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部编版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书湖阴先生壁》作为一首题壁诗,画面感极强,这就给了学生很好的想象平台。

将诵读与想象结合,那种呼之欲出的画面和情感即跃然纸端。

基于这样的理念,个人有了以下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这种画面所传递出来的情感;2.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理解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默写古诗;3.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的恬淡、愉悦、轻松心情。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诗歌朗诵视频四、教学方法诵读、想象、小组讨论、电子白板五、教学重难点1.诗歌炼字——“静”“长”“护田”“送青”,体会诗歌用字用词的精确与精妙;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由景及人,由湖阴先生及诗人自己,领悟诗人内心的恬淡、清静、脱俗情趣。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解析标题1)白板出示郑燮的《竹石》,学生背诵。

教师提问:《竹石》是诗人题于自己《竹石图》上的一首诗,同时以诗明志。

它属于什么类型?2)由“题画诗”引出“题壁诗”概念。

黑板板书诗题——书湖阴先生壁。

3)白板出示“书——湖阴先生——壁”,解析诗题“书湖阴先生壁”,白板出示王安石简介,介绍作者王安石。

2.教学活动——读诗论诗1)自由诵读诗歌。

白板出示诵读提示:读完诗歌你有什么感受?2)同桌互读诗歌。

白板出示诵读提示: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了你什么感受?3)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话初步完成诗意解析。

小组展示。

3.教学活动——辩诗赏诗1)单个朗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载”。

提问: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诗句中的“长”“静”“自”如何理解?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环境清静及人物心静与志趣)引导分析湖阴先生形象与情感:长、静——爱干净、喜爱清静自——喜爱花木、热爱生活、文人雅士的生活品味2)齐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2. 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诗歌的意境;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诗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体会并理解古诗的音、韵、节奏;2. 学生通过朗读实现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古诗三首》的教材原文;2. 匆匆的歌词;3.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4.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回答问题:你们学过了什么?2. 通过播放匆匆的歌曲,引发学生对匆匆的感受和思考。

二、呈现课文(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并请其中几位学生发表对标题的想法和猜测。

2.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讲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三、理解诗歌(15分钟)1. 教师引入《孔雀东南飞》、《登鹳雀楼》、《黄鹂》这三首古诗,呈现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激发学生对这些古诗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古诗题目的含义以及诗歌中所描绘的事物和景色,展示自己的解读。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韵、节奏,同时与学生一起品味古诗的美。

4.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出来。

四、拓展阅读(10分钟)1. 教师推荐相关的古诗或其他优美诗歌,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和欣赏。

2. 学生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朗读录制并上传到班级相册中。

2. 约定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江南春》。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诗人生平简介。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写下千古诗句或文章来赞美歌颂我们的黄河母亲。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就让我们跟随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再次走进黄河吧。

二、回顾方法,初解诗题1、师:在学这首古诗之前,我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古诗的学习方法。

生回答:解诗题,知作者——诵读全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解诗题。

“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

(浪淘沙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3、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一)初读古诗1、指名朗读古诗。

2、纠正字音,指导书写。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形容黄河非常曲折。

②簸:指由于风大,黄河水颠簸摇荡,波涛滚滚。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逆流而上。

4、全班齐读古诗。

(二)理解前两行诗意1、交流理解前两行诗意。

前两行诗意:九曲黄河,挟带泥沙,波涛滚动,奔腾万里,仿佛来自天边。

2、品味古诗意境,指导朗读。

①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观?生:“九曲黄河”“浪淘风簸”师:你能读出这种气势吗?②学生读,全班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优质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优质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优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书湖阴先生壁》,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常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

著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林升的《题临安邸》,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上的诗。

)4.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罢相后在钟山的邻居。

了解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

主要作品有《梅花》《元日》《泊船瓜洲》等。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正音。

读准生字“畦、闼”的读音。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指名读。

(3)齐读。

3.把握古诗大意。

(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茅檐、花木、水流、稻田、青山)(2)结合注释理解“苔”“畦”“排闼”这几个字词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1.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齐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2)理解“长”“手自栽”的意思。

