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通用11篇)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篇1鲁迅被毛泽东称为“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可以说是闻名中外的人物之一。
前几天,我们便学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
其中一件事使我现在记忆犹新——“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当我读完这段时,我想:公园离鲁迅先生家那么近,他为什么不游公园呢?我在书本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原来他把节约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那么这句话不正说明鲁迅先生热爱时间,珍惜时间吗?没错,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热爱时间人,他的这种热爱时间,珍惜时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爱时间可以说是如同爱自己的生命。
这时,我突然想到美国著名的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的确,只有热爱时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
这难道不是吗?现在社会中浪费时间的人这么多,他们只知道现在享受,浪费时间,而不设想一下自己以后的生活,等到老了才后悔,那时已经晚了。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是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父母争光,为祖国争光。
这篇文章使我收益非浅,当我反复读时,我对时间的理解越深了。
我觉得“时间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
但要得到这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秒秒。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杰出人物像鲁迅先生一样珍惜时间,我国杰出的学者李大钊便是之一。
七下语文回忆鲁迅课文笔记
七下语文回忆鲁迅课文笔记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是萧红。
在这篇课文中,萧红通过描述她与鲁迅先生的一些交往经历,展现了鲁迅先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富有情趣的一面。
1. 鲁迅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萧红描述了鲁迅先生每天的工作安排,他从早上开始工作,一直到深夜,期间只有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
此外,萧红还提到鲁迅先生在生活中非常节俭,穿着简单,饮食也很普通。
2. 鲁迅的言谈举止:萧红回忆了鲁迅先生的言谈举止,他善于言谈,思维敏捷,对待朋友非常真诚和热情。
在谈话中,鲁迅先生常常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使得谈话非常有趣。
3. 鲁迅的家庭生活:萧红还描述了鲁迅先生的家庭生活,他和妻子许广平非常恩爱,对儿子周海婴也非常关爱和严格要求。
在家庭中,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温暖和可亲的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人的多面性。
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通过萧红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富有情趣的一面,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是温和、爱开玩笑的 好老师
写一写:试写旁批
鲁迅先生在生活琐事中体现着做人做事的品质 精神。
课文中,片段二、片段七、片段八、片段十没 有写旁批,请你静静读书,仔细斟酌,在课本上, 为这几个片段加上旁批。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 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 病之后的各个细节,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 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 描叙,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写法的最大的妙 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 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 有思想含量。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无私宽广不求报答
萧红要参加“回忆恩师鲁迅先生”的征 文比赛,字数要求不超过800字。如果你是萧 红,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些片段怎样来写呢?请 你列出提纲。
(提示:请你借助旁批思考作答?)
伟
于儿子周海婴而言
人
鲁 迅
于妻子许广平而言
先
生
于学生萧红而言
丈夫、父亲、恩师
是慈祥亲切的好父亲
3.“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幽默随和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展 现出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形象。
4.“鲁迅先生把海婴……‘他说不新鲜……就抹杀是不 对的。’”
鲁迅的严谨。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值得借鉴,请合作探究并作总结。
1.语言朴实。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语言朴实,刻画了一
(64-67)
思考①:在内容选材上, 这些事例有什么相似之处?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
• 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 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 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小结
写
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作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特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
色
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伟大而平凡
怀鲁迅 (郁达夫)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
