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追星的调查报告(范文3篇)

关于小学生追星的调查报告(范文3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小学生追星的调查报告(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小学生追星的调查报告(范文3篇)》。
第一篇:调查中学生追星综合报告调查中学生追星综合报告组长:张茜组员:王璇张艺骊易麟指导老师:汪惠君调查背景提起”追星族”这个名词,中学生们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明星”似乎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形形色色的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他(她)们以其亮丽的外形,俊朗的面容,迷人的身材和天籁般的嗓音,使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们为之倾倒,疯狂,“追星族”的队伍也日渐庞大起来。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中学生追星情况和家长对此报以的看法,明确追星的目的,知道如何正确对待追星问题。
调查时间2007年12月7日四、调查对象:中学生明星魅力调查外表才华演技其他中学生4%68%17%1%明星是否应建立健康形象是否随便中学生87%11%2%分析:分由上表可看出,多于70%的人重视明星艺术方面的才华,还认为明星应该尽量保持好形象。
得出结论是,中学生的品位开始趋向与对艺术的高要求,一般外表上华丽的明星对于中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也说明了追星正趋向与理性化六.追星的利与弊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们没有盲从性,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种人都能健康成长。
我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人。
他很喜欢迈克尔·乔丹,常常对乔丹在球场上的精彩表演,投球的高超本领赞不绝口。
但更使他佩服的是乔丹的优良品质,有一次乔丹已发高烧近40度,躺在床上打点滴起不来,但他的球队在球场上连连失利,在最后3分钟时,他不顾痛苦毅然投入战场,不过几分钟他就频频得手投了几个3分球反败为胜。
他的这种英雄气概使这孩子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乔丹坚忍不拔的毅力,做一个坚强有为的人。
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引言:当代社会,偶像崇拜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在中小学生中流行。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和塑造个人认同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偶像的崇拜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分析的方式,揭示我国中小学生对偶像的崇拜现象,探索背后的原因,以及对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中小学生对偶像的崇拜现象1. 调查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10所中小学,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背景的学生。
总计发放问卷3000份,有效回收2748份。
2. 调查结果:通过对2748份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1)81%的中小学生表示自己有偶像,他们崇拜的偶像类型主要包括明星、运动员和网络红人。
(2)崇拜偶像的理由主要包括偶像形象、才艺、努力和成功。
(3)87%的中小学生表示他们经常追踪自己的偶像动态,包括他们的新闻、综艺表演和社交媒体更新。
(4)82%的中小学生表示他们会模仿偶像的言行举止,包括穿着、打扮和说话方式。
(5)偶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学习、社交和消费行为上。
二、对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1. 偶像塑造个人认同:中小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往往是塑造个人认同的一种方式。
在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正在寻找自我认同,他们通过崇拜并模仿偶像,来表达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审美观。
2. 社会环境影响:媒体的广泛渗透和推广为偶像崇拜提供了渠道,加上社交媒体的兴起,中小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接触到自己崇拜的偶像。
此外,家庭和同伴的推崇和追捧也会对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产生积极影响。
三、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正面影响1. 激发学习动力:有偶像的榜样,中小学生会受到启发并激发学习动力。
他们会向着偶像的优点和努力的方向努力,追求自己的进步和成功。
2. 增强自信心:中小学生在崇拜偶像的过程中,也会找到一种自信和认同感。
他们的偶像会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对追星的调查报告5篇

对追星的调查报告5篇对追星的调查报告篇1中学生正出与多情季节。
爱幻想,想选择一个崇拜的偶像,是理所当然的。
明星们充满着活力,给了我们精神上的享受,不管是球星还是明星都有着一段不寻常的路。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况且中学生又处于青春期。
追星可以说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中学生中也较为常见。
“你最崇拜谁”这个问题有85%的学生说影视明星。
他们说周润发、张曼玉这些影星到歌星麦当娜、杰克逊,再到球星迈克尔乔丹、罗纳尔多这些“星”们在追星族的心目中光芒闪耀,魅力无穷。
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如今的中学生们,有不少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喜爱的明星,都有各自珍藏的明星簿、明星照。
剩下的15%学生喜爱科学家,一些著名的人物,还有古代名人。
这些虽不像明星们那样耀眼,但是他们有着无穷的智慧。
有些人对明星的狂热让人吃惊,有些人的荒唐举动令人担忧。
在少年阶段中,我感到追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我问了问他们是怎样追星的?他们并没有回答。
但我知道他们追星一定很辛苦。
有相当一部分人追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目性。
他们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们的亮点,学习明星的优点。
并以此为目标,培养自己优良的爱好,这种人是是健康向上。
追星,谈们都说为了赶时髦,社会上流行什么,他就追什么;还有就是情感上的需要,为了追求刺激,调节单调的学习生活。
我问女同学,她们都喜欢男明星;男同学们喜欢女明星,希望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的追求体验,是人生的一个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忽然偶像。
最后,我想告诫大家:“不要盲目追求,不要浪费钱财买明星海报。
不要永久的沉醉于他(她),心里失去平衡,人生也失去了指明灯。
”对追星的调查报告篇2调查原因: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明星”似乎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形形色色的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2024年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传播的多样性,青少年对于“偶像崇拜”现象愈发引人注目。
偶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本次调查旨在探索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点、影响及其背后的心理需求。
二、调查概述1. 调查目的:本调查主要了解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情况、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影响,以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调查对象:本调查选取了XX地区初中和高中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年龄范围在12-18岁之间。
