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派五代即已形成以

合集下载

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王昌龄__。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现实主义__”。

3.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孟郊_。

4.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李清照__。

5.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题又作《渭城曲》。

6.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指_谢朓_。

7.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8.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9.杜甫的《________》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0.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__为谁流下潇湘去_ _____。

”11.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郎”指_杜牧_。

12.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诗歌革新主张,指出以__兴寄__和___风骨__的光辉传统为创作的先驱榜样。

13. 杜诗的多样风格中,最具特征性的是杜甫自道的“_______________”。

14. 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指________。

15. 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为_西蜀_,一为南唐。

16. “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_苏舜钦_和梅尧臣。

17. 大晟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__周邦彦_。

18.“文章四友”是指___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19.陈子昂在__《修竹篇序》__一文中,正面提出他的诗歌革新主张,这篇文章标志着唐代诗风的__________。

20.李白用“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美唐代诗人__孟浩然__。

21.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见于《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_》一诗。

22.自居易最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是与《与元九书》。

23. 体现陈子昂诗歌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是他的《感遇》三十八首。

43.《正气歌》的作者是文天祥。

简述宋代婉约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代婉约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代婉约词的发展历程在词史上,宋词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

词在晚唐五代尚被视为小道,到宋代才逐渐与五七言诗相提并论。

宋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自成一家的词人就有几十位,如柳永、苏轼、晏几道、李清照等人。

一、宋词兴盛的原因(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词在唐代中叶才形成,而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

词经过文士的改造和加工而日渐成熟,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二)、宋代是大夫的优越生活和内敛心态及审美风尚的转变宋王朝的财政措施是“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馀”(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五)。

宋太祖曾鼓励石守信“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用物质享受来笼络官员,以满足官员奢华生活的需求,同时又能避免朝廷的猜忌,于是纵情享乐之风盛行一时。

宋代官员大多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的享乐方式通常是轻歌曼舞,浅斟低唱。

歌台舞榭和歌儿舞女既然成为士大夫中的重要内容,滋生于这种土壤中的词自然会异常兴盛。

其次,宋人深心浸润于书斋化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孕化了宋人的品性,形成了宋人清韵绝俗的人格风尚。

再加上宋人审美风尚的转变,趋于轻柔、细密的审美心态,能够领略男女之间的旖旎风情,词便是他们最合适的宣泄内心衷肠的渠道。

(三)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

由于都市的繁荣,“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社会对词作的广泛需求,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也促进了词的繁荣和发展。

二、婉约词将唐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始于明人张綖。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宋代词坛,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大多人将婉约词风视为正宗。

婉约派概述

婉约派概述

婉约派概述一、词派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内容比较狭窄,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二、词派出处虽是中国宋词流派,但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

”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

”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

三、发展历程自唐、五代直至宋代,婉约风格在词的创作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虽然间有豪放词风若断若续,但并未影响词以婉约为正宗的传统地位,婉约风格一直贯穿于宋词始终。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宛转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北宋初期,词坛是士大夫贵族一统天下,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多写雅词和小令,其词作侧重于反映士大夫阶层闲适自得的生活以及感伤时序的情怀。

到了仁宗时期,市民词的创作达到高潮,代表人物是柳永。

他一生漂泊,沉沦下层,故能接近民众,所作多描绘都市风光,表现男欢女爱,抒发羁旅情怀,这些都适合下层民众的中味。

又因柳永精通韵律,使他得以创制许多表现繁复多变的都市生活的慢曲长调。

宋词发展到柳永,完成了第一次转变,但这转变只是翻新了词的音乐外壳,就其缠绵的内容来说,人们仍将柳永和晏殊、欧阳修等北宋早期词人归入“婉约派”。

北宋婉约派的另一位重要作家,徽宗时曾主管国家音乐机关大晟府的周邦彦,在继承柳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他是北宋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南宋前期词坛的婉约派,出类拔萃的是李清照,也是继周邦彦之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分前后两个阶段。

早期李清照写了一系列的闺怨词,以缠绵悱恻出名,是真正属于女性的爱情词。

简论对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评价的历史变迁

简论对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评价的历史变迁

简论对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评价的历史变迁简论对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评价的历史变迁内容提要:词中的婉约、豪放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如何认识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诗词史上地位的问题。

