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阅读工作意见

合集下载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经批准的1996年中小学竞赛、读书、评奖等活动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经批准的1996年中小学竞赛、读书、评奖等活动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经批准的1996年中小学竞赛、读书、评奖等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6.01.25•【文号】•【施行日期】1996.0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经批准的1996年中小学竞赛、读书、评奖等活动的通知(1996年1月25日)现将已经国家教委批准的1996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读书、评奖等活动项目公布(详见附件),各地应严格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竞赛等活动管理的规定,自主决定要否组织学生自愿参加经批准的竞赛等活动。

自1994年7月我委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竞赛、评奖活动管理的通知》(教基(1994)13号)后,得到了社会各有关部门的赞同和支持。

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够,一些主管部门对加强竞赛活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全国性的竞赛活动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在某些地区和某些竞赛项目上还存在乱竞赛、乱摊派、乱收费的三乱现象,例如:某些竞赛擅自扩大竞赛范围;某些竞赛收费过高,并在竞赛活动中推销书刊、商品等;某些竞赛组织者打着教育部门的旗号来开展活动,并给予不适当的奖励。

这些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各项竞赛、读书、评奖等活动的管理与指导,使其健康发展,除继续按照教基(1994)13号文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执行外,特重申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的竞赛等活动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寓教于乐,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健康成长;要以基层和学校为主,面向大多数学生,坚持学校和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二、办好、管好面向中小学生竞赛等活动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各有关部门和竞赛主办单位应配合国家教委做好竞赛的申报、审批和有关工作。

各项竞赛等活动应分口申报:学科类竞赛项目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科技类竞赛项目分别向国家体委、中国科协申报;艺术类竞赛项目分别向文化部、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申报;课外阅读竞赛项目向新闻出版署申报;体育竞赛项目向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申报。

学校小学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

学校小学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

小学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为规范中小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净化学生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21〕2号)《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教基〔2018〕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教务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

各级部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

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加强读物管理,科学推荐学生读物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省定教辅材料目录中选取教辅材料,“一科一辅”,不以任何形式推荐、订购教辅资料。

教导处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推选、审核工作。

推荐原则、程序按《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

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审核、推荐进校园的课外读物。

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向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组织统一购买。

学校不在校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学校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理,消除不良影响。

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管理承诺书,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清查是否有违规行为,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教师师德考核和教师评优评先评价之中,对违规行为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见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阅读滋养精神,阅读丰富人生,阅读提升能力。

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提高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强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进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定厚实的基础。

现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臵,要求十二年课外阅读总量在700万字以上。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系统计划、系统管理,学校图书陈旧,使用率较低。

二是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忙于应试教育,关注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

三是家长认识不到位,为让孩子买吃买穿舍得花钱,但是为孩子买书却舍不得。

四是中小学生没书读和很少读书,读书缺乏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督促。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阅读质量的提高首先要以阅读量为前提,在量的保证下才能提高质的效果。

要解决好课外阅读的量和质的问题,使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问题,要从“三个面向”的高度,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全力做好小学生课外阅读工作。

二、明确目标,整体推进工作目标:精心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要从实际出发全面规划,切实把课外阅读工作抓上手、抓到位,努力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在读书”的良好局面。

要明确课外阅读的基本量。

充分扩大课外阅读面。

引导学生看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参考,在学习课文后拓展。

积极开展“时文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每日阅读报刊的习惯。

在提倡学生阅读文艺类、社科类图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

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生阅读工作的意见-盐城教育

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生阅读工作的意见-盐城教育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阅读工作意见阅读是中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小学生阅读工作,先后下发了《盐城市加强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关于开展盐城市中小学“双语”阅读先进学校创建评比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强化了学校图书配备等基础建设,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指导活动,培植了一批阅读工作先进学校,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有效提升。

但是,全市中小学阅读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平衡,有的学校阅读工作尚不够扎实有效。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决定在全市中小学进一步强化阅读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秉持“适合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强化对中小学生阅读的深入研究与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育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阅读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系列化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

