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白酒白酒的分类按酒的香型分为5类:酱香型(茅台酒)、清香型(山西汾酒、二锅头)、浓香型(五粮液、剑南春)、米香型(桂林三花酒)、兼香型(贵州董酒)。

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的特点: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工艺,发酵过程中水分基本上是包含于酿酒原料的颗粒中。

续渣发酵法的优点:(1) 淀粉利用率提高,酒糟残余淀粉也低。

(2)有利于积累酒香味的前体物质,特别容易形成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窖底香,有利于生产浓香型大曲酒。

(3) 新料和发酵酒醅一起蒸馏、蒸煮,热能利用比较经济,劳动生产率也相对比较高.续渣混蒸操作法优点:(1) 对酒起增香作用,这香称粮香.(2) 吸收酒醅的酸和水,有利于原料的糊化。

(3)在酒醅中混入新料,可减少蒸酒时加入填充料(小米壳或稻壳)的用量。

(4)原料经多次反复发酵,可提高淀粉利用率。

大曲是酿制大曲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大曲特点:大曲是用生料制曲;大曲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体系;大曲含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大曲成品便于保藏和运输。

麸曲白酒是以高梁、薯干、玉米及高梁糠等含淀粉的物质为原料,采用纯种麸曲酒母代替大曲(砖曲)作糖化发酵剂,用固态法所生产的蒸馏酒。

白酒贮存的作用:1.物理变化:酒精-水分子间缔合,使乙醇分子受到束缚,降低了分子活性,从而对味觉刺激性变小,使人感到口味柔和,风味醇和浓厚;2.化学变化:在贮存过程中,就业会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酯化和缩合等化学反应,促进了白酒的老熟,风味会有良好的改变;3.挥发作用:经贮存,白酒中一些具有异杂味的微量成分被挥发掉,起到除杂醇和的作用。

贮存设备:陶瓷缸啤酒啤酒生产用水:设备洗涤水、CIP洗涤用水、车间清洁用水、锅炉用水、冷却水、投料水、啤酒稀释用水、洗糟水等啤酒酿造用水:指直接参与啤酒酿造并成为啤酒组成分的生产用水.包括糊化和糖化的投料水、洗糟水、高浓酿造中的稀释用水。

麦芽汁制造过程(糖化):原料的粉碎,原料的糊化、糖化,糖化醪的过滤;混合麦汁加酒花煮沸;麦汁处理:澄清,冷却、通氧等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加工过程。

食品发酵工艺学复习提纲

食品发酵工艺学复习提纲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在发酵与酿造历史上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他们的贡献分别是什么?列文虎克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单细胞生命体-----微生物。

巴斯德发明了巴斯德灭菌法。

1861年,巴斯德实验,结束了绵延100多年的争论,把自然发生论赶出了科学界。

1865年,巴斯德受农业部长的重托,解决了法国南部蚕业上遇到的疾病使蚕大量死亡的难题。

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科赫1881年后,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

建立了单种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

1882年3月24日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了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是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的第一个转折点。

20世纪40年代,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和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重组技术,又大大推动了发酵与酿造技术的发展。

2,与化学工业相比,发酵和酿造工业具有什么特点?与化学工业相比,发酵与酿造工业的特点:安全、简单;原料广泛;反应专一;代谢多样;易受污染;菌种选育3.发酵技术的两个核心分别是什么?生物催化剂、生物反应系统4.发酵和酿造的概念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何区别?试分别举出几个发酵和酿造的例子。

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的过程。

通常所说的发酵指生物或离体的酶,不彻底地分解代谢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酿造: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一些特定产品进行发酵生产的一种称谓,通常把成分复杂、风味要求较高,诸如黄酒、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酒类以及酱油、酱、食醋、腐乳、豆豉、酱腌菜等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称谓酿造。

5.酿造与发酵的区别: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长生的酶进行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1.名词:诱变育种、诱变剂、原生质体融合诱变育种:人为地将对象生物置于诱变因子中,使该生物体发生突变,从这些突变体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要点.doc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要点.doc

1发酵工业:(巳斯德)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叫发酵工业。

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2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耍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

如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3标准菌株:由国内或国际菌种保藏机构保藏的,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株。

4合成代谢: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的过程,即同化作用。

5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昔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即异化作用。

6初级代谢:提供能量、前体、结构物质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代谢物的代谢类型; 合成的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包括:氨基酸、核昔酸等。

7次级代谢:在一定生长阶段出现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代谢类型;合成的产物称为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色素、激素、生物碱等。

8同工酶:指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但催化相同反应的一组酶。

9别构酶:又称变构酶,是具有别构作用(变构作用)的酶。

是指一些含有2个或2个以上亚基的寡聚酶。

10接种龄: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11延滞期:把微生物从一•种培养基中转接到另一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尽管微生物细胞的重量有所增加,但细胞的数量没有增加。

这段时间称之为延滞期。

12续渣法:是大曲酒和敖曲酒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酿造方法,它是将粉碎后的生原料(称为渣子)与酒酷(或称母糟)混合后在甑桶内同时进行盖料和蒸酒(称为混烧),凉冷后加入大曲继续发酵,如此不断反复;13间歇浸麦法:又叫断水浸麦法,它先将大麦上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把水放掉,进行空气体止,并通风排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放进新鲜水浸泡,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要求的浸麦度。

14煮出糖化法:将糖化醪液的一部分,分批地加热到沸点,然后与其余末煮沸的醪液混合,使全部醪液温度分阶段地升高到不同酶分解底物所要求的温度,最后达到糖化终了温度。

发酵食品工艺学题库

发酵食品工艺学题库

发酵食品工艺学题库
1.什么是发酵食品工艺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发酵?列举几种常见的发酵食品。

3.发酵食品工艺学中的“酵母菌”是指什么?其在发酵中起到什么作用?
4.发酵食品中常用的“产酸菌”有哪些?其在发酵中起到什么作用?
5.发酵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列举几种方法。

