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摘要:科技的变革,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效率效能。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来临之际,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中介,无论是提升其自身运营效率还是对接企业和个人客户做好金融服务,都需要借助科技化、数字化技术进行转型和变革。
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实施数字化转型,人民银行和原中国银保监会分别于2021年、2022年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旨在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在此背景下,国内银行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
农村商业银行只有尽快抓住机遇,更好更精准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才能跟上这一轮金融改革浪潮,在“金融圈”站稳脚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转型变革;一、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背景概述当前,我国金融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四五规划”对我国金融发展做出了若干部署,明确指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构,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这些要求本质上都是要利用科技为产业赋能,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作用的同时,以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业的变革,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有机结合。
在商业银行经营同质化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双重影响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定位于支农支小的区域性特色银行,正面临着金融“食物链”上下游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企业的全方位竞争和挑战,其经营理念、服务方式、管理模式、支付渠道等都需要改革和提升。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规模以上金融企业和IT金融公司已经先行先试形成了领先优势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势在必行且等不得、拖不得。
在2024年全行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
在2024年全行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今天,我们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武农商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如何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这一议题,谈几点想法。
一、践行数字金融,充分认识转型战略意义推动数字化转型,践行数字金融是商业银行适应数字化新浪潮重要切入点,也是服务好实体经济、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一是推进数字金融是落实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实践和有效途径。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数字化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目前正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数字化也是商业银行的未来,作为金融企业,我们必须要深入落实长期战略部署,通过将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全面参与到数字化建设历史使命中,践行好服务实体经济根本要求。
二是数字金融可广泛链接、有效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其他四篇大文章发展。
通过数字金融可以有效弥补普惠金融在大数据分析、线上化业务、智能化审批等方面的短板,推动普惠金融更可获得、更便捷、更有效率。
同时,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自身风险识别能力,进而创新信用支持方式,改变传统的抵押信贷模式,弥补在服务消费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方面的短板。
三是数字科技也是推动全行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通过深度应用数字科技、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经营管理的线上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数据化和线上化双向驱动下,实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双轮驱动,最终达到“敏捷反应、全面触达、有效提升”的目标。
二、做好顶层设计,提升数字技术战略地位做好顶层设计并提升零售业务数字转型战略地位是银行在面对数字化浪潮时的关键决策。
一是制定以数字技术引领零售业务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明确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实现路径、时间安排及责任部门等。
关于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关于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建议1、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的必然趋势。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农商银行提高效益、优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有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数据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加强数据管理。
农商银行应该整合所有客户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效率。
银行可以通过建立数据仓库的方式,将各部门的数据整合到一起,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
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
3、提高移动端用户体验随着智能手机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移动端来进行银行业务。
因此,提高移动端用户体验对于农商银行来说尤为重要。
银行应该优化移动端的功能和界面设计,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例如,可以增加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客户的使用便捷性,降低客户的操作门槛。
4、加强网络安全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农商银行应该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保证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
银行应该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建立完善的后台监控体系等。
5、推广智能化服务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服务已经成为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
农商银行应该积极推广智能化服务,实现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
通过智能化服务,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6、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需要银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数字化转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银行应该建立数字化转型管理委员会、数字化转型项目管理和跟踪机制、数字化转型绩效考核机制等,以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7、提高员工数字化意识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员参与,员工数字化意识的提高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保障。
农商银行应该针对员工一一进行数字化技能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数字化工具,并能够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的作用。
移动金融下农商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策略
移动金融下农商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策略移动金融是指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金融得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之一便是农村普惠金融。
农村普惠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为农户、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等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形式。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到所有农民,而移动金融则具备灵活性、便捷性、覆盖面广等优势,成为农村普惠金融的新选择。
作为金融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商银行在发展移动金融的同时,也需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依托移动金融平台实现综合金融服务农商银行可以借助移动金融平台,通过开展代理业务、存款服务、贷款发放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农民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将金融知识、金融产品推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自我防范和风险意识,降低金融风险。
二、拓展手机银行业务,提高客户满意度针对农商银行的客户群体,可以通过发行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客户提供便捷的银行服务,如账户余额查询、转账汇款、贷款申请等。
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全天候服务,避免了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时间不足的问题。
三、强化风控体系,减少风险隐患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身份认证、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因此,农商银行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规范银行业务,管理金融风险。
