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述评 精品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3025512360cba1aa911da3f.png)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许多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感染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1],有研究认为在慢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胃癌这一病变模型中,H.pylori 可能是先导作用或是促进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故建立稳定、重复性好的H.pylori 感染胃相关性疾病动物模型对于探讨其致病机制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不同的动物选择、不同的H.pylori 菌株及不同的处理方式三个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04-02一、不同动物的选择1.1 小鼠模型:小鼠对接种菌株要求严格,最初小鼠建立的感染模型不太稳定,研究发现[2] 悉尼株( S S1) 接种在小鼠胃内后,能发生慢性胃炎等病理改变,定植时间可长达8 个月以上,并且表现出高度选择性。
如进行H.pylori 定植作用、毒力因子、宿主的免疫反应,疫苗及治疗等相关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时,可首选该小鼠模型。
1.2 大鼠模型:大鼠模型如单独使用H.pylori 感染,只能造成大鼠胃粘膜的轻微炎症,因为H.pylori 在大鼠胃粘膜层中的定植能力较差,因此,该模型适合研究H.pylori 感染对临床胃肠疾病的影响或非甾体类药物对胃粘膜损伤作用的关系。
1.3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模型:Blanchard 等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该基因敲除后的小鼠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后I g A 抗体未能起到保护作用,这一特性,使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和开发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3]。
1.4 其他动物模型:小型猪接种H.pylori 后,胃病理改变提示为轻度炎症改变,H.pylori 可持续定植猪的胃内,该动物模型特点为其对H.pylori 抗生素的治疗比人类更敏感,此模型有望用于根除H.pylori抗生素药物选用的疗效鉴定,这对于目前H.pylori 耐药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王毅超等人建立H.pylori 感染相关的Beagle 犬动物模型 , 这为研究H.pylori 的防治问题提供实验基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5d01e5aaea998fcd220e4d.png)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韩洪超王爱坤许洁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中图分类号】R51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9-0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率高度相关[1].HP感染并定植胃粘膜后,胃粘膜会相继出现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化过程.1994年Hp被国际癌症中心定为人类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2].早期干预根除Hp不仅可以逆转慢性活动性胃炎, 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减少胃癌的发生[3].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Hp 致病因子、免疫疫苗以及Hp致癌的分子机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4].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幽门螺杆菌实验动物模型,将对致病机制及新型药物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2.1幽门螺杆菌菌株的选择幽门螺杆菌(Hp)由1983年澳大利亚的Warren 等学者首次发现,属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呈弧形、S状或海鸥状,附着于胃粘膜表面.H.pylori的自然宿主为人和非灵长类动物,其宿主谱狭窄. 最初,人们尝试使用传统的小型啮齿类动物经口构建人工感染Hp实验动物模型均未成功.直至1990年,LeeA 等使用从猫胃中分离出的猫螺杆菌(H.felis)感染无菌小鼠获得成功,其感染率可达90%,此后该类动物模型才得应用和发展[5-6].实验研究表明H.pylori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不同的H.pylori菌株作用于实验动物时可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从而出现不同的致病机制. 目前,构建小鼠动物模型以幽门螺杆菌悉尼菌株(H.PyloriSydneyStrain,H.PyloriSS1)应用最为广泛,其体外培养20代仍可保持稳定的定植力,可牢固黏附于胃窦、胃体交界处致黏膜损伤,是标准的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之一.国际标准株(ATCC43504)多应用于蒙古沙鼠动物模型,其可长期定植于MG,所致黏膜损伤与人类类似,近年来H.pylori感染MG胃癌模型已为H.pyGlori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实验菌株的差异、宿主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所致实验结果亦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验开始前,针对研究目的,应充分考虑菌株、动物及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差异,构建合理的实验动物模型. 2.2动物的选择目前,用于建立H.pylori感染模型的动物有猕猴、雪貂、小型猪、猫、狗、沙鼠、小鼠、大鼠、裸鼠、豚鼠等.它们为Hp致病机制、疫苗筛选、新药研发等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2.2.1灵长类动物模型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种属相同,其胃内的病理生理变化亦与人类相似,且可行胃镜检查,是最富有吸引力的HP感染动物模型;多采用称猴,如恒河猴,日本猴等.Hp接种至猕猴后,可获得稳定持续的黏膜定植,并可观察到渐进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但由于猕猴价格昂贵,且Hp自然感染率高,实验结果易受到海尔曼螺杆菌样微生物感染的影响,而难以得到普及应用.2.2.2小鼠动物模型小鼠体型小,经济易繁殖,来源方便,SPF级小鼠饲养条件已成熟,是作为动物模型的较好材料.1990年Lee等首次采用猫螺杆菌(H.felis)接种无菌Webster小鼠,成功获得活动性/慢性胃炎模型.此模型中的Hf主要聚集于胃腺体底部,而Hp主要聚集于胃腺体顶部、粘附于胃上皮; 因此缺乏与人类感染Hp所具有的一些毒力因子.但由于Hf感染小鼠引起的免疫反应与人类免疫反应相似,多用于研究疫苗中活性剂量、佐剂及免疫活化问题【7】. 随后研究人员将从人体分离并经过驯化的幽门螺杆菌菌株(SS1)定植于小鼠胃粘膜中,发生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粘膜萎缩等病理变化.同Hf小鼠模型比较,该模型与人类有相同的炎症部位,但Hp在小鼠胃粘膜中定植力差,且其不具备人类Hp胃炎典型病理模特征.另外,该模型对小鼠品系有高度的选择性,单独Hp菌株长期感染小鼠不易产生胃癌模型.2.2.3大鼠动物模型常用品系主要为Wistar,SD大鼠.Hp在大鼠胃粘膜中群集及定植力差,单独使用Hp感染仅使大鼠胃粘膜造成轻微炎症反应,甚至观察不到任何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Hp感染大鼠模型与大鼠本身胃粘膜预先存在的黏膜损伤有关,大鼠胃内缺血性损伤可影响宿主对Hp的易感性, 而Hp的感染影响胃损伤的治疗.2.2.4蒙古沙鼠模型1991年日本学者Yokota等首次报道用H.pylori感染蒙古沙鼠可获得胃炎模型.Sawada等用ATCC43504H.pylori菌株经口感染8周龄蒙古沙鼠,2周后致急性胃炎,4周后出现慢性胃炎,12-24周后获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定植期超过8个月. 随着研究的深入,H.pylori感染蒙古沙鼠模型日益成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优势.与传统实验小鼠相比,MG Hp 自然感染率低,Hp定植持续时间长, 感染Hp所表现出来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肠化生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理变化与人类相似;并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可诱导出胃癌模型.