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精品试卷 吉林一中

高考语文精品试卷 吉林一中
高考语文精品试卷 吉林一中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姜夔是得到过很多人赞美的。张炎在《词源》中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还有人说他的短处,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姜白石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这是因为姜夔早年学过江西诗派,有所谓“脱胎换骨”之说,即把别人说的话,变一个方法说出来,让它新奇,不庸俗,不平凡。姜白石词的好处在于他的不庸俗,只是他有心要出奇制胜的意思太多了,想要抒发的情感反而受了损伤。

从选材上讲白石的词也有对政治,对国家的关怀。例如他的一首比较流行的词上半片说:“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慢》)除此以外,在他的词里表现得更多更鲜明更强烈的是他的一段爱情往事。姜夔二十几岁遇到一位女子,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一直没有忘记。对国事的悲慨和对过去爱情的怀念,是他词里主要的两种感情。掌握了这两种感情,才能懂他的词,否则便不知所云了。他有四首不同时期的《鹧鸪天》,都是在正月十五前后写的。因为他跟那个女子最后的分别是在灯节前后,分开后多少年他都不能忘怀这一份感情。

一般人赞美姜夔的词的风格,大多说他是“清空”的。“清空”是什么呢?是要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例如他的《疏影》一诗,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苔枝缀玉”,这是直接描写梅树的形象特征。有一种梅叫苔梅,它的枝干上都长着绿色青苔,青苔的美丽就好像是翠玉的颜色。梅花树上有一对翠色的鸟,是“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这句词有一个神话典故,隋代赵师雄曾于天寒与一美人相遇欢饮,有一绿衣童子歌舞助兴。师雄醉卧至破晓,起视梅花树上有翠鸟啼叫,盖美人即梅花所化,绿衣童子则翠禽所化也。这不必是完全写实,而是写他怀念的往事,一段爱情故事。“客里相逢”,他现在是住在范成大家里,又看到梅花了。在一个篱笆的墙角,黄昏的时候,“无言自倚修竹”。他用了杜诗《佳人》的典故,“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词人心里的梅花树,就像诗里的女子,寂寞孤独地靠在竹子旁边。

“昭君不惯胡沙远”三句,他仍然不是写直接的感受,而是思索有关梅花的事典。江南的梅花,流落到北方黄沙的地带了,美丽的昭君,流落到北方的胡地了。昭君是汉地的女子,她应该不习惯胡地这么远的地方。她心中应该永远地怀念江南江北的河山。现在姜夔看见的是江南的梅花,所以他说沦落到北方的那个昭君,是象征梅花的那个昭君的魂魄回到江南来了,它显得这样的幽雅和孤独。“环佩一句”化用的是杜甫《咏怀古迹》中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借用昭君的故事暗喻梅花的美丽。

(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之姜夔》,有删节)

1、下列对《疏影》一诗“清空”风格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师雄遇花神的典故,并不是完全写实,而是诗人回忆起青年时代的爱情往事,这是姜夔诗词中两种常见情感之一。

B、诗人通过比喻手法,描写梅树的枝干上长着绿色青苔,远看去,颜色美丽的就好像是翠玉的颜色。

C、诗人没有描绘梅树的情态,而是借助《佳人》一诗,通过塑造一个翠袖薄衫,日暮倚竹的女子形象来展现梅树的寂寞孤独。

D、诗人化用杜甫的诗句,描写王昭君耐不住胡地的风沙,思念江南江北的河山,终于归来,借昭君来展现梅树的美丽。

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张炎说姜词如去留无际的孤飞野云,实际上是说姜夔的词追求新奇,不平凡;沈义父所说的生硬处,指的是情感抒发有时受到妨碍。

B、姜夔的诗作以表达爱情为主,这是因为他不能忘怀过去的一段感情,但他也有关心政治的一面,《扬州慢》一诗表达的就是他对国家的感慨。

C、“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讲的是赵师雄路遇美人,两人欢饮,翠衣童子在一旁舞蹈助兴,次日酒醒,发现女子化为梅树,童子化为翠鸟。

D、“客里相逢”的意思是在客居之中见到这株梅花,客居说的是诗人不在自己的家乡,当时是住在范成大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姜夔写词出现追求新奇,甚至导致诗作情感受损伤的情况,是与他早年学过江西诗派有关,可见江西诗派的诗人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B、姜夔因为同爱人分离是在正月十五前后,所以之后的每年的灯节大都会产生思念痛苦之情,这种情况延续了很长时间。

C、《疏影》一诗,化用《佳人》诗句,不仅是为了展现梅的情态精神,还潜藏着诗人对曾经感情的不舍思念,这种思念使本诗有了浓郁的婉约风格。

D、《疏影》诗中,写到王昭君,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弱,被迫和亲的痛恨,和对昭君这样的女子的同情怜悯。这体现了他关注政治的一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隆兴元年,迁正字。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越级升迁),罢,奉祠。

