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维甲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维生素,它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最近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维甲酸对治疗大鼠C6脑胶
质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项实验研究的内容。

实验研究中,采用了30只大鼠来进行实验。

将它们分成三组,分别是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对照组只是进行普通的饲养,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饮用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维甲酸。

实验过程中,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如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等,来观察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情况以及对于维甲酸的
敏感性。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
C6脑胶质瘤生长速率均有明显下降,其中高剂量组表现得最
为明显,瘤体的生长速度甚至停止了。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这也表明了细胞对于维甲酸的敏感性。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维甲酸对于C6脑胶质瘤
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使用较高剂量才能达到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项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维甲酸对于脑胶质瘤治疗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为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全反式维甲酸_聚酸酐长效缓释剂研制及其可行性

全反式维甲酸_聚酸酐长效缓释剂研制及其可行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 15 卷 第 8 期 2011–02–19 出版February 19, 2011 Vol.15, No.8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全反式维甲酸-聚酸酐长效缓释剂研制及其可行性◆于美丽,杜 智,郭宏玥,孙金芳,杜 雪All-trans retinoic acid-polyanhydride long-term delayed release formulation and feasibilityYu Mei-li, Du Zhi, Guo Hong-yue, Sun Jin-fang, Du XueAbstractBACKGROU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stability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s well as to reduce side effects are great issu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biodegradable polymers materials are prepared into particle dispersion system by using emulsifying and 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increasing studies investigate its role as a slow and controlled release agent. OBJECTIVE: To prepare all-trans retinoic acid-polyanhydride (ATRA-PAD) long-term delayed release microspheres therapeutic agent, and to determine slow-release treatment agent ATRA release in vivo and in vitro by the changes of time. METHODS: A long-acting sustained-release microsphere ATRA-PAD therapeutic agent was established with emulsion/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the appearance and microsphere size were detect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drug loading,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release volume in vivo and in vitro.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microspheres were smooth and had uniform size,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154.42±26.76) nm, drug loading was (16.52±1.45)%,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was (87.84±4.79)%; release in vitro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ATRA sustainable release of the therapeutic agent microsphere was about 50 days, following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nto rabbits, ATRA may be stably released for about 45 days. ATRA-PAD microsphere therapeutic agent exhibits high drug loading and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in vivo and in vitro drug release are stable and has obvious long-term sustained action. Yu ML, Du Z, Guo HY, Sun JF, Du X.All-trans retinoic acid-polyanhydride long-term delayed release formulation and feasibility.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11;15(8): 1389-1391. [ ]Key Laboratory of Hepatobiliary Disease, Tianjin Third Central Hospital, Tianjin 300170, China Yu Mei-li, Researcher, Key Laboratory of Hepatobiliary Disease, Tianjin Third Central Hospital, Tianjin 300170, China yumeili8@ Correspondence to: Du Zhi, Doctor, Professor, Key Laboratory of Hepatobiliary Disease, Tianjin Third Central Hospital, Tianjin 300170, China Received: 2010-08-28 Accepted: 2010-12-18摘要背景:如何提高全反式维甲酸疗效、稳定性和降低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全反式维甲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维甲酸肿瘤消化0 引言维甲酸类药物包括维生素A的天然及人工合成的衍生物。

维生素A (视黄醇)进入人体后转变成视黄醛,再经氧化变成维甲酸。

维甲酸是维持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尤其在促进上皮组织分化生长及维持其正常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维甲酸结构式由环状末端、多烯肽侧链和极性末端基团三部分组成,当这三部分结构各自由不同基团取代时,可得到生物活性不同的化合物。

目前维甲酸类化合物根据结构不同分为三代:第一代为极性末端被不同基团取代;第二代为环状末端基团的改变;第三代维甲酸则是多烯肽侧链的改变,并由于羧基方向不同分为两种异构体,即顺式维甲酸及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其中全反式构型最为稳定和常见。

维甲酸类化合物受体属于类固醇-甲状腺素核转录因子超家族,现已发现两大类受体可与维甲酸结合,介导维甲酸作用,即维甲酸受体(RAR)和维甲类X受体(RXR)。

RAR受体有三个亚型(RARα、RARβ、RARγ),而RXR也有三个亚型(RXRα、RXRβ、RXRγ)。

RXR和RAR受体的每一成员均有许多异构体,如RAR α有α1、α2,RARβ有β1、β2[1,2]。

1 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维甲酸与受体通过配体结合区域互相结合,直接作用于靶基因,这是维甲酸类药物作用的经典途径。