因此,H.pylori 感染蒙古沙鼠模型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动物模型,可广泛用于Hp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Hp 与肠上皮化生、Hp 疫苗及Hp 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2.2.5其它哺乳类动物模型小猪的消化系统、解剖生理与人相似,并可用胃镜观察.Hp感染小猪后,所产生的胃浅表性损伤不具备人感染Hp后胃部典型的病理改变.另外,小猪成熟时,体积较大难以隔离及获取组织标本,加之价格昂贵,限制其应用.豚鼠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敏感,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 而作为抗氧化剂维生素C在Hp致病机制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故Hp感染豚鼠模型可用于研究Hp感染、胃癌及维生素C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2.3结语自1982年Warren等学者首次从人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H.pylori 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着构建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并研究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随着实验技术的提高和基因工程的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与理想的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仍有不小的差距:①由于宿主对菌株反应的差异较大,难以构建与人类感染H.pylori相似的典型的病理和免疫反应动物模型;②不同动物物种之间,常驻胃肠道菌群差异甚远,不能很好的模拟人类自然病变;另外,一些中大型动物由于质量、价格以及道德因素限制了动物模型的发展.展望末来,随着“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兴起,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将日益趋于成熟.未来的方向将更着重于H.pylori致病机制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领域阐明幽门螺杆菌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开发新的、天然的、耐药性小的药物对抗幽门螺杆菌;研发幽门螺杆菌疫苗,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幽门螺杆菌对人类的危害. 参考文献[1] EurogastStudyGroup.AninternationalassociationbetweenHelicobocter[ Pyloriinfectionandgastricc ancer[J].Lancet,1993,341:1359-13622]Internatiaonnai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World HealthOrganizationSchistosome.LiverFlukesandHelicobocterPylori[J].IARCworkinggroupontheev aluationofcarcinogenicriskstohuman.Monogr[ EvalcarcinogRisksHum,1994,61:218-2203]刘改芳,林三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9):573-574 [4]张万岱,姚永莉.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299-300 [5]MendesEd,QueirosDM,RochaGA,etal.Histopathologicalstudyofporcinegastricmucosswithandwith outaspiralbacterium [J].JmedMiG[ crobiol,1991,35:3456]UkarapolN,BegueRE,HempeJ,etal.AssociationHelicobacterFelis-InducedGastritisandElevatedGlycatedHemogobinLevelsinA Mouse[ ModelofType1Diabetes[J].InfectDis,2002,185(10):14637]FoxJG,SheppardBJ,DanglerCA,eta 1.CancerRes,2002;62:696702。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土鼠疾病模型的建立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土鼠疾病模型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36ce7f1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1.png)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土鼠疾病模型的建立谢献胜;刘孟;王小波;李建基;彭大新【摘要】利用蒙古沙土鼠建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NCTC 11637株胃内感染模型。
感染方法有两种,方法Ⅰ是沙土鼠禁食18h后用50%酒精0.5mL预处理,6h后接种Hp,间隔12h、24h分别再次接种。
方法Ⅱ的接种方法同方法Ⅰ,但接种后每日口服雷尼替丁(5m g/kg体重)。
胃内接种H p后,于第7天、15天、35天、45天分别用Hp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细菌培养和胃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沙土鼠胃内细菌感染情况和胃病理组织学变化。
结果表明,给沙土鼠胃内灌服酒精以损伤胃黏膜并每日%Two method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models of Helicobacter pylori(NCTC11637) infection in the Mongolian gerbil stomach..The method Ⅰwas that the Mongolian gerbi ls were forbidden to eat for18 hours,then feed 0.5mL of 50% alcohol and inoculated Helicobacter【期刊名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1)003【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土鼠;疾病模型【作者】谢献胜;刘孟;王小波;李建基;彭大新【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成功地从人胃黏膜样品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Hp及其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研究一直是近20年来胃肠病学的热点课题[1]。
幽门螺杆菌在动物模型上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在动物模型上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b29a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f.png)
未来幽门螺杆菌研究的挑战与方向
1 2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优化
针对不同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以提高 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挑战 。
跨物种研究合作
加强人与动物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研究, 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其致病机制和预防策略。
3
个性化治疗策略
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结合人类遗传学和免疫学 成果,为开发针对个体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策 略提供新思路。
动物模型在幽门螺杆菌研究中的局限性
种属差异
动物与人类在生理、免疫和代谢等方面存在一定种属差异,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在人类的适用性。
伦理问题
在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幽门螺杆菌研究时,需要关注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确保实验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伦理规范。
成本和技术要求
