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时分秒》说课稿
《时分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时分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时分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整时和半时的认读。
而本单元则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学习时分秒的相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以及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主题图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还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感受 1 分钟、1 秒钟的长短,体验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索。
但对于时间这样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
(2)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时间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2、教学难点(1)建立 1 时、1 分、1 秒的时间观念。
(2)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等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分秒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教学设计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时间观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分享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组织“我与时间的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珍惜时间的事例,激发情感共鸣。
7.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策略: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谜语:“一个小圆盘,三个小指针,嘀嗒嘀嗒走,时间不停歇。”引导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生猜测后,教师揭示谜底:时钟。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分秒》。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时钟的构成,以及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和运行规律。
2.准确读取时钟上的时间,并进行时间计算,如加减运算和转换。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情感态度,将时间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时间。例如,通过设定上课铃响、课间休息等场景,让学生观察时钟,学会读取时间。
-教学活动:开展“时钟小侦探”活动,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隐藏的时钟,并记录下找到的时间。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辅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通过动态演示时钟运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制作时钟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规律。
3.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竞赛游戏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分、秒》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16篇)
《时、分、秒》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16篇)《时、分、秒》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篇1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单元编写意图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我们赢了”,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二节“一分能干什么”,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第三节“作息时间表”,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
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如,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认读钟面上那一难忘的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时刻,引入对时间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一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使学生懂得去珍惜时间;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感受时间的意义与价值。
时间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其次,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与体验时间。
我们赢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
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所以,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第一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识别并读出秒针在钟表上的位置,理解秒作为时间单位的概念。
2.学生能够掌握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分钟=60秒。
3.学生能够运用秒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时活动,如数数、跑步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时间单位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秒作为时间单位的概念,掌握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能够正确读出秒针在钟表上的位置,并进行简单的计时活动。
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秒的概念进行计时和比较。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钟表图片、秒针动态演示、秒与分换算关系的动画等。
•实物钟表,用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计时器或秒表,用于进行简单的计时活动。
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钟表,直观展示秒针的运动和秒与分的关系。
•操作体验法:通过动手操作实物钟表和计时器,让学生亲身体验秒的概念。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计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段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片段,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段动画片播放了多长时间吗?”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单位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秒的认识。
2. 新课教学(1)秒的概念和秒针的运动•直观演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钟表图片,指出秒针的位置,并演示秒针的运动。
提问:“秒针是怎么移动的?它移动一圈代表多少时间?”•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观察实物钟表,尝试找出秒针并观察其运动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秒针移动的特点。
(2)秒与分的换算关系•动画演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秒与分换算关系的动画,解释1分钟=60秒的概念。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单元主备人:秒 600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活动意图: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环节二:质疑探究时间计算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教师活动:课件出示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学生活动:(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活动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环节三:实践应用一、填一填。
二、做一做教师活动: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9:00怎么减8:40呢?9时相当于8时几分?8时60分减8时40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稳固应用。
1、学生口答,集体纠正。
2、学生在题纸上独立练习。
3、请学生板演,交流,集体订正。
活动意图: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
环节四:自我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生产问题。
播放时钟滴答声,学生倾听。
师:这是什么声音?生:这是钟表行走的声音。
师:你真聪明,人们把这种声音比作时间的脚步声,同学们说像吗?(像)师:这匆匆忙忙的时间的脚步声,是谁发出的呢?生:秒针师:对啦,老师这里有一个钟表,钟面上有我们的两个老朋友。
一个是时针爷爷,一个是分针哥哥,现在这个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吗?生:不能,因为它只有时针和分针,不完整。
师:钟面上应该还有什么呢?生:秒针师:我们可以给秒针起个名字,叫什么呢?生:秒针妹妹(秒针弟弟)师:除了秒针妹妹(弟弟),钟面上还有什么呢?生:(数字、大格、小格)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表,这是什么钟表呢?(电子钟、电子表)师:谁会看电子表呢?生:XX时XX分XX秒。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时分秒(板书:时分秒)师:出示问题:1、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一圈是()分2、时针走一大格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时=60分师:原来啊,分针哥哥走60分,时针爷爷就走1时,同学们想不想去认识秒针妹妹呢?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秒的认识课件展示秒针走一小格。
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秒钟课件展示秒针继续走动。
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0秒、30秒…… 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
2、教学秒和分的关系分组活动: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运动。
