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秦州杂诗(七)》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
杜甫
其一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杜甫诗鉴赏
杂诗,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

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

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

宋朝林亦之说:“杜陵诗卷是图经”。

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


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

此即“因人作远游”。

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

“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
州的山水。

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

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杜甫《秦州杂诗》(其一)阅读训练及翻译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其一)阅读训练及翻译赏析

• 颈联联“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 “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 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 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 鼠深“秋”。难道只有“无边落木萧萧下” 才是大境界?

尾联西征烽火,心折淹留,无一不体现
出愁之深境之大。
• 本诗上下统一。由悲起兴,因人而迟回。 又由怯到浩荡而愁,到水落、山空、草木凋 落,再到烽火,心折与淹留,全诗一以贯之, 一气呵成,高度统一。处处是秋处处皆愁, 但是此愁非儿女情长,而是由个人到国家, 由国家到天地自然。各种情感纠织在一起。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首联中“满目悲”统领全诗,极写悲况之广;
“远游”交代秦州偏远,路途遥遥。 • B.面对九曲迂回的陇山,诗人心生畏怯之情,望
及浩荡无垠的陇关,诗人心情复杂。 阔,表达出作者由衷的热爱之情。 • D.诗人一路向西跋涉,一边不停“问烽火”,可
秦州杂诗①(其一)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③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 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 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
翻译:
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 首句“满”字大境界,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 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 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 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因 人犹依人,远游本不错的事,但是依人远游,还 是侄子,恐怕心理不是滋味。

杜甫《秦州杂诗》全诗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全诗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全诗赏析秦州杂诗杜甫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赏析:《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是一首忧愁战乱、渴望安定的诗。

前四句写汉代的历史。

寻源使:汉武帝派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因此后人称张骞等人为“寻源使”。

牵牛:晋朝人张华著《博物志》中记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人发现每年八月都有一只浮槎(现在叫筏子)按时飘到海边来。

有一年当浮槎再飘来时,他登了上去。

行到一个地方,看见对岸有华丽的殿堂,便问河边一个牵牛人这是何处,那人告诉他回去问蜀郡的严君平就可知道。

第二年八月,浮槎送他回到海边,于是他去找严君平。

经过严君平推算,这人见到牵牛人的那天,正好有一颗客星,到了天上牵牛星的跟前。

意思是说这个人实际上是到了天上,见到的是牵牛星。

古人认为海与天相通,这个故事就反映了这种认识。

后来,人们又把这个传说同张骞寻找河源的事拉在了一起。

这首诗中第二句说“从天此路回”。

正是说张骞寻找河源寻到了天上,又从天上下来顺黄河回到内地。

作者借用了传说,讴歌了张骞与他的同伴们仅仅靠一只筏子就由黄河上溯入天,从而奠定了东西各国之间几百年友好往来基础的伟大功绩,同时对东海通黄河、黄河通天海这样四通八达,毫无阻隔的境界表示深深的向往。

第二句中的“此路回”,还透露出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秦州诗中屡用“寻河源”故事的原因。

后四句写唐朝的现实。

当时幽燕一带已被安、史军队占据,郡国之间的通道也很难在短期内打通。

关内兵力不足,从西部抽调去东征的“健儿”们又不堪往来奔波,在战斗中伤亡殆尽。

击退叛军,使“郡国开”的希望更渺茫了。

此时此地,诗人心里悲痛酸楚,当听到传来的羌笛声,感觉就像一片悲哀的泣诉了。

从全诗的布局来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

前四句追昔,缅怀汉代的强盛;后四句伤今,感叹国力的衰落。

前四句盛赞张骞沟通东西方关系的功绩,笔调是夸张、昂扬的;后四句写唐朝倾全国之力与各国结和而不可得,语调是悲凉、凝重的。

教学反思——评杜甫《秦州杂诗》(十七)

教学反思——评杜甫《秦州杂诗》(十七)

教学反思——评杜甫《秦州杂诗》(十七)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七月,杜甫48岁时为避安史之乱和关中大饥,弃官(当时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西行秦州(今天水市),举家往依从侄杜佐。

