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所致讲义职业病

合集下载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二)、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体温调节 机体不断地产生热量,同时又将多余的 热量散失掉,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人体散热的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 蒸发。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机体产热明 显增加,机体不能再通过传导、对流、 辐射的方式散热,机体内多余的热无法 散失,产生蓄热现象,久之,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破坏,体温升高, 可达40℃以上。
倍频程为每个频段的中心频率,不是它上 下限频率的平均值,而是其下限频率的 1.414倍。 90x1.414=125 倍频程的中心频率为315、63、125、250、 500、1K、2K、4K 语言段为500、1K、2K、8K、16K
常用的是63-8K,8个频段
4、噪声的卫பைடு நூலகம்标准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GBZ1-2002]
0~ 1年 2~ 4年 5~ 9年 10-~19年 >20年 为 为 为 为 为 11.8% 33.6% 51.5% 58.6% 69.1%
4)局部振动的允许标准
某些工具的振动参数
工具
5Km铆钉机 YF25凿岩机 风 砂 风 铲 轮 钻
频率 (Hz) 20
20 20 63 125 125
加速度 ( m/s2 ) 500
诊断标准 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I49-2002
三、生产性振动 与局部振动病
(一)、生产性振动
1、振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 为基准呈往返振荡的现象。生产中由生 产工具、设备等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 振动。 2、基本概念
①振幅-振动物体离开中心位置的最大位移, 单位m。 ②频率-单位时间(秒)内的振动次数,单位Hz。 ③速度-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单位m/s。 ④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单位m/s2。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PT课件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PT课件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制定检查计划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定期 的职业健康检查计划,确保员工 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检查项目设置
针对常见的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设置相应的检查项目,如听力、心 电图、B超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检查结果处理
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针对 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 调整工作岗位、进行治疗等。
萎缩等。
辐射
包括电磁辐射、紫外线和红外 线等,长期暴露可能对皮肤、 眼睛和免疫系统造成损伤。
高温与低温
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可能导致中暑、冻伤等。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生理影响
物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生 理机能产生负面影响,如 影响听力、视力、免疫系 统等。
心理影响
长期处于不良的物理环境 中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
肤晒伤、皮肤癌等。
中暑与冻伤
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 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暑或
冻伤。
03 常见的物理因素所致职业 病
噪声聋
总结词
噪声聋是由于长期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听 力的职业病。
预防措施
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如使用消音设备、隔音材料等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及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 品。
03
预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04
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姿势,加强 肌肉锻炼和伸展运动,以及定期 进行体检和康复治疗。
治疗方式
对于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主要 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方式。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手术治 疗则针对严重的关节畸形和脊椎 疾病。
04 预防和管理物理因素所致 职业病的方法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PT课件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PT课件
5.防暑降温措施 ① 技术措施:隔热、通风 ② 保健措施:含盐饮料和补充营养、个人防护、体检 ③ 组织措施
8
(二)低温作业
1. 低温作业及其分级 低温作业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
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按照工作地点的 温度和低温作业时间率,可将低温作业分为4 级,级数越高冷强度越大。
30
(一)基本概念
C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特点,对所有 频率的声音几乎都同等程度地通过,故C声级可视作总声级; B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音有一 定程度的衰减;A计权网络则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 对低频段(小于50 Hz)有较大幅度的衰减,对高频不衰减, 这与人耳对高频敏感,对低频不敏感的感音特性相似。D计 权网络是为测量飞机噪声而设计的,可直接用于测量飞机噪 声的噪声级。
19
(一)基本概念
生产性噪声的特征:
强度高:噪声强度越高危害性越强。 高频音所占比例大:高频声危害性大于中、低频。 持续暴露时间长 其它有害因素联合作用:生产环境中往往同时伴有振
动、高温、毒物等有害因素,这些生产性有害因素可与 噪声发生联合作用。
20
(一)基本概念
声强 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 弱称为声强。
37
(二)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永久性听阈位移
永久性听阈位移(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PTS)是指由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听 阈水平的听阈升高。永久性听阈位移属于不可恢复的 改变,其具有内耳病理性改变基础。常见的病理性改 变有听毛倒伏、稀疏、缺失,听毛细胞肿胀、变性或 消失等。
32
(二)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课件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课件

