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得体教学设计57989
语言表达要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要得体教案语言表达要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解决语言表达“得体”题的方法。
2、能够解决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3、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能够辨别语言表达是否得体。
2、能够让学生得体的运用语言。
三、教学方法:点拨启发,示范举例,讲练结合。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该来的与不该走的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口罗?”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接近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
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
”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许多时候我们因为别人一句无心之言而耿耿于怀,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无心之言却让别人受伤更大。
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说得让人笑,一句话说得让人跳”。
二、什么叫“语言表达得体”?得体,它的词语含义是指言语、行动等恰如其分。
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根据交际的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
这是很有道理的。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表达得体。
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仅从我们的实际出发,研究高考中有关“语言得体”问题,从近年来高考中“语言得体”的试题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一是选材上实用性强,二是测试点设置在表达方式、场合、对象、目的转换上。
《语言表达之得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1《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得体语言,能够正确识别得体语言和不得体语言;(2) 掌握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3) 能够从语言运用、社交礼仪和文化认知等方面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得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文本、词汇搭配、对话讨论、文化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语言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相互理解,了解文化差异,遵循语言的规范和礼仪,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什么是得体语言2. 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3. 非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4. 语言运用中的得体表达5. 社交礼仪及文化认知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得体语言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3) 掌握语言运用中的得体表达。
2. 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在实际的交际场合中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得体性;(2)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提高文化认知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通过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情况,帮助学生意识到得体语言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2. 教学过程:(1) 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互动: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得体语言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2) 语言模仿实践:通过模仿范文、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体验语言的得体性;(3) 文化认知拓展:通过互动游戏、文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提高文化认知水平。
3. 教学总结: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评估1. 考勤和答题:教师可以采用考勤和答题的方式,以测试学生对本课程所掌握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语言表达得体教学活动教案
《语言表达得体教学活动》教案教学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语言表达得体的要求。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场合、对象、目的、文体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教学活动重、难点:根据用语的对象、场合、目的以及语体、文体色彩来调整用语,做到语言得体。
教学活动对象:高三学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时数:一课时教学活动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呢?除了热烈的掌声,我们还可以怎样进一步说明我们的心情?通常我们在节日或重要日子里都会挂出横幅标语,那么,我们今天也来写一写欢迎词。
(要求每个学生写一句欢迎词,并抽几个学生来读自己写的欢迎词,然后选写得最好的一句欢迎词来做分析。
)“热烈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这里,“莅临”是礼貌用语,而“指导”是敬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得体而完整地表达出来了。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语言表达得体。
二、语言表达得体的含义是什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归纳:所谓得体,就是语言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
简单说,就是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三、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得体先由不同的学生来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1、用语要看对象(1)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等。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该有不同的说法,。
例如祝贺生日就要考虑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
对儿童,则可祝他长命百岁;对青年人,则可祝他永远年青、漂亮;对老年人,则可祝他永远健康。
学生讨论:某饭店,老先生生日宴会。
老友热情地点歌祝贺。
掌声响过,歌声骤起,“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顿时主人容颜大变!为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点歌的朋友只注意了整首歌的欢快基调,却忽略了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最敏感的就是“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最担心的就是“末日就要来到”。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人教课标版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人教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得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目的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得体”的定义和原则。
2. 不同场合的语言表达要求。
3. 不同对象的语言表达策略。
4. 不同目的的语言表达技巧。
5. 实际操作练习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得体”的思考。
