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总结文件)

合集下载

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截然不同。

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在近年来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在构建主义视角下,学生被视为知识的主体,他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社会认知理论则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模仿、运用和创新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然而,自主学习的实践并非一帆风顺。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师应该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习任务分为小组或个体任务,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学习。

自主学习的实践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选择和运用的特定方法,以促进学习的发生和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为此,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学习策略的教学,教导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提问和复习等技巧,帮助他们成为高效自主学习者。

当然,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完全忽视教师的角色。

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倾听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引导。

此外,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的榜样,展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摘要:所谓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增长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其理论依据是:能力观: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即学生能够自学),有这个能力的存在,需要通过教育挖掘。

学生观:学生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是有主观能动性和思想感情的个体;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尚不成熟。

视学生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发展,要重启发引导,而不能只重灌输。

知识观:任何知识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形成的产物,关于书本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终生借助它们而能进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的继续教育正是为了这个。

教学观:树立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统一活动,教与学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应重视学生的学,教师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反之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也影响着教师教的效果。

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在积极进行改革教法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共同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教学相长”。

从学生主体原则来说:单就学生的主体性来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养和提高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其中包含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特性,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的主要部分;二是人在发展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发挥能动作用。

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理论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生形成了被动、单一、机械式的接受学习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知识经济时代。

据专家估计,当今时代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以知识占有为目的的学习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步从单一的书本知识象多元化方向发展。

实践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将越来越广泛受到关注和重视。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是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改变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方式,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

《数学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出建议:一是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子,要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是应认识到“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应当允许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数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概念界定:1、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文档资料]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文档资料]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以后,自主学习问题已成为教育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在数学这样一门素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的教学中,想要切实有效地实施自主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研究中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从而指导实践.重点分析高中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和教师为促进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措施的理论依据,从而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一、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研究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方式,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定义.余文森说:“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实质是独立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们的根本分水岭是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确立与否.”庞维国说:“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二、理论依据促进高中生进行数学学科的自主学习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大众数学观在“新数运动”和“回到基础”相继受挫之后,为改变数学教育现状,德国数学家达米洛夫在1983年的华沙国际数学大会的数学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学为大众”这一口号,随即引起巨大的反响.他认为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数学教育必须面对所有学生,接受高水平数学教育是人人都享有的权利.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提出了“大众数学”的口号.对于“大众数学”的涵义一般有以下理解: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程度的数学,所以数学教育要面向每一个人,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数学需要.”这与所谓“精英数学”并不矛盾.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大众数学强调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人都需要学习的,强调生活中的数学和应用的数学,它既是教育目标又是一种教育思想.人们对数学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学校学习,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有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和信心,有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能够科学安排自学内容并坚持不懈地执行计划的意志.中学阶段是人们接受数学教育的黄金阶段,在大众数学意义下,中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数学课程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是能够学习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学得更好,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应是主动的、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倡导“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的数学素质.2.多边活动论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早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暴露出很多弊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多边活动论应运而生,它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的理念是把教学从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转变为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活动的多边关系上,突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各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尽可能地调动教师、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利于开展与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多边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创新的意识与行为,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在多边活动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大量地运用了如游戏、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生生间互动以及师生间互动的方法,使教学除了具备单、双向交流的功能外,更具有多向交流的色彩,形成信息交流的主体网络.有心理学家指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双向交流有着显著的教学效果,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有实验指出,使用该模式数学教学的班级数学成绩优秀,运用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多边活动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是否能够独立思考,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衡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体现的重要标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到主导作用的,这主要表现在有效地对学生探索尝试活动进行引导和评价,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多边活动论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就是要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帮助个人改变自己行动的教育形式,并以此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主学习也并不是“闭门造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同学是丰富的并且是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而不是竞争对手.3.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的概念是在1976年被提出的.元认知就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过程就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人们通过元认知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和指导.元认知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帮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元认知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的认知,来组织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使自己得到有效地发展.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在阅读、记忆、写作及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中,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效率高,学习能力强,学业成绩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元认知能及时监控、调节数学学习活动,以便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我们应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的认识水平,使其具有一定的元认知知识,丰富的元认知体验和有效的元认知监控,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加强认知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4.认知结构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其重要的能量或因素.认知结构会随着学习的进行不断丰富、完善.德国的格式塔派的拓扑心理学家K.勒温在上世纪30年代曾指出,学习是表现为分化、概括化与再组织三种方式的认知结构的变化.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布鲁纳和奥萨贝尔一致认为,学习含有一个内部的知识组织机构,即认知结构.它能使新材料或新经验结为一体.他们都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皮亚杰指出,认知结构是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种形式表现出来.布鲁纳在皮亚杰的影响下,将结构理论应用于美国的学校课程改革.奥萨贝尔则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课堂学习与认知结构的关系.他指出,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必须将新概念和新信息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要作为主动的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自己先前的知识带进新的情境中,如果目的是有价值的,就顺应那些知识结构”. 这是建构主义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当合理的认知结构,并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当受到一定的学习情境刺激时,认知结构就会迅速被心理组合机制启动,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进行整合.总之,基于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解,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为中心任务,应以自主学习这一学习形式为主要特征,更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验的主要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验的主要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验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理论众所周知,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和持续变化的知识经济社会。