2.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学会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思考与辨析能力;注重阅读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感受情境和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坚持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以读促用,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积累后的综合运用能力。

3.培育学生人文科学素养。

开展适合相应学段、年级及学生自身兴趣的阅读,拓展学生学科之外的视野与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使学生获取多方面信息与知识,提升人文科学素养。

4.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通过阅读活动,使全市中小学生养成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和理想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阅读要求各地各学校要根据实际,分学段规划确定中小学生的阅读内容。

要结合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分年级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效果,确保阅读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工作的通知县直各教育单位、各乡镇教育督管办、各民办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五个文件精神,现就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作业、体质、读物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做出如下规定:(一)有限带入校园。

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二)细化管理措施。

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三)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四)做好家校沟通。

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写字和课外阅读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写字和课外阅读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写字和课外阅读的指导意见小学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奠基性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实施和开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针对我县当前语文课程实施中忽视学生写字、阅读的实际,特制订本指导意见,望参照执行。

一、关于学生写字1.落实国家课程,确保学生的写字课正常开设。

各学校要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真正落实每周一课时的写字教学。

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时中应安排一课时的写字课;三至六年级的写字课,要作为地方与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灵活安排课时。

2. 根据实际,明确各年段学生的写字要求。

各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写字。

一、二年级加强铅笔字书写,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练习用毛笔描红;三年级开始练习用钢笔写字,四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五、六年级硬笔书写行款整齐,并能用毛笔字书写楷书。

3.保证写字时间,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各学校要保证各年级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时和平时的练字时间。

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每周的写字训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写字课除外)。

注重提高学生兴趣,减轻学生的书写压力,使学生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4. 优化书写内容,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各单位要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字帖,讲练结合,注重实效,让学生临好帖、写好字。

在书写内容的确定上,要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古诗词积累,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达到既完成写字教学,又能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5. 加强写字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

教师要指导学生记住写字要领,寻找写字规律,掌握基本的写字技能。

要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写字水平和发展状况,遵循规律,逐步提高;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写字状况,因材施教,针对性指导。

6.教师示范引领,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同写、同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近期,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连续下发通知,对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课外读物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统称“五项管理”)工作进行部署。

为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不仅直接回应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广泛关注和热切期待,而且密切关系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一子落而全局活的重要作用。

各地各中小学要深刻认识加强“五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努力从“小切口”推进“大改变”,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家校协同、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突出工作重点(一)作业管理。

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

教师要认真选题,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

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标要求,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通过手机向学生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鼓励根据不同学生学业水平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釆取有效措施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作业。

(二)睡眠管理。

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

各地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

不得要求或变相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合理安排学生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

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

要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三)手机管理。

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制度范文(精选多篇)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制度范文(精选多篇)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制度范文(精选多篇)2022 年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制度篇1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2022 年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五项管理”工作方案,具体如下:一、加强作业管理1.严格作业检查制度。

学校制定有教师作业检查制度,统一作业检查、登记要求。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学生无记名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作业检查情况;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抽检,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把控作业布置原则。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适当布置课外阅读、背诵和动手实践性作业。

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各科合计,平均每天不超过40 分钟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严格把控作业的质、量、时。

3.科学设计作业,各年级组、学科组、各班级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鼓励老师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创新作业类型。

4.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进行全批全改,不让孩子自批自改或者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5.学校明令禁止教师推荐、暗示、默许、或者以布置作业为由要求学生统一购买试卷等教辅资料。

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练习册,不得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二、加强睡眠管理1.严格作息制度。

学校严格作息制度,不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

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在自愿并提交申请的基础上,学校进行妥善安排。

2.保证充足睡眠。

学校、家长共同催促孩子做好睡眠管理,家长尽可能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孩子身心放松、按时肃静就寝,不熬夜,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3.重视睡眠管理,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 小时,初中学生应达到9 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 小时。

三、加强手机管理1.学校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对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允许、提出书面申请。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6月10日)各区教育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为贯彻落实《管理办法》,现结合本市实际,就有关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幼儿阅读室)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工作原则一是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进校园课外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