诊断依据:患者的职业史、临床表现、
04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职业病预防
1
加强个人防护: 佩戴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

3
定期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
职业病
2
改善工作环境: 降低噪音、粉 尘等有害因素
4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员工对职 业病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4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法规
职业卫生法规的定义: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 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干燥等
劳动过程中的体 力负荷、姿势不
良等
工作环境中的空 气污染、粉尘、
有毒气体等
物性有害因素危害
01
噪声:长期暴 露在噪声环境 中可能导致听 力损伤、头痛、 失眠等健康问 题。
02
振动:长期暴 露在振动环境 中可能导致手 部、腕部、肘 部等部位的肌 肉骨骼损伤。
03
辐射:长期暴 露在辐射环境 中可能导致皮 肤、眼睛、生 殖系统等部位 的损伤。
01
培训目的:提高员工职业卫 生意识,预防职业病
03
培训对象:企业员工、管 理人员、安全员等
05
培训效果评估:考核、问卷 调查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 持续改进培训计划
02
培训内容:职业卫生法律法 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 病预防措施等
04
培训方式:现场培训、网 络培训、视频培训等
谢谢
低温危害
冻伤:皮肤、肌肉、血管等组织受到 低温影响,导致冻伤
感冒:低温环境下,人体免疫力下降, 容易感冒
心脑血管疾病:低温环境下,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肌肉痉挛:低温环境下,肌肉容易发 生痉挛,影响正常活动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ppt课件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ppt课件

2 气湿 生产环境中的气湿以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 度大于80%为高气湿,低于30%称为低气湿。 高气湿主要由于水分蒸发和蒸汽释放所致, 如液体蒸煮的缫丝、印染、屠宰等工艺和矿 井作业。低气湿可见冬季高温车间的作业。 3 气流 生产环境中的气流动力来自于外界风力和厂 房中的热源。室内外温差越大,产生的气流 越大。


这些场所的气象条件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 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 其特点是高气温、气湿, 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 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 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如造纸、印染、纺织工 业中的蒸煮作业。 (3)夏季露天作业 南方的夏季露天作业,如 建筑、搬运、露天采矿以及各种农田劳动等。 (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除随不同季节大气 条件的变动而改变外,也受生产场所的生产 设备、生产情况、热源的数量和距离、厂房 建筑、通风设备等条件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及接触机会

高温作业 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
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 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热车间 或高温车间。 工作地点指工人因生产操作经常停留的地方。 1 高温作业的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 轧钢等车间;机械铸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 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 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4 热辐射 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见光的辐 射。太阳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熔炉、燃烧 的火焰、熔化的金属等热源均能产生大量 热辐射。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 照物体加热。 正辐射: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 时,物体向人体传递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 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 温度时,人体表面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

物理因素与职业病-滨医董老师

物理因素与职业病-滨医董老师


症状

诊断标准

GBZ 24-2002

急性减压病:轻度、中度、重度 减压性骨坏死

治疗

加压,消除气体栓塞
预防减压病的措施

技术革新,机器替代 遵守操作规程 保健措施:禁止酒后工作、防止过劳、强化营养。高热量、 高蛋白、中等脂肪;保暖、热饮、热水澡;就业前体检。 禁忌症:很多,精神疾病、眼部疾病、主要脏器与内分泌 疾病者、耳鼻喉科疾病着、50岁以上者、过敏体质者均不 可以从事该工作。
汗腺分泌汗液

人体热 感受器
心脏负荷增加
肾脏回吸收水 消化系统血液供应减少 丢失盐分与水平、水溶性维生素 肌肉活动能力下降 神经活动能力受限 心脏工作负担加重 肾功能受损
1. 2. 3. 4. 5. 6.
高温作业所导致的疾病

急性热致病
痱子 刺热 中暑


慢性热致病
慢性热衰竭 高血压 心肌损害 消化系统疾病 皮肤病 热带性嗜睡 肾结石

运输工具的驾驶,钻井平台,混凝土搅拌台 振动筛操作台,农业机械
(二)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1.
2.
局部振动 ① 神经系统 ② 心血管系统 ③ 骨骼肌肉系统病变 全身震动

