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3肩凝症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肩凝症是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肩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经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肩部脉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肩关节周围炎:又简称为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关节四周炎中医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中医病名:肩痹、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 , 属于中医痹症范围症状:肩周痛苦,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苦而引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阻碍。
体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显然,出现典型的 " 扛肩 "现象。
协助检查 : X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松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适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第一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肩关节四周炎诊断依照:1.起病迟缓,病程较长。
2.肩部痛苦、肩关节活动阻碍或僵直,压痛宽泛,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部压痛为甚。
肩周肌萎缩。
3.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显然阻碍,甚至呈僵直状态。
4.肩关节 X 线片:一般无特别改变。
有时可见局部骨质松散、冈上肌钙化、大结节密度增高等。
肩关节造影显示关节腔减小,呈方形。
(二)疾病分类肩周炎按不一样的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可分红四大类。
①肩周滑液囊病变:包含滑囊的溢出性炎症、粘连、闭塞及钙质堆积等病理变化。
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②盂肱关节腔病变:“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症”初期均可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溢出,后期出现关节腔粘连、容量减小。
③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炎、冈上肌腱炎(痛苦弧综合征 )、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及部分断裂、撞击综合征等。
④其余肩四周病变: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神经卡压征、肩锁关节病变等。
(三)疾病分型不一样肩周炎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尽同样,病情有轻重之分。
①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前屈后伸正常。
②中型:肩部痛苦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个别体位可惹起强烈痛苦,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度受限。
③重型:肩部痛苦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个体位均可惹起强烈痛苦,活动受限,影响平时生活和工作。
〖中医佳方〗《肩凝汤》治肩周炎
〖中医佳方〗《肩凝汤》治肩周炎
【中医佳方】《肩凝汤》治肩周炎肩凝汤配方:羌活6g,姜黄6g,当归12g,白芍9g,黄芪12g,防风6g,延胡索9g,桑枝20g,桂枝20g
,炙甘草3g,生姜5片。
服法:水煎服,1日1剂。
主治: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方解:肩凝症又称“肩关节周围炎”“冻结肩”“五十肩”。
因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筋肉损伤变性,以肩部疼痛与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
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益气活血,柔肝止痛。
本方是在《百一选方》蠲痹汤的基础上,将赤芍改为白芍,加延胡索、桑枝、桂枝而成。
方中黄芪益气
固表,为君;姜黄、当归、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为臣;佐以白芍柔肝止痛,羌活、防风、桑枝祛风通络,桂枝、生姜散寒温经;甘草缓急止痛,调
和诸药,为使药。
肩凝症 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荣成市中医院针灸科2012年一、诊断肩凝,西医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然组织的退行性变、无菌性炎症的疾病,本病简称肩周炎,又名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等,多在50岁左右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多见。
中医诊断:肩凝症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一)临床表现:1.初期(疼痛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
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
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2.中后期(粘连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二)诊断依据: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3.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三)辩证分型:1.风寒湿痺型可见肩周重滞疼痛、酸胀不舒,夜间尤其明显,肩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
2.气血两虚型可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肩关节疼痛,劳累痛更加重,休息则减轻,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乏力。
3.肝肾亏损型可见头晕、目眩、耳鸣、步履无力,肩关节功能障碍明显,举动无力,但疼痛不甚明显,舌偏红、脉细弱。
4.筋骨损伤型可见骨折以及上肢其他部位筋骨损伤,长期固定或日久的累积性损伤,使瘀血凝滞,肩部活动障碍。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二、治疗方案(一)主要治疗:1、针刺治疗:主穴: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选取肩髃、肩髎、肩前部阿是穴、条口、阳陵泉等为主穴;随症取穴;上臂痛-臂臑、曲池;肩胛痛-曲垣、天宗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交替取二穴接青岛产G6805-1治疗仪通电,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同时,膝关节周围以周林频谱照射,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完后继续下一个疗程。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三、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