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 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到 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 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 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 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 车上》,《小城三月》等。1942年1月22日死卒于香港。
• 片段三:“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 片段3 • 片段5 • 片段9
问题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 片段2“他刚抓起帽子来……仿佛不顾一切地 走去,”
• 片段6“但他还是展读……夜里很深的时光” • 片段11“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十二点钟”“
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 • 片段13“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随时方便”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 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 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 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别样的表达别样的情——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语言和结构品析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语言和结构品析摘要:萧军在和友人谈话时,说到萧红的散文,评价是:“她的散文有什么好呢?”一旁的朋友也附和道:“结构却也不坚实。
”端木蕻良则是看了萧红的回忆鲁迅的文章,“鄙夷地笑起来”:“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可恰恰是萧红回忆鲁迅的这篇文章,却独领风骚成了回忆鲁迅的文章里最好的一篇。
其细腻、琐碎、散漫式的文笔勾勒出一位平凡、严谨、亲和的父亲形象。
本文试着从父女情感的角度解读这篇文章,探究在萧红的内心世界里,她对鲁迅先生的感情。
关键词:父女情感解读萧红鲁迅萧红曾说,在这个世上有两个男人给过她温暖:一个是她的祖父,另一个就是鲁迅先生。
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流露的不仅是一位写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情感,还是一位女儿对父亲的追忆。
若将文章中的鲁迅先生换为“父亲”二字,读来似乎更能把握鲁迅的神韵。
父亲旁边,女儿的口吻总是随意的:“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撒娇的:“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顽皮的:“大家看着这鸭子烤得又油又亮的,鲁迅先生也笑了。
”而作为父亲,他也是耐心的:“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
”严肃的:“不要那样装她……”幽默的:“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关切的:“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
”若把这种对话完全看作是父女之间的对话,是不足为过的。
做女儿的可以缠着父亲,不顾着父亲的身体不适任性地跟他谈话到深夜;做父亲的也会在饭桌上宠溺地看透女儿的心思,多吃几个女儿做的韭菜合子,或者等女儿开心时再指出女儿的穿衣不得体之处,抑或是看着儿子调皮地抓萧红的小辫子而不加以制止。
她完全将鲁迅看作是父亲,而萧红在鲁迅的眼里,也已经不是一位客人,而是一位近乎与儿子同辈只大一点点的玩伴。
顺着萧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鲁迅那不顾一切的走路姿势、安静地抽着烟、和气地陪客人、专心地写文章、顽皮地和海婴互道“明朝会”,听到鲁迅先生的笑声、评论女人穿衣、不游公园的习惯以及神色兼备地讲着鬼故事,等等,这种片段式、近于零散的细节似乎是萧红脑海里的一个个飞逝的镜头,让人匆匆一掠,却可以做细细的回味。
《回忆鲁迅先生》文化积累
《回忆鲁迅先生》文化积累1.作家作品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
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2.文体知识【现代文阅读-文体常识-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是它表现主题的常见形式。
散文被誉为“美文”,它的美可以通过同其他三种文学样式的比较去把握。
散文之美就显而易见了:一是结构美;二是语言美;三是意境美。
而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阅读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3.文化常识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文本解读-萧红眼中的鲁迅
讨论主题: 文中所写鲁迅先生 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讨论内容:文中所写的鲁迅是一 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与我们通常了解 的作为“民族魂”的鲁迅是否背离? 请简述理由。
针对该问题,请大家两两一组, 或多人为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说 说你们的想法。
读下面句子,说说萧红眼中鲁迅的特点?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 去了。
这些动词的准确运用,表现鲁迅先生做事敏捷 果断,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 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 鲁迅”。
读文章结尾,说说萧红眼中鲁迅的特点?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 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紧做。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 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生活细 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 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 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作者记叙鲁迅半夜陪客人时,写夫人和儿子睡觉的原因是什么 ?