课件展示,分针走以小格,秒针走一圈(60小格)小结:1分=60秒师:原来啊,原来啊,分针哥哥走1分,秒针弟弟就走60秒。
有谁知道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多少呢。
生: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3600秒。
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出示:1时=3600秒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那么多的时间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些练习好么?出示课堂练习:1、做一做3时=()分4分=()秒 120秒=()分60秒=()分2、比较大小9分○90秒4时○24分 5时○500分140秒○2分3、在()里填上时、分、秒。
《时分秒》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时分秒》教学设计《时分秒》教学设计(精选13篇)《时分秒》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 (1)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跑得最快?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时分秒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时分秒人教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3篇】三年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1《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时、分、秒》教学反思。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
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教学反思《时、分、秒》教学反思》。
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小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章节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章节教案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时分秒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的一部分,主要讲解了时间的表示和计算,包括时、分、秒的概念,如何读表和计算时间等。
由于时间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理解时、分、秒的概念;2.能够准确地读出表面上的时间;3.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4.增强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读出表面上的时间。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以及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及举例,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读表方法。
2.游戏教学法:利用生动、趣味的游戏形式,增强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和加减运算能力,如“抢答游戏”、“快乐计时器”等。
3.影视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影视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时、分、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部分:教学步骤1.学习时分秒的概念1.1.课前导学: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运用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秒钟等。
1.2.教学环节:通过教师讲授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相互转换的方法。
1.3.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转换练习,检查是否掌握概念。
2.学习如何读出表面上的时间2.1.课前导学:让学生回顾表盘的结构和读表的基本要素,如小时刻度、分钟刻度、秒针等。
2.2.教学环节:通过多种方式介绍读表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准确读出表面上的时间。
2.3.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读表练习,检查是否掌握读表方法。
3.学习时间的加减运算3.1.课前导学:让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2.教学环节:通过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时分秒的教材分析
富的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分
的体验。
第2页共2页
1 时=60 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
教学建议
以及有关时间的简洁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
1.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相联系。
↓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洁换算带来肯定的困难。 导出“秒的认识〞。
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看,特殊是分பைடு நூலகம்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时分秒的教材分析】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存丰富的表象,把握时、分、
秒之间的关系。
除了教材上选择的素材和活动形式,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状况收集更丰
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识的情境,很简单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他们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联系。另一方面是由于情境本身与所学的学问有着直接的联系。“秒〞作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 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学 为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常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 中新年的钟声马上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
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 “1 分钟有多长〞和“1 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
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一1时分秒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时、分、秒”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3、简单的时间计算二、教材编写特点及重难点关于“时间”知识的的教学,人教版分为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在第一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在第二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而且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块知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学生能更好的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教材选取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如主题图利用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情境和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来引出“秒”;例[2]选择早上从家里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来学习计算用了多少时间;练习中估计穿衣、刷牙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来提出有关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调查50米跑所需要花的时间等。
教材通过这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件来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正确的时间观念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能得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
它是在学生不断的应用、不断的体验中建立的。
教材正是从这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逐渐感受、形成时间观念。
如数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能做哪些事,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抽象的时间概念的理解离不开活动,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设计及教学教学设计模板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设计及教学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时分秒》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和运用。
本部分内容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单位及关系,学会用它们来表示时间,并进行简单的计时和换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早上、晚上、下午等。
但他们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知还比较模糊,换算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掌握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单位及关系,学会用它们来表示时间,并进行简单的计时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单位及关系,学会用它们来表示时间。
2.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换算,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时间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时间主题,增加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谈论时间,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单位及关系。
时分秒的教案(最新7篇)
时分秒的教案(最新7篇)《时、分、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2、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准确读出钟面时间。
