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二章《世界古代史》马工程

合集下载

01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ppt

01 《世界现代史》 马工程.ppt
二次代表大会秘密进行,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的分歧,宣告了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列宁主义诞生和俄国 1905 年革命
1904 年日俄战争中沙皇军队接连失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各地罢工运动风起云涌
布尔什维克党于 1905 年 4 月在伦敦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 指出无产阶级应积极领导当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通过武装起 义推翻沙皇政府, 实现工农民主专政, 然后适时将其转变为社 会主义革命
合一的极权专制,密切与帝国主义的关系 1889 年, 伊斯坦布尔军医学校的学生秘密结社, 成立了 “ 统一
与进步委员会”(欧洲人称其为 “ 青年土耳其党”) 1906 年后, 青年土耳其党主要在军队中发展,进行武装起义,获
得成功 青年党人在取得胜利后, 推行泛突厥主义, 即大土耳其主义, 激起
了帝国境内阿拉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反抗
中国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 1840 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加深民族危机 ✓ 基督教教会与民众发生冲突不断,治外法权 ✓ 德国侵入山东
“扶清灭洋” 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在山东、 直隶等地迅速兴起 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入侵, 1901 年签订丧权辱国的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一章 进入 20 世纪的世界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第三节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四节 亚洲的觉醒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革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世纪之交的科学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社会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
原因: ✓ 卡扎尔王朝统治的伊朗已经沦为半殖民地 ✓ 外国资本压力下民族工商业发展缓慢, 人民处境更为艰难 ✓ 国王挥霍 ✓ 为数众多的伊朗学生和工人在俄国求学、 做工,重大影响

导论与引言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导论与引言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最初的国家、奴隶制经济和上古文化
• 最初的国家都是从氏族组织发展而来的。但它又是对氏族制度的重大超越与否 定。国家不像氏族那样把血缘关系作为联结居民的纽带,而是“按地区来划分 它的国民”,“并允许公民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实现他们的公共权利和义务”。 国家内部还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已经不再直接就是自己组织为武 装力量的居民了。这个特殊的公共权力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自从社会分裂为阶 级以后,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已经成为不可能了。”在人类的历史上,国家 的形成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世界古代史》 上册引言
• 世界上古史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 世界上古史的发展阶段 • 最初的国家、奴隶制经济与上古文化 • 世界上古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世界上古史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 在我国,世界上古史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两个阶段,即原始 社会和奴隶社会,时间为300万年前至公元476年,属人类文明发展巨 流中的源头。
《世界古代史》导论
• 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发 展规律
• 如何学好世界古代史
一、世界古代史的研究 对象及其发展规律
• (一)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氏族制社会 • (二)奴隶占有制社会 • (三)封建社会
(一)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氏族社会
• 世界上人类的起源和社会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和 发展的必然结果。
希腊-罗马
西亚
中国
埃及
印度
古代亚欧大陆诸文明的地理分布
18
世界上古史的发展阶段
• 原始社会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 • 血缘家族是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其存在时间很长,大约相
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 氏族公社是血缘家族发展的结果。氏族公社先后分为母系与父系两个

第七章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第七章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1个无产者队
石头
最后一个王“高傲者”塔克文施暴政,被驱逐出境。 公元前510年,王政时代结束,罗马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 历史阶段——罗马共和国时期。
第二节 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一、共和国的建立
设立两名执政官,作为共和国最高权力的代表,具有同僚协议、权力制衡和 任期短暂等特点。
王政时代的元老院保留下来,成为共和国的核心机构。 森都里亚大会,带有典型的贵族性质,为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二、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斗争原因: 1、平民被排斥于国家政
治生活之外,不能与贵族分 享国家权力,不能进入元老 院。
2、平民无权参与公有土 地的分配和使用。
3、平民被沦为债务奴役 的深渊。
4、习惯法的解释权和司 法审判权掌握在贵族手中。
第一,国家机构逐渐完善。 第二,平民的经济地位得到一定的改善。 第三,奴隶制经济得以发展。 第四,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第五,平民争得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权力,打破了贵
族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加强了共和政制中的民主
因素。
三、征服意大利半岛与“分而治之”
通过维爱战争(约前477-396) 控制意大利北部。
通过萨莫奈战争(约前343-290) 控制意大利中部。
通过塔林顿战争(约前280-275) 控制意大利南部。
四、 征服地中海区域与行省统治
优利亚·克劳狄王朝 (14-68)
弗拉维王朝(69-96) 安敦尼王朝(96-192)
三、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图拉真柱
哈德良城墙 图拉真柱
一、三世纪危机
1、奴隶制危机,隶农迅速增多。
“大农庄的生产者分为两种:不带枷锁的隶农和戴枷 锁的奴隶”——科鲁美拉 2、政局不稳,内讧频仍。 3、人民起义与蛮族入侵。

中宣部、教育部已出版马工程教材(截止到2019年4月)

中宣部、教育部已出版马工程教材(截止到2019年4月)

袁世硕、陈文新
13 世界古代史(第二版)
朱寰、杨共乐、晏绍祥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郑永廷、刘书林、沈壮海
15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史(第二 版)
王树荫、李斌雄、邱圣宏
16 中国革命史
王顺生、王炳林、陈 述
17 经济法学(第二版)
张守文
18 国际公法学(第二版)
曾令良、周忠海
19 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
18 世界现代史
1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1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22 社会学概论 23 法理学
许崇德、韩大元、李林
万俊人、焦国成、王泽应
顾海良、程恩富、柳欣
林岗、洪银兴、雎国余
张海鹏、杨胜群、郑师渠
程中原、吴敏先、陈述、柳建 辉
于沛、胡德坤、李世安、徐蓝 、孟庆龙
邢贲思、梅荣政、张雷声、艾 四林
序号
书名
作者
1 《西方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吴汉洪
2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
文建东
3 西方经济学(精编本)(第二版)
4 史学概论文献与资料选编
外国文学作品选(上) 5
外国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编写组 张岂之、于沛、瞿林东、陈春 声、张越 聂珍钊、苏晖
聂珍钊、苏晖
6 文学理论教学参考书
童庆炳
7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8
54.00 40.50 46.00 54.50 54.00 57.20 51.10 49.20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9 2017
978-7-04-050099-8 978-7-04-050101-8 978-7-04-046895-3