作者写鲁迅先生不得不花大把时间陪客人时,写 到许先生和儿子海婴起到对比的作用,以此反衬鲁迅 先生因为陪客人不得不把工作时间调到后半夜到清晨, 同时也起到表达鲁迅先生的敬业与辛苦。
读句子谈感受:“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 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站、停”等动词,富有灵动感,使得萧红笔下的 景物呈现出生命的灵气,受到了主人情绪的感染。可以 感受到有鲁迅酣眠时的和谐静谧,也烘托鲁迅先生废寝 忘食的工作热情,以及作者由衷地敬爱之情。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眼中的鲁迅
读文章开头,说说萧红眼中鲁迅的特点?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 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 笑得咳嗽起来。
初中课文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PPT
中心思想
《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一家 的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追忆鲁迅,去怀念他那种智慧、 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将鲁迅更拉近人们身 边。 中心思想: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 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 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 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体现了他从心底的欢喜。 如果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会笑得十分开心,甚至笑得咳嗽 起来。 第二部分:描述鲁迅先生走路的姿势轻捷,表现出他的一种不顾一切的 特点。 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具体记叙了鲁迅先生在家中的情形,包括他如何 待客、处理校样纸、 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等,展示了他生活中的细腻和平凡。Fra bibliotek语言质朴
文章的语言质朴而不做作。作者运用了朴实无华的语言, 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饰,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鲁迅先 生的魅力和精神风貌。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不仅符合鲁迅 先生本人的性格特点,也使得文章更加贴近读者,易于理 解和接受。
第四章 问题探究
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
明确: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 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 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 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写作背景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 十几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 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 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 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 的文章。
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读写频道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邢云龙摘要:作家萧红擅长细节刻画,《回忆鲁迅先生》将伟人鲁迅从容地拉近到我们普通人身边,看似一个个琐碎的细节,却饱含了作者的敬佩之情。
萧红以与生俱来的如水温柔,细腻入微的观察,再加上受鲁迅先生熏陶的扎实的语言功底,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关键词:细节;萧红;鲁迅伟人之于普通人,往往遥不可及。
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卓越成就为后人瞩目,甚至虔诚地崇拜。
渐渐地,他们成了我们心中的偶像,与我们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鲁迅的情况也是如此吧?但读了萧红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后,似乎拉近了我们普通人与伟人鲁迅的距离。
那么,女作家萧红又是如何做到的呢?细微之处见真情。
她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将鲁迅置身在日常生活中去描写,使他的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不仅可敬更加可亲。
该文写于1939年,距鲁迅逝世已经三年了,作者的心境已经平静下来,但她对鲁迅的景仰、敬爱之情依旧,作者以其别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怀念鲁迅的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这是萧红用心血谱写的一曲鲁迅先生的赞歌,也是一曲深沉凄丽的挽歌,萧红对鲁迅的景仰、敬爱、怀念之情缓缓地流淌其中。
鲁迅是伟人,也是平凡人。
他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好恶喜憎。
譬如,鲁迅等电车的时候,随意坐在桥边的石围子上,悠然地吸着烟,还喊儿子海婴并排坐下,这时的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这篇回忆性散文,是由诸多片段连缀而成。
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记录了鲁迅明朗的笑、轻捷的走路姿态,夜谈沉思、饮食习惯,开玩笑、读青年来信、不在意校样,看电影、翻书休息、夜里工作,尝鱼丸、包书和病中工作等诸多日常生活点滴场景。
它们之间并没有严密的逻辑关联,但作者信手拈来,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一、细节见敬佩之情萧红尤其擅长细节刻画。
该文有几个细节尤其令人感动。
新版七下语文回忆鲁迅先生
课堂练习
问题3:萧红从先生的饮食起居写到待人接物等 许多日常小事,为什么单单从笑写起? 表现鲁迅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让人觉得他亲切、可亲,拉近了伟人与读者的距 离。
问题4:文中“贩卖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 么不直接点明冯雪峰的身份? 是隐晦的说法,生活在国统区,不便公开说。 说明鲁迅先生与共产党人关系密切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鲁迅先生说话风趣、幽默。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
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民
爱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子
鲁迅先生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童心未泯、 体恤他人、 博学广识、 幽默风趣 ······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 员合影。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
• 本文题目是《回忆鲁迅先生》, 课文只写鲁迅就可以了,为什么
还要写“我”,海婴,许广平。 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研读课文 重点赏析
• 你认为哪一个生活场景给你留下 最深刻的印象?最能看出他的什 么性格特征?
