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呼吸

合集下载

生理学——呼吸(一)

生理学——呼吸(一)

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或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辅助吸气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等(仅在用力呼吸时起作用)(1)呼吸运动的过程:(2)呼吸运动的型式: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一般情况下:腹胸混合式呼吸特殊情况:①仅胸式呼吸:妊娠后期女性、腹腔巨大肿块、腹水、胃肠道胀气、腹膜炎等因膈肌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肋间外肌舒缩运动呼吸。

②仅腹式呼吸:胸腔积液、胸膜炎、婴幼儿等因胸廓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膈肌舒缩运动进行呼吸。

2.肺内压❖吸气:肺容积增大,肺内压随之降低,低于大气压后,气体进入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增加,肺内压逐渐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升高到与大气压相等,吸气停止;❖呼气: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随之升高,高于大气压后,气体流出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减少,肺内压逐渐降低,至呼气末,肺内压降低到与大气压相等,呼气停止。

❖总结:肺内压:吸气——先降低后升高;呼气——先升高后降低。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性波动。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较大气压低3~5mmHg,平静吸气末,较大气压低5~10mmHg。

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吸时,始终低于大气压,若以大气压为0计,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用力呼吸时,胸膜腔内压波动幅度增大。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由肺回缩压决定。

胸膜腔负压的意义:①不仅扩张肺,而且使肺能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②作用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使之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保持负压的前提:胸腔保持其密闭性。

(二)肺通气的阻力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呼吸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1.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而肺换气则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通过红细胞进行运输。

3. 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也称为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细胞利用氧气来氧化糖类,释放能量的过程。

此外,呼吸运动是呼吸的组成部分,它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身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

当人用力吸气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总的来说,呼吸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它需要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生理学关于【呼吸】名词解释集锦(二)

生理学关于【呼吸】名词解释集锦(二)

生理学关于【呼吸】名词解释集锦(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生理学中与呼吸相关的名词解释集锦(二)。

呼吸是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生理学概念和机制。

本文将深入解释与呼吸相关的一些关键名词,包括呼吸节律、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肺活量和呼吸困难等。

正文:一、呼吸节律1. 呼吸节律是指通过肺泡内压力的周期性变化来完成呼吸气体的交换。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调控,具有一定的自主调节能力。

2. 呼吸节律可分为静息呼吸和运动呼吸两种。

静息呼吸是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呼吸,而运动呼吸则是在运动状态下的呼吸。

二、呼吸频率1. 呼吸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的数量。

成年人静息状态下的正常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

2. 呼吸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体内的CO2浓度、动脉血氧分压、身体活动水平和药物等。

三、肺泡通气量1. 肺泡通气量是单位时间内肺泡中的气体交换量。

它由呼吸频率和每次呼吸的潮气量所决定。

2. 肺泡通气量的测量可通过呼气流量仪等仪器进行,对于评估呼吸功能很有意义。

四、肺活量1. 肺活量是指在不同情况下肺部可以容纳的气体量。

通常包括呼气余量、肺活量、功能残气量和通气量。

2. 肺活量的测量对于评估肺功能非常重要,常使用肺活量计等工具进行。

五、呼吸困难1. 呼吸困难是指呼吸过程中感到困难、不适或无法满足生理需要的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气短、胸闷、呼吸急促等。

2. 呼吸困难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总结:本文对生理学中与呼吸相关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了解释。

呼吸节律是肺内压力周期性变化的过程,呼吸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的数量,肺泡通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肺泡中的气体交换量,肺活量是肺部可以容纳的气体量,呼吸困难是呼吸过程中出现不适或困难的症状。

深入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呼吸功能。

生理呼吸知识点总结

生理呼吸知识点总结

一、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肉,其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和喉部,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支气管。

二、呼吸的生理过程1. 外呼吸外呼吸是指人体从外界吸入氧气,然后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外呼吸的重要器官是肺部,它主要由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肺组织等组成,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的主要肌肉是膈肌和肋间肌,它们的活动使肺部能够进行呼吸。

2. 内呼吸内呼吸是指体液和细胞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在内呼吸过程中,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细胞内,而二氧化碳则从细胞内进入血液中,并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三、呼吸的调节呼吸的调节主要由呼吸中枢和周围化学和机械感受器组成。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桥,它受到化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的输入,调节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化学感受器主要通过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碱度的状态来调节呼吸,而机械感受器主要通过肺部的扩张程度和肋间肌的紧张度来调节呼吸。