建立和使用动物模型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技术要求,可能限制部分研究团队的参与和研究成果的推广。
提高公共卫生
了解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 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提 高公共卫生水平,降低感 染率。
动物模型在幽门螺杆菌研究
02
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常用动物模型
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豚鼠 、猪等。不同动物模型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和可用资 源。
感染方法
动物模型通常采用口服接种、胃内直接接种或共生动物 传代等方法实现幽门螺杆菌感染。
02 生长条件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菌,意味着它在低氧环 境中生长最好。
03 传染方式
幽门螺杆菌通过口-口或口-粪途径传播,常见于 家庭内或密切接触的人群中。
幽门螺杆菌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01 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多数感 染者无症状,但部分可能出现胃痛、胃胀、恶心 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188c7ab84ae45c3b358c21.png)
本 文就H p 动物模型 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作
一
和人类感染相似的病理和免疫反应 , 感染持续时间 足够长 , 便于较长期的观察 , 但其价格 昂贵 、 来源相 对 困难 、 操 作 繁琐 、 各 种 处理 因素 不容 易 控制 , 不适
研制都有重要意义。但H p 是人胃壁的寄生菌 , 不容 易在动物繁殖 , 简单高效并能模拟人类感染病理过
程 的H p 感 染 动物 模 型成 了 目前研 究 的热 点 和难 点 。
效鉴定 。此后相继使用雪貂 、 恒河猴 、 日 本猴等等动 物的H p 感染模 型, 灵长类与人类有着相似的生理特
幽 门螺杆菌动物模 型研 究进展
毛 雅琴 董 书琪 姚 云斌 高敏
幽 门螺 杆菌 (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 H p ) 与 消化性 溃 疡、 消化系统肿瘤 、 消化 道 黏 膜 相 关 的淋 巴组 织 淋 巴瘤 均密 切 相关 , 被 世 界 卫生 组 织 列 为 胃癌 的 I 类 致 癌 原『 1 1 。在 我 国 , H p 平均 感 染率 约 5 8 . 0 7 %t 2  ̄ 。建立 Hp 感 染 动物模 型 对 于其致 病 机制 、 药 物筛 选 及 疫 苗
态, 饲 养成 本高 , 近年 来 已经很 少使 用 。 1 . 2 . 2 蒙 古 沙 鼠 自1 9 9 6 年Hi r a y a m a 等嘲 报道了H p 感 染 蒙 古 沙 鼠致 胃炎 、 胃溃 疡 的动 物 实 验 , 发 现 人
源性H p 分离株感染蒙古沙鼠较其他动物更易成功。 蒙古沙 鼠作为H p 感染动物模型的优点有 : 自 然感染 H P 发 生率低 、 对 人Hp 易感 、 能 长时 问定 植 、 组 织病 理 改变 明显 、 病变与人体 相似 、 寿命 长( 适合长 期研 究) 、 胃组 织较 多 、 适 合 直接 行 组 织学 检 查 。它是 目 前 最理 想 的研究 胃黏 膜Hp 感染 的动 物模 型之 一 。因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较适感染剂量的确定_秦敏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较适感染剂量的确定_秦敏](https://img.taocdn.com/s3/m/624ab902964bcf84b9d57b24.png)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较适感染剂量的确定秦 敏,杨宗新,雒小玲,涂小平,周富昌,吴 皓(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 610063)摘 要:尝试在SPF级K M鼠胃内定植HP,并确定其定植的较适感染菌量。
采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Sy dney Strain1株(简称SS1)攻击,连续5次,分别于最后一次感染后第2、4、8、12、16、26周处死小鼠,取胃粘膜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切片,尿酶试验、涂片镜检和HP分离培养。
结果 试验组动物HP定植率可达100%,对照组未有定植,感染量越大越易定植,定植菌量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定植时间可达26周,12周龄小鼠感染的较适菌量5×108。
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小鼠有轻至中度浅表性胃炎改变,随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对照组未见炎症反应。
HPSS1株能在SP F级K M鼠胃内较长期定植,并能引起胃部炎性病变。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感染菌量中图分类号:R37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73(2002)-01-0018-05Establish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mouse model and determinating of the optimun infection dosage QI N Min,Y AN G Zong-xin,LUO X iao-lin,et al(Chengdu I 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Chengdu610063)A bstract:In order to infect the SPF KM mice w ith HP and determine the optimum infection dosage.T he SP F KM mice w ere continuously challenged with HP Sydney Strain1for5times,then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 t the2nd,4th,8th, 12th,16th and26th w eek after the challenge,the stomach w as removed from each mouse for urease test,histolo gical as-sessment,mucosal smear and quantitative culture.T he coloniza tio n rate could reach100%in some of the test g roups w hile there w as no HP infectio n in the co ntrol.T he larger the infection dosage used,the earlier the co lonization happened and the mo re the colonies presented.T he quantity of co lony show ed that the tendency of bacterial of g rowing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infection time,and the pro cess of colonization could last for more than26weeks.T he histo logical assess-ment showed g astric inflammation with the inclination of aggravating in the test g roup but no inflammation present in the control.Group HP SS1can colonize in the stomach of SP F KM mice fo r a long time and cause g astric inflammato ry disease as w ell.T he optimum dosage to infect the12w eek old mice is5×108of HP.Key words:HP;Animal model of infection;Infection dosage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 lori,HP)感染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病因,并被WHO确认为是胃癌的第一致病因素,为探索HP感染敏感的动物模型,由于其感染的广泛性和药物疗效的局限性,免疫接种可能是预防和有效控制感染的最好途径,HP 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幽门螺杆菌疫苗开发的关键,国内外学者用各种动物进行试验〔1-3〕,通过近10年的研究,已为HP感染啮齿类动物积累了经验,但所感染成功的鼠类多难以成为常规试验所用,实验中尝试以国内常用的SPF级KM鼠胃内定植HP,并确定感染定植的较适菌量。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cd194a69eae009581becca.png)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十余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各种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已取得了一致认识。
