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绿道网技术标准研究及省级绿道网规划

合集下载

浙江省绿道规划

浙江省绿道规划

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2012-2020年)(送审稿)一、规划总则(一)规划目的1、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布局美丽浙江发展新篇,推进全省绿道网建设;2、构建富有浙江特色的省级绿道网络,有效整合资源,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推进全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现有园林绿化成果的保护利用,优化人居环境品质,促进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3、明确省级绿道网的主骨架以及原则走向,为下一层次的绿道网规划提供依据,落实具体建设任务;4、明确省级绿道的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充分发挥省、地市、县(市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

(二)规划范围为浙江省行政辖区,陆域土地总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至2020年。

(四)省级绿道网内涵1、省级绿道的定义省级绿道是指连接两个及以上设区市,串联我省主要中心城市和重要的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风景游览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2、省级绿道的分类为了具体指导浙江省的绿道建设,根据绿道所处区域和功能要求,分为城镇型绿道、乡野型绿道、山地型绿道三种类型。

(1)城镇型绿道城镇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依托和串联各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供居民休闲、游憩、出行、健身等的绿道。

(2)乡野型绿道乡野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托林地、园地、湿地、水体、农田,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农业观光区、特色乡村、农家乐等的绿道。

(3)山地型绿道山地型绿道是针对我省多山的特点而设立的特殊类型绿道,位于坡度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主要沿自然河流溪谷、古道、登山径设立,不能满足普通自行车通行,仅供徒步及攀登的绿道。

二、规划理念浙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山水因存人文而独具韵味;人文因倚山水而充满灵气。

因此,浙江省绿道网应为用绿色的自然廊道将一颗颗璀璨的人文瑰宝串联,形成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

体现“山水为体,人文为魂”的总体特色。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建〔2015〕1号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建〔2015〕1号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建〔2015〕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定》,加快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66号)等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推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推进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园林绿化是重要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承载着生态调节、景观营造、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是服务百姓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

推进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优化生态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政府要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推进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把推进园林绿化和建设绿色城镇作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点工作,作为城镇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着力提升园林绿化生态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园林绿化数量和质量并举、生态和景观兼顾、建设和管理并重、单一和复合多功能融合,构建绿量充沛、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环境优良的园林生态系统,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浙江省省域绿道建设

浙江省省域绿道建设

浅谈浙江省省域绿道建设摘要:绿道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地城乡绿化建设的热点与重点,本文旨在从省域绿道建设的高度,结合浙江省自身的山水、交通、人文条件来介绍浙江省的绿道建设实践,并通过对兄弟省份的绿道网建设的分析总结,为浙江省各县市区乃至全国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省域绿道布局;绿道实践;浙江省中图分类号:u49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greenwa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hot key of the world green construc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combined with zhejiang province’s own landscape, transportation, humanities condition,on the hight of provincial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troduced zhejiang province greenway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through the brother provinces of greenway network construction analysis, every urban district and the city zhejiang province’s greenway construction would ge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key words: provincial greenway construction, greenway practice, zhejiang province一城乡绿道建设背景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度假区绿道网络规划设计——以湖州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为例

度假区绿道网络规划设计——以湖州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为例

度假区绿道网络规划设计——以湖州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为例摘要:本文以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为例,阐述了度假区类型的绿道网络规划设计的思路及方法,在度假区以“天下和”为主题概念确定后,将“和”字书法融入到项目基地内,并创新性的以“和”字边界作为景区绿道系统的主骨架,辅以向外延展的藤蔓绿道体系串接各个原生聚落、衔接初入口及外部交通设施,实现外部机动车交通与内部慢行交通的无缝衔接,营造景区内部绿色低碳的慢行出行环境。

关键词:绿道;生态;天下和;无缝衔接1引言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以生态本底为基础,将人工手法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结合山、水、田、林、草、漾等自然要素,强调宜人的空间环境,营造“全天候、无障碍”的绿色交通体系,形成以步行、自行车、观光电瓶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绿色出行系统,实现低碳、畅通、安全、宜人的慢行出行环境。

2规划背景2.1.项目介绍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坐落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太湖南岸的长田漾湿地。

