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遥感所课程介绍
遥感物理课程
遥感物理课程
遥感物理课程是遥感学科中的重要一环,它主要涉及到遥感技术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它可以获取到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如地形、植被、水文、气象等,这些信息对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农业、林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遥感物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电磁波的基础知识: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来获取信息的,因此,学习遥感物理课程首先需要了解电磁波的基础知识,如电磁波的特性、传播规律等。
2. 传感器的原理:遥感技术的核心是传感器,传感器是用来接收地球表面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的,因此,学习遥感物理课程还需要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如传感器的种类、工作原理等。
3. 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遥感技术获取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因此,学习遥感物理课程还需要了解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如遥感图像的解译、遥感数据的分类等。
4.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习遥感物理课程还需要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遥感在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遥感物理课程是遥感学科中的重要一环,它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遥感技术的物理基础和原理的机会,为学生将来从事遥感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涉及获取和分析地球表面信息的学科,结合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技术和地面探测,通过对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解释来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本科课程设置是为了培养具备遥感理论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一、基础课程1.遥感原理与技术:介绍遥感的发展历史、遥感基础知识、遥感技术,培养学生对遥感原理与技术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2.数字遥感图像处理:学习数字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图像增强、分类、变换等技术,熟悉常用遥感软件的操作。
3.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遥感数据的不同类型和获取方式,讲解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遥感信息系统:学习遥感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应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1.遥感图像解译:学习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地物解译的能力,包括地貌解译、土地利用解译等。
2.遥感传感器技术:介绍卫星遥感传感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学习传感器参数的获取和遥感数据的获取原理。
3.遥感应用与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和地面调查,将遥感技术应用到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遥感与环境遥感:介绍遥感在环境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学习环境变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
5.空间数据挖掘与遥感:学习空间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遥感数据实现空间数据挖掘,培养学生的数据挖掘能力。
三、选修课程1.卫星遥感导航定位技术:介绍卫星导航系统原理、定位方法和精度评定,研究卫星导航在遥感中的应用。
2.植被遥感与生态环境:研究植被遥感理论和方法,探究植被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能力。
3.空间大数据分析:学习空间大数据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结合遥感数据进行空间大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
4.遥感与地球科学:学习遥感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包括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地壳运动等方面的研究。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什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什么一、专业介绍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利用航空航天器、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并进行解译、分析和应用的学科。
该专业涉及多个领域,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环境监测等。
在当今信息时代,遥感科学与技术已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学科知识与技能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第一步是掌握遥感基础知识。
这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等。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原理和处理方法,了解各种遥感图像的解译技术,能够提取和分析地表信息。
