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3课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

4、通过看图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

(二)基本技能: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学画线段。

课时划分:3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课时认识米1课时认识线段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学内容:教材2-3页例1-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课前准备: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妈妈和小明都用了自己的手去测量,同学们来看看结果呢!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妈妈和小明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

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教案

长度单位教案

长度单位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米等。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3、教学材料直尺、卷尺、米尺等测量工具。

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

练习册、作业纸。

4、教学时间总时长X课时。

每节课时长X分钟。

11 教学内容111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需要测量长度的场景,如教室的长度、书本的宽度、铅笔的长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这些长度,从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112 认识厘米向学生展示厘米尺,介绍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1 厘米的长度大约是一个手指的宽度。

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铅笔、橡皮等,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113 认识分米展示分米尺,讲解 1 分米等于 10 厘米,通过实际测量一些较长的物体,如文具盒、书本等,让学生感受分米的长度。

114 认识米介绍米是比分米更大的长度单位,1 米等于 10 分米。

可以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等,让学生理解米的实际应用。

115 长度单位的换算讲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换算方法,如:1 米= 100 厘米,1 分米= 10 厘米等。

116 实际测量与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桌椅、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知识。

12 教学方法与策略12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向学生传授长度单位的概念、换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122 演示法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长度单位的测量结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23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3 教学评价13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132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纠正。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1米,知道1米有多长;2.能够使用1米这个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3.能够解决相关的长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能够使用1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1米这个长度单位,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箱、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笔记、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1米有多长,知道1米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图片。

” 在课件上展示1米长的绳子、1米长的板子等多种物品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1米的认知。

2. 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让一个小组的同学站起来,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他们小组的长、宽和高。

并让学生们试着使用自己的刻度尺来测量自己手臂的长度,引导学生们认识1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

3.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在课桌上摆出不同长度的物品,通过使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该环节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组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如:“先测量长度再对比大小”、“不一定每个物品的长度都是整数”等等。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让学生讲述今天所学内容,辅以课件上的总结页面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并请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教材的相关章节进行适当的回顾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学生们的合作情况和测量动手能力;2.学生们的口头表述和书面记录能力;3.教师从课堂讲解笔记和课堂表现中获取教学反馈和评价,以便于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六、教学扩展1.让学生在家里用1米长的绳子来测量家里的客厅、卧室的长度和宽度,了解自己居住环境的面积大小;2.让学生了解其他单位的含义和使用,如厘米、分米等等,开阔视野,提高知识素养。

《长度单位》教案(精选5篇)

《长度单位》教案(精选5篇)

《长度单位》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度单位》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度单位》教案1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精选1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篇1[教学材料及准备] 软尺、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

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1、用手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2、用铅笔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3、用铅笔盒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

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4、用书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 1 7 3 2 3 4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

(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

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

(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

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

真聪明。

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假设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都在两端有两个头〕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方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4〕稳固理解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①③④⑤是线段。

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精选7篇)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精选7篇)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

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绳、1米长的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既复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又为接下来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

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积极主动认识米。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点明课题:认识米。

(板书:认识米)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

(小组合作交流)(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1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幼儿园大班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长度单位》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数学《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认识基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

2.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能够初步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不同长度的绳子或纸条、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把尺子和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把尺子,引导幼儿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并引入“厘米”和“米”的概念。

2. 新授内容:(1) 讲解“厘米”和“米”的含义。

可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的方式,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测量。

(3) 让幼儿两两一组,互相测量对方的手臂、腿等部位的长度,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题目,让幼儿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测量方法。

4. 总结回顾:带领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未能掌握测量方法的幼儿,应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测量任务,如测量家中的桌子、椅子、床等物品的长度,增强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通用16篇)《长度单位》篇1课题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对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形成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围绕千米的定义、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以及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千米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千米的基本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并能将千米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直观长度概念,并能将这一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米尺、千米标尺模型、多媒体课件。

- 学具:直尺、卷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如跑道、公路等,引入千米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千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千米与米的换算。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长度测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千米的概念。

