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评课稿
七年级数学下《平移》评课
七年级数学下《平移》评课在听了七年级数学下《平移》这一节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评析。
以下是我的评课内容:一、教学内容与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判断和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授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平移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着,教师详细讲解了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平移的基本操作,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移的概念。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探究活动的设计也很有创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和平移操作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观察、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经过平移,以及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掌握平移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不足与建议虽然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理解平移的性质时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此外,在探究活动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同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总结评价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设计新颖、效果良好。
授课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练习和巩固,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精编范文】平移评课稿-word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平移评课稿篇一:平移评课稿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乐既是人生的真谛也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一堂好课就是要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以学为乐,今天高老师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种效果。
本节课的“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高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知平移现象,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并让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整节课设计合理,多种形式探究平移的特点,解决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我将从美和亮两方面具体点评:情境美高老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升降电梯、推拉窗等,引导学生感知平移现象,并从生活中举例说明平移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自主地学习和理解平移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和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境。
亮点:注重操作,在交流中感悟高老师在本节课中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用在情景中感悟平移现象,通过画图来感受平移现象带来的乐趣,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同时给学生提供猜测、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的活动中去,鼓励学生想方法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然后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倾听中把自己的思路与别人比较,理解并接纳别人的观点,平移的规律就很自然地感悟了。
总之,本节课中高老师重视学生的感悟认知,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比较、操作中体会,使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的整个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平移》评课稿
《平移》评课稿《平移》评课稿1一、优点1. 教师注重细节教学,如:在板书课题时,对“移”的书写加以指导。
2. 整节课注重学生的体验参与,让学生台上或台下通过运动体验加深对“平移”特征的理解,放手让学生充分形象地演示等。
3. 教学、课件的制作精心,教师的板书设计重点难点较为突出。
4. 教师的语言符合低年级孩子特点,有亲和力。
二、不足和建议1.板书的设计,平移特征的强调需加以改进:在发现总结“平移”的特征时,教师只是让学生根据演示所发现的特点将“上下运动、左右运动、直线”作以板书,并未告诉学生这就是其特征,而且板书漏掉了一点——斜着运动这一特征;又如:“平移”物体或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不够清晰,语言不够严谨。
教师的板书——方向、大小、形状不可以改变。
2.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如:在课的开始,学生通过情境图找平移现象时,教师这样总结表述“平移”现象——黑板推动的过程、窗户推动的过程……是“平移”。
又如:在课的结尾,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教师这样口述:因为它们不能通过平移现象重合,所以不属于平移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闫岩老师这样改进教学:1.板书建议做如下调整:平移沿着直线:上下左右运动方向、大小、形状不变斜着位置改变结合这样的板书,教师再加以特征的强调,让多个孩子说说其特征,学生从而抓住特征在练习判断哪两个物体能通过平移重合,可能就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
2.关于平移的举例——“黑板的移动现象”、“窗户、抽屉推拉的现象”……属于“平移”现象。
《平移》评课稿2“图形的平移”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的内容,“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平移的实质,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
学生在三年级学生就初步感知了平移,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与平移现象》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与平移现象》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次评课稿是针对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与平移现象》这一课程设计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认识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旋转和平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让学生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旋转的概念与实例展示;–平移的概念与实例展示;–旋转和平移的联系与区别;–旋转和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通过清晰明了的语言和实例演示,向学生介绍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和基本规律;–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法;–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手工操作或使用学习工具来实际体验旋转和平移的过程,并观察并记录现象;–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设计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和相关的学习工具;–学生准备好铅笔、橡皮和作业本等学习用品;–整理好教室环境,保证学习的安静和秩序。
2.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旋转和平移的认知的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演示,向学生讲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和基本规律,并举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共同探讨旋转和平移的特点和应用。
–巩固:教师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和技巧。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精选5篇)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精选5篇)第一篇:《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平移和旋转》评课稿4篇《平移和旋转》评课稿1曾老师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有趣生动、贴近生活、互动有序、令人印象深刻,现就本课的进程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
(一)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初步建构数学概念在教学进程中曾老师提供大量感性生活素材,如在新课伊始情境图中出现的电梯、摩天轮、风车、转转椅、缆车、滑滑梯等;通过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及自身的体验,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渗透在直观的生活素材中;使学生在感性的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的乐趣。
同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新课中曾老师还创造性的把平移和旋转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手势动作来呈现,在增强新知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平移和旋转运动方式的不同所在,从而初步构建起新知模型,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二)多种感官协同感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
在生活中平移、旋转的现象虽很普通,但它们的特点要让二年级的学生用语言表述却是一件难事。
在这一方面,曾老师别出心裁的通过让学生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并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
在这一进程中,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新知的完整建构。
(三)鼓励尝试发现、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独立思考、尝试发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
在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平移图形的进程中,(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