起知处州。陛对,论力之所及者三,曰日力,曰国力,曰人力,今尽以虚务耗之,上嘉纳。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差者,以轻其役。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处多山田,南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作通济堰于松阳、遂昌之间,引溪水四十里,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中,《令》以绢计罚金,估价轻而论罪重,成大奏:“承平时绢匹不及千钱,而估价过倍。绍兴初年递增五分,为钱三千足。今绢实贵,当倍时直。”上惊曰:“是陷民之苛政。”遂增为四千,而轻刑矣。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金宋最初的受书礼为君臣之礼,极尽屈辱,隆兴议和后改为叔侄之礼,但没有具体讨论接受国书的礼仪),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徽钦二帝灵柩。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金迎使者慕成大名,至求巾帻效之。至燕山行宫,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见金主,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击而欲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

除中书舍人。初,帝书崔寔《政论》赐辅臣,成大奏曰:“御书《政论》,意在饬纲纪,振积敝。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上称为知言。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成大草诏,留诏七日不下,又上疏言之,遂罢。

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女,常导之寇边,成大重赏檄群蛮使相疑,俄禽文才以献,即斩之。凡人才之可用者,悉致幕下,不拘于小节。

召对,除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两月,为言者所论,奉祠。起知明州,奏罢海物之献。会岁旱,奏移军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以病致仕,进资政殿学士。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

(《宋史·范成大传》,有删节)

4、下列各句加点字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除吏部郎官授予官职

B、估价轻而论罪重评定

C、上面谕受书事告诉

D、意在饬纲纪损伤

5、下项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B、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C、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D、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6、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范成大颇有政治才能,在管理处州时做了两件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个是创建“义役”来减轻百姓的徭役压力;二是疏通年久失修的通济堰,来灌溉农田。

B、范成大出使金国,在宋金受书礼的外交争议的大背景下,坚持自己的立场,争取恢复相对公平的两国关系,没有因为受到威胁而放弃,展现了自己的骨气。

C、皇帝想要任命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但是范成大反对,于是便趁自己负责起草诏书的机会,压下任命诏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弹劾,于是皇帝收回任命。

D、四川白水砦的守将暗中与边境土著勾结,不仅娶了当地的土著女子,而且引导他们入侵宋国边境,范成大先设计让守将和土著内讧相争,然后一举擒拿。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上惊曰:“是陷民之苛政。”遂增为四千,而轻刑矣。

②凡人才之可用者,悉致幕下,不拘于小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8—9题。

咏梅九首(其一)

高启

琼姿只合①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②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山中雪后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③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注释】①合:应该。②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留下过描写梅花的佳句。③檐流:屋檐上滴下的流水。

8、颈联正常语序是“萧萧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残香”,简要赏析其手法。(5分)

9、两首诗都写到“雪满山”,请结合全诗分析二者所表达情感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琵琶行》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描写琵琶音乐动听的两句是:,。

②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妇孺相随饷田的场景的两句是:,。

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躬耕南阳时的人生理想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老艺术家朱旭:60载戏剧未封厢

有许多观众提到朱旭,熟悉的更多是他的影视作品,像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电视剧《末代皇帝》……人们不大了解他还有一段很长很深的话剧历史。从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起,他的“根”就一直深扎在舞台艺术里,有着扯不断的感情。晚年的朱旭曾经三次谢幕,三次食言。也许正如曹禺老院长所说:“许多年纪大、体力弱的伟大演员,死也不肯离开他的舞台。历史上很有一些演员,鼓尽最后一口气,读出悦耳的台词。”

初到人艺的朱旭才20出头,一米八的大个和东北人的爽直,怎么看都和戏剧不搭界。朱旭的外在条件不算好,嗓子也不亮,还有严重的口吃,有时说说话儿就卡壳了,越急越说不出来,甚至憋得脸通红。但只要上了台,朱旭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口吃的毛病也不治自愈。在人艺的《人艺之友》报里有许多演员漫画,朱旭那幅漫画下题诗头两句就是“台上口悬河,台下结巴磕”。其实,暗地里他也狠下功夫,不光把所有台词抄下来,每句话该怎么说,语气轻重、气头安排都是事前琢磨好、反复锤炼多少遍,才有了台上的口悬河。

最初,朱旭只能跑跑龙套或演一些小角色。但不论角色大小、正面反派,只要分配了角色,他都会认真研究,角色所处的时代是怎样,那个年代的人生活里是什么样的……把人物彻底吃透了,他站到台上,说出话来,一举手、一投足才让你相信他就是那个人。当年,朱旭在莎士比亚的名剧《请君入瓮》里,扮演过一个“大混蛋”,观众可以通过表面的“混横不讲理”表现看到、想到人物背后深刻的内涵,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同时,还有一位青年演员也扮演了这个角色,虽然在生活中他的身上很有几分与人物相似之处,但是表演却不见精彩,不能引起观众的联想和思索。两厢比较,相差甚远。

像朱旭这样没受过系统训练、先天条件也不出众而能独树一帜的表演名家非常难得,除却台下书不离手的刻苦自修,更是靠着数十年扎实深入的舞台艺术实践。朱旭在回顾自己表演经验的文章《形象的矛盾和演员的创造》中这样总结到:“个性,可以说是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抓住具体人物的矛盾,可以创造出不同个性的艺术形象来。”