教学难点:准确读出几时几分,会用电子表表示方法和几时几分的表示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教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情景)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白兔失败后非常后悔,决心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他又碰到了老乌龟,他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围成的圈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他们同时开始“预备、开始……”比赛结束了,乌龟跑了多少?兔子跑了多少?一共有几个空挡他们跑的路程不同,但是时间怎么样啊?(他们同时起跑同时停,跑过的路程怎么样?)这个龟兔赛跑的场面像我们生活中的……:钟表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和分。
二、过程1、课本20页投影。
(分针、时针的认识)请你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学生交流师总结:较短的指几时的针叫时针;较长的指几分的针叫分针。
2、再观察一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
(小组合作、交流)师:5格5格数共有小格,(5、10、15、……60),分针走一小格是分,分针从12到1是分,从12到4是分,从12到9是分,分针走一圈是分师:时针从12到1走了x大格,经过小时。
从12到3走了x大格,经过小时。
让学生得出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的结论。
请学生举例说说时针走几格经过几小时。
师:实际生活中,分针和时针都是在同一桌面上同时同向转动的,只是它们快慢不同。
(多媒体或教具演示:分针转一圈时时针的变化)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一时=60分,60分=一时3、师: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认识钟面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读时间、换算时间,以及理解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时间的进制、换算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划分及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读写时间的能力,能正确、熟练地读写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能正确、熟练地读写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间的进制,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时间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钟面模型、时间卡片、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关于时间知识的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动画等展示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钟面的构成,让学生认识时、分、秒的划分。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时、分、秒-教材分析 (1)
第一单元时、分、秒一、教学内容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3.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对“时间”这个可以计量的量,掌握单位并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是认识时间概念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认识了时间单位“秒”之后,安排对分与秒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时间单位的系统;在认识单位后,安排对其计量工具的认识,包括钟面、电子表和秒表,了解其使用方法,以便选择合适的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时间不像长度、质量等概念那样直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
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渐深入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学校教育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关于时间的经验,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首先,让学生感知“1秒”“1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长度时,通过听滴答声,眨眼、拍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观,帮助学生对标准时间单位建立清晰、准确的感知。
其次,设计了“1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记录运动前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等多种体验活动,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同时渗透估计的方法。
最后,注重体现估计的方法。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教材安排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3.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简单的计算;计量以秒为单位的方法及时间的简单计算的多种算法。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对时间获得充分的体验。
3、初步感受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护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秒,会进行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
2、能够正确求经过的时间。
四、教材分析:(一)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二)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的基础上安排的关于时间的新内容,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秒”、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经过时间的计算。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在头脑中建立表象。
五、单元教学方法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六、教学课时(3课时)1、秒的认识……1课时2、时间的计算……2课时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教案、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量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娱乐。
2.时间换算练习:设计一些时、分、秒的换算题目,让学生巩固换算知识。
3.实际应用练习: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时间问题,如计算从家到学校的用时、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时间知识,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批改要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时分秒》:
1.利用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小故事,如《守时的小闹钟》,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时间概念,引发他们对时间知识的好奇心。
2.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你们每天都是怎么安排时间的?”“你们知道时钟上那些长短不一的指针代表什么吗?”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动画展示时钟的运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时、分、秒的递增关系。
-使用教具时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时间读取的理解。
2.创设生活情境,将时间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对时间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
-设计“我的日程表”活动,让学生规划一天的时间,并在小组内分享,讨论时间的合理安排。
时分秒教学设计(共4篇)
一、教学内容 相识时分秒 (一)。 二、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通过视察、操作和沟通,知道钟面上一共有 12 个大格和 60 个小格, 精确相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 1 时=60 分,能说出经过 时间。 2.实力目标:让学生经通过视察钟面,知道钟面的结构,亲自动手拨钟 面的时针、分针,发觉时、分之间的进率,培育他们的视察实力和语言 表达能 力,增加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 1 分钟和 1 时的长短,初步建 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相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 1 时=60 分,能说出经过时 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四、教具及学具打算 1.教具打算:课件,实物钟表。 2.学具打算:学具钟表。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平常什么时候来上学啊?(学生自由回答) 2、展示例题中的场景,细致视察这幅画,小女孩是怎么知道该上学的 呢?(引
第7页 共29页
4、相识分 (1)我们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是 1 时,而且时针走的时候时,分针也走 着,那么 分针怎么走呢?大家看好了(展示课件),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钟。 提问:分针走 2 小格是几分?走 8 小格呢?30 小格呢? (2)讲解并描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那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分呢? 从 12 走到 4 呢? 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先回答并说明理由) (3)介绍方法,大家一 起读一读。 5、时与分的进率 (1)刚才通过学习知道了时针走一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 那么时 与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拿起你们手中的钟表拨一拨视察视察,你发觉 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拨钟面,自由发言。(可能发觉时针和分针同时动同时停, 分针 比时针走得快等) (2)小挚友们很厉害哦,发觉了这么多呢。下面看分两组分别视察时针 和分针大 家起先看(展示 flash 动画)。第一组发觉什么?其次组呢?因为时针 和分针 同时动同时停,也就是走过的时间一样,合起来能得到什么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分、秒》教材分析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叶群芳(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研室高娟娟(修改)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第一学段中“常见的量”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中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中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1时=60分。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时、分、秒》重难点突破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叶群芳(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研室高娟娟(修改)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本章重难点分析:1.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2.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单元的难点。