项目基于对自然生态文化与人文生态文化的挖掘与提炼,立足南太湖,依托长三角,整合各类技术方法与先进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宜居宜业”的三大优势。

项目规划区域由三条城市主干路弁山大道、太湖路和同心路围合而成,总规划区域面积约6.5平方千米。

2.2.规划结构根据长田漾单元功能定位、现状场地要素,贯彻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相关布局要求,确定度假区规划结构为“一核一带两片区六聚落”,其中:一核:指生态度假核心一带:指串联各核心景区的游步带两片区:指体育大社区和活力产业区六聚落: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六个功能聚落。

图1. 长田漾绿色小镇规划结构图3长田漾绿色小镇度假区绿道系统规划3.1.规划原则1)生态化原则充分结合现状地形、水系、农田等自然资源特征,保护生态用地和农耕用地,适度开发建设用地,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绿道充满“浓郁的绿色气息”。

2)连通性原则绿道系统与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相协调,串联多个主要景点及周边聚落,整体呈有序网络,实现各区域慢行交通的便捷可达。

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环千岛湖绿道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环千岛湖绿道规划设计为例

54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环千岛湖绿道规划设计为例Study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enic Tourism Greenway—A Case Study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Qiandao Lake Greenway in Chun'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摘 要:环千岛湖绿道规划设计立足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优势,通过对区域内的风景资源、居民、旅游的结合,立足于地域性的景观风格表达,注重与绿道环境的结合,注重于与区域旅游发展的结合,打造具有淳安特色的风景旅游绿道,服务和促进旅游发展、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是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的一次探索与实践。

关 键 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绿道;地域化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greenway around Qiandao Lake is based on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national scenic area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cenic resources, residents and tourism in the area, and based on the expression of regional landscape styles, it focus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greenway environment to create the scenic tourism greenway with Chun'an features, serv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spots across the region,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enic areas; tourism development; greenway; regionalization部分,以秀美的湖岛景观为核心,结合湖区周边乡镇形成了世界级高品质的山水景观资源与地域特征明显的乡村景观资源(图1~4)。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一、绿道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1.生态优先:强调保护和恢复绿道的生态功能,保护绿道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和破坏。

2.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绿道资源,平衡绿道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功能多样:综合考虑绿道的休闲、运动、游憩、交通等多种功能需求,根据具体区域的特点,确定绿道的主要功能,并兼顾其他次要功能。

4.景观美化:注重绿道的景观效果,通过园林设计手法提高绿道的美观性和舒适度,增加景观元素,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5.人性化设计:为绿道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和舒适的体验环境,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照明、座椅、步道等设施。

二、绿道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1.调查研究:对绿道的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研究,了解绿道的现状和潜力,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规划目标: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确定绿道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明确绿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制定规划方案:综合考虑绿道的功能需求和地理条件,制定绿道的布局方案和设计方案,确定绿道的主要路线、节点和景观元素。

4.设计细化方案:对绿道的路线、节点和景观元素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绿道的道路结构、景观节点的布置和绿化植被的选择等。

5.编制规划报告:将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整理和归纳,编制绿道的规划报告,包括绿道的总体规划、详细设计和实施计划等内容。

三、绿道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1.路线选择: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道路线,借助地形和自然景观,以及交通和市政设施的布局,确定绿道的主线和支线。

2.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景观节点的设置和景观元素的布置,提高绿道的景观品质,增加绿道的美观性和艺术感。

3.设施建设: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合理设置休息站、饮水点、厕所、座椅、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功能。

4.绿道管理:建立健全的绿道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制定绿道的使用规则和管理办法,定期对绿道进行巡查、维护和修复,保证绿道的良好运营。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编制说明为适应我省绿道规划设计需求,有效指导、规范和协调全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我省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规范我省绿道规划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或具体化。

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编制人员:顾浩陈桂秋赵栋胡智清高黑孙鹏周俊马敏马浩杨永康周伊峰黄勤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 年12月12日1 / 23目次1 总则 (3)2 绿道定义 (4)2.1 绿道的定义 (4)2.2 绿道的构成 (4)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 (8)3.1 绿道分级 (8)3.2 绿道分类 (9)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 (10)4.1绿道规划类型 (10)4.2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 (10)4.3 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 (11)4.4 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 (11)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 (12)5.1 绿道选线原则 (12)5.2 绿廊 (13)5.3 慢行道 (15)5.4 驿站 (18)5.5 标识 (22)5.6 节点 (23)2 / 231 总则1.0.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

