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不过那时的管理还没有被系统化为一门
科学。
Yanan University
●罗伯特· 欧文
◎ “纽兰纳克”、“新协和村”试验
◎他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注重对
工人的行为教育
◎他的实践与思想对管理学的形成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Yanan University
第二节 科学管理理论
●对工人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及效率的提高,不重视人群
社会的因素。
●“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
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分工过细往往会引起工人们对工作的厌倦之感,进而 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必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Yanan University
第二阶段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到1930年
之间。以泰勒与法约尔等人的思想为代表。 第三阶段为中期的管理理论,产生于1930年到1945年 之间。以梅奥与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等人的思想 为代表。
Yanan University
第四阶段为现代管理理论,产生于1945年到20世纪70
4.其他效率主义者对科学管理做出的贡献
●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eth,1868—1924)在动 作研究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 用照相的方法研究了砌砖工人的动作
◎ 将原来砌一块砖的18个动作,减少到5个动作 ◎ 生产效率提高了2.7倍。
Yanan University
●甘特(Henry L. Gantt,1861—1919)发明了运用 线条图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和控制计划执行的管理方法,即 著名的“甘特图”。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
2.3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管理理论 企业经营的六种活动
①技术活动—主要指企业所从事的、制造和加工活动。 ②商业活动---主要指企业的采购、销售和交换活动。 ③财务活动---企业所从事的资本筹划活动、 以及对已筹集的资本的有效运用。 ④安全活动---指企业所从事的保护企业资产、保障企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种种活动。 ⑤会计活动---指企业所从事的存货的盘点、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活动。 ⑥管理活动---主要指企业所从事的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
2.3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的五项职能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2.3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3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Henry Fayol):一般管理理论的奠基人
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i Faayol)是和泰罗并驾齐驱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他的研究与泰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关注的焦点是整个组织。
代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860年从圣艾帝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福尔香堡采矿冶金 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此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从采矿工程 师晋升矿井经理直至公司总经理,由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逐渐成为专业管 理者,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2.4 行为科学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如对衣、食、住、结婚生子等。 安全需要:生活保障、就业、医疗、养老金、退休工资。 社交的需要:需要朋友、爱人,并与上级、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别人 帮助并帮助别人。 尊重的需要:自尊心、自信力、对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 渴望得到承认和尊重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 概括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结构 • 归纳了组织的权力类型 • 分析了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由于官僚制能有效地克服组织中的个人独裁、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过程学派
•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又称为经营管 理学派或管理职能学派。
• 这个学派主张按照管理职能建立一个作为 研究管理问题的概念框架。
•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一些比较流行的管 理学教科书都是按照管理过程研究的方法 为基础来编排的。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核心能力理论
•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 (C.K.Prahalad & Gary Hamel)在《哈佛 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具有广泛影响的 论文《公司的核心能力》,一下子把众多 学者、实践家的目光吸引过去。
• 组织管理理论寻求适用于一般组织的普遍规律,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和德国的韦伯(Max Weber, 1864~1920)。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 低层次的管理分析主要关注于找到完成任务的 “最好方法”,即通过改进工作以使任务更好地 完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同一时代,在法国也有一位管理学者为管 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被后人尊称 为“经营管理之父”的亨利·法约尔。
• 在漫长而卓有成绩的管理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 的管理经验。1916年,他著书《工业管理与一般 管理》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发展
二、管理理论萌芽阶段
时间:18C后期~19C末期 经济情况: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资本主义从工厂制度阶段发展到自由竞争阶段。 管理特点:管理没有摆脱手工操作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 1.管理者、所有者、生产者和领导者不分; 2.管理者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判断进行管理; 3.生产没有统一操作和劳动者培养一般是家长世袭制和师带徒办法; 5.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系统的管理理论。
四、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时间:20C40-60年代 经济特点: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出现跨国公司;技术更新速度 比30年代提高3倍;工人队伍结构出现显著变化;工人斗争此 起彼伏。 管理特点: 1.古典科学管理理论难以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2.管理运用相关学科如心理学、运筹学、社会学等的理论; 3.管理从注重提高效率转向研究人的行为。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一般管理理论 三、行政组织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1、代表人物 ❖ 泰罗(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被称为
“科学管理理论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 2、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1)工作定额原理(定额制度的基础);(2)标准化原 理;(3)职能工长制;(4)“大饼原理”;(5)实行 新的奖励制度;(6)贯彻“例外管理” 3、发展:甘特 基尔布雷斯夫妇 埃默森、 福特 4、评价:贡献与不足
2、人际关系理论(学说)要点 (1)人有物质和金钱上的需求,还有精神和社会上的需求 (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管理者要树立新型的领导方式,注重提高职工的满足感
简述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脉络
简述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脉络
管理理论的演进: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管理理论发展脉络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
“泰罗制”的产生。
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由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
解决了技术先进,管理落后问题。
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20世纪20年代以后。
代表人物。
梅奥、马斯洛,等。
行为科学的产生。
由人是“经济人”转向人是“社会人”。
发展、丰富了管理的人本原理
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战以后。
代表人物:麦格雷戈、西蒙、德鲁克。
等。
二战以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计算机技术等应用,是管理理论更加完善。
4、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理论阶段(新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
代表人物:威廉.大卫、彼得圣吉。
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
