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传播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2.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单选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 )A.教室里通电的电铃B.音乐教室里的钢琴C.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D.静止的树叶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 ②③④4.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金属物质5.下列事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声波测量地球和月亮的距离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C.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必须用无线电交谈6.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7.如图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8.在敲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9.小孩用嘴吹气球,由于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10.在桥洞内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内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洞口跑掉了C.桥洞呈对称状,回声相互抵消了D.桥洞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11.一人站在平行的峡谷之内,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秒和0.7秒后听到回声,若声音每秒内传播距离为330米,则此峡谷的宽度是 ( )A.165米B.198米C.221米D.330米12.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集体备课记录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集体备课记录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集体备课记录1. 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其实,声音的传播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我们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体验。

简单来说,声音的传播就像是把一个石头丢进水里,水面上会出现一个个的波纹,这些波纹会逐渐向四周扩散。

声音传播的过程也有点类似。

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怎么来的呢?声音其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比如,当你敲击桌子时,桌子就会发生振动,这些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

这些振动的波动通过空气传递到你耳朵里,最后变成我们听到的声音。

就像是你对着水面扔石头,水面上会有波纹一样,声音也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波纹”来传播。

1.2 声音的传播媒介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最常见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太空中喊叫,虽然你的嘴巴在动,但声音根本无法传递,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来传递声音。

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媒介问题。

在水下,声音传播的速度会比空气中快,因为水密度更大,能够更好地传递振动。

2.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有几个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声音的传播是个“多面手”,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环境传播。

2.1 纵波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方式叫做纵波。

简单说,就是声音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是一样的。

当你说话时,空气分子会前后振动,把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

就像你挤压一根弹簧,它会沿着弹簧的方向把力传递下去。

2.2 通过固体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更快,因为固体的分子之间比较紧密,振动更容易传递。

比如你用耳朵贴在墙上,别人从另一边说话时,你会听得更清楚。

这是因为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3. 声音传播的特点声音传播有它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让声音的传递变得丰富多彩。

3.1 声音的速度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空气中的声音速度约为340米每秒,而在水中大约是1500米每秒,在固体中,速度可以达到几千米每秒。

听到雷声的那一刻,通常是在看到闪电之后,因为光速比声音快得多。

这个现象就像是“光先照,雷声后到”。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声音的传播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声音的传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以提高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声音的传播原理、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和传播特性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一、声音的传播原理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振动使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声波。

1.2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液体和固体等媒介传播,其中在空气中传播最为常见。

1.3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沿着传播路径以波动的形式传递。

二、声音的传播媒介2.1 空气传播:空气是声音传播最常见的媒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2.2 液体传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较空气中快,约为1480米/秒。

液体的密度和温度对声音传播的影响较大。

2.3 固体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取决于固体的材质和密度。

不同固体的声音传播速度有所差异。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3.1 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声音传播速度受媒介的性质、密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2 声音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时间测量法和共振法。

3.3 声音传播速度的应用:了解声音传播速度的概念和应用,有助于解释声音延迟、回声和共鸣等现象。

四、声音的传播特性4.1 声音的幅度:声音的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4.2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3 声音的波长:声音的波长与频率和传播速度有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结论:通过对声音的传播原理、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和传播特性的研究和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声音传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和特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也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声音传播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二单元

八年级物理上册—二单元

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

3.声源:振动的物体。

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的实质:声本身就是一种波,即声波。

三.声音的速度1.定义:声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2.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3.V固>V液>V气15度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为340m/s。

四.回声1.产生: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从而产生回声。

2.听到回声的条件:时间差0.5s以上、距离差17m以上。

3.回声与原声小于0.1s,声波重置,使原声更强。

4.回声可以测距离,s=v∗t∗(1/2)五.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差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六.人耳构造1.人感知声音:(1)耳朵听:声源振动-鼓膜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音-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传声效果好)2.耳聋:神经性耳聋;非神经性耳聋---助听器(放大声音)3.效应:能确定声源的位置。