维甲酸结合受体包含有DNA结合区域,可以识别基因组DNA的特异性序列。

维甲酸靶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包含有维甲酸受体反应元件,通过受体和靶基因之间不同的作用方式,维甲酸类药物可以调节细胞中不同基因或酶的表达,使其活化或抑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目前研究证实维甲酸还可以通过受体抑制转录活性因子AP1途径抑制某些细胞增殖。

AP1即活性蛋白1(Activeprotein1,包含有c Jun和c Fos)是一种转录因子,通常其活性形式为Jun (c Jun、Jun B、Jun D)与Fos(Fra1、Fra2、c Fos、Fos B)家族成员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可刺激肿瘤形成,在肿瘤的侵袭浸润中起重要作用。

全反式维甲酸提高人结肠癌细胞系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反式维甲酸提高人结肠癌细胞系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反式维甲酸提高人结肠癌细胞系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奥沙利铂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中。

然而,随着治疗的进展,奥沙利铂的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方法来提高化疗的有效性。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维生素A的代表物质,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TRA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分化和表观遗传学等多种机制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ATRA作为辅助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研究表明,ATRA可以逆转奥沙利铂所引起的化疗耐药性,提高其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实验,探究ATRA在提高人结肠癌细胞系对奥沙利铂敏感性方面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探索ATRA作为肿瘤治疗辅助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取人结肠癌细胞系(如SW480、SW620、HCT116等常用细胞系),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探究ATRA在不同剂量和时间下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ATRA与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后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分析ATRA对肿瘤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和ATP 结合盒子转运蛋白ABCB1的表达的调节作用,研究ATRA在逆转奥沙利铂耐药性方面的作用机制。

三、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预计本研究将得到如下结果:(1)ATRA可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系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这可能与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调节有关。

(2)ATRA与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增强药物对结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ATRA可能通过逆转ABC转运蛋白ABCB1表达来提高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3)本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研究ATRA作为肿瘤治疗辅助药物的机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全反式维甲酸在慢性肾衰大鼠体内的变化及其意义

全反式维甲酸在慢性肾衰大鼠体内的变化及其意义

全反式维甲酸在慢性肾衰大鼠体内的变化及其意义目的:外源性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能延缓慢性肾衰的病理进程,因此我们在本研究中检测了慢性肾衰时内源性atRA的水平是如何波动的。

方法:建立5/6肾大部切除的大鼠肾衰模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RP-HPLC)检测了5/6肾大部切除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肾组织atRA的水平。

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比较,单纯肾大部切除组(NX)血肌酐水平自第10周起明显高于sham组(P<0.05)。

NX组大鼠血浆atRA在第2周有一个明显的升高,第7周降至接近正常或正常以下;NX组肾组织atRA水平自第2周时间点有明显升高,直到第10周才降至接近正常或正常以下,同sham组比较没有差异。

sham组大鼠血浆和肾组织atRA的含量比较稳定。

结论:正常大鼠血浆和肾组织内有atRA存在,含量比较稳定。

5/6肾大部切除后,大鼠血浆和肾组织内atRA在短期内升高,以后明显下降,在中、晚期降至正常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atRA is a kind of indispensible substance in human bod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content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rats, we have designed the following study. Methods: 5/6 nephroectomized rat model was used in this trial. The 5/6 nephroectomized rats were assigned into non-intervention group (NX group, n=48) and sham group (n=30). Eight rats in NX group and 5 in sham group were killed respectively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trial (week 0), week 2, 4,7, 10 and 13. RP-HPLC was used to examine atRA level in blood and kidney at those time point. Results: In NX group the plasma atRA content presented an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2nd week and it reduced to normal or below normal value. Similarly, atRA content in kidney in NX group also presented an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2nd week,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ham group. But unlike plasma atRA, kidney atRA content did not decrease immediately and it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in sham group in the 4th and 7th week (P<0.05). Until the 10th week did it reduced to normal or below normal value. Either plasmic or renal atRA levels kept steady in sham. Conclusion: ①The atRA contents in palsma and kidney of healthy rats are steady. ②atRA contents in rat plasma and kidney after 5/6 renal ablation would increase for a short time followed by decrease and they reduce to normal value in middle or late stage.[Key words] All-trans retinoic acid; 5/6 nephrectomy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是由维生素A在体内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的活性衍生物,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体内发挥着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的开题报告

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的开题报告

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维生素A衍生物,对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生命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其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光老化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凝血系统疾病、复发性多形性红斑等。

然而,ATRA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如极易受光破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毒副作用等。