在正常情况下,化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的输入会使呼吸中枢作出相应的调节,保持人体呼吸的平衡和稳定。

当身体处于高海拔、运动锻炼、情绪激动或疾病状态时,呼吸中枢会作出相应的调节来适应这些变化。

四、呼吸和环境的关系氧气是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它由环境中进入人体,然后通过血液传递到组织细胞中,进行细胞呼吸。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动物通过呼吸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因此,呼吸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中的氧气含量、污染物、气温和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

高海拔地区的氧气含量较低,会导致人体的短期或慢性缺氧。

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等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

另外,呼吸系统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人类的呼吸活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大气层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1.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的变态反应,引起黏膜充血、肿胀、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支气管狭窄和咳嗽、咳痰等症状。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呼吸,这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命活动,却蕴含着极其复杂而精妙的生理机制。

从我们每一次不经意的吸气到呼气,身体内部都在进行着一系列有条不紊的运作。

呼吸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气体在我们体内进出的过程,但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了多个环节。

首先是肺通气,这是呼吸的第一步。

当我们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

肋间外肌的收缩会使得肋骨向上向外移动,从而增大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膈肌的收缩则会使其顶部下降,增加胸廓的上下径。

这样一来,胸廓的容积就增大了,导致肺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外界的空气便顺着压力差被吸入肺内。

而当我们呼气时,情况则相反,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内压力高于大气压,肺内的气体被排出。

接下来是肺换气。

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后,并不是直接就进入血液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了。

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需要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而肺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低;同时,肺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

这样,在浓度差的驱动下,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完成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也是呼吸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氧气主要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而二氧化碳则有三种运输形式:碳酸氢盐形式、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和物理溶解形式。

其中,碳酸氢盐形式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呼吸运动的调节是保证呼吸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包括延髓、脑桥等部位。

延髓是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而脑桥则对呼吸节律有调整作用。

此外,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也在呼吸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动脉血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则对脑脊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敏感。

当体内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或者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化学感受器会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呼吸中枢,从而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以保证体内气体的平衡。

呼吸的知识点总结

呼吸的知识点总结

呼吸的知识点总结1. 呼吸的生理过程呼吸的过程包括呼吸道的空气进入、通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气管,然后通过气管分支进入肺部。

在肺部,氧气被吸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然后被排出体外。

2. 呼吸的类型人类有两种类型的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通过扩张和收缩胸部来进行的,而腹式呼吸是通过扩张和收缩腹部来进行的。

正常呼吸通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结合。

3. 呼吸的频率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大约是每分钟12-20次。

呼吸的频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活动水平等。

4. 呼吸肌肉呼吸是通过肌肉运动来实现的。

主要的呼吸肌肉包括肋间肌、膈肌和腹肌。

肋间肌的收缩扩张使得肺部能够充分膨胀和收缩,而膈肌的收缩也能够帮助肺部进行呼吸。

5. 呼吸与健康呼吸对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身体提供氧气,还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正常的呼吸还可以帮助维持酸碱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等。

6. 呼吸与情绪呼吸与情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深呼吸和缓慢呼吸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放松。

7. 呼吸与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呼吸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运动时,肺部会加大呼吸频率和深度,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

同时,呼吸还可以帮助维持体温和排出体内的废物。

8. 呼吸与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呼吸功能,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癌等。

如果患有呼吸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以维护身体的正常功能。

9. 呼吸与环境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和气体成分也会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

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总之,呼吸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理活动,它与健康、情绪、运动、疾病和环境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了解呼吸的知识点,加强对呼吸的健康管理和保护,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生理学关于【呼吸】名词解释集锦(一)

生理学关于【呼吸】名词解释集锦(一)

生理学关于【呼吸】名词解释集锦(一)引言概述:呼吸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理学概念和名词。

本文将介绍与呼吸相关的一些重要术语和定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生理学基础。

正文内容:一、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了呼吸系统。

其功能是将空气引入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

2. 肺活量:指个体在一次最大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人的肺活量约为4-6升。

3. 肺泡:是肺组织的最小结构单位,呈球状,并与微小血管毛细血管相临。

肺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供氧气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

二、呼吸控制1. 自主呼吸:指由脑干呼吸中枢控制的正常呼吸。

该呼吸模式主要受到呼吸中枢的调控,包括延髓和桥脑。

2. 呼吸频率: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约为12-20次/分钟。

3. 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肺泡内气体与外界交换的量,可分为静态肺通气量和动态肺通气量。