曾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尝试想办法自己验证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明确移格的方法,再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及师生互动交流分析,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最后通过媒体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顺利突破本课难点。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3篇)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3篇)平移和旋转评课稿(3篇)平移和旋转评课稿1看了潘老师的《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我受益匪浅,也知道了像这类型的课应该这样上,那么我就以潘老师的这节课,谈谈以下几点看法:1 、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这节课中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潘老师收集一些图片,比如银行的自动门、电梯、汽车行驶、风扇、风车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2、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上,潘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与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中逐步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
比如在数学移图时,潘老师先让学生整个图平移,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的掌握移图的方法。
而且整个环节都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
3、通过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
整堂课中,潘老师十分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自动门、电梯、风扇、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在画移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奇妙,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做数学”。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2曾老师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有趣生动、贴近生活、互动有序、令人印象深刻,现就本课的进程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
(一)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初步建构数学概念在教学进程中曾老师提供大量感性生活素材,如在新课伊始情境图中出现的电梯、摩天轮、风车、转转椅、缆车、滑滑梯等;通过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及自身的体验,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渗透在直观的生活素材中;使学生在感性的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评课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明确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作为核心素养的构成,三会的核心指向思维发展,这里的“会”实际上是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应用数学。
xxx教师执教的这节课体现了“三会”中的“两会”。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眼光”主要表现有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及其现实背景,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
通过数学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好日常生活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便是能够有意识的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的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解释其合理性”。
这就要求教师实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本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生活素材,学生经历了实物图片、动图、视频等不同方式所带来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每一次的学习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特征,最终达到学生能利用平移和旋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教师设计学习活动一:1、观看微课视频:观察“缆车、滑梯上的男孩、风车、观光梯、大转轮、钟表的指针”的运动方式,并用手模仿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
2、完成学习单活动一,给这些运动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请学生观察动图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模仿出这些现象的运动方式。
通过观察和用身体语言表现,对平移和旋转进行初步感知。
给动图中的现象进行分类实则是利用学生对它们运动的方式的感知对平移和旋转做出的辨析。
在学生汇报分类时,师生共同总结出平移的运动轨迹是直线型,旋转则是围绕一个点或者一个轴进行运动的。
二年级数学下《平移》评课
《平移》评课稿听了XXX老师的二年级数学下《平移》一课,我深受启发。
本节课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学会判断平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烈,能够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之处:1.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图片,让学生感受平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重视操作实践,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平移的特点和性质。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3.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形象地展示了平移的过程和特点,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平移现象。
特别是在画平移图形环节中,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画图平移的方法,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操作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由于动手能力较弱,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探究效果。
教师可以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
2.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不足。
在归纳总结平移特点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现象,但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够准确和清晰。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多交流、多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建议:1.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课堂氛围。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的特征》评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的特征》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平移的特征》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堂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平移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本评课稿将对该节课进行细致的评估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平移的公式和性质;–理解平移对图形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分析和推理图形的平移特征;–能够应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程内容,掌握平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准备课件、教具和活动设计。
2.学生准备:–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包括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运动;–带上纸、铅笔和尺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问答或案例引入平移的概念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和翻折,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图形运动方式,你们猜猜是什么?(等待学生回答)学生:是平移!教师:很好!你们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平移呢?请举个例子。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出平移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与学生共同构建知识框架。
2. 学习平移的基本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平移的定义、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可以运用教具或幻灯片展示图形的平移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平移的规律。
例如:教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平移过程。
(展示图形平移的过程)学生:图形的位置改变了。
教师:很好!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图形在平移过程中,每个点按照相同的方向和距离发生了移动,这就是平移的基本特征。
那么,如何表示一个图形的平移呢?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表示平移的方法,例如向量表示法、坐标表示法等,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篇一: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固隆中心小学苟彩艳《教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高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魏老师的这节平移和旋转通过直接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然后教师举例子如:门、风扇、窗、汽车、风车、时钟等这些物体,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是平移,哪些物体是旋转。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
引导学生探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律。