2. 地理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遥感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技能。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能够利用遥感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建模。
3.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遥感图像处理是遥感科学与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和技术,能够对遥感图像进行增强、分类、分割等操作。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模式识别的方法和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和提取遥感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4. 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遥感科学与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需要学习遥感在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中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遥感数据监测环境变化,评估资源利用状况,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三、实践能力培养1. 实地调研与数据采集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的能力。
他们需要在野外进行地物采样、遥感图像采集等工作,掌握地物解译、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的实际操作。
2. 项目设计与应用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和实践任务。
他们需要学习项目设计和实施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遥感项目的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践,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中科院843遥感概论笔记
中科院843遥感概论笔记中科院843遥感概论是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以下是关于该课程的一些笔记概述:1. 遥感概论的定义,遥感是指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和科学。
遥感概论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利用传感器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获取地表信息。
遥感概论课程会介绍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辐射传输、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和解译等内容。
3. 遥感数据的类型,遥感数据可以分为光学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两大类。
光学遥感数据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线等电磁波段的能量进行感知,常用的传感器有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微波遥感数据则利用微波信号进行感知,适用于云雾覆盖的区域和夜间观测。
4. 遥感应用领域,遥感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等。
遥感概论课程会介绍遥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讨论遥感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5.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是遥感概论课程的重点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获取、预处理和校正遥感数据,以及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图像解译、特征提取、变化检测等分析。
6. 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遥感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遥感概论课程会介绍当前遥感技术的研究热点,如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机器学习在遥感中的应用等。
总结起来,中科院843遥感概论课程涵盖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类型、应用领域、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并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遥感技术,并掌握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和应用能力。
中科院,遥感课件及资料
微波波段微波遥感概述微波遥感的特点(相对于光学遥感)Ø全天候、全天时的强大观测能力Ø对植被有一定程度的穿透性Ø对地表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微波辐射对云的透射率微波辐射对雨的透射率微波遥感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小,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微波遥感概述§微波遥感的特点Ø2.微波辐射对植被具有一定的穿透性ü波长较长的微波辐射穿透植被的能力比较强ü观测角越小,穿透能力相对越强ü微波在植被层中的透射能力还与植被类型、含水量、植被空间密度等有关微波遥感概述微波遥感的特点Ø3.微波辐射对地表具有一定的穿透性ü体现在微波对固体的不透明的地表也一定的穿透能力22Wurzburg-Riese 雷达站,法国诺曼底23雷达波发射与回波一个雷达脉冲的传播过程(图中指示着时间点1~17时的波前位置)回波信号机载飞机发射的雷达脉冲树的回波房屋的回波房屋的回波树的回波高能量的输出脉冲时间脉冲能量§雷达与侧视雷达最早事十年代开用感。