词的分类有种种的标准,婉约与豪放是宋词的两种基本风格。

本文通过词风的演变,及两种词的比较,简论一下对词的婉约与豪放评价的历史变迁关键词:婉约派、豪放派、评价标准、评价的历史变迁中国古代诗歌是我们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从《诗经》、《乐府》到明清的诗词、民歌,中国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经历了太多的文化沉淀。

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种种风格流派。

其中词这种诗歌形式更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个瑰宝。

在词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婉约派”与“豪放派”这两种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风格流派,且绵延不断。

对于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历来有不同的评价。

词的形成、演变及两种词风的对比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

起源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于宋代。

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由于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为长短句。

①词产生于唐代这与唐代的音乐繁荣分不开。

由于大唐帝国的强盛,四夷臣服,八方来朝,优美典雅的唐乐里自然融入了许多外来的音乐,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乐府民歌的形式。

为了适应那节奏参差,舒缓明快的新乐调,当时填入的歌词就变得长短不齐了。

而这种见诸文字的歌词,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词”的另一种诗歌了。

中国宋词流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

②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③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词风宛转柔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起初内容确实比较狭窄,后来有所突破。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

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

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7.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书上的解释: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

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

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诗内师心源,外师造化,要求师法自然,感悟自然,想象新颖清新,语言活泼,风格诙谐幽默,自成一体,人称“诚斋体”。

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

“诚斋体”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善于敏锐地发现与迅速地把握自然万物和日常生活中常人难以发现的或容易忽视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

婉约词著名10首

婉约词著名10首

婉约词著名10首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婉约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忆江南·江南好[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雨霖铃·寒蝉凄切[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浣溪沙[宋] 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隋]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思帝乡·春日游[唐] 韦庄云髻坠,凤钗垂。

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

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 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婉约派发展脉络

婉约派发展脉络

婉约派发展脉络
婉约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元、明、清三代。

其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宋代婉约派:宋代婉约派以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人为代表,其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柔美、含蓄婉约为主要特点。

他们的作品以描写爱情和自然为主,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元代婉约派:元代婉约派以郑光祖、张可久、马致远等人为代表,其作品以婉约清新、婉丽含蓄、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他们的作品描写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3. 明代婉约派:明代婉约派以唐寅、祝允明、杨慎等人为代表,其作品以婉约清新、含蓄婉约、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他们的作品描写了社会生活和自然风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4. 清代婉约派:清代婉约派以纳兰性德、曹雪芹、李清照等人为代表,其作品以婉约清新、婉约含蓄、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他们的作品描写了社会生活和自然风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总体而言,婉约派以婉约清新、婉约含蓄、意境深远为
主要特点,其作品描写了爱情、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婉约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影响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理念。

望海潮

望海潮

“千骑拥高牙”以下,写杭州官员的游乐。“千骑拥高牙”,写出了 人物的身份,写了出游时随从的众多,表现出官员的威势。下面从两 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统治阶级经常 携带酒宴游湖。开怀畅饮,酩酊大醉,已经写出了饮宴的欢乐,醉后 还要听音乐,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 前面写了山,写了水,这里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出 山川灵秀的一面。不仅欣赏湖山之美,情不可遏还要形之吟咏。这既 表现出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词的最后两句是对 官员的祝愿,说日后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画下来,等到去朝廷任职的 时候,就可以向同僚们夸耀一番了。
早年经历(984(7)年-998年) 流寓江淮(1002年-1007年)代表作《望 海潮》 科举之路(1008年-1018年)三次பைடு நூலகம்榜 浪迹天涯(1024年-1033年)代表作《雨 霖铃》 释褐为官(1034年-1037年)被称为名宦 转官辞世(1043年-1053年)代表作《醉 蓬莱· 渐亭皋叶下》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二字,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芰 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三秋”,从时间着眼; “十里”,从空间着眼。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 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羌管弄晴”,写白天,写笛声。“弄晴”二字,写出了吹笛人悠 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歌泛夜”,写夜晚,写歌声。“泛夜”二 字,写出了采菱女的歌声,在宁静的夜晚,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的情 景。“嬉嬉钓叟莲娃”是就前面二句总而言之,说明这是杭州百姓 在游湖,是民人之乐。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 铺展,写杭州的繁华。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 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 ── “市列珠玑”,只用市场 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 ──“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 种繁华景象,一个“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 景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 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 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 二字,写山中桂花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韩孟诗派: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有贾岛、卢仝、刘叉等。