1.项痹:无肩关节活动受限之症,其肩部疼痛多与头颈部疼痛共存,无肩周明显压痛点。
2.三痹:肢体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不局限于肩关节,血沉、抗“O”增快。
西医鉴别诊断
1、三角肌的损伤、硬化及肿瘤等:主要有三个特点:表浅,外形改变;痛点明确,finger sign阳性;活动受限以内收、外展明显。
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
2.电针
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钟。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住院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为:M75.011)。
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8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 线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MRI 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2、推拿疗法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湿型:驱风散寒、利湿通络。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诊疗方案
肩周炎的诊疗方案肩周炎中医称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等,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劳损性炎症及粘连。
以疼痛和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特点。
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
一: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会议制定的《运动创伤学》进行诊断。
症状常呈慢性发病,多数没有外伤史或者轻度外伤史。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区,有时可向前臂和肩胛区放射,没有感觉障碍。
因夜痛明显往往不能侧卧。
查体:肩及上肢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压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压痛最重,且在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时疼痛加重。
肩关节活动受限在早期主要限制内外旋,晚期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是外旋最明显。
肩周围肌肉萎缩。
因持续疼痛诱发血管反应性痉挛,导致上肢供血减少,上肢变冷,手部肿胀。
X线检查多无明显改变。
二中医治疗主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顽固的用小针刀治疗。
1、针灸治疗: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活血化瘀,滋补肝肾。
取手三阳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连电针,针用密波,一次20分钟,每日一次。
针灸并用,局部灼热者单用针法。
处方:肩颙、坚贞、臂臑、曲池、外关。
方义:本方以患部取穴为主,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辅以远部,取曲池、外关,疏导阳明少阳经气,清化湿热。
随症加减: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前廉痛加合谷、列却。
肩髎、天宗穴可随证选取。
疗效评估:针灸治疗一般于受寒后急性发作者疗效较好,对于慢性疼痛或者陈旧性者疗效欠佳,疗程应当适当延长,必要时可以配合局部艾灸拔罐。
2、推拿治疗手法松解粘连: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
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肩凝症(肩周炎)诊疗方案
张店区中医院推拿科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2012年)肩凝症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属于西医学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一、诊断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一)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
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二)X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二、鉴别诊断(一)三角肌的损伤、硬化及肿瘤等,主要有三个特点:表浅、外形改变、痛点明确。
finger sign阳性、活动受限以内收、外展明显。
(二)肩锁关节,包括损伤、骨关节病、钙化及炎症,如强脊等。
主要特点是表浅、痛点明确、finger sign 阳性、活动受限以水平内收及外展150度以上明显。
(三)钙化性肌腱炎,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冈下肌腱钙化,表现为外旋正常,而内旋受限,常常需要X线片观察。
冈上肌腱钙化,表现外展、前屈受限,而外旋正常,最难的是肩胛下肌腱钙化,常常表现完全与冻结肩类似,活动范围全面下降,尤其外旋,而且由于重叠,平片很难看到钙化。
但病人常急性发作,前方隆起且内收受限显著,与冻结肩有别,应进一步拍CT或MRI鉴别。
三、中医证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一)风寒湿证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二)瘀滞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肩凝症。
该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体力劳动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右肩比左肩更容易受到影响。
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尤其在夜间疼痛更为严重。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类似,但需排除其他疾病,如骨肿瘤等。
肩凝症的疾病分期可分为粘连前期、粘连期和恢复期。
在粘连前期,病人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在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在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得到改善。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病人的证候进行诊断。
风寒湿痹型表现为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血瘀气滞型表现为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针灸、中药治疗等中医诊疗方案。
气血亏虚型是一种肩部酸痛的病症,劳累后疼痛会加重,伴随着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和四肢乏力等症状。
舌头颜色淡,舌苔少或舌苔白,脉搏细弱或沉。
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治疗和口服中药汤剂。
针灸疗法的主穴包括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和合谷,而配穴则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治疗方法包括温针灸、电针刺激、拔罐、穴位注射、TDP照射等。
推拿治疗包括揉按肩背肌肉、点按肩背部有关穴位、肩周揉按、局部筋结的分筋、弹筋、点按肩部相关穴位、摇、拔、牵、抖肩关节和揉按点压上肢有关穴位及经络等。