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社会。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一些著名学者就提出了“终身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新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学习”写进了有关的文件,作为指导当今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

终身学习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多种不同的生存发展问题,因而,学习不仅是在学校中,而应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

学习不只是听老师讲或看书,也体现在生活交往、解决实际问题、游戏娱乐之中。

现代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个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创新性学习理论,是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提出来的,该组织在其研究报告《学无止境──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提出人要在急剧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发展,不仅在于学习已有的知识经验,即维持性学习,更要重视面向未来发展需要,在解决自己面临的新的问题中进行的创新性学习。

这种创新性学习,旨在学习者自身观念行为、知识、经验的重组和不断更新。

使学习者成为创造性适应环境变化的人。

成为不断发展的人。

儿童的学习,似乎是接受成人社会已有的知识、经验,其中,更主要的就是内在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情感态度的学习,因此,学习过程不应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在自我发展需要的引导下,自主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因此,自主学习更主要的要让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教育的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主体性是指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论已经摒弃了那种以已有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而是把建构学习主体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1. 引言1.1 概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主动探索,主导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能力。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行为的监管者的角色。

然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并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来展示相关方法和策略。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引起人们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关注,并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程度上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国内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案例分析以及结论。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

我们将重点关注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通过对国内外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并最终得出结论。

以下是引言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1. 引言1.1 概述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监管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社会变革加速推进,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并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对于个体继续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系统探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来验证其在实际教育中的有效性。

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国内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案例分析以及结论。

理论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理论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理论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任务之一。

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

一.何谓"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活动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

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自主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它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即对知识的整合和构建过程,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二、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自主学习总结

自主学习总结

自主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一、理论根据1、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从字面上来解读,即为“以己身之意志,主导其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早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的理念便是当一位“知识的助产婆”,目的就是要激发学习者有主动的思维,并且有寻求问题答案的主动态度。

尔后二十世纪初的杜威也提出最重要的思考便是反思能力(reflectivethinking),包含对情境的观察、思考、假设、以及对已有的经验更新、改造与整合,是一种具有目的,审慎且自我调解的思考模式。

而这些思考模式需要透过主动探求才能实现,因此他倡导民主与自由,希望能给学习者自主探求知识的机会,更重视学生必须透过“做中学”才能够真正获取属于自我的知识;继杜威之后,史宾斯提出的发现教学法,亦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相信学生,要能够启迪学生,帮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与观察,认为真正知识的获得是来自于的学生自我发现。

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自主学习的理念源自于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 Theory)与自主学习理论(Self-regulated Learning),认同学生个别拥有独特的优势能力与发展进度,帮助学生有效地将自己的兴趣、构想转化为有用的学习目标,进行执行行动与反思,在过程中以善用自己的优势能力产生创意,最后达成个人所选择的目标。

Zimmerman & Schunk(1994)整理出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将不同的观点整师范大学出版。

原始资料:Schunk & Zimmerman(1994).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p.8 2.影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因素若将自主学习视为一种学习过程或活动,亦可看做一种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关于自主学习“十二五”课题理论培训自主学习的含义、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程度。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

自主学习的定义可归结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的理论解读从文字角度讲,“自主”两个字可以拆开来解读。

其中的“自”,核心内涵包括:自觉、自主和自控。

其中的“主”,核心内涵包括:主人、主体、主见。

从“自”的层面讲,自主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自立的、自控的学习。

自觉强调的是学习的动力和状态,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自愿和自发的学习,它是一种内在的过程,而不是外在的过程,即依靠外在的强迫和压制来启动和维持的过程。

具体来说,自觉学习是一种基于兴趣和情感的学习,或者是一种基于责任和义务的学习。

自立强调的是学习的形式和途径,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它不是依赖教师的教(讲解),而是基于学生的自我阅读、思考和操作来进行。