6.什么是酵母菌发酵醋?其原料和生产过程是怎样的?
7.什么是酵母菌发酵面包?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发酵豆腐?其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9.什么是发酵酱油?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0.发酵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避免或减轻这些反应?。

食品发酵与工艺 发酵复习资料

食品发酵与工艺 发酵复习资料

食品发酵与工艺全挡板条件:是指在一定转速下,增加发酵罐内附件,轴功率保持不变应具备的条件.按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需要,可将发酵罐分为非通风发酵罐和通风发酵罐。

机械搅拌发酵罐的搅拌器主要有螺旋桨叶式和涡轮式搅拌器两种涡轮式搅拌器的叶片有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三种1涡轮式搅拌器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a圆盘平直叶涡轮搅拌器b弯叶涡轮搅拌器c箭叶涡轮搅拌器涡轮式搅拌器的叶片有平直叶式、弯叶式、箭叶式三种,其作用主要是打碎气泡,加速和提高溶氧。

平直叶式功率消耗较大、弯叶式较小、箭叶式又次之。

2通风发酵罐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总体的要求:在发酵过程中不断有空气进入,并且能很好地分散。

1、适宜的径高比,高径比(H/D)=2.5~4,少数可达10。

2、承受一定压力,试水压为工作压力的1.5倍。

3、有足够的冷却面积。

4、罐内抛光,死角少。

5、密封性好。

3发酵罐通气和搅拌的目的。

供给微生物氧气,强化液体湍流,使气液固三相更好地接触,增加溶解氧,提高氧的利用率,促进微生物的传质作用,强化热交换。

4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搅拌器的作用。

1)迅速打碎和分散气泡,增加接触面积,使溶氧量增加;2)使氧气在发酵液中呆得更久更小;3)使物料混合均匀;4)形成湍流,有利于传热、传质。

5发酵罐中档板作用。

阻止流体平流动,避免产生涡流,产生稳流,有利液体翻动,使更有效混合,增加溶氧量。

6带升式发酵罐的工作原理。

在罐外装设有上升管,上升管两端分别与罐底、罐上部相连接,构成一个循环系统。

在上升管的下部装设有空气喷嘴,空气以250~300m/s的高速度喷入上升管,使空气分割细碎,与上升管的发酵液密切接触。

由于上升管内的发酵液比重较小,加上压缩空气的喷流动能,使上升管的液体上升,罐内液体下降而进入上升管,形成反复的循环,供给发酵液所耗的溶解气量,使发酵正常进行。

7伍式发酵罐的工作原理。

搅拌时液体沿着套筒向外上升至液面,然后由套筒内反回罐底,搅拌器是用6根弯曲的空气管子焊于圆盘上,兼作空气分配器。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2020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2020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菌种选育?优良菌种选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3、微生物菌种保藏的目的(3个)、原理(2点)及常用的保藏方法(7种)。

4、造成菌种退化的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防止菌种的退化?(二)生产工艺流程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调控理论及其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过程的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哪些环节上?3、微生物代谢的反馈调节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在发酵生产中如何克服微生物代谢的反馈调节作用?(1)类型: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2)措施:1.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2. 控制发酵的工艺条件;3.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4、什么是代谢控制发酵?在发酵生产中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来调控代谢的方法有哪些?5、通过控制细胞膜渗透性来提高发酵产物产量的原理是什么?(二)生产工艺流程第四章发酵工程学基础(一)复习思考题6、根据你所学的发酵工艺学知识,简述补料分批发酵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7、发酵过程中引起发酵液温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对发酵过程有何影响?生产上发酵温度选择的依据是什么?(1)因素:生物热、搅拌热、辐射热、蒸发热(2)影响:温度影响细胞酶的活性、发酵液的性质、代谢产物的合成方向。

(3)依据:综合考虑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发酵产物生成、通气条件等因素。

8、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对发酵过程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控制发酵液溶解氧浓度?(1)影响:溶氧过高会引起能量过度消耗并对细胞产生危害、抑制代谢产物的合成、影响培养基的电位;溶氧过低影响微生物的呼吸,造成代谢异常。

(2)措施:配置搅拌叶和挡板,分散气体;改变通气量和搅拌速度,控制溶氧速率;控制发酵液黏度,改变传质阻力。

9、发酵过程中引起发酵液pH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对发酵过程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控制发酵液pH?(1)因素:①引起发酵液pH下降的因素—碳源过多、消泡油加多、生理酸性物质过多;②引起发酵液pH上升的因素—氮源过多、生理碱性物质过多、中间补料时,碱性物质添加过多。

发酵食品工艺学-资料总汇

发酵食品工艺学-资料总汇

发酵工艺学1、我国发酵食品的工艺特色采用多种原料,且多以淀粉质原料为主。

多菌种混合发酵,且多以霉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国外多以细菌、乳酸菌)。

工艺复杂、多用曲:董酒生产制的曲用72味中药。

多为固态发酵:醅、醪。

2、生产酱油用的原料、菌种有哪些?P7 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粟、高粱等)、食盐、水及一些辅助原料(苯甲酸钠、山梨酸钠,丙酸)。

菌种①霉菌主要为曲霉(米曲霉、黑曲霉、甘薯曲霉、黄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

②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③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

3、酱油发酵剂:酱油发酵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发酵前和发酵后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发酵前温度较低,适合各类微生物生长,当进入高温期(55~60℃)后,大部分微生物被淘汰,仅剩下一些高温且耐盐的微生物继续生长。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变化情况来看,低温发酵时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霉菌,再次是酵母菌;当发酵进入高温期后,细菌大量衰亡,被霉菌中少数耐热种取代,但芽孢菌的数量和优势变化不大。