28是斜距在地球的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重采样等处理真实孔径雷达§斜距与地距雷达图像: 斜距均匀采样方式与地距均匀采样方式的比较真实孔径雷达真实孔径雷达的距离向分辨率α雷达到目标的线(LOS)为雷达视线的达视线的冲宽度,分辨率,Δt = t 人们可能更加关心地距分辨率r GR ,§真实孔径雷达的方位向分辨率LHL H R r a ⋅===θλλθβcos )(cos L 为雷达天线真实孔径雷达§真实孔径雷达的分辨单元面积Ø综合两个方向的分辨率,元面积:Hr λ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的观点Ø记住一个结果:合成向分辨率ra= l/2,l为Ø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长成正比,要获得高合成孔径雷达§SLAR与SAR的几何分辨率比较真实孔径雷达斜距分辨率2τCØ顶底位移和图像叠掩SAR 图像中的叠掩效应Ø前向压缩和雷达阴影SAR 图像中的前向压缩SAR 图像中的雷达阴影53合成孔径雷达雷达影像的立体量测同光学遥感一样,雷达影像固相对高差产生的像差可以用来体测量,得出地表高程§雷达的极化(Polarization)合成孔径雷达§雷达的极化(Polarization)HH极化HV极化VV极化这是德国南部某地区C波段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图像。
遥感原理与方法B-第一章(中科院)
电磁波的粒子 电磁波的粒子性 粒子性
普朗克(planck)用模型来说明光电效应, 用模型来说明光电效应,并指出电 磁辐射能量Q 的大小直接与电磁辐射的频率ν 成正比, 成正比, 可表示为: 可表示为:
Q = hν
(h 为普朗克常数, 为普朗克常数,取值为6.626×10-34 焦耳· 秒)
已知 C = νλ
小孔的衍射
遥感中部分光谱仪的分光器件 --- 衍射光栅 等,正是运用多缝衍射原理。 原理。
3)偏振 (Polarization) 偏振是横波中呈现出的一种特殊现象。 偏振是横波中呈现出的一种特殊现象。电磁波是一种 横波, 横波,传播方向确定后其振动方向并不是唯一的,振动方 向可以是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任何方向, 向可以是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任何方向 , 它可以是不变 的 , 也可以随时间按一定方式变化或按一定规律旋转, 也可以随时间按一定方式变化或按一定规律旋转, 即 出现 偏振现象(微波中称为“极化” )。
,则可得: 则可得: Q
= hc / λ
可见, 可见,辐射能量 Q 与它的波长λ成反比。即电磁辐 射波长越长,其辐射能量越低, 其辐射能量越低,如地表的微波发射要比 热红外辐射低。 热红外辐射低。
波粒二象性 ---- 小结 1
• 电磁波的波动性,把电磁振动的传播作为光滑连续的波 对待(用波长、 用波长、频率、 频率、振幅等来描述), 振幅等来描述),其强度(光强度) 光强度) 与振幅、 与振幅、频率、 频率、光照时间等呈正相关; 光照时间等呈正相关; • 电磁波的粒子性,把电磁辐射能分解为非常小的微粒子 (光子) 光子),光电子能量的大小与光的强度、光照的时间无 关,而仅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电磁波的粒子性是指电磁辐射除了它连续波动状 态外还能以离散形式(密集的光子微粒流)存在。 存在。电 磁辐射的实质是光子微粒的有规律的运动(吸收、 吸收、发 射等) 射等)。 光照射在金属上能激发出电子, 光照射在金属上能激发出电子,称为光电子。这是 ‘ 光电效应’ 。许多光电器件 --- 如光电倍增管、 如光电倍增管、电视摄 象管等, 象管等,正是运用光电效应原理制作的。 正是运用光电效应原理制作的。 大量实验证明, 大量实验证明,光电子的能量与光的强度、 光电子的能量与光的强度、光照的时 间的长短无关, 间的长短无关,而仅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光电效应现象用电磁波的波动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是无法解释的。
中科院遥地所定量遥感_第一讲_光学遥感基础
1.1 方向性反射光谱的定义与测量
(3) 方向-半球反射率波谱:入射能量照明方式为平行直射光,没有
或可以忽略散射光;波谱测定仪器测定的半球空间的平均反射能量。利用 积分球原理测定的物体反射率波谱就是方向-半球反射率波谱。
Lu (i , i ) 0 E (i , i )
2
Reflectance (%)
2003-07-19
Reflectance (%)
20 15 10 5 0 350 R01-G R01-H R01-Z
20 15 10 5 0
01漫 01-G 01-H 01-Z
850
1350 1850 Wavelength (nm) 2003-07-28
2350
350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50
第一讲 光学遥感概述与基础
第1节 光学遥感与反射率 第2节 典型光学成像系统 第3节 遥感数据资源 第4节 光学遥感瓶颈问题与挑战
刘良云
2014年4月1日
第一节 光学遥感与反射率
Wave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Q1:电磁波作为横波,与纵波相比,什么信息在遥感中能够发掘?
L( r , r ) (i , i , r ,r ) E (i , i )
dLT ( r , r , ) BRDF( i , i , r , r , ) dE( i , i , )
1.1 方向性反射光谱的定义与测量
(2)半球-方向反射率波谱:入射能量在半球空间内分布,波谱测定仪
L
E
由于测定方式的差异,反射率波谱又可以根据入射能量的照明方式及反射能 量测定方式给定如下4种定义:
中科院遥地所定量遥感_第六讲_遥感尺度效应与产品真实性检验
f v; p; i F v; p; i
UpScaling
DownScaling
Local Scale
Large Scale
待解决的关键点:
? v; p; i v; p; i
? f F
模型非线性的影响 参数异质性的影响
基于地表特征参数的尺度转换模型(李召良、阎广建,973交流报告)
h=0 h>0
C0为块金值,C1为基台值,ɑ为变程参数,取该模型的 变程为6ɑ,并用该变程代表图像冠层特征尺度.
2、尺度概念与特性
(2)特征尺度:线性与非线性混合
A点为株行距实测值,B点为冠层特 征尺度模型值
3、遥感尺度效应产生的原因
(1)遥感尺度效应定义
定量遥感关心的可标度参量的尺度效应。
可标度量: 不同尺度下实测参数是一致的。
MSS has 4 spectral bands: •Band 1: 0.5 to 0.6 m (green) •Band 2: 0.6 to 0.7 m (red) •Band 3: 0.7 to 0.8 m (near IR) •Band 4: 0.8 to 1.1 m (near IR)
– Polar orbiting satellites – Geosynchronous – Aerial
• Temporal extent: the time between sensor launch and retirement.
– Important to consider if historical data is necessary.
70.5
60Þ
45.6Þ 26.1
0?