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二是疏堵结合,分类管理。

把控课外读物进校园的主要渠道,明确要求和流程,实行分类管理。

各类进校园的课外读物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

三是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对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研究、创新机制,要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数据库,实现相关信息备案、管理、检索和分析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要组建专业力量加强风险防范、专项清理等管理模式研究。

三、重点任务(一)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幼儿阅读室)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

鼓励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学生和家长代表等多方推荐,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确保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与 改革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与 改革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与改革的意见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体制,加强中小学作业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对作业的研究。

充分认识作业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积极的作业情感体验。

要把作业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突出作业研究在备课环节中的地位。

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二、科学地设计作业。

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提倡教师布置作业之前试做学生作业,以确保作业难度水平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

建设作业资源库,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不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

三、创新作业形式。

教师要坚持“零起点”教学,按照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布置系统性、多样性、趣味性的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积极探索布置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四、合理布置作业。

应采用“基础作业+弹性(特色)作业”的模式,“弹性(特色)作业”要体现分层,灵活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应当堂布置,不能只通过短信、QQ、微信等媒介布置作业,需书写的家庭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在电子设备上完成。

不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

五、严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

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总量控制。

小学一、二年级可布置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业,如课外阅读、口语交际、探究活动、手工制作等阅读、实践体验类作业,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

三至六年级学生晚上9点前、初中学生晚上10点前确有困难,不能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第二天向教师说明情况后可以缓交作业。

寒暑假期间的书面家庭作业一般每天平均用时小学不超过90分钟,初中不超过120分钟。

六、规范作业批改。

教师要根据作业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作业批改方式,做到有布置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纠必复批。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

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通用8篇)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方案(通用8篇)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作业, 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 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促进学生爱读书, 读好书, 根据教育部《中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方法》, 结合本校实际, 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严格管理, 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的要求, 开展校园读书活动, 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 建设书香校园, 指导亲子共读, 建设书香家庭, 营造爱读书, 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机构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 业务校长任副组长, 领导成员全员参与, 成立工作组, 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 推动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工作内容1.加强排查, 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要求认真排查馆藏图书, 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 要封存管理, 不准借阅, 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 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 教育学生禁读, 并及时告知家长, 各班要通过家长会, 家长群, 家访等方式, 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 不宜读物, 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 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 应剔除, 禁止学生阅读。

2.强化管理, 严谨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 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 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 要严把“12种情形”关, 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

推荐学生课外读物, 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 全面性, 适宜性, 多样性, 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 内容积极, 可读性强, 启智增慧”的标准, 从严管理, 确保好书进校, 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有关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有关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有关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我的办公桌上,笔尖轻轻触碰着纸面,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的方案在我脑海中逐渐浮现。

这个任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毕竟有着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阐述这个实施方案。

一、作业管理1.合理布置作业。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量,避免过量或过难,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加强作业辅导。

鼓励教师利用课后时间,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高作业质量。

3.家长参与。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进度,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不代替孩子完成作业,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睡眠管理1.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制定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3.关注学生睡眠质量。

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睡眠状况,发现睡眠问题及时解决,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三、手机管理1.限制手机使用。

学生在校期间,除特殊情况外,禁止使用手机。

学校应设立手机存放处,统一管理学生手机。

3.家长配合。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限制孩子在家中使用手机的时间,避免沉迷。

四、读物管理1.严格筛选读物。

学校应加强对读物的筛选,确保学生阅读的书籍健康、有益。

2.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应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3.家长推荐。

家长应积极推荐有益的书籍给孩子,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成长。

五、体质健康管理1.加强体育锻炼。

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学生体质。

2.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3.家校合作。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体质健康状况,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应成立“五项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完善制度保障。

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五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落实责任追究。

加强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加强课外读物管理方案

加强课外读物管理方案加强课外读物管理方案1一、统一思想、科学宣传、统筹规划1、大地小学成立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读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某某副组长:某某成员:某某2、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相关通知要求,提高教师思想认识,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二、课外读物推荐工作坚持五项原则大地小学课外读物推荐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1、方向性。