在这些学习中,不仅强化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感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
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很难。
于是老师运用手势比划的动作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动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更深刻的理解。
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呢?老师运用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自主思考的机会,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及确定的方法,有的是看整个图数,有的是看格子数,有的是看某一个点来数,让学生观察体验,让学生在图上找任意一点也平移了相同的格数,从而学会通过数一个点移动格数来确定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后教师总结了平移的参照物。
总之这节课中,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悟体验中学习数学,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一)把微课引入课堂,运用现代化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把微课引入课堂是本课的一大特点,微课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突破视觉限制,突出教学要点,使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建立空间概念,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培养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使学生一目了然。
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一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采用了现代化手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在教学中肖老师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
老师出示汽车、电风扇、风车、时针等,让学生说出哪种是平移现象,哪种是现象。
这样做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肖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对比等思维过程,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刻。
(三)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
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肖老师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
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的困难。
(四)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肖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明确移格的方法,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然后通过对小三角形拟人化后“前脚”与“后脚”走路远近的比较中,明白图形平移了几格,图形上任意一点也平移了相同格数,从而学会通过数一个点移动格数来确定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移》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移》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移》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评课的详细分析。
通过对这一教材的细致研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分析教材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期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教材概述1. 教材背景《平移》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入平移概念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开始了解平移的含义、应用以及平移的性质等知识点。
2. 教材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平移的定义和概念 - 平移的方法和步骤 - 平移的性质和规律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平移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平移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教材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主要追求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意义; - 学会平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掌握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 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分析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 - 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平移的方法和步骤; - 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2.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几何图形认知和运算能力,对于图形的移动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3.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 利用教具、教材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方式,发现平移的规律和性质; - 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趣味动画的方式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动画将展示一只小鸭子在平面上移动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平移的认知和好奇心。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XXX今天很有幸研究了XXXXXX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这节课生动有趣,孩子们研究热情高涨,令我印象深刻。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把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研究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研究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可以称为平移或旋转;二是研究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我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情境创设引人入胜。
二、教学设计层层递进。
本节课的难点是准确描述平移的方向和间隔。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XXX以童趣的小蚂蚁搬运食物为模型,依次呈现小蚂蚁运豆子、小蚂蚁运薯条和小蚂蚁运三角形饼干的场景,对应数学中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图形的平移。
巧妙的设计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修,知识结构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完善和提升。
XXX将本节课的难点分层攻破,并在每一层次中加以相应的操演。
其中XXX拔取的松树图、蘑菇图、电脑图和小船图的平移描述,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独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强调先要找出一对对应点,再数一数格数,轻松解决难点。
在此环节中充分表现了“独立探究、限时讲授、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让孩子成为进修的主人,也使孩子们及时内化了新知。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讲授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
研究平移距离时,课件上动态演示了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平移,以此验证之前的探究结果,突破了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时,动态呈现了富有情趣的练,提高了练的乐趣。
XXX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有效与快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
四年级平移评课稿简短
四年级平移评课稿简短标题:四年级数学课堂平移教学评课稿一、课堂教学基本情况本堂课是一节四年级数学课,主要内容是平移的教学。
教学时间为40分钟,学生人数为40人。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几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挑战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运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应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本堂课分为五个环节:导入、知识点讲解、示范演示、合作探究、梳理归纳。
1.导入(约5分钟)讲师亮出一张由四个图形组成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四个图形有什么规律,以及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
学生参与讨论,引入平移的概念。
2.知识点讲解(约10分钟)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讲师结合图示和动画,讲解平移的概念以及平移的基本方法。
讲师强调平移的特点是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不变。
3.示范演示(约5分钟)讲师在黑板上选择一个图形进行示范演示。
通过手动在黑板上移动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平移的规律。
学生现场回答演示过程中的问题。
4.合作探究(约15分钟)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平面图形卡片。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平移方法,自行进行平移实践,并记录下所进行的平移步骤。
5.梳理归纳(约5分钟)学生回到座位上,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实践的平移过程。
讲师引导学生将不同小组的平移过程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形成规律性结论。
五、教学辅助材料1.平面图形卡片: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类简单图形。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平移实践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平移和旋转》评课稿姜申群今天很有幸学习了虹桥二小周丽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这节课生动有趣,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令我印象深刻。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把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研究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可以称为平移或旋转;二是研究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我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情境创设引人入胜。