突破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1)初步建立对秒的直观感知动态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让学生体会“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经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导出“秒的认识”这一课题。
再依次出示第2、3、4幅主题图,唤醒学生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运用。
(2)结合前面的情境图,直接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并出示钟面,直观地观察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走一大格就是5秒,8秒就是走了八小格。
再通过动态演示3幅连续的钟面,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了60小格。
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
(3)体验1秒有多长通过亲身体验:如眨眼、听滴答声、击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1秒的长度。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1)巩固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复习1分=60秒,1时=60分,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只出现数字较小的,以及整十倍数的换算。
如600秒=()分(2)突破“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一难点。
①先复习简单的整时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早上7时起床,8时上课,经过了多少时间?唤起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经验,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②不是整时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出示例2,动态演示钟面从离家时刻到到校时刻经过的时间。
让学生观察画面,分析相关信息。
通过呈现解决这一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③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解决经过时间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可以是数格子的方式,直观、实用;也可以选择计算的方法,抽象、高效;还可以将曲线的分针转动转化为直线的数轴,便于学生算出经过的时间。
(课件演示不同方法)如图:《时、分、秒》课标要求《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时、分、秒》课标解读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叶群芳(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统稿)第一学段中“常见的量”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已经会看整时和半时,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1时=60分。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化抽象为具象,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由于时间非常抽象,儿童掌握时间比较困难。
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图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首先,设计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丰富学生对“时间单位”的感知。
对标准时间单位的认识和感知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前提和基础。
时间单位十分抽象,需要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具体的表象和行为,帮助学生感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的延续性所构成的形象是知觉时间的基础。
因此,教材在让学生感知“1秒”“1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长度时,通过听滴答声,眨眼、拍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观,帮助学生对标准时间单位建立清晰、准确的感知。
其次,设计丰富的、有层次的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活动。
教材按照“体验1秒”“体验15秒”“体验1分”的顺序,设计了“1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记录运动前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等多种体验活动,将时间的长短与某些行为的次数建立联系,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同时渗透估计的方法。
最后,注重体现估计的方法,渗透计量的本质。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学生对于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量的观念的建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长期积累,而课堂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拓展学习渠道,注意课内外的结合,适当地拓展和补充教材资源。
例如,“1分有多长”的体验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像口算、朗读课文、画画等便于操作的活动,而像跳绳、仰卧起坐等活动,由于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适宜在课内组织活动,但可以提供信息,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可以在课内估计,课外实践验证。
比如,可以让学生或去收集诸如: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约行进200米,脉搏1分约跳动75下等例子。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也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再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再让学生去了解一下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看一看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通过从粗略估计到准确估计,不断细化估计方法,形成合理估计策略对时间长短的估计容易受人的主观体验(如痛苦、愉悦)的影响,要进行比较准确的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儿童首先建立对一个“标准时间单位”的认识,然后通过“运算”或数出要估计的时间段中包含了多少个标准的时间单位,以此来估计时间。
教材从“与1分钟进行比较”的粗略估计到“选择方法估计30秒”的准确估计,不断细化估计的方法,逐步使学生认识到估计的基本方法是首先选择一个熟知的标准,再用标准去量,同时也渗透了计量的本质,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
5.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提炼与整套教材编排的思路一致,在完整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及它们的关系之后,教材专门安排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关于时间的计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突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梳理与引导以突破这一难点。
一方面,加强对解决问题思路的概括和总结。
从三年级开始,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名称由“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改为“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由问答式改为陈述式,突出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另一方面,加强“分析与解答”部分的内容,展示丰富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关于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在例题中安排了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在练习中安排了求结束时刻和开始时刻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多样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同时,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例如,针对例2提出的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教材中给出了“数格子”和“计算”两种方法,不要求学生一定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6.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及教学课件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关时间计算的教学无疑成为了一个教学难点。
因此,在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的刻画功能,加强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课件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由于钟表是圆形的,它只能刻画时间的局部周期性,当计算的时间段超过一个周期时,“数”出其时间长度就比较麻烦。
因此,可以引入数轴来直观表示“时间”(如下图),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
而且在思考如何画时间轴时,需要应用所学的时间单位间的关系,就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7.恰当把握教学要求无论是时间单位间的换算还是经过时间的计算都相对比较简单。
例如,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只局限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学生能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
再如,经过时间的计算,不要求计算跨过中午12时的,如上午9时至下午1时的时间;而且不强求学生一定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允许学生借助钟面、数轴等模型“算”出经过时间。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汤国英(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统稿)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