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古代印度文明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种姓制度把 人类社会最丑恶的不平等用一种天生的种姓出身固定 下来,永世不得更改。后来,这一现象竟愈演愈烈, 生生地造出一个极为下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阶层。种姓制度及其种姓歧视观念的长期存在,成为 印度社会矛盾危机的渊源,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 文明的辉煌。
刹帝利
第二等级,由王族和军事行政贵族集团组成
吠舍
第三等级,整个社会的支持者和供养者,即养活整个社会的 工农劳动群众
首陀罗
第四等级,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失去政治、法律 和宗教上的一切权利
一、列国综览 二、百家争鸣 三、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摩揭陀国遗址
(一)十六大国
(二)社会变化
婆罗迷字母
《摩柯婆罗多》汉译本
(一)文字与文学
《罗摩衍那》壁画
《佛本生经》缅甸版手稿
(二)建筑与艺术
“窣堵波”
库特布塔公园中保存的孔雀 王朝石柱
(二)建筑与艺术
印 度 佛 教 石 窟
(一)天文与数学
• 古印度人通过研究日月的运行,制定历法。
• 古代印度人将1年定为12个月,每月定为30日,每年 360日,所余差额用增置闰月的方法来弥补。
城镇遗址
哈拉巴城;摩亨佐·达罗
文字
象形;几何图案与符号
文明的来源——未解之谜
(二)哈拉巴文化的衰落问题
学界假说
外族入侵说: 公元前1750年前后,一批外族人出现在印度河流域,在 激烈的对抗中,城市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自然灾害说: 自然灾害加剧了人民苦难,阶级矛盾日趋激烈,人民起 义频繁,给外敌入侵造成可乘之机,内外因互相影响, 从而导致印度河文明的彻底灭亡。
(前4千纪-前5世纪) 作者:周巩固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四编隋唐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四编隋唐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典散文再一次焕发光彩。 ▪ 唐传奇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成熟 ▪ 中唐以后出现了文人词 ▪ 此外,唐代出现了变文这一新的文体。
三、唐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 不仅是前代艺术经验充分累积后的大繁荣,又为中国文学的 未来发展开拓出新的疆域。
思考题:
▪ 1.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 2. 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的关系如何? ▪ 3.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唐代有哪些影响?
三、开明与开放的国策
▪ 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政策。相较前代帝王, 夷夏之防的观念非常淡薄,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唐代统治者一视华夷的心态,当与他们的出身有关。李氏为 鲜卑化的汉人,唐高祖之母独孤氏、太宗之母纥陵氏、皇后 长孙氏,都是鲜卑族人。
四、唐诗的对外传播
▪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 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其二)
四、张若虚的诗歌兴象
▪ 张若虚,扬州人,生平不详,曾官兖州兵曹,中宗神龙 (705—707)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 士”。
▪ 从诗歌史的角度来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总结升华了 同类题材的旧传统,开辟了意境圆融、兴象玲珑、情韵深厚 的新的境界,预示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 一方面肯定了文学移易风俗、化成天下的功能;一方面批判 了南朝浮艳的文风,主张合南北之长,使文学达成“文质斌 斌,尽善尽美”(《隋书•文学传序》)的境界。
二、《五经正义》
▪ 高宗永徽四年(653),正式颁布《五经正义》以为明经考试 的依据。《五经正义》是中国学术史上经学统一时代的标志。
▪ 不过,唐初并未将儒教定为一尊,而是同时给予道教、佛教 等其他宗教和思想极大的活动空间。因此,编定《五经正 义》,主要目的在整合文化,而不是政治统治上的考虑。

世界古代史(二)+讲义--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

世界古代史(二)+讲义--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

第25讲中古时期的世界(5—15世纪)讲义总体特征:世界各区域文明在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文明类型,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各大洲文明之间的交流有限,世界尚未形成一个整体。

阶段特征:1.政治上:在欧洲,罗马帝国分裂,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西欧推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强化、城市自治与教会神权统治并存,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文明名噪一时。

拜占庭帝国时期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兴起日耳曼法形成;在亚洲,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日本经过大化改新进入封建时代,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西非加纳、马里、桑海先后崛起;南非津巴布韦一度兴盛。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是三大印第安文明。

2.经济上:欧洲庄园经济发展,城市工商业繁荣,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准备条件;教会占有大量庄园收取什一税。

拜占庭帝国工商业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发展。

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

南亚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农耕经济繁荣,东亚日本和高丽实行土地国有。

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农业总体落后。

3.文化上:在欧洲,大学兴起发展,但天主教会控制人们精神生活。

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文明各有特色。

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朝鲜文明、日本文明谱写亚洲文明发展是上灿烂一页。

中国、印度、阿拉伯文明不断向外传播。

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西非的加纳等国、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等充分展现了古代非洲文明的成就。