口服中药汤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辨证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用力适到好处,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禁用暴力。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休息和调整饮食,以促进康复。
风寒湿痹型的治疗方法是祛风散寒、利湿通络,可以使用乌头汤加减,包括麻黄、制川乌、白芍、黄芪、甘草、防风、羌活和桂枝等药物。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案⼀、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案》”。
(1)50岁左右发病,⼥性发病率⾼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肘、⼿及肩胛区,但⽆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痉挛和肌⾁萎缩。
肩前、后⽅,肩峰下,三⾓肌⽌点处有压痛,⽽肱⼆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两侧⽐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向的活动⼀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管痉挛⽽发⽣上肢⾎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部肿胀,发凉及⼿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近端,重者有类似“溶⾻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肿瘤鉴别开来。
(⼆)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甚⾄影响⽇常⽣活。
肩凝症
针灸科优势病种常用方剂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1.风寒湿型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秦艽、当归、川芎、桂枝、木香、乳香、茯苓、防风、桑枝、海风藤、炙甘草。
蠲痹汤蠲痹羌黄归芍芪,生姜姜黄甘草提,益气合营利筋脉,风寒湿痹总相宜。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当归芍药黄芪姜黄甘草生姜2.瘀滞型治法: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
当归、川芎、熟地、川牛膝、威灵仙、苍术、陈皮、白芍、木防己、防风、羌活、白芷、茯苓、醋元胡、生姜。
舒筋活血汤舒筋活血汤荆防,青杜红膝枳续断,羌独当归五加皮,损伤后期筋肉挛。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3.气血虚型治法: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桂枝、当归、川芎、白芍、白术、细辛、秦艽、防风、炙甘草。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姜枣血痹康,肢体顽麻脉紧涩,和营实卫用此方。
药物组成: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篙本草川芎,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甘草川芎2、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四物汤四物汤中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齐。
养血补虚用途广,临证加减随君意。
药物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红四物汤药物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3、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三、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1)气滞血瘀证,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四物汤四物汤中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齐。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十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
【临床表现】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诊断要点】中医诊断:1.风寒湿证: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2.西医诊断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
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2、X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推拿疗法:治疗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加速渗出物吸收,促进病变组织修复,缓解局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二、中药辨证施治三、其他疗法1.小针刀:针刀疗法、带刃针疗法、铍针疗法、钩活术疗法等2.传统针灸仪器: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等治疗。
【辩证论治】1.风寒湿型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方药:蠲痹汤加减中成药:大活络丹等。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精)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精)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 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又称:五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
【临床表现】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 多数为慢性发作, 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 或刀割样痛, 且呈持续性, 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 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 (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诊断要点】中医诊断:1、风寒湿证:肩部窜痛, 遇风寒痛增, 得温痛缓, 畏风恶寒; 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 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 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2、西医诊断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
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2、 X 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推拿疗法:治疗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加速渗出物吸收,促进病变组织修复,缓解局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二、中药辨证施治三、其他疗法1、小针刀:针刀疗法、带刃针疗法、铍针疗法、钩活术疗法等2、传统针灸仪器: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等治疗。