2. 讲解概念:讲解语言表达“得体”的定义和原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和错的。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目的的语言表达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得体语言。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模仿案例中的得体语言表达。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语言表达“得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的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技巧。
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中的进步,鼓励他们主动反思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案例分析材料。
3. 实践练习题目。
4. 学生作业和练习材料。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提供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练习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对话,提高他们在特定场合下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4. 反馈与激励: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积极改正错误,并在课堂上表扬使用得体语言表达的学生。
七、教学实践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得体语言表达的看法和经验。
2.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帮助。
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一)
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会得体地使用语言教学重点:语言表达得体的要求教学难点:语言表达得体的要求课时安排:课时一、导入语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交际的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言素质维系和调节着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的交往和交流,影响到彼此的沟通、了解与合作,使学生的发展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否能很好地利用语言这个工具,是否能融合于社会角色,在社会交际中体现自己良好的素质与修养,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做到语言得体。
如果不注意场合、不看对象、信口开河,表达效果肯定不佳。
例如,有人在人家新婚典礼上对新郎新娘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说他会讨人嫌不?苏轼的诗句是在亲人离散之时发出的渴求团圆的期望,你在人家花好月圆的时候说,不是咒人家不能白头偕老吗?看,不会说话,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反而会影响交际,伤害感情。
又如,曾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门口有副对联,上面写道:“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本来这副对子很不错的,宣传思想符合国策,可惜它贴得不是地方。
因为,在那种场合,亲朋好友都是来凭吊逝者的,心中充满着对死者的怀念之情,见到“人口降下来”这样的话语,就会觉得不通人情,从而产生反感情绪。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这些“八股弊病”都是语言不得体的表现。
请看下面几个“语言不得体”的例子。
【例】待客:该来的与不该走的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口罗?”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接近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得体”在语言表达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谦辞、敬辞、口语和书面语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得体的原则,提高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谦辞与敬辞:介绍谦辞和敬辞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口语与书面语: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掌握在不同场合恰当运用。
3. 得体原则:讲解语言表达得体的原则,如礼貌、尊重、分寸等。
4. 实际演练: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得体语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谦辞、敬辞、口语、书面语和得体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表达得体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法: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模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交际。
4.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谦辞和敬辞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第二课时: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掌握在不同场合恰当运用。
3. 第三课时:讲解语言表达得体的原则,如礼貌、尊重、分寸等。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得体语言。
5. 第五课时:角色扮演,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模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交际。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谦辞、敬辞、口语、书面语和得体原则的要点。
2. 收集生活中的得体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中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典型病例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实际演练:评价学生在模拟交际中的语言表达得体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得体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 案例库:收集各类典型的语言表达得体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眼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角色扮演。
八、教学拓展1. 举办语言表达得体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人教课标版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人教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得体”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谦辞、敬辞、褒义词、贬义词等,使语言表达得体。
3. 提高学生根据不同场合、对象、目的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谦辞与敬辞:介绍谦辞与敬辞的定义,分析常见的谦辞与敬辞用法。
2. 褒义词与贬义词:解释褒义词与贬义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3. 语境理解: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4. 语体要求:讲解不同语体的特点,如书面语、口语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5. 实际操作: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引入“得体”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谦辞、敬辞、褒义词、贬义词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得体”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收集学生的讨论心得,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
1. 教材: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
2. 教辅:相关教辅资料,如练习题、案例分析等。
3. 网络资源:查找一些实际例子,用于教学导入和讲解。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语言表达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得体”的重要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演练:设置不同的语言表达场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改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谦辞、敬辞、褒义词、贬义词等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周《语言表达得体》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参考书籍:《现代汉语词典》、《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学概要》等。
