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狐假虎威》教案(第一课时)

《狐假虎威》教案(第一课时)

《狐假虎威》教案(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狐假虎威》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则成语故事,也是一则传统寓言故事。

写的是一只狐狸骗过老虎,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

这则故事家喻户晓,学生耳熟能详,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

自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读的层次,由读通、读熟到读懂、读好。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充分发挥读的功能,以读带讲,以读带答,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演结合,既突出重难点,也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学习积累词语,明白故事内涵。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并能根据上下文理解“神气活现”、“违抗”等词语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4.培养学生喜爱阅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学,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提示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课文。

2.学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并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4.培养学生喜爱阅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学,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老虎、狐狸等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扣点设疑,导入新课。

1.听读解题。

(1)教师绘声绘色讲《狐假虎威》。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吗?(3)听了故事,谁能说说‘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揭题,板书)(4)读一读,找一找:画出概括“狐假虎威”意思的句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第八单元第1课第一目《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第八单元第1课第一目《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3.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经济方面: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同时,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对中国民族经济造成冲击。
- 政治方面: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削弱,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素质方面:学生的价值观、爱国情怀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国家主权、尊严等概念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
4. 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励。此外,学生在课堂纪律、注意力集中等方面也有待提高。
4. 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
5. 价值观:通过学习鸦片战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我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影响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深入掌握。此外,学生在历史思维、实证能力、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丧失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 鸦片战争促使了民族觉醒,一些爱国人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中国近代的民族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5. 鸦片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以下影响:
- 鸦片战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争,标志着英国工业国力的崛起,中国封建国力的衰落。
- 社会方面:鸦片战争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动荡,民众对鸦片贸易的痛恨和反对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鸦片战争也促使了民族觉醒,一些爱国人士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数与形(一)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数与形(一)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数与形(一)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数与形(一)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进一步学习分数,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2. 形的认识: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3. 数形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2.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与形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的认识: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3. 形的认识:讲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4. 数形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规则、化简、比较大小形的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分类、变换、组合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分数表示下列数量,并比较大小。

(1)一个苹果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如何用尺子和直尺作出垂线和平行线;3.了解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尺子和直尺作出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1.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2.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用板书及相关工具;2.课前准备练习纸、直尺、尺子等。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入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有初步的认识;2.准备白板、彩笔或其他辅助工具,简单引导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进行讨论。

学习环节1.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2.给学生提供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垂线和平行线在图形中的变化;3.用尺子和直尺让学生亲自操作,练习作出垂线和平行线,帮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4.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垂线和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垂线和平行线在各种情形下的应用。

拓展环节1.以小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用垂线和平行线测量高度、长度、直角等?2.要求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更多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确立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教学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需要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问题,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多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过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雨巷》的情感内涵,感受诗意风情;2.掌握生僻字词:“临清流,垂杨树”,理解课文语言;3.了解叙事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领会课文《雨巷》的情感表达;2.掌握生僻字词:“临清流,垂杨树”的读音和含义;3.理解叙事文的结构特点,区分主要内容和细节。

三、教学内容1. 课文《雨巷》眼底无穷碧,楼高不见日。

海白河清,斜日转黄昏。

清秋雨巷,明月几时照。

临清流,垂杨树。

惟有长堤上,孤城独梦人。

2. 生僻字词解释•临:靠近;•清流:清澈的小溪;•垂:倾斜,下垂;•杨树:一种高大乔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雨巷的意境,唤起学生对雨巷的联想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5分钟)•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旨。