此外,ATRA具有较强的水溶性和低分子量,易被机体迅速代谢和清除,导致疗效不稳定,需要频繁给药。

因此,为了增强ATRA的稳定性和延长其药效,需要开发高效的给药系统。

微球是一种常用的载药系统,具有较好的药物控释性和保护性。

缓释性微球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控释系统,其能够使药物缓慢释放,降低药物浓度的峰值和波动,从而保持药物在治疗有效时间内的恒定浓度,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因此,将ATRA 包载进缓释微球中,有望解决药物稳定性和药效的问题,提高ATRA治疗效果,同时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制备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建立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制备工艺通过控制微球粒径和药物包载量等制备参数,建立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制备工艺,考察不同制备条件下微球粒径、药物包载量、载药率等性质的变化,寻找最优制备条件。

2. 评价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的微观形态和物理性质应用扫描电镜(SEM)、荧光显微镜等方法对制备的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进行表征,探究微球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并测试微球的粒径分布、质量分数等物理性质。

3.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采用透析袋法、离心法等方法测试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体外的释放性能,探究温度、pH等因素对微球释放性能的影响,评价微球的控释性能。

4. 评估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的毒理学和药效学特性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体内分布和药效实验等方法,评估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微球的毒理学和药效学特性。

全反式维甲酸延缓糖尿病肾脏纤维化进展的实验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延缓糖尿病肾脏纤维化进展的实验研究
ae . ee p es n o olg n weet t y i ru o i o h mi y t h iu n 2 wek fe r td Reut : 4 l、 tdTh x rsi fc l e r e e b r n n hs c e s e nq e8 a d 1 e satrte e . s l 2 h Uab o a s d n t t c a s
S TZ—i ue i eirt. tos3 t i et i rpoooi(TZ n cdda t a Me d :8r s n ce wt s etztc S )we n o ydv e t o d go p( M)n d b c s h a j d ht n r r dml iddi om d ru D ad ea i n
[ 摘 要] 目的i 讨全反式 维甲酸对延缓糖尿病 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保 护作 用。方 法: 探 随机 选择 雄性 S D大鼠分 为空 白
对照组( ) NC 与造模组 , 制作糖尿病模型分 为模 型组 ( DM) 与维甲酸治疗组 ( M +a A) D t R 。于模型成型后 分别 于第 8 1 、2周观 察各 组大鼠 2 尿 蛋白( l) 内生肌 酐清除率( c) 肾重/ 4h Ua , b Cr, 体重。 肾脏病理及 电镜观察 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 疫组 织化 学 免 方法观察肾组 织Ⅳ、 Ⅲ型胶原表达 。结果 : 甲酸组 肾重/ 维 体重、 l、 c 较 同时期模 型组下降( Ua C r b P<0 0 ) 且 1 .5 , 2周 大鼠 肾组

14 ・ 2
中国中西医结合 肾病杂志 2 0 年 2月第 1 卷第 2 09 0 期
c I wN, era 0 9v0 1 , o 2 1 T F bur 2 0 , 1 O N . y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作者:裴卫竑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患者资料,总结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的方法。

结果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前两例均属良效,第3例因不能耐受,故不能做判定。

从第2例看,停维甲酸后PLT下降,恢复服药后PLT上升,说明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确实有效。

结论维甲酸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只需口服不必住院,对基层医院来说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难治性ITP;疗效我院近年来使用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30岁。

2009-7-15因皮肤瘀点瘀斑5 d入院。

查体:无黄疸,皮肤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未异,肝脾未触及。

血WBC6.3×109/L HB105 g/LPLT2×109/L。

骨髓像考虑ITP,肝功能ALT23 u/L TBIL20 umol/L IBIL14 umol/L肾功能正常ds-DNA(-) ANA(-),血小板抗体(+)凝血四项正常。

排除SLE等其他免疫性疾病,诊断ITP,予输血小板,规范激素治疗。

2009-10-10当强的松减至20 mg bid时皮肤又有出血点,PLT12×109/L,再给规范激素治,并先后加用达那唑、长春新碱治疗,但疗效差,PLT徘徊20×109/L左右,而强的松减至20 mg bid时不能减量,确诊难治性ITP。

2011年9月始予维甲酸及强的松治疗,初始量为维甲酸20 mgbid,强的松15 mgbid。

3个月后PLT正常,维甲酸减半量,强的松10 mgqd,长期维持。

至2012年10月,患者PLT、肝肾功能均正常,无明显口唇干裂、头痛等症状。

例2:患者女,58岁,2010-9-18因皮肤瘀斑半个月入院。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进展
李正良;高心慰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1993(014)012
【摘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占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10%。