对人的认识更加深刻,强调文化管理,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力。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产生背景1、古典管理理论大多注重于生产过程、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多地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而忽视了对人这个关键因素的研究,甚至把工人当做机器的附属物看待。
2、人并非是纯粹的“经济人”,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也存在着不断增强的心理上的需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试图找出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进而创建了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二)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者梅奥负责的霍桑试验。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具有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人和物质条件的满足,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大的影响。
管理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重视满足人们的这些非物质需要。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而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社会感情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这种组织以其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很大影响。
管理者应善于引导和发挥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
3、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工人是“社会人”,且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领导者应该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生产中的人的因素的兴趣和重视,对改变当时流行的“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产生了深刻影响,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泰罗科管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这一阶段.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时间,主要执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
3)管理理论丛林;在此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该阶段管理理论的特点,
4)战略管理;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
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世界瞩目,由此日本企业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被推广和学习,持续改进等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6)学习型组织理论。
管理理论概述形成和发展
管理理论概述形成和发展管理理论概述:形成和发展管理,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的概念,其背后有着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朴素管理思想到现代的复杂管理体系,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断适应着社会和经济的变革。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经有了管理的雏形。
例如,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就需要对人力、物力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配;古代中国的长城修建,也离不开精心的规划和管理。
但这些早期的管理实践更多是基于经验和直觉,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工业革命的到来,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逐渐兴起。
这时候,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他认为通过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础。
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细致研究和标准化,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比如,他主张工作方法的标准化、工作时间的标准化以及工人的选择和培训。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
与此同时,亨利·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
他认为管理活动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大职能,并强调了管理原则的普遍性。
法约尔的理论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管理,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组织管理领域。
在 20 世纪 20 年代,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为管理理论带来了新的视角。
乔治·埃尔顿·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工人的行为不仅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作用。
这一发现促使管理者开始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感受,重视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战之后,管理理论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
管理的领域不断拓展,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和理论。
其中,管理过程学派强调管理是一个过程,通过对管理过程的研究来提高管理效率。
决策理论学派则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管理者需要在各种不确定性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理论是对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
本文将从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管理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以及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工业革命的产生推动了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工厂和企业,这些企业需要更高效的管理方法。
第二,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也为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契机,科学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对组织和管理活动进行研究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阶段:传统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系统管理理论阶段和全球化管理理论阶段。
传统管理理论阶段主要强调组织的结构和形式,重点研究组织内部的职权划分和管理层次的建立。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亨利·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官僚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注重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和动机,强调员工对管理活动的参与和动力机制的建立。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埃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学派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员工动机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强调组织的系统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和菲利普斯·塞尔茨的系统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阶段强调组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彼得·森格的全员参与管理理论和亚伯特·邓宁的决策理论。
全球化管理理论阶段将组织的管理扩展到全球范围,强调全球化经营策略和跨文化管理。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加里·哈梅尔和库克·尼珀的全球卓越理论和福克斯和赫斯克特的跨文化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过程。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管理学发展史概述1、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零碎,没形成体系。
3、管理理论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至今,逐渐形成管理理论管理发展三阶段关系二、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1、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
2、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
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有关管理思想的记载。
3、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
三、管理学理论的萌芽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这方面的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关于工商关系;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
包括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
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关于管理的职能。