3. 生僻字词学习(10分钟)•介绍生僻字词的意义和读音;•让学生分组诵读生僻字词,加深印象;•利用生僻字词编写造句,巩固词义。

4. 阅读能力培养(15分钟)•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细节;•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了解叙事文的写作方式。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反思文章,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课文《雨巷》展开,通过生僻字词学习和阅读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欣赏。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就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希朁对老师们在备课和上课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射线、直线和角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教材以直观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和性质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直观地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2.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加深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3.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实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射线、直线和角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引出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例,呈现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 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出射线、直线和角,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排列》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排列》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排列》人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主题是《排列》。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排列,具体是教材的第37页,包括排列的定义、排列的方法和排列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排列的概念,学会使用排列的方法,并能够将排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排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排列的概念和能够将排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材、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排列”两个字,然后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个词?谁能告诉我它的意思?”2. 讲解:我会用PPT展示排列的定义和排列的方法,同时用教材上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让们在小组里讨论并使用排列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包括排列的定义、排列的方法和排列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道实际的排列问题,让学生们回家后用排列的方法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上课的情况,看看学生们对于排列的理解到了哪个程度,然后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这就是我对于今天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排列的概念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他们可能对于“排列”这个词感到陌生,所以我会在引入环节花一些时间来解释这个词。

我会告诉们,排列就是将一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或排列的过程。

我会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将书本摆放在书架上,或者将水果放在盘子里。

通过这些例子,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排列的概念。

排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难点之一。

在讲解环节,我会使用PPT来展示排列的方法。

我会用图示和步骤来说明如何进行排列,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等。

湘少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8 I come from China 第一课时 教案

湘少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8 I come from China 第一课时 教案
游戏教学操练单词。
讲解后操练,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
4.Exercise.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国家单词,以及重点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ina.
I come from China.
通过歌曲歌谣游戏猜谜的形式,学生
板书
Unit 8 I come from China.
图片上的建筑物,你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吗?
对了,我们一起看看澳大利亚的国旗。
Read after me.Australia Australia.澳大利亚
Look at the picture.
图片上的建筑物,你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吗?
对了,我们一起看看中国的国旗。
Read after me.the USA the USA美国
对了,我们一起看看中国的国旗。
Read after me.China China中国
Look at the picture.
图片上的建筑物,你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吗?
对了,我们一起看看加拿大的国旗,上面带有一个枫叶。
Read after me.Canada Canada加拿大
Look at the picture.
和I am from...”对该询问做出回应。
能力目标:能理解并复述本课文;
情感目标:乐于学英语,善于交朋友。
重点
掌握A、B部分单词。
难点
正确使用“Where are you from?”询问某人来自哪里?并用“I come from...”和“I am from....”对该询问做出回应。
教学过程
跟读单词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
跟读单词。
美国的国会大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能力目标:能够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生字词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第二段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2.黑板、粉笔、书画板3.教学PPT4.教学录音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教材图片展示课文主要场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听录音,跟读课文,进行语音、语调、停顿的训练。

2.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含义。

3.学生朗读课文,指导正确的语音语调。

第三步:讨论交流(15分钟)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指导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1.结合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

2.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写一段课文相关的内容。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课文重点内容,强化生字词的记忆。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作业,复习课文内容。

2.撰写一篇感想,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评价或设想下一篇故事的发展。

七、教学反思在此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上仍需加强,下次课堂需加强相关练习。

同时,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下次需进行更多的口语表达训练。

以上为本课时教案,希望同学们在备课过程中仔细把握,并能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教案一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教案一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教案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具体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恰当的口语进行交流。

教材中提供了几个不同的交际场景,如购物、问路、邀请等,学生需要在这些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他们在实际交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词汇量的不足、表达不清晰、不敢开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交际用语。

2.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对方,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

2.难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达的能力,以及学会倾听、理解对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恰当的口语进行交流。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场景的图片、道具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交际场景的展示、交际用语的呈现等。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表和任务分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今天的课程充满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交际场景,如购物、问路、邀请等,并通过图片、道具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这些场景。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应该如何进行口语交流,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引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教材中的交际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

Unit 8 Lesson 1第1课时示范教案【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第三册】

Unit 8 Lesson 1第1课时示范教案【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第三册】

Unit 8 Green LivingLesson 1 Period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第一课Roots & Shoots的第一课时阅读课。