灵动传神的细节,质朴浅白的语言
鲁迅先生
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 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 笑的话,鲁迅 先生笑得连烟 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 嗽起来。
鲁迅(1881—1936),鲁迅,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 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 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 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 “民族魂”。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 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 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 大拷问 。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 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 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 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 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 “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 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 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 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萧红(1911-1942),原名张 廼(nǎi)莹,笔名萧红、悄 吟,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 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 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 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 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 《马伯乐》,但质量不高。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 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 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 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 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呼兰河传》,以及一系 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 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 集《跋涉》。1934年萧红到 《牛车上》、《小城三月》 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 等。1942年1月22日卒于香 完成长篇《生死场》,次 港。 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 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 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 地位。
不留下一个活口 我轻轻地挥一挥匕首 正如我轻轻地走 我轻轻地来
额…走…咧……
主要作品
•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 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且介亭 杂文》 • 散文集:《朝花夕拾》 • 散文诗集:《野草》
《孔乙己》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 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 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 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 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 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 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 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 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 船篷…… 在停船的匆忙中, 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 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 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 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 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 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赏析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赏析《回忆鲁迅先生》是作家萧红的所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赏析,欢迎参考阅读!《回忆鲁迅先生》原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又加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统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简介
萧红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廼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
终于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主要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 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 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花边文学》《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中篇小说:《阿Q正传》
他用高亢的笔调,唤醒国民 沉睡的灵魂;他用深沉的目 光,审视人们麻木的思想。 对敌人,他犀利如匕首,有 力似铁锤,口诛笔伐,声声 呐喊;对民众,他关爱如亲 人,恳切如师长,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闲谈不乱,言辞辛辣,南 腔北调评时事;漫笔不散, 笔锋犀利,无声中国亦呐 喊。华盖之下,频频碰头, 横眉冷对终不悔;热风之 中,心系民众,俯首甘为 孺子牛。
①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伟大的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 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 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 文化的方向”。鲁迅被誉为“二十世 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 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民族魂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满天地间的黑 暗和寂静。 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 徨,觉醒…… 他走了,他的“呐喊”还回响在我们耳畔! 他走了,他与“铁屋子”寂寞而韧性的战斗仍 在我们的眼前! 他走了,留下了是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 他走了,留下了是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了! 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界战士倒下了!覆盖在为 他送行的棺柩上的旗帜上的三个大字——民族魂,却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