客居秦州三个月有余,同年十二月入川。

流寓秦州和暂居东柯期间,杜甫写下了《秦州杂诗20首》。

这组五言律诗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反映安史之乱期间秦州的风光,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乱,身世飘零之悲,亦流露隐居避世之意和牢骚不平之怨。

其中《秦州杂诗》(十七)首联“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诗歌开篇便给人一种极其压抑之感。

秋来夜渐长而昼愈短,加之边地秋雨连绵,昏暗之中晨光难觅,恍恍惚惚之心顿生囚徒般压抑之感,流寓避乱于此,诗人的心绪难免悲从中来。

颔联“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骤雨沛然而降,檐雨侵帷幔,诗人未言秋风,而一“乱”字写尽了秋风的不合时宜,檐雨借秋风之势,肆意侵入,秋风秋雨之凄寒透彻心扉。

诗人远眺,乌云低垂,盘桓不去,若行动迟缓之老者踱步城郭。

在骤雨未歇之时,下一场山雨,欲来之兆已显,诗人盼晴之心无望,此种晦暗的天气笼罩诗人心头,仿佛那未曾平息的战乱,使得诗人心忧家国之心难平。

颈联“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诗人无望之余,将视角由远及近。

诗人闲看鸬鹚窥浅井以觅食,蚯蚓上深堂以避湿。

这些细节描写足见诗人观察之细致,同时也恰恰说明了诗人的百无聊赖和孤独寂寞。

通过写井水丰沛,庭院成涝,来从侧面写秋雨持续之久,再次点明“边秋阴易久”。

尾联“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以景结情,表现诗人境遇的凄冷。

车马萧索之由,诗人未曾言及,而是宕开一笔,只言“门前百草长”给人以冷清孤寂之感。

读到此处,不免让人想起杜甫《蜀相》诗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词中的“遨头小簇行春队。

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

古代诗歌杜甫《秦州杂诗》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南百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

古代诗歌杜甫《秦州杂诗》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南百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

湖南省百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秦州杂诗(其八)①杜甫闻道寻源使②,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③隔,何时那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的第五年。

②寻源使;《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张骞被称为“寻源使”。

③幽燕:安禄山在幽燕之地发动叛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路回”既透露出了诗人所处位置,同时说明秦州自古以来就是边塞重镇。

B.“宛马”是大宛国的良驹名马,“宛马至今来”说明张骞当年出使西域影响至今。

C.颈联由历史转入现实,而对郡国之间高山峻岭的阻挡,“郡国开”的愿望难以实现。

D.尾联诗人进一步写出了国家不幸,战争不断,时局混乱,出征的健儿伤亡殆尽。

16.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知此二十首故是入秦以来,详揭行踪心事、投寄中朝朋旧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杜甫是如何“详揭行踪心事”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练习: 2.5杜甫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练习: 2.5杜甫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解析:选B。

B项,“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有误,其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2.“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选C。

C项,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3.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__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___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的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_的风格。

答案: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大江东去雄迈雄浑开阔慷慨低沉沉郁顿挫4.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杜甫《秦州杂诗(七)》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七)》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七)》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秦州杂诗·其七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①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

期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本篇是第七首。

①属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

“属国”即“典属国”,指唐朝使节。

(1)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说诗的三、四句是:“三、四警绝。

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两句,诗人引用汉王朝强盛时代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同意。

因为诗人生活在那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心系边防形势,在他的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像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

(2)当时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趋于衰落,像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有了。

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今昔盛衰的深沉慨叹,和对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问题】1.本诗首联颇受古人青睐,清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集》),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2.有人说这首诗“三、四警绝。

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请概述颔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高峻绵延和雄奇苍莽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孤城”于“莽莽万重山”中,衬托其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这一联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

(意对即可)2.颔联寓情于景,景中含情,作者从“孤城”着笔,以“月”“云”与“关塞”等意象,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 - 17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①杜甫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薛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②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注】①公元759年秋,杜甫举家迁往秦州。

诗人来到秦州城北的崇宁寺,写下本诗。

传说这里曾是汉代割据一方的隗嚣的旧宫。

②渭,指流经秦州的渭水。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城北寺的位置与历史,令人想象昔日的繁华,为下文描写作铺垫。