可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例如:Hp的致病及致癌机进、Hp感染的免疫预防治疗问题;抗Hp治疗方案及药物的改进、是否所有Hp感染者都需要用抗Hp治疗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靠临床资料的累积外,免不了需要在实验动物模型上作更深入的研究。
然而,制备与Hp感染有关的慢性胃病的动物模型比较复杂、比较困难,因此尚未能普遍采用。
问题在于Hp是一种人类胃部的寄生菌,它并不能在任何动物胃中定居。
另一方面许多动物消化道中自然寄生着一些类似于Hp的细菌,这给在实验动物中识别Hp与类似菌造成困难。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已经发现的Hp类似菌在自然动物中感染情况和已建立的Hp感染动物模型及其应用的现状。
1.Hp类似菌的自然感染早在19世纪末有在狗、猫、棕色的挪威鼠胃中发现了螺形菌。
但未在人、猴、牛、猪、小鼠、鸽子、乌鸦中找到。
由于当时仅凭形态学判断,因此这些结果都未能肯定下来。
直到1983年Marshall从人胃中分离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后,才引起人们注意到此菌与慢性胃病的关系。
同时亦引发人们对各种动物胃中类似菌的兴趣。
1989年Goodwin对CP作了深入研究后,认为CP不同于弯曲菌属细菌,提出了一个新属名螺杆菌(Helicobacter),并确定Cp是这一属中的代表菌种,称作幽门螺杆菌(H.pylori, Hp),同时亦把从雪貂胃中分离到的类似菌H.mustelac(Hm),包括在这一属中,H属最主要的特尿素酶(+)。
有征是指这一类细菌属革兰阴性、螺旋形、有带鞘的鞭毛。
微需O2特殊的脂肪酸组成等。
自此以后,人们从不同种类动物的消化道中发现了不下10余种H属细菌。
最早分离到的可能是大鼠和小鼠肠道中分离到的H.muridarum.已知有6种H菌从不同动物胃里分离到。
幽门螺杆菌感染balb_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mnu诱发胃癌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balb_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mnu诱发胃癌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36b723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5.png)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幽门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MNU诱发胃癌的影响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内科学指导教师:***20021122幽门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MNU诱发胃癌的影响研究背景:自从1982年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H.pylori的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同时,H.pylori和胃癌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虽然1994年WHO属下的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但是其致癌机制仍不明朗。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着探求。
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日本科学家已经在蒙古沙土鼠上建立了感染模型,但其造模时问长使得在该模型上的进一步研究受到了限制。
目的:本课题选用Balb/C小鼠做为造模对象,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更稳定的造模周期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
并通过该模型观察幽门螺杆菌对小鼠胃粘膜的损害程度,同时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促进亚硝基类化合物的致癌作用。
方法:总共94只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21≤n≤28)。
两组小鼠用灌胃法定植H.pylori,其中一组加用MNU灌胃;第三组小鼠单用MNU;另一组设为正常对照。
30周后分别处死4组小鼠,用尿素酶法、Giemsa染色法和微需氧细菌培养法分别检测H.pylori的定植;HE染色法进行鼠粘膜病理诊断。
结果:Balb/c小鼠幽门螺杆菌定殖率达到93.88%。
幽门螺杆菌单一处理组中度以上炎症占到100%,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到19.O%。
而幽门螺杆菌和MNU联合处理组中度以上炎症占到100%,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到23.1%,不典型增生占到42.3%和57.7%(胃体和胃窦),并发现两例低分化腺癌,占7.2%。
幽门螺杆菌处理组和幽门螺杆菌+M阿T联合处理组在炎症程度上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1)。
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述评
![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eacf176471fe910ef02df88b.png)
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述评作者:郭学军张永斌邹移海【关键词】螺杆菌感染;,,疾病模型,动物;,,综述,指导性摘要:综述了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几种重要的Hp感染动物模型作了述评。
认为目前常规用于研究Hp感染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雪貂、蒙古沙鼠、豚鼠、转基因小鼠及小型猪等,而小鼠由于遗传背景明确,个体差异小,有很多品种品系,容易饲养繁殖且费用低廉,并且与小鼠相关的鼠免疫球蛋白、细胞类型、细胞因子等试剂较容易购买,可以更好地进行Hp感染疫苗的研究,所以目前小鼠在Hp感染的研究中是应用较多的动物。
但小鼠不适合Hp感染的并发症(如溃疡、肿瘤等)的研究。
Hp感染的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主要用于脾虚证Hp感染的研究、中药药理及治疗Hp感染中药的筛选。
关键词:螺杆菌感染;疾病模型,动物;综述,指导性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并指出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
1990年8月的悉尼国际胃肠会议肯定了Hp与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p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复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研究预防和治疗Hp感染的方法及检测Hp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单一的动物模型不能复制出所有Hp感染后的表现,所以需要不同的动物模型来研究疾病的各种特性,并且应该依据所研究疾病的内容来选择动物模型。
在选择动物做模型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动物的遗传特性:Hp感染不同的人群后引起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提示宿主基因型与疾病的表现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2)动物的可用性:有些研究需要的动物种类特殊,如近交系动物、遗传突变型动物、免疫缺陷型动物等,这些特殊品系的动物能否获得对实验成功至关重要。
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497c28a02d276a200292eaa.png)
Anma d l frHe cb ce roiifcin i lmo e o l o at p r et s s i r i n o
创 建一 种 新 的 疗 法 和制 备 免 疫 用 的 疫 苗 都 需 要 清 楚 病 原 微 生 物 的致 病 机 理 而其 先决 条 件 是 建立 能够 模 拟 疾 病 发 生 , 发 展 及 转 归 的动 物 模 型 .并 通过 这种 动 物模 型来 了解 病 原 微 生 物 的致 病机 理 。 而 对 已知 药 物 的 治 疗 效 果 , 从 已知抗 原 的免
b g n u ig t n g nc mie a d g n —ag d k c u ’ mie t n et ae Heio atr i e t n. e u s r s e i c n e e tr- m k 1 n a  ̄e c o iv si t t b ce n c o g e f is Ke r s Helo a trp lr; mo es a i l y wo d * l b ce yoi c d l; n ma
维普资讯
28 l
生
L Tr E ERS I OT C N BI l HNOL F OGY V, 1 N,3 Ma ,2 0 A 3 a y 0 2 .