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为代表的美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2.了解中古欧洲政治,制度的产生和演变过程;3.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特征;一、亚欧民族大迁徙(BC2世纪---8世纪)(一)表现:1.BC2世纪到2世纪:亚洲:中国匈奴强大不断扩张,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在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二编秦汉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二编秦汉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第三节 西汉中期的散文
一、董仲舒的奏议文
▪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 河北景县)人。“少治《春秋》,孝景 时为博士” 。武帝时举贤良文学,董 仲舒上书对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被采纳。
▪ 初任江都王相,因故废为中大夫。后任 胶西王相,不久以老病辞官,归居乡里 后以修学著述为事。
▪ “师法”“家法”的观念导致汉代文人的个性普遍受到抑制, 往往缺少创造性,作品多带有尚古、拟古的色彩。
第四节 秦汉文学的特征与嬗变过程

一、秦汉文学的特征
▪ 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与创作的繁荣,有人开始用“文辞”、 “文章”来指文学性较强的作品。汉代的一些作家对于文学 的性质似乎已经有了比较清醒、准确的体认。但是从总体上 看,秦汉文学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纯文学”还不完全相同。
二、大一统政治下的不遇之感
▪ 大一统的集权政治和独尊儒术的思想氛围,让士人的主体意 识受到很大的压抑。不少士人极其敏锐地察觉到了大一统政 体下士人社会地位的下降,并在作品中传达出这种惶惑、焦 虑与失落之感。
▪ 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美人赋》、司马迁的 《悲士不遇赋》、刘歆的《遂初赋》、班固的《幽通赋》等。
▪ 《淮南子》也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塞翁失马”“削足 适履”“刻舟求剑”等广为流传。《说山训》《说林训》还 汇集了许多格言警句,如说“以天下之大,托于一人之才, 譬若悬千钧之重于木之一枝”;“太(泰)山之高,背而弗 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等,无不发人深省。
三、《盐铁论》的文学色彩
▪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贤良、文学认为民间疾苦的根源 在于武帝以来的盐铁官营、酒榷、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并 要求废除这些政策。这一要求受到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反对, 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会议”。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名单文学类专业《比较文学概论》对应课程: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导论、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专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通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外国文学史》对应课程: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简史、外国文学概论、外国文学概要、外国文学纲要、外国文学史纲要、外国文学史论、西方文学概观、西方文学概论、西方文学简史、西方文学、西方文学史、欧美文学、欧美文学史等《西方文学理论》对应课程: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入门、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与马列文论、西方文艺理论、西方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简介、西方文艺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与思潮、西方文学理论导读、西方文学理论批评、西方文学理论入门、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等《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对应课程: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流派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等《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应课程: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对应课程: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论与批评史、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论等《文学理论》对应课程:文学概论、文艺理论、文学原理、文学概论专题、文学基本原理、文学理论关键词、文学理论基础、文学理论入门、文学理论与鉴赏、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原理入门、文艺概论、文艺学概论、文艺理论常识、文艺理论基础、文艺理论与鉴赏、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文艺理论专题、文艺理论专题研究、文艺学基础、文艺学专题、文艺学专题研究、文艺理论热点问题研究等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学概论》对应课程:考古学通论、考古通论、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基础,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欣赏、考古学引论、考古学原理、考古学专题讲座、考古与博物馆基础、考古与博物馆学、文物与考古、文物与考古概论等《中国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国思想史、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儒.释.道—中国传统思想概说、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思想专题、中国思想论争史:从诸子争鸣到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史概要、中国思想史纲、中国思想文化、中国思想文化趣谈、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导论、中国文化思想史等《世界古代史》对应课程: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专题、世界古代史通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世界通史·古代、世界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中古史概论、世界中世纪史等《中国史学史》对应课程:中国史学史、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学史、中国史学简史、中国史学史(含史源学)、中国史学史与文选、中国史学史专题等《史学概论》对应课程:史学概论、历史科学概论、历史理论、历史学、历史学(师范)专业导论、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历史学概论、历史学科专业导论、历史学科专业导引课、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学入门导论、历史学通论、历史学专业导论、历史学专业概论、历史研究基础、历史与历史研究、历史哲学、史学导论、史学方法论、史学概论与史学史、史学基础、史学理论、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入门、史学通论等《中国近代史》对应课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专题、近代史、近代中国八十年、近现代史、民国史、民国史话、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国近代史讲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近现代史通论、中国历史概论、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中国现代史专题、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专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应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当代、中国通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国史)、中国现当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等《世界现代史》对应课程: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世界史、世界当代史、世界当代史(1945-90年代)、世界通史·当代、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世界通史·现代、世界通史(现代),世界现代、当代史,世界现代史专题、世界现当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专题、战后世界史等哲学类专业《美学原理》对应课程:美学、美学概论、美学原理、美学常识、美学导论、美学概要、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基础、美学基础原理、美学美育、美学入门、美学十讲、美学十五讲、美学通论、美学引论、美学原理与赏析等《中国美学史》对应课程: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史概要、中国美学史纲要、中国美学史话、中国美学史专题、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国美学文化、中国美学专题、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等《西方美学史》对应课程:西方美学、西方美学基本问题、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概要、西方美学思想、西方美学思想史、西方美学通论、西方美学专题、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与美学、美学史、美学与艺术史、西方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国伦理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伦理学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等《逻辑学》对应课程:逻辑、逻辑导论、逻辑的思想和方法、逻辑方法论、逻辑基本原理与实务、逻辑基础、逻辑基础与应用、逻辑理论与科学方法、逻辑入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与方法、逻辑思想与方法、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训练、逻辑学、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导引、逻辑学概论、逻辑学基础、逻辑学基础与应用、逻辑学基础知识专题、逻辑学与逻辑思维、逻辑学与思维训练、逻辑学原理、逻辑与辩论、逻辑与表达、逻辑与科学、逻辑与论辩、逻辑与推理、近似推理、简明逻辑学、普通逻辑学等《科学技术哲学》对应课程:科学技术哲学、简明科学哲学导论、科技哲学导引、科技哲学概论与科学思维培养、科技哲学专题研究、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哲学导论、科学哲学通论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选读等《西方哲学史》对应课程:欧洲哲学简史、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导读、西方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发展史、西方哲学概论、西方哲学基本命题、西方哲学简史、西方哲学鉴赏、西方哲学精神、西方哲学流派及其反思、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概论、西方哲学思辨、西方哲学思想史、西方哲学通论、西方哲学引论、西方古代哲学史等《伦理学》对应课程:马克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常识、伦理学导论、伦理学概论、伦理学基础、伦理学及其应用、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伦理学入门、伦理学与思想道德修养、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与运用、大学生伦理学等政治学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思政教育学原理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对应课程:思想政治工作史、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中国革命史》对应课程:中国革命史等《地方政府与政治》对应课程:政府学、中国地方政府、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地方政治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等《国际组织》对应课程: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学、国际组织学概论、国际组织研究等《当代中国外交》对应课程: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选修)、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等《政治学概论》对应课程: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现代政治分析原理、新政治学概要、政治科学、政治科学原理、政治学导论、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说史、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政治学原理等《中国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概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西方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外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概要、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政治思想史等社会学类专业《农村社会学》对应课程:城乡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农村社会专题、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管理学等《人类学概论》对应课程:人类与社会、社会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方法、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导论等新闻学类专业《新闻编辑》对应课程:媒体编辑与媒体应用、媒体编辑实务、媒体策划与数字编辑、全媒体编辑、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新闻编辑、新闻编辑基础、新闻编辑理论与实务、新闻编辑实践、新闻编辑实务、新闻编辑实验、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学实训、新闻编辑学实验、新闻编辑与排版、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编辑与商业评论、新闻编评等《