3. 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进行。
三、调查结果1. 偶像类型及崇拜原因青少年崇拜的偶像类型多样,包括影视明星、歌手、体育明星、网络红人等。
他们崇拜偶像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因为偶像的外貌、才华,有的因为偶像的励志故事和人格魅力。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红人逐渐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对象之一。
2. 偶像崇拜的心理特点青少年在崇拜偶像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依赖和认同感。
他们渴望与偶像建立联系,模仿偶像的行为和风格,甚至将偶像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榜样。
此外,偶像崇拜还可能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 偶像崇拜的社会影响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关于偶像的信息,加强了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过度崇拜偶像可能导致青少年忽视学业、沉迷网络等问题。
此外,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求与偶像的接触或模仿偶像的行为而产生了不必要的消费行为。
四、分析讨论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社会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了解偶像的渠道,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情感依赖和认同感。
其次,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渴望寻找人生目标和榜样,而偶像正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形象。
此外,家庭和社会环境也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2024年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其心理行为与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近年来,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分析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偶像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作用不容忽视。
本调查旨在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偶像崇拜对青少年心理、行为及价值观的影响,为预防和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
三、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青少年进行。
样本覆盖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教育背景的青少年,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偶像类型与崇拜程度调查发现,青少年崇拜的偶像类型多样,包括影视明星、歌手、运动员、网红等。
其中,影视明星和歌手是最受欢迎的偶像类型。
在崇拜程度上,大部分青少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偶像崇拜行为,但程度各异。
2. 偶像崇拜的成因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影响,即社会舆论和媒体宣传对青少年偶像选择的影响;二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三是个人因素,如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价值观等。
3. 偶像崇拜的影响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正面影响包括:激发青少年的追星动力,提高其社交能力,增强其自信心等。
负面影响则表现在:过度追星导致学业受影响、消费观念扭曲、社交圈狭窄等。
4.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等。
其中,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最为显著。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偶像观念。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偶像观念,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追星行为。
《2024年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的“偶像崇拜”现象备受社会关注。
为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现状、特点及其对青少年群体带来的影响,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当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
样本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1. 偶像崇拜现状根据调查结果,约9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行为。
其中,以流行音乐人、影视演员和体育明星最为受追捧。
偶像的选择因地域、性别和年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2. 偶像崇拜特点(1)崇拜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购买周边产品、关注社交媒体外,青少年还通过参与粉丝见面会、应援活动等方式表达对偶像的喜爱。
(2)情感投入:许多青少年将偶像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甚至将偶像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社交属性:偶像崇拜成为青少年社交的一部分,许多青少年通过共同喜欢某个偶像而结识朋友。
3. 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1)积极影响:偶像崇拜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为梦想而努力;同时,追星过程中可以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2)消极影响:部分青少年过度崇拜偶像,忽视学业和生活,导致生活失衡;此外,盲目追星也可能引发一定的经济负担。
四、建议措施1. 家庭方面: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共同分析偶像的优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家长要合理控制孩子的追星行为,避免过度投入。
2. 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
3. 社会方面: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避免过度炒作和夸大其词。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追星行为的监管,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五、结论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024年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其发展性研究》范文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其发展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偶像崇拜已成为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
无论是娱乐界的明星、还是社会名人,亦或是文化领域的人物,他们都可能成为中学生的崇拜对象。
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于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及其发展性,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