物
技
术
通
讯
文章编号: 0 — 0 22 0 )3-2 8 o 1 9 0 0 ( 2 - 1— 4 0 0 o 0
疫 保 护 性 能及 宿主 对 这 些抗 匣 的免 疫应 答 反 应 进 行评 价 。到
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
![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29d19f7fab069dc51220105.png)
匀浆液经各项 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研制等奠定了一定基 础。
成功地建立 了 H P o 感染 的小 鼠实验动物模型 , 为且 P y l o r i 致病机制的研究 、 疫苗开发
关键词 : 幽 门螺杆菌 ; 动物模型 ; 感染
中图分类号 : R 5 7 3 .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0 1 - 0 2 7 03 - D O I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0 1 0 0 8
(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H u a i h u a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 H u n a n , H u a i h u a , 4 1 8 0 0 0 ; 2 .D e p a r t m e n t fG o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T h e F i r s t A f i f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K o u n m i n g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K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 6 5 0 0 0 0 )
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9f2d7ee5ef7ba0d4a733b67.png)
结果证实胃上皮细胞EGFR被激活.且激活的EGFR有抑制 胃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2.//._Dy/or/CPY2052:H pylori感染动物模型还可用
于研究某些细胞因子在胃炎发展中的作用。Shiomi等[51将
It.pylon
4.日.prto,-i pylori
5.SSI:Lee等116】发现SSI菌株为目前定植力最强的 鼠pylori菌株.体外培养20代仍可保持稳定定植力,其主 要定植于胃窦、胃体交界处.可牢固黏附于胃上皮,致慢性 活动性胃炎甚至重度萎缩性胃炎.已广泛用于肌prlo,.i感 染致胃黏膜损伤的研究。Han等旧以SSI菌株(来自临床消 化性溃疡患者)和(或)MNU处理雌性C57BL/6小鼠,结果显 示第50周时MNU联合SSI组小鼠胃癌发生率明显高于 MNU组和SSI感染组(80%对27%和O%);SSI感染组小鼠 仅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增殖,第80周时仍未见胃癌 形成。提示皿pylon/感染致胃黏膜高度增殖可能是促进胃 癌形成的重要步骤,在胃癌形成中仅起促进而非直接致癌 原的作用。刘翔等【lSl以SSl菌株予BALB/c小鼠灌胃,8周后 抗生素造模组(抗生素灌胃破坏菌群后再予以H pylori灌 胃造模法)的日.pylo,i感染率和定植量均明显高于直接造 模组(H.prto,i菌液直接灌胃造模法),组织病理切片显示 前者胃黏膜炎症程度高于后者.提示SSI菌株所致病变严 重程度与其胃内定植量有关,且推测H.pyto,./定植力与胃 内微生态环境有关。李岩等1191以SSI和NCTCll637菌株感
pylon
TN2GF4。Watanabe等[03首次将H.pylori
TN2GF4接种于MG.6周后所有动物均发生重度急性活动 性胃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浸润。伴淋巴滤泡聚集;26周后可见重度慢性活动性胃炎、 溃疡、肠化生。自胃窦延伸至基底区,并可见柱状细胞、G细 胞异型增生:39~52周后可见腺体异型增生和囊性扩张.肠 化生增加:62周后。37%(10/27)幽门腺区发生高分化肠型腺 癌。Kawazoe等同发现H pylori TN2GF4感染第1个月的MG 胃部炎症程度明显高于SSI感染组,且炎症进展速度较快; 但感染第6个月的炎症程度已无明显差异.TN2GF4感染组
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b8778ad4d8d15abe234ec1.png)
Ad a c s i t d e n An ma o e s I f c e t ro s He io a t rP l r t a n L U i n  ̄ v n e n S u is o i l M d l n e t d wih Va i u l b c e Y o i S r i s c 1 Ln at e t o g, e i nvr t T i apt, e ig00 1 1 hg g D p r tfG sone l T P kn U i sy hr H ilB in 0 9 ) a me r ro g e i d s a j
wih v ro sH . lr tans t a u py o isr i . i Ke y wor He io a t rpyo i M o e s ds lc b c e lr; d l,Ani l Ga ti ma ; src Muc s o a; Ga t c Ne pls sr o a ms i
胃肠 病 学 2 1 第 1 0 0年 5卷第 7期
不 同 幽 门螺 杆 菌 菌 株 感 染 动 物模 型 的研 究 进 展 术
刘 琳 娜 丁 士 刚
北 京 大 学 第 三 医 院 消 化科 ( 0 1 1 1 0 9 J
摘要
幽 门螺 杆 菌 ( . o 是定 植 于 胃部 的阴 性 微 需 氧 菌 , 引 起 胃炎 、 日p2 ) r 可 胃溃 疡 、 癌 等 多 种 疾病 。 H p l i 胃 . yo r
幽 门螺 杆 菌 ( l o a t p l i J p l i 的 发 现 , 人 He c b e r yo V yo ) i e r . r 对
结 果 证 实 胃上 皮 细 胞 E F G R被 激 活 , 激 活 的 E F 有 抑 制 且 G R
大鼠的实验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
![大鼠的实验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fca665011ca300a6c390d9.png)
大鼠的实验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患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对某些实验性动物进行实验,结果发现Wistar大鼠经口感染Hp,可导致实验性感染。
从其胃组织中检查到并分离出Hp,粘膜组织亦显示某些病理变化。
从而为研究Hp实验性感染提供较为合适的一种动物模型。
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幽门螺杆菌Hp379及Hp404株,系北京市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胃病患者,经由内窥镜取得的胃粘膜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到的。
经过鉴定,由本室传代保存。
1.2 动物 Wistar大鼠,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新西兰种家兔,C57和BALB/小鼠,由本所动物室供给。
1.3 感染方法 Wistar大鼠的实验分2次进行。
第1次用出生5个月(体重175g~254g)的成年鼠,第2次用出生两个月(体重152g~174g)的幼龄鼠。
动物先禁食12h~14h,用胃管喂以5%Na2HCO32ml,15min后用胃管注入Hp379或Hp404株的菌液1.5ml(1010CFU/ml,30min后给食。
每周感染1次,共4次。
对照组动物不感染Hp,饲养条件与实验组相同。
用以感染的家兔为幼龄兔(体重1200g~1500g)。
C57小鼠为4周龄幼鼠(10g~12g),BABL/C用成年鼠(18g~20g)。
感染方法同大鼠,家兔每次感染量为2ml,小鼠为0.5ml(1010CFU/ ml),每周感染1次,共5次。
动物在最后1次感染后的第7d~10d,禁食12h~14h后,乙醚麻醉处死,无菌操作取出胃,用灭菌PBS洗去胃内容物,从靠近幽门端的不同部位剪取胃粘膜3~4小块,加含10%小牛血清的布氏肉汤2ml,用组织研磨器制成浆,用以做尿素酶试验,直接涂片检菌和细菌培养。
其余的胃组织用10%甲醛(PBS配制)固定,供病理学检查。
1.4 细菌学检查①尿素酶试验基本参考Morris等的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 造模标准
![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 造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17bd6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7.png)
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造模标准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造模标准及其研究意义1. 引言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曾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为Ⅰ类致癌物。
了解H. pylori感染及其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胃疾病至关重要。
而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是研究H. pylori感染机制和潜在治疗手段的重要工具。
2. 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造模标准- 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的造模过程主要分为感染和诱导兩個步驟。
- 感染步骤: 将H. pylori注射到小鼠的胃内以模拟真实感染情况,可以使用不同H. pylori株菌株进行感染研究。
- 诱导步骤: 在感染后的小鼠体内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剂量进行一段时间的处理,以促进发展与人类感染类似的胃病,诱导胃炎、溃疡或甚至胃癌等表型。
3. 研究意义H帕蠕杆菌小鼠模型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