酱油发酵料中的主要霉菌为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

酱油发酵料中主要的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

酱油发酵醪液的初始pH值一般为6.5-7.0,由于蛋白质被酶降解成氨基酸和低肽以及乳酸菌的发酵,pH会迅速降低。

酱油醪中的主要乳酸菌为酱油足球菌、大豆足球菌以及植物乳杆菌。

如果pH低于5.5-5.0,这些菌生长将逐渐趋缓。

发酵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酿造和发酵的定义及两者的主要区别2、发酵具有哪些特点?3、根据发酵的特点和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要,发酵分为哪些类型?4、典型的发酵过程分为哪几个基本部分?可以用简图表示。

5、工业发酵的产品,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6、什么叫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结合微生物生长特点解释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7、发酵食品的本质是什么?举例说明发酵食品的特点。

第二章菌种的扩大培养与保藏1、发酵工业中,种子必须满足哪些条件?2、什么叫菌种的扩大培养?3、菌种扩大培养的级数是根据什么因素决定的?4、确定菌种培养级数时要考虑哪些问题?5、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进行控制?6、什么叫种龄?确定合理的种龄对发酵有何影响?7、什么叫接种量?接种量大小与发酵控制有何关系?8、种子质量标准包括哪些因素?9、防止菌种衰退和退化菌种的复壮措施有哪些?第三章酱油及酱油制品1、酱油的定义及其分类2、什么是酿造酱油?配制酱油的定义。

3、从物质转化的观点分析酱油中风味物质的来源。

4、为什么酱油发酵前期采用保温发酵?5、为什么酱油制作时低盐发酵一个月,高盐发酵为半年以上。

6、后期发酵时温度过高、pH值小于6时鲜味差。

7、米曲霉分泌的主要蛋白酶是什么?制曲时合适的PH值是多少?8、酱油的色、香、味、体的形成机理。

9、酱油发酵米曲霉的条件有那些?酱油制作重要的乳酸菌是什么?酱油发酵的酵母菌有哪些?它们出现在发酵的哪个阶段?10、酱油制作对原料有哪些基本要求?它们与酱油制作有何关系?11、用于酱油发酵制曲的菌种有何要求?酱油生产中种曲和成曲各有何要求?12、酱醪和酱醅的定义13、酱油制作工艺有哪几种?请从盐浓度、形态、温度、发酵周期、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滋味、产品色泽比较几种不同工艺。

14、什么是酱油的三套循环淋油法,请具体说明15、酱油制作后期加热的目的。

16、酱油的质量标准有哪些?与原料、工艺控制有何关系?17、酱油有哪些保健功能?制作技术有哪些进展?18、3—MCPD代表什么?在配制酱油和植物蛋白水解液中为什么要控制该指标?第四章发酵豆制品1、腐乳的定义?红方、青方、糟方2、腐乳制作需要那些主要原料?与产品有何关系?3、腐乳制作中前期培菌和后期发酵的机理4、腐乳制作中腌坯的作用。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

二、填空题1.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

2.啤酒生产工艺分为制麦芽、糖化、发酵及后处理四大主要工序。

3.浸麦的目的是使麦粒吸水和吸氧,为发芽提供条件;洗涤除尘、除杂及微生物;浸出麦皮內部分有害成分。

4.酿造啤酒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大麦;我国一般使用大米作为辅助原料,欧美国家较普遍的使用玉米作为辅助原料,非洲一些国家使用木薯淀粉作为辅助原料。

(06年1月份考题)5.麦芽汁制造过程包括原料的粉碎,醪的糖化,糖化醪的过滤,混合麦汁加酒花煮沸和麦汁冷却五道工序。

6.啤酒花的主要化学成分α-酸、β-酸、酒花油和多酚物质等。

7.酿啤酒的麦芽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8.常见的糖化方法有煮出糖化法、浸出糖化法及其他类。

9.麦芽糖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辅料的糊化/大米的糊化、麦芽中蛋白质的分解、液化及糖化等步骤。

10.麦汁煮沸过程中,引起麦汁颜色加深的主要因素有类黑精的生成、花色苷溶出以及单宁色素的形成。

11.添加酒花一般分3次进行,在麦芽汁初沸时,加入酒花全量的 15%~20% ,煮沸40min后再加全量的 40% ,煮沸结束前加入其余量。

12.啤酒酵母根据啤酒在发酵中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上面啤酒酵母和下面啤酒酵母;根据发酵期间酵母凝集性不同可分为凝集性酵母和粉末性酵母。

15.经后发酵的啤酒,主要采用棉饼过滤法、硅藻土过滤法、离心分离法、板框过滤法和微孔膜过滤法等方法去除悬浮的酵母和蛋白质等物质。

16. 酿造黄酒时,制造淋饭酒母的目的是培养大量健壮成熟的优良酵母细胞。

17. 按乳酸的来源不同,黄酒酒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酒药中根霉和毛霉生成的淋饭酒母;另一类是人工添加食用乳酸的速酿酒母和高溫糖化酒母。

18. 传统工艺酿造黄酒的方法可以分为淋饭法、摊饭法和喂饭法。

(06年1月份考题)19. 黄酒后发酵的目的是使酵母继续发酵,玄将主发酵留下的部分糖份转人成酒棈,并提高半成品的质量和风味,后发酵温度应控制在13~15℃。

《食品发酵学》复习资料

《食品发酵学》复习资料

1、菌种选育的2个核心问题是什么?2、什么是质粒?什么是杂交育种?3、自然选育包括哪四个种方法?4、什么叫突变和突变菌株?突变有哪2种类型?紫外线致突变的机制是什么?5、什么是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菌株检出的方法有哪些?6、夹层培养法、生长谱法菌株检出原理是什么?7、什么叫基本培养基?什么叫选择培养基?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有哪些?8、菌种保藏有那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9、微生物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以及有哪些典型代表产物?10、协同反馈抑制11、同工酶、变构酶与多功能酶。