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

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

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

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

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

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四个基本标准1、主题鲜明。

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2、内容积极。

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

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3、可读性强。

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4、启智增慧。

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四、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工作程序1、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各年级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阅读工作意见阅读是中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小学生阅读工作,先后下发了《盐城市加强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关于开展盐城市中小学“双语”阅读先进学校创建评比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强化了学校图书配备等基础建设,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指导活动,培植了一批阅读工作先进学校,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有效提升。

但是,全市中小学阅读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平衡,有的学校阅读工作尚不够扎实有效。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决定在全市中小学进一步强化阅读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秉持“适合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强化对中小学生阅读的深入研究与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育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阅读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系列化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

2.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学会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思考与辨析能力;注重阅读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感受情境和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坚持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以读促用,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积累后的综合运用能力。

3.培育学生人文科学素养。

开展适合相应学段、年级及学生自身兴趣的阅读,拓展学生学科之外的视野与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使学生获取多方面信息与知识,提升人文科学素养。

4.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通过阅读活动,使全市中小学生养成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和理想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阅读要求各地各学校要根据实际,分学段规划确定中小学生的阅读内容。

要结合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分年级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效果,确保阅读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要根据学生的阅读个性和阅读水平,科学安排学生的阅读量。

在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保底阅读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我市中小学生的阅读量,力争做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阅读量不低于10万字、三四年级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60万字、五六年级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1 00万字,即小学阶段阅读量不少于700万字;初中七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八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20万字、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初中三年阅读不低于600万字;高中三年阅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四、具体措施1.推进阅读工作的课程化建设随着部编教材的全面使用,阅读纳入课堂教学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全市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构建有学校特色的“阅读教学课程”。

要着力整合阅读课程资源,把阅读指导课列入课表,安排老师上课。

要根据不同的学段、年级妥善安排学生阅读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阅读。

要坚持课外阅读课内化,利用课内时间,有效开展适合本学段、本年级的教学课例研究,如阅读指导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拓展课等,从而在阅读的兴趣激发、方法指导等方面给予学生切实可行的指导。

鼓励并指导教师进行“阅读个案研究”“阅读微课题研究”,从而在推动学生阅读的整体提升上实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

2.强化阅读工作的科学化建设拓展阅读的广度。

各地各学校着力在“三全”上取得成效。

一是强化全科大阅读。

在继续重视对学生语文、英语阅读的同时,要注重数、理、化、政、史、地、生、科等各门学科的阅读理解拓展与训练工作,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有意识地向艺术、哲学、科普、人文、社科领域阅读延展。

要注重传统经典和现当代文学经典的阅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让经典进校园进课堂,使学生在阅读经典中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

二是要强化全体大阅读。

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要有阅读计划与措施,面向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要积极参与阅读,都要有自我阅读的计划与任务目标,让全体学生共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三是要强化全过程阅读积累。

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各学校要研究规划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全过程阅读的整体设计的系统方案。

倡导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过程阅读,倡导零碎时间阅读与集中时间阅读有机结合;倡导家庭阅读、社区阅读、公共场所休闲阅读的一体化衔接。

明晰阅读的梯度。

各学校要分学段提高阅读科学化水平,幼儿园要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指导学生绘本阅读,小学、初中、高中要根据不同学科课程标准,科学拓展阅读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重点加强幼儿阶段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亲近书籍、喜爱读书;重点加强小学初中阶段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素养的积累,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加强高中阶段学生阅读理解与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

提升阅读的高度。

各学校在阅读活动中要引领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作品的优秀人物故事中体验道德的感召,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理想追求,锤炼学生意志品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砥砺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逐步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培育学生人文精神,打好学生精神“底色”。

挖掘阅读的深度。

各学校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进行阅读,尤其要引导学生掌握泛读、精读、赏读、评读的方式方法,读前要学会浏览熟悉书本概要与框架结构,读中要学会领悟与回味书本精彩与细节,读后要学会概括提炼书中精髓内容,感受作品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以及情感世界与历史文化背景。

