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作业】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二 课题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二 课题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含解析

课题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1.背景(1)国际①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导致中国人民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①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军阀之间混战不断,国内阶级矛盾加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经济、阶级: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③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2)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心在上海。

3.结果: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4.影响(1)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

(2)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3)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1)条件①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②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的酝酿。

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主要内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7月)(1)条件①主观: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②客观:共产国际给予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指导。

(2)主要内容①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3.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3.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新人
第五页,共36页。
民主革命(mínzhǔ gémìng)的分期
第六页,共36页。
2.中国(zhōnɡ ɡuó)共产党诞生
(1)条件
①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zhōnɡ ɡuó)工人运
动相结合。
②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积极活动。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中共一大
上海
①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______秘密举行,后又转到
第三页,共36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 (1)背景 ①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③新文化运动,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④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①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xuésheng)游行示威。 ②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中国____工__人__阶__级_登(gō上ng政ré治nj舞iējí) 台。
第三十页,共36页。
(2)成熟时期 ①从大革命(gé〃mìng)失败中认识到掌握革命(gé〃mìng) 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②建立了井冈山革命(gé〃mìng)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 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 中国式革命(gé〃mìng)道路。 ③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 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十二页,共36页。
2.八七会议(huìyì)
(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土__地_和革武命装(tǔ dì ɡ
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 进的方向。 3.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井__冈__革山命根据地, 并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成果: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 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3)发展:开展土地革命,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4.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合作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

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4.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合作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
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和意义、以毛泽东 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第二次国 共合作等知识点,很大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在备考中要做 到以下两点:第一,抓主干知识,牢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 始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的史实,总结其经验教训;第二, 注重知识纵横联系,既要与中国史前后联系,又要与世界史, 特别是与苏俄(联)联系,找出两国取得胜利的不同原因,认
D.遵义会议确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先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关键词是“创造性探 索”。毛泽东依据中国国情客观分析,做出到农村去,开 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设想,故选B项。
三、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探索历程
(1)探索期:成立至大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识到了民主革命 纲领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 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纲领。
识其不同点。
【考情分析】五四运动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 主义革命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延续,也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地位非常重要,高 考试题一般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处于中国近代剧烈变革时期,高考试题对本部分
内容的考查主要和社会热点相联系,2009年是五四运动90
的是(
)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了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经验与教训,其观点是合作有利于革命 发展,合作关系决裂对革命不利,故B与材料信息相符,是 正确答案。

2020高考历史通史A版总复习课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2020高考历史通史A版总复习课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四)国民大革命 1.背景 (1)工人运动遭受挫折,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 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 一大 ”在广州召开。 3.准备: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 (1)目标:打倒 帝国主义 ,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成就: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动摇了北洋 军阀的统治。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 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 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 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 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 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5.结果: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陈独秀 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 二、国共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起义。 3.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人民军队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材料二 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有如下观点:①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 兴”;②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③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 折点;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问题】 (2)材料二的观点中,哪一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导学案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一、五四运动(1919年)1.背景(1)政治基础:□1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2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3)思想基础:□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4)导火线:□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19年初,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向和会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但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对列强的幻想。

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5北京。

(2)第二阶段:□6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

3.结果: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7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8章宗祥的职务。

(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

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

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

人教版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学案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的十年对峙

人教版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学案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的十年对峙【自主复习】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五四运动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

它基本上照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

5.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认知深化】五四运动彰显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典例.(2020江苏卷·9)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

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

该封面内容()A. 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B. 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C. 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D. 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答案】B【解析】《劳动音》创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锤子、铁镐、齿轮代表工人阶级,禾苗、稻穗象征着农民阶级,火炬、拳头意在鼓励工农大众要团结起来同发动统治者进行斗争,故选择B项;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国民法志》最早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项。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B[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火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运动有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北京、北京学界”得出并不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可知是反对日本占领青岛,营救同学,不是盲目排日,故D项错误。

] 2.(2019·哈尔滨调研)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

”由此可见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C[根据材料“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可知,五四运动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C项正确。

] 3.(2018·四川绵阳二模)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一纲领( )A.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B.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C.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D.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A[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需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实现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没有涉及建立共产主义事业,故B项错误;直接推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是中共三大党内合作方针,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第三单元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 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第三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2-
1.从考查趋向看,多以情境材料为切入点,从组织和思想等方面集 中考查国民革命的形成,同时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作用。 2.从社会热点看,将民族主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形成民族主义与 民主、自由等价值的良性互动,建构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民族主义。 3.从预测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主导作用和领导地位将会是重点 考查的内容。
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 祥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第三单元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1-
4.意义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三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6-
考向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3.(2016课标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 关闭 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 ,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打土豪, 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分田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出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了题干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的现象,故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民生产指的是通过武装斗争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粉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 增收没有直接关系 ,故B项错误;根据地经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讲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_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讲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_含答案