三、呼吸气体交换1. 氧合作用:指在肺泡内,氧气通过肺的薄膜分子层和微血管内膜渗出到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2. 氧输送:指氧分子通过血液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取决于动脉氧分压、血红蛋白浓度、心输出量等因素。

3. 氧解离:指在组织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的结合被破坏,使氧分子能够进一步传递到细胞内。

四、呼吸肌肉1. 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薄而宽的肌肉,是呼吸过程中的主要肌肉之一。

膈肌的收缩和放松控制着肺的容积变化。

2. 外肋间肌:位于肋骨间的肌肉,参与胸腔的扩张和收缩,进而影响呼吸的深浅。

3. 锁骨上肌和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和肩部的肌肉,与呼吸过程中的颈部姿势和肩部活动密切相关。

五、呼吸调节1. 呼吸酸中毒和呼吸碱中毒:指血液中pH值因呼吸功能失调而出现偏酸或偏碱的情况。

呼吸调节主要通过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来维持酸碱平衡。

2. 呼吸神经元:是位于呼吸中枢中的神经元,负责控制和调节呼吸。

【生理学总结】呼吸

【生理学总结】呼吸

【生理学总结】呼吸呼吸呼吸过程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

掌握要点:(1)外呼吸是大气与肺进行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管腔不进行气体交换,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传送带。

对肺泡的气体交换来说,传送带构成解剖无效腔。

而呼吸性细支气管及以下结构则可进行气体交换,称为呼吸带,是气体交换的结构。

呼吸带内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分则成为肺泡无效腔。

正常肺组织内肺泡无效腔为零,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较大的肺泡无效腔,它和解剖无效腔一起构成生理无效腔,所以,生理无效腔随肺泡无效腔增大而增大。

(2)内呼吸指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而细胞内的物质氧化过程也可以认为是内呼吸的一部分。

肺通气: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1.肺通气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指混合气体压力差,而不是某种气体的分压差)。

肺通气的原始动力——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即吸气动作是由吸气肌收缩引起,而呼气动作则主要是吸气肌舒张引起,而不是呼气肌收缩。

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吸气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主要是肋间内肌。

吸气肌收缩可使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降低,引起吸气过程。

主要由膈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腹式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正常生理状况下,呼吸运动是胸式和腹式的混合型式。

2.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

(1)弹性阻力指胸郭和肺的弹性回缩力(主要来自肺),其大小常用顺应性表示,顺应性=1/弹性阻力。

肺的顺应性可用单位压力的变化引起多少容积的改变来表示,它与弹性阻力、表面张力成反变关系,顺应性越小表示肺越不易扩张。

在肺充血、肺纤维化时顺应性降低。

肺泡的回缩力来自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和肺泡的液一气界面形成的表面张力。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考生物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高考生物中,呼吸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一、呼吸的定义和基本过程1. 呼吸是指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2. 呼吸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气(将含有氧气的空气吸入体内)、氧气在肺泡与血液中的交换、运送和释放、细胞内的氧气与有机物质之间的交换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

二、呼吸的解剖结构和呼吸器官1. 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 鼻腔:具有滤除空气中的尘埃、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3. 喉: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

4. 气管:连接喉和支气管,其内有软骨环支撑,以保持气管的通畅。

5. 支气管:分为左右两支,进一步分支形成支气管树,最后分为细支气管进入肺组织。

6. 肺:由肺泡组成,具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用于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三、呼吸的调节机制1. 在体内,呼吸由呼吸中枢通过神经来调节的。

2.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桥中,分为呼气中枢和吸气中枢。

3.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呼吸中枢调控呼吸的主要指标。

4. 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会增加呼吸动作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呼吸的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1. 呼吸作用是细胞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途径。

2. 当氧气充足时,有机物在细胞内发生分解反应,产生能量。

3. 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五、呼吸与发酵的关系1. 呼吸和发酵都是生物体为了产生能量而进行的代谢过程。

2. 呼吸是利用氧气对有机物进行完全氧化,产生大量能量,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3. 发酵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终产物根据类型不同而不同,可以是乳酸、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六、呼吸与健康的关系1. 健康的呼吸系统能够保证人体充足的氧气供应,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

2. 吸烟、空气污染等不良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呼吸学知识点总结

呼吸学知识点总结

呼吸学知识点总结
1. 呼吸系统结构
人体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口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

肺是呼吸道的末端,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 呼吸生理
呼吸生理包括肺通气、膜上的氧和二氧化碳交换以及肺动力学。