在指导阅读中,要反对阅读低龄化的倾向,反对片面挖掘阅读深度而增加阅读繁难偏怪内容的错误做法。

显现阅读的效度。

阅读效能有其自身特殊性,阅读工作的开展既有“立竿见影”看得见的显性成绩,更有长远的潜移默化“看不见”的隐性效益。

要通过阅读方式的变革,既注重眼前效益,更注重长远效益。

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整体素质,通过阅读积累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读后感想、书面写作读后反思,综合运用阅读素材进行再加工、再探索、再研究。

坚持让学生带着“阅读营养”走进自然、观察社会、参与实践,用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防止和纠正“死读书”和“读书死”的不良现象。

3.开展阅读工作的特色化建设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优秀美文诵读展示、百科知识竞赛等,展示读书成果,总结推广阅读经验,持续加强阅读工作。

通过阅读方法指导、主题读书会,读书评论、读书笔记指导和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全市所有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一次“读书节”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题读书活动、阅读知识竞赛。

鼓励各地区各学校创新阅读活动方式,培植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如阅读校园行、阅读考级、国学知识大赛、诗词大会等,推动区域内、学校内阅读工作深入开展。

4.促进教师阅读的专业化建设各地各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指导鼓励教师阅读,提升教师队伍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各学校每学期都要向教师推荐或发放必读与选读篇目及优秀学科专业书籍。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各学校各学科向学生重点推荐的阅读书目,教师要先行一步,潜心阅读,精心筛选。

各学校要组织教师读名著读原著读专著,在学生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为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倡导师生共同阅读,实现教学相长。

要加强阅读团队的建设,成立“学校阅读研讨共同体”,树立一批先进的教师阅读团队。

五、阅读考评各地各学校要加强学生阅读工作的过程性督查和考评,建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

要把学生的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

遵循“重过程、重激励”原则,通过考核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模式,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袋,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学校要将教师开展学生阅读工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范围,做到学校阅读工作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考评、有总结、有提高。

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学校阅读工作考核标准并强化考核工作。

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加大对阅读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力度。

阅读工作要列为地方教育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视导和其他教育综合督导检查中,作为重要内容予以督查。

县(市、区)教育局对所属学校阅读工作检查考核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市教育局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阅读大赛,评选出一批“阅读优秀学生”、“阅读优秀指导教师”和阅读工作先进学校,适时开展大阅读工作专项督查。

六、阅读组织市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和机构共同参与的全市中小学阅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推进学校阅读工作。

市教科院具体负责学校阅读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

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阅读领导小组,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指导小组,健全管理系统,形成阅读推进的合力。

各地各学校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共同把阅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给阅读推进工作以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加大投入力度,扩充资源建设。

各地各学校要加强学校图书馆(室)、班级图书角建设,努力改进学生阅读环境,为学生阅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学校要订购充足的适合学生和教师阅读的图书及报刊,使生均拥有量高出省定标准。

各学校图书馆(室)要明确专人负责,配齐配全专兼职管理人员,并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强化阅读资源的专业化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图书借阅览制度,保证学生有固定的阅览时间和场所,方便教师学生自由阅读。

着力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阅读氛围。

校园是全社会阅读的重要阵地,要做好阅读工作向家庭和社区延伸,着力营造学校家庭社区共同阅读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开设家长辅导孩子阅读指导课,引导家长带动孩子亲子共读,言传身教,发挥好家庭育人的功能。

要提高社会阅读的品质和内涵,对家庭和社区选购书籍或原有藏书,要进行甄别分类。

加强廉政建设工作。

各地各学校不得以加强学生阅读之名,强行向学生推销各种书籍,也不得统一为学生订购各种书籍。

严格执行在书籍购买征订等方面的廉洁规定,凡有违反规定,一经举报或查实,将严肃查处。

对布局调整学校撤并、社会或个人捐赠给学校的书籍,要组织人员认真清理,剔除糟粕,不让有害读物进入校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