2.2声音的特性一.声音的三大特性1.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3)影响因素:频率越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小,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4)声:20Hz~20000Hz—>声音低于20Hz—>次声波—>自然灾害高于20000Hz—>超声波—>B超或声呐(5)振动一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听到2.响度(1)定义: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2)影响因素: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距声源的远近。

(3)振幅: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3.音色(音品)—>区别声源(1)定义: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二.三种乐器1.打击乐器:鼓、锣———(皮振动)。

(1)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2)鼓皮绷得越松,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3)击鼓力度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声音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声音的传播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反思,探讨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声音的传播在教学中的优势1.1 声音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声音通过语言、音乐、效果音等形式,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用生动的声音演绎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质。

1.2 声音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声音具有情感共鸣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习的效果。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3 声音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声音的传播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感知,提高学习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英文文章、播放英文录音等方式,匡助学生熟悉英语语音和语调,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二、声音的传播在教学中的不足2.1 声音的传播容易受到环境干扰声音的传播容易受到教室环境、学生活动等因素的干扰,影响学生的听觉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室噪音大、学生讲话声音过大等问题都会对声音的传播造成干扰。

2.2 声音的传播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学生对声音的接受能力和需求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声音过敏或者听力有障碍,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对声音的接受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辅助。

2.3 声音的传播难以彻底替代其他传播方式声音作为一种传播方式,虽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难以彻底替代其他传播方式。

例如,图象、文字等可以提供更直观、更具体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

三、改进方法3.1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减少噪音干扰,保证声音的传播效果。

可以采用隔音措施、调整教室布局等方式来改善环境条件。

3.2 个性化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对于听力障碍的学生,可以提供辅助听力设备;对于对声音敏感的学生,可以采用渐进式的声音引导等方式。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声音是一种由物质振动产生并传播的机械波。

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本文将探讨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不同场景和应用的影响。

1.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空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1 传播速度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温度20℃时)。

传播速度与空气的密度和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或者密度增大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加。

1.2 声音的反射与折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声音遇到平面的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即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回原来的方向,形成回声。

当声音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不同而导致折射,声音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1.3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会逐渐衰减,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分子与声音能量发生碰撞,导致声音逐渐减弱。

此外,传播距离的增加也会导致声音的衰减。

2. 水中的声音传播水是一种相对密度较大的介质,声音在水中的传播特点与在空气中有所不同。

2.1 传播速度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1500米,远远快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更大,因此声音在水中传播得更快。

2.2 声音的传播方向与空气中的传播不同,水中的声音传播方向相对固定。

这是由于水的密度较大,能够提供较高的声阻抗,使得声波在边界处产生较少的反射。

因此,水中的声音相对集中且沿直线传播。

2.3 声音的传播距离相比于空气,水对声音的衰减要小得多。

这是因为水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空气大,能够有效地传递声能。

因此,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距离更远。

3. 固体中的声音传播固体是一种密度很大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3.1 传播速度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固体的性质和结构,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较高,远高于空气和水。

例如,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可达到每秒约6000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反思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反思

一、《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物体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

1.4.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拨动琴弦、敲击鼓面等。

1.4.3 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1.4.4 总结:概括和总结声音产生的原理和特点。

1.5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声音产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设计一道相关题目,进行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原理。

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距离。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传播。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声音传播的原理。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2.4.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如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声音。

2.4.3 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探讨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4.4 总结:概括和总结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5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设计一道相关题目,进行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声音的特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2.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我国“海警3901”号所携带的非杀伤性定向声波武器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定向声波武器是一种远距离声波设备,它可以发出高达150分贝的高能声波。