(“长”是“经常”的意思,“手自栽”是“亲手栽种”的意思。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一间茅屋”。

(4)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及其富有情趣的生活。

(简朴的茅屋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5)指导朗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7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7古诗三首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1.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有的不仅意境美、语言美,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首古诗。

2.课件出示《古诗三首》。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

(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分别与柳宗元、白居易并称“刘柳”“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2)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的文学家。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

二、初读古诗,识记字词。

1.提出初读要求:大声朗读古诗,圈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山郭(ɡuō) 成畦(qí) 排闼(tà)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涯”,并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规范书写。

“涯”是左右结构,由“氵”和“”组成,“氵”要瘦一些,整个字左窄右宽。

三、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1.划分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

2.教师示范,学生朗诵。

- 第二课时-一、复习朗读,导入新课。

1.复习朗读。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还记得三首古诗的朗读节奏吗?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朗读节奏。

让我们一起朗诵《古诗三首》吧!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古诗的节奏之美。

这一节课让我们把镜头拉近,走进古诗的字里行间。

二、品读感悟,想象画面。

(一)引导品读第1首古诗《浪淘沙》(其一)。

1.结合画面和注释,理解诗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 古诗三首 江南春|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 古诗三首 江南春| 部编版

《江南春》古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继续运用习得的“品词析句想画面”的方法,读懂诗中意,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语“莺啼、烟雨”等词,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3.结合古诗中的画面并联系上下文,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体会古诗中的“想象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难点:诵读古诗,结合古诗中的画面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古诗中的“想象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杜牧。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抽查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春意盎然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我们身边,你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背诵出《咏柳》《春晓》《清明》《鸟鸣涧》等古诗,)2.说说赞美春天的词语。

3.导入诗题:春天姹紫嫣红,春天鸟语花香,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春天。

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

(板书:江南春)4.解题:同学们,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学情预设:“这首诗是描写江南的春天。

”“我感受到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

”)5.过渡: 同学们理解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指导朗读古诗。

⑴指导读正确,读顺畅江南春。

⑵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①课件出示全诗,范读。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议后全体同学齐读,引导欣赏把节奏韵律读出来。

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生齐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悟诗境1.理解前两句⑴学生自读,感悟诗歌描述的景象。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4.交流读后收获。

(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

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注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一)学习《浪淘沙》和《江南春》1.过渡语引入。

(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2.品读《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预设:《浪淘沙》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教案 17 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经典教案 17 古诗三首

17 古诗三首(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浪淘沙》的意思。

重点难点重点:会写1个生字。

难点:理解诗意,体会黄河雄伟的气势。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板书:浪淘沙(刘禹锡))诵读古诗理解诗意(30分钟)1.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涯(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教师指导书写:“涯”被包围的部分是两个“土”。

2.引导理解古诗。

(1)师有感情地范读古诗,让学生听清节奏。

生说出节奏,师再出示标明节奏的古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理解字词。

天涯:天边。

直上:一直到达。

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3)再读,理解诗意。

a.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b.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丽,作者的夸张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进行理解。

c.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

(4)品读,深化理解。

a.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诵读古诗理解诗意(30分钟)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b.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3.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熟读成诵。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课下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1个生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古诗三首 江南春》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古诗三首 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教案设计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20.7.27.2.202021:1521:15:24Jul-2021:15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日2020年7月2日星期四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21:157.2.202021:157.2.202021:1521:15:247.2.202021:157.2.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7.2.20207.2.202021:1521:1521:15:2421:15:24
5、三军可夺帅也。

Thursday, July 2, 2020July 20Thursday, July 2, 20207/2/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9时15分9时15分2-Jul-207.2.2020
7、人生就是学校。

20.7.220.7.220.7.2。

2020年
7月2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七月二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

21:1521:15:247.2.2020Thursday, July 2,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江南春》优质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江南春》优质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江南春》优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了解古诗通过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能背一首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吗?《春晓》《村居》《咏柳》《惠崇春江晚景》等。