晕动病 骨骼与肌肉系统损伤 内脏移位 交感神经紧张 其他
局部振动的危害
(1)神经系统

上肢手臂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减退 、振动觉和痛觉减退,神经传导速度减 慢,反应潜伏期延长。

常温下裸手皮肤温一般在29℃~30℃
裸手皮肤温度保持在20℃以上,手操作功能基本 保持正常


手皮肤温降到15.5℃,手操作功能受到影响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内科学主治医师 第11章 职业病学(讲义)

内科学主治医师 第11章 职业病学(讲义)
目录 第一章 职业中毒 第二章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职业病学
大纲要求 一、职业中毒 二、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苯中毒 2.甲醇中毒 3.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4.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 5.亚硝酸盐中毒 6.酒精中毒 中暑
01 职业中毒
苯中毒 理化性质 苯(C6H6)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沸点 80.1℃,室温下即可挥发,易燃 易爆。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汽油、丙酮等有机溶剂,工业上用作溶剂、稀释剂和化工原料。 苯属中等毒类,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甲醇中毒 理化性质 甲醇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烧,溶点 97.8 ℃,沸点 64.7 ℃,可与水、乙醇、苯、酮、醚和
! 第3页
卤代烃类等溶剂混溶。
职业接触 甲醇的生产和运输、化工、医药、能源等行业,例如生产甲醛、甲胺、摄影胶片、塑料、杀菌剂、油 漆稀料等作业场所。 近年有国内生产“固体酒精”火锅燃料造成甲醇急性中毒及摄入含有甲醇的假酒引起的中毒。
吸收、代谢及排泄 >>甲醇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吸收 >>甲醇在人体中主要经肝脏代谢 甲醇(肝脏醇脱氢酶)→甲醛(甲醛脱氢酶)→甲酸→二氧化碳和水→呼出气和尿排出 发病机制 具有麻醉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代谢产物甲酸可引起中毒性视神经病,诱导线粒体呼吸抑制和组织缺氧,产生乳酸,导致代谢性酸中 毒。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及眼睛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主。 (一)潜伏期 一般 12~24 小时,少数达 2~3 天。同时摄入乙醇者,潜伏期延长。 (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轻者表现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很少出现乙醇中毒的 欣快感。严重者出现昏迷、癫痫样抽搐。 (三)眼部症状 视力障碍,最初表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力模糊,重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完全失 明。中毒晚期常有周边视野向心缩小。 (四)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嗜睡、意识障碍及呼吸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五)病情严重者出现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等多脏器系统损害。 诊断 参考《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 根据接触史,经短时间的潜伏期后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方可诊断。 分级标准 1.轻度中毒 (1)轻度意识障碍。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针对不同职业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暴 露等。
控制策略:制定严格的职业病控制标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早期发现: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 预和治疗。
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
长时间接触低强度 微波辐射可导致神 经系统慢性损伤, 出现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等症状。
紫外线过量暴露可 引起神经系统炎症 反应,导致头痛、 恶心等症状。
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物理性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
女性在暴露于某些物理性有害因素时,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
定义:由于长 期接触放射性 物质或核辐射 而引起的职业

症状:头痛、 恶心、呕吐、 疲劳、失眠等
预防措施:减 少接触放射性 物质的时间和 频率,采取防
护措施
治疗: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 和康复治疗等
Part Four
预防措施
降低噪声的措施
使用消声器
安装减震器
合理布局设备
定期维护保养设备
降低高温的措施

定期监测:对 工作环境进行 定期辐射监测, 确保辐射水平 在安全范围内
穿戴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应穿 戴专业的防护 服、手套、眼 镜等防护用品
培训与教育: 对工作人员进 行辐射安全培 训和教育,提 高他们的安全 意识和应对能

Part Five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
职业病诊断标准
职业史:了解患者从事的工作和环境,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相关因素 症状表现:根据职业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 检查结果:根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职业病 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职业卫生学讲义5章