二、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一)偶像类型及崇拜原因目前,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类型多样化,主要包括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学术明星等。
中学生崇拜偶像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偶像的才华、外貌、人格魅力等。
此外,偶像的正面形象和影响力也是中学生崇拜的重要因素。
(二)偶像崇拜的表现形式中学生的偶像崇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购买周边产品、模仿偶像的言行举止、参与粉丝活动等。
其中,社交媒体成为中学生表达偶像崇拜的重要平台,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关注偶像的动态,与其他粉丝交流互动。
三、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一)积极影响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二是增强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是激发中学生的梦想和追求。
通过崇拜偶像,中学生可以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二)消极影响然而,中学生偶像崇拜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一是过度沉迷于偶像,忽视学习和生活;二是盲目追求潮流和时尚,导致消费观念的扭曲;三是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四、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发展性研究(一)未来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学生偶像崇拜的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跨领域偶像,如艺术家、科技企业家等。
同时,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也将成为中学生表达偶像崇拜的重要渠道。
(二)引导与教育针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象,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加强引导和教育。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偶像崇拜行为,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偶像和明星;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社会应该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避免过度炒作和扭曲价值观。
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的普及,孩子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偶像崇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了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对偶像的崇拜程度及其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调查。
调查共涵盖了全国20所学校的5000名学生,年龄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数据收集,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中小学生对偶像的崇拜程度与年龄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更容易对明星、体育偶像和超级英雄产生崇拜之情,而初中生更倾向于崇拜社会精英和名人。
这可能与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社会角色模型的改变有关。
其次,崇拜偶像对中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调查显示,崇拜偶像的学生更加积极向上,他们更努力学习,更注重自身形象和外在表现。
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追求时尚潮流和跟风行为也较为普遍。
然而,这些影响并非完全积极,有些学生会盲目追随偶像的言行,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如模仿偶像的不良习惯或追求物质享受。
此外,崇拜偶像也会对中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偶像崇拜程度较高的学生自信心较强,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容易受到他人的默许和肯定。
然而,这也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些学生会过度依赖偶像,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进行过度质疑,甚至出现自卑感或焦虑情绪。
最后,从家庭环境的角度来看,父母对中小学生崇拜偶像的态度和引导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调查显示,父母对偶像的评价以及与孩子们的沟通方式对孩子们对偶像的崇拜程度有明显的影响。
父母应该采取适当的引导措施,帮助孩子们理性看待偶像、明确分辨好坏,并且鼓励他们通过学习和努力来追求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不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与孩子们的行为、心理和自我认知有关。
崇拜偶像对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同时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特别是在解释和塑造自身形象、价值观等方面。
中小学生崇拜偶像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的调查报告沈家门一小周叶君一、课题调研的目的、意义:偶像(idol)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具有极高认可度的某种人的类型,人们乐于接受这一类人的行为模式、思维习惯以至价值观,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附着较强烈情感的社会行动——崇拜。
崇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崇拜者对崇拜对象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态,反映了崇拜者希望成功和追求完美的渴望。
崇拜的积极心理意义是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
但反之,在崇拜心理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易发生“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和从众心理,而形成一种夸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倾向,把崇拜对象看得完美无瑕并导致对崇拜对象的盲目信赖。
我们可以发现,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新萌发的偶像文化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强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
“偶像崇拜”崇拜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许多的小学生在着装、爱好等许多方面都有模仿偶像的行为。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试图了解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理解小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及家长的看法,探究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二、调研对象:沈家门第一小学低、中、高年级各一班学生,50名学生家长。
三、调查形式:学生和家长问卷、个别访谈会等。
四、调研内容及目标:1、不同年级段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
2、不同性别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
3、小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4、家长对孩子偶像崇拜的看法及态度。