(2)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语言表达得体的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文章,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网络资源:搜索相关领域的网络文章、论坛讨论、视频讲座等,以便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得体语言表达的内涵和应用。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得体语言表达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积极评价。学生们在得体语言表达方面的理解有了明显提升,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较好的能力。教师强调了得体语言表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在今后的表达中更加注重语言的得体性。同时,教师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进一步加强案例分析的深度,提高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建议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其中的得体语言表达,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传媒素养。
(5)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得体语言表达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所学知识。
(6)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学校在得体语言表达教育方面的成果和计划,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实际案例:收集一些典型的得体语言表达案例,如公众人物的演讲、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语言表达得体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要得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能够较好完成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授及训练,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把话说的得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
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
“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
”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以,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
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这件事告诉我们:平时说话,要懂得谦言敬语,语言表达要得体。
(板书:语言表达要得体)所谓得体,就是语言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
二、怎样才能做到得体?1 、掌握谦敬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要尊重对方,要讲礼貌。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对谦敬词语的最好的概括:“家大”:自己的长辈、年长的平辈。
如家父、家慈、家兄等。
“舍小” 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妹、舍侄等。
“令外人”: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堂、令媛等。
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惠”(如惠顾)等。
还有常用的谦词。
如“愚”“鄙”“寒”“拙”“浅见”等。
另外,文明礼貌十字用语要注意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这十个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语言文明的基本形式。
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如能经常使用这十字用语,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得体”在语言表达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表达,使语言得体的能力。
3. 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高考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得体”在语言表达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高考语言表达中常见的“得体”问题及修改方法。
3. 练习题和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得体”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常见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语言表达中的实例,讲解修改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应用实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得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分析高考语言表达中的常见问题及修改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应用实例:评价学生在实际语言表达中的得体程度,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得体”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高语境下运用“得体”语言表达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材、练习题和应用实例。
2.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辅助工具。
八、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高考语言表达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得体”的重要性。
2. 讲解:分析高考语言表达中的常见问题,讲解修改方法。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练习。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易懂。
2. 反思教学方法:检查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反思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语言的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得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解答语言表达“得体”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解答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3、 德育目标: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二、教学重点:解答语言表达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解答语言表达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练习法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该怎样表达我们的心情呢?除了热烈的掌声,我们还可以怎样进一步表达我们的心情?通常我们在节日或重要的日子里都会挂出横幅标语,那么今天我代表同学们说一句欢迎词。
热烈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这里,“莅临”是礼貌性用语,多指贵宾来到,而“指导”是敬辞,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得体而完整地表达出来了。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熨贴得体恰到好处的话,可以化解心灵的寒霜,温暖冰冻的心灵,甚至可以化解一触即发的矛盾。
说话是一门艺术。
得体,是这门艺术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表达得体。
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仅从我们的实际出发,研究高考中有关“语言得体”问题,二)什么叫语言表达得体?得体,它的词语含义是指言语、行动等恰如其分。
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根据交际的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
