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合集下载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 表现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 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总结
《闻一多先生的说呾做》一文,作者为何 能在一千多字中,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 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 精致严谨的结构, 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 精炼的诗一般语言, 量。 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读一读
o 地壳 qià 函寄 há n 卓越 zhuó
锲而不舍 qiè 潜心贯注 qiá n 气冲斗牛 dǒu 仰之弥高 mí
校补 漂白 piǎo 深宵 xiāo
jià o
赫然 hè 衰微 shuāi 钻探 zuān
兀兀穷年 wù 警报迭起 dié 迥乎不同jiǒng 慷慨淋漓 kǎi 无暇顾及 xiá 目不窥园 kuī 炯炯目光 jiǒng 沥尽心血 lì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 例来表现,试分析幵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 闻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较详,突出了他 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亍救国,研究学问的态 度一丝丌苟。而闻先生研究《楚辞校补》 呾《古典新义》两件事写得较简略,强调 “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

6.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 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 构所起的作用。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作为
第1、2段
第7段 第8段、9段 第19、20段总领Leabharlann 文 总结上文 总领下文过 渡
学者
作为 革命 家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
夹叙夹议的作用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 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 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课后练习: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 的意思。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 断”,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请问:谁发表过 “最后一次演讲”?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 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再
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 全国有几个?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 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由此而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 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 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 “说”、“做”了不“说”的特点哪。里为过
• 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渡段方?面“说”了就 “做”的特点。
•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 进行小结,第八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 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 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 不一般的。
四人小组讨论P98.三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 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
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闻先生还有 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
•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起关联和 呼应紧密的作用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 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 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 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 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
用。
• 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那令人尊敬的 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行、 作风好像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 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2。 闻一多阅读理解

12。 闻一多阅读理解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来往甚密,相知很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正课1。

朗读课文,可以由老师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

2。

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作为学者的方面。

”写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第二部分:从“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到完。

写闻一多先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说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3。

质疑: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

闻一多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讨论并归纳:闻一多先生的前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是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4。

质疑: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怎样过渡的? 讨论并归纳: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这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5。

细读文章,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

(1)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废寝忘食,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

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1] (2017年人教社教材改版,改版后文章恢复初名[2] )。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底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 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
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 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 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 变得不平常。
四字词语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钻之弥坚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迥乎不同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警报迭起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
运用四字短语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 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底方法。
闻一多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民主战士 诗人 学者
新诗集《红烛》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 他一身正气,抗 《死水》是现 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 战蓄髯八年。 年以后,面 代诗坛经典之 学。学术著作有《神 1943 对国民党统治的 话与诗》《唐诗杂论》 作。 1925年3 日益腐朽,拍案 《楚辞校补》《古典 月在美国留学 新义》 等。他对《周 而起,走出书斋, 期间创作了组 易》《诗经》《庄子》 投身到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革命 诗《七子之 《楚辞》四大古籍的 洪流中去。1946 歌》,表达了 整理研究(后汇成 深挚的爱国之 “新义”),被郭沫 年7月15日,在昆 明被国民党特务 情。 若称为:前无古人, 刺杀身亡。 后无来者。

七年级下册语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 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 飘飘……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 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 •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 作风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认真研读课文3、4、5段和16、 17、18、19、20段体会文章语言。 1、字词凝练,句式整齐, 音调铿锵,给人强烈的感染。 2、语言生动形象。 3、语言精练含蓄。
•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诗兴不作”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 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 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 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 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 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 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 “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 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闻一多简介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诗集《红烛》, 集《死水》,表现出深沉 的爱国主义激情。
闻一多先生雕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闻一多先生画像
闻一多先生纪念馆
作者
臧克家 现代诗人 闻一多的学生
藏克家简介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 《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在 导师闻一多的帮助下,出版诗集 《烙印》,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6年,闻一多先生被害后,臧克 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表 悼念。1980年,年已花甲的臧克家 再度回忆,写下了《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 人。”
•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 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 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对偶句: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经典练习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经典练习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外阅读:(一)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啊!有事实拿出来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二)①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②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③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④在害怕啊!⑤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⑥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⑦你们完了,快完了!⑧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⑨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⑩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1.本文选自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感觉到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的________精神。