肺通气是指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腔的过程。

氧和二氧化碳交换是指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动力学是指肺泡内气体的平衡过程。

3. 呼吸调节
呼吸的节律和深度由呼吸中枢和周围化学和机械感受器共同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的呼吸中枢控制声门或膈肌。

而周围感受器通过检测动脉血氧和二氧化碳水平以及肺通气量来调节呼吸。

4. 呼吸功能检测
呼吸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测定、呼吸频率、呼吸力学、最大呼吸等。

5.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异常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

总而言之,呼吸学是研究呼吸系统和呼吸机能的学科,它包括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呼吸机能、呼吸调节、呼吸道疾病、呼吸功能检测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和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改善呼吸功能和维护呼吸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总结 第五篇 呼吸

生理学总结 第五篇 呼吸

呼吸总结这一篇主要讲了人的呼吸过程。

吸气时,空气首先进入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如何进入肺,通过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管运输到组织,供组织细胞代谢用。

同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以相反的路径排除。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机体的调节,形成呼吸节律,才能使呼吸满足自身的需要。

呼吸的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肌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吸气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主要是腹肌和肋间内肌。

平静呼吸时吸气动作是主动的,而呼气动作是被动的。

而在深呼吸时,二者都是主动的,这是因为平静呼吸时呼气没有呼气肌的收缩。

胸膜腔的负压对呼吸具有重要意义,胸膜破裂会导致气胸。

基本肺容积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等,肺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还有呼吸功都能评价肺通气的功能。

在肺通气过程中,新鲜的空气会在肺泡内与毛细血管的气体进行交换,称为肺换气,而在组织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称为组织换气。

这都是通过单纯扩散的形式实现的。

肺泡气体要通过呼吸膜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呼吸膜包括六层:肺泡内表面的液体层、肺上皮细胞、上皮基底膜、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构成的网状间隙、毛细血管基底膜、毛细血管内皮。

肺通气与肺血流的匹配程度可用通气/血流比值来衡量。

通气/血流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气体交换的效率。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方式运输,但都以化学结合为主。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二价铁离子结合后仍是二价,因此结合过程是氧合,而不是氧化。

Hb有两种构型,去氧Hb 是紧密型(T型),氧合Hb是疏松型(R型),疏松型对氧气的亲和力高。

氧气与Hb结合后,Hb由T型变为R型,因此对氧气的亲和力逐渐增加,相反氧气释放后对氧气的亲和力逐渐降低,这一特点决定了Hb氧解离曲线呈S型。

氧解离曲线可以表示血液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

呼吸知识点总结

呼吸知识点总结

呼吸知识点总结
呼吸道的结构
呼吸道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由口腔、鼻腔以及喉部组成;下呼吸道则由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这些器官通过复杂的结构和机制,协同完成呼吸功能。

呼吸的生理过程
呼吸的生理过程大致分为呼吸道气流和肺泡气体交换两个部分。

呼吸道气流是指气体经过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进入肺部的过程。

而肺泡气体交换是指肺泡和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这两个过程共同维持了机体的呼吸功能。

呼吸的调节
呼吸的调节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化学感受器共同完成。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脑干控制肺部的呼吸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呼吸。

而化学感受器则通过感知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来调节呼吸。

呼吸的影响因素
呼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情绪状态、运动状态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影响身体健康。

呼吸的疾病与保健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肺部疾病等,而保持良好的呼吸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环境卫生以及合理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了解呼吸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并且注意呼吸健康,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呼吸健康,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定期进行呼吸系统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负责任,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呼吸生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呼吸生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呼吸生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呼吸是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通过呼吸,人体可以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呼吸生理学是研究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包括呼吸机械、气体交换、呼吸控制等方面。

下面将就呼吸生理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呼吸系统结构1.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和喉部;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

2.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两个肺部分别位于胸腔的两侧,通过气管与外界相连。

二、呼吸机械呼吸机械是指呼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机械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1. 吸气:吸气是指外部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主要依靠胸廓的扩张和膈肌的收缩来实现。

胸廓主要由肋骨和胸椎构成,当膈肌收缩时,胸廓扩张,并且肺部容积增大,导致气体通过气道进入肺部。

2. 呼气:呼气是指肺部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主要依靠胸廓的收缩和膈肌的放松来实现。

当膈肌放松时,胸廓缩小,肺部容积减小,气体被排出体外。

三、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指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主要通过肺泡进行。