- 解析H. pylori感染机制。
通过研究感染过程中的病理变化、相关蛋白质和遗传变化等方面,可以揭示H. pylori感染的机制,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 评估新型治疗方法。
使用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可以方便地评估新型药物、疫苗等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 探索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的潜在机制。
由于H. pylori与许多胃病(如胃癌、胃溃疡等)相关,通过小鼠模型的研究可以揭示这些疾病的潜在机制,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4.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的研究,我可以深入了解H. pylori感染和相关胃疾病的机制。
这不仅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还可以为新药物的研发和疫苗的设计提供重要指导。
该模型还为胃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结和回顾通过幽门螺旋杆菌小鼠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H. pylori感染机制,评估新的治疗方法,并探索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的潜在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最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4c2b61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5.png)
Recent Advances in Animal Model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LI Hong1*,YAN Li-ping1,LIANG Yong1,ZHANG Xu2
(1.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lin, Guilin Guangxi; 2.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ilin Guangxi)
1 动物模型的选择
早期动物研究表明,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旋杆菌宿主范围相对 较窄,都是使用其他动物分离出来的螺杆菌属。从猫胃粘膜中分 离出的猫科螺杆菌,随后在犬胃中也被分离得到 [5]。Khoshnegah J 的研究 [7] 发现人分离株能够定植于猫的胃部。如今,正如 HP 进 化成生活在人类胃里一样,许多幽门螺杆菌属可以生长在大部分 动物提供的胃内环境中。HP 可以感染灵长类动物、实验室饲养的 雪貂、猫、犬、小鼠、大鼠、豚鼠、蒙古沙鼠和猪。这些动物模型被用 作 HP 诱导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抗 Hp 的评估。 1.1 灵长类动物模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16 期
79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最新进展
·综述·
李弘 1(通讯作者 *),颜丽萍 1,梁勇 1,பைடு நூலகம்旭 2
(1.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桂林;2. 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动物模型因其在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发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得到广泛的 应用和令人瞩目的进展。通过模型的构建,首先确定了胃粘膜防御和修复的基本机制,其次,对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目前构建模型的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蒙古沙鼠、灵长类动物、猫、雪貂和猪。为方便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研究以及更系统、更全面 的把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最新发展,现就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胃炎;消化性溃疡 中图分类号:R573.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6.038 本文引用格式:李弘 , 颜丽萍 , 梁勇 , 等 .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最新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16):79-81.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在动物模型中的评估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在动物模型中的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0b0d281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3.png)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在动物模型中的评估曹细妹;吕农华【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12(20)28【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H.pylori动物模型更广泛、合理的利用,为临床、基础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帮助.目前,国内相关动物模型中检测H.pylori的报道较少,大多数实验研究中H.pylori的检测需要处死动物获取检测标本以确定接种是否成功,而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仍不成熟.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报道的动物模型中七种侵入性及非侵入性H.pylori检测方法,且可根据不同实验条件和要求选择传统的和新颖的检测方法,以便我们更加方便、准确的检测动物模型中感染的H.pylori.【总页数】6页(P2697-2702)【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检测方法【作者】曹细妹;吕农华【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省消化系疾病研究所,江西省消化系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31.3【相关文献】1.不同方法检测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的价值评估 [J], 郭格丽;梁周侠2.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评估 [J], 王瑞锋3.在猪动物模型中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评价 [J], 宋鸿;孙桂华4.动物模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J], 李秋生;徐德兴;孙桂华;田野5.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评估幽门螺杆菌在年老体弱患者中的感染 [J], Inelmen E.M.;Gasparini G.;Sergi G.;Enzi G.;郝筱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物模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动物模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470c2b4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9.png)
动物模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李秋生;徐德兴;孙桂华;田野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00(21)11
【摘要】@@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已被WHO列入第一级致癌物质[1].因此,准确检测Hp对防治胃炎、消化性溃疡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用细菌培养鉴定、尿素酶试验、染色直接镜检和PCR四种方法检测动物模型中的Hp,以比较这些方法对Hp的检出率,为临床检测Hp提供参考.同时,本文还就Hp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感染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1页(P918)
【作者】李秋生;徐德兴;孙桂华;田野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
科,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病理
科,5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安速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在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汪群英
2.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法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患者中的效果 [J], 储建坤;崔东升;朱秀芳;许顺江;霍晓辉
3.口腔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驰;黄云锦;常青霞