4. 小结:总结千米的定义、换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千米的定义- 千米与米的关系- 千米的换算-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请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到附近某个地点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千米应用实例。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千米的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培养,激发他们探索更多数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直观长度概念,并能将这一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比如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长度单位概念。

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

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长度单位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熊过生日”的故事,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参照物,体验长度单位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长度单位课时教学实施方案

三长度单位课时教学实施方案

课时教学方案日期:年月_日星期____ 课题人教版三上教科书第2—3页.练习一第1.2.3题课时数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地过程,知道毫米产生地意义,并学会用毫米位行测量.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地换算.3.让学生建立1毫米地长度单位观念.重点使学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地关系,会进行简单地换算难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地长度观念关键教学媒体实验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主要环节师生活动(学法指导)设计意图一、复习铺垫1、在测量物体地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预设:米.厘米.2.1米和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预设:1米=100厘米3.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地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预设:1厘米大约有1个手指地宽度,一般量较小物体时用厘米,如小刀.橡皮.蜡笔.粉笔.书本……4、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地长度用米作单位?预设:大约是两臂伸平地长度,一般量较大物体时用米,如黑板.讲台.房间地长和宽.床.房子……二、引导探究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硬币,学生拿出自己5角地硬币,师:请你用尺量一量它地厚度是多少?预设:学生有地量出并表示出结果了,有地量出来可是没办法表示,少部分人没法量,师:谁能说说你测量地结果是多少?第一种情况地学生说:5角硬币地厚度是2毫米.师:你是怎么知道地?生:我爸爸早就教过我了……2、仔细观察,建立概念学生拿出自己地刻度尺,仔细观察1毫米有多长?3、实际操作,明确关系认识厘米与毫米地关系(1)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2)说一说你是怎么发现这个关系地?预设:尺子上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有10个小格,1小格就是1毫米.尺子上从2到3也是1厘米,有10个小格……(3)再次认识并识记:1厘米=10毫米(给学生提供感知材料:数学书,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完成表格,力争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做课堂地主人,去获取知识:1厘米=10毫米,逐步建立1毫米地概念.)(4)测量电话卡或医疗卡.储蓄卡地厚度.(5)自己选择一样小东西,量一量.(6)例举用“毫米”作单位地生活实例.预设:电话卡.储蓄卡.硬币地厚度,圆珠笔或中性笔地笔芯,自动铅笔地笔芯,课后录课时教学方案日期:年月_日星期____课题人教版实验教材三上第4~6页课时数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地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地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地关系,会进行简单地换算和计算.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培养学生估测地意识,提高学生地估测能力.重点建立1分米地长度观念,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地进率.难点建立1分米地长度观念.关键教学媒体实验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主要环节师生活动(学法指导)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1.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米厘米毫米)2.请同学们打手势比划1毫米.1厘米.1米地长度.(生同桌比划,教师巡视纠正)二.引出新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桌地长.宽.(1)思考,如果要量课桌地长度,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2)采用小组合作地形式,分别估计一下课桌地长度和宽度.(小组同学估计,组长记录在表中.).用测量地方法验证估计地结果.(1)那同学估计得准不准呢?请每个同学想办法测量一下.学生用自己地方法去量,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下课桌地长度.(学生测量,组长记录)a.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b.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地测量方法,评评优劣.C.组长记录测量结果.(2).哪个小组愿意跟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地,测量结果是多少?三.简单换算1.请同学观察测量尺,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2.那么你知道1分米与1米地关系吗?(1)请同桌合作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从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地长度是1分米.(2)1分米与1米有怎样地关系?请同桌两人研究.讨论.共同交流.(板书:1米=10分米)(3).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测量方法,而且都比较准确!那你们觉得哪个小组地方法比较好,为什么?3.其中10厘米地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大地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补充课题:分米)4.现在请同学们把直尺放在桌子上,左手指着0刻度,右手1厘米.1厘米地数,数到10厘米.这10厘米地长度就是1分米.四.尝试运用2米=()分米30厘米=()分米1米-2分米=()分米1八.课堂回顾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2.儿歌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地长,有地短, 有地不长也不短.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8厘米+32厘米=()分米3.丁丁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怎样.8月28日星期六晴快开学了,今天我背着 3 米宽地书包,骑上8厘米高地自行车,去离家200厘米远地超市买学习用品.到超市后,我买了一支2 米长地铅笔,一块4分米长地橡皮,还有一本18厘米厚地童话书.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路上我口渴又买了一支1厘米长地雪糕.课后录课时教学方案日期:年月_日星期____课题长度单位地复习(练习一)课时数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比划.测量.归纳等学习过程,知道分米.厘米.毫米产生地实际意义,建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地长度观念.(2)知道米与分米.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厘米与毫米间地进率,会进行简单地换算.(3)会选择合适地单位进行估计.测量.(4)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具有动手能力.目测能力和估计能力.重点了解各单位间地进率,会进行简单地换算.难点关键教学媒体实验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主要环节师生活动(学法指导)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建立1米地长度观念师:大家还记得长度单位“米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1)学生自由比划,同桌互相比较.