由于化疗缓解率低,常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因此生存期短,病死率高。

寻找非细胞毒治疗药就非常重要。

急性白血病时,大量幼稚细胞积累和丧失成熟能力,细胞动力学研究表明,白血病增殖率并未增加,因此分化受阻可能是增殖、分化比例失调的原因。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

大量体内外试验证明RA能诱导APL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RA是通过诱导分化促进早幼粒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的。

【总页数】2页(P744-745)
【作者】李正良;高心慰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
【相关文献】
1.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的进展 [J], 王学文
2.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J], 王学文
3.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进展 [J], 刘冯;董敏;肖
丁华
4.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J], 康传哲;邱晓红;马满玲
5.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维甲酸综合征12例 [J], 刘通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反式维甲酸防治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反式维甲酸防治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反式维甲酸防治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

摘要:
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终末期病变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发生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全反式维甲酸是一种天然的维生素A衍生物,已经被证实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肝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全反式维甲酸是否可以防治糖尿病肾脏纤维化,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
本实验设计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糖尿病肾脏纤维化模型。

将8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低剂量全反式维甲酸组、高剂量全反式维甲酸组。

在12周的实验期内,对糖尿病组及两个全反式维甲酸组进行灌胃处理。

在实验期结束时,采集所有大鼠的肾脏样本,检测相关指标。

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两个全反式维甲酸组的肾脏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尤其是高剂量组。

另外,全反式维甲酸还能显著减轻糖尿病所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和间质纤维化。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全反式维甲酸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来发挥其防治纤维化的作用。

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显著抑制糖尿病肾脏纤维化,这可能与其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这为全反式维甲酸在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反式维甲酸ATRA

全反式维甲酸ATRA

CD11b表面抗原检测
* Nutlin-1增强ATRA分化诱导能力的作用与p53无关。 ?Nutlin-1增强ATRA分化诱导能力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研究结果及结论4
Real Time PCR法
JC1、Rhodamine123外排实验
MTT法
Western Blotting法
* ATRA能够在HL60及NB4细胞中诱导p-gp的高表达,但不能在
p53野生型或p53缺失的U937细胞中诱导p-gp的高表达。
?ATRA诱导p-gp高表达的现象是否与Nutlin-1增强ATRA分化诱导能 Nhomakorabea的作用相关?
研究结果及结论5
p-gp ATPase 活性检测
Nutlin-1a
Nutlin-1b
Western Blotting法
Real Time PCR法
* Nutlin-1与ATRA均为p-gp的底物,Nutlin-1与ATRA共同作用时
能够抑制ATRA的外排,增强ATRA的分化诱导作用。
研究结论
ATRA
p-gp
ATRA Nutlin-1
ATRA
HL60/NB4 cells
Nutlin-1增强分化能力 的作用仅在经ATRA诱导 高表达p-gp的细胞株中 发挥,而与p53通路无关。
* Nutlin-1仅对p53野生型的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及凋亡
诱导作用,对p53突变或缺失的白血病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Nutlin-1是否与ATRA具有协同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作用?若有,
则其分子机制是否与p53相关?
研究结果及结论2
Counts
CD11b% CD11b表面抗原检测
CD11b表面抗原检测

全反式维甲酸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单位 :100 哈尔滨医科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 内科( 501 赵石磊 、
解汝娟 、 关冰 、 王德润、 王林华 ) 黑龙江省医院循 环内科 ( ; 郑秀峰 ) 通讯作者 :郑秀峰 ,ma : sa5 1 13 cm E i zh n2 @ 6 .o li
2 .大 鼠的肾脏病理分析 : 光镜下 D D组大 鼠的肾脏 表现 为 K 肾小 球 的系膜基质 略增 多 , 体积增 大显著 , 细胞 亦 明显肥 大 , 基
A E 与 AR CI T A的合 用能够 更加 明显地 下调 肾组织 中尿 MC - P1
的表达 , 减轻 肾脏局部 的炎症反应 , 并可减少 U l Ab的排泄 , 同时 还可减少尿 MC . P 1的排泄 , 而达到保 护肾脏的作用 。 从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 明 , T A可能通 过减少 早期 D D大 AR K
注: N 与 C组 比较 ,p< . 1与 D a O 0 ; KD组 比较 ,p< . 1 与 AT A组 b 00 ; R 和 AC I 比较 ,P<0 O E组 。 .l
DO :0 3 7 / m ..sn 17 -7 5 2 1 .9 0 5 I1 .8 7 c aji .6 40 8 .0 20 .5 s
D D的效果可能优于单 用 A E 或 A R K CI T A。总之 , T A对 肾脏 AR 的保护作用 的机制研究还很少 , 要进一步研 究 , 需 但本 实验结果
说明 A R T A对早期 D D有一定 的作 用 , 随着人们 对 A R K 且 T A认 识 的逐渐深入 , 其在早 期 D D的预 防、 断及 治疗 中 的作 用可 K 诊
有 统计 学意义 ( 1 。 表 )
表 1 各 组 大 鼠 U l U r尿 MC 一/ C 的变 化 ( s Ab C 、 / P1 U r 面± )