职业卫生学讲义5章

②高温、高湿作业 这种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热辐射 强度不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汽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 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如印染、巢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 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潮湿的矿井内气温可 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会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 流的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③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 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线。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较低,但其作业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 后气温升高,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2、高温作业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是体温调节、水盐代 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但如 超过一定限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1)体温调节 人体散热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几种方式。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人体 表温度时,人体可以通过上述途径将多余的热发散出去。
(3)热衰竭 又称热晕厥或热虚脱。一般认为是由于周围毛细血管的 扩张及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所致。表现为头晕、 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多汗,体温一般不升高,脉 搏细弱,严重者发生晕厥。 (4)热痉挛 高温作业时,由于大量出汗,引起缺水、缺盐而发生肌 肉痉挛、疼痛。痉挛常发生在四肢、咀嚼肌及腹肌等经常活动的肌肉, 尤以腓肌肠为最多。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发作时影响工作。 实际上在发生中暑的过程中,以上四种类型难以明显区分开。 对于高温作业的预防,主要有隔热和通风 隔热和通风方式 隔热和通风 4、我国高温作业的卫生标准 、 我国生产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标准是根据作业性质、劳动强度,以气 温为主制定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对车间的气象条 业采暖、通风和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执行。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讲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讲义

高原肺水肿
由于高原低氧环境下肺部液 体过多积聚,导致咳嗽、呼 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危 及生命。
高原脑水肿
由于高原低氧环境下脑部液 体过多积聚,导致头痛、呕 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 时可危及生命。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由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红细胞 过度增生,导致血液黏稠度 增加,引起头痛、乏力等症 状。
气压变化所致职业病
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下,导致皮肤和皮 下组织受到损伤,出现水疱、溃疡、坏死 等严重后果。
寒冷性荨麻疹
雷诺现象
由于寒冷刺激引起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 症状,通常在温暖环境中自行消退。
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手指或足趾远端 皮肤苍白、青紫、潮红等变化,可伴有疼 痛和感觉异常。
高原病
高原反应
由于急速进入高原,出现头 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 状,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 适应后缓解。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体温调节
高温环境下,人体需要通过出汗等方式来散 热,维持正常体温。
呼吸系统
高温可能导致呼吸急促、缺氧等症状,影响 呼吸功能。
心血管系统
高温可能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增加心 血管负担。
消化系统
高温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影响营养摄入。
预防与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
加强通风、降低工作场所温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足 够的饮用水和休息时间等。
航空病
在高空飞行中,气压降低导致体内氧 气分压下降,出现头痛、耳痛、耳鸣 等症状。
潜水病
在水下潜水过程中,随着水深增加, 气压增大导致体内氮气过饱和,出现 关节疼痛、胸痛等症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讲义

