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文所选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

该教材的主题是“我和我的同学”,本文选取的教材内容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设计目的本教学设计的目的为:1.帮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大概生平和他的一些思想。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理念是“情境教学法”。

此法注重以情境为背景,通过情境中的任务和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策略教学内容:1.闻一多先生的简要生平介绍2.闻一多先生的一些思想3.小图画大文化:雷峰塔教学策略:1.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介绍的视频,然后与学生交流有没有了解学过闻一多先生这位文化人物。

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查阅教学法”:教师为学生配备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阅读,大组合作的方式,将他们所了解到的信息汇合、讨论和补充。

3.引入雷峰塔:引导学生了解闻一多对雷峰塔的喜爱,并将其使用过的旧信纸、信封等文物带到教室细欣赏。

学生可以观察字迹、图案、颜色等元素。

4.集体分析尝试写信:通过介绍闻一多曾留在雷峰塔上寄过信的经历,以及信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他的信的内容和写作风格。

然后,教师让学生试着写一封信,让学生通过写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探究活动时先放一段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视频,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及其作品、思想等,让学生对此人和其思想有了初步了解。

2.阅读材料:提供学生阅读资料,阅读资料的内容除了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一些思想之外,还要让学生认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经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和排比这两个描写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课文中具体句子和词语的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到的描写手法,创作一段表达情感的文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以及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闻一多先生家国情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注意:由于字数限制,上述内容并未达到2000字,但已尽量详细列出教学难点与重点。在实际教案撰写中,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展每个要点,以达到所需的字数要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信念和理想而勇敢站出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世界和家国情怀。
在实践活动方面,写作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但部分学生在运用描写手法时仍显得有些吃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此外,教学过程中我也在思考如何将闻一多先生的家国情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这可能需要我在课堂之外,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首先,在导入新课环节,虽然我通过提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但感觉问题的设置还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更有共鸣。今后,我可以尝试从学生们熟悉的身边事例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意识到自己在讲解闻一多先生言行特点时,可能过于注重理论阐述,而忽略了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去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运用更多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直接输出: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对闻一多先生言行的学习,感受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用事实和逻辑论证自己的观点。
- 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如形象描绘、情感渲染等,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这些技巧的作用和效果。教师应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帮助学生领会这些表达技巧的精妙之处。
- 道德观念的内化:如何将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需要设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实际例子,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促进道德观念的形成。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得不够自然,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内涵理解不够深刻。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领悟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发表观点时显得紧张,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表达、勇于分享。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教学设计
(4)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表现,探讨如何将其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
3.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问,及时给予反馈。
(2)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感到敬佩,但不知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践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针对以上学情,本教学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2.阅读理解:选取一篇关于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完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题。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人物形象、事件内涵的挖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课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在下节课上分享讨论成果:
a.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b.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向闻一多先生学习,践行他的精神品质?
b.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c.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d.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如何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校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会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说”和“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2)学会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探讨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

(2)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说”和“做”的品质。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写一篇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感悟。

四、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感受到他的崇高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作方法,学会欣赏课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部分学生在课堂发言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训练。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新人教版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导入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

我们先认识了霍金,又认识了邓稼先,今天我们认识另一位优秀人物闻一多先生。

看视频简介。

学生注意抓关于人物的重要信息。

随后说出来。

二、读文探究(一)整体探究听读思考: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先生的说和做。

找出中间衔接的语句,指出衔接语句所起到的作用2.围绕两方面各写了几件事3.作者如何评价闻先生(找出文中评价性语句)学生解说。

板书展示: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及其评价。

(二)人物形象解析A.初步探究分别找出关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相关语句,说出人物特点,给出读者评价。

B.深入探究质疑:怎样理解作为诗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闻先生的说和做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不觉得奇怪吗?)解析:我们不妨把闻先生放在时代大背景中看待人物的成长变化。

1.了解闻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闻一多(1889-1946)身处中国近现代,外敌入侵,国内风雨变幻,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

期间中国社会的大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探求闻先生成长的思想历程观看视频:红色地图闻一多雕像3.名人对闻先生的高度评价教师小结:体现不同时期闻先生认识的不同,先学术救国,后革命意识,义无反顾。

无论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本质上是言行一致的,核心精神在于爱国精神。

无论是潜心学术,还是民主展示,核心都出于爱国,如果生于和平时代,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的诗人,潜心治学的学者,一个极具儒雅的文人。