新闻采访与写作》对应课程:当代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初级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策划、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写作、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写、高级新闻写作、高级新闻业务、基础新闻写作、全媒体新闻采写、全媒体新闻采写教程、全媒体新闻稿写作训练、新闻采写实训、新闻业务综合实践、实用新闻写作、现代新闻写作、新闻(特写)采访写作、新闻(消息)采访写作、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报道、新闻采访基本知识与技巧、新闻采访基础、新闻采访技能实训、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采访实践、新闻采访实践课程、新闻采访实务、新闻采访实训、新闻采访实验、新闻采访写作、新闻采访写作实践、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与研究、新闻采访写作实务、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采访与编辑、新闻采访与法制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创新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新闻采访与写作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实验、新闻采访与写作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专题、新闻采访与制作、新闻采访与专稿写作、新闻采访综合练习、新闻采写、新闻采写编、新闻采写编评实训、新闻采写编实验、新闻采写基础、新闻采写精要、新闻采写课程实习、新闻采写实践、新闻采写实务、新闻采写实训、新闻采写实验、新闻采写现场模拟及实践、新闻采写与编辑、新闻采写与评论、新闻采写与实践、新闻采写专题、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实务、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基础、新闻写作技能综合训练、新闻写作精讲、新闻写作课程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实践、新闻写作实践课程、新闻写作实务、新闻写作实训、新闻写作实验、新闻写作学、新闻写作训练、新闻写作艺术技巧、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写作与采访、新闻写作与评论、新闻写作指导、新闻写作专题、新闻学/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与采访、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专题新闻报道与写作、专题新闻采写、专题新闻写作、专业新闻采访报道、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新闻采写、专业新闻写作等《广告学》概论对应课程:广告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广告理论、广告理论和实务、广告理论与策划、广告理论与策划实务、广告理论与创意、广告理论与广告赏析、广告理论与实践、广告理论与实务、广告通论、广告通识、广告学导论、广告学基础、广告学基础知识及广告佳作欣赏、广告学及包装设计、广告学科导论、广告学理论与实务、广告学入门、广告学入门与作品赏析、广告学通论、广告学与广告策划、广告学与广告创意、广告学与广告实务、广告学原理、广告学原理及实务、广告学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学原理与实务、广告学专业导论、广告原理、广告原理与策划、广告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原理与实务、广告专业导论、文化广告学、现代广告、现代广告导论、现代广告理论与实践、现代广告理论与实务、现代广告通论、现代广告学、现代广告学概论等《新闻学概论》对应课程:新闻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学通论、新闻概论、新闻理论、新闻理论基础、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事业导论、新闻事业概论、新闻学、新闻学/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学导论、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基础、新闻学基础知识、新闻学理论、新闻学理论读书报告、新闻学理论与实务、新闻学入门、新闻学通论、新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闻传播导论、新闻传播学科导论等经济学类专业《中国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国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外经济史、世界近代经济史、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外国近代经济史、外国近现代经济史、外国经济史、西方经济史、中外经济史等《区域经济学》对应课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等《社会保障概论》对应课程:城市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概论、城市就业与社会保障、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概论、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导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导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社会保障导论、社会保障概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学概论、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生活、社会保障与员工福利、社会保障原理、社会保障原理与政策、社会保障专题、中国社会保障实践、中国社会保障专题等《管理学》对应课程: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管理导论、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导论、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管理理论与实践、管理通论、管理通识、管理学导论、管理学概论、管理学基本原理、管理学基础及实务、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实务、管理学基础与应用、管理学理论精要、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管理学理论与应用、管理学通论、管理学原理实践、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管理学原理与应用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应课程: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对应课程: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导论、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原理、微观西方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微宏观经济学、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入门、西方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原理(双语)、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中级西方经济学等《世界经济概论》对应课程: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概论、当代世界经济概述、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导论、世界经济概况、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对应课程: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等《资本论》导读对应课程:《资本论》选读、《资本论》入门、《资本论》研究、《资本论》原旨及其当代价值、《资本论》原著导读、《资本论》、《资本论》导读、《资本论》研读、《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等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对应课程:经济法、经济法学、经济法学(反垄断法)、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竞争法、金融法)、经济法学分论、经济法学概论、经济法学概要、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经济法学总论等《国际公法学》对应课程:国际法、国际法导论、国际法分论、国际法概论、国际法学、国际法综合课、国际法总论、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学等《国际经济法学》对应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导论、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经济法基础、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总论等《民法学》对应课程:民法学、民法、民法总论、民法学、民法.分论、民法.总论、民法(分则)、民法(上)、民法(上)、民法(总论)、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篇)、民法分论、民法分则、民法学(分论)、民法学(物权法)、民法学(下)(含债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人身权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民法学分论、民法总则、民法学总论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对应课程:行政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学、民事诉讼法精解、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概要、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诉讼学等《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概要等《中国法制史》对应课程:中国法制史、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含新中国法制史)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对应课程:劳动保障法、劳动法、劳动法概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学、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与劳动保障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社会保障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刑法学》对应课程:刑法学、刑法、刑法·分论、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法(分则)、刑法(总论)、刑法(总则)、刑法分论、刑法分则、刑法概论、刑法各论、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导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分则、刑法学概论、刑法学概要、刑法学各论、刑法学总论、刑法总论、刑法总则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对应课程:环境法、资源环境法、资源环境法学、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法与自然保护法、环境法原理、环境和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资源法、环境与资源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等《宪法学》对应课程:宪法学、宪法等艺术学类专业《中国戏曲史》对应课程:古代戏曲史研究、戏剧戏曲史、艺术史(戏剧)、中国戏剧简史、中国戏剧史、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外戏剧简史、中外戏剧史、中外戏剧史论、中外戏剧史与名作赏析、中外戏剧戏曲史、影视戏剧简史、元明清戏剧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专题、中国古代戏曲导读、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国古代戏曲史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等《中国舞蹈史》对应课程:中外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舞蹈发展史与作品赏析、舞蹈简史、舞蹈简史与欣赏、舞蹈史、舞蹈史论、舞蹈史与作品鉴赏、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古代舞蹈史纲、中国古典舞蹈、中国近代舞蹈史、中国近代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史、中国舞蹈、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国舞蹈简史、中国舞蹈简史及欣赏、中国舞蹈简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国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国舞蹈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与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史与欣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舞蹈史与作品欣赏、中外古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发展史、中外舞蹈简史、中外舞蹈简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中外舞蹈史纲、中外舞蹈史纲要、中外舞蹈史及剧目欣赏、中外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外舞蹈史与赏析、中外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外舞蹈文化、中外现当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等《艺术学概论》对应课程:《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与艺术概论、美学与艺术概论、人文艺术概论、文化艺术概论、现代艺术概论、艺术概论·美术、艺术概论·音乐、艺术概论(建筑学)、艺术概论(美术)、艺术概论(双语)、艺术概论(音乐)、艺术概论(专业导论)、艺术概论与艺术欣赏、艺术概论专题、音乐美学与艺术概论、中国艺术学、中外美术概论、艺术学导论、艺术学、艺术学概论、艺术学基本问题研讨、艺术学基础、艺术学基础知识与艺术作品赏析、艺术学理论入门、艺术学原理、艺术导论、艺术导论与欣赏、中国文化艺术导论、艺术原理、艺术原理与实验、艺术导学等教育学类专业《中国教育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名家及其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专题、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萃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名家思想、中外教育家思想、中外教育思想史、中外教育思想评述、中外教育思想择介、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简介、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研究等。