26.1
中科院遥地所定量遥感_第二讲_光学定量遥感Chapter2_Part1
P(, ' ) I( , ' ) 4
则多次散射产生的源函数为来自所有方向、并经 散射,到方向Ω的辐射总和。即上式对方向Ω’在 4π空间的积分,即:
P(, ' ) 4 I(, ' ) 4 d'
21
平面平行介质(大气)中的传输方程为:
dI I J d
θ为辐射方向与分层方向法线的夹角。 天顶角 θ
z
dI I J kds
dI cos I J k dz
13
光学厚度 (optical thickness, optical depth) 定义点s1和s2之间的介质的光学厚度为:
kds ' kds '
s1 s2
s2
s1
并有:
dτλ(s) = -kλρds (对大气如此) 因此传输方程可以写为:
dI I J d
在实际应用中,τ的定义使τ永远是正数。 而且I与τ的关系一般为exp(-τ0)。
14
对于平面平行大气,且忽略大气中的多次散射和发射, 则传输方程为:
dI I d
The light waves can pass though the object. Think of a pane of glass. The light waves can be scattered in all directions. We refer to this as diffuse reflection. A sheet of white paper is a good example of an object that diffuses light. The light waves can be absorbed, and converted to heat. If you place a white object and a black object in the sun, the black object will feel hotter.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black object absorbs the light from the sun, turning it into heat, while the white object reflects the light in all directions, and stays cool. Most real world objects cause not just one, but a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effects.
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开设的一级学科,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
及地理学、测绘学、电子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学科领域。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以遥感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核心,以定量遥感
技术(RS)为支撑,以空间信息建模与分析技术为技术支撑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它是综
合运用地理学、测绘学、电子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学科,以及相应
的应用技术,研究地球表层环境空间结构及其变化的科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处理、遥感数据分
析与识别、遥感数据应用等。
其中,遥感数据获取主要是指从近红外、多光谱、X射线、
超声波、微波、雷达波等多种遥感数据源获取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处理主要是指对获取的
遥感数据进行无穷小纠正、坐标转换、影像增强、影像合成、影像分割等处理,以进一步
改善影像质量和信息获取。
遥感数据分析与识别主要是指对影像和地图数据进行分类、判别、提取、拼接、整合等处理,以分析地表现象并识别地理信息。
遥感数据应用主要是指将遥感数据应用到气候环境、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灾害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以实现
空间信息服务。
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将为科学家和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人们对地
球环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监测,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遥感所考博遥感图像处理20002004
中科院遥感所考博遥感图像处理20002004 2000年遥感图像处理一、基础部分1.简述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2.分别从空域和频域上解释图像增强原理,并说明它们的关系3.写出图像退化模型,并简述各个量的意义及其求法4.简述局部自适应几何纠正的原理及优点.5.试述SSDA(序贯相似性检测)图像配准算法的原理6.如何抑制斑点噪声?如何去除不均匀光照的影响?二、综合部分(40)在已学过(或从事过)的遥感图像处理内容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方向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论述(包括:1.该方向所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2.目前的发展状况与主要存在的问题.3.可能的解决途径等)。
2001年遥感图像处理一、基础部分1.如何利用傅立叶变换计算卷积(图示)?2.如何判定并消除斑点噪声?3.简述几何精纠正的步骤4.如何利用直方图进行色调调整?5.设一幅图像大小为N=64*64,有8个灰度级,其灰度概率分布如下表:/n rnnkkk790 0.19 r,o01023 0.25 r,1/71850 0.21 r,2/72656 0.16 r,3/73329 0.08 r,4/74245 0.06 r,5/75r,6/7 122 0.03 6r,1 81 0.02 7如何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6.假设薄云覆盖下地面景物的成象模型为: s(x,y)=L*r(x,y)* t(x,y) 其中,s(x,y)表示所成的象, r(x,y)表示地面景物的发射率,代表原始信号, t(x,y)表示云层的透射率,代表云层噪声,L为太阳光强度。
试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薄云覆盖下地面景物的恢复,简述恢复原理及过程。
二、综合部分:试分析为什么目前自动图像分类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并指出可能的突破点。
2002年遥感图像处理一、考试内容包括1.如何抑制斑点噪声?2.说明什么情况下进行线形拉伸处理.3.什么叫灰度共生矩阵?4.计算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时,用到傅立叶变换的那些性质?5.试述RS图像的几何纠正过程. 二、考试内容包括1.试述图像分类的方法及原理,并指出不同分类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应用于地球系统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等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在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既需要全面覆盖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又需要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及其内容。