这是很有道理的。
从近年来高考中“语言得体”的试题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试题一是选材上实用性强,二是测试点多设置在表达方式、场合、对象、目的转换上。
命题趋向1、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谦、敬词的误用问题。
2、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说话注意分寸,符合人物的身份、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3、转述过程中,如何做到清晰、得体。
4、给出一个或几个设定的情境,按要求说话。
5、应用文体的写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的问题。
三)辨析语言得体的方法:不知道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么一则旧消息,2007年4月19日播出的《艺术人生》采访了《恰同学少年》剧组。
语言表达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得体教案
教案主题:语言表达得体
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得体的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使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进行交流;
3. 学生能够分辨得体和不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1. 得体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2. 常见的不得体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1. PPT;
2. 教科书、练习册;
3. 纸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不得体的语言表达,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对得体语言表达的思考。
Step 2: 了解得体语言表达(10分钟)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得体语言表达的特点,如礼貌、
恰当、尊重他人等。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得体的语言表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场合下的得体表达方式。
Step 3: 分享经验(10分钟)
学生举手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得体语言表达经验,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例子更加深入了解得体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Step 4: 情景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情景练习。
每个小组给出一个不得体的语言表达情景,其他小组成员要改正并给出得体的表达方式。
每个小组进行演示,并让其他组进行点评。
老师在旁边指导并给出建议。
Step 5: 教学总结(5分钟)
总结得体语言表达的特点以及学生在情景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强调得体语言表达对于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Step 6: 课后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身边得体和不得体的语言表达例子,并写一篇关于得体语言表达的小短文。
Step 7: 下节课预告(5分钟)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语言表达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得体教案正文第一篇:语言表达得体教案Fpg《語言表達要得體》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語言表達“得體”の方法。
能夠較好完成語言表達“得體”題,遣詞用語得體。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講授及訓練,師生互動,指導學生把話說の得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做一個語言得體,具有良好人格の人。
教學方法:講授法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某地選美,一位小姐被選中。
這位小姐打扮漂亮,言談涵養卻不盡人意。
當男主持人問她“你心中の白馬王子是什麼樣の”時,她竟然答道:“什麼樣子?反正不是你這個樣子。
”主持人因此十分尷尬,但他鎮定了一會之後,彬彬有禮の向小姐深深の鞠了一躬,說:“太好了!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觀眾發出了會心の一笑。
想一想:這位美女の話得體嗎?主持人話隱含怎樣の潛臺詞?美女說話不得體。
主持人隱含了這樣の潛臺詞:你這樣沒有涵養の女子沒有看上我,實在是我の榮幸。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件事告訴我們:平時說話,語言表達要得體。
(板書:語言表達要得體)所謂得體,就是語言適合語言環境,恰如其分。
具體說,就是在某種特定の場合,同某個或某些有關系の人說一件事,怎樣說最恰當,合乎這種場合の要求。
二、怎樣才能做到得體?1、看准對象,掌握分寸說話寫文章首先要看對象,即考慮誰是聽話者、閱讀者,要充分考慮對象の特徵。
俗話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看什麼人說什麼話。
由於人們の社會地位、職業、年齡、性別、性格、文化水準、心理情緒、生活經驗等不同,人際關係又有親疏、長幼之分,針對這些交際對象の差別要選用不同の表達方式和語言形式。
一般來說,家庭親朋用親昵語體,同事同輩用隨意語體,長輩賓客用恭敬語體,知識份子用鄭重語體,工人農民用俚俗語體。
同一意思,對不同の人就應有不同の說法。
材料1:《問年齡》小李在出差途中,與同座の一位老大爺聊天。
言談中他問道:“哎,你幾歲了?”老人聽了沒好氣地說:“三歲!”小李聽了十分尷尬。
高考语言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要得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能够较好完成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授及训练,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把话说的得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言得体, 就是语言材料适应语言环境,该俗就俗,该文就文,该土就土,该野就野。
”——老舍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考点解读17客观题,18年语段,分值变化考查重点现多为谦敬辞的运用可能扩大范围,从更广的层面上考查题型:选择、修改、转述、对话二、怎样才能做到得体?(一)看准对象掌握分寸想想这个故事的结尾?从前有个秀才到集市上去买柴,他对挑柴的客气地说:“荷薪者过来。
”挑夫只听懂了“过来”二个字,就过去了。
秀才又问:“其价几何?”挑夫只听懂“价”这个字,就开了个价。
秀才于是讨价还价了:“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结果:这回挑夫怎么也听不懂,于是挑起柴走了说写者一定要先明确交际或阅读的对象,即充分考虑对方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气质、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示例1某高校毕业生听完著名就业辅导专家张教授的报告后,深受启发,立刻用手机给张教授发短信,希望得到帮助。
下面四条短信中用语恰当、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张教授,您好!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
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学生××B.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
我想让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可能有些唐突,但您务必要回复我!学生××C.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
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学习目标:了解题型,掌握方法,巩固训练。
掌握得体用语。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考纲解读:“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
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得体类题目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例题引航,掌握方法:技法1.看准对象,掌握分寸[应用体验]1.高考不仅是十二年知识学习的总检阅,更是一种体力和毅力的挑战和考验,是意志品质的自我较量。
在即将召开的高考励志班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面对家长、老师、同学们,你会各说些什么?(不超过40个字)(1)对家长说:请父母放心,我们一定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的养育之恩!(2)对老师说: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不骄不躁,决不后退,用辛勤的汗水为母校增光!(3)对同学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一定要用最灿烂的方式诠释生命的精彩!方法小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