第十五章 蒙古帝国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第十五章 蒙古帝国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 【第一次西征】
1218年,成吉思汗遣勇将哲别率精骑二万,一举击破宿敌乃 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所控制的西域契丹国家西辽,杀死屈出 律。从此,蒙古国家与中亚新兴大国花剌子模开始相峙。花剌 子模原为塞尔柱突厥人的一个行省,后独立称国。13世纪初, 据有北界阿姆河上游、南临波斯湾、东起印度河、西抵两河流 域的广大地区,一时称盛。1219年,花剌子模讹答剌守将劫杀 蒙古商队和使臣,致使两国关系骤然交恶,成吉思汗乘机起兵, 兴师问罪。他亲率大军20万,分成四路,攻入花剌子模。花剌 子模民风骠悍,又有雄兵40万,但在战略上犯了分兵驻地守城 的错误,无法集中御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失去讹答 剌、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等重镇,蒙军赢得了战略优势。花剌子 模国王穆罕默德全然失去昔日英勇,夺路西逃,死于里海一个 小岛上。王子扎兰丁率众抵抗,虽有数次小胜,但终不敌蒙军, 最后被迫单骑涉阿姆河,亡命天涯,不知所终。1220年花剌子 模王国灭亡。
• 成吉思汗首先打破古老的血缘关系,摈弃传统的 部落、氏族单位,对所有臣民进行户口登记,将 其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的结构纳入军政、军民 合一的组织框架中。
• 成吉思汗还强化国家司法机构,设置了断事官— —达鲁花赤。初始,断事官只负责审理民事、刑 事诉讼案件,后则发展为兼管人户、财赋的重任。 成吉思汗还对传统的蒙古习惯法进行整理,数次 召集大会,颁布“扎撒”(意为军令、法度), 并将各类“扎撒”和大汗的“训言”用维吾尔文
不断与相邻的伊儿汗国争夺阿塞拜疆等地,经常 以大军征讨不驯服的俄罗斯王公。1341年,乌 兹别克汗死后。国内矛盾激化,内讧不已。尤其
是在日渐强大的莫斯科公国和中亚新兴的帖木儿 帝国的打击下,国势日趋衰落。15世纪时,金帐 汗国分裂成喀山、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西伯 利亚等汗国。