最新针灸科-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为:M75.011)。
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MRI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湿型:驱风散寒、利湿通络。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凝症(肩周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凝症(肩周炎)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肩周炎的定义、诊断、辨证及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肩周炎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定义2.1.1西医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简称肩周炎,系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腱鞘、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征[1]。
多由急性、慢性或长期劳损所致。
因多发生在50岁左右,故称“五十肩”,因其主要特征为肩活动障碍,临床中又有“冻结肩”(Frozen shoulder)、“粘连性肩周炎”(Adhesive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之称[2]。
2.1.2中医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
因外伤劳损、气血不足及风寒湿邪等侵袭肩部,致使经络不通、经气不利,血脉不能濡养筋骨,筋脉拘急而痛,并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称为“肩痹”[3-4]。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肩凝症”等[4]。
3.诊断3.1病史引起肩周炎的病因尚不甚清楚,临床上发现与年龄、性别因素有关,该病多发于中年以后,5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女性高于男性[1,5, 6],右肩多于左肩,体力劳动者多见,且该病的发生多与慢性劳损有关,患者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病,亦可于外伤后引起。
Mcnab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7];而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等可增加罹患肩周炎的风险[7]。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长短不一,数月以至经年时间,炎症消退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3.2临床表现3.2.1 症状(1)疼痛:患者常以肩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夜间尤甚为主诉。
慢性起病者开始症状轻微,仅有肩部不适及钝痛,活动多时痛甚;少数患者可急性发病,疼痛严重,夜间更甚,影响睡眠甚至无法入睡,不敢患侧卧位。
肩凝症(肩周炎)-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临床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为冻结肩、五十肩、肩凝症等,是一种多因素病变,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女性多见。
一、 诊断
1、诊断依据
(1)病史:肩部疼痛:开始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睡于患侧。疼痛可向颈、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
(5)辅助检查资料:X线检查:常规摄片无特殊发现,后期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于肩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其共同功能是在任何运动或静止状态使肱骨头与肩盂保持稳定,使盂肱关节成为运动的轴心和支点,维持上臂各种恣势和完成各种运动功能。如在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肩关节突然外展上举或扭伤时易引起本病。外力愈大,肩袖撕裂愈严重。肩袖完全断裂应与部分断裂区分开,部分冈上肌腱断裂者有60°~120°的外展疼痛弧,但仍可自动抬起上臂;而肩袖完全断裂者,则严重影响肩的外展功能,不能抬起上臂。
3、中医证候分型
(1)风寒湿阻证:肩关节冷痛,活动受限,患处沉重,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2)血虚寒凝证:肩关节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肩部活动受限,头晕眼花,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细。
(3)瘀血阻络证:肩关节刺痛固定,疼痛拒按,入夜尤甚,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
4、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
四、中医治疗难点及科室将来对策
肩周炎发病时间较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信心不足。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手法松解粘连,患者紧张疼痛,拒绝再次进行治疗。该病功能活动恢复时,疼痛仍然存在一定时期里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z.. ..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z.. ..弦紧。
2.血瘀气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亏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法(一)针灸疗法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
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气血虚加足三里、气海、血海。
治疗方法:1、温针灸:在肩前、肩髎、肩髃、臑俞等局部腧穴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腧穴实施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合谷、外关采用毫针刺激,用泻法、留针30~45分钟。
2、电针刺激:选用华佗牌SDZ-Ⅱ电子针疗仪。
得气后肩前、肩髎(或肩髃、臑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刺激,合谷、外关分别接电针,刺激参数为疏密波(2Hz/100Hz)、强度5±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留针至30分钟。
3、拔罐:针灸后可在压痛点或局部腧穴加拔火罐1-3只,留罐10-15分钟。
若瘀滞严重可刺络拔罐:采用皮肤针.z.. ..叩刺或粗针点刺压痛点,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罐1-2只,留罐10-15分钟。
4、穴位注射:选取以上穴位1-3个,用香丹注射液,注射至每穴1ml,每周注射1次,4次为一疗程。
5、TDP照射:肩部局部或针刺部位局部神灯照射,每次30分钟。
6、还可采用针刀疗法、腹针疗法、火针疗法等。
(二)推拿治疗:1、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在患者后面;2、揉按肩背肌肉,拿斜方肌,功在放松该部肌肉,解除肌肉(包括血管)痉挛,散寒止痛;3、点按肩背部有关穴位,可选天宗、秉风、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4、肩周揉按,点阿是穴,旨在解除该部肌肉痉挛,松弛肌肉,恢复肌肉弹性,松解粘连,有止痛解痉、活血化瘀的作用;5、局部筋结的分筋、弹筋,可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松解粘连,有散结止痛、振奋阳气的作用;6、点按肩部相关穴位,如肩髎、肩髃、肩臑等穴,有通经止痛作用;7、摇、拔、牵、抖肩关节,即被动地强制性地帮助病人恢复肩关节功能,可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功能。