老药全反式维甲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应用前景

老药全反式维甲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应用前景

老药全反式维甲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应用前景发表于 2018-04-11 10:58:10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小峰一、维甲酸概述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又称视黄酸、全反式维甲酸( 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维生素甲酸及维A酸等,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不仅在生物个体发育及维持正常生理状态中有重要作用,而且有介导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及免疫等功能。

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活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在生物体内维生素A以醇的形成代谢转变为维A醛,再进一步转成维A酸。

在维甲酸生成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如视黄醛脱氢酶(RALDHs)、维甲酸合成酶等。

研究发现,肠道中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能将维生素A代谢为维甲酸,但并不是肠道中所有的树突细胞都有这种功能。

维甲酸是人体可合成的天然小分子物质,它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核发挥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维甲酸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位于细胞核内的受体来实现的。

根据维甲酸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及侧链不同,分为多种同分异构体,不同类型的维甲酸药物与不同受体结合,可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维甲酸类药物包括多种同分异构体,如ATRA、13-顺式维甲酸和9-顺式维甲酸等,大多是ATRA。

维甲酸在临床上最早首先应用于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寻常痤疮、银屑病、鱼鳞病、扁平苔癣等疾病,后来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等。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维甲酸对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如在类风湿关节炎、SLE和多发性硬化等免疫相关疾病均有报道。

二、维甲酸具有调节多种类型免疫细胞的功能,在免疫调节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处于平衡状态,如Th17和Treg细胞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免疫的基础。

当Th17细胞异常增高或Treg细胞异常减少就会造成免疫功能失衡,引起SLE的发生和发展。

1、维甲酸对Treg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认为,Treg在维持免疫稳态、以及对共肠微生物群和食物蛋白质在肠道中的耐受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反式维甲酸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S i n Ciy,H u ip ̄ i c 2 0 h ya t & n e44 00 Ab l c :P  ̄ ut n o r n u t o on r n i p a t P s r I e c a e ust a l ml c r a y a g o l s y( TCA )i o e o fe tv t o o t o tc r na y h a t d s a e a  ̄l s n fe f c i e me h d t r o o r e r ie s pr — e s n . The i c d n e o e t n ss wh c n l e c s ir e y ] t — u c me a t r P et n i e c fr s e o [ ih i fu n e a g [ a e o t o fe TCA 3 ~ 5 . Th r 0 0 ee n t a e fc ie o fe tv
维普资讯
中国 心 血 管 杂 志 2 0 0 2年 4月 第 7卷 第 2期

综述 ・
全 反 式 维 甲酸 防治经 皮腔 内冠 状 动脉成 形 术后 再 狭 窄的研 究进 展
党 书毅 综 述 张群替 王 家 宁 审校
摘 要 经 皮 腔 内 冠状 动 脉 成 形 术 ( TC 是 目前 治 疗 冠 心病 的 有 教 措 施之 一 . 木 后 3 ~ 5 病 变 血 管 再 使 窄 发 生 率 , 严 P A) 但 O 0 已 重地 髟 响 了 P A 术 后 的 远 期 疗教 , 床 上 目前 尚无 有 教 预 防 P C 术 后 再 捷 窄 发 生 的药 物 。 反 式维 甲醯 ( TC 临 TA 全 ATR 是 一 种 具 有 A) 广 泛 生 物 学 教应 维 生 索 A 类 衙 生 物 , 明 显 抑制 细 胞 增 殖 . 年 来 一 些 研 究 表 明 , 可 近 该药 在防 治 P C 术 后 再 狭 窄 发 生 方 面 具 有 多 TA 种 抑 射作 用 , 文 就 此 方 面 的研 究 进 展 作 一综 述 。 奉 美 t 堋 全 反 式 雏 甲 酸 ; 再 狭窄 ; 经 皮腔 内冠 状 动 脉 成形 木 ; 血 管 重 塑