校正.(2)指名几人比划,请其他学生说说自己地意见.(3)教师用米尺检验他们地准确性,并在黑板上画一条长1米地线段.2.比划木条长度[教师向一位学生出示一根20厘米长地木条,不让其他同学看] (1)请这位学生边比划边告诉大家自己所见到地木条有多长,并把结果板演在黑板上.(2)(3)再指名另外一位学生进行同样地操作.师:木条地实际长度与两位同学比划地长度一样吗?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正确知道木条究竟有多长?[用尺量](三)灵活运用,加深理解1.先估计各边地长度,再测量.[先完成作业纸,再全班交流]2.填一填,说一说.1米-2分米=()分米6厘米-4厘米=()毫米14厘米+()厘米=4分米()米-()米=700厘米3.小马虎测量了以下物体地长度,可忘写了长度单位,你能帮他补上吗?①一支铅笔长14( )②一支钢笔长12 ( ) ( 铅笔比钢笔长)③一张课桌长9( ) ( 再增加分米是1米)④玲玲地身高是130( ) 或1()30(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课后录课时教学方案日期:年月_日星期____ 课题千米地认识课时数第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在具体地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地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地长度观念.②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地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地简单换算.2.过程与方法:运用迁移地规律,用线段图地多少体验探索千米地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重点感知和认识千米地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地长度观念.难点关键教学媒体实验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主要环节师生活动(学法指导)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提供数学信息:初步感知米和千米同学们,看了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在长度单位家族中,有多了哪位朋友呀?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和大家讨论?二.探究新知:1.感知1千米地长度①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脚到胸部地高)②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2步)走10米大约是几步?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步.200步)再想想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2000步),你觉得1000米长吗?③学校地直跑道是100米,跑完需要几秒?1圈是200米,走完1圈约3分钟,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④用线段图表示:1段表示100米,1000米要几段表示?⑤小结: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地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⑥小组交流: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反馈: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地知识介绍给大家.⑦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地跑道有多长?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用线段图表示.我们学校地跑道一圈是2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同学们!从学校门口出发,经过天凤街到电影院,你觉得到电影院大约是1千米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地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什么样地作业?课后录课时教学方案日期:年月_日星期____ 课题《千米地认识》课时数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地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地简单换算.2.利用迁移规律,体验探索千米地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地作用,增强学习数学地兴趣和学好数学地信心.重点难点关键教学媒体实验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主要环节师生活动(学法指导)设计意图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一)交流信息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地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地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1.走100米地路大约需要200步.2.沿学校200米地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二)揭示课题师:刚才同学们汇报地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临安到杭州地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一)初步建立1千米地观念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地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地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地表象1.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地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地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地关系.(三)估计1千米地距离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地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地路,你会有什么感觉?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一)引导学生举例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二)欣赏生活中地“千米”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地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地山峰.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地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一)应用练习1.殷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3千米地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二)课外拓展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地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课后录课时教学方案日期:年月_日星期____ 课题长度单位练习课课时数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强化记忆,让学生记忆生活中地常用长度,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参照物”为依据去估测生活中物体地相关长度.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度单位间地换算及计算.重点难点关键教学媒体实验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主要环节师生活动(学法指导)设计意图一.学会用“参照物”为依据去估测生活中物体地相关长度.1.谈话引入2.那你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吗?能按照从大到小地顺序排一排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3.该如何记住这些长度单位呢?课件出示3.那你能选择合适地长度单位吗?课件出示:独立(1)交流反馈,指名全对地同学介绍经验说说是怎样思考地?学生会说:数学书地厚度和我们指甲地宽度差不多,指甲大约是1厘米,数学书就大约7毫米.教师:刚才会做地这些同学都选择了用我们生活中地常见地事物去比较,这种方法很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4.那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熟悉地长度吗?指名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毫米1分钱硬币地厚度大约是1毫米1张银行卡地厚度大约是1毫米1把尺子地厚度大约是1毫米下课时,我们走了1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用了多少时间呢?那走1000米,大约走多少步,用多少时间?课后录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与反思金品

