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的发展及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法的发展及影响
几千年的我国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是一部从排斥商法到逐步承认商法的历史。

因此,改革开放商法被提出来以后,对我国来说商法是一个新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对待商法,商法的发展历程如何,它对我国的法制及商事行为具有什么样的影响,笔者就此问题从商法的起源、发展、我国商法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地位,以及新时期商法对我国法制建设和市场交易实践的影响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商法的独立。

在现代社会商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到处涌动的情况下,商事活动已经成为一项最具有广泛性的社会活动,它关系到交易的双方当事人、社会、国家的物质利益、人身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它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它的有序地运行,商法在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在我国制订民法典的历史时刻,法学界又重提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问题。

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法典应当采取哪一种模式,法学界一直持有不同观点。

笔者认为,应当暂且搁置这些争论,不妨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上未理解当代中国商法,以引起人们对商法在当代新发展的关注和对商理念的重视。

、商法的起源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商法在我国也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法学对商法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有关商法的一些基本理论的研究仍停留在很简易的阶段,这不能满足对现实生活实践地规范和指导作用。

商法的起源问题是研究商法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

关于商法的起源,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商法起源于古希腊的法律甚至更早的楔形文字法,公元前15世纪《赫梯法典》中关于商品价格管理的规定以及古希腊时期的罗得梅法(Lex Rhodin)即古代商法的最初形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商法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后期万民法中关于代理、冒险借贷、海运赔偿等规定构成早期商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商法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古代法中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独立的商法或与之相类似的完整制度。

其中第三种观点,为大多数学者所赞同。

关于古希腊就存在商法的说法,仅为少数学者所采纳,大多数学者认为古希腊的民主制,尤其是不允许为每一个阶层的利益建立一种法律体系,因而不可能存在独立的商法。

而更为重要的是,城邦民主制的古希腊并不拥有像后来的罗马帝国那样的古代文明社会所罕有的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因素,而仅仅是在沿海地区存在一些海上贸易,因而为调整商品经济所需的独立的商法商则没有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不少学者认为,商法不像民法那样历史悠久,中世纪是欧洲商法的起源之时。

但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商法的起源说值得商榷,就史实而言,商法的演进历程有两条:一是源自希腊,通过交易实践形成商法自主发展的历程;一是源自古罗马法[3],古罗马时代的万民法,“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民族的同样尊重,一切民族都适用它”;“几乎全部契约,如买卖、租赁、合伙、寄存,可以实物偿还的贷款,以及其他等等,都起源于万民法。

”罗马法中的万民法是商法的起源之一。

马克思认为:“先有交易,后来才由交易发展为法律……这种通过交换和在交换中才产生的实际关系,后来获得了契约这样法的形式。

”这种经典的论断深刻的揭示了商法产生的必然性、产生的客观规律性,使商法的起源这个曾被大陆法系所坚持的简单商品生产完善法观念的某些学者弄得极为混乱而复杂的问题,明确而又科学得得到了回答,即商法产生于市场交易实践,并随着市场交易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商法的发展
从西方的历史来看,商法源于中世纪商人法。

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中形成商人这个阶层.他们为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得了自治权力,建立了自治机构,处理商人之间的争端,逐步积累起商人之间通行的规则,
汇编成册,后来被称为商人习惯法。

经国王的认可,在国王颁布的法令中这些商人习惯法有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成为真正的法律。

1804年,法国颁布了商法典,随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陆续颁布了商法典。

(一)我国商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自古以来缺乏商人自治和商法传统,这是导致商法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

儒家提倡以仁义治国,对商人自然嗤之以鼻。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术教化四方时.便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抑商”制度。

自汉以来,历代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中国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因为商人的逐利、思变思想会破坏专制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根基——脆弱的自然经济,否则小农就会“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于。

”历代统治者需要将安土重迁和知足常乐思想浸入到老百姓心里。

但“商人未到这个世界,他应当是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在经世实学的务实精神的驱动下,开始睁开双眼看世界,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产业资本开始形成并有了初步的发展。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纵深阶段,股份制、票据、证券。

这些原来传统商法上的制度设计重新出现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并日益显现出持久的生命力。

随着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商人的精神更值得提倡。

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学会像商人那样赚钱了,都学会了像公司那样使自身利润合法地最大化,“全民皆商”并不等于中国有了商法精神,有了商人社会。

商人社会并不等于商人阶层或商人集团,而是一种商人精神,即充满自由、效率与竞争的社会。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商法的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
1、“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之争
在传统的法律分类理论中,商法和民法都属于私法范畴,都强调“个人本位”、“权利本位”。

都遵循“平等、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但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由于其营利目的的驱动,使商事法律关系中隐含着巨大投机性。

因此,各国都将国家公权引入商法,通过国家干预弥补私法自治的不足。

这样虽然商法和民法都为私法,但商法却有诸多不同于民法的特殊性。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学者们也把法律分为普通法与特别法,以“法律之规定事项为标准者,关于一般事项之法律为普通法,关于特别事项之法律为特别法,即民法为普通法,商法为特别法”。

因此,商法兼有私法和公法的性质,是民法的特别法。

近代大陆法系的国家在立法体例上,是按“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两种体例体现商法性质的。

以法、德、日为代表的国家主张民商分立,在民法典外制定了独立的商法典。

只有少数国家如瑞士、泰国采取了民商合一的体例,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也选择了这一体例。

客观地评价,两种体例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因为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历史的必然,都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面。