1. 通气:通气是指外部空气进入肺部,并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的过程,从而实现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2. 通气和灌注比例:通气和灌注比例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的比例,通过通气和血液循环的匹配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3. 气体分压:气体分压是指气体在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压值,即气体分子在单位压强下的分布情况。

气体分压是影响气体交换的重要参数。

四、呼吸控制呼吸控制是指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和控制过程,主要由呼吸中枢和周围化学感受器来完成。

1.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主要位于延髓和脑桥的呼吸中枢,它通过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2. 周围化学感受器:周围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主动脉和颈动脉窦内,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平衡来调节呼吸功能。

生理学呼吸呼吸生理呼吸调节(二)2024

生理学呼吸呼吸生理呼吸调节(二)2024

生理学呼吸呼吸生理呼吸调节(二)引言:呼吸是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调节呼吸对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呼吸的生理学特点以及呼吸调节的相关机制。

正文:1. 呼吸的生理学特点a. 呼吸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气体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b. 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可以根据体内代谢需求进行调节,以保持适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

c. 呼吸肌肉的参与:呼吸依赖于肺部和呼吸肌肉的协同工作,包括膈肌和肋间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2. 呼吸调节的中枢a. 呼吸中枢的位置: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包括延髓和桥脑,负责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b. 中枢的感受器:中枢感受器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c. 中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机制:呼吸中枢可以对其他感官刺激,如嗅觉、视觉和听觉刺激做出反应,调节呼吸的模式。

3. 呼吸调节的外周控制a. 化学感受器:位于大脑基底动脉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进行监测,并向呼吸中枢发送信号。

b. 肌肉和关节感受器:肌肉和关节感受器通过监测身体运动的程度和强度,调节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c. 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对体温的改变做出反应,调节呼吸以维持体温平衡。

4. 呼吸调节的突触递质a. 突触递质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突触递质对呼吸调节起重要作用,如突触递质GABA和谷氨酸的释放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b. 突触递质的调节机制:突触递质通过调节呼吸中枢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影响呼吸的过程和模式。

5. 呼吸障碍和治疗a. 呼吸控制失调:呼吸中枢或外周调节机制的损害可能导致呼吸障碍,如中枢性呼吸中止和呼吸节律紊乱。

b. 呼吸治疗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呼吸障碍,可以采取不同的呼吸治疗方法,如辅助通气和呼吸肌训练。

总结:呼吸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中枢和外周调节机制的控制。

对于呼吸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呼吸的生理学特点以及相应的调节机制,进而为呼吸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生理学总结】呼吸

【生理学总结】呼吸

【生理学总结】呼吸呼吸,这一生命中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维系着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

从每一次轻轻的吸气到缓缓的呼气,它在悄然无声中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着必需的氧气,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这一奇妙的生理机制。

呼吸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环节:肺通气、肺换气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简单来说,就是空气进出肺部的过程。

这就像是给一个气球打气和放气。

当我们吸气时,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

膈肌下降,肋间外肌上提,使得胸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左右径都增大。

胸腔就像一个被拉大的容器,内部压力减小,外界的空气便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涌入”肺部。

而当我们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腔缩小,内部压力增大,肺内的气体就被“挤压”出去。

肺换气则是发生在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中的氧气浓度高,而肺毛细血管中的氧气浓度低;相反,肺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低。

在这种浓度差的驱动下,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

这个过程就如同两个相邻的房间,门打开着,东西会从多的地方流向少的地方。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与肺换气原理相似。

血液把从肺泡摄取的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

组织细胞时刻进行着新陈代谢,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所以,这里的气体交换也是基于浓度差进行的。

呼吸的调节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包括延髓、脑桥等部位。

延髓是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的呼吸。

而脑桥则起着调整呼吸节律和呼吸深度的作用。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也十分重要。

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以及氢离子浓度升高,都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比如,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这就会促使我们呼吸加快,以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摄入更多的氧气。

生理学呼吸(一)

生理学呼吸(一)

生理学呼吸(一)引言概述:呼吸是人类生命所必须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

通过呼吸,人体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生理学呼吸的相关知识,包括呼吸器官、呼吸机制、呼吸的调节以及呼吸与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