2.第(一)段中“讲、说”和敌人的“ ________”对比;“光明正大”和“ ________”对比,揭露了________。

3.文中“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是指: ________。

4.“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5.用“‖”给第(二)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参考答案课外阅读:1.义无反顾,英勇无畏的革命2.打、杀偷偷摸摸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到极点3.第一,李先生无罪而遭毒手;第二,偷偷摸摸施行暗杀4.反复愤怒、蔑视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讲解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讲解

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 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 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闻一多先生前期对于说和做的态度与他 后期的态度截然相反,这矛不矛盾?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 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 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 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 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 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
探索道路而苦读的目的是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 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4、夹叙夹议的写法。第一、二、七段是议论。 第八、九、二十段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 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 题目的照应。
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 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 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 中的重要作用。
他有他有
《 有 的 人 》
——
臧 克 家
还 活 着
的 人 死 了
已 经 死 了
的 人 活 着
部。 臧克家先生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qiào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 光”“头发零乱”“昂首挺 胸”“长须飘飘”“目丌窥园”都 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 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 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 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 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读音检测:
臧 zāng 衰微 shuāi 心会神凝 ní ng 慷慨kāng kǎi 锲而不舍qiè 校补jià o 迭起dié 沥尽心血 lì 潜心贯注 qiá n 兀兀穷年wù 一反既往 jì 气冲斗牛dǒu
迥乎不同 jiǒng
目不窥园kuī
群蚁排衙 yá
词语解释: 锲而丌舍:镂刻丌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呾力量。 一反既往:完全不过去的情况丌同。 迥乎丌同:很丌一样。 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 星宿名。泛指天空。 潜心贯注:用心与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聚合集中起来。
人物形象分析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1语言描写: •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人家说了也丌一定做,我是 做了也丌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 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呾 谦虚美德。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 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丌准备再跨进大 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8—20
作为革命家的闻 一多的说呾做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草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先生的 追悼会上作《最 后一次讲演》, 壮烈献身。 献身民主事业。
说和做
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丌说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能力拓展
1、“说”或“做”的相关成语或名言。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
讨论
1、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 什么启示?
“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 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 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 强盛而读书” 等等。
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
2、精于剪裁。
作者简介
臧克家( 1905—2004),现 代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 《老马》 《自己的写照》,抗 战后出版了《从军行》《淮上 吟》等诗集。解放后出版的诗 集有《春风集》《欢呼集》 《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 钊》等。
资料链接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 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3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 沉的爱国激情。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 写还有细节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 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 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 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 胸、长发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 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 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 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 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 C ) A.弥高(满) 锲而不舍(刻) B.兀兀穷年(一年到头) 诗兴不作(起, 发) C.迥乎不同(差得远) 沥尽心血(滴) D.目不窥园(从缝隙中看) 气冲斗牛(凶猛的牛)
拓展阅读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品)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品)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品味生动语言。

2、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前播放《七子之歌》。

评析部分歌词,介绍时代背景,引入闻一多,并提问。

(1)为什么中国的领土却遭到了列强的占领呢?因为中国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科技不如人吗?文化不如人吗?政治不如人吗?(2)思考中国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探寻病因...闻一多的身份之一:诗人、学者。