但任何立法体例都不会尽善尽美,从本质上讲,商法是在民法的产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无论这一形成的客观基础如何,在商法的理论及适用上都留有民法的痕迹。

这样,无论商法采取何种立法体例都不能摆脱和民法的联系,只是所侧重的方面不同而已。

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注重民商法的共性。

原因是商事的所有活动都可以在本质上归结为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这种体例要求在适用法律中达到尽可能地普遍适用,使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

这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同时,民商法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都可以成为调整市场经济平等主体关系的法律。

当然,民法除了调整平等的财产关系外,还调整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

尽管这两种关系在性质上不同,但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当人身关系也能用财产关系加以补偿时,就有可能以此平衡人身关系利益,如人身受到侵害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因此民商合一更注重追求法规的完备和适用法律的一致。

采用该体例可避免在法律内容上的大量重复,实现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优质化。

另外,从思想根源上看,民商合一的思想萌芽虽然最早可追溯到罗马法。

但现代意义上的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却是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到充分发展时得以确立的,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商品经济已广泛进入市场经济领域,商事活动已广泛社会化,使商法独立存在的根基受到冲击。

因此,民商合一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它使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扩大,民事主体在从事商行为时。

不需重新辨认其身份,从而更加符合发达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历史潮湿。

但该体例过于规范化和理想化。

而在现实中许多商事行为井不具有典型意义,如果一味地套用这种体例,则会导致适用法律的力不从心,造成理论中的“巨人”,实践中的“矮子”的局面。

同时民商合
一还可能造成适用法律的不平等,因为在某一领域内,如过于强调统一标准,则会忽视某些特定条件下的环节和情势的存在,不利于维护特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则更强调商法在规范主体和行为上的差异。

因为商法的研究对象是商事关系,这就决定了商事行为以营利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重,并通过简捷、快速的运作机制,才能保证减少损失、避免风险、获得利润.所以在商事活动中,对所形成的当事人之间特定的关系和习惯,仅仅以民商法中一般的规则加以调整是不够的。

把商法从民法中分立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把商法中的这些特殊方面加以规范化,从而使商法更具有法律上的适用性,同时民商分立注重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和特殊处理,有利于法律的创新和应变,能避免民商合一的理想化禁锢所带来的僵化和单一。

因为商事活动注重的是效益,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进行交易至关重要。

所以,商事立法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才能规范商事行为。

把商法从民法中分立出来.有利于商法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另外,从民商分立的历史看,也与民商合一的体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民商分立的思想萌芽最早出现在中世纪,主要是为了适应地中海沿岸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在商人交往中自发产生的各种习惯规则的基础上形成的。

民商分立体例后来率先在法国得以确立也不是偶然的,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商人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与旧制度的民法进行了坚决的抵制,经过一系列的立法程序,法国终于在1807年颁布了商法典,尔后,德、日等国也相继制定了商法典。

实践证明,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这些国家的立法和实施不乏成功之处,尤其是德国和日本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固有的法典,很快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腾飞。

可见,民商分立的体例较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2、近代商法与现代商法的划分
在商法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对近代商法与现代商法的混淆。

近代商法是国家制定的商法典,或是单行的商事法律,而现代商法是市场交易的基本法,20世纪50年诞生的〈美国统一商法典〉,确立了体现现代市场交易的新的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笔者认为,我们对近代商法与现代商法的区分把握好四个方面:我们要有一个时间概念,顾名思义,近代与现代是对一个时间段的划分,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时间这个概念来区分近代商法与现代商法,近代商法是特指中世纪,即5—15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一时期的商法。

但是,需要在此说明的是,并不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所有商法都是现代商法。

现代商法具有现代商法的内涵,第一,商法在法律体系中是基本法还是特别法。

第二,市场主体在除外规定下,是协议可以改变法律,还是不可改变法律。

第三,商法是资本(智力)经营法,还是营利法。

第四,市场行为是靠自律还是靠他律。

第五,市场主体是强化素质,还是强化身份。

第六,是商事合同与消费者合同分离,持殊保护消费者,还是不分离,平等保护。

第七,是合法行为法优先,还是不法行为法优先。

第八、商法规范是开放式与国际接轨的,还是封闭式的自成体系。

第九,商事权利救济是自裁机制为主,还是以他裁机制为主。

第十,商法是私法还是公法或私法公法化。

如果不符合这第二条界限,即使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颁布的商法也不能认为是现代商法。

现代商法的效率优于安全、自由与平等并重、诚信与守法并用的理念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是否符合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我们认为,从商法的立法来看,我国商法正在由近代商法向现代商法演进,并且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我国商法的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目标在我国的确立,我国商事立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相继颁布了一批商事单行法,1992年颁布的《海商法》,1994年颁布的《公司法》,1995年又相继颁布了《票据法》和《保险法》,1997年颁布《合伙企业法》,1998年颁布了《证券法》,1999年颁布《合同法》。

此外,我国,《破产法》也在紧锣密鼓的修之中,可见,商法体系在我国正逐渐形成。

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我国商法的发展趋势
新的世纪可以说是商法扩张和大显身手的世纪,综观世界,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势不可挡,细察中国,坚定不移地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加入WTO、西部大开发、促进沿海内地的优势互补,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开放,融入世界一体化经济圈的前景已经展开,新世纪、新时期的中国,国内和对外市场拓展的广度和深度,都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以往
任何时期,无限商机,将会为商法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在步入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巩固和加强作为独立的商法地位,其意义是不可言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