理论形成启蒙是亚当斯密“生产合理化”概念2、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求和方法方面1)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主要观点如下①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②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来全面分析与计划;③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以直觉为根据。
2)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3)工业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运用科学管理最早。
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罗伯特·欧文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进行的“纽兰纳克”、“新协和村”的试验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的实践与思想却对管理学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四、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1、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及其意义1)“管理运动”(主要部分是科学管理)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过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
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
目录
• 管理理论的形成 • 管理理论的发展 • 管理理论的现代演变 • 管理理论的未来趋势 • 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01 管理理论的形成
早期的管理思想
经验管理
依赖于管理者个人经验进行决策和组织活动,缺 乏科学依据。
家长制管理
以家长权威为基础,强调统一指挥和层级关系。
工业革命的影响
管理理论在政府机构中的应用
公共政策管理
政府机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以实现社会目标。这包括政策分析、 制定、实施和评估等过程。
公共服务管理
政府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管理理论在 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涉及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政府机构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 度,促进公共服务的提供。
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战略管理
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以实现长期发展 目标。战略管理涉及市场分析、竞争环境、 资源和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 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等,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 意度。
项目管理
企业通过项目管理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确保项目按时完 成并达到预期目标。
人才管理创新
在数字化时代,人才管理面临新 的挑战和机遇,管理理论将注重 人才的创新思维、数字化技能和 跨界整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挑战
跨文化沟通与合作
应对国际风险
全球化背景下,管理面临跨文化沟通 与合作的挑战,要求管理者具备跨文 化意识和沟通能力,以实现有效的跨 文化合作和协同发展。
销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THANKS FOR WATCHING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学》PPT课件
2.4.3 企业再造
1.企业再造的定义 企业再造 是指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
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 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其中,衡量绩效的关 键指标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顾客满 意度、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
对定义的理解: • 企业再造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业已形
成的基本信念。 • 企业再造是一次彻底的变革。 • 企业通过再造工程可望取得显著进步。 • 企业再造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着手。
1、泰罗的著名实验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著作《科 学管理原理》 • 搬铁块试验 —— 标准化的作息时间 • 铁锹试验 —— 标准化的工具 • 金属切削试验—— 标准化的加工规程与工艺
2.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 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 采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机器、材
2.1.2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现代经 营管理理论之父”,著作《工业革命与一般 管理》
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 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 • 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 管理的五要素
对管理过程理论的评价:
• 积极性
• 从组织整体角度概括了管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 特点、要素与执行过程的基本原则。
2.3.7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自学) 2.3.8 信息沟通学派(自学)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9 权变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卢桑斯<美>、伍德沃德<英> 主要观点: •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即权变关系 • 在一般情况下环境是自变量,管理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 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有所变革,
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2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早期管理思想实际上是管理理论的萌芽,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管理理论就其发展的历史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传统管理阶段、古典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以及现代管理阶段。
一、传统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时间最长,有200多年的历史,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阶段虽然没有产生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但是已经在不少方面出现了管理理论的萌芽。
早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鲍顿及瓦特。
1.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1)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思想、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等思想。
老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简单的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分工节省了由于工作变动所损失的时间;分工使劳动简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进设备。
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又使得劳动进一步简化和减少,从而使得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2.查尔斯﹒巴贝奇1832年《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论述了专业分工和机器工具使用的关系,利润分配制度,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3.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1)他在工厂内推行了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废除惩罚,强调人性化管理。
(2)他致力于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他还主动把工人的工作时间从13~14小时缩短到10.5小时。
(3)他主张建立教育制度,实行教育立法。
他禁止他的工厂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并将原来雇用的童工送入学校学习。
4.鲍顿及瓦特以上各种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适应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发展而产生的。
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对于促进生产及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古典管理阶段在西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管理的思想自古有之,但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因此,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一些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一、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人类社会最初阶段的管理思想,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具有很大的猜测成分。
人类的管理实践,大约已超过6000年的历史。