12、能荷,原生质体13、微生物自我调节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关键在于调节什么酶作用?实现酶调节的途径有那些?14、优良种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有的种子必须经过摇瓶制备工艺过程?15、发酵工业下游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技术?16、发酵液前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除去发酵液中的可溶性蛋白及Ca、Mg、Fe等金属离子?17、工业发酵过程中对已经形成的泡沫,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消泡?19、什么是发酵热?19、大曲及大曲白酒、高温曲、黄浆水、上面啤酒、下面啤酒、露点率、浸麦度、20、酒花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在啤酒酿造中有那些作用?21、高温大曲有哪几类主要的微生物?高温大曲与中高温大曲和中温曲比较,有什么特点?大曲进行陈化目的?怎么判断大曲质量以及三种大曲各酿制何种香型的白酒?22、降低啤酒双乙酰含量可采取那些措施?23、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为什么要换桶和添桶?24、乳酸发酵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乳酸细菌?25、乳酸发酵如何判断终点?发酵终点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什么?26、糖蜜发酵生产味精时,原理需经过哪些处理?27、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醋酸发酵的机制。

28、生物法生产酶制剂的基本流程包括哪三大工艺技术?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29、酱油酿造蛋白质原料有何安全性要求?如何控制?30、酱油生产曲霉主要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31、什么是酱油的生花?如何控制?32、反馈调节定义33、液态泡沫定义34、一般工业发酵完成后要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以便于过滤除去杂质。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培训资料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培训资料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培训资料传统发酵食品是指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而成的食品,如酸奶、豆腐、泡菜等。

这些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正因为传统的发酵工艺,才能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下面是关于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的培训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发酵食品的种类1. 酸奶:酸奶是将乳制品与乳酸菌菌种发酵制成的饮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乳酸菌和钙质。

2. 豆腐:豆腐是将大豆浸泡、磨成豆浆后加热,再加入石膏等凝固剂进行凝固、压榨而成的食品,富含蛋白质、钙质和植物纤维。

3. 泡菜:泡菜是将蔬菜(如白菜、萝卜)用盐腌渍后,再与辣椒粉等佐料混合发酵而成的食品,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

二、传统发酵食品的发酵工艺1. 取材:选择新鲜、无虫害、无病菌污染的食材作为原料,如优质牛奶、新鲜豆浆、新鲜蔬菜等。

2. 原料处理:对原料进行清洗、消毒、去杂质等处理,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3. 发酵剂添加:将微生物发酵剂如乳酸菌菌种、酵母菌种等加入原料中,使其发酵。

4. 发酵条件控制:控制发酵的温度、湿度、时间等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产物的形成。

5. 加工和贮存:将发酵完成的食品进行加工、贮存,如压榨豆浆制作豆腐、将泡菜装入容器等。

三、传统发酵食品的好处1. 富含益生菌:传统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有益于人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

2. 提高食品的口感:发酵过程可以使食品产生特殊的风味,增加口感的多样性,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3. 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原料中的一些难以消化的成分,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 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和抗菌产物能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四、传统发酵食品的注意事项1. 发酵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很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2. 选用适合发酵的微生物菌种,并保持菌种的纯度和活性。

3. 发酵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和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污染。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发酵⾷品⼯艺学复习资料第⼀章酱油的⽣产技术:1、酱油发酵中主要微⽣物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2、固态低盐法酿造酱油的⼯艺流程及关键步骤3、酱油颜⾊与风味等的形成机理(重点)酱油:是以植物蛋⽩及碳⽔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物酶的作⽤,发酵⽔解⽣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泽、⾹⽓、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酿造酱油: 以蛋⽩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泽、⾹⽓、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按发酵⼯艺分为两类:1)⾼盐稀态发酵酱油:①⾼盐稀态发酵酱油②固稀发酵酱油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解植物蛋⽩调味液,⾷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例不得少于50%。

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品原料⽣产的氨基酸液)化学酱油:也叫酸⽔解植物蛋⽩调味液,是以含有⾷⽤植物蛋⽩的脱脂⼤⾖、花⽣粕、⼩麦蛋⽩或⽟⽶蛋⽩为原料,经盐酸⽔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安全问题:氯丙醇。

) ⽣抽——是以优质的黄⾖和⾯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级、⼆级和三级。

⽼抽——是在⽣抽中加⼊焦糖,经特别⼯艺制成浓⾊酱油,适合⾁类增⾊之⽤。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蛋⽩质原料、淀粉质原料、⾷盐、⽔、其他辅助原料(重点)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物: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个阶段是制曲,主要微⽣物是霉菌;第⼆个阶段是发酵,主要微⽣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的基本条件:1)不⽣产真菌毒素、2)有较⾼的产蛋⽩酶和淀粉酶的能⼒;3)⽣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强;4)不产⽣异味。

⼀、曲霉1、⽶曲霉是⽣产酱油的主发酵菌。

碳源: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质、酰胺等都可以利⽤。

基本⽣长条件:最适⽣长温度32-35℃,曲含⽔48%-50%,pH约6.5-6.8,好氧。

发酵食品工艺学

发酵食品工艺学

绪论1、发酵食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得的食品或者食品配料都可以称为发酵食品(食品原料或农副产品经微生物产生的一系列酶所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及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总和)2、在微生物的发现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是17世纪后叶的列文虎克,他用自制的手磨镜,首次观测到了单细胞生命体——微生物。

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论”,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曲颈瓶实验”科赫建立了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种培养技术,利用这些技术研究炭疽病时,发现动物传染病是由特定的细菌引起的。

由此得知,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一样,可以根据它们的种属关系加以明确区分。

布赫纳阐明了微生物的化学反应本质。

发现任何生物又具有引起发酵的物质——酶。

3、四个转折点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是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技术是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化学合成与微生物发酵结合是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四个转折点。

4、发酵食品分类:a、按照产业部门分类:酿酒;传统酿造(酱、食醋、腐乳等);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等);酶制剂;氨基酸;功能性食品(低聚糖、多糖等);维生素b、按照产品性质分类:代谢产物发酵;酶制剂发酵;生物转化发酵;菌体制造5、什么是发酵广义:通过微生物的培养,使某种特定代谢产物或者菌体本生大量累积的过程。