自控强调的是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从“主”的层面讲,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人和学习主体的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中能够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和个性解读,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权,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在课堂里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权。

具体来说,教师要把学习的机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实践、活动展开学习,获得知识,推进发展,而不是以教师的教特别是教师的知识灌输和分析讲解来替代学生的学,要努力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2.3.1 自主学习的哲学基础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是人格的发展、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既指理解记忆的学习,更是指学习者的自觉自主的学习。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指出要打破传统教学观的弊端,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一味地讲解,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用咨询、辅导等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强调情意教学,和谐师生感情,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应有四个要求:(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都投入到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动力刺激可能来自于外部,但发现、获得、掌握、理解的意义来自于内部;(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罗杰斯认为:教师应成为有意义学习和学会如何学习的促进者,也应是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实现学习目标,学会如何交往和生活的促进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要目的,主张有意义学习,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造一切条件促进学生经验、个性、创造力的发展。

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目标中,必须把教会学生学习放在首要的地位。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用学生的自律来代替他律。

他主张教师要认真的组织好教材,以便学生自己学习,不要一味地讲解,要用咨询、辅导等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的办法,以代替外来的学习评价。

所有这些,无不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强调教学以教会学习为主,据此就不难推知,罗杰斯既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作为教学的目标,又把自主学习作为学习的主要手段。

罗杰斯的教学原则可以归结为如下几方面2:(1)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1靳玉乐.自主学习[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第59页2于源溟.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艺术[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第78页(2)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师生之间的感情要和谐;(3)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4)在教学管理上,要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方法的自由;(5)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副,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去辅导。

浅谈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浅谈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学习的反思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目标和标准来评估自 己的学习效果,对学习目标和标准进行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适当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对学习目标和标准进行 调节。
三、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学习不是简单地 由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方 式来获得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受教育者独立思考 的能力,强调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 题解决者。 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 作用。 他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 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 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大多可分为内 部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三类。 制约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 包括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设置的目标、归因和情感等,其中自我 效能感和学习策略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两个关键变量, 因为他们直
关键词:大学教学 自主性 理论依据 key word: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the independency the theory rests on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 2010 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性英语学习教学研究”(102400440085)的 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接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的运用。 社会认知学提出了若干促进 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学和学习思想。 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 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强调随意教学,和谐师 生情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罗 杰斯认为,教学方法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的理论依据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的理论依据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的理论依据(一)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出的关于智育工作任务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此外,还包括终身学习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等等。

如果,我们的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就难以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来的以上一系列的能力要求,当然也就更加谈不上紧跟社会的发展进行终身学习的要求,更谈不上去积极创新。

(二)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 我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研究的主导思想是素质教育理念。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必须要有相应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

学习应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要求学生联系原有旧知,通过同化与顺化过程独立自主地建构新知。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杜威就提出“儿童生来就好动的,教学应该让儿童自己做实验,自己在行动中接触各种事物,从而获得有用的经验。

因此,教学必须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从上面灌输……”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极力提倡“学生应主动地学习,亲自地探索”。

“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创的个人特色的知识”。

他还说:“以培养探索方法为目的,……使学生通过再发现来进行学习”。

(即自主探究学习),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主张:“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他”。

自主学习工作的重要原则与方法论

自主学习工作的重要原则与方法论

自主学习工作的重要原则与方法论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自主学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从重要原则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详细介绍自主学习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并阐述其实践导向的结论。

首先,自主学习的重要原则有目标明确、自我评价、持续反思和资源整合。

目标明确是指学习者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自我评价是指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持续反思是指学习者需要不断地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规划和调整学习策略。

资源整合是指学习者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书籍、网络、社交媒体等,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其次,自主学习的方法论包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学习、注重实践和反馈。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制定学习计划是指学习者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积极参与学习是指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学术研究等,提高自己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深度。

注重实践是指学习者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能力。

反馈是指学习者需要及时获取自己学习的反馈信息,包括教师的评价、同学的意见和自己的感受,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方面,以学习英语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学习者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目标,比如通过英语能力考试获得一定的分数或者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然后,学习者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比如每天早上半小时听力练习,下午一个小时阅读理解训练等。

接下来,学习者需要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的各种活动,比如参加英语角、听英语广播和参加英语角的讨论等,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总结文件)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总结文件)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布鲁纳:发现不仅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正确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波利亚: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皮亚杰: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是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

波利亚: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在学生做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