思考中国政治,在政治制度上寻找出路...闻一多的身份之二:民主战士。

(3)闻一多先生是如何以一言一行感召世人的?闻一多先生又是以怎样的精神品质影响后世的呢?二、问题探究探究1:诗人学者闻一多:他说了什么?他做了什么?说:他啥也没说!做:他做了很多!(三本著作)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呢?表面原因: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研究传统文化是他的本分;深层原因:他是爱国知识分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探寻救亡图存的真理是他的情分。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闻一多的“书斋生活”是什么样的?目不窥园,足不下楼:能静心,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有耐心,吃得了苦头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有恒心,目标很长远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有诚心,治学很严谨作为诗人学者,闻一多怎么自评他的说和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闻一多的言行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呢?力戒空言,崇尚实干。

探究2:民主战士闻一多:诗人学者闻一多:他说了什么?他做了什么?说:他说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他做了!他做了很多!(三个例子)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之下,特务遍布,人人自危,不谈国事,闻一多何以敢说?“民主自由”乃“洪水猛兽”,明哲保身,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明知前路凶多吉少,闻一多何以敢做?原因:他的身份决定:民主战士,运动领袖他的性情决定:“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的那颗心决定:爱国之心!怎么评价民主战士闻一多的说和做?敢说敢做,又说又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课件(共31张PPT)

方法指导4
升华感情 深化主题 总结上(全)文 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呼应标题 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 章委婉含蓄
结尾
质疑问难
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 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过”,但他又 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 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 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 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穷苦的样子。 穷年,一年到头。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心血。沥,滴。 文中指整齐的排列着。 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形容气势之声可以直冲云霄。斗,北斗星。牛,牵牛星。 斗牛,泛指天空。 (精神、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没有空闲顾及。暇,空闲。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用心专注而深刻。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组卷网
学以致用
臧克家
学法指导1 分析文章标题 是理解文章内容 的重要途径。
想一想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 2.围绕这两方面写了哪几件事? 3.在这两个方面中,闻一多先生分别恪守着怎 样的“说”和“做”的原则?
方法指导2
找出关键语句或段落是分析文章结 构,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七子之歌——澳门 --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学 科网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闻一多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们应该关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 挑战,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 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爱 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提供 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让他们
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闻一多先生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公益 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倡导民主与科学
他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坚守正义
在国家危难之际,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为民族 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06 结语
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 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05 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的典范
严谨治学
闻一多先生对待学问的态度非常 严谨,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原 则,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言传身教
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通 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感染
学生,成为学生们的楷模。
关爱学生
闻一多先生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 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 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
和帮助。
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导
耐心细致
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讲解,直到学 生完全理解。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闻一多先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激励成长
他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造力。
对社会的责任感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03
古代文学
闻一多先生致力于古代文 学的研究,尤其对《诗 经》、《楚辞》等经典著 作有深入的探究。

课件3: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课件3: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研读课文重点语段 前一部分
1、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起什么作用?
直接点题,表明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 同时总领全文。
2、指出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原文回答)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3、解释加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闻先生从文化上探求救国的方法,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 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 他分心。
“沥尽”指“耗尽”的意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 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饭,他几乎是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他惜时寸阴、分阴。
比喻能提供知识养料的古代典籍。
品味语言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红色部分 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了解作者 现代著名诗人大群 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 《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 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 集。
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 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 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 学的研究。
“五·四”运动时, 闻一多在北京清华读书, 他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 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 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 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 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 的生命。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自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 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 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 你说出一两个类似闻先生这样 的人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文是怎样表现作为学者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的? 对于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课文又 是怎样表现他的“说”和“做”的?
说和做
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不 “说”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做 不畏凶险 走在前头 昂首挺胸 大义赴死
说 1.几年辛苦,著《唐诗杂论》 向全国人民呼喊 2.十年艰辛,著《楚辞校补》 亲自起稿政治传单 3.著《古典新义》, “何妨一下楼”。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 1899~1946 ) —— 集 诗 人 、 学 者 、 民 主 斗 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红烛》 《死水》 《七子之歌》
学者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革命家 “最后一次讲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 知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格。
2、思考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找出两者之间的过渡句。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7--8段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
臧克家
1930 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 臧克家于 1930 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 考试成绩发布,一位 20 多岁的考 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 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 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 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 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1932 年回清华 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 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 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 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 了。”可见相知之深。 1933 年臧克家准 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 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 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 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 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 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 年代,两 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 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 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 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 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 1944 年 10 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 月 12 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 又一首的新诗,并于 1933 年出版 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 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 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 多》以示悼念。 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七年级语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3、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德育:5、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完成目标1,夯实基础。