第2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第2章 《世界经济史》 马工程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 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 更说甚,是和非。
土地产权变动频繁的原因
• 一方面,政治变动造成统 治集团的变换和社会阶层 的升降,从而加快地权的 变动。这里,一个重要的 因素是科举,通过科举, 庶民可以跻身于统治阶级, 并成为大地主。
三是福封田邑即。教”田,是国王赠给婆罗门祭司、佛教高僧、印度教神
庙和佛教寺院的封赐地。
1.2 印度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德里苏丹王国:13世纪初-16世 纪初
• “伊克塔”——军事贵族封地
(阿拉伯文 Ikta音译,即 “采邑”)
• “伊克塔尔”——领有“伊克塔 ”的人
莫卧儿帝国
• “札吉达”-“柴明达”
地租
•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实物地租为主,主要有两种形 式,即分成制地租和定额制地租。分成制地租是 秦汉时期的主要地租形式。
• 分成制地租下,佃户永远可以得到一半收获物, 多收多得,可以激励农民投入更多的劳动,经营 风险由双方分担。明清时期分成制地租逐渐改为 定额制地租。
• 定额制地租的租额是按耕地的常年平均产量的一 半来决定的。一旦在契约中写定,则以后不论年 成好坏, 佃户都必须定额缴纳,而地主也不能多 收。
• 这种亲亲色彩使农民难以脱离封建领主,而对封建领主 来说也是一种约束。一方面,由于封建关系的这种亲亲 色彩,使封建领主地位的确认,更少地来源于上层,更 多地来源于下层,即农民对其权威的认可;而另一方面, 由于井邑领主利益与农民利益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促使领主提供有效的服务,并尽可能地将其剥削限制在 一定范围之内。这样就建立了农民与领主之间的共生共 存、相互依赖、相互依附的关系。
义下,全部土地皆被大小封建主占有,形成一个天皇幕府-藩镇-武士的层层领有关系。

第六章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第六章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二、克里特-迈锡尼文 明
(一)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岛地理
克里特历史概况:从 文明起源到被迈锡尼 人征服
克诺索斯 宫廷与壁画
(二) 迈锡尼文明 青铜时代的希腊大陆 迈锡尼文明的兴起 线形文字B所反映的迈
锡尼社会 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爱琴文明的遗产
(一)荷马史诗与荷马时代
荷马史诗的背景
荷马时代:公元前9-8世纪,尤其是公元前 8世纪。
(二)荷马时代的社会
农业的主导地位,牲口只是富有的象征。
社会财富分布:农民为主体,贵族并不富 贵。
(三)荷马时代的原始城邦
巴赛列斯看似显赫,实则政治、军事 和经济地位都比较脆弱。
长老会地位重要。
人民大会经常召开,是动员舆论的工 具。
希腊化时代的诗歌:特奥克利图斯和卡利 马库斯
(四)历史学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修昔底德:雅典人,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大战, 与希罗多德的比较
色诺芬:多产作家,主要为《希腊史》和《远 征记》等。
波里比阿:《通史》,罗马的崛起与地中海历 史的整体性
(五)建筑与艺术 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的王宫与城堡 古风时代的神庙:科西拉和西西
(前2千纪-前2世纪) 作者:晏绍祥
(一)地理
与今天有重要区别,古 典时代,希腊人生活在 东起叙利亚、西到西班 牙、北及南俄草原、南 到埃及和北非的广大地 区。尽管如此,希腊人 都把巴尔干半岛南部作 为自己的家乡。宽泛点 说,是爱琴海周边地区 及其岛屿。
(二)居民
新石器时代已经有居民,而且创 造过光辉的文化
(一)希波战争
波斯的兴起和征服:居鲁士到大 流士

第五章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第五章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发展形态和轨迹的深入研 究和探讨,必将有利于丰富和推动对世界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文学
(一)古代中国科学的起源
战国时期司南
(二)秦汉时代的科学
(三)魏晋时期的科学
(一)经学
董仲舒及其著作
(二)史学
中国文明是世界古代史上较早产生且独立起源的四大文明之一,也是古代文明中
唯一没有中断或消亡、绵延至今的文明。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文明 是独立起源的文明,但并不排除周边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条件的优越性和早熟性
(二)黄河流域文明的相对封闭性和兼容并包性
苏秉琦
(三)黄河流域文明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
一、夏商周时代概况
二、中国早期政治体制的 形成
(一)夏史(前21-前16世纪)概说
(二)商史(前16-前11世纪)概说
(三)西周史(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概说
【居民】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在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作为 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民族也是在历史上不断吸纳和融合周边的少数民族的基础上而逐步 形成的。
一、黄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二、黄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一)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二)最早的人类遗迹
(三)农业的兴起
西亚:小麦、大麦
(四)东周史(前770-前221年)概说
(一)三代的政治体制
(二)春秋战国的转型
●经 济:土地公有(井田制)→土地私有 ●政治格局:诸侯分封→争霸·兼并·县制
●行政权力:宗法世袭→专职官僚 ●社会关系:世袭→流动
●文化学术:贵族→民间(百家争鸣)