四、加强宣传培训,增强农民意识针对农民普及率较低的情况,农商银行需要注重宣传,推广移动金融产品的使用。
同时,银行还可以组织培训,提高农民对金融理财的认知和技能,让农民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实现财富增值。
数字化转型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与风险防控
数字化转型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与风险防控发布时间:2021-11-08T02:51:29.26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0月下30期作者:邬刚[导读]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实,在当前背景下,推行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但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着经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以及服务有风险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在未来的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难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依托数字化技术,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让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业务,为普惠金融业务的落实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因此本文集中探讨了在当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开展的情况,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陕西宝鸡金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邬刚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实,在当前背景下,推行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但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着经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以及服务有风险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在未来的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难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依托数字化技术,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让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业务,为普惠金融业务的落实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因此本文集中探讨了在当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开展的情况,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普惠金融;数字化;商业银行;赋能引言:根据当前业界普遍认可的对于“普惠金融”的定义,指的是数字普惠金融是通过以数字平台为基础进行的金融服务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当前依托于科技手段的金融融合,是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供给端结合必要的信息技术以及普惠金融服务,最终汇集“三农”服务,精准脱贫,以及小微服务等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行为。
数字化转型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与风险防控
数字化转型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与风险防控作者:吴学福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22期由于普惠金融业务具有信息不对称、经营成本高、业务风险高等一系列难题,导致业务发展缓慢。
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崛起,商业银行业务特别是零售金融业务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而数字化转型为商业银行解决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为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开辟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普惠金融作为商业银行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发展领域,无论从业务构成还是经济效益对银行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顺利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并控制好成本和风险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由于自身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导致了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中除了普遍存在的普惠金融风险高、成本大的问题外,还存在其他社会性问题。
银行面临客户信息不对称普惠金融业务的目标客户多为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该类群体正是由于传统征信系统数据缺失或无法满足条件等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无法正常获得银行信贷等金融业务服务。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是通过客户经理持续、高频率走访客户,赋予基础业务人员一定的审贷业务权限。
该模式在业务单一、管理灵活的小型金融机构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很难在银行体系内推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普惠金融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面临普惠金融业务成本过高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成本过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例,银行往往机构庞大,从业人员众多,为了防范经营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内部设有严格的风控制度和管理层级,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和灵活性,无法适应普惠金融额度小、业务频繁等特点。
另一方面,大型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时往往要实地走访客户、全面客户评级、审慎的信贷审批、全程的贷后管理等。
面对小额普惠金融贷款业务,也采用同样的业务流程,业务服务与管理成本过高,不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银行面临更大的社会责任大型商业银行,尤其是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社会责任,需要积极支持各项社会资金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汇报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汇报
一、工作概述
近年来,我行积极践行国家普惠金融战略,努力推进普惠金融的建设和发展。
本次汇报将从业务发展情况、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服务创新等方面对普惠金融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概述。
二、进展情况
1.业务发展情况
以小微企业、农村居民和民营企业为重点,我行积极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完善,目前,我行普惠金融业务占据了业务结构的25%左右。
2.数字化转型
我行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普惠金融业务线上化服务能力,推出普惠金融APP,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借款、还款和查询等行为,大大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服务体验效果。
3.风险管理
我行在加强普惠金融的风险管控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对借款人进行了全面严格的风险评估,有效提高了贷款的还款率和催收质量。
4.服务创新
我行以客户为中心,重视新产品创新,推出普惠金融服务“绿色贷”等多个新产品,将普惠金融的服务深度融入到客户日常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三、未来计划
1.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创新,进行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众多和多样化的需求。
2. 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建设,减少人力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便捷性。
3. 持续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大对风险评估和监管的力度,提高贷款的还款率和催收的质量。
4. 增加普惠金融服务的服务渠道,积极拓展新的服务渠道,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与其他金融服务的衔接。
四、结语
我行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业务并不断完善,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和意义。
农商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以郑州农商银行为例
Investment/财投资·银行农商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以郑州农商银行为例文/娄 恬2015年,首个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标志着我国逐步建立起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匹配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
当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以金融的普惠性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优化资源配置,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而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商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一、发展普惠金融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方针的政治要求发展普惠金融是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战略的政治责任,是坚持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农商银行推进战略转型、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农商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具有天然优势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作为根植都市、服务县域的地方性银行,因其网点分布多且广,具备支农、支小、支微的天然优势,相较于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农商银行体量小,组织架构相对简单,在制度流程设计与产品创新方面更加灵活,能够充分满足小微客户的融资需求。