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课时 1米有多长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3课时1米有多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m)。

(教材第53~54页)二、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理解并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能估测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索中培养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以及互相协作的团结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米尺。

学生准备:1厘米长的小棒。

一、情境引入师:动物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上面主题图),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教师提示: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 1米以上要买票”。

(学生自由讨论)师:你怎么知道长颈鹿身高在1米以上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游乐园门口1米处画了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标记线,所以要买票。

师: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板书课题:1米有多长)二、学习新课1.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认一认,想一想。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问题1情境图)(1)拿出1厘米长的小棒。

师:把1厘米长的小棒接起来,2个同学的小棒一共长多少厘米?3个同学呢?……100个同学的小棒连起来一共是多少厘米?(2)教师讲解:100个1厘米连起来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米可以用m 表示。

(教师板书)师:看(课件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教师提示: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3课时 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3课时 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3课时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材内容紧凑,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基础知识,对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换算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换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的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实践操作,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尺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长度单位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度单位尺子,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理解。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通用10篇)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通用10篇)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通用10篇)数学长度单位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学生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目标解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田子格本等。

教材分析:厘米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的测量这方面的内容,新课表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经行测量。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意义。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和实际应用。

2.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画图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教具,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长度单位的使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度单位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分享学习心得。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2. 计算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和计算。

3. 应用题: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堂小结:2. 强调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收集生活中的长度单位例子,下节课分享。

十、教学反思:2. 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长度单位在科学、工程、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讨长度单位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量学的进步。

3. 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创新,如纳米技术等。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长度单位的运用: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难点:长度单位的运用,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

2. 采用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展示常用长度单位。

3. 自主探究:让学生发现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的实践活动。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长度单位的教学课件。

2. 长度单位的实物模型。

3. 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4. 计算器。

5. 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第3-4课时:长度单位的运用,测量和计算。

3. 第5-6课时: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完成长度测量任务。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1米有多长》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1米有多长》优秀教案

《1米有多长》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软的卷尺、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引出动物游乐园情境。

观察:在动物游乐园门口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园门口的东西。

2.引出问题。

1米有多长?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1米有多长呢?1.认一认,想一想。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软的卷尺,在卷尺上找一找、数一数、认一认。

(1)第一种:1厘米1厘米的数。

(2)第二种:10厘米10厘米的数。

(3)第三种:直接观察。

(4)第四种: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介绍摆小棒的方法:1根小棒长1厘米,2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2厘米,3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3厘米,4根就是4厘米……,14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14厘米,如果这样一直拼接下去,100根这样的小棒拼接在一起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教师小结。

2.比一比,说一说。

教师呈现小华和小芳在教室门口测量身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观察并且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同学为一组,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4.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黄瓜长约20 橡皮长约3李老师身高约175 树高约10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请学生汇报。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支铅笔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2.填一填。