朱旭在话剧《红白喜事》中饰演的直率木讷的“三叔”,以演技入微、原生原态,颇受行家赞誉,因此,他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在话剧《芭芭拉少》中,他饰演的军火商高安德谢夫,以惟妙惟肖、出神入化之演艺,把萧伯纳的名剧推向了新的高度,充分显示了他的表演功力。出演话剧的成功,一时间使走红的他让未能一睹其剧中风采的观众抱憾不已。在美国名剧《哗变》中,他把性格乖戾的舰长奎格,也映在了观众的心里。

有评论家说:“你听他的台词,其中的抑扬顿挫,都别有一番韵味和境界;而他的举手投足,绝对是有分寸,有尺度的;这分寸、尺度,同样来自对于对人物的深切的体会。”

纯熟的演技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蕴,塑造出多个鲜明生动的银幕形象。

朱旭从80年代中期起进入影视圈,几十年练就的高超演技,积累的深厚生活和文化底蕴,使他声名鹊起,他的艺术逐步由话剧的小舞台辐射到亿万观众的心里。1996年,他以影片《变脸》中的绝佳表演,摘取了第九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桂冠。

戏里的朱旭松弛自如,戏外的他更懂得生活的惬意。下围棋,拉京胡,扎风筝,做春饼,烹小酒,怡然自得。他是个好玩儿之人,而且都玩儿到一定境界。年轻那会儿,朱旭就是个体育健将,踢足球,打篮球,他都是前锋,敢拼敢冲,锻炼出了一副好身体。正因为如此,现今年届八旬的朱旭不但一直坚持着戏剧演出,在影视剧领域也是成果斐然。

朱旭拉得一手好京胡,当年还是跟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老先生学的琴。在戏里,他娴熟悠扬的演奏为人物的塑造锦上添花。朱旭从不因自己的爱好打扰到旁人。京胡声音太吵,他怕影响街坊四邻就买把二胡来拉。遇到演出需要排练,他要么早早到排练厅练习,再不就用一根筷子别着小声地拉。从中可见人艺老一辈演员台上演戏,台下做人的风范来。

朱旭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中和舞台上都充满热情的人。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但滋养了他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而且在举手投足间更透出一股子悠然自在。(摘编自《老艺术家朱旭:60载戏剧未封厢》)相关链接

①朱旭,1949年4月考入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干部训练班,7月随华北大学文工队三队到天津等地演出,11月调华北大学文工队二团(即后来的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任演员。1952年,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后的第一批演员。(摘自“百度百科”)

②朱旭在《变脸》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堪称完美,嬉笑怒骂表现的淋漓尽致,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在舞台艺术方面,达到了“人演戏”的境界。为了演好川剧老艺人这个角色,年高65的他在拍摄以前,苦练了一个月的川剧变脸,还签订了不外传协议,可见其认真程度。(摘自影评《浅谈<变脸>》)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所给的材料,让我们详细了解了朱旭从建国初开始从艺生涯的每一个段落,使传主的音容笑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B、朱旭不论扮演的角色大小,都能通过自己的认真研究,把剧本中的人物吃透,在舞台上,创造出不同个性的艺术形象来。

C、朱旭认为,演员在表演时,只要不违背作者原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优势突破剧本的限制,演绎出自己的精彩。

D、老艺术家朱旭既有大家风范,又极富艺术个性,他对话剧艺术追求不止的精神,在当今喧嚣浮躁的文艺界尤显启示意义。

E、已经是耄耋之年的朱旭依旧活跃在话剧艺术的舞台上,完全得益于他多年体育锻炼成的良好体魄和生活磨练出的从容心态。

⑵文章第一段引用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先生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⑶朱旭先生在话剧方面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⑷综观全文,朱旭先生的形象由哪几方面构成,请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把安全生产作为电力企业的生命线来抓,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要,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中国经济不能再靠短期政策刺激,应当采取的措施,真正进行结构性改革。

奥巴马此次企图以贸易保护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却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

A、曲突徙薪釜底抽薪饮鸩止渴

B、曲突徙薪饮鸩止渴釜底抽薪

C、饮鸩止渴釜底抽薪曲突徙薪

D、饮鸩止渴曲突徙薪釜底抽薪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印度人民党的莫迪今年5月份成功当选总理,他分居数十年的妻子贾索达班日前现身,要求获得与总理夫人相匹配的待遇。

B、只有我们了解了八十年代初的具体情形,才能对他的《随想录》,有丰富的认识,才会对巴金与那个时代的关系,有较为贴切的理解。

C、美国国际出版公司关于日本政府要求修改其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内容一事作出回应,表示明确支持作者的表述是符合事实,不作任何修改。

D、不能说24日的降息不会导致人民币升值,虽然会有间接影响,但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影响更多的还是美国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未来的发展情况。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

①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

②或描绘动人的场景,或抒发美好的情感;

③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辞藻装饰起来的;

④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

⑤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⑥华丽辞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

A、①⑤④②③⑥

B、②③⑥①⑤④

C、③⑥①⑤②④

D、②⑤③④①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对隐身材料来说,对某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好,。例如,对激光探测的隐身性能好,一般对红外探测就不能隐身。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研制兼容型隐身材料。当然,,出现科幻电影中的隐身衣,隐身房子等。总之,从发展前景看,。

