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酱油的生产技术:1、酱油发酵中主要微生物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
2、固态低盐法酿造酱油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3、酱油颜色与风味等的形成机理(重点)
酱油: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酿造酱油: 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①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②固稀发酵酱油
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 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安全问题:氯丙醇。)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其他辅助原料
(重点)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制曲,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发酵,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用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不生产真菌毒素、2)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3)生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4)不产生异味。
一、曲霉
1、米曲霉
❖是生产酱油的主发酵菌。
❖碳源: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质、酰胺等都可以利用。
❖基本生长条件:最适生长温度32-35℃,曲含水48%-50%,pH约6.5-6.8,好氧。
❖主要酶系: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蛋白酶分为3类:
——酸性蛋白酶(最适pH3.0)
——中性蛋白酶(最适pH7.0)
——碱性蛋白酶(最适pH9.0-10.0
2、酱油曲霉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二、酵母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与酱油质量关系密切)
球拟酵母(易变球拟酵母、埃契氏球拟酵母)——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醪的成熟。三、乳酸菌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以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pH值,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
四、有害微生物
毛霉、青霉、根酶、产膜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降低成曲的酶活,影响原料的利用率,产生异味,使酱油浑浊。
细菌污染——酱油中卫生指标规定,细菌数≤5×104 cfu/ml。
固态低盐发酵操作要点
①注意食盐水的浓度:浓度要求12~13°。
②控制制醅用盐水的温度。一般温度在50-55℃之间,使拌曲后酱醅开始的发酵温度达
到42-44℃之间。
③拌水量必须恰当:在制曲总重量的65%左右。
④上部加盐水量较下部稍多(有挥发)。
⑤防止表层过度氧化
用食盐将醅层和空气隔绝,从而既防止空气中杂菌的侵入,又避免氧化层的大量产生,对酱醅表层还具有保温、保水作用。
由于盖面盐不可避免的溶化,又使表层相当深度的酱醅含盐量偏高,从而影响到酶的作用和全氮利用率的提高。可用塑料薄膜代替。
⑥保温发酵和管理
发酵前期:控制在40-45℃的发酵温度,一般维持15 d左右,
后期发酵:温度可以控制在33℃左右;
整个发酵周期:25-30 d范围。
如发酵周期在20天左右:最高温度不超过50℃;发酵温度前期以44-50℃为宜;
后期酱醅品温可控制在40-43℃。
⑦倒池
目的:使酱醅各部分温度、盐分、水分以及酶的浓度趋向均匀;排出酱醅内部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酱醅的含氧量。
时间:一般发酵周期20 d左右时只需在第9-10 d倒池一次。如发酵周期在25-30 d
可倒池二次。
酱油的生产工艺
(重点)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
1、色素的形成:1)非酶褐变Mallard反应、焦糖化反应
2)酶褐变
2、香气的形成
❖酱油应具有酱香及酯香气,无不良气味。
❖200多种化学物质共同作用产生,主要的20多种。
❖醇、醛、酯、酚、有机酸、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
❖醇类:甲、乙、丙、丁醇,异戊醇,苯甲醇等。
❖有机酸类:醋酸、乳酸、琥珀酸、葡萄糖酸等。
❖酯类物质:香气主体。
❖所有风味物质均来自原料、发酵产物及加热过程。
3、味
酱油的味觉是咸而鲜,稍带甜味,具有醇和的酸味,不苦,其成分中包括呈咸、鲜、甜、酸、苦的物质,作为调味料以鲜味最主要。
❖鲜味——肽类、氨基酸、核苷酸;
❖咸味——来自所含的食盐,肽、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等咸味柔和
❖甜——糖类(3-4g/100ml),以及一些甜味氨基酸;
❖酸味——乳酸、醋酸等(总酸应<1.5g/100ml),其他的乙酸、丙酮酸、琥珀酸等;
❖微苦味——酪氨酸等苦味氨基酸,能增加酱油的醇厚感,但不能有焦苦味。
❖酱油的呈味必须做到咸、鲜、甜、酸、苦五味调和。
4、体
❖酱油的浓稠度,俗称酱油的体态。由无盐的可溶性固形物组成(主要有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糖类物质)。是酱油的质量指标之一,优质酱油的无盐可溶性固形物应大于20g/100ml。
二、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制曲——发酵——滤油——酱油后处理技术
三、操作要点
制曲
种曲是制酱油曲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由试管斜面菌种经逐级扩大培养而成。
制曲是种曲在酱油曲料上的扩大培养过程。
制曲操作
①冷却、接种及入池
❖迅速冷却到40 ℃,并打碎结块接种。
❖接种温度:夏天38℃,冬天42℃左右。
❖入池料层:30 cm
②培养
❖曲料入池:应保持料层松、匀、平,利于通风,使湿度和温度一致。
温度管理:及时掌握翻曲的时间。
③翻曲的目的
❖疏松曲料便于降温;
❖供给米曲霉旺盛繁殖所需的氧气。
④制曲时间长短的确定
❖制曲时间长短应根据所应用的菌种、制曲工艺以及发酵工艺而定。日本的米曲霉或酱油曲霉菌株采用低温长时间发酵,其制曲时间一般为40-46 h。
❖据报导低温长时间制曲对于谷氨酰胺酶、肽酶的形成都有好处,而这些酶活力的高低又对酱油质量有直接影响。
⑤注意事项
❖曲料混合润水要求均匀。
❖原料蒸熟要求适度。
❖通风制曲时,由于水分挥发较多,所以熟料水分应尽量大些,可在45%-51%之间(视季节及具体条件作适当调整),水大利于米曲霉生长,但过大易于污染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