三、发展普惠金融是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经济形势下行压力,银行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渐下沉业务中心,抢占县域、农村市场,农商银行一家独大的优势不复存在,对此,农商银行发挥自身点多面广的地缘优势发展普惠金融,调优客户及业务结构,提升抢占市场、服务客户的能力,对于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农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郑州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实践2019年,郑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农商银行”)在原郑州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以新设合并方式挂牌成立,成立3年多来,郑州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通过整合队伍、优化流程、创新产品、提升服务等措施,在积极践行普慧金融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研究共3篇
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研究共3篇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研究1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商业银行是普惠金融的主要提供者,在数字化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其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些参考。
普惠金融的现状与趋势普惠金融是指以金融方式对农村、小微、个体工商户等人群进行普遍、广泛的金融服务,以满足其融资、保险、投资、支付等多方面的金融需求。
普惠金融的定位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当前,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等因素的作用,大大拓展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和深度。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薄利经营、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等因素,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必由之路。
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又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机遇。
首先,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面对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技术创新、流程重构、企业文化、风险防控和监管合规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满足客户需求和竞争需求。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根据自身业务和客户需求,重新设定流程和组织,优化业务标准和流程。
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打破墨守成规的企业文化,在数字化转型中激发员工创新力和创造力。
对于风险防控和监管合规,商业银行则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内控体系,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和业务稳健。
其次,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效率、拓展创新业务和避免竞争风险等方面。
同时,数字化转型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用户粘性、提升企业品牌和形象,增强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坚守初心普惠金融
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坚守初心普惠金融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广东农信”)近年积极实施数字转型战略,成功打造了专有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等比肩业界先进水平的金融科技基座,并通过架构向云化、平台化、中台化转型,大幅提升了IT 研发效能。
扎实的数字能力基础帮助广东农信顺利通过疫情考验,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数字化转型成效、坚定了数字化转型决心。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十四五”期间,广东农信将开展新一轮IT 规划,持续推进金融科技能力建设,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打造“数智化”银行。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银信中心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李海涛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各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银信中心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李海涛各业加速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凸显了金融科技的价值,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积极发展“非接触”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纾困小微,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监管机构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也相继出台多项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强监管政策,创新与规范并重的趋势明显。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广东农信坚守“支农支小”的初心,运用金融科技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深入发展农村金融。
一、数字化转型加速,“非接触”服务乘势而起在疫情加大社交疏离的情况下,人们去网点办理业务的意愿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纷纷加快了服务线上化迁移步伐。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并加速推进“监管沙盒”试点,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创造更广阔空间,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按下了“快进键”。
疫情也成为银行数字化发展成效的试金石,线上转型储备不足的银行机构无法顺利展业;线上转型走在前列的机构则顺势扩大“非接触”服务,进一步下沉延伸客群和服务范畴,成功转危为机。
数字化转型助力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3现代金融2021年第5 总第459金融科技摘要:近阶段,很多商业银行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出了掌上银行、直销银行等,实现了普惠金融业务的线上申请、审批和放贷,有效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但目前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机制不够健全,信用数据碎片化和单一化较为明显。
因而,在金融开放竞争的前沿,合理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化转型支持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一)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是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是普惠金融的发展依托网上银行、掌上银行、微信等线上渠道提供综合化服务,通过数字银行的建设,能有效降低物理网点在机具配备和人员配置上的投入。
二是普惠金融服务主体信用信息不透明,数字化转型大大降低贷前调查、贷中维护和贷后跟踪的管理成本,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催收等智能化应用,产生规模效应以降低关注成本。
三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自动挖掘客户,批量获客的同时充分了解客户特征和潜在需求,精准化营销,降低筛选成本和营销成本。
(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是延伸服务边界,扩大服务覆盖面,实现规模效益的需要。
一是数字化普惠金融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设备将金融产品直接呈现给所有用户,解决金融服务分配不均衡的局面,掌上银行的推广能有效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网点局限,打破区域限制,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群体覆盖面。
二是打造开放银行,扩大服务边界,利用开放API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客户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增加与客户在生活中的触点,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
(三)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是纾解基层放贷压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的需要。
一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后,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时,可利用具备信息比对校验、业务反欺诈、风险预警等功能的防控系统,提高数据质量和安全性,提升反欺诈效率和能力。
二是自动化、流程化、智能化的实时风险防控体系和自助式的客户服务流程有效降低银行人工介入和干预,降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农商银行今后的发展建议
农商银行今后的发展建议农商银行未来的发展建议如下:1. 加强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银行业务已经开始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农商银行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线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推出更便捷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以及增加对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支持。