阅读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世界著名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创办的环保组织“根与芽”。

文章从“以自我为中心”(Just-me-ism)的概念及危害出发,引出“根与芽”环保组织成立的初衷和重要性。

运用排比、重复、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号召年轻人行动起来,为环保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本文,能改变“个体行为微不足道”的错误观念,意识到点滴力量汇聚起来能改变世界,主动承担环保责任。

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了解并口头介绍“根与芽”环保组织的基本信息(成立背景、创始人、时间、目的、名称意义、社会贡献等);2.掌握说明文语篇典型结构及本文语言风格特点;3.理解“以自我为中心”、“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内涵并发表个人见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根与芽”环保组织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解读;2.说明文语篇结构及语言风格分析。

【教学难点】1.对举例、排比、重复、口语化表达、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识别和作用的理解;2.对“以自我为中心”、“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内涵的理解及表达。

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Pair Work: Look at the pictures.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 What is happening in each picture?2. Have you ever done any of these things?3. What would happen if everybody did the same things?设计意图:图片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简单表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习惯和后果。

Step 2 Pre-reading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he title. Make a guess: 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标题预测语篇话题,让学生带着预测和疑问有目的地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读通教文《诵读美丽的诗句》。

2.理解黄河的由来及黄河的地理位置。

3.能对比表达并感悟黄河的雄浑、黄河的灾难;汲取黄河精神,增长爱
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黄河的由来及地理位置。

2.感受黄河的雄浑、灾难;汲取黄河精神。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黄河的由来、地理位置的图片或动画。

2.教案:设计好的教学活动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或讲解黄河的特点,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学习(15分钟)
1.分组朗读教文《诵读美丽的诗句》,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由来。

2.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黄河的流域。

3.讨论黄河雄浑、灾难的原因和对策。

3. 拓展(10分钟)
1.配合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黄河的实景,加深对黄河的认识。

2.小组讨论黄河带给当地人民的影响。

4.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黄河的特点和精神。

五、课后作业
1.完成黄河的地理位置标注。

2.总结黄河的由来及黄河的地理位置。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由来、地理位置及黄河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流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注重让学生亲身感受,增强学习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1.课文名称:《小蝌蚪找妈妈》2.词语解释:雀斑、嫩黄、叽叽喳喳、妈妈3.课文内容:通过一只小蝌蚪用自己的努力找到妈妈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亲情的重要性。

4.课文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亲情之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表达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通过动画或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理解亲情的价值。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课文的图片和生字词语的解释。

2.教具:小蝌蚪模型、故事书籍3.素材:亲情相关图片或视频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第二步: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段阅读,让学生理解每个片段的意思,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步: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蝌蚪找到妈妈的过程和亲情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思想交流。

第四步:总结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化重点。

2.综合讨论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

第五步:作业布置1.布置阅读《小蝌蚪找妈妈》并回答相关问题的作业。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展现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故事了解了亲情的重要性,并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读展示自己的理解。

2.利用亲情相关的影视作品进行教学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亲情的认识。

以上是本课时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感受亲情的温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课文要旨。

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拓展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1.能听懂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表达和回答问题。

2.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

3.能够体验诗歌的美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骄傲感。

2.培养学生对优美语文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要旨。

2.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增加词汇量。

3.进行有关家乡风土人情的听说训练。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

2.能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并做出简单的思维拓展。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课本。

•准备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课件。

•准备学生素材: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有关家乡的照片或文字资料。

2. 导入•让学生展示家乡的照片或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风土人情。

3. 学习新课•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感想。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美好,展示积极向上的思想。

4. 拓展阅读•给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家乡的诗歌或散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诗歌或散文的形式描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5.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小组形式展示学生对家乡的描述,互相欣赏和学习。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语文园地八》课后习题。

3.写一篇短文,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排列的概念。

2.掌握“排列”的规律。

3.能够灵活运用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排列的基本概念。

2.排列规律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卡片等。

3.教辅资料:练习册、教学参考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排列游戏,引出“排列”的概念,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排列的乐趣。