2.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第70 页共8 页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1. 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并复述课文。

3. 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三、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1、为下列点字注音。

典籍.()赫.然()独裁.()迭.起()迥.乎不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词语运用,选用下列一个词语进行造句。

仰之弥高沥尽心血炯炯目光4、形似字辨析。

载炯籍裁迥藉栽(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原文及注释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原文及注释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原文及注释
以下是一段记载闻一多先生言行的片段原文及注释:
原文:
闻一多先生曾说:“我不是想做一个文学家,而是想做一个文化人。

”他认为文学只是一个方面,一个文化人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思考能力,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引导人们思考,促进社会进步。

注释:
闻一多先生以“我不是想做一个文学家,而是想做一个文化人”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他认为文学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思考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世界,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他人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表明闻一多先生对自身的要求和对社会责任的强烈意识。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七年级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七年级人教版)

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七年级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3.领会并模仿文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和确定记叙重点的写法。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所以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和第二个教学目标。

第一个教学目标侧重于对闻一多品格和精神的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理解、概括中心事件和从中心事件分析归纳人物的精神品格等语文能力。

第二个教学目标侧重于对闻一多品格和精神的认同、内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谢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准备范读课文。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问题导读”的教学方法:教师设计若干个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文章。

在问题的设计上,依据整体阅读的原则,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由浅渐深,由表及里,兼顾问题的开放性,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主要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主要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主要内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主要内容作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正气凛然、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写作特色
1.这篇文章为什么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为标题?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说说这
些描写的作用。 3.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1.这篇文章为什么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为标题?
《唐诗杂论》 三本书 (学者)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讲究典型性,
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世纪20年代
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 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
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 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 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
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卓越的学者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 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言行一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
二、品析语言
品读句子,揣摩下列句子的深刻含意。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
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三本书 (学者)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 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
诗人,大勇的革命烈
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三件事 (革命家)
2.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有何作用? 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 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7~9三个段过渡。 第7段承接上文小结,8、9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 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 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 渡段的作用。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 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
着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 歌,并且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 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 作奠定了基础。
《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
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 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 的意趣一脉相承。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 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了的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 人。”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
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
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
jiǒnɡ 迥乎不同
二、记一记
目不窥园: 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目不窥园”(见于 《汉书·董仲舒传》)。后世用来形容埋头读书。 诗兴不作: 作诗的兴致不起、不发。作,起。 沥尽心血: 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潜心贯注: 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慷慨淋漓: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 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
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 的?围绕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2.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
来的?有何作用?
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
围绕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
一、研读文本
1.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是怎样说的和怎样
做的?各有哪些方面的成就?结合课文,完成下表。
2.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1. 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 动完全一致
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
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一、读一读:
qiào 地壳 jiào 校补 piǎo 漂白 wù 兀兀穷年 yá 群蚁排衙 jiǒnɡ 炯炯有神 dǒu 气冲斗牛 diã 警报迭起 mí 仰之弥高
qiâ 锲而不舍
kuī 目不窥园
(1)几年辛苦,著《唐诗杂论》; (2)十年艰辛,著《楚辞校补》; (3)著《古典新义》,“何妨一下 楼”

向全国人民呼喊 亲自起稿政治传单

不畏凶险, 走在前头, 昂首挺胸, 大义赴死
群众大会演说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着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老马》,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臧 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
者所熟知和喜爱。
20世纪30年代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 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 其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 知很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
三件事 (革命家)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以少胜多。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
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
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