5、探究小学生树立正确偶像观的有效途径。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一)不同年级段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不同年级段调查数据对比表:分析: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电视、书刊、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分量,这些媒体为孩子认识偶像提供了宽广的渠道。
崇拜什么偶像跟学生平时接触的媒体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孩子接触的电视、书刊、网络比例的不同,还有家庭、社会等,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偶像崇拜。
中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中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了解中学生追星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二、调查对象:全校中学生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根据问卷了解中学生的追星情况和原因。
2.面对面访谈:与部分追星的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感受和看法。
四、调查结果:1.中学生对追星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对追星持支持和理解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对偶像的喜爱表达,并且认为追星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种情感上的慰藉与寄托。
2.中学生追星的原因:(1)想获得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纽带:中学生追星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和偶像建立情感纽带,通过参加粉丝活动、购买周边产品等方式来表达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
(2)受偶像的影响:中学生追星还受到偶像的影响,他们希望能像偶像一样拥有自信、充满阳光,同时追求自己的梦想。
(3)规避现实压力:压力是中学生普遍面对的问题,追星成为他们逃离现实压力的一种方式。
追星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缓解了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
3.中学生追星的影响:(1)偶像教育的积极影响:追星现象促使中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目标明确,从而乐观向上地生活。
(2)经济发展的推动:追星现象带来了经济效益,相关产业不断崛起,娱乐公司、音乐唱片公司等行业也得到了发展。
(3)忽视学业的负面影响:追星过程中,一些中学生会忽视学业,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此外,追星过度可能导致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失去兴趣,形成沉迷。
五、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追星行为,并适度指导,提醒他们保持对学业的重视。
2.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追星,明确学习和娱乐的区别,以及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3.自我管理:中学生应自觉掌握好自己的时间安排,避免过度沉迷于追星,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4.偶像教育:学校应倡导积极向上的偶像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偶像的追求和努力背后的故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六、总结:通过对中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对追星持支持和理解的态度,追星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如促进了个人兴趣的培养、经济的发展等。
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并通过深入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期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偶像崇拜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和趋势,对于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引导社会风气、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现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我们也深入探讨了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包括心理需求、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
我们还对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调查和分析,为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关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对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引导和管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分析在深入研究了我国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后,我们发现这一现象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中小学生所崇拜的偶像类型广泛,包括艺人、科学家、体育明星、历史人物等。
这些偶像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
从崇拜的偶像类型来看,娱乐明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这主要是因为娱乐明星在媒体上的高曝光率和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吸引了中小学生的注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崇拜科学家、体育明星等具有实际社会贡献的人物,这显示了学生们开始关注到更广泛、更有深度的领域。
从崇拜偶像的方式来看,大多数中小学生是通过社交媒体、电视和网络视频等渠道来了解他们的偶像。
这些媒体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的了解偶像的平台,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不准确、过度美化等问题。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调查背景•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范围调查方法•问卷设计•抽样方式•数据收集与分析调查结果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普遍性•调查样本中有多少中学生表示有过偶像崇拜的经历•偶像类型多样性的统计数据影响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媒体的影响力•同伴压力•自身特点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影响•学业压力•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建立•社交关系的影响如何应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家庭教育的角色•学校教育的作用•媒体教育的重要性结论与建议•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认识•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个人发展和自我认同结论与建议(续)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其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通过调查数据以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具有普遍性,调查样本中大多数中学生都表示曾有过偶像崇拜的经历。