1.0.2 本导则为我省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技术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

1.0.3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 / 232 绿道定义2.1 绿道的定义2.1.1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基础,以自然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廊道系统。

2.1.2绿道主要功能是我省生态空间的保护系统、历史文化的展示系统、健康生活的活动系统、旅游网络的支撑系统和城乡统筹的连接系统。

2.2 绿道的构成2.2.1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大系统构成,主要包括绿廊、慢行道、驿站、标识和节点五个部分。

最新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最新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123绿道规划设计导则45678910111213141516住房城乡建设部172016年9月18192021前言222324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25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26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2728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2930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31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2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33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34意见和建议。

目录3536371 总则 (1)382 术语 (2)39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403.1 绿道功能 (3)413.2 绿道组成 (3)424 绿道分级与分类 (6)434.1 绿道分级 (6)444.2 绿道分类 (6)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7)45465.1 规划设计原则 (7)475.2 规划设计成果 (8)486绿道选线 (13)496.1 基本要求 (13)506.2 分类选线 (14)51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7)527.1 绿道游径系统 (17)7.2 绿道绿化 (21)53547.3 绿道设施 (23)5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31)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32)56571 总则585960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6162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63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64化,保障切实可行。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02 术语03 绿道功能与组成03.1 绿道功能03.2 绿道组成14 绿道分级与分类24.1 绿道分级24.2 绿道分类2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35.1 规划设计原则35.2 规划设计成果36绿道选线66.1 基本要求66.2 分类选线7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77.1 绿道游径系统87.2 绿道绿化117.3 绿道设施12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16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161 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彰显地域特征的浙江省绿道规划研究与实践

彰显地域特征的浙江省绿道规划研究与实践

彰显地域特征的浙江省绿道规划研究与实践高黑胡智清马敏杨永康顾浩【摘要】浙江绿道规划建设是浙江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构筑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之一。

本文在研究中以地域特征的研究为基础,定位浙江绿道的定义和功能、构筑浙江绿道分类分级、明确各级绿道网规划任务。

规划实践中,通过构筑与城镇格局、资源分布相契合的绿道网络结构,组织体现山水与人文融合的特色绿道线路,提炼彰显地方魅力的精品路段等举措,探索体现浙江山水人文特色的绿道网规划思路,突显浙江美丽的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浙江绿道;功能定位;地域特色;山水人文浙江省地处东海之滨,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道网建设作为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布局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得到我省各级政府与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各设区市、县(市区)先后开展了绿道网规划和绿道建设工作之后,2012年7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适时组织了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省级绿道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统一全省的绿道规划设计标准,统筹部署贯通全省、并与省外重要省市相衔接的绿道网络。

在我省各级绿道规划中,在注重借鉴国内外绿道规划建设的经验的同时,十分强调突出浙江的地域特色,突显浙江美丽的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尤其是突显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文化特色,并以此作为我省绿道规划研究和实践的最大亮点和特点。

1.契合浙江地理人文特征的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研究2012年12月,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用以规范和指导全省的绿道规划设计。

该导则的研究和制定,主要从以下方面彰显了浙江地域特征。

1.1 从浙江省自然人文特征出发,研究浙江绿道的定义和功能。

浙江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这些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浙江绿道有别于其他绿道,“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决定了自然环境是浙江绿道的基础、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浙江绿道上的一颗颗明珠。

浅谈浙江省省域绿道建设

浅谈浙江省省域绿道建设

浅谈浙江省省域绿道建设摘要:绿道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地城乡绿化建设的热点与重点,本文旨在从省域绿道建设的高度,结合浙江省自身的山水、交通、人文条件来介绍浙江省的绿道建设实践,并通过对兄弟省份的绿道网建设的分析总结,为浙江省各县市区乃至全国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省域绿道布局;绿道实践;浙江省Abstract:Greenwa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hot key of the world green construction in urban and ru ral areas, This article combined with Zhejiang province’s own landscape, transportation, humanities condition,on the hight of provincial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troduced Zhejiang province greenway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through the brother provinces of greenway network construction analysis, every urban district and the city Zhejiang province’s Greenway Construction would ge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Key words: provincial greenway construction, Greenway practice, Zhejiang province一城乡绿道建设背景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全省常住人口为5442.69万人。