正文内容:1. 呼吸器官- 鼻腔和喉咙的作用:过滤空气、加热和湿润空气、帮助发音。

- 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输送至肺部。

- 肺部:负责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 膈肌:主要负责呼吸过程中的吸气和呼气。

2. 呼吸机制- 无意识呼吸:由脑干的呼吸中枢控制,包括自主呼吸和高级呼吸调节。

- 呼吸肌肉的参与:膈肌、肋间肌、颈部肌肉等。

- 呼吸的节律: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12-20次。

3. 呼吸的调节- 化学调节: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平衡等因素均可以通过化学传感器来感知,并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呼吸过程进行调节,其中迷走神经主要控制呼吸的减慢,交感神经则主要控制呼吸的加深和加快。

4. 呼吸与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 呼吸与心血管系统:正常呼吸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重要影响,包括心率、血压和血液循环等。

- 呼吸与代谢过程: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氧气为细胞内的氧化代谢提供能量,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 呼吸与神经系统:呼吸与大脑的功能紧密相连,呼吸的调节和控制受到大脑的影响。

总结:生理学呼吸涉及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部和膈肌等多个器官和肌肉的协调工作。

呼吸的机制通过化学和神经调节来维持正常呼吸频率和深度。

呼吸与心血管系统、代谢过程和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对人体的正常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呼吸

生理学--呼吸

(一)呼吸中枢 1.脊髓: 第3~5颈段(支配膈肌)和胸段(支 配肋间肌和腹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初级中枢 2.低位脑干 1)延髓:是呼吸节律起源的关键部位。 •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2)脑桥:脑桥呼吸N元的作用为限制吸 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 •呼吸调整中枢。
3.大脑皮层: 呼吸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可随意进行 ,并能按自身主观意志,在一定限度内 停止呼吸或用力加快呼吸,都是在大脑 皮层严密控制和协调下完成的。 •随意调节呼吸运动
机能:通气、 湿润、加温 清洁、保护
呼吸道口径的调节:
迷走神经(Ach)+ M受体
交感神经(NE) + β 2受体
平滑肌收缩 气道阻力↑ 平滑肌舒张 气道阻力↓
体液因素: 如组织胺、 5- 羟色胺、缓激肽等,可引起 呼吸道平滑肌的强烈收缩。
二、肺泡的结构和机能
肺泡是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肺泡上皮细胞分为: Ⅰ 型细胞(扁平细胞) 95% Ⅱ 型细胞(分泌上皮细胞)5% 肺泡隔:使肺泡具有一定的弹性,维持肺 泡的稳定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2.胸内压成因

以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为条件 胸廓生长>肺生长 胸廓容积>肺容积 胸廓将肺拉大
肺回缩 胸内负压








胸内压=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肺回缩力 呼气末:-3 ~ -5 (mmHg) 吸气末:-5 ~ -10 (mmHg) 用力吸气:-30 ~ -80 (mmHg) 用力呼气:110 mmHg
3.胸内压作用:
①维持肺泡和小
气道扩张状态,
使肺随胸廓运
动而运动。
② 利于静脉血及
淋巴回流

呼吸生理学笔记总结

呼吸生理学笔记总结

呼吸生理(respiration)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一)原理1.动力(直接:肺内压与大气压差值;原动力:呼吸肌舒缩)1)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呼吸肌舒缩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缩小)i.过程:呼吸肌节律性舒缩引起胸廓的扩大、缩小→肺容积→肺内压→呼吸ii.形式:呼吸肌(胸式呼吸[肋间外肌]、腹式呼吸[膈肌]);用力程度(平静呼吸、用力呼吸)2)肺内压:呼吸运动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容积增→肺内压降,低于atm;呼气相反正压人工呼吸(口对口);负压人工呼吸(节律性举臂压背、挤压胸廓)3)胸膜腔负压(密闭的胸膜腔将肺、胸廓两个弹性体耦联在一起)i.肺、胸廓间存在的潜在的密闭的胸膜腔(贴于肺表面的脏层+贴于胸廓表面的壁层,内为10μm薄层浆液)ii.大小:①平静呼吸(吸气末-10~-5mmHg;呼气末-5~-3mmHg);②用力呼吸(假吸-90mmHg;假呼110mmHg)iii.形成:生长发育时,胸廓生长速度比肺快iv.测定:直接、间接(气囊测食管内压)v.作用:①使肺随胸廓运动而舒缩;②抽吸作用,促血、淋巴回流vi.气胸(pneumothorax):外伤导致胸壁破损,胸膜腔与大气直接相通(胸膜腔内压=atm,肺塌陷,不再随着胸廓节律运动)2.阻力1)弹性阻力(R)和顺应性(C)(C=1/R)弹性阻力(elastic resistance):物体对抗外力下形变的力称~顺应性(compliance):弹性体在外力下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i.肺弹性阻力(吸气阻力、呼气动力)a)胶原纤维、弹性纤维(1/3)异常: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吸气困难);肺气肿(呼气困难)b)肺泡表面张力(2/3)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主要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肺泡II型细胞产生。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呼吸过程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