16、下面是某市驾驶证科目二考试的考试流程图,请用简要的语言完成对该流程的表述。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果树园里,果树枝上,会长出一种生长势头过于旺盛的生长枝,果农们把它叫做“徒长枝”。徒长枝生长迅速,占据空间大,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对果树的生长结果十分不利。为了使树体通风透光,节省营养,果农们要剪除这些徒长枝。但如果衰老的果树枝下长出徒长枝,果农们就会把衰老枝剪去,把徒长枝培育为新的骨干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一句说明“清空”主要指诗歌中形象的塑造,A项说的是姜夔诗歌的主要情感之一;B项是直接描写形象,不是“清空”“遗其外貌”的体现;D项不是昭君归来,而是其魂魄归来。)

2.C(表述不太准确,有两点误区,一该表述可理解为正变化,二不是女子变为树,童子变为鸟,而是女子本为树,童子本为鸟。)

3.D(文章指说他的诗作有两种主旨,但没说本诗也有两种倾向。本项推断超出文章所给信息,至于说对和亲女子的同情,更是凭空推断。)

4.D(本句是整顿的含义)

5.B

6.D(原文只说相疑,没说内讧相争)

7.①皇上吃惊地说:“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使动1分)的苛政。(判断句1分)”于是律令中定的绢价增为四千(语义1分),因而让刑罚减轻(使动1分)了。(句意1分)

②凡是(1分)可用的人才(句式1分),范成大全部招纳(1分)到幕下,不受小礼法的拘束(句式1分)。(句意1分)

8.使用了衬托手法。(1分)诗人借助依傍梅花的寒竹衬出梅的清正高峻;借助掩埋落梅的青苔衬出报春之梅的无私。(2分)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欣赏。(2分)

9.高诗描写的雪满山是卧梅的背景,侧面烘托出梅花高洁的品行。写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3分)郑诗描写的是诗人清晨开门所见之景,塑造了一个雪晴之后日照雪山的冷清画面,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寂清净之感。(3分)

10.①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②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⑴D3分,B2分, A1分(C项“不违背作者原意”文中无据;A项“每一个”绝对化,“音容笑貌”不符合文意;E项“完全”绝对化)

⑵①侧面烘托:突出传主对舞台艺术追求一生,老而不已的精神;②升华主题:将朱旭热爱舞台艺术的深厚感情推及普遍,成为许多戏剧艺术家共同的精神特质;③照应标题:紧扣“老”“60载”概括出传主的人生境界。

⑶①顽强的毅力——克服口吃;②求精的作风——吃透人物;③实践的精神——数十年舞台;④突出的功力——角色创造;⑤独到的认识——关于个性。

⑷①舞台艺术方面;②银幕形象方面;③生活情趣方面;④人生情怀方面;⑤文化底蕴方面。(学生能概括出四方面,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回答的,给8分)

12.A(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发生;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饮鸩止渴比喻指用有严重危害的手段解决眼前问题。)

13.A(B项“只有”调到“我们”后,“丰富”改为“充分”;C项第二分句杂糅;“关于”改为“针对”;D项双重否定失当)

14.B

15.答案:①往往对另一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就不好;②隐身技术和隐身材料还会发展到别的领域;③隐身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答对1句,得1分;答对2句得3分;答对3句得5分。)

16.学员驾车从考试起始点出发,先在坡道起步考试区域进行考试,完成后转入倒库考试区域,接着进行曲线行驶及直角弯考试,最后在完成侧方停车考试后,回到考试起始点。

17.哲理: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事理:①正确对待新生事物;②学会戒除不良嗜好;③育人的科学性;④理性的选择

【附录1】文言文翻译

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中进士。朝廷授予户曹之职,监管和剂局。隆兴元年(1163),提升为秘书省正字。又多次升调,为著作佐郎,被任命为吏部郎官。有人说他的升迁逾越等级,朝廷罢去他的职位,让他管理祠观。

后来被起用为处州知州。入宫回答皇帝的提问,陈说力的内容包括三方面:日力、国力、人力,今天全部被不急的事务耗费掉,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处州百姓因抗争劳役而吵闹、争论,范成大于是创建了义役,按照家庭贫富程度出钱买田,资助承担徭役的人,百姓很是方便。此后范成大进宫上奏,说到此事,皇上于是下诏颁布义役法在各路实行。处州多山田,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在松阳、遂昌之间修建了通济堰,引导溪水流到四十里外,灌溉农田二十万亩。通济堰因年岁久而坏,范成大走访故迹,派人垒石筑堤,建立堤闸四十九所,使上中下灌溉有条有序,百姓深得其利。

朝廷任命范成大为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年间,《令》规定以绢为单位统计罚款的数额,法令中对绢价的评估便宜了因而导致实际的判罚很重,范成大上奏说:“太平年代绢每匹不到一千钱,而法令中估的价超过实际几倍。就算绍兴初年绢价递增了五分,价钱定到三千也足够了。但现在绢实在贵,应当比当时的价格翻一倍。”皇上吃惊地说:“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苛政。”于是律令中定的绢价增为四千,因而刑罚减轻了。