狭义:厌氧微生物或者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能量代谢的一种方式。

第一章1、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A、发酵食品工业常用的细菌:a,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醋酸杆菌b,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丙酸杆菌c,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d,革兰氏阳性球菌:明串珠菌B、发酵食品工业常用的酵母菌:酿酒酵母(用于发酵白酒、葡萄酒等),卡尔斯伯酵母(主要用于发酵啤酒)C、发酵食品工业常用的霉菌:根霉,毛霉(发酵豆制品),曲霉(可生产多种酶制剂)2、3、复壮定义:狭义: 从已经衰退的菌种中分离尚未退化的个体广义: 在菌种未衰退前,分离正突变个体。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

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

微生物的自然选育
例:葡萄中酿酒酵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第3节
需氧否
发酵类型
好氧 厌氧
√ √
培养基
工 业 发 酵 方 式 位置
液态 固态
半固态 深层 表面

间歇或连续
菌种固定与否
分批 连续

补料分批
√ 游离 固定化 单一 √ 混合
菌种单一或混合
一、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

固态发酵 : 是指微生物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 固态的湿培养基上的发酵过程。
培养基、培养设备、空气等的灭菌处理
发酵过程控制 氧 发 酵 补 料 温 度
pH
发酵产物纯化及副产物的处理
发酵产物的提取
(细胞、代谢产物)
副产种选育及扩培技术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和来源 二、菌种选育的方法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和来源
1、生产菌种的要求:
种子质量的控制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 培养基、培养条件、种龄、接种量等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 : 菌种稳定性的检查 ;无杂菌检查

例:生产啤酒酵母菌种子扩培流程
保藏菌种 菌种活化 10mL麦芽汁 250mL麦芽汁 5-10L麦芽汁 100L麦芽汁
25 ℃2天 25 ℃2-3天 25 ℃2天 15-20 ℃3-5天
菌种的活化及扩大培养
种子扩培技术
概念:是指将保存于沙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
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 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 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培养物称为种子。
种子扩培流程
图 种子扩大培养流程图 1-沙土孢子;2-冻干菌种;3-斜面种子;4-摇瓶液体种子;5-茄子瓶斜面种子; 6-固体培养基种子;7、8-种子罐培养物;9-发酵罐

发酵工艺学复习资料蓝光高清版.docx

发酵工艺学复习资料蓝光高清版.docx

发酵工艺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现代发酵的定义:通过微生物的生长多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代谢产物的一切微生物培养过程。

2、厌氧发酵:是微生物体内产生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是形成多种代谢产物的生物化学过程。

3、巴斯徳:用实验证明发酵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为后来的微生物纯粹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必考)4、koch: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5、初级代谢产物: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酶、核苜酸、核酸、脂类、糖及醇类6、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色素、生物碱、植物生长素等7、我国发明生产VC的方法:我国发明了用醋酸杆菌将山梨醇转化为山梨糖,再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与巨大芽砲杆菌的自然组合进行笫二步转化,将山梨糖转化成VC的前体2■酮基古龙酸的这种二步发酵法产生VC的方法。

8、智能食吊:多稀不饱和脂肪酸9、厌氧发酵:像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和梭状芽泡杆菌发酵产生丙酮丁醇,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无需供给空气,属于厌氧发酵。

10、需氧发酵:如棒状杆菌进行的谷氨酸发酵,黑曲霉进行的柠檬酸发酵以及放线菌进行抗生素的发酵等都属于需氧发酵。

11、兼性厌氧发酵:如酵母菌就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当有氧供给的情况下,进行好氧呼吸,积累酵母菌体,而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厌氧发酵,积累代谢产物一酒精。

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选育1、用于大规模发酵产生的菌种,不论是野生菌株,还是突变菌株,或是基因工程菌株,符合以下要求:1)有利用广泛来源原料的能力,所需培养基易得,价格低廉;2)培养和发酵条件温和;3)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快,发酵周期短;4)单产高,且保持相对稳定;5)发酵后,非目标代谢产物少,产物容易分离提纯;6)具有自身保护机制,抵抗杂菌污染能力强;7)遗传特性稳定,不易变异退化;8)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保证安全。

2、发酵工业屮常用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

3、棒状杆菌属:该属屮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北京棒状杆菌可用于生产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鸟氨酸、高丝氨酸、丙氨酸、色氨酸、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4、乳酸杆菌属:乳酸杆菌多分布在乳制品和发酵植物如泡菜、酸菜等发酵食品中,在青贮饲料和人的肠道中也比较常见。

辽工大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辽工大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1、发酵食品概念食物原料或农产品经微生物产生的一系列酶所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及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总和。

2、菌种扩大培养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3、糖化将大分子碳水化合物(例:淀粉和纤维素)转化生成可发酵性糖(例:葡萄糖)的过程4、酱醅将成曲拌入少量的盐水,使其成不流动的混合物5、大曲以小麦、大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破碎,加水拌料,压成块状曲坯后,在一定温度、湿度下培育而成。

6、风味阈(yu)值指某一化合物能被人的感觉器官能辨认时的最低浓度。

7、酒母原指含有大量能将糖类发酵成究竟的人工酵母培养液。

后来人们将固态的人工酵母培养物也成为固体酒母。

8、美拉德反应(又称碳氨反应,指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指还原糖与多烃之间的复杂反应,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醛类,醇类可发生缩和作用产生醛醇类及脱氮聚合物,最终形成含氮的棕色聚合物或共聚物黑色素以及一些风味物质。

9、酱油概念以富含Pr 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类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并浸滤提取的调味汁液。

10、白酒的分类①按产品香型不同,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

②按糖化发酵剂的不同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麦夫曲酒、混曲酒和酶法白酒;③按发酵方法不同,可分为:固态发酵法、半固态发酵法和液态发酵法。