使用时将该设备对准目标,集中施放高分贝警告音,令目标感到极度不适、头痛甚至休克,从而失去对抗能力。

对此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定向声波武器施放的是超声波 B. 分贝是声音频率的单位C. 该例子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 距离远近不影响武器效果2.对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明敲鼓广口瓶中的手机用纸板划梳齿噪声检测仪A.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 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 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4.古人早就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科学本质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红的原因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B. “常时掐去苗尖,勿要苗长高”——摘除顶芽会使植物枝叶更茂盛,因为顶芽的生长能抑制侧芽的生长C.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D.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现象5.某中学有一个1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A. 乙和丁B. 甲和乙C. 丙和丁D. 甲和丙6.下图中三张图片分别反映了飞机以三种不同速度在空中(不考虑空气的流动)水平飞行时,产生声波的情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定义和特性物体振动与声音的产生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1.3 教学活动:引入声音的概念,让学生听取不同物体的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尝试振动物体并观察产生的声音。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原理不同介质的传播特性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让学生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效果。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解释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特点。

第三章:声音的强度与距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强度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3.2 教学内容:声音强度的定义和单位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实验观察声音强度随距离变化的情况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强度的概念和单位。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强度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让学生分析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学生能够解释声音强度随距离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声音的频率与音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频率声音的音调特点。

4.2 教学内容:声音频率的定义和单位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实验观察不同频率声音的音调特点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声音频率的概念和单位。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2.在西安的孔庙里有一个大古钟,在敲击古钟时,有人发现撞击停止时,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大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3.如图2-2-1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图2-2-14.如图2—2—2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_____。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____。

图2-2-25.我国预计2019年底用火箭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来必定会有中国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6.如图2-2-3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 )A.空气、金属、水B.金属、水、空气C.金属、空气、水D.水、空气、金属9.如图2-2-4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完全一样,烧瓶里密封着一个小铃铛,其中乙烧瓶被抽成真空。

图2-2 -4(1)当摇动甲烧瓶(铃不碰瓶壁)时,将会____。

(2)当摇动乙烧瓶(铃不碰瓶壁)时,将会_______。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现象 2 :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计时员在听见 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 确吗?为什么? 现象3: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彻雷后,往往 是雷声轰轰不断。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回声: 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 来的现象。
如果回声与原声间隔0.1s以上人耳能 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 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下,声音传播的快慢不同
1 、在相同温度下,声音 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 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2 、在同一介质中,温度 越高,传播越快。温度上 升1℃,传播速度提高 0.6m/s。 记住:空气中 15 ℃时的速 度为340m/s。
■例题
解释为什么士兵们要用耳朵贴着听?
■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ultrasonic ):人耳最高只能感觉到大约 20 000 赫兹的声波,频率更高的声波就是超 声了。
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 直线传播。 超声波广泛地应用在多种技术中。 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清洗:在清洗槽内安装超声波振子,产 生超声波能量(数千个大气压的冲击波),将 被洗物全部清洗。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生活在 充满声音的世界 里,没有声音的 世界将是一个可 怕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建立假设
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
■实验探究
实验: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发出声音,然后观察 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如何又能停止它发声? 体验:每个同学用自己的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部, 齐声朗读: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波的应用
B超: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 声波进行造影,帮助医生分析体内的病变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2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2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发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2、知道声音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小组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的传播的条件。

3、声音传播的形式与速度。

三、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橡皮筋、真空不能传声演示器、真空泵、铁尺、低音喇叭、蜡烛、铅笔、水槽、水小木塞、有关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你知道风声、雨声、读书声是如何产生的吗?它们又是如何传入我们的耳朵呢?新课讲解:一、声音的发生学生探究小实验:(1)把一根橡皮筋扣在椅子背上,用手将它拉紧拨动它。

A、你听到声音了吗?B、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C、这声音是又什么引起的?(2)把铁尺一段按在桌子上,拨动悬空的一端。

A、你听到声音了吗?B、铁尺在做怎样的运动?C、这声音是又什么引起的?(3)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自己喉部,然后发出声音。

A、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B、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 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提问:声音是怎样传到人耳的呢?二、音的传播(1)观察实验: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

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电铃的锤在干什么?用真空泵抽出罩内的空气。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中的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并且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随堂测试:设计一份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观察力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5.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声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重点笔记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重点笔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笔记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1.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和回声1.声速的大小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V固>V液>V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s(或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 远。

)6.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s=vt,其中t=1/2t’,t’是往返时间)四:人怎样听声音1.空气传导: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例如:助听器,听自己的声音,梳头、刷牙、吃东西的声音。