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回忆鲁迅先生》原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记忆力非常之强,他的东西从不随便散置在任何地方。
正说着那矮胖胖的保姆走下楼梯来了,和我们打了个迎面。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许先生从早晨忙到晚上,在楼下陪客人,一边还手里打着毛线。
回忆鲁迅先生赏析
回忆鲁迅先生赏析《回忆鲁迅先生》赏析: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
鲁迅为《生死场》所作序言中说:“这自然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事实上,这句话亦能用来归结萧红的创作特色,她有着一般女作家少有的冷峻与力度,但又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文字极具个性化色彩。
萧红一生坎坷,幼年丧母,父亲和继母对她很冷淡,但在祖父庇护下受到良好文学启蒙。
祖父去世后,她反抗包办婚姻逃离家庭。
此后她的生活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感情上也迭遭不幸,但在她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1934年,她和萧军来到上海,见到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给予这对年轻人生活上的扶助,时常在家中接待他们,又指导他们的创作,热情推荐他们的作品。
1935年月12月,《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引起轰动,萧红因此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知名女作家,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936年月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
噩耗传来,当时已只身东渡日本的萧红悲痛不已,写下多篇作品寄托哀思。
可以说,鲁迅先生对萧红来说,既似亲长,又是导师,亦是知己。
萧红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与仰慕,那种深厚的情感,深埋于《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
恰因为她独特的视角,她不是将鲁迅当作一个“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来歌颂,而是从日常生活里看似琐碎不足道的细节里,层层叠绘出一个鲜活的鲁迅。
加上她特有的细腻文字,使得《回忆鲁迅先生》成为众多纪念鲁迅的文字中最出色、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这篇文章有着与《呼兰河传》相似风格,看似信笔而行,散漫芜杂,细品却非常有味。
阅读的时候应仔细体会如何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思想情感,以及文字之下饱含的深厚感情。
萧红是把鲁迅当亲人和师长一样回忆着。
萧红文章没有空洞的话,她甚至不发表意见。
萧红很注重细节,只把她看到的和她感觉到的搬到纸上。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词语理解
揩:擦,抹。 心境:心情,心绪。 踌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校对: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变幻无常: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
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简要概括。
(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势; (3)夜谈沉思; (4)饮食习惯 (5)鲁迅开玩笑;(6)读青年来信; (7)不在意校样;(8)看电影; (9)翻书休息; (10)夜里工作; (11)尝鱼丸; (12)包书; (13)病中工作。
鲁迅和许广平及儿子
鲁迅墓
1956年,鲁迅墓迁到上海虹口公园,由毛泽东题署墓碑。
鲁 迅 墓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 海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赴万国 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央也来 电吊唁。22日,送葬群众多达数 万人。鲁迅遗体覆盖着上海民众 所献"民族魂"的旗子,安葬于虹 桥万国公墓。
读准字音 迺( nǎi ) 舀( yǎo ) 揩( kāi ) 调羹(ɡēnɡ) 草率(shuài) 解剖( pōu) 咳嗽( sòu ) 薪金( xīn ) 抹杀( mǒ ) 校对( jiào ) 疙瘩(ɡē da) 悠然( yōu ) 阖眼睛( hé ) 深恶痛绝( wù )
起来。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 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敏捷、性急、坚毅
饮食起居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 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 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1.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 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红
5/10/2015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 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虽是 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 所谓“正史”,也往往掩 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 月19日),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 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 鲁迅闻名于世。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 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 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 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 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 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他的作品被 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本文前三段反映了鲁迅是怎么样的 一个人?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第一段:开门见山的写了鲁迅先生的笑。 这真诚、明朗的笑确实是鲁迅先生独一无二 的,反映了他性格率直开朗 第二段:写鲁迅先生的走路特点是轻 捷快速。 第三段:写鲁迅先生不注意人的衣 着,是说明鲁迅先生不以外表看人。
5/10/2015
海婴的夸耀: 看电影不乘车: 踢鬼: 评价穿衣: 开怀的笑: 语言描写:“……你们有吗?” 一张小画: 明确:对家人、朋友的体恤和关爱。 明确:勇敢无畏、唯物主义、做事追根溯源。 语言描写: ……而后 动作描写:“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常常 动作描写:““你的裙子的颜色不对 ……他拍着手骄傲地呼叫起来。” 明确:热爱生命 不同的纸烟: 穿一件白上衣的 笑的咳嗽起来” ……” “……人瘦不要穿黑 吃鱼丸: 明确:孩子的天真和先生的病重相对比,让人心痛。 “若没我呢”: 明确:生活节俭,待客有道。 衣裳 …… 横的把人显得宽……” 明确: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父子情深: 语言描写:“他说不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 明确:告诫别人要学会自强、自立。 休息是读书: 动作描写:“他的眼皮往下一放” 动作描写:“先生挣扎着把头抬起来 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走路的姿势:
遭殃
shuài
校对 深恶痛绝
崭新
ō
草率
噢的一声
5/10/2015
(chà ) 差不多、差生 (chā) 差别
(sè )堵塞
差 .
(chāi) 出差
塞 (sà i) 边塞
.