2.古代诗人看到如此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许多赞美四季美景的诗。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江南春。

4.解题。

江南春:江南春天的美景。

(课件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图)5.了解作者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山行》《清明》等。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正音。

读准生字“郭”的读音。

“莺”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齐读。

3.把握古诗大意。

(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了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

(2)同桌互相说说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1.课件出示古诗。

2.指名读,齐读。

3.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把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4.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1)第一、二句: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郭,酒旗在空中飘扬。

(2)第三、四句: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5.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含赏析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含赏析答案)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抓住诗人所描绘景物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预习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卖花声”。

《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情感。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二句要读出壮阔的气势,语调要激昂舒畅。

三、四句要读出憧憬的语气和豪迈的气概。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的主题为“古诗三首”,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的第17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并且在学习中发现古代的诗歌文化,感受到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天净沙·秋思”、“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用意,领悟作者的感悟。

2.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了解古人的感悟和修养。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1.《天净沙·秋思》1.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呈现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2.教师通过解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意思,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

3.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天净沙·秋思”这首诗,老师做诗的带读引导学生朗读。

4.师生共同对这首诗做出感悟,体悟其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登鹳雀楼》1.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了解“鹳雀楼”的真实图片和位置,激发学生探究鹳雀楼的兴趣。

2.老师讲解“登鹳雀楼”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出处和背景,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

3.读诗并指导学生分析诗的性质、作者的心情以及诗歌的结构,学习诗歌鉴赏和创作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静夜思》1.师生共同探讨“静夜思”是写什么的,让学生看懂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2.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格律和押韵,学习古诗的技巧。

3.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静夜思》这首诗,提高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

4.引导学生在教室或家中寻找适合的场所写下自己的“静夜思”。

四、教学反思通过古诗三首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欣赏和体验中理解掌握这些古代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掌握古代汉语和中国文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教材分析】:《浪淘沙》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波涛汹涌的雄伟气势,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感情。

这首诗开篇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接着用神话传说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加形象化,给全诗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朋友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读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

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学诗意为前提,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3.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分析每首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5.揣摩诗歌语言,掌握想象、情景交融等写法。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古诗三首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古诗三首

总第课时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自主学习:(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浪淘沙:②九曲:③浪淘:④直上银河:⑤牵牛织女:(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学习生字“涯”。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波浪淘洗。

④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相会一次。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执教:全椒县章辉小学陈良付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3.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刚才老师播放的是有关黄河的图片,欣赏了这组图片,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你还知道哪些与黄河有关的诗句?2.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一起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二、回顾学法,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一一知作者一一诵古诗一一明诗意一一品意境悟感情2.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词语: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探究,全班交流(一)解题意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浪淘:波浪淘洗。

题目的意思是大浪淘沙。

刘禹锡的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二)知作者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
滚,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你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感到黄河的磅礴气势。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
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 (课件)
解说: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
谷,劈开万仞山,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
匹骏马奔腾而来,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
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教师朗诵古诗,边听边想象诗的意境。
6、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精读诗句,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的意思。
憬?你的根据是什么?(5分钟)
1课件师范读
听了范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
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预设: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弯——蜿蜒曲折弯曲悠长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长——河流漫长自西向东绵延万里黄河入海流
师:你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
了!
师:再读读这一行,你重读了哪些词?就是说在这个画面中你特写了
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标:
1、导入: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灿烂的文化,它
博大精深,语言凝练,韵味悠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凉州词》
一诗,知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是:(出示学习目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收录在《王临川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

3.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难点:1.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

2.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九曲黄河浩荡奔流,辽阔江南春景如画,田园山水中也蕴含着无穷乐趣。

山水永恒,美景无限。

你听,遥远的古代又响起了诗人们对自然风光的吟唱……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来学习《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指名读诗,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节奏。

三、学习《浪淘沙》。

1.知诗人,解诗题。

学生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交流了解。

全班汇报。

师相机指导。

学生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师相机补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学生汇报对诗题“浪淘沙”的认识。