氏诗人看到山寺破败」日宫萧条,苔薛和丹青的点缀却为之增添了一丝亮色。

C.颈联描写月光使露珠更晶莹,云随风飘动侧面烘托寺院周围的凄清坏境。

D.本诗登临怀古、以古寄情、触景伤时,而《登高》则登临远眺、悲秋伤己。

17•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对诗歌尾联逬行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2 )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两句阐释了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逬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3 )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晩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O16.B诗歌颔联中,长满苔??,表明山门之古;丹青之色,是因野殿荒芜才体现岀来的。

诗中苔薛和丹青并不能产生点缀崇宁寺的效果。

17•①内容上,尾联描写了清澈的渭水无情到了极点,在诗人愁苦之时独自向东流去。

(3分)②情感上,表达了诗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漂泊异乡的伤感,对故乡的怀念。

(3分) 18.(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杜甫《秦州杂诗(其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杜甫《秦州杂诗(其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秦州杂诗①(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

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

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

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 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

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

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

C. 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

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 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15. 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指出其不同。

【答案】14. C 15. ①杜诗“楼兰斩未还” 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②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 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E55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读记

E55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读记

E55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读记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读记(小河西)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这是《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

在“其六”中杜甫看到了“山边汉节归”。

杜甫认为与吐蕃谈判的使节归来这么晚,很可能谈判很艰苦。

谈判很可能失败了。

使节没有“斩楼兰”而归。

杜甫因此更加担心吐蕃的侵扰。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莽莽:无边无涯。

《九辩》(先秦-屈原):“泊莽莽而无垠。

”《走马川行》(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重阳感怀》(唐宋-刘兼):“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孤城:指秦州城。

大意:重山叠岭,无边无涯,秦州城孤独地坐落于山谷之间。

地面好像无风,天上云飞塞外;太阳刚被大山遮挡,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临关隘。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属国:典“典属国”。

《汉书-昭帝纪》:“苏武前使匈奴,留单于庭十九岁乃还,奉使全节,以武为典属国。

”典属国本是汉官名,因苏武曾任典属国,也借指苏武;因苏武是使臣,遂借以指使臣。

《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

”《治安策》(汉-贾谊):“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斩楼兰:典“斩楼兰”。

《汉书-鄯善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wū)泥城,…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

…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

…遣归国,…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

…元凤四年,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

…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阙。

”《从军行》(唐-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唐-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衰飒:形容树木花草的凋零、衰落;人的衰老、失落等。

《登古阳云台》(唐-张九龄):“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

《阮郎归 初夏》《早梅》《霜天晓角》《秦州杂诗(七)》《天净沙 春》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阮郎归 初夏》《早梅》《霜天晓角》《秦州杂诗(七)》《天净沙 春》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苏轼《阮郎归•初夏》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①熏风:这里指歌唱承平之曲。

②水沉烟:指沉香点燃时所生的烟或香气。

③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参考译文]槐树枝叶繁茂,柳树高大,新蝉浓绿深处鸣声乍歇,突然柔和的音乐从远处传来。

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

这时传来下棋的声音,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

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

石榴花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

(4分)(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3)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3分)[参考答案](1).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

(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对两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对三个角度并分析得4分)(2).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1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

(1分)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1分)(此处或答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也得1分)(3).要点: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1分)真切地展示了这位少女喜悦、兴奋的心情。

(或答: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2分)[阅读训练]1.诗题为“初夏”,诗中描绘了哪些初夏的景物?2.写“棋声”的作用是_________。

3.用“燃”描写“榴花”,妙在____________。

4.末句“琼珠碎却圆”通过水珠形态的变化写出_________。

杜甫的《秦州杂诗》(其一)赏析

杜甫的《秦州杂诗》(其一)赏析

杜甫的《秦州杂诗》(其一)赏析秦州杂诗其一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此诗好在:1.境界大。

2.意境的上下统一。

3.遣词造句的艺术性。

首句“满”字大境界,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

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的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

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

因人犹依人,远游本不错的事,但是依人远游,还是侄子,恐怕心理不是滋味。

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

“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

“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及是到了。

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是形容失落忧愁之大,但是“浩荡及关愁”只用五个字就概括了。

