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课文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3.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刚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不是他的全部。
他在世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后写的回忆性文章《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这篇文章会让我们认识一个热情、幽默、随和的鲁迅,一个睿智而又坚强的鲁迅。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读准字音。
三、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说说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小事。
【明确】文章由15件小事连缀而成,内容涉及鲁迅先生的日常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四个方面:①鲁迅的笑;②鲁迅走路的姿态;③深夜交谈;④鲁迅先生的饮食;⑤鲁迅打招呼;⑥会心一笑;⑦读青年来信;⑧不在意校样;⑨许先生的忙;⑩看电影的路上;①休息方式;②待客和工作情况;③吃鱼丸;④亲自包要寄的书;⑤不顾病重忘我工作。
2.这些小事中有一个片段不是直接描写鲁迅先生的,是哪一个?这件小事能删去吗?为什么?【明确】第9个。
不能,因为写许先生从侧面衬托了鲁迅先生。
3.这些小事体现了鲁迅是怎样的人?【明确】既具思想家的特质和文学家的风采,又是一个对青年爱护备至的导师和诤友,一个对妻子无比尊重的丈夫,一个体察孩子的好父亲,一个亲切随和却又不失热情幽默的长者。
4.这些片段是用什么串起来的?【明确】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串联在一起,靠的是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一、教学目标:1.了解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背景和意义;2.理解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影响;3.分析和探讨《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中反映的鲁迅的品格和思想;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背景介绍;2.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影响;3.《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中鲁迅的品格和思想的分析和探讨;4.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兴趣;2.提问:你了解鲁迅先生吗?你读过他的哪些作品?他对中国文学和思想有什么影响?Step 2:背景介绍(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萧红和鲁迅先生的背景;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和概括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
Step 3:鲁迅先生的影响(25分钟)2.分析讨论:学生就鲁迅先生的影响展开分析和讨论,结合课本和自己的了解;3.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结合自己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进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Step 4:《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分析和探讨(30分钟)1.学生进行课堂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3.学生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探讨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Step 5:自主阅读和批判性思考(15分钟)1.学生个人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2.学生展开自主性的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评估:1.目标检测: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鲁迅先生和《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理解程度;2.作业检查: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课后延伸:1.学生阅读鲁迅的相关作品,如《呐喊》、《狂人日记》等,并进行分析和讨论;2.学生进行相关研究,了解鲁迅的思想体系和文学理论。
回忆鲁迅先生的课文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的课文教案回忆鲁迅先生的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鲁迅的“笑”鲁迅的步伐鲁迅品评衣着鲁迅的休息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鲁迅谈鬼故事海婴的问好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鲁迅最后的时刻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三、深入文本――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老师引导:体贴、明朗的笑、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品味学习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体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媒体准备: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磁带或光盘。
课时安排:3课时。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2.体会本篇深沉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
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
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第二句是从他爱护进步青年方面来说的,表现出一个慈祥智慧的长者的风范。
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不是他的全部。
在鲁迅显示活着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
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鲁迅。
二、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对杰出人物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伟人鲁迅平和的一面的体会。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鲁迅先生平易温和的生活轶事;制作PPT课件。
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阅读感知文中叙事与人物品质的表现。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1.问: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回答)2.出示鲁迅先生的《自嘲》和《自题小像》两首诗,导入教学。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鲁迅)人们把这些诗句看作是鲁迅先生自己品质的真实写照。
这些诗充分体现了他对待敌人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对进步青年和人民大众的热爱,对国家和民族的献身精神。
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但这不是他的全部。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
《回忆鲁 迅先生》 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品味文中生动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情。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独特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名字叫鲁迅。
对于鲁迅先生,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过他的许多作品。
今天,我们要通过萧红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萧红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2、写作背景本文作于鲁迅先生逝世三年后。
萧红用自己的笔,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饮食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解决。
2、思考: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四)精读课文,品味细节1、小组合作,选择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讨论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2、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
(五)深入探究,理解情感1、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和爱戴之情。
回忆鲁迅先生经典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性格。
2. 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语句。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性格。
2. 难点:理解文中的一些抽象、深刻的语句,如“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的鲁迅的资料,包括他的生平、作品、思想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课文,了解鲁迅的基本信息,并收集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下鲁迅的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鲁迅的了解和印象。
接着,教师可以引出本文的主题,即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的语句。
3. 讲解分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性格。
同时,教师需要重点讲解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讨论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教师可以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归纳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性格,强调他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本文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读后感,谈谈他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拓展与延伸:1. 鲁迅的其他作品介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教师可以选取他的其他一两篇代表作品,如《阿Q正传》或《狂人日记》,进行简短的介绍和阅读。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看到鲁迅的多面性,也能帮助他们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
2. 鲁迅的影响:介绍鲁迅在中国文学史和社会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他是如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和作品是如何影响后来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
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

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1.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交往经历。
1.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利用PPT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并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萧红与鲁迅先生的交往经历。
1.5.2 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理解课文大意。
1.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对课文的理解。
1.5.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1.5.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第二章:分析课文内容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
2.5 教学过程2.5.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5.2 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注意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怀念之情的体会。
2.5.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5.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第三章:品味课文语言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语言特点,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导语: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作者萧红是如何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来描写鲁迅先生的,我们从文中又会感到鲁迅先生怎样非凡的气质。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青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本单元所学篇目《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2.课前同学们根据填空题做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迅,原名( ),字( ),浙江( )人。
从《少年闰土》
一文中,我们知道幼时的鲁迅( );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我们知道在动荡的时局中鲁迅( );从《一面》一文中,我们知道鲁迅( )。
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怀念和深深的思考,臧克家写的诗《有的人》赞扬鲁迅( )。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
他的座右铭是:( )。
毛泽东也评价他是伟大的( )、(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 )。
3.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很严厉,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一面》中的阿累是一个,著名女作家萧红是另一个。
(出示美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著)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课堂交流课前收集的创作背景及萧红的生平事迹。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的非凡气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民国作家萧红,被鲁迅称之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暂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万字经典作品,终成大器未曾有负鲁迅的期许。
他们之间有师生之谊也有传承之道;鲁迅的欣赏、奖掖与扶持,萧红的早慧、勤勉与感恩,构筑成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话。
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的常客,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在《回忆鲁迅先生》中以女性的细心,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细节,既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又表现出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所有的人都承认,纪念鲁迅先生最好的文章出自萧红之手,这是因为,她从平视的角度,用平实的文笔,毫不炫技地素描了鲁迅。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来描写鲁迅先生的,我们从文中又会感到鲁迅先生怎样非凡的气质。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
出细节描写,批注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的鲁迅先生的非凡气质。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明朗(míng lǎng):①光线充足;明亮。
②明白;清晰。
③光明磊落;乐观,开朗。
轻捷(qīng jié):指动作轻快敏捷。
做客(è):指去别人家拜访,或者在别人家留宿。
忧郁(yōuyù):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心境(xīn jìng):心境又叫心情,佛教指清净之心,心情,心绪。
崭然(zhǎn rán):形容山势高峻突兀等。
草率(cǎo shuài):形容粗糙简略。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恶:厌恶;痛:副词,程度深;绝:极。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工夫(gōng fū):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展读(zhǎn dú):指阅读。
解剖:(jiě pōu):在医学或生物学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
变幻无常(biàn huàn wú cháng):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致命(zhì mìng):①传达言辞、使命。
②犹捐躯。
③使丧命;使毁灭。
遭殃(zāoyāng):遭遇困难,遇到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