【⼈教版】2020⾼考历史复习讲义: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年对峙_含答案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年对峙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起学习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年对峙。

⾸先我们学习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这⾥边涉及到同学们不太熟悉的概念,那就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命,简单地说在中国,完成反封建任务的,我们把它称为民主⾰命。

在世界各地完成反封建任务的都是资产阶级⾰命,按着⽑泽东同志的理论,由⽆产阶级领导中国⼈们完成反封建任务的就是新民主主义⾰命。

下⾯咱们共同学习本课内容。

【重点难点】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的历史意义国共第⼀次合作的重要成果国共⼗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命道路的探索即⼯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知识梳理】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五四运动1.导⽕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第⼀阶段:爆发:1919年5⽉4⽇;⼝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中⼼:北京;主⼒:青年学⽣。

第⼆阶段:时间:从6⽉5⽇起;中⼼:上海;主⼒:⼯⼈阶级。

3.结果释放被捕学⽣;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性质:彻底、不妥协——反帝反封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中国共产党的诞⽣1.南陈北李相约建党2.中共⼀⼤召开(1921年,上海)内容:党纲;党名;⽬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产阶级专政);中⼼⼯作(组织⼯⼈阶级,领导⼯⼈运动);中央机构3.中共⼀⼤的历史意义:中国⾰命的⾯貌焕然⼀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 国共合作形成(1)背景:要战胜强⼤的敌⼈,必须建⽴⾰命统⼀战线;1923年,中共三⼤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2)标志:国民党⼀⼤( 1924)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经过:⼴州国民政府成⽴;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影响: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2)根据地建设:
经济建设
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__经__济____封锁 ,巩固了红色政权
武装斗争 政权建设
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大规模“围剿”
1931年冬在江西___瑞__金___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
4.红军长征
(1)原因:___博__古___、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
二、国共的十年对峙
1.武装起义
(1)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
________的军重队要性。
(2)概况:
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______周__恩、来贺龙等领导,是创建人
民军队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起义,进攻________受 挫后,改向山区进军。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2.材料二说明了当时党内存在什么斗争?
提示:反映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争论。毛泽东等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 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但中国共产党内部“左”倾教条主义者反 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仍主张以城市武装暴动为革命的道路。
04
技能提升
因果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2.解题方法:
(1)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 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等。
(2)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 各种因素。
(3)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 谁是因、谁是果。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 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不 同
主力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与学生
点 领导 资产阶级革命派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解析
7.(2018·河南焦作期中)“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 性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制定了新的策略 路线。这里的“新”是指( )
A.清算了右倾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农村根据地 D.以城市革命为中心 答案 B
答案
解析 “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 方针,这里的“新”就是指确定开展土地革命,B项正确。清算右倾错误不 属于“新”的策略路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八七”会议并未说要创 建农村根据地以及以城市革命为中心,所以C、D两项排除。
解析 由材料中提及次数比较多的“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袁世 凯称帝”可知《新青年》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 《新青年》关注的重大事件而非具体思想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与其 他刊物比较,不能得出影响最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近代重大事件 而非社会生活的变迁,故D项错误。
答案
解析
6.(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 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 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 籍。这说明陈独秀( )
A.主张独立领导工农群众运动 B.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忽视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解析
8.(2019·甘肃武威月考)毛泽东同志曾对外国来访同志说过:“1927
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
国外的许多记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
准确的理解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1第三单元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1第三单元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含答案

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一、五四运动(1919年)1.背景(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2)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3)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4)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时间中心主力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起北京学生第二阶段6月5日起上海工人3.结果(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1)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的酝酿。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2)内容(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教材补缺中共早期斗争实践的探索 1.中共二大2.工人运动1922~1923年,中共领导了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大罢工)等。

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基本上都失败。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2)实现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2.北伐战争 (1)条件①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②组织基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1.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指出,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

“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的原因是( )A.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B.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仅局限于在知识分子中传播答案: C解析: 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均排除。

2.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参加和会签字仪式,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

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权愿竭诚布陈,静待世界公论之裁判。

”此事件( )A.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的序幕B.继承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C.抵制了违背公正原则的国际条约D.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方向答案: C解析: 在巴黎和会召开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早已展开,故A项错误;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国操纵,牺牲中国合法利益,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是对这种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秩序的抵制与反抗,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方向的问题,故D项错误。