平移和旋转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能经常看到,同学们也曾亲身经历过。
周老师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游乐场为切入点,分别出示了缆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梯和升降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二、教学设计层层递进。
本节课的难点是准确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周老师以童趣的小蚂蚁搬运食物为模型,依次呈现小蚂蚁运豆子、小蚂蚁运薯条和小蚂蚁运三角形饼干的场景,对应数学中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图形的平移。
巧妙的设计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结构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完善和提升。
周老师将本节课的难点分层攻破,并在每一层次中加以相应的练习。
其中周老师选取的松树图、蘑菇图、电脑图和小船图的平移描述,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独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强调先要找出一对对应点,再数一数格数,轻松解决难点。
在此环节中充分体现了“独立探究、限时讲授、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孩子们及时内化了新知。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
图形的平移评课稿
图形的平移评课稿图形的平移评课稿篇一:平移评课稿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乐既是人生的真谛也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一堂好课就是要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以学为乐,今天高老师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种效果。
本节课的“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高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知平移现象,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并让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整节课设计合理,多种形式探究平移的特点,解决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我将从美和亮两方面具体点评:情境美高老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升降电梯、推拉窗等,引导学生感知平移现象,并从生活中举例说明平移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自主地学习和理解平移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和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境。
亮点:注重操作,在交流中感悟高老师在本节课中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用在情景中感悟平移现象,通过画图来感受平移现象带来的乐趣,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同时给学生提供猜测、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的活动中去,鼓励学生想方法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然后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倾听中把自己的思路与别人比较,理解并接纳别人的观点,平移的规律就很自然地感悟了。
总之,本节课中高老师重视学生的感悟认知,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比较、操作中体会,使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的整个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如果能在小结时为下节课继续探究平移做一下预设就更好了,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评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评课稿一、课程背景本次评课活动针对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平移》单元进行评估。
该单元是该学期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涵盖了平行线、平移、向量等知识点。
本次评课旨在探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课堂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 熟练运用向量表示平移的方法; - 能够在平面中进行简单的平移操作; -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平移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向量表示平移的方法。
3.教学内容与流程•第一步:导入引入–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示例,激发学生对平移的认知兴趣;–利用教学媒体展示几个常见的平移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教师通过引入两条平行线的例子,向学生解释并引入平行线的定义;–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第三步:向量表示平移–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向量的概念,并提出向量表示平移的方法;–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向量表示平移的步骤和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向量表示平移的方法。
•第四步:平移的应用–教师通过应用题引导学生将平移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和解决平移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基本性质。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点;–学生与教师一起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导入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示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示范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与性质;•课堂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师生互动法: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平移评课稿
《平移》评课稿何老师执教的《平移》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我觉得这节课紧扣教材,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和谐,学生学习效果好,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听课后的几点感想:一、从动态的素材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本节课何老师运用多媒体“动”的特性,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各种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具趣味性,为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如:在初步认识平移时,通过课件的演示,动态地呈现了平移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又如:当学生对“平移”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又提供“小房子”的动态平移过程,让学生观察、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同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二、在丰富的活动中理解数学概念。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平移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于是,教师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教学平移的现象时,教师除了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的运动方式,还准备了小房子、小汽车等教具,学生也准备了相应的学具,一个个小活动,让学生在书本或是黑板前平移教具,充分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更深刻地感知平移的运动方式。
三、整节课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何教师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条理、描述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训练,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从口语表达顺利向书面表达过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本节课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以学为乐。
乐既是人生的真谛,也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一堂好课就是要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以学为乐,今天何老师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平移评课稿
《平移》教学反思
高金禄
这节课刘玲老师采用了“导教结合”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整节课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我从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具体点评:
一、“导教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
刘老师根据“导教结合”模式的特点,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平移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交流与互动环节是本节课非常精彩之处,除了师生之间的线线互动,还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网络式互动。
比如:刘老师并不是自己说出“平移的方法”以及“平移图形时应注意什么”,而是相信学生,把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刘老师只是在一旁倾听并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在关键之处适当的引导。
师生积极参与的这种网络式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目标引领 ,收获成功和乐趣。
今天,欣赏了刘老师这节课,我们不禁会问:学生收获了什么?我们来看一看学生有哪些收获?