其中,偶像类型的多样性也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其次,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主要包括媒体的影响力、同伴压力以及自身特点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学生更容易对某些明星或公众人物产生崇拜情感。
然而,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过度追求偶像,中学生容易分散精力,影响学业表现。
其次,过分依赖偶像也使得中学生未能真正建立起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针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家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应关注中学生的偶像崇拜情绪,帮助他们理性看待偶像,并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也应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引导和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偶像崇拜,并加强学生的人格培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
最后,媒体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媒体应当负起社会责任,积极塑造健康的偶像形象,避免给中学生传递负面价值观或过度推崇的信息。
我们相信,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媒体的努力,可以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观。
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图1:中小学生对偶像的理解(%)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偶像崇拜成了中小学生群体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多元的时代和飞速发展的大众媒介,创造了异彩纷呈的偶像世界,放大了偶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也改变了他们与偶像的关系。
中小学生的偶像是谁?他们如何看待偶像以及自己与偶像的关系?他们的偶像崇拜又有哪些新的特征?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认识今天的中小学生具有特别价值。
2011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学生偶像崇拜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办法,综合考虑我国行政区划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选取北京、四川、陕西、河南、辽宁和广东等6省(或直辖市),每个省确定省会城市和抽取一个地级市,每个城市随机抽取一个城区和一个农村,每个城区或农村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在被抽中学校的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根据等距抽样原则,在各年级内抽取等额被试。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64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66份;其中男生占46.0%,女生占54.0%。
基于本次调查的数据,本报告试图通过描述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探讨如何发挥偶像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影响,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一、中小学生对偶像的理解偶像究竟是什么?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即便是同时代的人,也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当中小学生说:“某某是我的偶像”时,他们所说的偶像又意味着什么呢?1.偶像是喜欢的形象、奋斗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在中小学生看来,偶像首先是“喜欢的形象(50.8%)”,其次是“奋斗的目标”(37.8%)和“学习的榜样”(34.1%)。
可见,偶像首先反映的是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时尚追求,是站在平视的角度欣赏、喜欢的对象。
只有约1/3的中小学生将偶像视为学习并努力成为的对象,绝大多数并未赋予其较深意义,或将偶像置于较高位置。
不同年龄的学生偶像认识的内涵有所不同。
对小学生来说,偶像的成长导向意义较其他年龄段更为明显,41.4%的小学生将偶像视为“奋斗的目标”,高于初中生(37.2%)和高中生(31.3%);对于初中生来说,偶像的审美导向最为凸显,56.2%的初中生将偶像视为“喜欢的形象”,高于高中生(53.9%)和小学生(45.3%);对高中生来说,偶像的精神导向较为明显,40.3%的高中生视偶像为“学习的榜样”,27.9%将偶像视为“人生动力和精神支柱”,体现出对偶像精神内涵和品质的摄取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偶像崇拜”现象在我国青少年中日益普遍,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该现象,本文进行了一项针对青少年的调查研究,以探讨“偶像崇拜”的成因及其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向不同学校的1000名青少年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
访谈部分则通过深入采访了10名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青少年。
三、调查结果1. 偶像崇拜的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崇拜某位明星,其中的20%感觉是非常强烈的崇拜。
而访谈结果则表明,青少年把自己的偶像视作为对自己生活和追求的榜样。
2. 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观影、网络与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要因素。
大多数受访青少年表示,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媒体接触到的明星形象是他们崇拜的主要对象。
另外,网络的普及使得他们更容易了解明星的生活和光鲜表面,增加了崇拜的渴望。
而家庭环境则往往是引导青少年崇拜偶像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人对某个明星或团体的支持也会进一步增加青少年的崇拜程度。
3. 影响因素与青少年身心发展偶像崇拜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崇拜偶像对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正向影响,他们愿意通过向偶像看齐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偶像的成功经历也成为他们追求梦想的激励和动力来源。
然而,过度的偶像崇拜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盲目追随偶像的行为,可能导致对现实生活的失去自主性,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学校与家庭的角色学校和家庭在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调查显示,学校通过举办文体活动、推广健康的明星形象等方式,对偶像崇拜进行了引导和监管。
家庭的教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偶像,并将其成功之路作为努力奋斗的榜样。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偶像崇拜”现象在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它既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偶像崇拜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愈发普遍,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特点及其背后的心理、社会原因,以期为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提供参考,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偶像崇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网络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真实情况。