11、葡萄酒的分类①按葡萄酒的颜色分: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白葡萄酒②以含糖量分: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甜葡萄酒③以工艺分:天然葡萄酒、半天然葡萄酒、合成葡萄酒④以含或不含CO2分:气酒、静酒12、啤酒主发酵分为几个阶段①前发酵期:为酵母的繁殖期,麦汁接种酵母后8-16h逐渐克服生长滞缓期,开始出芽,液面出现CO2气泡,逐渐形成白色的乳脂状泡沫②主发酵期:为酵母的活性期,麦汁中绝大部分可发酵糖在此阶段发酵,一些主要代谢产物产生③后发酵期:大量的悬浮酵母与凝固析出的物质尚未沉淀下来,酒液不够澄清,需经数周或数日的贮藏期。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

二、填空题1.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

2.啤酒生产工艺分为制麦芽、糖化、发酵及后处理四大主要工序。

3.浸麦的目的是使麦粒吸水和吸氧,为发芽提供条件;洗涤除尘、除杂及微生物;浸出麦皮內部分有害成分。

4.酿造啤酒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大麦;我国一般使用大米作为辅助原料,欧美国家较普遍的使用玉米作为辅助原料,非洲一些国家使用木薯淀粉作为辅助原料。

(06年1月份考题)5.麦芽汁制造过程包括原料的粉碎,醪的糖化,糖化醪的过滤,混合麦汁加酒花煮沸和麦汁冷却五道工序。

6.啤酒花的主要化学成分α-酸、β-酸、酒花油和多酚物质等。

7.酿啤酒的麦芽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8.常见的糖化方法有煮出糖化法、浸出糖化法及其他类。

9.麦芽糖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辅料的糊化/大米的糊化、麦芽中蛋白质的分解、液化及糖化等步骤。

10.麦汁煮沸过程中,引起麦汁颜色加深的主要因素有类黑精的生成、花色苷溶出以及单宁色素的形成。

11.添加酒花一般分3次进行,在麦芽汁初沸时,加入酒花全量的 15%~20% ,煮沸40min后再加全量的 40% ,煮沸结束前加入其余量。

12.啤酒酵母根据啤酒在发酵中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上面啤酒酵母和下面啤酒酵母;根据发酵期间酵母凝集性不同可分为凝集性酵母和粉末性酵母。

15.经后发酵的啤酒,主要采用棉饼过滤法、硅藻土过滤法、离心分离法、板框过滤法和微孔膜过滤法等方法去除悬浮的酵母和蛋白质等物质。

16. 酿造黄酒时,制造淋饭酒母的目的是培养大量健壮成熟的优良酵母细胞。

17. 按乳酸的来源不同,黄酒酒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酒药中根霉和毛霉生成的淋饭酒母;另一类是人工添加食用乳酸的速酿酒母和高溫糖化酒母。

18. 传统工艺酿造黄酒的方法可以分为淋饭法、摊饭法和喂饭法。

(06年1月份考题)19. 黄酒后发酵的目的是使酵母继续发酵,玄将主发酵留下的部分糖份转人成酒棈,并提高半成品的质量和风味,后发酵温度应控制在13~15℃。

完整word版,发酵食品工艺学2.0完全版

完整word版,发酵食品工艺学2.0完全版

发酵食品工艺学1.发酵工业: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叫发酵工业。

2.酿造工业:经自然培养、不需提炼精制、产品由复杂成分构成并对风味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调味品的生产过程。

3.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

4.食品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发酵食品的过程。

5.混蒸续渣法:将发酵成熟的酒醅与粉碎的新料按比例混合,然后在甑桶内同时进行蒸粮蒸酒,这又叫混蒸混烧。

6.清蒸续渣法:即原料的蒸煮和酒醅的蒸馏分别单独进行。

7.啤酒:是以大麦和水为主要原料,大米或谷物、酒花等为辅料,经制成麦芽、糖化、发酵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种含有二氧化碳、低酒精度和营养丰富的饮料。

8.纳豆:由大豆经发酵而成的,表面布满黏液,加起来有很长细丝的一种食品。

9.泡菜:泡菜是以生鲜蔬菜或蔬菜咸坯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中低浓度食盐水泡渍发酵,调味,包装,灭菌等加工而成的蔬菜制品。

10.开菲尔酸奶酒:是由数10种的乳酸菌及酵母菌所形成的复合型发酵酸奶酒。

11.酸奶油:用杀菌后的稀奶油为原料,添加乳酸菌,经发酵而制成淡的或咸的奶油。

12.奶酪:是以全脂乳或脱脂乳为原料,经乳酸发酵和凝乳酶的凝固作用,然后排除乳清,制成新鲜的或发酵成熟的乳制品。

小题1、发酵的食品中哪些属于发酵工业所得食品,哪些属于酿造工业所得食品?发酵工业: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酿造工业:黄酒、白酒、清酒、葡萄酒、酱油、醋、腐乳、豆豉、面酱等。

2、简述淀粉酶的种类?主要有液化型淀粉酶(即α—淀粉酶)和糖化型淀粉酶。

3、按糖化发酵剂、香型白酒(要举例)是如何分类的?按糖化发酵剂可分为大曲、小曲、麸曲白酒。

按洒的香型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米香型、兼香型或其他香型。

酱香型:茅台酒、郎酒;浓香型:五粮液、泸州老窖酒;清香型:汾酒。

4、按原麦汁浓度、杀菌方式啤酒是如何分类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

发酵食品工艺学
Cncnc-micro
化学药剂和抗生素发现和临床应用(1909-1935)
巴斯德的功绩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 免疫学—预防接种 发明巴氏消毒法
巴斯 德的 雁颈瓶实验
无菌营养液 出现微生物 加热
无菌营养液
无生命出现
无菌营养液
无生命出现
结论
1.
2.
3.
发酵是由微生物进行 的一种化学变化,不 同类型的发酵是由形 态可以区别的各种特 殊的微生物所引起的。 1870年,Pasteur发 现了微生物之间有相 互抑制的作用。即拮 抗作用。 其间1804年,法国 厨师阿卑特 (Appert)发明了 瓶装罐头)
奠基人
巴斯德· 路易斯 (1822-1895) 微生物奠基人
Koch,robert (1843-1910) 细菌学奠基人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微生物技术发展史
(Joseph Lister,1827~1912)首创用石 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 防术后感染,为防腐、消毒,以及 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什么是发酵、酿造
1、发酵及发酵工业