2. 示例讲解利用黑板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排列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排列的方法。

3. 练习环节设计一系列排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排列规律的能力。

4. 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应用问题,让学生将排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入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六、课堂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排列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排列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课后作业的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

3.学生的课后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生动的示范、灵活的练习和实际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排列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不确定现象,使用的是西师大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关于不确定现象的认知。

这一课时包括了教材第106页的例1、例2以及第10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

学生们将通过这些例题和练习,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学会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不确定现象。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掌握用可能性来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与数学的可能性知识相联系,运用可能性知识对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的图片和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确定现象,什么是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我会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并通过例1、例2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可能性来描述不确定现象。

3.课堂练习:我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做一做”和“练一练”中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不确定现象的概念2.可能性的表示方法3.可能性的大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5题)3.应用题:小明抛硬币5次,请计算小明得到正面的可能性。

(2题)作业答案:1.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3.应用题:每题5分,共10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并观察学生们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不确定现象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精心挑选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时《文具店》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时《文具店》优秀教案

《文具店》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出示“文具店”的情境图。

引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文具的价格?分别是多少钱?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二、探索新知1.初步认识小数学生动手填写商品的价格后,说一说每个小数分别是几元几角几分,体会小数与元、角、分的关系。

2.正式认识小数提问:这些表示商品价格的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从而引出新知,认识小数和小数点。

3.小数的读法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这些小数,在交流中明确小数的读法,师小结。

4.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化让学生观察三幅图,独立填写后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把几元几角几分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

三、练习应用1.(1)小兔买一包饼干,要付元角分。

(2)小猴买一瓶果汁,要付元角分。

(3)矿泉水1.88元,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2.写一写,读一读。

3.森林医生。

四、全课总结在这节课中,你们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用字母表示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用字母表示数》,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后续代数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但同时,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意义。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意义。

2.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能主动运用字母表示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字母表示数的魅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计算利息等,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情况。

让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意义。

如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变量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如简洁、易懂等。

3.操练(10分钟)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如猜谜游戏、填空游戏等。

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字母表示数,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准备:写好问题的显示板、奖杯、计时器(手机)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复习知识
1、板书并口述(尽可能画出图形):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有30本书,共有3个书架
2、学校有60个同学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表演。表演时平均分成二个方块,每个方块有多少人
2、请同学解决提出的问题
5、板书
1、问题: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有30本书,共有3个书架
学校有60个同学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表演。表演时平均分成二个方块,每个方块有多少人
2、绘图
3、解答: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3、.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4、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分为三组,对提出的问题相互讨论之后给出答案,如果正确请代表解答。
培养彼此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交流意识,并鼓励每一位同学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的收获?或者疑惑?
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每一位同学对这节课的内容充分了解,全面思考,同时也让每一位同学学会思考,学会发表自己的想法
1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问:一共有多少本书?计算该问题有几种方法?
2、写出若干计算方法(5种)
明确每个数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2、巩固应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思维
游戏时间:勇往直前
游戏规则:根据具体的人数来定,将小朋友分为3组,拿出已经写好的问题显示板,让小朋友写出答案,可以相互讨论,时间为三分钟,三分钟后亮出自己的答案,正确的加一分,错误的不加分。同时可以选出正确的小朋友讲解自己的思路。如果都没有写出答案,则有老师讲解。5题结束后得分最高者则为今日的勇者。有老师向勇者发出胜利的奖杯(手工制作)。
题目:(共7题选出5题,3、4为较难,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出题)
1、.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答案: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2、我每天跑两圈,每圈400米,一个星期跑多少米?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5、明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阿姨对他说12元可以买3辆,这下可把明明难住了。如果你是明明,应该带上多少钱?
6、一块长25米,宽20米的萝卜地每平方米可以收获萝卜9千克,这块地共可以收获萝卜多少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