全反式维甲酸体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体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全反式维甲酸体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高峰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1997(3)6
【摘要】全反式推甲酸(ATPA)是维生素A的一种衍生物.维甲酸能通过细胞核上多种受体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分化、细胞代谢、细胞间质代谢、有关调质的代谢等.现就近期其药理作用体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265-267)
【作者】张高峰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21
【相关文献】
1.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肺腺癌 A549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J], 梁宇佳;杨小琼;兰四友;秦艳;邓述恺
2.小鼠体外胚胎腭器官培养模型的建立及全反式维甲酸致畸机制的研究 [J], 汪淼;黄洪章;侯劲松
3.全反式维甲酸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体外增殖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 [J], 周忠信;田军;马登殿;李成才;李红梅
4.预诱导与全反式维甲酸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J], 贾丛康;江明;杨新玲;马艳;毕晓娟
5.全反式维甲酸体外诱导P19细胞向心肌方向分化 [J], 张金平;王慧娟;赵昱;王立轩;张亚楠;李航;张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反式维甲酸多孔羟基磷灰石缓释制剂的制备

全反式维甲酸多孔羟基磷灰石缓释制剂的制备

全反式维甲酸(a 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为维生素A 的天然氧化代谢产物,是目前国内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的临床首选药物。

同时临床显示用于治疗痤疮、扁平苔藓、白斑、多发性寻常疣及其他角化性皮肤病也有显著疗效[1]。

该药具有多烯酸结构,脂溶性强,对湿度、温度尤其是光强度极其敏感,易发生异构化而失去疗效[2]。

多数患者用药后病情获得缓解,但在持续用药过程中很快出现耐药性,复发几乎普遍发生,其原因可能是ATRA对参与其代谢的酶活性具有自身诱导作用,持续用药导致血药浓度逐步降低,导致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达到减少给药次数,降低峰浓度,减轻不良反应的目的,目前文献已报道了多种ATRA 缓释制剂的制备[3]。

羟基磷灰石(h ydroxyapatite,HAP),广泛存在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中,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人体骨的主要成分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人工植入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4,5]。

近年来,HAP作为药物载体材料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中空型的HAP和HAP复合材料作为载体的应用报道越来越多[6⁃8]。

本文采用微乳液法制备多孔HAP作为缓释载体材料,制备ATRA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

员材料与方法1.1仪器和材料AB135⁃S电子天平(梅特勒),T6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KQ⁃100DB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W202B数控恒温浴锅(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GZX⁃9070MBE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Centrifuge5424高速离心机(Germany)。

ATRA(哈尔滨三联药业),吐温⁃80(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钠(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结晶氯化钙(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无水碳酸钠(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苯(哈尔滨市试剂化工厂),85%磷酸(航标),无水乙醇(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试剂厂)。

全反式维甲酸+大剂量地塞米松或可成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新一线疗法!

全反式维甲酸+大剂量地塞米松或可成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新一线疗法!

最新全反式维甲酸+大剂量地塞米松或可成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新一线疗法!大剂量地塞米松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标准初始治疗,但很多患者会复发,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已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可促进血小板生成。

本研究旨在评估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作为新诊断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一线治疗的活性和安全性。

All-trans retinoic acid plus high-dose dexamethasone as firstIin‹ for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immunethrombocytopenia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Qiu-Sha Huang, MD ProfYi Liu, MD ProfJing-Bo Wang, MD Prof Jun Peng, MD P ro fMMgRet al. Show all authorsPublished: October, 2021 DOI: https://doi.ore/10.1016/S2352-3026(21) 这是一项在中国的6个不同地区的医疗中心开展的多中心、开放标 签、随机对照的2期试验,招募了 18岁以上的未治疗过的、新诊断的原 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 30xl09∕L 或血小板计数< 50×109∕L 且有临床显著的出血)。

受试患者被1:1随机分成两组,接受全反式维甲酸Qo mg , 口服,2/日,连用12周)+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 日,静滴,连用4天)或仅大剂量地塞米松。