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写恰当的文字。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巩固练习:1(1).“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使得中国距离建立空间实验站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记者采访公众,谈谈对此事的感想。
如采访对象是中学生,中学生会说:“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要以此为动力,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科学家,让我们的探索太空科技走在世界最前列。
如采访对象是中学教师,老师会说::“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鼓舞了中华儿女的士气,这表明中国的科技在飞速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人教课标版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人教课标版第一章:得体的定义与重要性1.1 得体的概念解释“得体”的含义,即语言表达符合语境、对象、目的和语体要求。
强调语言得体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性。
1.2 得体的要素介绍得体的四个要素:语境、对象、目的和语体。
解释每个要素对语言得体性的影响。
第二章:语境的理解与运用2.1 语境的概念解释语境的含义,即语言表达的背景和环境。
强调理解语境对语言得体性的重要性。
2.2 语境的分类与应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语境:书面语境、口头语境、情景语境等。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语境进行语言表达的调整。
第三章:对象的认识与适应3.1 对象的概念解释对象的含义,即语言表达的接收者或目标。
强调考虑对象特点对语言得体性的重要性。
3.2 对象的分类与适应介绍不同类型的对象:年纪、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语言表达的调整。
第四章:目的的明确与实现4.1 目的的概念解释目的的含义,即语言表达的目标或意图。
强调明确目的对语言得体性的重要性。
4.2 目的的明确与实现介绍不同类型的目的:信息传达、说服、赞美等。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目的进行语言表达的调整。
第五章:语体的掌握与运用5.1 语体的概念解释语体的含义,即语言表达的风格和体裁。
强调掌握语体对语言得体性的重要性。
5.2 语体的分类与运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语体:正式语体、非正式语体、书面语体等。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语体进行语言表达的调整。
第六章:得体表达的基本原则6.1 一致性原则解释一致性原则,即语言表达应保持内部逻辑和观点的一致性。
强调一致性原则在确保语言得体中的作用。
6.2 尊重性原则解释尊重性原则,即语言表达应尊重他人,避免冒犯或歧视。
强调尊重性原则在确保语言得体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常见错误与避坑指南7.1 常见语言错误列举和分析高考语言表达中常见的错误,如用词不当、语病等。
提供解决这些错误的方法和技巧。
7.2 避坑指南提供高考语言表达中的避坑指南,如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避免过度夸张等。
语言表达得体-教学设计教案
本节课学习“语言表达得体”。2022年全国卷3套卷均以选择题的形式从敬谦辞的运用角度考查了得体。2022年全国卷3套卷均以应用文改错的形式考查了得体,全国卷Ⅰ考查了启事改错,兼考书面语体;全国卷Ⅱ也考查了启事改错,兼考词语搭配、语体色彩及表达效果;全国卷Ⅲ考查了书信改错,兼考语体色彩、谦敬辞的使用。由此看来,得体题正从更广的层面上考查日常用语交际和特定场合下书面语表达的能力。从命题切入点上、考查形式上再出新意,考得更灵活,更贴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高考命题方向。
“检环节”运用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九、教学反思
谦敬辞是“语言得体”这个专题常考的题型,但出生农村的孩子们很少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这些词汇,因此,在“导环节”中需要先用练习导入,让他们接触这种题型,初步感知出题形式及关键点;然后介绍这个题型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对这种题型有全面的了解。而在“评环节”,除了针对学生做题时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以外,还要出示常见的谦敬词,让学生积累。学生识记的谦敬辞量提升了,做题时才会得心应手。
根据“议”环节“展”环节学生的表现来给学生积分。“议”环节由组内同学给分,“展”环节由小组间相互给分,并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最终得出个人及小组分数。得分高的个人及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奖励。
“导环节”运用多媒体出示高考题和基本要求。
“展环节”运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做题情况。
“评环节”运用多媒体出示常见的谦敬词,便于学生识记积累。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语言表达得体
学科年级
语文 高三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语言表达得体教学设计57989
《语言表达要得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能够较好完成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授及训练,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把话说的得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
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
“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
”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以,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
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这件事告诉我们:平时说话,要懂得谦言敬语,语言表达要得体。
(板书:语言表达要得体)所谓得体,就是语言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
二、怎样才能做到得体?1 、掌握谦敬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要尊重对方,要讲礼貌。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对谦敬词语的最好的概括:“家大”:自己的长辈、年长的平辈。
如家父、家慈、家兄等。
“舍小” 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妹、舍侄等。
“令外人”: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堂、令媛等。
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 “惠”(如惠顾)等。
还有常用的谦词。
如“愚”“鄙”“寒”“拙”“浅见”等。
另外,文明礼貌十字用语要注意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这十个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语言文明的基本形式。
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如能经常使用这十字用语,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表达要得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能够较好完成语言表达“得体”题,遣词用语得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授及训练,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把话说的得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一个语言得体,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
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
“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
”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以,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
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
这件事告诉我们:平时说话,要懂得谦言敬语,语言表达要得体。
(板书:语言表达要得体)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
二、怎样才能做到得体?