出示: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江南春》。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2.朗读古诗。

(指名读、齐读,同桌对读)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4.简介作者刘禹锡。

(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1、2句。

(1)(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诗句。

(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

)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4)师:说说诗歌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要求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

)2.学习第3、4句。

(1)(出示3、4句诗)齐读。

展开想象,思考: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同桌交流)(2)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分组读诗句)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4.尝试背诵。

(指名背,全班背)四、小结这首诗中,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样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的生活恬静而美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如今他们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概。

五、拓展延伸,保护黄河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

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黄河被污染的图片)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策。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春天美好景象的图片)师: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自由交流)2.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思考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齐读,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一)前两行——晴景、写今1.自由诵读古诗,同桌互相交流对“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等词语的理解。

2.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明确: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其中“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里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1.师:诗歌的后两行还是在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指名答,雨景)2.默读后两行诗,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诗句。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3.体会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当时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世事变迁,当年的寺庙,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作者在赞美江南春景的同时,也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4.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5.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1.小组交流探讨:古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2.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师: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了解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诗题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课件出示)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

2.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采用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学习。

3.小组讨论、交流并反馈。

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正音。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净:干净。

畦:读音qí,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4.小组讨论,理解诗意。

(1、2小组解释前两句诗,3、4小组解释后两句诗)明确前两句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后两句诗意: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出示课件)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课件出示)(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2)本诗哪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3)全诗哪一句诗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一句诗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重点引导。

)①“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清除。

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

所以这两句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愉快的心情。

)②“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

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③“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品质。

3.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四、总结中心,升华主题1.课堂小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庭院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以及对湖阴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情。

2.师: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的田园风光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教学板书】17.古诗三首浪淘沙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奋发有为的精神豪迈浪漫的气魄江南春江南美景:烟雨楼台忧国忧民之情书湖阴先生壁院里:茅檐花木高雅院外:一水两山高洁【教学反思】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内容,去想象诗歌的画面,走入诗歌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时间有限,对诗歌的诵读训练不够,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此类问题。

17.《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浪淘沙》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体会黄河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2.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白居易的《浪淘沙》,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按照诗歌教学的常用方法,设计了四个环节:读节奏-读意思-读情景-读背。

想在通过朗读的基础上,能明白诗的意思,进而配合插图想象诗的情景,然后简单赏析。

考虑到我们的孩子起点比较低,手里也没有多的教辅资料,不可能对白居易以及他的作品有过多的了解,所以之前只是安排他们对诗进行了朗读。

想经过老师的引导,通过学习这样的诗,在方法上再进行指导。

然后用这种方法能自学第二首诗。

本以为是一个很完美的设计,没想到却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一开始意境的创设不到位,我的引导又出现了错误,在第二个环节——读意思时出了意外,接着便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中纠缠不清。

整堂课下来让我感觉是一个人死拖着六十六个人前行,很累,很累,更不要说体现诗歌的优美了。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又哪来好的结果呢?就如《浪淘沙》,我们班的孩子们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他们就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而当时我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及时的引导,而是让他们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所以就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偏离,太“个性化”反而还不好了。

可见,老师的引导确实非常重要。

当然除了老师的引导外,对作者的把握、情景的体会也不能忽视。

或许对于小学的孩子,我们不能给他们太多的东西,但是,我们老师心中应该要清楚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总之,老师先要读透这首诗,先要与诗人产生共鸣,才能感染孩子去与诗人心灵沟通,体会诗句的美,与诗人产生共鸣。

2.杜牧以诗的方式记载着历史。

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也都写了进去。

因为每学期学生都会背诵古诗,所以对于这首古诗,学生都能背出。

所以,本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说说“莺啼”“绿映红”“酒旗风”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互相掩映。

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

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南朝的覆灭,讲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治时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据说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涨,这些达官显贵想通过拜佛求经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千秋万代,荣华富贵,可是这些寺院在随着朝代的更替倒塌无数,已经没有多少存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