登高望远,所及之处,前路茫茫,皆是忧愁。

颔联两句同样优秀,“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

“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

“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

“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

难道只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才是大境界?尾联西征烽火,心折淹留,无一不体现出愁之深境之大。

第二点,本诗上下统一。

由悲起兴,因人而迟回。

又由怯到浩荡而愁,到水落、山空、草木凋落,再到烽火,心折与淹留,全诗一以贯之,一气呵成,高度统一。

处处是秋处处皆愁,但是此愁非儿女情长,而是由个人到国家,由国家到天地自然。

各种情感纠织在一起。

第三点,开篇悲字是寓情于景的有我境界,迟回到浩荡已到无我之境。

水落、山空两句似信手拈来,却则对仗工整,颇见功力。

杜诗不止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这样的名句,还有“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这样的佳句,同样名垂千古。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一)①杜甫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

②生事,即生计。

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

④心折,即心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15.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述自己吟诵《诗经·陈风·月出》中诗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诗人千呼万唤后,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琵琶女难言之痛的诗句是“_______”;琵琶女最后一次弹奏时,体现众人被感染的诗句是“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军营中分享牛肉、奏响军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C项,“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

15.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

“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

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

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

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

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

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

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

秦州杂诗杜甫阅读及试题答案

秦州杂诗杜甫阅读及试题答案

秦州杂诗杜甫阅读及试题答案
秦州杂诗杜甫阅读及试题答案
秦州杂诗(十二)
杜甫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8.前人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得”“传”:字用得“新奇”,请作简要赏析。

(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此时为什么会产生“俯仰悲身世”的感触。

(6分)
试题答案:
(二)(11分)
8.(5分)“得”字表现了南郭寺空旷冷清的庭院,因为得到古树的点缀而有了生机和色彩;(2分)“传”字形象地写出了北流泉好像是有意惠及百姓,主动将清澈的泉水接力传送到全城。

(2分)“得”“传”二字朴中见奇,新颖别致,准确传神。

(1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诗人将复杂的情感融入到精心选择的景物之中,化景语为情思,通过写景来巧妙抒情。

②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将视线转向秋花危石,夕阳卧钟。

他看到秋花在危石下绽开,夕阳映照着废弃在地的'古钟;古寺荒凉破败的场景,引发了诗人的伤己之感。

③诗人联想到自己饱经离乱,一生坎坷,而今老之将至,心中顿生悲凉忧伤之情,不由得发出“俯仰悲身世”的感叹。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杜甫诗词《秦州杂诗》(其七)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秦州杂诗》(其七)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秦州杂诗》(其七)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杜诗镜铨》卷六引张上若曰:“是诗二十首,首章叙来秦之由,其余皆至秦所见所闻也;或游览,或感怀,或即事,间有带慨河北处,亦由本地触发。

大约在西言西,反复于吐蕃之骄横,使节之络绎,无能为朝廷效一筹者。

结以唐尧自圣,无须野人,惟有以家事付之妇与儿,此身访道探奇,穷愁卒岁,寄语诸友,无复有立朝之望矣。

”《秦州杂诗》(其七)【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赏析】: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

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

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

秦州城座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东面,是高峻绵延的六盘山和它的支脉陇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鸟鼠山,四周山岭重迭,群峰环绕,是当时边防上的重镇。

“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

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

同是写高山孤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则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

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这个评语不仅道出了这首诗发端雄峻的特点,也表达了这两句诗所给予人的感受。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首联托出雄浑莽苍的全景,次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八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八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八赏析《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杜甫其五“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来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原诗:“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字词典故“南使”:【往南去的使者。

】“由来”:【历来。

】“万匹”:【唐刘希夷《从军行》“秋天风飒飒,群胡马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凶门出。

纷纷伊洛道,戎马几万匹。

”】赏析杜甫说,去往南方的信使适宜骑着天马去。

在南面的川蜀,历来都有戎马万匹的强大军队。

网上有些诗评把“南使”写成“西使”,可能是认为杜甫在想西域,而且因为天马。

然而我们在前一首诗的最后看到,杜甫说“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到处都是战鼓号角声,我接下去的道路究竟应该往哪里去呢。