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教育背景的青少年群体,以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揭示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网络化等特点。
在偶像的选择上,青少年更加注重偶像的才华、品质、价值观等方面,而非仅仅追求外表和名气。
网络平台的兴起也为青少年偶像崇拜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使得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和频繁。
然而,偶像崇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如过度崇拜导致的盲目追星、消费过度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的关注和引导。
本次调查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深入探究,揭示其背后的心理、社会原因,为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偶像崇拜提供参考和依据。
也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引起更多人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为了深入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策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设计了一套包含多个维度的问卷,涵盖了偶像选择、崇拜程度、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
问卷在多个城市的中学和高中进行了发放,以获取广泛的样本数据。
同时,为了增加问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确保问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们还进行了访谈调查。
《2024年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进步,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原因及影响,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青少年,收集其偶像崇拜的相关信息;访谈则针对家长、教师及社会工作者,了解他们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看法;观察则主要针对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对偶像的追崇行为。
三、调查结果1. 偶像类型及来源调查发现,青少年偶像主要来自影视明星、音乐人、网络红人及体育明星等。
其中,影视明星和音乐人仍是最受欢迎的偶像类型。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红人和网络文化也成为了青少年崇拜的对象。
2. 偶像崇拜行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多种多样,包括购买偶像周边产品、关注偶像动态、模仿偶像言行等。
部分青少年还会为了见偶像一面,参加各种演唱会、见面会等活动。
3. 偶像崇拜的影响(1)积极影响:偶像崇拜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许多青少年通过崇拜偶像,学会了勤奋、坚持、勇敢等优秀品质。
(2)消极影响:过度崇拜偶像可能导致青少年忽视学业,过度消费,甚至产生盲目追星、攀比等现象。
部分青少年因过度追星而影响正常生活,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四、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和文化。
同时,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部分青少年通过追星来寻求心理寄托。
2. 家庭因素: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通过寻找偶像来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心理需求: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渴望得到认同和关注。
偶像的成功经历和优秀品质,往往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五、建议措施1. 加强媒体监管:媒体应加强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引导,传播正能量,避免过度炒作和负面信息的影响。
2. 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偶像崇拜现象。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引言:偶像崇拜是一种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偶像崇拜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愈发突出。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青少年为何对偶像产生崇拜,并探讨这一现象对他们的影响。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象为1000名年龄在12至18岁的青少年。
问卷包括开放式和闭合式问题,旨在掌握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对象、原因、行为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二、调查结果1. 偶像崇拜对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青少年崇拜的对象是娱乐圈明星(62%)和体育明星(24%),其次是社会名人(8%)和红网红(6%)。
而在这其中,女性明星更受女性青少年喜欢,而男性明星则更受男性青少年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约有10%的青少年崇拜了多个对象。
2. 偶像崇拜原因为何青少年对偶像产生崇拜呢?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崇拜偶像主要原因是认为偶像拥有优秀的才华(38%)和出色的外貌(28%)。
此外,偶像的成功事迹和值得学习的品德也是他们产生崇拜的重要原因(22%)。
一小部分青少年则表示因为和偶像有共同喜好或性格特征而产生崇拜。
3. 偶像崇拜行为青少年表达对偶像的崇拜主要通过收集与偶像相关的物品(43%)、关注偶像的一举一动(39%)、模仿偶像的穿着打扮(13%)以及参与粉丝群体的活动(5%)等行为来表达。
而每天花费在了解偶像信息和参与粉丝社区的时间平均为1小时。
4. 对生活的影响绝大部分青少年认为偶像崇拜对他们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包括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实现自己的梦想(42%)、提升他们的自信心(28%)以及带来快乐和舒缓压力(21%)。
然而,少数青少年表示过度的偶像崇拜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业上投入不足(7%)或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2%)。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现代社会下,青少年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现象,他们对娱乐圈和体育界的明星特别关注。
关于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5篇范例)

关于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关于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关于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摘要:现在社会上的“追星”现象是很普遍的,有大学生,中学生,甚至还有许多小学生。