职业病讲义

职业病讲义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种类
(1)化学性因素:①铅、汞、砷、苯、CO、SO2、四氯乙烯
②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尘肺
(2)物理性因素:①气象因素:高温—→中暑
②气压:高山反应、潜水病
③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电焊—→电光性眼炎
红外线激光—→眼睛、皮肤损伤
④噪声、振动:噪声性耳聋、振动病
(3)生物性因素:①致病性微生物—→布氏杆菌病
②致病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
二、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
(3)化学性物质类
(4)物理性物质类
(5)生物因素类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
(9)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的危害因素
(10)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三、个人防护:
《职业病防治法》第20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四、在事故现场如何抢救中毒者?
首先将患者搬离中毒现场,到空气新鲜场所,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如出现呼吸循环骤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尽快送医院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类型:
干热型高温作业
临床表现:
肌肉痉挛伴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 和腹肌为多见,对称性发作,可自行缓解,患 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heat exhaustion)机制:皮ຫໍສະໝຸດ 血流的增加→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
作业类型: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临床表现:
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继而晕厥,轻度脱水,体温正常或稍高
▪ 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 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
▪ 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地点 温度℃ ) 哈尔滨28 天津31 海口33 济南32 南宁33 杭州34 昆明25 上海32 重庆35 北京30 沈阳29 南京33 大连27 武汉34 福州34
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气湿
❖ 生产环境的气湿以相对湿度表示。 ❖ 相对湿度高于80%称为高气湿 ❖ 相对湿度低于30%称为低气湿
气流
➢ 外界风力 ➢ 生产性热源(热压) ➢ 通风设施
热辐射
▪ 何谓热辐射? ▪ 一次辐射和二次辐射 ▪ 正辐射和负辐射 ▪ 热辐射强度取决因素 ▪ 热辐射单位(J/cm2·min)
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辐射 汗液蒸发 散热反应
环境温度 热辐射 空气相对湿度 大于皮温 强度大 高、气流小
水盐代谢
高温作业 汗液蒸发 水、电解质紊乱 热痉挛
出汗量: 反映机体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 一个工作日生理最高限度的出汗量为6L
尿盐量: 判断体内是否缺盐的指标 尿盐<5g/24h(缺盐可能)
循环系统
1)血液供求矛盾造成心肌发生代偿性肥大 皮肤血管扩张,末梢循环血量增加 出汗导致血浓缩,血粘,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工作肌群需要足够血液灌注
的尽可能重的体力负荷训练,并间隔短暂的轻 体力负荷训练,一般2~4周内形成。 ▪ 脱适应:
热适应的状态并不稳定,停止接触热一周 左右即返回到适应前的状况。病愈或休假重返 工作岗位者应注意重新适应。
中暑
中暑(heat stroke)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 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 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 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induced illness)。
2)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脉压差大 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性适应表现
消化系统
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胃液酸度降低
胃肠蠕动差,吸收、排空速度降低 唾液分泌减少,淀粉酶活性降低 消化道血流量少,影响营养吸收 大量饮水胃液稀释加重消化道负担
消化功能降低
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 胃肠道疾患增多
致病因素:气温高 诱发因素:体弱
气湿大
肥胖
气流小 热辐射强
睡眠不足 未产生热适应
劳动强度大
劳动时间过长
中暑分型
▪ 热射病(heat stroke) ▪ 热痉挛(heat cramp) ▪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1)热射病/日射病/ 中暑性高热(heat stroke)
机制:
▪ 体温调节 ▪ 水盐代谢 ▪ 循环系统 ▪ 消化系统 ▪ 神经系统 ▪ 泌尿系统
体温调节
▪ 产热+获热=散热 ▪ 正常机体产热与散热之间保持着动态的
平衡,以维持机体温度的相对恒定(代 偿范围≤38℃)。
热平衡破坏
获热增加
血液温度↑
内外环境的热负荷 热平衡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扩张 对流 汗腺分泌增强
(2)表现
体温调节能力提高: 产热减少,出汗增多,蒸发散热增强
皮肤温度和机体中心温度先后降低 心血管系统紧张性下降
血压稳定,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醛固酮分泌增加,肾小管和汗腺对钠和氯的
重吸收加强,汗液无机盐损失量减少 热应激蛋白(HSP)
热适应的建立和脱适应
▪ 热适应训练: 在中等热条件下,让未适应者进行短时间
高温
神经系统
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高 运动中枢兴奋性降低
肢体运动准确性↓ 协调性↓ 反应速度↓
注意力不集中
肌肉活动减弱 产热减少
工伤事故
泌尿系统
汗液排出增加 抗利尿激素增加
肾脏尿液减少、浓缩 肾负荷增加
肾功能不全
尿中出现蛋白和管型
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 (1)概念
人体在热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 的适应反应
• 机体在接触物理因素后,大都会产生适应现 象
• 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时不是设法消除 这些因素,也不是将其减少到越低越好,而 是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不良气象条件
高温作业
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1.气温 2.气湿 3.气流 4.热辐射
气温
▪ 大气温度 ▪ 生产性热源 ▪ 其它
散热途径受阻,体内蓄热,体温调节机制紊乱
作业类型:
强干热型、湿热型高温作业
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开始大量出汗, 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脉搏快而 无力、呼吸浅表、昏迷、抽搐、病死率高
(2)热痉挛(heat cramp)
机制:
过量出汗→钠、钾过量丢失→水电解质紊乱 →神经肌肉自发性冲动→肌痉挛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因素种类
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 切相关的物理性因素包括 • 气象条件 • 噪声和振动 • 电磁辐射
物理因素特点
• 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中,除了激光是由人工 产生之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
• 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 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
(1)概念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 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 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2)种类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冶金、机械铸造工业、炉窑、锅炉
)高温、高湿作业 造纸、印染、纺织
夏季露天作业 (高温、强热辐射、二次热辐射) 农业劳动、建筑、搬运
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 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 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 有些物理因素,如噪声、微波等,可有连续波和 脉冲波两种传播形式。
•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 直线的相关关系
物理因素特点
• 对物理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不需要 采用“驱除”或“排出”的方法,而主要是 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