这里杜甫就给出答案了,应该是南方。

我们也知道,杜甫后来就入川了。

所以我认为这里应该还是“南使”,杜甫的心已经向往那里了。

要知道他的好朋友“高适”当时就在川蜀。

【759年五月,高适出任“彭州”刺史。

760年,高适改任“蜀州”刺史,直到763年初。

】还有“严武”先后也去了川蜀任职。

【758年,严武出任“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使”。

不久调回京,任“侍御史”,“京兆尹”。

761年12月,被任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

】而杜甫此时是759年的秋天,所以有可能是给“高适”写信。

这里的“南使”可能是去往南方的“信使”。

而且川蜀一向是兵强马壮的,在当时也是相对安定的地方。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字词典故“连阵”:【军阵相连呼应。

】赏析杜甫说,你看那南方天空上的浮云不就是天上的战马吗?他们连起来的军阵把天都给淹没了。

下面是那秋天的肥草,漫山遍野地生长(足够马儿吃的)。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字词典故“骕su4骦shuang1”:【良马的名字。

】“真龙种”:【典出《后汉书马融传》:“乘舆乃以吉月之阳朔。

登于疏镂之金路。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赏析及翻译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赏析及翻译

杜甫《秦州杂诗⼆⼗⾸》赏析及翻译《秦州杂诗⼆⼗⾸》年代: 唐作者: 杜甫满⽬悲⽣事,因⼈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落鱼龙夜,⼭空鸟⿏秋。

西征问烽⽕,⼼折此淹留。

秦州⼭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门古,丹青野殿空。

⽉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蹄斜。

年少临洮⼦,西来亦⾃夸。

⿎⾓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声⼀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骕骦。

哀鸣思战⽃,迥⽴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微。

⼠苦形骸⿊,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孤城⼭⾕间。

⽆风云出塞,不夜⽉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去⼏许,宛马⾄今来。

⼀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尽,羌笛暮吹哀。

今⽇明⼈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接昆仑,涔涔塞⾬繁。

羌童看渭⽔,使客向河源。

烟⽕军中幕,⽜⽺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临衰厌⿎鼙。

⼭头南郭寺,⽔号北流泉。

⽼树空庭得,清渠⼀⾢传。

秋花危⽯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深藏数⼗家。

对门藤盖⽡,映⽵⽔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

船⼈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潜通⼩有天。

神鱼⼈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九泉。

何时⼀茅屋,送⽼⽩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客舍⾬连⼭。

阮籍⾏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斑。

东柯好崖⾕,不与众峰群。

落⽇邀双鸟,晴天养⽚云。

野⼈矜险绝,⽔⽵会平分。

采药吾将⽼,⼉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译文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注释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满目”句:史载关中大旱,斗米七千钱,人相食。

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

”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

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

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西征”句: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

赏析: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

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

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

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2原文:杂诗明代:王夫之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译文: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悲凉的北风在半夜里呼啸,边地的战马被惊起而嘶鸣。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壮士的宝刀在匣中发出风雨般的鸣叫声。

秦州杂诗(其十七)阅读答案-杜甫

秦州杂诗(其十七)阅读答案-杜甫

秦州杂诗(其十七)阅读答案-杜甫(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秦州杂诗(其十七)阅读答案-杜甫秦州杂诗①(其十七)杜甫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月夜忆舍弟》《秦州杂诗》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月夜忆舍弟》《秦州杂诗》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月夜忆舍弟》《秦州杂诗》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月夜忆舍弟【乙】秦州杂诗①(其一)杜甫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水落鱼龙②夜,山空鸟鼠③秋。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注释】①秦州:甘肃天水古称。

安史之乱后,杜甫弃职携眷西行,客居秦州三个月,写下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甲】诗也写于秦州。