一、遥感基础课程1. 遥感原理与方法:本课程主要讲授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地球观测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到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本课程以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为主线,介绍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以及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应用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实践项目,掌握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和技术,培养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3. 遥感卫星和传感器技术:本课程介绍国内外常用的遥感卫星和传感器技术,包括主要遥感卫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参数等。
学生将了解到不同遥感卫星和传感器在地球观测中的特点和能力,对各类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有基本的了解。
二、专业应用课程1. 地球系统科学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了解地球系统变化与环境演化的基本过程,为遥感技术在地球观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本课程主要介绍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方法,包括遥感数据的空间分析、地理统计分析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大数据处理、空间模型构建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技术,培养空间数据分析和建模的能力。
3. 遥感与环境监测:本课程以环境监测为背景,介绍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到基于遥感数据的环境参数监测方法、环境变化检测与分析技术等内容,了解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作用。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_高考升学网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_高考升学网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ﻭ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电磁场理论、电子技术应用、航空与航天摄影、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学、微波遥感、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模式识别、遥感图像解译、环境保护与规划、数学规划与测量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海洋测绘、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信息论、地图投影与变换。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学生从事摄影有关的工作。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培养具备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教学、生产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遥感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遥感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能力。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ﻭ
2.掌握遥感机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工程及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其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动态;ﻭ
3。
掌握相关学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系统、测绘工程等的原理和方法;ﻭ
4。
掌握资料、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参与学术交流等能力。
遥感概论-试验教学大纲
《遥感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33003课程名称:遥感概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实验总学时:20学时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课程类别:专业课先修课程:无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第一是对所学理论进行验证,第二是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方法,第三,掌握遥感信息提取的过程和方法。
本实验课是综合性实验课程,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和本课程数相关的课程知识。
《遥感概论》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能过实验验证理论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掌握课程知识。
要求掌握遥感数据获取的原理及遥感图像处理的原理和软件操作,增强学生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课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相结合。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计算机每人一台、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遥感图像等。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Google earth浏览与ENVI软件应用基础实验内容:1. Google Earth软件的安装;2.定位、测距、路标叠加等功能的使用;3.时间滑块查看北京、上海、广州和家乡的遥感影像动态变化;4.感兴趣区域的搜寻与不同类型影像效果的对比;5.遥感图像处理软件;6. ENVI软件的安装与处理基础;7.窗口显示功能的使用与灰度图像加载;8.不同光谱库的地物反射率浏览比较。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学时:4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Google Earth软件的基本应用概况;2.掌握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入门操作;3.掌握Google地球中的五项简单有趣操作;4.掌握定位感兴趣区域,并使用导航控件、倾斜和查看地形图;5. 了解不同遥感软件的发展和ENVI的基本应用概况;6.掌握.iso软件的安装方法和License的修改;7.掌握ENVI软件的菜单模式8.掌握灰度图像的加载方法,查看灰度图像,了解图像显示特征;9.查看光谱库中典型地物的反射率波谱,理解反射率波谱的意义;10.通过时间滑块功能查看和感受我国城市化建设与快速发展。