隆兴年间朝廷与金再次议和,却没有议定金国接受宋国国书的礼仪,皇上曾感到后悔。调任范成大为起居郎,暂授资政殿大学士称号,充当金国祈请国信使。所送国书是专门为了请求接回徽宗和钦宗的灵柩一事。皇上当面告诉他自己对接受国书之事的看法,范成大请求一起写在国书中,皇上不答应。金国迎接使者的人仰慕范成大的大名,以致效仿他戴巾帻。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朝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

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主大吃一惊,说:“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金朝左右大臣用手板击他,要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送上。金朝廷上议论纷纷,太子想杀死范成大,越王阻止了他,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气节而归。

朝廷任命范成大为中书舍人。开始,皇上书写崔寔的《政论》赐给辅臣,范成大上奏说:“御笔书《政论》,本意在于整饬法纪,革除积弊。而近日大理寺议定刑罚,顺次加重一级,这不是以严刑换取太平,而是残酷。”皇上称他说的是明智的话。张说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起草诏书,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张说的任命最终被去除。

任命范成大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族之女,常常带人攻打边境,范成大用重赏使蛮人互相怀疑,不久,王文才被俘获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杀掉了他。蜀北边境过去有义士三万,是本地的民兵,监司、郡守私自役使他们,都统司又让他们与大军轮流戍边,范成大极力说这样不行,皇上下诏命令遵循旧法。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纳到幕下,不受小礼法的拘束。

皇上召范成大入宫对话,任命他暂代吏部尚书之职,拜官为参知政事。两个月后,被谏官所弹劾,奉命主管祠观。被起用为明州知州,上奏请求罢除进献海物。遇到干旱年,上奏调军队储蓄的米二十万石以赈饥民,减去租米五万石。范成大因生病请求休息,皇上提他为资政殿学士。绍熙三年(1192),加职大学士。四年(1193),范成大逝世。

【附录2】诗歌翻译

①“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琼姿,这是古诗词中的常用词了,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不过,诗的首联,却一点也不因这措辞的常见而显得平凡:神话中的昆仑山,上有瑶台十二座,皆以五色彩玉筑成;梅花既有瑰丽的风姿,那么就本该(合,应该)充任瑶台上的琼玉,至于它们为何不留居在飘渺的仙山,却被不知哪位仙家之手,栽向了江南的处处山林,这,可真是个令人大惑不解的疑问!这二句,给凡间的梅花,赋予了谪仙的身份,使它们纵然已降生到地上,却终究是超凡出尘、气质异于俗中众花。若不是诗人对梅的品行理解至深,安能作此奇想、出此奇语、发此奇问?至于为何只说栽于江南,而不说栽于天下,这,也可算得个疑问:大概,诗人一生足迹不出江南,在他的心目中,只有这片山川钟秀、人杰地灵的广土,才最适宜迎接梅的降临?

“雪满山中高士卧”,梅花到底还是来到了人间,不过,它们既然是夙具仙骨,当然也不屑在尘埃之中生长;远离人迹的烦嚣,栖住到大雪铺满的深山,这,才是这位孤高拔俗的隐士的愿望。常人说到梅花,总不免提什么“傲霜斗雪”,其实,梅花又何尝逞勇好斗?雪满山中,它们却稳稳地酣卧,何尝把大雪放在心上?大雪又怎配做它们的对头?“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到底是花的一种,是世人愿意亲近的美人,不过,这美人既然是仙子下凡,俗人当然不能轻易窥到,若去闹市中寻觅,无异于水中捞月。你须得摒弃一切俗念,退身到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那时,你才能见到她款款而来,神情是那么超朗闲雅,容貌是那么清秀动人,一如《世说新语》中的咏絮才女谢道蕴,“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请反复吟诵这千古名句,请反复体味其中的含义:独立而无惊、无憾的高士,秀雅而不艳、不俗的美人,梅花的高洁精神,不正化身于这二者而得到了最生动的显现了吗?“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这二句是分承上二句,再作进一步的申说,其原来的含义,应该是如下:山间的苍苍秀竹,自不会放过与高士交结的机会,它们把自己萧萧竹声中的清寒,奉献给梅花的身影,好让那疏朗的梅影得了清寒的依附,更显得仪态高峻;山间最不起眼的漠漠青苔(漠漠,密布之貌),也知道爱怜美人,当她完成了报春的使命,零落的花瓣半蚀于春泥之时,它们也会把自己身携的微微春意,轻轻遮掩在她残留的清香之上,好让无意争春的美人,也多少领受点春的回报。这二句的正常顺序,本来也该是“萧萧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残香”,殊不料,诗人却把“寒”与“春”提炼到醒目的句首,显得这二者才是依托于“疏影”、“残香”的梅之魂魄,而遗于句尾的“竹”、“苔”,倒成了这二者蜕下的躯壳。次序一变,诗的境界顿异,诗人的笔法,真是老到。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作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诗,虽然他不是第一个咏梅者,但诗人大概认为梅花的“好咏”(佳作)自他而始。在何逊之后,诗坛上当然也不乏“好咏”,但诗人在这里说梅花自从何逊去了便不逢知己,使自己不禁要问它们在漫漫的岁月里,寂寞愁苦地在东风中开落了多少回,似乎近千年来只生出自己一个梅花的知音——这,说他目无古人、过于

自负,也未尝不是;但若没这份空前的自信,又如何有胆量抛开古人的陈规所限,别创出这千古佳作?况且,佳作既已咏成,就算他真的笑傲古人,古人到底也指摘他不得!