山水为基_人文为魂_特色为本_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

山水为基_人文为魂_特色为本_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

山水为基,人文为魂,特色为本———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顾浩胡智清马敏高黑(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摘要】浙江绿道规划建设是浙江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构筑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之一。

在定位浙江省绿道的功能、研究浙江省地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筑与城镇格局、资源分布相契合的绿道网络结构,组织体现山水与人文融合的特色绿道线路,提炼彰显地方魅力的精品路段等举措,探索体现浙江山水人文特色的绿道规划思路,突显浙江美丽的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

通过行政推动与技术支撑双管齐下、统一多部门行动计划等方式,保障规划推进与落实。

【关键词】浙江绿道;功能定位;地域特色;山水人文;组织保障【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浙江省地处东海之滨,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浙江省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之后,正面临从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生态大省转型阶段,社会发展的关注点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以营造美好生活环境为目标。

并将全面深入实践新型城市化战略,建立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目标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

绿道网建设作为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布局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得到省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各设区市、县(市区)先后开展了绿道网规划和绿道建设工作之后,2012年7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适时组织了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省级绿道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统一全省的绿道规划设计标准,统筹部署贯通全省、并与省外重要省市相衔接的绿道网络。

浙江省各级绿道规划在注重借鉴国内外绿道规划建设经验的同时,十分强调突出浙江的地域特色,突显浙江美丽的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尤其是突显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文化特色,并以此作为绿道规划实践的最大亮点和特点。

1浙江绿道的主要功能浙江绿道的主要功能是全省生态空间的保护系统、历史文化的展示系统、健康生活的活动系统、旅游网络的支撑系统和城乡统筹的连接系统。

浙江城市绿道分类建设指引浅析

浙江城市绿道分类建设指引浅析

浙江城市绿道分类建设指引浅析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绿道”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人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从规划建设思想来看,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浙江省城市绿道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嘉兴、温州、金华、台州等地已经纷纷动工建设,全省将建成3000公里以上的绿道。

2012年7月,浙江省城市绿道网建设现场会召开,会议总结全省绿色城镇行动计划开展以来城镇绿道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全省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

陈加元副省长批示说,城乡绿道建设意义重大,是新时期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一项发展工程;是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的一项生态工程;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一项民生工程。

在总结浙江省目前绿道建设现状,结合地方特点,绿道控制区的划定和维护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生态性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野生动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特征,重点保护绿道的生态基底,发挥绿道作为生态廊道的作用。

保障绿道生态安全,为生态环境改善和物种多样性修复提供条件,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二、连通性原则为保障绿道的有效利用,满足人的休闲游憩需求,应尽量连通绿道周边各类自然、人文景观及公共配套设施,构筑连续而完整的空间环境。

三、划定标准绿道控制区宽度结合绿道系统类型确定,针对各类型绿道依托的资源要素特征和建设条件进行灵活设置,具体控制标准见下表:各类绿道控制区宽度控制标准根据滨溪型绿道、城市型绿道、田园型绿道和山林型绿道所处的不同区位条件以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现有设施的特征,对各类绿道在绿道控制区、建设方式、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表层材料及色彩和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等五方面制定相应的管制规则,指引各类型绿道建设,同时仙居绿道建设必须符合基本要素建设标准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说明为适应我省绿道规划设计需求,有效指导、规范和协调全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我省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规范我省绿道规划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或具体化。

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编制人员:顾浩陈桂秋赵栋胡智清高黑孙鹏周俊马敏马浩杨永康周伊峰黄勤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 年12月12日目次1 总则 (3)2 绿道定义 (4)2.1 绿道的定义 (4)2.2 绿道的构成 (4)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 (8)3.1 绿道分级 (8)3.2 绿道分类 (9)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 (10)4.1绿道规划类型 (10)4.2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 (10)4.3 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 (11)4.4 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 (11)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 (12)5.1 绿道选线原则 (12)5.2 绿廊 (13)5.3 慢行道 (15)5.4 驿站 (18)5.5 标识 (22)5.6 节点 (23)1 总则1.0.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