②鱼龙:指鱼龙川,今名北河。

③鸟鼠:指鸟鼠山,位于今甘肃渭源县。

与“鱼龙”指代秦州境内山水。

13.安史之乱使杜甫弟兄分散,【甲】诗从两个感官角度描写了笼罩着悲凉气氛的边地秋夜之景,【乙】诗则借两个地名来表现秋的肃杀凄凉,暗示秦州也不是乐土。

14.两首诗创作背景相同,请简要说说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答案】13.视觉、听觉鱼龙、鸟鼠14.两首诗都抒发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饱受艰难困苦的忧虑关怀之情,对身处战乱、兄弟离散的忧虑、牵挂和思亲之情,对自身辗转漂泊、老病无成的伤感之情,以及渴望安宁、向往和平的愿望。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①空:根据“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可知,“戍鼓”即边塞驻军的鼓声,其声悲壮而沉重。

“边秋一雁声”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选取了一只孤雁在秋空中悲鸣的意象,与“戍鼓”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荒凉而悲戚的画面。

由此可知感官角度是:视觉和听觉。

第②空:根据“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可知,借“鱼龙”和“鸟鼠”两个地名来表现秋的肃杀凄凉。

这里的“鱼龙”和“鸟鼠”都是秦州地区的地名,诗人通过这两个地名,以及“水落”和“山空”的描绘,展现了秦州秋季的荒凉和萧条。

这样的景象与“秋”的季节特点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悲凉氛围,暗示秦州也不是乐土。

14.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秦州杂诗(七)》阅读答案及赏析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①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

期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本篇是第七首。

①属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

属国即典属国,指唐朝使节。

(1)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说诗的三、四句是:三、四警绝。

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两句,诗人引用汉王朝强盛时代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同意。

因为诗人生活在那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心系边防形势,在他的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像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

(2)当时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趋于衰落,像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有了。

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今昔盛衰的深沉慨叹,和对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阅读练习二:
1.本诗首联颇受古人青睐,清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2.有人说这首诗三、四警绝。

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请概述颔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高峻绵延和雄奇苍莽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孤城于莽莽万重山中,衬托其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这一联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

2.颔联寓情于景,景中含情,作者从孤城着笔,以月云与关塞等意象,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赏析
莽莽万重山。

陇南山区,冈岭重迭,峰峦密布,数山之间偶有河谷地带,就是秦州所在。

这首诗开头用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两句,就是对秦州附近地理形势最概括、最形象的描写。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紧接前两句,写的是陇南山区特有的自然现象。

山区多风,因为有山峰阻隔,山南山北,天上地下的风都未必是不一样的。

因此,无风是诗人在山谷里的感觉,云出塞却是天上有风在吹的结果。

又由于秦州地处万山丛中,因此这里黄昏和黎明的时间都要比平原地区长一些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黄昏,日隐西山,天并没有全黑,但是昏暗之中明月却往往皎然可见,因此才有不夜月临关的现象。

总之,前四句写景。

一、二句从高角度俯视,写地下;三、四句从低角度仰视,写天上。

这样的景物描写,突出了秦州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五、六句用了两个典故。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后才得以返回,汉武帝封他为典属国。

属国归何晚,表示对各族人民重新和好,使节顺利往来的盼望。

用楼兰斩未还,而应该理解成诗人对扫除障碍,使唐朝同周围各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的期待。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后称鄯善。

汉武帝时派遣使者到大宛国去,楼兰阻挡道路,扣留汉朝使者。

汉昭帝元凤四年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楼兰国王而归。

最后两句,诗人写到了自己。

在黄土高原的茫茫烟尘之中,诗人独自作长时间的眺望。

望什么呢?望使节的正常往来,望平定叛乱凯旋的战士,然而所能望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高山和深秋季节一片衰败的景象。

这时,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安定的渴求一下涌上诗人心头,忧愁烦闷,自然难免摧颜了。

后四句承前四句而抒情,关键在一个望字。

有了这个望字不仅使后四句脉络清楚,而且使得前四句的描写也落到了实处。

杜甫《秦州杂诗》阅读答案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漫成一首》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九日登梓州城》阅读答案附赏析《绝句两首(其二)》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绝句二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甫《登岳阳楼》《登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杜甫《有叹》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杜甫《曲江对酒》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杜甫,字子美,京兆人阅读答案附翻译江汉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放船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后游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去蜀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附赏析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旅宿阅读答案附赏析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阅读答案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杜甫:望岳赠卫八处士(杜甫)佳人(杜甫)梦李白·其一(杜甫)杜甫:梦李白·其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