2.2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尖细、低沉、粗声、刺耳、男女高音)1.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1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正常人耳只能听到)声音:大约20Hz-20000Hz,超声波:高于20000Hz,次声波:低于20Hz4. 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动物体的频率跟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疏密有关。

(紧密短粗频率高)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到人耳的距离有关。

喇叭: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三:音色:1.不同物体,音色不同:辨别、模仿不同声音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不同,音色不同。

四、波形:音调:疏密(即峰的个数,峰多,音调高)响度:振幅(看上下峰的距离h,h越高,响度大)音色:波形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声音的传播与声音的反射

声音的传播与声音的反射

声音的传播与声音的反射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音的传播和反射是声音学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对我们理解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从声音的传播性质、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声音的反射规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 声音的传播性质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压缩和稀疏。

1.2 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需要介质传播,通常是通过空气传播,但也可以通过其他介质如水、固体等传播。

1.3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3米/秒,但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4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以直线传播,但也可以通过反射、折射等现象改变传播路径。

2. 声音的传播路径2.1 直线传播:当声源与接收者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时,声音以直线路径传播。

这种传播路径适用于开阔的空间。

2.2 反射传播: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使声音沿着新的路径传播,形成了回声和共鸣。

2.2.1 反射规律: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声音的反射也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则。

2.2.2 声音的回声:当声音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的回声现象,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和判断方位。

2.2.3 声音的共鸣:当声音在封闭空间中发生多次反射并形成驻波时,会产生共鸣现象。

3. 声音的反射规律3.1 入射角和反射角:当声音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声线垂直于界面的角度。

3.2 正向反射和反向反射:当声音从一个较密介质进入一个较稀释介质时,发生正向反射;反之则发生反向反射。

3.3 声音的衰减与吸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因空气、障碍物等产生反射、散射、吸收等现象,从而导致声音衰减。

3.4 声音的反射应用:利用声音的反射特性可以进行声纳探测、回声测距以及音响系统的设计等。

总结:声音的传播和反射是声音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与声音的产生、传播速度、传播路径以及声音的特性密切相关。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声音的传播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声音的传播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反思。

本文将从声音的传播原理、传播媒介、传播速度、传播距离和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声音的传播原理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空气波动,形成声波。

1.2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媒介进行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通过分子的碰撞传递。

1.3 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传播具有波动性、传播性和可听性。

声音是机械波,需要媒介传播,而且只有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才能被人耳听到。

二、声音的传播媒介2.1 空气传播:空气是声音传播最常见的媒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传播距离较远。

2.2 固体传播:固体是声音传播的另一种媒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传播效果更好。

2.3 液体传播: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慢,但传播效果较好。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3.1 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声音传播速度受媒介的性质和温度的影响。

在相同的媒介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2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在20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3.3 固体和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具体数值取决于媒介的性质。

四、声音的传播距离4.1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媒介的吸收。

4.2 声音的传播距离与强度的关系:声音的传播距离与声音强度成反比,传播距离越远,声音强度越小。

4.3 提高声音传播距离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声源的强度、改善传播媒介和减小传播阻力等方法来提高声音的传播距离。

五、声音的传播效果5.1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导致声音传播方向的改变。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目录 (1) (3) (3) (8) (10)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不过有些物体的振动比较明显,有些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到。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名师提醒】①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会发出声音。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声源(1)概念: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2)能做声源的物体:固体、液体或气体均可。

如打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往盛水的盆中倒水时,可以听到水振动发出的声音;吹笛子时,空气在笛子内振动发出声音等。

【方法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因为真空中没有任何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1)声波的概念: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引起周围介质的相应振动,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并向远处传播,这种波就叫声波(如下图所示)。

(2)声波的应用: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的深度(声音的反射)等。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教材P50不合理。