广义——通过微生物的培养使某种特定代谢产 物或菌体本身大量积累的过程。
狭义——厌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 条件下进行能量代谢并获得能量的一种方式。 发酵工业:(巴斯德)经纯种培养和提炼精制 获得的成分单纯、无风味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 程叫发酵工业。如酒精、抗生素、柠檬酸、氨 基酸、酶、维生素、某些色素等。

二、发酵工业的微生物技术发展史
1676年列文虎克(Leewenhoch) 1836—1837年Larkutzing 1856—1857年Pasteur 1870年Pasteur 1880年科赫(Robert Koch) 1897年,Buchner(布赫纳) 1928年,Fleming 1940年,Florery和Chain 1945年,抗生素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酱油的生产技术:1、酱油发酵中主要微生物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2、固态低盐法酿造酱油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3、酱油颜色与风味等的形成机理(重点)酱油: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酿造酱油: 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①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②固稀发酵酱油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50%。

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安全问题:氯丙醇。

)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其他辅助原料(重点)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制曲,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发酵,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用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不生产真菌毒素、2)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3)生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4)不产生异味。

一、曲霉1、米曲霉❖是生产酱油的主发酵菌。

❖碳源: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质、酰胺等都可以利用。

❖基本生长条件:最适生长温度32-35℃,曲含水48%-50%,pH约6.5-6.8,好氧。

❖主要酶系: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蛋白酶分为3类:——酸性蛋白酶(最适pH3.0)——中性蛋白酶(最适pH7.0)——碱性蛋白酶(最适pH9.0-10.02、酱油曲霉❖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二、酵母❖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与酱油质量关系密切)球拟酵母(易变球拟酵母、埃契氏球拟酵母)——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醪的成熟。

三、乳酸菌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以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pH值,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

四、有害微生物毛霉、青霉、根酶、产膜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降低成曲的酶活,影响原料的利用率,产生异味,使酱油浑浊。

细菌污染——酱油中卫生指标规定,细菌数≤5×104 cfu/ml。

固态低盐发酵操作要点①注意食盐水的浓度:浓度要求12~13°。

②控制制醅用盐水的温度。

一般温度在50-55℃之间,使拌曲后酱醅开始的发酵温度达到42-44℃之间。

③拌水量必须恰当:在制曲总重量的65%左右。

④上部加盐水量较下部稍多(有挥发)。

⑤防止表层过度氧化用食盐将醅层和空气隔绝,从而既防止空气中杂菌的侵入,又避免氧化层的大量产生,对酱醅表层还具有保温、保水作用。

由于盖面盐不可避免的溶化,又使表层相当深度的酱醅含盐量偏高,从而影响到酶的作用和全氮利用率的提高。

可用塑料薄膜代替。

⑥保温发酵和管理发酵前期:控制在40-45℃的发酵温度,一般维持15 d左右,后期发酵:温度可以控制在33℃左右;整个发酵周期:25-30 d范围。

如发酵周期在20天左右:最高温度不超过50℃;发酵温度前期以44-50℃为宜;后期酱醅品温可控制在40-43℃。

⑦倒池目的:使酱醅各部分温度、盐分、水分以及酶的浓度趋向均匀;排出酱醅内部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酱醅的含氧量。

时间:一般发酵周期20 d左右时只需在第9-10 d倒池一次。

如发酵周期在25-30 d可倒池二次。

酱油的生产工艺(重点)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1、色素的形成:1)非酶褐变Mallard反应、焦糖化反应2)酶褐变2、香气的形成❖酱油应具有酱香及酯香气,无不良气味。

❖200多种化学物质共同作用产生,主要的20多种。

❖醇、醛、酯、酚、有机酸、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

❖醇类:甲、乙、丙、丁醇,异戊醇,苯甲醇等。

❖有机酸类:醋酸、乳酸、琥珀酸、葡萄糖酸等。

❖酯类物质:香气主体。

❖所有风味物质均来自原料、发酵产物及加热过程。

3、味酱油的味觉是咸而鲜,稍带甜味,具有醇和的酸味,不苦,其成分中包括呈咸、鲜、甜、酸、苦的物质,作为调味料以鲜味最主要。

❖鲜味——肽类、氨基酸、核苷酸;❖咸味——来自所含的食盐,肽、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等咸味柔和❖甜——糖类(3-4g/100ml),以及一些甜味氨基酸;❖酸味——乳酸、醋酸等(总酸应<1.5g/100ml),其他的乙酸、丙酮酸、琥珀酸等;❖微苦味——酪氨酸等苦味氨基酸,能增加酱油的醇厚感,但不能有焦苦味。

❖酱油的呈味必须做到咸、鲜、甜、酸、苦五味调和。

4、体❖酱油的浓稠度,俗称酱油的体态。

由无盐的可溶性固形物组成(主要有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糖类物质)。

是酱油的质量指标之一,优质酱油的无盐可溶性固形物应大于20g/100ml。

二、工艺流程原料处理——制曲——发酵——滤油——酱油后处理技术三、操作要点制曲种曲是制酱油曲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由试管斜面菌种经逐级扩大培养而成。