他们遵循“不平则鸣”、务去陈言的诗学原则,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以独特的炼字之工,怪异的想象艺术,营造幽奇冷艳的诗境,形成了雄奇怪异、幽奇冷艳的艺术风格。

他们努力变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过分地刻意求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显的弊病。

2、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一个诗派。

因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诗歌集而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称为江湖诗派。

他们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

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3、豪放词派:宋词风格流派。

内容侧重于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4、婉约词派:词的风格流派。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宋代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承其余绪,宛转柔美,但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

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婉约(婉转含蓄)的风格最适合,所以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内容比较狭窄,有脂粉气,比较纤细。

李清照的婉约的诗词9篇集锦

李清照的婉约的诗词9篇集锦

李清照的婉约的诗词9篇集锦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的婉约的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声声慢·寻寻觅觅词牌名:声声慢|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牌名:一剪梅|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牌名:醉花阴|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春晚词牌名:武陵春|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念奴娇·萧条庭院词牌名:念奴娇|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中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若要谈

中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若要谈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柳永
婉约派简介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 一般认为是由明人张綖提出。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 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婉约派词家代表(8张)五代即 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 为代表的香软词风。故明人以 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 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 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 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 皆受影响。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月有怀》 【唐】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高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岑参
高适和岑参都是 著名的边塞诗人 耶!
秦观
晏殊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 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 ,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 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 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 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 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 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道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 一家”之说。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 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 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宋词 婉约派 词人

宋词  婉约派 词人
宋 代 婉 约 派 词 人
李 晏 柳 婉 清 殊 永 约 照 派 代 婉 白 表 书 约 衣 词 香 词 卿 人 才 宗 相 之 女 师 —— —— ——
婉 约 词 的 风 格 特 点
婉 约 派 的 发 展
宋 词 的 发 展
主 要 内 容:
词的简介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 “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 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 曲、长短句。始于唐,定型于五 代,盛于宋。

词 轶闻
• 奉旨填词柳三变 • 柳永中了科举,不曾想到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这一句惹了皇帝,丢了官职。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 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 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 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才子生平
剧《 照书 剑 情 侠 柳 三 变 》
词坛流行风பைடு நூலகம்
• 柳永乃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 ”,有“豪苏腻柳”之称,如江南二八少女,清 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的词凄婉缠绵,儿 女情长,但却不靡靡。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 。 • 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 行于世”。虽有花间词派遗风,亦标新立异,独 树一帜。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 于音乐美 。

晏殊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 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 人”之称。他的词,强调意境,吸收了南 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 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 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 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 了自己的特色。

简述宋代婉约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代婉约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代婉约词的发展历程简述宋代婉约词的发展历程在词史上,宋词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

词在晚唐五代尚被视为小道,到宋代才逐渐与五七言诗相提并论。

宋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自成一家的词人就有几十位,如柳永、苏轼、晏几道、李清照等人。

一、宋词兴盛的原因(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词在唐代中叶才形成,而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

词经过文士的改造和加工而日渐成熟,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二)、宋代是大夫的优越生活和内敛心态及审美风尚的转变宋王朝的财政措施是“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馀”(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五)。

宋太祖曾鼓励石守信“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用物质享受来笼络官员,以满足官员奢华生活的需求,同时又能避免朝廷的猜忌,于是纵情享乐之风盛行一时。

宋代官员大多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的享乐方式通常是轻歌曼舞,浅斟低唱。

歌台舞榭和歌儿舞女既然成为士大夫中的重要内容,滋生于这种土壤中的词自然会异常兴盛。

其次,宋人深心浸润于书斋化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孕化了宋人的品性,形成了宋人清韵绝俗的人格风尚。

再加上宋人审美风尚的转变,趋于轻柔、细密的审美心态,能够领略男女之间的旖旎风情,词便是他们最合适的宣泄内心衷肠的渠道。

(三)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

由于都市的繁荣,“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社会对词作的广泛需求,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也促进了词的繁荣和发展。

二、婉约词将唐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始于明人张綖。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宋代词坛,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大多人将婉约词风视为正宗。

花间派

花间派

花间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

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

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

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花间集》有南宋绍兴、淳熙、开禧年间3种刻本。

今人李一氓《花间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

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花间词派”之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