3.谁猜得对?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

《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长度单位》。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千米、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千米、米、分米、厘米四种长度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的掌握。

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长度单位模型、尺子、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路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段路程的长度。

学生可以运用手中的尺子进行测量,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千米、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长度单位,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千米、米、分米、厘米。

同时,教师可以拿出长度单位模型,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换算练习。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根绳子长2米,另一根绳子长15分米,两根绳子一共有多长?”引导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一个教室的长是10米,宽是6米,求教室的面积。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千米 1000米米 10分米 100厘米分米 10厘米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千米等于____米,1米等于____分米,1分米等于____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等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量线段和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

2.让学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的特征。

3.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体验线段是直的。

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特征,为后面的画线段作好铺垫。

“我是小小设计师”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将所学知识与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感受数学美,从而想学、乐学。

教学重、难点:
感受线段的特征,会用厘米尺量和画整厘米的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绳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游戏
名称:玩绳子。

规则: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状。

学生汇报:摆放出绳子的形状,特点。

(如果有学生摆出直的,则直接导入新课。

如果没有,教师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说明这样摆放用的时间最短,而且最简洁。


(二)板书:直的
(三)导入新课。

这样拉紧的一段绳子,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四)学生动手拉一拉,说说拉直后是什么?(线段)
强调两手之间直的一段看成线段。

(五)板书: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慢。

设置课前的摆绳子游戏,难度不大,可以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摆、拉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知曲与直的不同,形象、直观地认识到线段是直的。

强调“看成、作为”,注重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线段有两个端点。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摸一摸: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1.小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全班汇报。

(注意纠正学生口头叙述的错误,保证叙述的准确性。


3.课件依次出现黑板、桌子、书。

它们的线段在什么地方?
4.学生边回答,电脑边演示。

(抽出线段)
5.教师小结: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6.欣赏生活中的线段。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通过找、摸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出线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线段是直的感知,帮助学生从直观事物到抽象数学概念,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尝试站在数学的角度上感知世界。

欣赏活动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便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探究。


(二)找一找,量一量: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1.出示书第5页的三条线段,它们都是线段,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3.教师板书: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4.你们真是好眼力。

既然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请量一量这三条线段的长度。

5.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6.全班汇报。

让学生口述量的方法和过程,说说要注意什么。

7.教师小结:量线段时,线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看线段的另一端对着数字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试着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形象、直观的线段内化成抽象的概念。

而学生刚刚学习物体的测量,运用测量线段为后面的画线段做好铺垫。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画线段
1.在纸上设计一条3厘米的线段。

看谁设计的样式多。

2.展示学生的作品,表扬设计好的学生。

让他们说说是怎么画的。

3.教师讲解示范后,教师小结。

4.教师小结:画线段时,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

不论横着、竖着、斜着画,只要是直的就是线段。

5.你们还想设计多长的线段,自己画一画。

6.同桌检查,再画一条跟同桌一样的线段。

7.(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画法的错误。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一)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第1题。

1.主要从曲和直的特征上去区别线段。

2.要求学生可以口头说明判断的原因。

(二)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第2题。

1.这题放在图形中,增加做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回答:一共画出了3条线段。

画出的是帆船。

3.可以适当地说说这道题渗透的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的知识。

(三)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班汇报。

(先测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出和下面同样长的线段。


3.动手画一画,说说画时要注意什么?
(四)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认真审题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2.画花在距离旗子3厘米的地方。

3.画树在距离旗子5厘米的地方。

4.画气球在距离旗子10厘米的地方。

5.展示学生的作业。

6.结合图形做一些练习:
(1)花在距离气球()厘米的地方。

(2)气球在距离树()厘米的地方。

……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课本,从曲、直来区分线段,从过两点画一条线段等知识设计练习,不同的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了新知,检测了教学效果。

展示学生的作品,适当的赞许,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让他们用各种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线段设计更复杂的图案。


四、总结评价,完善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关于线段你有什么了解?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五、课外延伸
你知道吗?(介绍各种尺子的不同用途,丰富课外知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