1.0.2 本导则为我省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技术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

1.0.3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绿道定义2.1 绿道的定义2.1.1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基础,以自然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廊道系统。

2.1.2绿道主要功能是我省生态空间的保护系统、历史文化的展示系统、健康生活的活动系统、旅游网络的支撑系统和城乡统筹的连接系统。

2.2 绿道的构成2.2.1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大系统构成,主要包括绿廊、慢行道、驿站、标识和节点五个部分。

2.2.2绿廊系统是慢行道两侧由植物群落、水体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景观生态廊道。

2.2.3 人工系统由慢行道、驿站、标识和节点等四个部分构成。

2.2.4绿道组成的具体要素见表2-1。

图2-1 绿道组成要素示意图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3.1 绿道分级3.1.1为构建覆盖全省的各级绿道系统,区分不同等级绿道的功能和形象特征,联系不同空间跨度的区域,协调区域间绿道建设标准,绿道分为省级绿道、区域级绿道和县级绿道三个级别。

3.1.2省级绿道是指连接两个及以上设区市,串联我省主要中心城市和重要的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风景游览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3.1.3区域级绿道是指在设区市行政区域内连接两个及以上县(市、区),串联市域内主要的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对市域生态保护、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旅游网络的构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区域级绿道是设区市级的干线绿道。

3.1.4县级绿道是指除省级和区域级绿道之外,县(市、区)行政区域内,连接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的绿道。

3.2 绿道分类3.2.1根据绿道所处区域和功能要求,分为城镇型绿道、乡野型绿道、山地型绿道三种类型。

3.2.2城镇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依托和串联各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供居民休闲、游憩、出行、健身等的绿道。

3.2.3乡野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托林地、园地、湿地、水体、农田,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农业观光区、特色乡村、农家乐等的绿道。

3.2.4山地型绿道是针对我省多山的特点而设立的特殊类型绿道,位于坡度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主要沿自然河流溪谷、古道、登山径设立,不能满足普通自行车通行,仅供徒步及攀登的绿道。

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4.1绿道规划类型4.1.1绿道规划分为省级绿道网规划、设区市绿道网规划、县(市、区)绿道网规划、绿道详细规划。

4.1.2绿道网规划内容一般包括现状基础与资源要素分析、规划目标及原则、绿道总体布局、绿廊控制规划、慢行道规划、驿站规划、其他基础设施规划、标识规划、节点衔接规划、分期实施规划等。

4.2.3 绿道详细规划是以绿道网规划为依据,以单条绿道为单元编制的实施性规划。

绿道详细规划应落实绿道具体线位和绿廊控制范围,确定慢行道设计方案,明确驿站及各类设施配建要求,提出节点衔接方案。

4.2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4.2.1省级绿道网规划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与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是指导各地开展绿道规划的依据。

4.2.2 省级绿道网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省域绿道网络建设目标及要求,明确省级绿道网布局及原则走向,指导下层级绿道网规划编制工作。

4.3 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4.3.1 设区市绿道网规划由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相衔接。

4.3.2设区市绿道网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设区市行政辖区为规划编制范围,细化落实省级绿道,明确区域级绿道布局,指导所辖县(市、区)的绿道网规划编制工作。

4.4 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4.4.1 县(市、区)绿道规划由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县(市)域总体规划为依据,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相衔接。

4.4.2县(市、区)绿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细化落实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的省级绿道、区域级绿道,明确县级绿道布局。

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5.1 绿道选线原则5.1.1 城镇型绿道选线应突出连贯性,尽可能串联公园绿地、广场,重要的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空间及城市景观标志地段;充分利用绿色环境,发挥绿色生态功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出行、健身和休闲游憩等需求。

绿道选线应尽量契合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拓展方向。

5.1.2乡野型绿道选线应串联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以及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景观休闲节点,宜环湖、环山、环景,沿河、沿路、沿线、沿岸,优先利用现有废弃道路,可借用村道、田间道路、景区游道等路径,充分挖掘和展示地方特色资源,满足城乡居民的休闲游憩、旅游健身、科普教育等需求。