制曲是种曲在酱油曲料上的扩大培养过程。

制曲操作①冷却、接种及入池❖迅速冷却到40 ℃,并打碎结块接种。

❖接种温度:夏天38℃,冬天42℃左右。

❖入池料层:30 cm②培养❖曲料入池:应保持料层松、匀、平,利于通风,使湿度和温度一致。

温度管理:及时掌握翻曲的时间。

③翻曲的目的❖疏松曲料便于降温;❖供给米曲霉旺盛繁殖所需的氧气。

④制曲时间长短的确定❖制曲时间长短应根据所应用的菌种、制曲工艺以及发酵工艺而定。

日本的米曲霉或酱油曲霉菌株采用低温长时间发酵,其制曲时间一般为40-46 h。

❖据报导低温长时间制曲对于谷氨酰胺酶、肽酶的形成都有好处,而这些酶活力的高低又对酱油质量有直接影响。

⑤注意事项❖曲料混合润水要求均匀。

❖原料蒸熟要求适度。

❖通风制曲时,由于水分挥发较多,所以熟料水分应尽量大些,可在45%-51%之间(视季节及具体条件作适当调整),水大利于米曲霉生长,但过大易于污染细菌。

❖制曲产酶时品温尽量低于30℃,能增加酶的活性。

❖接种应均匀。

❖要有足够的风量。

⑥成曲质量标准❖感官特性——外观:菌丝丰满,质地均匀,密生黄绿色孢子,无杂色、夹心。

——香气:具有曲香气,无霉臭及其它异味。

——手感:曲料蓬松柔软,具有弹性,不粗糙。

❖理化指标——水分:一、四季度含水量多为28%-32%;二、三季度含水量多为26%-30%。

——蛋白酶活力:1000单位~1500单位(福林法)。

——细菌数:不超过50亿/g(干基)。

2、发酵❖酱醪——成曲拌入大量盐水,成为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

❖酱醅——成曲拌入少量盐水,使其成不流动的状态。

❖将酱醪和酱醅装入发酵容器中,利用曲中的酶和微生物发酵作用,将其中的原料分解、转化,形成酱油独有的色、香、味、体成分。

第二章啤酒生产:1、啤酒生产的工艺流程2、麦芽汁的制备(浸麦、大麦发芽、麦芽干燥、煮麦)3、啤酒生产过程的操作要点本章重点:啤酒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操作要点、酒花添加的作用、双乙酰形成的原因。

啤酒的概念:以麦芽为主要原料,添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含二氧化碳、起泡、低酒精度的饮料酒。

啤酒生产工艺:碎麦汁的糖化糖化时的主要物质变化⑴淀粉的分解影响淀粉糖化效果的因素1、麦芽的质量及粉碎度2、糖化的温度为65~70℃和时间3、糖化醪的pH α-淀粉酶最适pH5.3~5.8;β-淀粉酶最适pH5.0~5.4;β-葡聚糖酶最适pH4.8~5.5(β-葡聚糖为大麦胚乳细胞壁组分);4、综合考虑糖化pH为5.2~5.8⑵蛋白质的分解影响蛋白质分解的因素麦芽的溶解度、休止温度和时间、糖化醪pH的影响、糖化醪浓度的影响⑶其它物质的分解纤维素麦胶物质的分解、多酚物质的降解、脂类的降解、磷酸盐的降解㈤麦汁过滤与煮沸1.麦芽醪的过滤方法①过滤槽法②压滤法③快速渗出槽法2.麦汁的煮沸(1)麦汁的煮沸目的①蒸发水分,浓缩麦汁,达到规定浓度; ②钝化酶及杀菌;③蛋白质变性和絮凝,避免由蛋白质造成的啤酒浑浊;④酒花有效成分的溶出;冷凝固物除去方法:自然沉降、浮选法.主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⑴糖代谢发酵终点的pH为4.2~4.0⑵氨基酸代谢与高级醇的生成⑶双乙酰的生成及消失.主发酵过程泡沫形成和消退的四个阶段①低泡期②高泡期③落泡期④泡沫盖形成期麦芽制造及质量评定麦芽制造:1.大麦分选 2.浸麦 3.大麦发芽 4.麦芽干燥5除根麦芽质量评定:1.感官特征优质浅色麦芽具淡黄色,而具有光泽感2.物理检验3.化学检验2.浸麦⑴浸麦的目的①提高大麦的含水量,使大麦吸水充足,达到发芽的要求。

麦粒含水25%~35%,即可均匀发芽。

但对酿造用麦芽,要求胚乳充分溶解,含水必须达到43%~48%。

②除去麦粒表面的灰尘、杂质和微生物③使有害物质的浸出添加石灰乳、Na2CO3、NaOH、KOH、甲醛等可加速酚类、谷皮酸等有害物的浸出,提高发芽速度和缩短制麦周期,降低麦芽的色泽。

浸麦的方法①湿浸法、②浸水断水法、③喷淋浸麦法3.大麦发芽⑴发芽的目的:①激活酶原;②生成新酶;③物质转化;⑵发芽工艺条件控制①浸麦度浸麦度=浸麦后大麦质量-大麦干物质质量/ 浸麦后大麦质量发芽最适水分含量为38~40%;酶的形成和物质溶解需浸麦度43~48%;高浸麦度有利于酶的形成和物质溶解但浸麦度高麦,芽色度增加。

浅色麦芽43~46%,深色麦芽45~48%。

②发芽温度恒温发芽(低温发芽12~15℃,发芽均匀蛋白质溶解度高;高温发芽17~20℃,发芽不均匀,适于生产深色麦芽)升温发芽起始温度12~13℃,旺盛期可达18~20℃降温发芽③发芽时间与发芽温度、浸麦度、麦层中CO2浓度和麦芽类型有关;发芽温度高、浸麦度高、麦层中CO2浓度低,发芽时间短。

④CO2含量CO2含量4~8%即可抑制麦粒呼吸4.麦芽干燥(1)干燥目的:①除去绿麦芽多余的水分,使麦芽水分降低到5%以下.②终止绿麦芽的生长和酶的分解作用,并最大限度地保持酶的活力。

③经过加热分解并挥发出DMS的前体物质,改善啤酒的风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