操作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用力适到好处,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禁用暴力;.z.. ..8、揉按点压上肢有关穴位及经络。
穴位可选曲池、手三里、少海、内外关、合谷等穴,以达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目的;9、放松,即于最后用力拍打、抖按、擦挤的方法,再次放松肩背部肌肉。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型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9克、制川乌6克、白芍9克、黄芪9克、甘草6克、防风9克、羌活9克、桂枝6克2、血瘀气滞型治法:活血通络,舒筋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9、红花6、熟地12、当归9、白芍9、川芎6、羌活9克、桂枝6克3、气血亏虚型治法: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15、生姜15克、桂枝9、当归9、川芎9、白芍9、白术9、细辛5克、秦艽9克、防风9克、炙甘草6克。
(四)中药熏药治疗:选用广州今健中药熏蒸床JS-809A,采用熏疗2号(红花、络石藤、透骨草、鸡血藤、威灵仙、桂枝、木瓜、苍术、川芎、牛膝),放于熏蒸仪容.z.. ..器内加水适量蒸煮,患者取平卧位,暴露肩背部熏蒸,时间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7日为一疗程。
(五)物理治疗:采用电脑中频、激光治疗、微波治疗、超短波、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等。
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整体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制定发布,1997年第三辑)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2、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
3、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
4、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评价方法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肩凝证两大主症,故本方案以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为疗效评定的依据。
1、肩部疼痛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或VAT法评价患者的疼痛变化,进行积分计算。
注:VAS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z...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端之间有10尺正面“0”端和“数。
目前临床常用的VAS ”的刻度,实用而方便。
游动标,背面有“0-10 、肩关节活动范围变化2(周秉文主编)推荐的肩部活动功能采用就《颈肩痛》评定指标,使用卷尺和旋转测量角度盘(尺)测量肩关节内项指标测4旋和外旋的角度,摸背实验和摸耳实验,将以上定结果按评分标准换算。
具体见肩关节功能评定方案::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A度者采用最大外展。
肘9090度,达不到内旋:肩外展度,前臂旋后。
将角度盘缠于前臂背部正中,将前臂90屈被动转向中部记录内旋角度。
记录肩外旋的度数。
准备如上:将前臂旋向头部,外旋:摸背:正坐于凳上,反手用拇指端背面触及背中线,尽量向上移动,用卷尺测量指端至第七颈椎棘突之距离,以厘米计。
:正坐,头保持正直,举手屈肘,经头顶摸摸耳(口)对侧耳,记录中指尖端触及处。
:肩关节活动评分:B反手摸背(cm)左手摸耳外旋(度)分数内旋(度)57 0 0 左头外侧 0左耳10 10 52 10左耳上方20 20 20 47左顶部30 30 42 30头顶中部40 37 40 40右顶部50 50 50 32右耳上方276060.z....1/3 右耳上70 70 22 701/3 80 27 80 80 右耳中1/3901290 90右耳下注:右手摸手之结果将左右换即可。
:肩关节功能分级:C功能情况 4项指标总分功能级别0-60 0 极度受限60-120 严重受限1121-180 2 显著受限181-240 3 中度受限241-300 轻度受限4301-360正常5五、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思路和措施: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慢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特点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
属中医学“肩凝症”范畴,其病机多因老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外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闭阻,不通则痛,进而出现活动不利,而活动不利又进一步加剧了气血闭阻。
以致经脉筋肉失于濡养,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发为本病。
根据肩凝症(肩周炎)疼痛及压痛常出现的部位和经络循行分布特点,本病属于手三阳及手太阴肺经病变。
病程日久,病情缠绵,依据中医“久痛入络”的理论,病变又与手三阳络脉及手太阴络脉密切有关。
元·窦汉卿《标幽赋》说:“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
”又说:“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以通调手三阳及手太阴肺经经脉为主,结合表明针十五络脉分布特点,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综合规范治疗,是本病治疗取效的关.z.. ..键。
(一)治疗难点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明显,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尽快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或避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是治疗的重点、难点。
2、粘连期: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在缓解肩关节疼痛的同时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难点。
(二)解决思路和措施1、粘连前期加强中医调护教育,要求患者注意肩关节局部的保暖、避免过劳,并行肩关节局部中药“通络热奄包”热敷。
2、治疗时粘连前期加强温针、拔罐的使用,推拿手法宜轻。
粘连期推拿多采用局部筋结的分筋、弹筋及摇、拔、牵、抖肩关节等手法。
3、粘连期要求患者自行运动锻炼,具体如下:(1)爬墙练习,面对墙壁,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上肢前伸,手指做爬墙运动和由低逐渐增高,使肩臂肌肉有牵拉感,重复10次,坚持练习。
.z... .后伸压肩,背地桌面,双手扶桌,反复下蹲,重复(2) 10次,练习肩关节后伸功能。
站立画圈,站立、双臂伸直,避免弯曲,最大限度(3),缓慢地由下向上按顺时针画圈(注:双臂伸直,否则无效)次,反复进行。
然后逆时针划圈,重复10.z... .患者双手扶持固定物体(如床沿、桌边)做下蹲,(4) 用体重牵拉患肢向上举直。
双手在颈后部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反复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