“追星”在心理学上叫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目前青少年群体中一个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次我在我所实习的小学对28名五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结果又好有坏,但总体上来说结果令人满意,但对于那些追星的小学生还是要做出一些正确,积极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追星现象正文:一、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追星的心理,做出一些适当的教育,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对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盲目追星可能会影响学业。
要让学生了解这其中的利与弊。
二、调查内容:根据调查问卷整理的结果调查问卷的第一到三题是关于小学生对追星的基本看法,有29%的学生选择自己是追星的,7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追星,虽然追星的人数不在多数,但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
有25%的学生表示追星好,75%的学生表示追星这种现象不好,看来大部分学生对追星还是有自制力的。
有75%的学生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习。
第四题是关于如果你追星,喜欢的是哪一类的明星?我的选择有三种,体育类。
文学类,偶像类,有57%的学生选择了偶像类,这说明了小学生对外在的东西比较在意,但也有32%的学生选择了文学类。
第五题是关于追星时间的长短,有21%的学生选择了一到两年,虽然一两年对我们来说不算长的,但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明小部分学生已经很早就开始追星了。
第六题是调查他们追星是为了什么,32%的学生选择了追星是为了向他们学习,其实明星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不盲目追星,不影响学习就可以,还可以从明星身上学到一些知识那是最好不过了。
第七题是调查学生会不会盲目的去买明星的任何一样东西,毕竟小学生没有自己的积蓄,不能从小就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有75%的学生表示不会这样做。
关于学生追星调查的报告

关于学生追星调查的报告篇一:调查中学生追星综合报告组长:林锦成组员:陈莉莉、张义泽、林鑫铭、江莹莹、吴万、田海峰、林宏臻、林生楷、郑巨龙一、调查目的:我们小组想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中学生们追星的状况以及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借此来帮助中学生们正确地摆正追星在学生生活中的位置,并希望以此带动周围的学生,做到适度、合理、健康地追星,使追星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味剂和促进剂,避免因为盲目追星而影响和荒废学业。
二、调查的内容:中学生的追星行为中学生的追星程度中学生的追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中学生对追星以及学习的看法三、调查的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本校初一至初三的部分学生共计70人。
初一段共6个班,每班4人,两男两女,总24人;初二段共8个班,除本班外,每班2人,一男一女,本班16人,八男八女,共30人;初三段共8个班,每班2人,一男一女。
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
长林锦成负责写调查报告,设计问卷调查表;陈莉莉负责记录;张义泽负责统计及初一2,3,4三个班的问卷分发;林鑫铭负责初一1,5,6三个班的问卷分发;江莹莹、吴万负责我们班的问卷分发;林生楷、郑巨龙负责初二段其他班级的问卷分发;田海峰、林宏臻负责初三全年段的问卷分发。
四、调查日期:XX年5月下旬。
五、调查结果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追星”的观念越来越丰富,在物质生活方面许多人以从众心理为主,尤其是有的同学有攀比的心理,追求时尚、潮流,这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风俗。
因此,许多中学生都崇拜明星,“追星”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有些中学生过分迷恋偶像而荒废学业,废寝忘食,用大量金钱购买有关明星的产品,对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根据我们组的调查,有%的中学生都有喜欢的明星,这其中有20%的中学生有过追星之类的行为。
这部分学生中,有%的同学是因为个人喜好而追星的,仅有少部分同学是根据大众潮流追星的,这说明中学生还没有到盲目追星的情况。
至于疯狂程度,有%的同学追星不疯狂,%的同学一般,但也有%的同学追星是属于疯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中小学生对偶像的理解(%)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偶像崇拜成了中小学生群体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多元的时代和飞速发展的大众媒介,创造了异彩纷呈的偶像世界,放大了偶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也改变了他们与偶像的关系。
中小学生的偶像是谁?他们如何看待偶像以及自己与偶像的关系?他们的偶像崇拜又有哪些新的特征?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认识今天的中小学生具有特别价值。
2011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学生偶像崇拜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办法,综合考虑我国行政区划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选取北京、四川、陕西、河南、辽宁和广东等6省(或直辖市),每个省确定省会城市和抽取一个地级市,每个城市随机抽取一个城区和一个农村,每个城区或农村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在被抽中学校的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根据等距抽样原则,在各年级内抽取等额被试。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64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66份;其中男生占46.0%,女生占54.0%。
基于本次调查的数据,本报告试图通过描述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特点,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探讨如何发挥偶像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影响,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一、中小学生对偶像的理解偶像究竟是什么?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即便是同时代的人,也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当中小学生说:“某某是我的偶像”时,他们所说的偶像又意味着什么呢?1.偶像是喜欢的形象、奋斗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在中小学生看来,偶像首先是“喜欢的形象(50.8%)”,其次是“奋斗的目标”(37.8%)和“学习的榜样”(34.1%)。
可见,偶像首先反映的是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时尚追求,是站在平视的角度欣赏、喜欢的对象。
只有约1/3的中小学生将偶像视为学习并努力成为的对象,绝大多数并未赋予其较深意义,或将偶像置于较高位置。
不同年龄的学生偶像认识的内涵有所不同。
对小学生来说,偶像的成长导向意义较其他年龄段更为明显,41.4%的小学生将偶像视为“奋斗的目标”,高于初中生(37.2%)和高中生(31.3%);对于初中生来说,偶像的审美导向最为凸显,56.2%的初中生将偶像视为“喜欢的形象”,高于高中生(53.9%)和小学生(45.3%);对高中生来说,偶像的精神导向较为明显,40.3%的高中生视偶像为“学习的榜样”,27.9%将偶像视为“人生动力和精神支柱”,体现出对偶像精神内涵和品质的摄取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
2.偶像的首要功能是娱乐82.2%的中小学生认为“偶像使自己的日常生活□赵霞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全国6省市6480名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代中小学生赋予偶像更多的娱乐追求,更少的精神内涵;明星是中小学生偶像崇拜的主要对象;杰出人物崇拜的转变彰显价值观的转型;虚拟偶像突起,挑战传统偶像地位。