具体的梅易写,抽象的梅难说;梅之形态易赋,梅之精魂难摄。何也?诗人若不先禀有梅的灵性,又安能窥到梅的灵魂深处?因此,由此意义上说,读者最该佩服的,倒不在诗人手笔的高妙,而应是诗人襟怀的高洁;读者在梅的“疏影”之上,也更该细看是否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依”着。

②雪整整下一夜,到天明是天空依旧飘洒着细细的雪,整个山谷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觉得恍然置身于梦境中,谷中央的小瀑布早已结成了条条的冰凌,晶莹剔透,树枝上沉沉的压着厚厚的积雪,风吹来,树枝上的雪花绵绵密密的随着风纷纷扬扬的飘洒开来。

吉林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吉林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吉林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吉林高考语文考试考查热点,考生在备考阶段需要多做阅读练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各位考生阅读练习。吉林高考语文阅读原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毛磊如今已是耄耋... 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吉林高考语文考试考查热点,考生在备考阶段需要多做阅读练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各位考生阅读练习。 吉林高考语文阅读原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毛磊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作为较早从事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涉及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当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令他欣慰的是,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现已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颇为活跃的领域,一批年轻学者正在把国共关系的研究向更深领域推进。 毛磊出生于1931年,幼年时因日寇侵华而辍学,14岁开始当学徒,抓住一切机会刻苦读书。中学时期的毛磊成绩优秀、表现积极。1951年5月,正读高二的毛磊光荣入党,成为学校里第一名学生党员。 1952年,毛磊考入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留校担任校长秘书,二是前往当时的中南政法学院任教。"我中学时候就立志将来要从事学术研究。"毛磊毅然选择了后者。 中南政法学院合并到湖北大学后,招生人数大大减少,老师们纷纷改教

其他课程,毛磊则申请成为党史教师。为上好第一堂课,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读报、整理文件、收集历史资料,日夜备课"。经过整整两年的准备,17次修改讲稿后,毛磊走上了讲台,用生动的讲述赢得了学生们的肯定。从此,毛磊开始了他的党史教学和研究生涯。 在教学过程中毛磊意识到,要教好中共党史,必须熟悉中国现代史,也要了解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特别是1979年全国人大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有关两党和两岸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从1984年开始,毛磊全身心投入到国共两党关系的研究中去。他开始收集资料,留心与研究相关的报刊、书籍。随着积累的资料越来越多,毛磊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他逐渐认识到国共两党关系的研究任重道远,仅靠他一个人和一个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毛磊开始寻找合作者。他找到了时任中共武汉统战部长王功安。1988年,毛磊和王功安合著的《国共两党关系史》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的专著。 随后,在毛磊等相关学者的积极推动下,武汉有关部门经过周密准备,召开了全国首届国共两党关系学术讨论会,这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热潮。 "大量论著相继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进入新阶段。从此,由过去只研究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发展到研究两党的整体关系;由少数地区研究国共关系而扩大到全国范围。"毛磊对记者说,研究开展后,相关的理论问题相继涌现。例如,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两党之间关系的发展有无规律可循,如何建立学科体系等。

吉林省四平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检测试卷

吉林省四平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 . ②⑥①③④⑤ B . ②⑤⑥①④③ C . ⑤②⑥③①④ D . ⑤⑥②④③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三下·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中华王朝不论迎佛也好,辟佛也罢,都展现了佛教对代表中国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的新塑造。西域的于阗王国是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商人驻足之处,也是西行东来的僧侣歇脚所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的佛寺,宝殿主尊是佛像,佛像两边上方都是千佛,而下方则往往描绘地方神祇,其外部特征有似祆教神祇。由此可以看出,丝路上的诸神之间并没有战争,而是安然地保佑着各自的信徒。 按照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不同文化由于自我认知身份的差异而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但历史经验表明,在冲突之外,文明之间还有着更为广泛的交流和竞争。公元751年,唐王朝与大食爆发战争,史称“怛罗斯之役”。这件小小的战事插曲迅速被和平交流取代,唐朝大量被俘工匠随大食军队西归,直接导致了以中国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西传。随后,中亚撒马尔罕形成了一个造纸中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将造纸术从西亚传入欧洲,埃及人的纸草和羊皮纸开始退出舞台。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极具象征性。抛开军事上的胜败不论,中国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怛罗斯之外的广阔空间里竞争并共生,对双方文化的发展都极具积极意义。文化多元、文明交往、和谐共存,这正是丝绸之路留给我们今天最可宝贵的财富。 (节选自《丝绸之路与中西文明交流》,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0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情境至上素养为王 ——2020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 一、总体评价 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I卷和2019年全国I卷相比,题型保持不变。与往年试题稳中求新、稳中求变不同,今年可谓以稳取胜。在考查导向上,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考试功能;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在考查形式上,则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破解模式化、套路化备考上下足了功夫,真正体现了“情境至上、素养为王”的考查意图,对今后的语文教学、高考备考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 模式化、套路化备考正在走向式微!如果说以前长时间、大强度的模式化、套路化备考对高考有效果,那么现在这种备考方式已无法应对当下高考。只要我们研究一下新课标、新教材,只要我们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就会发现“考学科素养”绝不是一句空话,它已经真切的落实在高考考题中!高考试卷一再启示我们:语文学科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已经习惯于刷题、习惯于套路化,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它裹挟着在错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殊不知,如果方向错了,用的力越大,受的损害越大!低头拉车,还需抬头看路。所以,如果以前