3.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

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

”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 )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答案: D解析: 材料有两层含义,分别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观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还不是“资本家的国家”,故不符合中国实际,A、B 两项不正确;材料只是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没有涉及革命道路问题,故C项不正确,排除。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人民版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人民版
(2)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03 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纲领。
[漫画解史]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微点提醒] 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的革 命斗争。 (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并非完全成功)。
(2)主要区域:长江流域。主要原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宣传动员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 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答案
历史解释 (1)特点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历史意义 ①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 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二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三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 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 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 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 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 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 族国家。
[问题探究1]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异同? 提示:同:革命任务相同,都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异:根本不同在于两者的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1.[2017·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国家要保证优先发展国 营经济;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鼓励和指 导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 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上述文件内容 应出自( )
A.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49 年《共同纲领》 C.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 材料“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与政协制度无关,故 A 项错误;与巩固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无关,故 B 项错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故 C 项正确;这与完成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遗留任务无关, 故 D 项错误。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 思考 1 史料一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特点? 试答 史料解读:①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 一领导。
二 ①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 种民族自治机关。②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 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2)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 地位,具有全权性。 (4)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
微考点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一 ①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 分离的部分。
(3)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 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 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新设计大一轮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新设计大一轮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①经济:发展生产,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②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 (2)实践的“围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③政治: 1931 年 11 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 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 发展成燎原之势。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国共十年对峙
『名师导语』 国共十年对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时,由国内战争转向全民族抗战 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
考查频率较少: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及中国军民
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 ——沈志华
考点一
考点二
【构图解史】 遵义会议
信息提取: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 上来。
考点一 考点二
【构图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
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一
考点二
2.(2019· 甘肃兰州模拟)《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 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
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
要体现在( ) B.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解析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新人教版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新人教版
项均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
D项正确。 D
解析
关闭
答案
-9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时过境迁,在对比中判断 穿越历史长河把握时代特征,在对比中判断是解答本题的最佳之 选。这段评论的主要论点是春秋战国时的分裂在当时重现,再来看 具体的论断:中央政府不能有效管控各地方省份;各地方省份之间 相互冲突争斗,特别表现为“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最后 将四个选项逐一对比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不存在中央政府对地 方失控的现象;义和团运动时期不存在互相斗争;辛亥革命时期只 存在南北对抗,均可排除。
-16-
四、武装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 队的重要性。 2.概况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 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7-
五、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 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 性空前高涨。
-18-
六、根据地建设 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措施 (1)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 的“围剿”。 (3)政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 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2019·枣庄模拟)“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

”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答案 B解析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大同、阳泉期中)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答案 B解析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火线,故A项错误;据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运动有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据材料“北京、北京学界”得出并不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故C项错误;据材料“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可知是反对日本占领青岛,营救同学,不是盲目排日,故D项错误。

3.(2018·南宁模拟)1924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

这说明()A.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B.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C.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D.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答案 A解析材料“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反映了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故A项正确;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不能推断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故B项错误;材料“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不能推断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故C项错误;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不能推断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故D项错误。

4.(2018·天津部分地区一模,6)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

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原因是()A.北伐战争的胜利B.国民党的改组C.黄埔军校的建立D.共产国际的帮助答案 B解析北伐战争的胜利在1927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民国十三年”可知为1924年,结合所学,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国共两党合作,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一大而非黄埔军校,故C项错误;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5.(2019·衡水高考模拟)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

”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推动C.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支援D.国民党在一大后迅速发展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得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国民党组织的改造,并发展了党员,取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

6.(2018·邯郸一模,30)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

”这说明共产国际()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 C解析由材料“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可知重视工人领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人斗争而非工农联盟,故B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故D项错误。

7.(2018·呼和浩特期中)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指出: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正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这一路线的确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致力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将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C.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D.独立自主逐步的走向成熟答案 B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民大革命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和所学知识可知,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符合中国的国情,团结工农,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项正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说明中共的工作中心在农村展开,与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故C项错误;中共六大是在莫斯科召开,或多或少受苏联影响,无法体现独立自主,故D项错误。

8.(2018·唐山模拟)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

这支新型人民军队()A.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答案 A解析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创建军队的开始,因而党的领导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显著特征,故A项正确;毛泽东掌握中共军队领导权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故B项错误;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而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是在1937年,故C项错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口号,此时中共人民军队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

9.(2018·兰州模拟)《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红军长征的胜利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故C项正确。

10.(2019·德阳模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

”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

这一规定()A.旨在推进根据地的工业化B.表明共和国政府关注民生C.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状况D.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答案 B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的内容与工业化无关,故A项错误;表明共和国政府关注民生,故B项正确;规定的内容表明政府关注民生,与适应社会生产力状况无关,故C项错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材料的内容表明政府关注民生不符,故D项错误。

11.(2018·汕头一模,29)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

这些口号()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 C解析从这些口号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可以判断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些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共的口号有利于团结一部分力量,从而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

12.(2018·吉林二模,30)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

”该文章的主旨是()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答案 D解析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文章把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8·洛阳一模,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材料二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材料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阶级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不正确。

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3)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4.(2018·南昌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