太空中不能听见爆炸声,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三、声音传播的快慢1.声速声音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2.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
传播: 声速: 应用:
超声波碎石、声纳…
实验3: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看到什么现 水面溅起水花 ,发声的音叉,触及悬 象__________ 乒乓球被弹开 挂的乒乓球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 。结论:由以上现象可得出发生的音叉在 在振动 做怎样运动?__________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一、声音的产 生 1、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固体的振动发声 液体的振动发声 气体的振动发声 风声 泉水叮咚 翻书声
为什么在月球上人与人之间即使离得 很近,相互说话也听不见,宇航员只 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将一只开着电铃放 在密封的玻璃钟罩 内,接通电源,然 后开始抽气。 开始抽气后,听到 的声音越来越弱。 放进空气后,听到 的声音又变响了。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实验1:用两只手指轻放在喉部,然后 发出声音。 你发现什么现象? 喉部在振动 _________ 声带 你知道什么在振动吗? _______
声音 ,发 实验2:敲击一下音叉,听到_____ 现音叉________ 在振动 。用手扶住音叉,音叉 不能 停止振动, 还能听见声音吗? _____
固体、液体和气体
三、声音的能 量 1.声波:声音以波 的形式通过介质将 声源的振动向外传 播,这个波叫声波。
2.声音具有能量。
超声波 碎石
会跳舞 的火焰
为什么总是在看到闪电几秒钟 后才能听到雷声?
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是: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 1、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 2、 。
声音在固体中 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 是在液体,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声音在(20oC)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为340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准确。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但声音空气中传到 计时员的耳朵时,他计时的起始时间已经晚于运动员起 跑的时间,故不准确。
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撞击,你能听到撞击声吗?__能______。
以上的实验说明:
声音可以在__固__体_____ 、 _液___体_____、_气___体____中传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真空铃
结论: 1、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
我们在观看科幻电影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太 空中有飞行器发生了爆炸,附近飞行器里的人立即看 到并听到了爆炸。你认为这个场景合理吗?
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无法传声。所以,上述 这些场景在科学上是不合理的。
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
跳舞的火焰
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 式向远处传播的。
这种波叫声波
声波
声波的应用: (1)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2)探测海水深度 (3)声纳 (4)超声波捕鱼 (5)B超
5200米
从右图能得到什么 信息?
1500米
340米 空气 水 钢材 15℃ 25℃ 25℃ 每秒钟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在相同条件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比较:
固体 > 液体 > 气体
1. 对着山崖高声喊叫,我们会听到什么?查阅资料,
尝试解释原因。
回声
2. 如何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5.一辆停在山崖前某处的汽车某时刻鸣笛后.经过1.2 秒后昕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每秒可传播340米。
则此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约为 ------------( C )
A.170米 B.408米 C.204米 D.340米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 象叫做声音的反射现象。
对着山崖高声喊叫时,人耳首先听到自己口中发出的声音,如 果距离足够远会接着听到被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好像对面也 有一个你对着这边喊叫一样。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回声。
2、根据回声的时间间隔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 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s=vt/2)
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声音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声源是如何产生声音的?
1.试着利用身边的物体(如:直尺,书本)发出声音。 2.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讲话时声带在振动吗? 找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__都__在_振__动_________。
鼓 音叉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振___动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振___动____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
2.耳朵贴在足够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轻轻敲一下铁管的另 一端,你会听到几声敲打的声音?为什么?
2次,第一次是铁管中传来的声音,第二次是空气中传 来的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快)
如果把铁管换成足够长的水管,并且里面装满水,在一端敲打, 另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端会听到几次声音? 3.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 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确吗?为什么?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蝉又名知了。自古以来,人们对蝉 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声。你知 道蝉是怎样发声的吗?
雄蝉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声音肌收缩时, 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蝉身体内的共鸣室的 放大,就发出了非常响亮的声音。
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的呢?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 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紧贴在另 一张桌面上倾听,能听到敲击声吗? 两_只_耳__朵_都_能__听。到声音,贴在桌面的耳朵听到声音更清晰。 将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重复以上实 验,这时也能听到敲击声吗? 贴_在_桌__面__的_耳__朵_。不能听到声音,另一只耳朵能听到声音。 2. 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