掌握要点:(1)外呼吸是大气与肺进行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管腔不进行气体交换,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传送带。

对肺泡的气体交换来说,传送带构成解剖无效腔。

而呼吸性细支气管及以下结构则可进行气体交换,称为呼吸带,是气体交换的结构。

呼吸带内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分则成为肺泡无效腔。

正常肺组织内肺泡无效腔为零,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较大的肺泡无效腔,它和解剖无效腔一起构成生理无效腔,所以,生理无效腔随肺泡无效腔增大而增大。

(2)内呼吸指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而细胞内的物质氧化过程也可以认为是内呼吸的一部分。

肺通气: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1.肺通气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指混合气体压力差,而不是某种气体的分压差)。

肺通气的原始动力——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即吸气动作是由吸气肌收缩引起,而呼气动作则主要是吸气肌舒张引起,而不是呼气肌收缩。

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吸气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主要是肋间内肌。

吸气肌收缩可使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降低,引起吸气过程。

主要由膈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腹式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正常生理状况下,呼吸运动是胸式和腹式的混合型式。

2.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

(1)弹性阻力指胸郭和肺的弹性回缩力(主要来自肺),其大小常用顺应性表示,顺应性=1/弹性阻力。

肺的顺应性可用单位压力的变化引起多少容积的改变来表示,它与弹性阻力、表面张力成反变关系,顺应性越小表示肺越不易扩张。

在肺充血、肺纤维化时顺应性降低。

肺泡的回缩力来自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和肺泡的液一气界面形成的表面张力。

(2)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其中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管经大小的影响。

使气道平滑肌舒张的因素有:跨壁压增大、肺实质的牵引、交感神经兴奋、PGE2、儿茶酚胺类等。

使气道平滑肌收缩的因素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组织胺、PGF2→5-HT、过敏原等。

平静呼吸时气道阻力主要发生在直径2mm细支气管以上的部位。

胸内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1.胸膜腔是由胸膜壁层与胸膜脏层所围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其间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浆液,无气体存在。

2.胸内压大小:正常情况下,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内负压。

胸内压=大气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这时胸内压=-肺回缩力,故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

3.胸内负压形成原因:由于婴儿出生后胸廓比肺的生长快,而胸腔的壁层和脏层又粘在一起,故肺处于被动扩张状态,产生一定的回缩力。

吸气末回缩力大,胸内负压绝对值大,呼气时,胸内负压绝对值变小。

4.胸内负压的意义:(1)保持肺的扩张状态。

(2)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导致胸腔内静脉和胸导管扩张)。

肺换气即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结构基础呼吸膜(肺泡膜),包括六层结构:(1)单分子的表面活性物质层和肺泡液体层;(2)肺泡上皮层;(3)上皮基底膜层;(4)组织间隙层;(5)毛细血管基底膜层;(6)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学习方法:呼吸膜是气体由肺泡到血液或由血液到肺泡所经过的结构,所以呼吸膜必须包括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两层,而上皮和内层组织都带有自己的基底膜,两层基底膜之间应有空隙,这样呼吸膜就包括五层结构,加上肺泡表面的液体层,共有六层。

其中肺泡表面的液体层与肺泡气体形成液一气交界构成表面张力,是弹性阻力的主要成份,而液体层表面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表面张力。

2.肺换气的动力气体的分压差。

分压是指在混合气体中某一种气体所占的压力。

3.肺换气的原理: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原理完全相同。

在肺部,氧气从分压高的肺泡通过呼吸膜扩散到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分压高的肺毛细血管血液中扩散到分压低的肺泡中。

4.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影响肺换气。

在肺组织纤维化时,呼吸膜面积减小,厚度增加,将出现肺换气效率降低。

凡影响到呼吸膜的病变均将影响肺换气,而呼吸道的病变首先影响的是肺通气,仅当肺通气改变造成肺泡气体分压变化时才影响到肺换气。

(2)气体分子的分子量,溶解度以及分压差也影响肺换气。

O2的分子量小于CO2,肺泡与血液间O2分压差大于CO2分压差,仅从这两方面看,O2的扩散速度比CO2快,但由于CO2在血浆中的溶解度远大于O2(24倍),故综合结果是CO2比O2扩散速度快,所以当肺换气功能不良时,缺O2比CO2潴留明显。