3-第二章 《中国经济史》 马工程

3-第二章 《中国经济史》 马工程
• 开垦荒地 • 实施屯田 • 积谷备荒 • 减轻赋税
一、水利措施
(一)防洪治河 • 在历史上防洪治河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尽管 五个阶段所有现象及工程手段错综交叉,但 还是有主有次。五个阶段分别是避洪、限洪 、防洪、调洪和用洪。
水利措施(续1)
(二)农田水利的发展 • 秦汉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地权关系及其变动(续1)
1. 土地国有制
• 国家通过部分土地所有权的让渡,来实现成本更为 低廉的收益。而承接这部分土地所有权的人便成为 事实上的土地所有者,在这样的框架下,土地私有 制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与广义上的国家土地 所有制相对应的是狭义的土地国有制,即政府通过 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土地经营活动,并借以影响农 业经济的发展,我们称为官营土地。
,因而这一时期的水利建设,主要都偏重于黄河流域, 特别是关中平原。
水利措施(续2)
•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 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诸流域的 农田水利建设较为突出。
• 汉武帝时期从洛水上 游开渠引水灌溉
水利措施(续3)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利建设总体来看有所发展, 南方的发展好于北方。到唐宋时期,我国的经济 重心转向江南,水利建设也随着转向长江流域, 特别是江南地区。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 夏、商、西周、春秋,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以黄河流域 “沟洫农业”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 时代。
•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以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为主要标志。
•隋、唐、宋、辽、金、元,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以南方 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为主要标志。 •明、清,精耕细作深入发展期——适应人口激增、人地矛 盾突出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底国家与波斯帝国的 兴起
波斯帝国的军事征服
波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 结构
琐罗亚斯德教与波斯帝 国的统治
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遗址
一、文字与文学 二、科学 三、宗教 四、艺术与建筑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绘制的世界地图 以巴比伦为中心
文字 楔形文字
表达多种语言:苏美尔语、阿 卡德语、赫梯语、乌加里特语、 埃兰语、胡里语、古波斯语、 阿拉米亚语
乌尔第三王朝的兴起
乌尔那玛(前2117—约前2095 年在位) 舒尔吉(前2094—前2047 年在位)
乌尔第三王朝的特点
君权神授观念
京畿区、边境区和附属国的中央与地方的三级管理机 构
税收制度改革
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
伊比辛(前2026—约前2004 年在位)
一、公元前2 千纪初期的人口流动浪潮 二、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94—约前1595 年) 三、亚述的兴起(古亚述、中亚述时期) 四、中巴比伦王国(约前1595—前1155 年)
阿淑尔乌巴里特(前1365—前1330 年或前1353—前1318 年在位) 沙尔马内塞尔一世(前1274—前1245年或前1263—前1234年在位) 图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前1244—前1208年或前1233—前1197年
在位)
提格拉特皮莱塞尔一世(前1114—前1076 年在位)
尚武的亚述国王
亚述帝国的兴起 亚述帝国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前934—前745年 第二阶段:前745—前610年
领土范围北起安纳托利亚东南 部,南至波斯湾沿岸,西达尼 罗河下游,东到伊朗高原西南 部
主要国王
阿淑尔丹二世(前934—前912年在 位)
提格拉特皮莱塞尔三世(前744— 前722 年在位)
公元前1322年,米坦尼国家灭亡;
胡里文化具有民族文化和叙利亚区域文化的特征, 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并担当两河流域与安纳托利 亚高原文化交流的桥梁。
公元前2千纪的叙利亚
乌加里特、雅姆哈德、卡赫美什、阿什塔塔(首都埃玛尔) 和阿拉拉等城市国家
多以一座城市为中心,统治周围小块领土,在众多强国中 周旋,并发挥其地理优势,发展长途陆路和海上贸易活动
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加喜特人、迦勒底人
古提人、腓尼基人、阿拉米人、犹太人、阿拉伯人
赫梯人、米坦尼人、埃兰人等
一、乌鲁克时代晚期文化之前的古代两河流域文 明
二、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前2900—约前2350年) 三、阿卡德王国(约前2296—约前2112年) 四、乌尔第三王朝(前2112—前2004 年)
文献类型
日常生活中的账目、收据、便 条等;
政府管理的政令、法律、合同、 外交档案、公文文件和往来信 件;
供学校教育和王室图书馆收藏 的各种典籍,包括累世传抄的 王室铭文、王室和神庙赞美诗、 神话传说、史诗、诗歌以及科 技、占卜、仪式文献等。
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图画文字, 内容是产品类型和数量记录
短暂复兴
尼布甲尼撒一世(前1126—前1105 年在 位)
这种砖雕装饰神庙墙面的技术可能是 后世欧洲马赛克装饰的先驱