1、在目标的引领下收获了有效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收获与学习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学习目标是导学教学的灵魂,为学生学习提供导航服务。
在老师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全班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自主学习,感受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坚持目标学习,就不会偏离学习的方向。
2、在自主学习中收获了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例3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和分享互动等活动,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都能掌握图形平移的步骤:先选点,再移点,最后连点成形。
其中,学生很重视移点的方法,能明白移动几格的意思,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
不但知道移点时不能数错格子,而且很乐意到讲台上教大家如何正确数格子。
3、在动手操作与思考中收获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注重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明显提高了学习能力。
本节课主要学习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例3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思考怎样画平移后的图形,明白了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要一一对应,即对应的思想方法;而在例4中,学生通过动手把图形中的半圆平移到图形的右边,就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来计算图形的面积,从而掌握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4、在体验中收获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和乐趣
在导入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推拉门、推拉抽屉等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演示,感知平移的现象,形成平移的表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而在达标检测环节,同学们
表现得非常活跃,都争着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业,很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说明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自信。
总之,这节课刘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分享互动—归纳小结—知识运用的整个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老师的语言能再简洁一点就更好了,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篇二:《平移和旋转》评课稿栾秀丽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14附小栾秀丽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
这节课教师就能紧密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移旋转。
本节课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教师用动态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观光缆车、升降国旗、螺旋桨、风扇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知了平移、旋转现象。
二、教师能够抓住重难点进行扎实训练,注重方法教学。
如,教师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小兔搬家,引导学生交流明确方向的方法,引导学生演示数格子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在数格子时应该找对应点。
三、教师能够根据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因为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教师仅仅用了15分钟时间进行这部分的教学。
而数格子和画平移后的图形对于学生能够来说比较难,再加上学生初次接触,所以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上。
虽然本节课有许多优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练习题的设计没有层次性,没有体现分层。
二是老师的语言如果再规范一些会更好。
比如,课堂上老师总是说“给我怎么样??”。
篇三:平移评课稿
《平移》评课稿
何老师执教的《平移》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我觉得这节课紧扣教材,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和谐,学生学习效果好,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听课后的几点感想:
一、从动态的素材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本节课何老师运用多媒体“动”的特性,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各种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具趣味性,为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如:在初步认识平移时,通过课件的演示,动态地呈现了平移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又如:当学生对“平移”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又提供“小房子”的动态平移过程,让学生观察、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同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二、在丰富的活动中理解数学概念。
“活动”是儿童感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平移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于是,教师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教学平移的现象时,教师除了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的运动方式,还准备了小房子、小汽车等教具,学生也准备了相应的学具,一个个小活动,让学生在书本或是黑板前平移教具,充分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更深刻地感知平移的运动方式。
三、整节课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何教师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条理、描述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训练,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从口语表达顺利向书面表达过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本节课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以学为乐。
乐既是人生的真谛,也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一堂好课就是要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以学为乐,今天何老师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种效果。
何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
整堂课层次清楚,步步紧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总之,何老师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是值
得我们学习的好课。
篇四: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固隆中心小学苟彩艳
《教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高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魏老师的这节平移和旋转通过直接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然后教师举例子如:门、风扇、窗、汽车、风车、时钟等这些物体,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是平移,哪些物体是旋转。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
引导学生探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让学生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律。
在这些学习中,不仅强化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感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
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很难。
于是老师运用手势比划的动作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动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更深刻的理解。
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呢?老师运用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自主思考的机会,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及确定的方法,有的是看整个图数,有的是看格子数,有的是看某一个点来数,让学生观察体验,让学
生在图上找任意一点也平移了相同的格数,从而学会通过数一个点移动格数来确定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后教师总结了平移的参照物。
总之这节课中,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悟体验中学习数学,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