(3)通气/血流比值是影响肺换气的另一重要因素。

通气/血流比值(V/Q)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为0.84左右。

V/Q>0.84表示肺通气过度或肺血流量减少,这意味着部分肺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V/Q<0.84表示肺通气不足或血流过剩或两者同时存在,这意味着有部分静脉血流过无气体的肺泡后再回流入静脉(动脉血),也就是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通气/血流比值的学习方法:将通气/血流比值看作一个“标准”的分数,写在前面的是分子,写在后面的是分母,故通气/血流比值(V/Q)表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搁酰卵磷脂,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即在液一气界面之间。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2)增加肺的顺应性;(3)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4)防止肺不张;(5)防止肺水肿。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将出现: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加,大肺泡破裂小肺泡萎缩,初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变。

肺容量与肺通气量1.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余气量: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3.功能余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4.肺总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

5.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6.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3秒分别为83%、96%、99%的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7.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和肺泡通气有不同的影响。

如潮气量减少1/2,呼吸频率增加1倍,此时肺通气不变,而解剖无效腔占的比例比正常潮气量时大,所以肺泡通气量减少。

从气体交换的效果看,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

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旱等,从气体交换的意义来说,最好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

因为肺通气的生理意义在于摄入氧气和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肺内的气体中只有肺泡气能与机体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通气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肺泡通气量的大小以及肺泡通气量是否与肺血流相适应,其它评价肺通气的指标都不能直接反映肺通气的效果。

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式1.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

呼吸运动的基本调节中枢在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

2.呼吸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呼吸节律的发生依赖脑干两侧多个不同部位的多组神经元活动的组合,这些部位包括延髓呼吸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等。

(1)延髓呼吸中枢包括背侧呼吸组和腹侧呼吸组。

背侧呼吸组实际上是孤束核的腹外侧核,大多数为吸气相关神经元,轴突交叉至对侧终止至脊髓颈、胸段的膈神经和肋间神经的运动神经元。

腹侧呼吸组包括疑核、后疑核、包氏复合体等神经核团,其中既含有吸气相关神经元又含有呼气相关神经元。

(2)呼吸调整中枢包括脑桥前端的2对神经核团,即臂旁内侧核和相邻的Kolliker-Fuse复合体。

其作用可能是传递冲动给吸气切断机制,使吸气及时终止,向呼气转化。

此作用与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吸气向呼气转化相似,如果同时切除呼吸调整中枢、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动物将出现长吸气呼吸。

3.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吸气切断机制:引起吸气向呼气转化的信息来自三个方面:①吸气神经元;②呼吸调整中枢的纤维投射;③肺牵张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吸气切断机制。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感受器位于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内,是牵张感受器,传入纤维是通过迷走神经粗纤维进入延髓。

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肺缩小反射。

平静呼吸时,这两种反射都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仅在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

2.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J感受器是位于肺胞壁毛细血管的组织间隙内,它接受组织间隙膨胀作用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变浅变快。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1.调节呼吸的化学因素: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O2、CO2、H+。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异同点:位置感受细胞感受刺激中枢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神经细胞[H+]↑(pH↓)p(CO2)↑外周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Ⅰ型细胞pH↓、p(CO2)↑、p(O2)↓3.CO2对呼吸的调节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

CO2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其中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是主要途径。

CO2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因为:血中CO2变化既可直接作用于外周感受器,又可以增高脊液中H+浓度作用于中枢感受器;而血中H+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O2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同时低O2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4.[H+]对呼吸的调节:血液中[H+]升高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强。

H+主要作用于外周感受器,H+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比较缓慢,而中枢感受器的有效刺激是脑脊液中的H+。

5.低O2对呼吸的调节O2含量变化不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p(O2)降低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中枢则是抑制作用。

6.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生理刺激是[H+]变化而不是O2、CO2的变化。

学习方法:(1)调节呼吸的体液因子有O2、CO2、H+,其中O2、CO2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内外达到同一浓度,因此“正常”细胞不能感受O2、CO2的变化。

中枢化感的细胞是神经细胞,属于“正常”细胞,故不能感受浓O2、CO2度的变化,而外周化感的感受细胞是Ⅰ型细胞,是“特殊”功能的细胞,故能受到O2、CO2浓度变化的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