5.1.3 山地型绿道选线应注重发挥山野自然生态景观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古道、登山径,并结合山林防火隔离廊道,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健身、观光探险、旅游野营、科普教育等需求。

5.2 绿廊5.2.1绿廊是保障绿道的基本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维护各项设施正常运转的生态和景观基底,绿道沿线应划定一定范围作为绿廊,并与各类城乡规划的绿线控制要求相衔接。

5.2.2 绿廊划定后,应加强对原生环境、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禁止破坏控制区内地形地貌、水体、地带性植物群落、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等要素。

5.2.3 绿廊范围内禁止开发住宅、大型商业、宾馆、工业、仓储等建设项目;禁止经营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餐饮设施、农家乐等;禁止进行砍伐树木、捕猎、采石、挖沙、取土等破坏绿道环境的活动;禁止建设与绿道开发利用无关的临时建(构)筑物。

5.2.4绿廊范围内仅允许建设最基本的绿道设施(包括交通衔接设施、管理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标识设施等),并严格控制绿道设施的建设规模、密度、高度等;绿道设施在绿廊范围外的,按照相关城乡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与管制。

5.2.5鼓励以生态培育、生产防护、景观美化、休闲遮荫等为主导功能的绿化美化活动。

慢行道施工完成后应做好恢复性绿化,加强慢行道与周边环境协调,应结合场地条件灵活采用多样的绿化方式,原则是生态优先、自然融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1)城镇型绿道的绿廊绿化应强调遮荫和隔离效果,以乔、灌木为主体,垂直绿化为补充,采用原有绿化利用和补充改造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舒适宜人的绿色廊道空间,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衔接与协调。

(2)乡野型绿道的绿廊绿化应强调原有植被的维护和利用,不宜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改造,尽量保留场地原有的植被(如农作物、野草等),减少使用人工化的园林植物,注重突出原生态的景观价值。

(3)山地型绿道的绿廊绿化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自然植被,维护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注重突出植物群落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

5.2.6绿道的绿化植物应符合下列要求:(1)植物种类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2)植物种类选择应注重安全性,严禁选用有毒植物,少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状、刺状的植物。

(3)植物种类选择应注意季相变化和常绿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

(4)紧邻绿道慢行道的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乔木,枝下净空一般不小于2.2m。

(5)在景观较好的区域不宜过密种植植物,应提供一些视线通廊,确保视野可达绿道周边的人文及自然景观。

(6)营造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绿道的景观风貌和游赏乐趣。

5.2.7对于绿廊范围内的水体,应避免随意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应采用水质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已经遭到污染的水体,改善提高水质;应根据不同河段的功能,保证河流两侧缓冲带的宽度,不得影响行洪安全;水体岸线尽量采用自然生态化处理。

5.2.8城镇型绿道的总宽度(含绿廊和慢行道)一般不小于20米,并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绿线相衔接;乡野型绿道的总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山地型绿道的总宽度一般不小于200米。

5.3 慢行道5.3.1慢行道按照使用方式的不同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即步行、自行车混行道路)三种类型。

5.3.2慢行道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和生态最小干预的原则,尽量不开山、不填河、不改变原有道路的线路,尽量借乡间小路、河堤、公园路、林荫道、古道等现有道路进行改造利用。

5.3.3慢行道严禁设置在易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段,慢行道穿越滨水地带应注意防洪安全。

5.3.4慢行道一般不直接借用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借用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严格限制借用国道、城市快速道,不鼓励借用省道、县道和城市交通性干道,允许合理借用乡村道路和城市步行商业街。

(2)因绿道联通成网需要必须借用国道、省道的,在借道路段的机动车道应设置警示标识,同时在绿道慢行道与机动车道间设置安全隔离设施,设置的优先次序为绿化隔离带、隔离墩、护栏。

(3)绿道借用县乡道结合时,应设置警示标识和其他绿道标识。

(4)受现状条件限制,必须借用城市道路的,宜借用有独立非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并设置清晰的绿道标识。

(5)慢行道借用省道及以上等级公路或无独立非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的单段长度不宜超过2km,借用路段的累计长度不宜超过绿道总长度的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