我们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复习备考,那么今后我们应该缩短备考时间,延长正常教学时间。认认真真搞好语文学科教学,扎扎实实做好阅读、写作实践探索。学科教学应该少一些功利之心,少一些浮躁之气,多一些方法探究,多一些素养养成! 二、试题分析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下面我对全国语文I卷试题逐一进行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材料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文章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它的内涵变化,体现了思辨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 第1题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 [试题分析]A由文中信息可知社会伦理制度比家庭伦理规范范围更广,但并没有对二者谁更重要进行比较,所以,A项错在无中生有;B“‘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中“特有”二字无中生有;D“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文中说“‘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二者程度不同。其实,B 、D选项表述并不符合常识,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在逻辑思辨能力,不结合文本也能发现们它在表述上存在的问题。

2020年吉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附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2020年吉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附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2020年吉林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作文题目已经公布,本文整理了今年吉林高考作文,欢迎阅读。 吉林2020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吉林2019年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吉林作文题目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斗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高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卷语文Ⅰ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因为利益至上,让文学回到文学自身,在这个年代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形形色色的力量______,在文学的领地里横冲直撞。但是,这种______的局面毕竟不能长此以往,否则会导致文学生态的严重______。 A.鸠占鹊巢鱼目混珠失衡B.占山为王鱼龙混杂失控 C.占山为王鱼目混珠失控D.鸠占鹊巢鱼龙混杂失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的戏曲在世界戏剧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有它自成一套的体系。但是中国戏曲的体系究竟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清了体系,才能发展戏曲。 ①这样讨论问题时才有所依据 ②到现在还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 ③你说你继承了传统,他说你脱离了传统 ④我希望有人能迅速写出几本谈中国戏曲体系的书 ⑤是一个有几段台词的什么别的东西 ⑥否则你说你写的是一个戏曲剧本,他说不是 A.②③⑤④①⑥B.②④①⑥⑤③C.⑤②③④⑥①D.⑤④⑥③①② 3.一位老年妇人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3分)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②挽岳母③挽母B.①挽岳母②挽母③挽伯母 C.①挽母②挽伯母③挽岳母D.①挽伯母②挽母③挽岳母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吉林省高考语文卷及复习资料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卷)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卷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时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欲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食,果实未熟,不~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载。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威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其余。当弗,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佛泽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利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从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蛋沙、鹅半吹起,失血余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易以其物大小,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此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据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督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的思路和途径选择。 (编自张玮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高中语文吉林高考测试试卷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语文吉林高考测试试卷【46】含答案考点 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岑寂崛起螳臂当车震古烁今 B.绚丽水分计日程功立杆见影 C.厮打搏弈寻物启示俗不可耐 D.湎怀抽搐倚老卖老按奈不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其次是同音字。B.“立杆见影”应为“立竿见影”;C.“搏弈”应为“博弈”,“寻物启示”应为“寻物启事”;D.“湎怀”应为“缅怀”,“按奈不住”应为“按捺不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学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做到心无旁骛,对外界的喧嚣纷扰充耳不闻,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B.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无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C.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影响,山东临朐沂山的槐花开放时间较晚,且花期较长,所以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养蜂人接踵而至地涌来。 D.美国墨西哥湾发生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原油泄漏事故说明:亡羊补牢不如曲突徙薪,油气开发企业必须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用错对象,不能修饰“喧嚣”。B项,“从善如流”指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向下那样顺畅自然,属望文生义。C项,“接踵而至”形容人一个接一个地前来,也比喻事情接连不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pdf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原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外求光辉”。 B.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D.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 的本领。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