(cī)
参差
活塞 (sāi)
(chà i)大病差后 、久病出差(瘥)
5/10/2015
xià o (学校) 校 jià o (校对)
1、 从“鲁迅先生的笑”一事中,你能 体会出他怎样的性格品质?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2、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你能体会 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热情,和蔼、有耐心。
3、鲁迅先生刚一睡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 睡着了。“这段描写有什么含义? 以描写的手法,烘托出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 工作热情,以及对鲁迅先生由衷的敬爱之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爱 子
5/10/2015
怀鲁迅 (郁达夫)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 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 听到了鲁迅的死! 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 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 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 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 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 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 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 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 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头。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 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塞在天地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学不 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他的的作品对人 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 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 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 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 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 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萧红是一位 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 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作者将自己与 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 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十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 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 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 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 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 的思想和人格。
5/10/2015
4、作者强调鲁迅先生的背影是黑色的,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更好的突出鲁迅先生形象的高大。
5、“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 了”这段的鬼是指的什么样的人? 这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 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
词句品味· 积累(课本142页)
6 2 3 4 5 1、 、 答( 1)“多吃一口”等的重复就是对鲁迅先 答:“旷代”指当代无人可比,“全智者” 答:“蹲”是拟人手法,体现了一种亲切、 答:“站”和“停”同样是拟人手法,亲切 答:许广平先生的心境就是文中所说的“无 答:对于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作者痛惜地 生的复原存在无限期望的心情。 字面为全知全能的人,“旷代的全智者”即 主动。说纸烟听子远远地蹲在书桌上,使 、主动,好像毛笔、拖鞋是有灵性的、通 限的希望”“无限的要求”“比祈祷更虔 感觉,他太累了,真的需要歇一歇。现在 当代最高智慧之人,或当代圣哲。 人感到连纸烟也通人性,在照看着种病的 人性的,跟随主人多年,陪伴主人、伺候 就想先生每天那样,他工作完了,也累到 (诚”。 2)“一定要”是指许广平先生,也是作者 主人。如果改成“放”,就没有了这种感 主人日复一日夜战文坛,熟知主人的规律 了极点,他去休息了,永远的休息了。显 ,也是“我们大家”说的。 “催逼”为催促、逼迫、,及鞭策、不容你 “精精致致”,就是挑选最好最好的菜。表 觉。 ,现在主人工作完了,休息了,它们就静 然,换上“去世”二字,这些意味和感觉 懈怠之意。 现了许先生对丈夫的体恤和疼爱。读来不 就消失了。 静的守候在主人身旁。这是非常动人的画 禁让人落泪。 面,如果换成“插”和“放”,就完全失 去这种味道了。
和 儿 子 周 海 婴
妻 周 子 树 许 人 广 平
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 鲁迅故居按照鲁迅生 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 前居住时的情形复原;屋 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 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 两把藤椅和1只镜台,镜台 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 上陈设着外国版画。 1幅 前间是客厅,中间 1 张西餐 海婴出生后16日油像挂在 桌、 5把椅子。沿西墙放有 靠北墙的五斗橱的上端。 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 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 南窗下是夫人许广平的缝 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 纫机,靠东墙是儿子海婴 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 的玩具橱和小桌椅。后间 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 是餐室,正中 1张方桌,围 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 着 4把椅子,西北墙角 只 钟指针停在凌晨 5时251 分, 双层餐具橱,东墙放着西 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 式衣帽架。 时间。
zhuǎn (转椅)
转
zhuà n (转动)
5/10/2015
研读课文 重点赏析 你认为哪一个生活场景给你留 下最深
刻的印象?最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 特征?
5/10/2015
整体感知:课文中提到的鲁迅先生 的18件小事
开怀的笑 走路姿势 评价穿衣 不逛公园 看电影的路上 纸烟 休息 工作时间 踢鬼谈鬼 吃鱼丸 生病中 海婴的夸耀 明朝会 病情好起来了 木刻画 “若没我呢” 病好了 他休息了
中 华 民 族 永 生
鲁 迅 先 生 不 死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他的遗 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 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 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 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 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 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 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 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 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 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爱 国
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民
学习目标
1.
了解与鲁迅及作者萧红相关的文学常 识。 仔细揣摩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 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 对鲁迅先生无限敬仰、无限怀念的深 厚感情。
2.
3.
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
sòu
jì
pōu
chóu chú
咳嗽
yāng
不济
jiào
解剖
踌
躇
zhǎn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 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 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 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 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 “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 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 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 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