生逢乱世,心怀国家,民众。

转身间成为一个民主战士,振臂高呼“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的英雄。

他做到义无反顾,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勇者姿态,令人钦佩。

三、拓展延伸:人生价值观的探讨1.陶渊明与闻一多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这些山水田园的诗人也像闻先生一样,生活在政局多变、社会动荡的年代,他们也曾有着自己大济苍生的志向,最后却都寄情山水。

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

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

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

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

1922年赴美国留学。

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

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含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含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含五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在品读中,初步体会诗坛巨匠的生动语言,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3、学习闻一多澎湃的爱国激情,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一、导入师:出示闻一多相片,猜是谁生:闻一多!师:对!闻一多——一个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他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检查预习1、认识作者臧克家作者是谁呢?(臧克家)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

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其中以《老马》和《有的人》最为有名。

臧克家,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此处教师可给与适当的提示及补充。

)师:老师对作者也做了一些整理,大家看大屏幕,用黄色标注的内容是需要同学们重点识记的。

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三、目标导航:师:了解了作者,扫除了字音障碍,对于本课我们还需要把握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位同学你来读一读。

(师指定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同学读。

)四、初读课文,走近闻一多师:听读课文思考问题(大屏幕显示:朗读课文,明确闻一多是从哪些方?作者是如何对他评价的?)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闻一多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生:作为学者,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啊?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了概括。

师:同学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很强啊!师:那对于这样的学者和革命家,本文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好,来抢答。

生读: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3.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3.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学生出声读字音并标注。
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了解闻一多的事迹。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性学习能相互启迪,共享成功的喜悦。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交流感受。
学生练习写作,集体交流。
个别学生仿写有困难,也可自由抒写。




为了挽救衰微的民族,闻一多先生潜心书斋,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专攻古典文学,作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卓越成就,以期开出一剂救国于危难的的文化药方;为了反对国民政府的独裁,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拍案而起,大义凛然,投入战斗。心怀国家与民族之安危,闻一多先生成了国人精神上的一道丰碑,愿我们谨记之。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围绕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课文如何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板书,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提示:文章的结构美.就是要求我们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其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安排等(多媒体显示)。
作业
作业:课外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写《唐诗杂论》
学者 写《楚辞校补》 做了再说
写《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闻一多 口的巨人
起稿政治传单说了就做行的高标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讲 言行一致
参加示威游行




1、学生找出文中能够体现闻一多精神的语句,放声自由朗读,思考作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并用“我从(句子或词语)看出 闻一多具有的精神。”的句式进行交流。
2、补充闻一多的材料,整体了解闻一多。

初一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及教案(7篇)

初一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及教案(7篇)

初一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及教案(7篇)学习目标篇一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3、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地壳校补赫然函寄漂白仰之弥高锲而不舍潜心贯注炯炯目光目不窥园警报迭起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群蚁排衙迥乎不同气冲斗牛慷慨淋漓2、简介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

五四运动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了学生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反动政府的贪腐,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生。

3、介绍臧克家。

当代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精神和革命精神。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精神和革命精神。

2.如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让学生了解其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对闻一多先生的了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要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的品质。

(三)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眼中的闻一多先生”为题,写一篇短文。

2.教师辅导学生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伟大?(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课外延伸1.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践行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教师播放“七子之歌”歌曲或《红烛》诗歌朗诵带。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歌(诗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

他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之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满腔热血化为驱散黑暗的晨曦,他将永远屹立在历史的潮头。

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设计(二):多媒体显示“闻一多画像”。

(也可参考课本前彩图插页)同学们,眼前这位人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清瘦、历史沧桑、目光坚定、神情刚毅、目光深邃、饱学诗书、疾恶如仇……)你们猜猜他是谁?(从背景烛光、红焰看)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设计(三):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让我们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寻找答案。

设计(四):多媒体播放有关闻一多的电视电影录像或光盘。

闻一多先生敢于无畏地面对邪恶势力,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行为,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新的正气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虔诚地献上我们的敬仰之情,为我们心中可敬的人。

设计(五):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但有一位备受世人瞩目,他既是热情澎湃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就是闻一多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 于音乐美。4.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主要由学生来完成)
二、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 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 …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细读全文,画 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二.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 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教学用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引出闻一多的事迹。
二、通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比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 》两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 重点与前面又有不同。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及其被害经过,是人们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课外收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教后记:这篇文章记述了 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学习他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述的重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 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三.教学难点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三.检查预习情况
⑴正音:
弥 锲 兀 沥 函 衙 赫 迥 窥 楷
多音字:壳{ };斗{ }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
五.问题研讨.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片段.
二.问题研讨.
1.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
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 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 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