吉林省吉林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 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论断。 汉代还将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 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 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 应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正好 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 素相互融通。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着长鼻子 和健壮身躯,充满灵动之美。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构成了汉 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 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语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运用“一 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音义结合的构 形方式,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 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调整,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 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 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 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在当代,随着中 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汉字正以其非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字拥有强大生命力”原因的一项是 A.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的“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充分体现了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B.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也正是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 C.“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汉字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成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正是汉字自身系统不断调试和完善的表现。 D.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就崇尚文字的国度里,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取代的,这是汉字得以经久不衰的最重要的原因。 B.汉字字词间清晰的对应关系,可以使不同方言区之间能够做到统一交际,如果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就做不到这一点。 C.早期汉字,表意形象而又优美,这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D.汉字从象形到形声,由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有效满足了语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使得汉字长期充当交际工具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汉字早在西周时期成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汉代还将汉字的书写要求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都说明汉字自古就受到足够的 重视。 B.我国自古以来方言众多,如果没有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的汉字,不同方言区文字就可能出现分裂,最终导致中华文化的分裂。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时间:2010-8-7 17:48:03 伴随着2010年高考在一场夏雨中的结束,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也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看到真题的那一刻,曾经一度迷茫的我们内心踏实了很多,因为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紧扣大纲,突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线。 但从整体看,学生要脱颖而出,还是有些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个别题型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因此,今年语文高考试题整体特点是试题平稳平和,考查方式不断创新,简言之就是老题型、新形式。 一、试题分析 开卷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阅读,主要摘自启功先生《金石书画漫谈》,比较浅显,讲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选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在问题设置上考查学生筛选信息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能力,与平常的备考题没有太大区别。题目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培养其审美情趣。 第二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内容上和课改前的高考文言文选文内容一致,仍然是人物传记,试题也是传统的实词考查、人物评价、文意的把握、翻译,试题较平易,注重基础性,没有出现考纲中新增的考点——文言断句,在这种情况下想得高分还是在于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养成。 诗词鉴赏考察的是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乐府诗《雨雪曲》,诗歌内容不难,一看就是一首反映士卒边塞生活的诗篇,但要注重细节的把握、情感的理解以及题目变异问法的破解上,尤其是诗歌鉴赏第二题第一问,好多学生容易忽视题干要求,不能将意象与环境、情感联系起来,甚至不知道要答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个题就是问“旗彩坏”“鼓声低”的作用、原因以及对士卒的影响。针对今年诗词鉴赏中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诗词鉴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提问方式和答案步骤的关系,尤其是研究近些年来多样性、变异性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明确答题的方向。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届吉林省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16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一)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的诞生》一书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 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 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艺术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正是在理解这种史料 无征的神秘现象时,他的内在经验起了重要作用。这种内在经验主要有二,即他自幼形成的对人 生的忧思和对音乐的热爱,而在他的青年时代,这二者又分别因为他对叔本华哲学的接受和瓦 格纳的亲密友谊而得到了加强。从前者出发,他在酒神秘仪中人的纵欲自弃状态

中看出了希腊 人的悲观主义。但是,和叔本华不同,在他的内在经验中不但有悲观主义,更有对悲观主义的反 抗,因而他又在希腊艺术尤其是希腊悲剧中发现了战胜悲观主义的力量。从后者出发,他相信音 乐是世界意志的直接表达并具有唤起形象的能力,据此对悲剧起源于萨提儿歌队和酒神颂音乐 的过程做出了解释。 这本书显然存在着两个层次,表层是关于希腊艺术的美学讨论,深层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形 而上学思考,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动机和谜底。因此,把这本书看作一部特殊的哲学着作也许是最 恰当的。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着作,不是用概念推演出一个体系,而是用象 征叙说自己的一种深层体验。其实,尼采自己对此是有自觉的认识的。他知道自己在创立一种诗 性的哲学。后来他也始终认为,他在《悲剧的诞生》中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学说,

据此自称是“哲 学家狄俄尼索斯的最后一个弟子”和“第一个悲剧哲学家”。 作为一个哲学家,尼采当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生命意义的解释,二是现代文化的批 判。在《悲剧的诞生》中,这两个问题贯穿全书,前者体现为由酒神现象而理解希腊艺术,进而提 出为世界和人生作审美辩护的艺术形而上学这一条线索,后者体现为对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 的批判这一条线索。当然,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为 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尼采的结论是,由酒神现象和希腊艺 术所启示的那种悲剧世界观为我们树立了这一创造的楷模,而希腊悲剧灭亡于苏格拉底主义则 表明理性主义世界观是与这一创造背道而驰的。 纵观尼采后来的全部思想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所关注的这两个主要问题始终占

2015全国二卷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 另一方面,文 =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8.04)课标版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第Ⅰ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枝柯.坎坷.苛.求百舸.争流 B.蠕.动儒.雅糯.米孺.子可教 C.渎.职赎.罪案牍.穷兵黩.武 D.寒暄.喧.闹萱.草煊.赫一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校勘杂糅撕打郑重其事 B.蕴藉梦魇杜撰潜移默化 C.桎梏坐阵寥廓器宇轩昂 D.隐晦贸然泥淖浮想联篇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了中国 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不断为党的增添新的活力。 ③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 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领略机体固守B.领悟肌体固守 C.领略肌体恪守D.领悟机体恪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牙买加运动员鲍威尔在国际田联大奖赛意大利站上创造了9.74秒的新百米世界纪录,圈内人士对新世界纪录质疑,怀疑其服用兴奋剂的疑问不绝如缕 ....。 B.大腕云集、娱乐名人竞相亮相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我们的鼎力相助 ....,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不可能的,可没想到导演竟对我们如此冷漠。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 ....,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D.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俪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 ....的感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B.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C.故宫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

201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吉林卷)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吉林卷)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答案:D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答案:G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