主要终点是6个月的持续缓 解率(血小板计数维持在30xl09∕L 以上,至少两次检测高于基线,无出血 症状,不需要挽救治疗)。

ase2Check for updates临床结局联合组持续缓解率68%42% 3.095 6个月时的持续缓解率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共132位患者被随机分至全反式维甲酸+大剂量地塞米松组(n=66)或大剂量地塞米松组(n=66). 3 位患者未接受他们的计划治疗,因此,安全性分析集纳入了129位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卢文胜,危华玲.烧伤涂膜剂的研制[J ].海峡药学,2004,16(6):31 32.[13]刘世贵,徐桂萍,吕剑涛.正交试验优选拔毒涂膜剂的制备工艺[J].中医药学刊,2006,24(7):1360 1361.[14]张秋红,李德平,张忠义.烧伤涂膜剂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业,2006,15(14):10 11.[15]王晋,刘巨厚,王占琴.正交试验优化白及成膜材料的制备工艺[J].中国药房,2005,16(15):1134 1135.[16]罗雄明.一种新型药用止血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7]S chroeder I,Frank e P,Schaefer U,et al .Development andcharacterization of film formin g polymeric solu tion s for skin d rug delivery[J].E ur J Pharm Biopharm,2007,65(1):111 121.[18]盛国荣,谢勇.肤康涂膜剂急性毒性与过敏性试验的研究[J].海峡药学,2004,16(2):34 36.[19]李彦,林葳,左从林.鬼臼毒素涂膜剂对家兔皮肤和阴道粘膜的刺激实验[J ].武警医学,2001,12(8):485 486.[20]朱健平,刘刚,高莉莉,等.环吡酮胺涂膜剂控释机理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9,17(1):8 10.[21]盛国荣.混合促透剂对肤康涂膜剂中水杨酸和酮康唑透皮效果的影响[J ].中国药业,2005,14(4):29 31.[22]林亚平,赵颖,张永萍,等.雪上一枝蒿涂膜剂、凝胶剂和巴布剂体外经皮渗透过程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3):203 206.[23]杨建坤,杨章群,曹德英.阿西美辛涂膜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考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0):937 939.[24]赵文英,金青,朱庆书.芦荟涂膜剂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6,27(3):200 201.[25]杨荣兵,李瑶.玉屏风涂膜剂的制备工艺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23 3225.[26]陈庆华,廖峻,曾南,等.咳喘灵高分子涂膜剂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附:193例病例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0 11.[27]M isra A,Pal R,M ajumdar S ,et al .Biphasic testosterone delivery profile observed with tw o different transdermal formula tions[J].Pharm Res,1997,14(9):1264 1268.[28]S chroeder I,Fran ke P,Schaefer U ,et al .Delivery of ethinylestradiol from film form ing polymeric s olutions across hu man epid ermis in v itr o an d in viv o in pigs [J ].J Control Re lease,2007,118(2):196 203.[收稿日期]2009 03 31[作者简介]杜雪,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电话:0531 ********,E m ail:x uezi 8106@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制剂研究进展杜雪,黄丽华,李铁军,张孝卫 (济南市卫生科技交流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013)[摘要]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制剂主要有聚丙交酯乙交酯(PL GA )微球、聚L 丙交酯(P L LA )和聚乙二醇(PEG) PL L A 镶嵌共聚物(PL E)微球、微乳液、脂质体、混悬剂、环糊精包合物、核 壳型毫微粒、醇溶朊毫微粒等。

结论:全面了解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制剂为有效降低耐药性、减少给药次数、减轻不良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缓释;制剂;微球[中图分类号]R 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213(2010)04 0327 03全反式维甲酸(all tr ans vitamin A acid,tr etinoin,(a ll E) 3,7 dimethyl 9 (2,6,6 trimethy l 1 cyclo hex en 1 yl) 2,4,6,8 nonatetraenoic acid,A T R A )为维生素A 的天然氧化代谢产物。

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PL ,M 3)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其优点为疗效高,完全缓解率达84%~95%,不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不引起骨髓抑制。

多数患者用药后病情获得缓解,但在持续用药过程中很快出现耐药性,复发几乎普遍发生,其原因可能是A T RA 对参与其代谢的酶活性具有自身诱导作用,持续用药导致血药浓度逐步降低,导致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为达到减少给药次数,降低峰浓度,减轻不良反应的目的,已经制备了全反式维甲酸微球,包括硅油、脂质体、白蛋白、聚丙交酯乙交酯,以及纳米颗粒混悬剂和环糊精包合物等。

现将其缓释制剂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全反式维甲酸聚丙交酯乙交酯缓释微球的研究潘学工等[1]研究了全反式维甲酸聚丙交酯乙交酯(A T R A P LG A )微球的制备、物理性质的检测以及体外释药性能,结果证明制备的微球具有缓释作用。

