝()5、为论()6、顾()7、面试()8、奈何()9、悉将()10、为赋()11、援笔()12、甚异之()3、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将划线句子断句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2、翻译加粗字词1、戏()2、会()3、适()4、白事()5、因()6、对()7、一坐()4、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1、将划线句子断句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2、翻译加粗字词1、辄()2、以为()3、已()4、善()5、俱以告()6、俄()7、盛馔()8、当为()9、然冀()10、具()11、以()12、讫()13、绝()14、所以()15、应()5、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
文言翻译语段练习集粹
文言翻译语段练习集粹1、读《东施效颦》,翻译全文。
西施病心而颦(pín)其里①,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①里,乡级行政单位。
译文:西施患心口痛病而在他居所的里巷按胸皱眉,同乡中有一个丑女子看见了,觉得这样很美,回到家里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按住胸口。
里巷中富人看见了,把门关紧而不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离开她而跑开。
2、将下面的短文译成现代汉语。
张溥嗜学,所读书必手钞。
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张溥年幼时就爱好学习,阅读的书籍一定要亲手抄写。
抄写完毕,朗读一遍就烧掉,再重新抄写。
像这样六七遍以后才停下来。
(久而久之),右手握笔管的地方,手指、手掌都磨出了硬茧;冬天,手上的皮肤冻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几次。
后来,就把他读书的地方命名叫“七录斋”。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群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⑴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2分)孔文子不认为向比他地位低的人发问是耻辱,(所以)孔子认为他是贤明的人。
⑵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3分)既然如此,那么,古人深深以为耻辱的现象,后人在屡屡去实行却为认为是耻辱的情况(还)那样多,不是值得悲哀的事情吗?4、阅读下文,完成4--6题。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文言文小段翻译(教师版)
高一衔接班语文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解释下列文言语段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等待,窥伺)蝉,以摘.(摘取)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否)?”妻始时恒(总是,一直)答言“见”,经.( 经过 )日,乃厌倦不堪,绐.( 欺骗 )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1、译文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种树叶,来摘取它。
这种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种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货物。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2、【歧路亡羊】,既率其党.(朋友,乡人),又请杨子之竖.(仆人)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岔路)路。
”既反.(回来),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为什么)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到,往),所以反也。
”2、【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仆人一起追赶。
杨子说:“唉!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
”杨子的邻居不久就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已经逃走了。
”杨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邻居回答说:“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不知道羊到哪里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经典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1
经典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1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的句子: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①衣我以其衣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1.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2.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
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2.①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3.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
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①假道于虞以伐虢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③必不吾受也④君奚患焉3.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④大王您忧虑什么呢?4.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
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
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
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
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
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
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语段小练习
一、马中锡,故城人。
父伟,为唐府长史,以直谏忤王,械送京师,而尽缧其家人。
中锡以幼免,乃奔诉巡按御史。
御史言于王,释其家。
复奉母走京师诉冤,父竟得白,终处州知府。
中锡举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刑科给事中。
①万贵妃弟通骄横,再疏斥之,再被杖。
公主侵畿内田,勘还之民。
六年三月,贼刘六等起,陷城杀将吏。
中锡受命出师,败贼于彰德,既又败之河间,进左都御史。
②然贼方炽,诸将率畏懦,莫敢当其锋,或反与之结。
1、解释:忤()械()竟()明年( ) 进()
2、翻译:①
②
二、王安中,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
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
”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①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②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1、解释:就()迹()以为( ) 按()乡()引()
2、断句: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②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3、翻译:①
②
三、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①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②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节选《范文正公文集》序)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解释:何为()奇()以()有()恨()游()岂()
2、断句: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3、翻译:①
②
译文一:马中锡,故城人。
父亲名伟,是唐府长史,因为直言进谏得罪或触犯唐王,被戴上刑具送往京师,家人都受到牵连。
马中锡因为年幼,才得以幸免。
马中锡就到巡按御史处(诉冤),御史就把这情况向唐王报告了,唐王释放了他一家。
又陪母亲到京师各处诉冤,父亲终于洗清冤枉,最终当了处州知府。
马中锡在成化十年参加乡试考第一,第二年成进士,被授予刑科给事中的职务。
万贵妃的弟弟万通骄横跋扈,(马中锡)两次上疏斥责他,万通两次受杖责。
公主侵占京城附近老百姓的田地,马中锡判她归还百姓。
(这年)六月三日,贼人刘六等起来造反,攻陷城池杀死官吏。
马中锡等人奉皇命出师(征讨),先在彰德打败了贼人,不久又在河间地打败了他们,(马中锡)被提升为左都御史。
可是当时贼兵气焰正盛,几个将领全都胆小懦弱,没有谁能挡住贼人的锐气,有的反而和他勾结。
译文二:断句: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②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译文:王安中,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政和年间,天下相传言有瑞祥,朝廷大臣就写奏表祝贺,徽宗看了王安中写的奏表,称赞他是奇才。
有一天,特意发下三题制诏,让他起草,马上就完成了,皇上在草稿最后批示道:“可以任中书舍人。
”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升任御史中丞。
开封的巡逻兵夜间追踪盗贼,盗贼逃脱了,有位市民受惊,出来正好与士兵相遇,就把他当作盗贼捆绑起来。
市民向州府诉讼,经受不了拷打得惨痛,于是无辜服罪。
王安中调查了解这个案件,查究后获得冤情,就放出那位市民,治州府官吏之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一类的事情。
蔡京引荐方士王仔昔以所谓的妖术朝见皇上,朝廷大臣以及亲戚同乡都借此攀附拉关系。
王安中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一些事情。
皇上肃静地接受了他的奏议,不久又上疏陈述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要立即按照你的奏章办,可是马上要到天宁节了,等过了这段时间,就为你罢免蔡京。
”蔡京探知到这事,非常恐惧,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内宫侍候,哭泣拜请恳求宽恕。
译文三:断句: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
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
”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
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
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