4.幽门螺杆菌测试仪碳14尿素呼气试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J], 周芳菲
5.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在动物模型中的评估 [J], 曹细妹;吕农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df7072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d.png)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兰春慧;房殿春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7(16)2
【摘要】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
1994年,WHO根据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确定H.pylori为I类致癌因子。
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及胃癌关系密切。
为克服人体研究的局限性,许多学者致力于H.pylori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试图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阐明H.pylor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用于评价H.pylori疫苗的预防和保护效果。
【总页数】5页(P193-197)
【作者】兰春慧;房殿春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消化专科中心,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消化专科中心,重庆,4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R37
【相关文献】
1.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 [J], 罗萍;周曾芬
2.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南琼;同曾芬
3.C57BL/6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J], 周冬仁;叶雪平;张常印;王锋
4.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刘冬梅
5.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袁宏;马洪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述评作者:郭学军张永斌邹移海【关键词】螺杆菌感染;,,疾病模型,动物;,,综述,指导性摘要:综述了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几种重要的Hp感染动物模型作了述评。
认为目前常规用于研究Hp感染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雪貂、蒙古沙鼠、豚鼠、转基因小鼠及小型猪等,而小鼠由于遗传背景明确,个体差异小,有很多品种品系,容易饲养繁殖且费用低廉,并且与小鼠相关的鼠免疫球蛋白、细胞类型、细胞因子等试剂较容易购买,可以更好地进行Hp感染疫苗的研究,所以目前小鼠在Hp感染的研究中是应用较多的动物。
但小鼠不适合Hp感染的并发症(如溃疡、肿瘤等)的研究。
Hp感染的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主要用于脾虚证Hp感染的研究、中药药理及治疗Hp感染中药的筛选。
关键词:螺杆菌感染;疾病模型,动物;综述,指导性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并指出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
1990年8月的悉尼国际胃肠会议肯定了Hp与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p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复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研究预防和治疗Hp感染的方法及检测Hp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单一的动物模型不能复制出所有Hp感染后的表现,所以需要不同的动物模型来研究疾病的各种特性,并且应该依据所研究疾病的内容来选择动物模型。
在选择动物做模型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动物的遗传特性:Hp感染不同的人群后引起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提示宿主基因型与疾病的表现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2)动物的可用性:有些研究需要的动物种类特殊,如近交系动物、遗传突变型动物、免疫缺陷型动物等,这些特殊品系的动物能否获得对实验成功至关重要。
(3)动物的饲养:包括饲养费用、饲养的难易程度、动物的麻醉、外科手术、组织样本的处理等。
(4)动物的数量:每项研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动物数才具有统计学意义,否则结论是不可靠的。
(5)动物的Hp接种量:每种动物对Hp的敏感性不同,所需的Hp接种量也不同。
常规用于研究Hp感染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雪貂、蒙古沙鼠、豚鼠、悉生猪等,最近,也有使用转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的报道。
以下对Hp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几种重要的Hp感染动物模型及Hp感染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 建立Hp感染动物模型的方法11 Hp菌株及培养用于建立Hp感染动物模型的菌株为Hp国际标准菌株Sydney Strain 1(SS1)。
SS1含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和空泡形成毒基因(vacA)[2],可采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添加50?mg/L脱纤维冻融羊血及万古霉素10?mg/L,多粘菌素B?2?500?U/L,抗菌增效剂5?mg/L,微需氧条件(体积分数为5%?O2、8%?CO2、80%?N2)37℃下孵育72?h[3]。
12 动物接种的方法小动物如大、小鼠一般采用灌胃法。
将培养后的菌体调整到适宜的浓度,禁食禁水12?h后,先灌胃05?mL NaHCO3或02?mL 消炎痛(均有益于Hp的定植),再灌胃菌液,灌胃后继续禁食禁水4?h,2~3?d灌胃1次,连续5次,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4]。
大动物如感染Hp的恒河猴可出现持续的感染、胃炎及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升高,并能对适当的治疗作出反应,因此自然感染Hp的恒河猴亦可作为人类Hp感染的动物模型。
13 感染动物的鉴定末次灌胃后,可分别于第2、4、6、8周处死动物(大、小鼠),处死前断食断水,取胃粘膜组织,做病理切片、粘膜涂片并分离培养。
分离的Hp经三酶(尿素酶、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实验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确定是否为SS1[4]。
2 几种重要的Hp感染的动物模型21 Hp小鼠模型1997年,Lee等[2]鉴定的Hp悉尼株(SS1)被认为是小鼠接种的首选菌株,接种C57BL/6小鼠后,胃粘膜定植时间可达8个月以上,定植后缓慢出现慢性活动性胃炎、严重胃粘膜萎缩等病理变化,而5~6日龄的CD1小乳鼠接种SS1菌株后,仅获得24?h以上无差别定植。
秦敏[4]的实验证明,SS1在SPF级的KM鼠上定植时间可达26周,并确定12周龄小鼠感染的较适菌量为5×108,与人类的HP感染病变具有相似性。
小鼠的遗传背景明确,个体差异小,有很多品种品系,容易饲养繁殖,费用低廉,与小鼠相关的鼠免疫球蛋白、细胞类型、细胞因子等试剂较容易购买,可以更好地进行Hp感染疫苗的研究,所以目前小鼠在Hp感染的研究中是应用较多的动物。
但小鼠不适合Hp感染的并发症(如溃疡、肿瘤等)的研究。
22 Hp大鼠模型常用品系为Wistar、SD大鼠。
Hp在大鼠胃粘膜中群集繁殖力差,只有在大鼠胃粘膜预先存在损伤时,Hp才能感染并引起炎症反应[5],因此,找到适合的感染菌株并增加模型的病理变化程度才是解决大鼠感染模型的关键。
且长期灌胃Hp可诱导出高比例的腺胃癌,影响了乙酸性胃溃疡大鼠的溃疡自然愈合过程[6]。
Hp大鼠模型对于研究Hp 与胃癌的关系,筛选抗菌药物,研究Hp的致病机理及溃疡的防治等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23 Hp雪貂模型雪貂胃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与人相似。
雪貂螺杆菌(HM)引起雪貂胃炎与Hp感染引起人的胃炎都属于浸润性胃窦胃炎、胃体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
采用Hp 尿素酶和霍乱毒素(CT)佐剂制成口服疫苗,对感染HM的雪貂进行长期免疫治疗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雪貂对癌诱导剂敏感,可口服给药,是研究Hp致癌机制、药物治疗与筛选、疗效评价和免疫治疗效果的有价值的模型[7]。
24 Hp蒙古沙鼠模型1981年日本学者Yokota等首先用CagA阳性Hp 菌株人工感染杂交蒙古沙鼠品系,可使沙鼠出现胃炎症状,症状比C57BL/6、BALB/C等品系的小鼠要明显得多[8]。
Sawada等[9]证明,用Hp人工感染沙鼠后所观察到的抗体应答变化与人Hp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变化相同,CagA阳性菌对动物的感染率远远高于CagA阴性菌。
Hp感染沙鼠后,依次出现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类似人感染Hp后组织的病理演变过程。
而且沙鼠的胃容量比小鼠大,适宜直接进行组织学检查,因此虽然沙鼠存在好斗、繁殖困难、数量少等缺点,但仍不失为Hp研究中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动物模型。
25 Hp豚鼠模型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