微球用于脑内药物传输有很多优点,例如降低抗肿瘤药剂的毒性,克服血脑屏障,有效地传输药物到肿瘤部位和控制释放速率使药物实现长时间释放。

Jeo ng Y I 等[2]研究了用于治疗脑瘤的A T RA P LG A 缓释胶囊制备条件的优化及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AT RA PL GA 微球,粒径在10~100 m 之间,30d 内A T RA 从微球中缓慢地释放出来,说明包含A T RA 的P LG A 微球用于脑瘤的治疗是可行的。

2 全反式维甲酸镶嵌共聚物缓释微球的研究Yo ng do o Choi 等[3]通过聚L 丙交酯(PL L A )和聚乙二醇(P EG ) P LL A 镶嵌共聚物(PL E)以不同的混合比率制备微球来控制AT RA 的释放速率,通过调整微球中P L E 和AT RA 的含量获得了不同释放类型的A T RA 。

发现当PL E 和A T RA 在微球中的质量比超过4%时得到拟零级释放曲线。

王凤翔等[4]制备了注射用海藻酸钠 维甲酸(alg inate so dium retino ic acid,A GS RA )微球用于眼内给药,所制成的AG S RA 微球可以用注射器直接注入到玻璃体腔,使用极为方便,体内实验和体外释放实验呈理想的持续释放模式,体外可以维持28~30d持续的释放,而在体内可以至少保持6周,并且在这6周内房水中始终可以检测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基本证实该缓释系统在玻璃体腔中是缓慢崩解的,并且对玻璃体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李媛等[5]制备了甲氧基聚乙二醇 聚乳酸(mP EG PL A)二嵌段共聚物及其载全反式维甲酸的胶束。

载药量、体外释放及溶血性质结果显示mP EG PL A嵌段共聚物载AT RA 胶束具有明显的增溶、缓释作用,并能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 全反式维甲酸微乳液缓释剂的研究Seung R im H wang等[6]研究了以磷脂为基础的注射用全反式维甲酸微乳液制剂,A T R A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通过微乳液成分的调整都可以降低到可以适用于肠胃外给药,并且提高了AT RA的化学稳定性。

微乳液形式的A T R A对人体肿瘤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 L 60)和胸癌细胞株(M CF 7)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单纯A T RA相似,表明了装载到微乳液中并没有损害其抗癌活性。

证明磷脂基础的微乳液可以作为A T RA肠胃外给药的一种选择形式。

4 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缓释剂的研究4.1 普通脂质体4.1.1 脂质体缓释制剂的初步研究 邹玉明等[7]进行了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缓释剂的研究,建立了测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So o Jeong L im等[8]通过将A T RA包载到脂质体(SL N)中来克服溶解度限制,发现SL N可以包载2.4%的A T R A而不损害其物理稳定性。

段磊等[9]制备了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药物稳定性进行分析。

结果证明不同脂质材料作为载体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300~400nm,大都呈完整的球形,有效药物含量在15mg L 1左右,药物降解速度得到降低。

为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型药物。

马全红等[10]以生理相容的单硬脂酸甘油酯、棕榈酸、硬脂酸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固体脂质基材,以大豆油作为液态脂质基材,制备了全反式维甲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载药量提高到146.50mg L-1,并能显著降低AT RA的光降解速率,4保存22个月后粒径基本保持不变。

有望成为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痛变(P V R)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

张敬如等[11]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了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活性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结果显示3组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33.98%, 42.11%,70.34%,各配方稳定性好,冻干前后及0,25,40放置后活性药物含量无显著改变。

证明了全反式维甲酸脂质体制备工艺的可行性。

蔡明志等[12]制备维甲酸脂质体并对其包封率、粒径、药物含量等进行考察,结论说明维甲酸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大小均匀,含量符合要求。

4.1.2 脂质体缓释制剂的体外及动物实验 So o Jeong L im 等[13]研究证实AT RA的脂质体粉末剂型能显著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体外实验表明抗癌效果与AT RA裸药没有明显区别,并且显著地降低了AT RA的溶血性。

LianDo ng H u等[14]用山嵛酸甘油酯(Co mpr ito l888 AT O)作为脂质体基质制备了不同形式的脂质体来包裹全反式维甲酸,将不同形式的AT RA灌胃到大鼠研究其药动学发现包载到脂质体中的A T R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A T R A 溶液相比得到了显著提高。

4.1.3 脂质体缓释制剂的临床研究 Bulent Ozpolat等[15]通过在健康志愿者试验中注射脂质体 A T RA与口服A T R A 相比,发现脂质体 A T R A能够维持更高的和稳定的血浆AT RA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