遥感原理与应用大纲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51379【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测绘工程专业【学分】:3.5【总学时】:5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电磁场理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等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状况,掌握遥感基本理论、遥感图像特性,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学会识别各类图像类型的注记特征和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遥感技术在测量、地质、环境、农业、海洋等学科领域应用的理论特点与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状况,掌握遥感基本理论、遥感图像特性,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学会识别各类图像类型的注记特征和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遥感技术在测量、地质、环境、农业、海洋等学科领域应用的理论特点与应用方法。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1、掌握遥感的定义及类别2、掌握遥感系统的组成3、掌握遥感的主要特点4、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我国遥感事业的成就(二)内容提要1、遥感是基本概念2、遥感系统的组成3、遥感的类型4、遥感的发展简史(三)重点、难点重点: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遥感的分类。
难点: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一)教学要求1、掌握电磁波谱、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度量。
2、了解黑体辐射与实际物体辐射的规律。
3、了解太阳光谱的特点。
理解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传感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4、掌握大气散射的类型及其特点。
5、掌握大气窗口的概念及大气窗口的主要光谱段。
6、掌握反射率及其类型。
理解太阳辐射与地表之间的互相作用。
7、掌握植被、土壤、水体及岩石的光谱特征。
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
(二)内容提要1、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2、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3、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三)重点、难点重点:辐射源,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大气窗口,地物波谱难点:大气散射,大气窗口,地物波谱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一)教学要求1、掌握三大遥感平台: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及海洋卫星系列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科院遥感所博士专业选修课介绍
一、近年开设课程
1.高光谱遥感 40学时/2学分(张兵)
2.遥感物理 54学时/3学分(牛铮、柳钦火)
3.微波遥感 40学时/2学分(李震)
4.地球系统科学 40学时/2学分(毕思文)
5.遥感图像处理 60学时/4学分(唐娉)
6.虚拟地理环境 30学时/2学分(龚建华)
7.网络空间信息技术 30学时/2学分(杨崇俊)
8.数字城市 30学时/2学分(池天河)
9.量子遥感 10学时/1学分(毕思文)
10.滑坡遥感 10学时/1学分(王治华)
11. 遥感应用方法论 60学时/3学分(吴炳方)
12. 海洋遥感 30学时/2学分(唐军武)
13. 热红外遥感 10学时/1学分(陈良富)
14. 定量遥感反演 15学时/1学分(薛勇)
15. 遥感数据智能处理、程序设计与应用(马建文)
16. 遥感图像解译(刘亚岚、魏成阶)
二、年度授课情况
2006博士专业课(秋季)
1.遥感物理54学时/3学分(牛铮、柳钦火)
2.热红外遥感 10学时/1学分(陈良富)
3. 高光谱遥感 20学时/2分(张兵)
4. 定量遥感反演 15学时/1学分(薛勇)
5、海洋遥感 30学时/2学分
07年博士专业课(春季)所开课程
1.遥感图像解译 12学时/1学分(刘亚岚、魏成阶)
2.“数字城市”理论、技术与方法30学时/2学分(池天河等)3、遥感数据智能处理、程序设计与应用 21学时/2学分(马建文)07年博士专业课(秋季)开设课程
1、遥感物理 54学时/3学分(牛铮、柳钦火)
2、微波遥感 40学时/2学分(李震)
3、遥感应用方法论 40学时/2学分(吴炳方等)
08年博士专业课(春季)课程
1、遥感图像解译 12学时/1学分(刘亚岚、魏成阶)
2、遥感数据智能处理、程序设计与应用 21学时/2学分(马建文)
3、遥感图像处理 21学时/2学分(唐娉)
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书籍(哈工大)
《卫星遥感监测大气与环境科学原理和技术:2002年度卫星遥感监测与分析》草原遥感监测技术董永平等编著
卫星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与地学应用研究(精)作者: 曾志远著
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价方法王静等著
地球卫星遥感.卷1:理论与仪器(美)曲(Qu.J.J.)等主编…
地球卫星遥感.卷2:数据、计算的过程和工具(…(美)曲(Qu.J.J.)等主编…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技术与应用(精)(海岸…作者: 苏奋振周成虎杨晓…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等编著
城市大气环境观测工程技术与原理徐祥德等著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成像模型、处理算法及应用研究…张永生
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袁建平等编著
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地球信息科学基础丛…作者: 周成虎等著
草地遥感李建龙等著
大气污染监测与监督/大气环境和污染控制丛书…吴忠标
海岸带遥感综合技术与实例研究(精)(海岸带海…作者: 杨晓梅周成虎杜云…卫星网络多媒体接收技术作者: 沈永明
遥感原理及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面向21世纪课…作者: 游先祥
碳循环遥感基础与应用牛铮等著
卫星导航测量差分自校准融合技术刘利生等著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系列专…作者: 魏钟铨等著
遥感原理与应用李小文主编
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戴昌达,姜小光,唐伶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