1 、掌握谦敬
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要尊重对方,要讲礼貌。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对谦敬词语的最好的概括:
“家大”:自己的长辈、年长的平辈。
如家父、家慈、家兄等。
“舍小” 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妹、舍侄等。
“令外人”: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堂、令媛等。
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惠”(如惠顾)等。
还有常用的谦词。
如“愚”“鄙”“寒”“拙”“浅见”等。
另外,文明礼貌十字用语要注意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这十个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语言文明的基本形式。
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如能经常使用这十字用语,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
因此,文明礼貌十字用语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具体体
现。
(2005全国卷)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⑴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您了”。
⑵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
⑶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
答案:拜托包涵高寿
2、符合语体
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口语适用于一般谈话、演讲、广播等.,特点: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不要有同音歧义;书面语用于政论--逻辑性强,多用长句,科技--逻辑性强,专业术语多,文艺--形象生动,富于文采,公文--格式固定,平实讲究。
练习: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农村社会实践后写的调查报告中的几句话,有几处不得体,请分别指出.
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娘乐滋滋地说:“改革开放以后,俺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也不用下地干活了,在家里看孙子,惬意着呢!咱大字不识一个,可不能让孙子也当睁眼瞎,一个暑假就督促他阅读了十册故事书。
”
答案:“惬意”改为“自在”.,“督促”改为“让”,“阅读”改为“看”。
3、看清对象
充分考虑对方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气质、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
一般来说,与“四高”(文化程度高、职位高、地位高、年龄
高)的人交流,应该讲究称谓,不能直呼其名;语气应委婉谦虚,用语上可用
专业术语,可讲求文采。
相反,与“四低”的人交流,则不宜讲求职务称谓,语
气可直接客观,用语上宜平白。
此外,还要注意:
对失意人不说得意的话,对有缺陷的人不说人家忌讳的话。
对长辈谈话忌大模大样。
对方情绪好,可以多说两句,对方情绪低落,就少说几句。
对方彬彬有礼,对他说话要客气、文雅、谦让,对方蛮不讲理,要据理力争,绝不低三下四。
对熟悉的人,可以随便一些,对不熟悉人,要热情、平易,注意分寸。
等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
在商店的广告里:
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答案:欢迎您届时惠顾;欢迎您届时光临指导务必准时出席; 到时候一定得回来.
4、注意场合
欢庆的场合,说的话就应当有助于欢快气氛的加浓,多讲写吉利话,切忌不能说丧气话;悲伤的场合,要严肃、低沉而简略;工作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经常用某些行话和术语;生活场合,用语要自然、亲切、灵活,多用口语;外交场
合,用语要不卑不亢。
等等.】
法院在审理一案件时,需传证人(罪犯的妻子)到庭。
审判员说哪句话才比较得体?()
A、传证人XXX到庭.
B、把罪犯XXX的老婆带上来.
C、传证人XXX到这里来.
D、叫罪犯XXX的妻子来.
三、板书设计:
语言表达要得体
1.掌握谦敬
2.符合语体
3.看清对象
4.注意场合
四、巩固训练题
(06年江西)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
(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
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质,有文采,写得好!
(1)表达得是“嘲讽”:________
(2)表达得是“威胁”:_______
答案(1)这篇文章是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
(2)他指着举报自己的人说:“你的举报信写得好,我们走着瞧。
”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有所得。
说话得体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是教导我们怎样做人。
希望同学们说得体的话,做文明的人
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
——拉蒂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