公元前3 千纪末期至前2 千纪初期,在整个西亚出现大规模移民浪潮,来 自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移民涌入两河流域、叙利亚及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这 些移民中包括塞姆人各支及印欧语言民族,他们与当地居民融合,建立新政权, 展开广泛的领土征服活动,逐渐形成强大的王国,古代西亚政治格局也开始出 现新变化。
萨尔贡二世(前721—前705 年在位) 辛那赫里布(前704—前681 年在位) 埃萨尔哈东(前680—前669年在位) 阿淑尔巴尼拔(前668—约前630 年
在位)
亚述首都尼姆路德王宫门口的巨大有翼 人头牛身像是强大的亚述帝国的标志
亚述帝国的政治结构
进一步极权化的君主 权力
作者 刘健
引言 第一节:两河流域南部国家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第二节:公元前2—前1 千纪两河流域地区的王国 第三节:公元前2—前1 千纪的古代西亚王国 第四节:公元前1千纪的帝国 第五节:上古西亚文化 本章小结
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当代学者也称其为西南亚。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 希腊文中的含义为“河间之地”。其形状似一弯新月,因此又称“沃月地带”或“肥沃的新月地区”。 幼发拉底河起源于土耳其高原,流经今叙利亚、伊拉克境内,注入波斯湾,主要支流为哈布尔河。底格 里斯河起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流经今土耳其、伊拉克进入波斯湾,主要支流为迪亚拉河以及大、小扎布 河。
塞姆人的移民:阿摩利人 伊新/ 拉尔萨时期的两河流域局势
伊新第一王朝 拉尔萨王朝 埃什努纳、卡扎鲁、马拉德、马瑞、阿淑尔等
古巴比伦王国历史
汉穆拉比(前1792—前 1750 年在位)
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体制
国王的权力 官僚体系 军队 法律
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
本章所涉及的文明区域涵盖东起扎格罗斯山脉,西 至地中海东岸,北起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南至波 斯湾—阿拉伯湾的地区。
时间跨度起自传统观点所坚持的新石器时代的农业 革命(约前9000—约前7000 年),止于波斯阿赫美 尼德王朝灭亡(前332 年),即古代西亚文明进程 进入希腊化时代。
主要古代民族:
贸易活动如何影响古代西亚文化的发展进程?
数学
实用科学 主要成就:
60进位制 直角三角形定理 对角线、平方根、立方
根、初级三角知识等
天文学与医学
记录直角三角形定理的泥板
西亚地区宗教的发展 宗教与文化融合 人生与国家
亚述王宫浮雕中随处可见的保护神
艺术 神庙建筑 王宫建筑
亚述帝国王宫中的象牙装饰板
古代埃兰人是指居住在今伊朗西南部库泽斯坦地 区的古代居民,中心在苏撒
古代两河流域历代国家的宿敌
埃兰人的历史分期
史前时期(约前3400—约前2600 年) 古埃兰时期(约前2600—前1500年) 中埃兰时期(前1500—前1000年) 新埃兰时期(前1000年—前6世纪中期)
新赫梯时期(约前1200 年—前9 世纪)
赫梯国王的印玺十分具有代表性
赫梯王国版图
赫梯首都哈图沙城门遗址
米坦尼国家的主要居民是几乎与阿摩利人同时移民 而来的胡里人,但其统治者则是另一个移民而来的 小集团,称米坦尼人;
胡里人借用楔形文字书写自己的胡里语言;
约公元前15 世纪,米坦尼国家成立,首都瓦苏卡尼, 新近研究已经确定它的位置在今叙利亚境内泰勒费 赫里耶遗址。当时基尔库克和埃尔比勒都是米坦尼 国家的地方政治中心;
巴比伦人与亚述人的历史纠葛
同源同种:古亚述王沙姆什阿 达德一世和古巴比伦王汉穆拉 比分别是其早期历史的代表人 物
相互冲突与相互扶持交织纠缠 始终
巴比伦文明与亚述文明的关系 同样源于苏美尔文明的深刻影 响 基本文化要素相似 巴比伦文明深刻影响亚述文明 巴比伦城的伊斯塔城门是巴比伦文明的标志
自由人(阿维鲁)
贵族 平民
依附民(穆什钦努) 奴隶(瓦尔杜)
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石碑上部
阿淑尔城邦与古亚述时期(约前2000—约前1800 年)
阿淑尔城邦
阿摩利人沙姆什阿达德一世(前1813—前1781 年在位)创建古亚 述王国
中亚述王国(约前1400—约前1050 年)
城邦统治者的义务之一:修建神庙
阿卡德王国的兴起
萨尔贡(约前2296-前 2240年在位)
纳拉姆辛(约前2213—前2176 年在位)
阿卡德王国的政治组织
至高无上的王权 最早的都城阿卡德城 中央政府的管理体系 阿卡德语
阿卡德王国的灭亡
纳拉姆辛的凯旋碑表现出至高无上的王权观念
一、赫梯王国(约前1650—约前1200 年)
二、米坦尼王国(约前1500—前1250 年)
三、叙利亚地区的国家
四、埃兰国家
印欧人的移民
赫梯古王国(约前 1650—约前1500 年) 和中王国(约前1500— 约前1400 年)
新赫梯王国(约前 1400—约前1200 年)
农业的兴起
哈孙纳文化(约前 6500—约前6000 年) 到欧贝德文化(约前 5000—约前4000年)期 的社会演进
乌鲁克时代(约前 4000—约前2900 年) 晚期国家的起源
赤陶土小像
早王朝时期城邦发展经 历三个阶段:早王朝一 期、二期和三期。
苏美尔城邦主要分布在 两河流域下游冲积平原, 同时也包括叙利亚、两 河流域冲积平原北部以 及伊朗高原东南部的部 分城邦。
中亚述社会
中亚述法律汇编
中亚述宫廷敕令汇编
加喜特人
中巴比伦的统治
第一阶段:入主巴比伦地区之前; 第二阶段:加喜特人国家形成时期; 第三阶段:国际关系活跃时期
巴比伦与亚述的关系以及中巴比伦 王朝的灭亡
巴比伦与亚述的联姻与冲突 阿拉米亚人的势力不断壮大 伊新第二王朝(前1158-前1027年)的
科技进步 政体演进模式:城市、城邦、王国、帝国 政府管理观念和体制 物质文化的交流 宗教思想及观念与普世宗教
农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生在古代西亚?
古代西亚城市与城邦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有 哪些?
亚述帝国与波斯帝国的统治有何特征和异同?
古代西亚文化的多元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们 又是如何形成的?
一、公元前1千纪的人口流动及构成 二、亚述帝国(前934—前612年) 三、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前539 年) 四、波斯帝国(约前550—前332 年)
海上民族 阿拉米亚人 腓尼基人 犹太-以色列人及其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