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诸葛亮写给八岁的儿子)

合集下载

诫子书-诸葛亮翻译

诫子书-诸葛亮翻译

诫子书·诸葛亮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

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字词解释: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过度享乐。

淫:放纵。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养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最终。

枯落:枯枝和落叶。

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参考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诸葛亮诫子书译文及注解

诸葛亮诫子书译文及注解

诸葛亮诫子书译文及注解原文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及注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气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难道还来得及吗?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

与:跟随。

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15《诫子书》解读

15《诫子书》解读

《诫子书》文本解读1. 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2. 文题诠释诫,又作“戒”,劝诫,劝勉之义。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3. 主旨《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4. 内容解读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诫子书概况《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注释淡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鉴赏提示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文章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七上《诫子书》课文+注释

七上《诫子书》课文+注释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俭以.养德 以.德报怨 学以.致用 自以.
为是 B .意.与日去 出其不意. 词不达意. 意.气风发 C .淡泊明志. 志.大才疏 志.同道合 志.
在四方
D .年与时驰. 心驰.神往 驰.名中外 纵横驰.
骋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静以修身
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乙】学须静也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诫子书原文以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以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以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诫子书原文以及翻译《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1.原文: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3.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4.赏析: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与译文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与译文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与译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1]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注释:(1)夫(fú):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增长才干。

(10)成:达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励精:尽心;专心。

(13)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14)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5)与:跟随。

(16)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17)日:时间。

(18)去:消逝,逝去。

(19)遂:于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22)穷庐:破房子。

(23)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简介:《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诫子书》------诸葛亮

《诫子书》------诸葛亮

一、诫子书(一)《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3、句句解析: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15《诫子书》解读

15《诫子书》解读

《诫子书》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2.文题诠释诫,又作“戒”,劝诫,劝勉之义。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3.主旨《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4.内容解读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诫子书原文讲解

诫子书原文讲解

诫子书原文讲解《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注释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

淫,过度⑻励精:奋勉,振奋。

⑼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时间。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破房子。

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⒅意与岁去:意:意志(19)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20)枯落:枯叶一样飘零(21)夫:大丈夫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部编版七上《诫子书》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诫子书》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诫子书》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文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主题概述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主要通过对儿子勤学立志的劝勉,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和“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放纵懈怠,轻薄浮躁。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静以修身古义: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今义:安静。

2.淫慢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

3.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4.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车马等或使车马等)跑得很快。

5.意与日去古义:丧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二)一词多义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三)词类活用1.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次,远大目标)2.非志无以成学(使动用法,使……成功)(四)重要虚词1.夫君子之行(助词,的)2.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五)特殊句式判断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也”表示判断)(六)成语积累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基础知识【文题解读】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本文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北伐途中放心不下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劝勉诸【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

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政权日夜操劳,对儿子,他寄予厚望,又不大放心,故写下这篇《诚子书》,对他加以教诲、训诫。

【课文原文及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译文助词,的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行,操守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养译:君子的品行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志向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达到译: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诫子书》的主旨就就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下面小编整理的《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来参考!《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注释: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励,振奋。

⑾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一说通“冶”。

⑿与: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最终。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 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 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 蜀汉-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 蜀汉-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蜀汉-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原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增长。

〔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诸葛亮诫子书书法-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诸葛亮诫子书书法-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书。

诸葛亮家训《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国礼书法家观山六尺横幅书法《诫子书》(作品来源:易从网)观山,原名:田观朝,易从网签约书法家。

其书画作品经国务院国宾礼专家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国礼作品”,并聘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观山行书书法诫子书气势磅礴,刚劲有力,犹如行云流水般飘逸自在,很多人喜欢这个字体,是因为它干净利落的笔锋当中,仍给人柔和自在之感,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漂亮的字体。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张锁平,尤爱书法,幼承庭训,得其家传,对汉隶、魏碑用功最勤,近年来言传身教收获颇丰。

1982、1985其作品其作品入选国家书展、2003获中国书法网络大赛金奖、并入编《中国书画名家大典》,其作品在《中国楹联报》、《开封日报》、《汴梁晚报》《、黄河风》等诸家媒体相继刊登至今。

实力派书法家张锁平书法诫子书,古朴典雅,入木三分,方圆兼施,沉着大方,笔势沉稳,字体精妙;张锁平书法在结体上,结构精巧,造型优美,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的确是优秀书法之典范。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孔德文新品楷书《诫子书》(作品来源:易从网)孔德文,78年生于献县,孔子第七十七代玄孙。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治性一作:冶性)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

与:跟随。

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诫子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诫子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诫子书》运用了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从淡泊和宁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