.先学,是为了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课改初,要坚决地把先学(自主学习)放在课堂,让学生养成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先学(阅读、作业)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先学要进行必要的具体的指导。

一节课按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分成若干环节、步骤,每个环节的任务要求要具体明确,并让学生清楚,这是目标思想。

每个环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要明确,让学生养成在要求的时间里完成任务的习惯,这是时间思想。

每个环节结束前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任务完成状况进行现场的检测、反馈,把教学目的和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是效果思想。

先学的核心是阅读和思考,特别是在初始阶段。

先学的关键是即时反馈。

.后教,是为了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针对性和提高性是“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灵魂。

针对性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在超前阅读和思考中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要是一时提不出问题,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切实解决问题,问题思想一定要强。

建立在学生先学基础上的教学千万不能全面系统、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真正的好课,不是老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

特别是在学生的独立的学、思考的学、探究的学、质疑的学、欣赏的学,学生是怎样通过阅读、思考、质疑、交流等方面出彩。

课堂缺乏开放性、批判性的质疑和互动以及深刻的体验和感悟,算不上优质的课。

.教师预设多了,对课堂教学控制就会强了,从而会导致课堂上学生参与少了,学生的经验、思维参与少了,学生感悟体验和自主建构少了。

自主学习意义和理论

自主学习意义和理论

自主学习意义和理论自主学习意义和理论课题研究的背景1.1生源问题:我校是一所小县城完中,长期以来,高中生源受到地域的限制,只能收到素质不高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不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信心不足.造成的数学成绩呈现一种“头尖细,中段小,尾巴长”的局面.年复一年,恶性循环.1.2成绩声誉问题:我校作为省级重点中学,数学成绩上不去,与“省重点”的身份不吻合;数学老师在学校中“说话声音不响,走路腰板不直,做事胆量不大,社会地位不高”.1.3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要求的一代新人.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1.4现代教育理论的深刻内涵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的需要实施新课程计划,是普通高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新课程计划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突出了学生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既提出了为学生打好共同基础而必须学习的统一要求,又在空间和时间上体现了适度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等有可靠的保证,充分体现新世纪要求的普通高中培养目标,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1.6目前学校的“教”与“学”不容乐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学生仍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开发学生的智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力图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面对以上六个问题,我们高中数学组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的内容有两条:第一,采用通常的教学模式,我们永远只能是老样子,永远翻不了身,只有跟在后面跑的份,精疲力竭而一无所成.第二实施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没有任何成效,至少能保持老样子,也没有什么损失;另一种是有效或富有成效,便创出了一条路,全体教师收益匪浅.鉴于以上考虑,我们决定痛下决心,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于是产生了对本课题《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为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与其它教法的区别在于学生独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三、实验的假设和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现代合作理论”、“问题解决”理论、“再创造学习”理论、“教育情感发展”机制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初步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通过此课题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1、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3.2、现代合作理论: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动态的信息的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构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达到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使教师明确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浪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3.3“问题解决”理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求知欲与学习兴趣.3.4、“再创造学习”理论: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有研究表明:数学教育应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5、“教育情感发展”机制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多运用“微笑、激励、共鸣”的教育情感发展机制,通过课堂信息交换形式的多样化、机智应变及师生角色互换等手法,来使课堂上出现轻松而又富于创造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研究的内容和目的(1)探索“自主探究性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俱有“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实验,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益.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数学上得不到发展,与时俱进,共同进步.(3)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变“要我学”达到“我会学”目的.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4)通过实验,更新教师观念,建设一支适应新教材改革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5)涌现出一批成功课例、优秀论文和精品软件本课题的成果以论文、案例、几何画板课件形式呈现,通过有计划的研究,必将出现一批成功课例,优秀论文和精品课件.五、课题研究的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是课题研究的两个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一方面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另一方面又检查验证理论,完善和发展理论.2、主动学习原则: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明确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的知识、方法及学科思想等具体内容.3、激励性原则“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自始至终都应贯彻激励性则.一要注意调动实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二要实验教师教学中,注重贯彻激励教育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创造性原则实验教师应是创造型的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善于创造性地获取、加工、输出教育信息;学生会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5、探索性原则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能提出适合全体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特点的探索性问题,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6、活动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中,把教学组织成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特别是一种思维活动的教学.六、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2、探究实验法根据实验的设想和步骤,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大胆的实验探究.不断地健全可操作的实验步骤,总结实验经验.3、分析比较法召开课题组实验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会,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要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结论.4、实验总结法总结心得体会,撰写论文,撰写案例.。