《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18家共500首词。

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而“婉约派”继承了晚唐五代“花间派”词风,是花间派的发展。

虽然婉约派是由花间派发展而来,但两派之间终究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首先,从发展的背景角度来看。

晚唐时局动荡不安,五代西蜀,君臣醉生梦死,沉醉于身心的放纵与享乐。

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名词解释:(6个30分)文学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想象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

“鉴赏”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欣赏,也就是感受、体验。

一是鉴别,也就是判断、评价。

学鉴赏主要是指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评判的精神活动。

共鸣:基本义:1、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另一个也会发声2、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的相同的情绪。

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染了读者;引起了他们的~。

新月诗派:新月社成立于1928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

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胡适(1891-1962) : 学者。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留学美国,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

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

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

提倡白话文,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士。

以实用主义为自己的哲学基础。

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研究方法。

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文存》等。

朦胧诗派: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

婉约词派名词解释

婉约词派名词解释

婉约词派名词解释
婉约词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起源于晚唐五代,一直延续到宋代。

婉约词派的词人主要描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等题材,词风柔美、含蓄、委婉,常常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声调和谐。

婉约词派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婉约词派的特点包括:具有可歌性,情感细腻,题材广泛,描写爱情、感时伤世、咏物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婉约词派的词人善于以情动人,通过抒情的表达方式,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包括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他们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婉约词派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宋代文学,还影响了后世的文学流派。

古代婉约古诗词10篇

古代婉约古诗词10篇

古代婉约古诗词10篇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古代婉约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词牌名:减字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贺铸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

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东风寒似夜来些。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牌名:水龙吟|朝代:宋朝|作者: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词牌名:蝶恋花|朝代:五代|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清平乐·春归何处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宋朝|作者: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兰陵王·柳词牌名:兰陵王|朝代:宋朝|作者: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婉约词派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婉约词派在词学史上,词之为体,向有婉约与豪放二说。

婉约与豪放,反映了词作中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

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

“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

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在一千多年词学发展史上,无论从词作的数量或质量而言,婉约词都是正宗、主流。

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

”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

”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

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

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婉约词派自唐五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

《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

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

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

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

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

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

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

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

可见当时传播之广。

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

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第二,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

五代词人韦庄,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

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

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

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

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第三,爱情题材的诗。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

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

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愿,地久天长,永不分离。

韦庄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第四,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

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写当日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低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

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浪迹于下层社会。

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与她们的爱恋之情。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镇相随,莫抛躲,彩线慵拈伴伊坐。

”(《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全词倾诉了“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

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

第五,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

宋徽宗《燕山亭》,委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

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写家国之事,身心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

第六,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

如陆游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

作家们常以花草、闺房、送春、惜春为题材,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悲伤情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怀恋歌姬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

此词温润秀洁,风流蕴籍,言情闲雅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第七,反应人民的疾苦生活。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

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第四类,小资情调。

文人的调侃、情侣间的猫腻、少妇的撒娇、少女的调皮,说起来十分无聊,但在婉约词中,却处处透出隽永和雅致的情调。

冯延巳的《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描写游春时与伴侣走散、一人独自赏花的场景。

微不足道和小事,却写得风流蕴藉,雅淡自然,充满情趣。

张泌的《采蝶儿》“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惹教双翅垂”,描写一个情豆初开、不谙世事、好奇敏感、无故流泪的少女形象。

单纯、痴傻、调皮、青涩,让人充满怜爱。

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写一位闲人在空旷的原野上与春天对话的情景说是与春天交流,其实是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得其乐、自我消遣,抒发百无聊赖的情绪。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写少妇以酒浇愁、醉后醒来看花惜花的场景。

表现了少妇的懒散、无精打采和苦闷彷徨。

辛弃疾的《丑妈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则写出了少年时期的玩世不恭、故作高深、轻狂作态,和成年后的历尽苦难、愁苦不堪、老气横秋,对人生生发出许多思考和感叹。

流行歌曲中也多有描写都市人群、草根阶层、苦难民众的喜笑怒骂、痛苦挣扎、自嘲自讽、自得其乐的小资情调的歌曲。

第八,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

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晏几道《蝶恋花》)凡此,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

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

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

“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称!“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

还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

爱美是人之天性。

美的艺术形式,是沟通人类感情的桥梁。

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