素以世界奇迹著称的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古城和中国的万里长城,其宏伟的建筑规模足以证明人类的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
建于公元前2800年的埃及齐阿普斯金字塔,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石头约重两吨半。
始建于公元前200多年的中国万里长城,服役者40多万人,全长6700公里。
这在当时的建筑条件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但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孔子为代表的追求“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追求“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追求“法治天下”的法家思想;以孙子为代表的追求“兵法经营”的兵家思想。
在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经理的必用书籍。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是这些管理思想大都属于认识性的和经验的积累,并且比较零星分散,而且,管理理论最早却是先出现于西方。
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理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巴比伦、古埃及以及古罗马人在管理方面都有过重要贡献。
在历史上,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
希伯莱(今以色列)人的领袖摩西在率领希伯莱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的过程中,他的岳父叶忒罗对他处理政务事必躬亲、东奔西走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他说:“你这种做事的方法不对头,你会累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运筹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1、规划问题 • 2、排队问题 • 3、对策问题 • 4、决策问题 • 5、库存问题 • 6、搜索问题
(四)、运筹学的主要特点
1、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种功能关系 2、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 3、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 4、随情况的变化而修改模型,求出新的最优解
控制论
控制论是在上世纪4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诺伯特· 维纳(Norbert Wiener) 开创的。
控制论一经产生,不仅与量子论、 相对论以同等的荣誉被载入史册, 而且以强大的活力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管理、经济、工程、社 会、生物等领域的庞大的学科群。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甚至 导致了世界学科图景的改观,它也使管理思维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当代管 理思想进一步深化。控制论思想有着深刻的管理哲学意义,它不仅引导管 理主体在管理科学研究中开拓新领域,而且促使他们对整个管理世界的认 识产生新的飞跃。
体化,管理人员具有的系统观念是管理主体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
分。
信息论
•
信息论已成为现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的科学方法论之一。 信息价值、信息量、信息反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 信息处理、信息传递等概念贯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始终, 信息论与信息科学成为现代管理活动的命脉。事实上信 息已成为现代管理思想的载体,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管 理形态——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论
系统论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创立的一门新学科,是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 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目前它的方法已被广 泛应用于各种科学理论研究与现实社会实践中,尤其在现代管理 理论发展史中,系统论的广泛应用具有方法论普遍意义。 系统论归纳了管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管理系统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规律是系统规律的具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
• 1、在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时,应紧密围绕建立系统的目的来进 行 • 2、要从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 3、在进行系统分析时,既要考虑到 当前利益,又要考虑到长远利益 • 4、要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达到选优的目的 • 5、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必须抓住关键
二、运筹学
• (一)、运筹学的定义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的方法、技术与工具来研究有 组织的系统,解决其中的管理问题,使有组织系统中的 人、财、物和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系统的产出最 大的科学。 系统导向性 多科学性 重视效益与费用的比较
主要特征
(二)、运筹学 研究的目的
• 1、库存管理 • 2、资源分配 • 3、服务问题 • 4、运输和订货问题 • 5、预防性控制和替换问题 • 6、通过合理的寻找各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法案做出决策 • 7、竞争性问题或博弈问题
系统管理学与管理科学的演变关系
2、主要代表人物
一 般 系 统 贝达朗菲 →一般系统理论 维纳 →控制论 申农 →信息论 普利高津 →耗散结构理论
理
论 系统
哈肯 →协同论
托姆 →突变论 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 →管理系统理论
管理
理论
米勒 →生存系统论
萨洛维奇 →数学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基础
(1)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创始人
统的工作,提出负反馈概念,应用功能模拟法,对控制论的诞
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3年维纳与别格罗和罗森勃吕特合写 论文《行为、目的和目的论》,从反馈角度研究了目的性行为, 找出了神经系统和自动机之间的一致性。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
论的论文。
(3)申农——信息论创始人
申农(C.E.Shannon),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 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住处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 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 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 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
一、管理科学理论 的产生和特点
(一)管理科学理论的产生
管理科学学派理论的产生
系统学派理论的产生
(二)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 1、将数学应用到组织管理中 • 2、在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 • 3、将系统观念引进到管理方法中 • 4、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 坏作为评价标准
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ilanffy),奥地利籍生物 学家和哲学家。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 最早提出“一般系统理论”的概念。1945年以后,他陆续 发表文章和著作,介绍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954年, 美国成立了“一般系统学会”,并出版《一般系统年鉴》。 1968年,贝塔朗菲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 一书中把“系统”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系统而全面地阐
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二、系统分析思想及其理论
(一)系统分析的含义 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推理和分析 计算的方法,在确定条件或不确定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能的 备选的方案,加以分析比较,进而选出一种最优方案。
(二)系统分析的目的 系统分析的首要目的是根据特定系统的特定目的进行研制。
述了动态的开放系统的理论。
(2)维纳——控制论创始人
维纳少年时是一位神童,11岁上大学,学数学,但喜欢物理、 无线电、生物和哲学,14岁考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动物学, 后又去学哲学,18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数理逻辑博士学位。 维纳在1919年研究勒贝格积分时,从统计物理方面萌发 控制论思想。二战期间,他参加美国研制防空火力自动控制系
三、系统管理学 派
1、概述
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 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 理论要点是: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 造系统;组织是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 开放系统 。 系统科学也是20世纪形成的新型学科。它是一门理论 深刻、严谨而又有着强烈技术实践能力的科学学科,其发 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管理科学理论的
形成与发展
管理科学理论的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
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 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 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数学 • 三大基础 系统思想 计算机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