自主学习总结

自主学习总结

自主学习总结
自主学习是指独立学习,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求,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并通过自我组
织和管理的方式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
习能力,并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设定学习目标:首先,我会明确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确保自己的学习有明
确的方向和动力。

设定学习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专注和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2.寻找学习资源:接下来,我会根据学习目标去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
书籍、网络资料、课程等,可以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途径获取。

3.拟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组织学习时间和分配学
习任务。

我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设定学习小目标,
逐步完成大目标。

4.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会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努力参与学习。

我会通过阅读、思考、实践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尽量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习
效果。

5.检查学习成果:在学习完成后,我会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这可以通过回顾学习笔记、完成练习题、参加考试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检查学习成果,我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出调整和改进。

总结来说,自主学习需要自律和积极性,同时也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通过自
主学习,我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学
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学习资料一: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第一部分:专家讲座☆梁恕俭一、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2、教师主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对比3、自主学习的特点(一)自立性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

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学习是其对外界刺激信息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具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特殊意义。

(二)自为性学习自为性是独立性的体现和展开,它内含着学习的自我探索性、自我选择性、自我建构性和自我创造性四个层面的结构关系。

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既产生学习需求,又是一种学习动力。

自我选择性是指学习主体在探索中对信息的由己注意性。

自我建构性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其新知识的形成和建立过程。

自我创造性是学习自为性更重要、更高层次的表现。

(三)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

它在认识域中表现为自觉地学习。

自觉性是学习主体的觉醒或醒悟性,对自己的学习要求、目的、目标、行为、意义的一种充分觉醒。

它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取、持之以恒。

它在行为中则表现为主动和积极。

自律学习体现学习主体清醒的责任感,它确保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

四、自主学习的特征具有学习的自我负责精神;具有强烈的学业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会规划自己未来;设置有效学习目标;拥有充足的学习策略;能够监控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正确评估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目标。

阶段性与层次性;本质:自我需要,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激励。

五、自主学习的必要性※自主学习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自主学习对于个体成长的价值※学校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中小学实施自主学习※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呼唤中小学实施自主学习六、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一)人本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的需要来自学生内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布鲁纳:发现不仅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正确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波利亚: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皮亚杰: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是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

波利亚: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在学生做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

.先学,是为了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课改初,要坚决地把先学(自主学习)放在课堂,让学生养成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先学(阅读、作业)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先学要进行必要的具体的指导。

一节课按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分成若干环节、步骤,每个环节的任务要求要具体明确,并让学生清楚,这是目标思想。

每个环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要明确,让学生养成在要求的时间里完成任务的习惯,这是时间思想。

每个环节结束前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任务完成状况进行现场的检测、反馈,把教学目的和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是效果思想。

先学的核心是阅读和思考,特别是在初始阶段。

先学的关键是即时反馈。

.后教,是为了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针对性和提高性是“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灵魂。

针对性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在超前阅读和思考中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要是一时提不出问题,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切实解决问题,问题思想一定要强。

建立在学生先学基础上的教学千万不能全面系统、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真正的好课,不是老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

特别是在学生的独立的学、思考的学、探究的学、质疑的学、欣赏的学,学生是怎样通过阅读、思考、质疑、交流等方面出彩。

课堂缺乏开放性、批判性的质疑和互动以及深刻的体验和感悟,算不上优质的课。

.教师预设多了,对课堂教学控制就会强了,从而会导致课堂上学生参与少了,学生的经验、思维参与少了,学生感悟体验和自主建构少了。

这样,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意识到了东西,知识上有提高,情感上有变化,但是这种学习未必进入学生的思维和心灵。

因此,过于预设的教学可能导致学习外在化、空心化,与学生生命脱节。

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临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临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

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

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性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临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思想和反应。

在综合不同流派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

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人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思想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临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汇总报告、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他(庞维国)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思想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临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也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

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

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

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野的敞亮。

三、自学与自主学习有什么区别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

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

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

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即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或急功近利的行为。

因此,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和通过考试,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和锻炼培养能力。

自学是指不依赖他人帮助而由个体自觉利用相关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良好的自学能力及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但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

学校教育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并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大学本科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及要求。

国外有人做过调查研究,在小学阶段,学生获取的知识中来自课堂教学。

中学阶段这一比例减少至。

而到了大学阶段则仅占。

由此可见,随着受教育层次的提高,通过各种途径的自学所获取的知识,其比例呈较大幅度递增。

信息社会中教育终身化的趋势,要求现代社会中每个期望自己能不断获得发展机会的人,都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而这正是我们高中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