而维生素C的重要成分抗坏血酸可抑制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的形成。
另外,从免疫学角度讲,豚鼠的胃能分泌IL8同源物,而Hp重要的致病作用特性之一就是诱导胃组织分泌IL8,诱发以嗜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性胃炎病变[10]。
因此,Hp人工感染豚鼠模型在模拟人Hp感染时更接近人的自然感染状态,对于研究人感染Hp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研究维生素C在其中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缺点是豚鼠对饲养环境要求很高,不易饲养和繁殖,死亡率较高。
26 转基因动物模型1995年Falk等用FVB/N转基因小鼠从分子水平探讨Hp的致病机制[11]。
Syder用缺乏壁细胞的转基因小鼠研究Hp感染与壁细胞泌酸作用的关系[12]。
Lewis抗原是Hp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Hp一旦穿过粘液层,其表达的粘附蛋白BabA就会与胃上皮表达的Lewis 血型抗原结合,使Hp紧紧地粘附在上皮细胞上而致病。
表达人类Lewis 抗原的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比较,Hp都能定植,但转基因小鼠能产生抗壁细胞的自身抗体,破坏壁细胞,使胃粘膜萎缩而发生萎缩性胃炎,能用来证明粘附蛋白的致病性[13]。
27 小型猪动物模型Eaton[14]在1989年首次建立了悉生猪(无菌猪)Hp模型,但技术复杂,价格昂贵,推广困难。
1997年孙桂华[15]等用中国1号小型猪剖腹取胎所得到的悉生乳猪成功地建立了Hp感染的动物模型,找到了一种比较理想、经济的对Hp易感的动物。
实验证明,小型猪Hp感染诱导的慢性胃炎类似于儿童自然感染Hp后的胃炎,持续时间可达22个月以上。
此外,小型猪对Hp抗生素治疗比人类敏感,因此可用于治疗Hp抗生素的疗效鉴定及药物评价。
3 Hp感染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31 用于脾虚证Hp感染的研究中医理论认为:Hp属“邪气”,且具有“毒”的性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在邪气入侵、脾胃虚弱基础上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为Hp 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
因此,复制脾虚证Hp感染的动物模型,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通常的方法是采用寒冷、饥饿或大黄等药物先造成动物脾虚,再灌胃Hp菌液。
如厉兰娜[16]的脾虚证大鼠Hp感染模型、杨俊[17]的脾虚蒙古沙土鼠Hp感染模型等。
脾虚证Hp感染动物模型复制成败的关键在于“脾虚”症状的确定。
但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领域,“脾虚症状”一直没有规范化的指标[18],目前只是把动物出现竖毛、拱背、活动减少、便溏等症状认为是“脾虚”,无法知道动物的具体感受(主述)是什么,而其他因素是否也可导致动物出现上述症状,我们无从知道。
因此,对脾虚证Hp感染动物模型标准化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32 用于中药研究Hp感染的动物模型可用于中药的研究。
中药抗Hp 感染既可以直接抑菌,还有可能通过整体调节机体免疫力来抗Hp。
刘波[19]对5味中药、姜成[20]对13味中药的实验证明,黄连的杀菌效果最强,当药物浓度为50?mg・mL-1时,杀菌率达998%。
王印光等[21]发现Hp感染阳性率在脾胃湿热、脾胃不和、脾胃阴虚等证中出现递减的规律。
证明在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中湿热证占多数。
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多环节、多途径治疗Hp感染。
近年来,Hp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取得很大进展,针对Hp感染的单方及复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但该方面研究多注重于中药对Hp转阴和病理形态的改善,对Hp感染和胃酸分泌的关系及对Hp感染者的餐后胃泌素显著增高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从细胞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中医药对Hp毒力及形态学变异的影响则更少,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1]李健,吴丽莉,冯常炜,等.幽门螺杆菌发现简史[J].中华医史杂志,1994,4:203.[2]Lee A,Rourke J O,Corazon M,et al.A standardized mouse model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troducing the Sydney strain [J].Gastroenterology,1997,112:1386.[3]Jone N L,Shabib,Sherman P M,et al.Capsaicin as an inhibitor of the growth of the grastric pathogen Hp [J].FEMS Microbiol Lett,1997,146:223.[4]秦敏,杨宗新,涂小平,等.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较适感染剂量的确定[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XX,10(1):18.[5]Ross J S,Bui H X,Del Rosario A,et al.Helicobacter pylori:Its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a new animal model[J].Am J Pathol,1992,141(3):721.[6]李铁,于吉人,冈部进,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延缓诱导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8,14(2):180.[7]Fox J G,Wishnok J S,Murphy J C,et al.MNNG induced gastric carcinoma in ferrets infected with Helicobacter mustelae [J].Carcinogenesis,1993,14(9):1957.[8]Newell D G.Human antibody responses to the surface protein antigens of Campylobacter pyloridis [J].Serodiagn Immunother,1997,1:209.[9]Sawada Y,Yamamoto N,Sakagami T,et al.parison of pathologic changes in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Mongolian gerbils and humans [J].J Gastroenterol,1999,11:55.[10]Yoshimura T,Johnson D G.cDNA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guinea pig neutrophil attractant protein1(NAP1).NAP1 is highly conserved in guinea pig [J].Immunology,1993,151:6255.[11]Novak M J,Smythies L E,MePherson S A,et al.Poliovirus replicons encoding the B subuni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urease elicit a Th1 associated immune response[J].Vaccine,1999,14,17(19):2384.[12]Chen W,Shu D,Chadwick V 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interleukin4deficient and transgenic mice[J].Scand J Gastroenterol,1999,34(10):987.[13]Guruge J L,Falk P G,Lorenz R G,et al.Epithelial attachment alters the oute of HP infection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3925.[14]Eaton K A, Morgan D R, Krakowka S.Campylobacter pylori virulence factors in gnotobiotic piglets[J].Infect Immun,1989,57:1119.[15]孙桂华,宋鸿,黄小让,等.中国1号小型猪建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模型[J].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5:767.[16]厉兰娜,孔繁智,李端阳,等.脾虚证大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的实验研究[J].北京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4,11(3):14.[17]杨俊,王亚东,何剑平,等.脾虚蒙古沙土鼠感染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XX,11(4):218.[18]陈小野,武晓东,蔡永春,等.脾虚证动物模型规范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2):7.[19]刘波,李雪驼,徐和利,等.5种中药制剂杀灭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XX,11(6):457.[20]姜成.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实验[J].福建中医药学报,20XX,13(6):30.[21]王印光,姚德才,王洪京,等.灭幽愈溃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XX,20(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