分析认为,当代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更多受到大众媒介影响,借助媒介力量以及加强媒介教育,是发挥偶像教育功能的重要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生;偶像;崇拜图2:各年级中小学生崇拜演员、歌手、运动员的比例(%)有了更多娱乐”。
其次,偶像也具有榜样功能,58.4%不认为“偶像崇拜就是一时的娱乐”,78.1%“从偶像那里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76.0%“常用偶像来激励自己”,43.3%“向往像偶像那样生活”,32.3%表示“偶像影响了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
可见,偶像在行为模式等方面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参照。
第三,28.6%的人认为“偶像是自己的情感寄托”。
本研究对偶像的探讨基于当代中小学生对偶像的理解与界定,这是分析与解释调查结果的基本前提。
二、当代中小学生依旧热衷明星崇拜本次调查请学生在问卷上自由填写3个最崇拜的偶像的名字,并从提供的17个类别中选择该偶像所属类别,问卷分析时,我们将这17个类别归为六大类:一是明星,包括歌手、演员、运动员、模特;二是杰出人物,包括文学艺术及思想家、英雄、政治军事人物、科学家、企业家、劳动模范;三是师友,包括身边的同学/同龄人、高年级同学、老师;四是父母家人,包括父母、其他亲戚;五是虚拟角色,包括文学或影视动漫中的虚拟形象;六是自己。
学生共提名偶像10919人次,包括2584个人物,其中提名最靠前的10位是(括号中的数字是人次):周杰伦(660)、成龙(493)、张杰(430)、刘翔(348)、许嵩(325)、杨幂(260)、雷锋(187)、魏晨(160)、罗志祥(153)、姚明(150)。
在这10人中,明星有9人,杰出人物仅1人。
总体来看,68.4%的学生最崇拜的是明星(歌星37.0%、影星20.5%、体育明星10.3%、模特0.6%),其他依次是杰出人物(13.7%)、师友(5.9%)、虚拟人物(4.9%)、父母家人(3.9%)、自己(0.6%);随年龄增长,对杰出人物和虚拟人物的崇拜增多,对师友的崇拜下降,对父母的崇拜先降后升,而明星在各个年龄段的选择率都最高,均在六成以上,令人瞩目。
明星崇拜呈现出以下特点。
1.明星崇拜在初中阶段达到峰值年龄在偶像崇拜中扮演着一个关键角色。
本次调查发现,在小学阶段,明星崇拜的现象已非常普遍,初中达到顶峰,高中阶段有所下降,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崇拜明星的比例分别为69.2%、70.9%、62.7%。
在小学生和高中生最崇拜的前10位偶像中,均有9位是明星,初中生最崇拜的前10人则全部都是明星,呈现高度娱乐化的特征。
岳晓东认为,偶像崇拜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附属品”,具有突出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1]。
因此,明星崇拜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最为凸显,青春期过后则有所缓和。
明星崇拜表面看来是对时尚的热情追逐,实则反映出青春期少年对自我形象塑造的探寻和幻想。
年龄对明星崇拜的类型也有影响,影视明星在小学生中最受欢迎,歌星在初中生中最受欢迎,体育明星则在高中生中最受欢迎。
调查发现,对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的崇拜有不同的年龄趋势(见图2),对歌星的崇拜随年龄先升后降,在初二比例最高(44.6%);对影星的崇拜在小学五年级时达到顶峰(25.7%),此后一路下降;而对体育明星始终低于对歌星和影星的崇拜,趋势是先降后升,初一、初二最低(7.4%),高二最高(12.6%)。
不同年龄学生偶像的偏好,与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有关,同时反映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探索与变化。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概括阶段,能够吸引他们的往往是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影视作品精心营造的视觉画面,曲折生动的剧情发展,美丽迷人的剧中人物,最能迎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所以小学生偏爱影视剧中的偶像。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更能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绪情感或精神,他们的兴趣转向了音乐,歌星更令他们着迷。
高中生初步具备了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对待事物逐渐形成客观理智的态度,明星的光环逐渐褪色,他们不再轻易为表面的光鲜或标新立异所迷惑,对歌星和影星的兴趣都有所下降,转而追求更具人格魅力的偶像。
2.偶像以男性居多偶像选择的性别差异非常明显,相比较而言,女生崇拜明星的现象更加突出。
本次调查发现,69.3%的女生崇拜明星,而男生为67.1%。
具体到各类明星,女生崇拜歌手、演员、模特多于男生,男生崇拜体育明星多于女生。
在女生最喜欢的10位偶像中,有8位影视歌明星,只有1位体育明星。
而男生最喜欢的10位偶像只有6位影视歌明星,体育明星则有3位。
偶像本身的性别差异也非常显著,男性偶像占绝对优势。
在中小学生最喜欢的10位偶像中,9名为男性,仅1名女性。
其中,男生选择的前10位偶像全部是男性,女生选择的前10位偶像也只有2名女性。
研究者普遍认为,性别因素在偶像崇拜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决定了男生和女生不同的偶像选择和崇拜方式。
Boon等人的调查发现,加拿大青少年列举的崇拜名人中,85%是男性。
其中,较多的女孩选择有吸引力的异性作为偶像,而男孩则更倾向于将同性中的佼佼者视为心目中的英雄[2]。
Teigen等通过对2700名挪威高中生的调查发现,男生往往更青睐偶像的才能,而女生更崇拜偶像的外表特点[3]。
本次调查也发现,男生更看重偶像的成就名气,而女生更看重偶像的才华形象。
女生更多选择异性偶像,体现出女性容易陷入对偶像的浪漫幻想这一特点。
具有理想化、浪漫化和绝对化特征的明星偶像会成为女生情感依恋的目标,甚至成为她们心目中的理想恋人。
而男生选择同性偶像,更多体现出自我认同的需要,在同性偶像中寻求认同对象,以帮助自己走出迷惘状态,达成自我确认。
3.明星崇拜趋于国际化当代中小学生的偶像中有许多来自日韩或欧美的明星,最受欢迎的偶像排名第11位和第12位的就是两位欧美明星,第11位是NBA(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第12位是加拿大少年流行歌手“90后”偶像贾斯汀·比伯。
此外,迈克·杰克逊、勒布朗·詹姆斯、艾薇尔、梅西、Lady Gaga等国际乐坛、体坛的天王、天后们也多次被提名。
在全球化强劲的浪潮冲击下,当代中小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已经进入到一个更加新鲜、多元的时代。
在市场和传媒的推动下,中国流行逐步和国际流行共生,国外的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中小学生的生活中,使得他们面临的流行文化呈现一种复杂、纷繁的景观。
中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人生阶段,更具开放性,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多元文化下成长的他们,拥有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在他们中间,多元社会价值必然普遍存在。
4.选择偶像受媒体影响明显本次调查中,57.3%的中小学生表示选择偶像主要受到电影、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影响源。
尤其是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为中小学生接触明星提供了便捷的手段,QQ群、百度贴吧、微博等成为明星偶像与粉丝互动的沟通平台。
明星与传媒的关系日益紧密。
一方面,明星通过传媒扩大影响;另一方面,传媒通过明星参与娱乐节目、电影、肥皂剧、网络互动等赢得观众和市场,传播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文化研究者认为,偶像是媒体工业生产出的文化产品。
同时,媒体巧妙地运用情感、道德和艺术的方式修饰了媒体与明星之间的工具性关系。
例如,将偶像的成长过程描述为自强不息的奋斗过程,将偶像树立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益人士等。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一些感人的故事来强化受众对偶像的崇拜。
媒体也会通过对偶像赋予荣誉、成就和地位等来淡化商业色彩[4]。
从中小学生的视角来看,媒体与明星之间的关系非常隐蔽。
本次调查中,64.8%的中小学生否认“流行偶像是为了商业利益塑造出来的”,63.5%不认为“明星是包装出来的,真实形象并没有那么好”;43.2%的中小学生认为,那些一夜成名者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33.5%认为是努力加运气使他们成功。
中小学生对明星的崇拜,看似出自完全自主的选择,实则受到商业和媒体力量的支配,一旦陷入盲目崇拜,更可能会导致他们思想上的盲从和道德判断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