2. 深化金融科技合作:与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以提升农商银行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智能风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3. 创新产品与服务:农商银行应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例如,针对农户和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农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农村电商金融支持等。
同时,也可以开发和推广金融科技相关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
4. 加强风险管理:农商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这包括加强内部控制、提升风险评估能力、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等。
通过优化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暴露,减少不良资产,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
5. 拓展国际布局:农商银行可以考虑拓展国际化业务,开拓海外市场。
可以通过与国际银行合作、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提供国际贸易融资、跨境支付等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6. 加强社会责任:农商银行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保、扶贫等社会问题。
可以积极参与环保项目融资,支持农村扶贫工作等。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强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综上所述,农商银行未来可以通过加强数字化转型,深化金融科技合作,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风险管理,拓展国际布局以及加强社会责任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建议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建议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建议包括:
1. 增加数字化渠道:建议农商银行增加各种数字化渠道,例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以便客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各种银行业务操作。
2. 开展电子支付服务:推出各种电子支付服务,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二维码支付等,以满足客户便捷、安全的支付需求。
3.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农商银行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措施,确保客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4. 建立智能化客户服务系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化客户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5. 推动在线贷款和融资服务:农商银行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在线贷款和融资服务,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客户体验。
6. 拓展海外业务: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农商银行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海外业务,为海外客户提供线上银行服务,开展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等业务。
7. 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农商银行可以积极与科技公司合作,
共同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和竞争力。
8. 建立创新实验室:建立创新实验室,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加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和研发工作。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研究
一、农商银行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实现金融强国,关键是要做好“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作为其中之“首篇”,既凸显出中央对发展金融科技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作为承担支持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等诸多职责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背景下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运营模式和客户需求变化等挑战。
如何通过增加科技力量的投入以推动实体经济稳固发展,成为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科技与金融结合,是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传统银行经营管理历经电子化和信息化阶段,从原有的纯手工作业转变为业务自动化、终端化,较好地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使得银行业的服务质效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经济各领域发展起到正向的推进作用。
得益于主动参与到这一转型过程中,并且在叠加了各项经济政策红利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整体实现了良好的经营发展。
但应认识到,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为农村人民,其金融需求较为基础,服务以结果为导向,对多样性、便捷性要求不高,而经历过信息化变革后的农村金融机构对于服务农民较为轻松,导致金融机构在后续在信息化等科技转型等战略节点前瞻性较弱,忽略了金融科技的投入以及积累。
随着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原本属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主阵地一定程度上受到国有银行或大中型股份制银行市场下沉战略的影响,以农商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应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借助数字化手段,农商银行不仅能够提升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够加强风险控制和市场适应性,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字技术能够提升农商银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行为,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业务策略;二是数字技术能够优化农商银行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三是数字技术能为农商银行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摘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金融的巨大变革,各个农村商业银行需要适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的模式,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要立足农商行数字化转型背景,更好更精准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对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适应金融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农商行;数字化转型;思考;实践一、引言在近年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中,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在技术的推动之下,金融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突破传统的普惠金融目标,各个农村商业银行都开始走数字化转型之路,但是过程相当艰辛和漫长,也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来逐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一般规模小,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合理组织,稳扎稳打做好相关的转型工作。
二、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概述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数字几技术被广泛引进各大银行,构建全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能有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推向市场,获得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
在金融服务方面很多大型银行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并平稳实现了转型之路,但是金融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很多中小银行,比如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还未完成,金融服务在适应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变化方面更加迅速,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形态已经形成,要让金融需求向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根据网络消费体验,制定个性化的定制金融产品服务,这就给各项金融线上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也让互联网金融服务向移动端转移。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中国网民的数量庞大,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如何可以凭借先进的科技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线上的各种商业服务,就会让互联网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融合,创新支付方式、信贷投资等业务,非金融企业发展金融产品的业务交易也非常庞大,比如非银行的支付机构在网络支付业务方面交易量就很大,爆发式增长是常态,而且交易额巨大,撬动了银行业的大蛋糕。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摘要: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农村金融资源的高质、有效配置。
对于“金融贫血”的乡村来说,没有金融的输血和造血功能,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
基于此,以下对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普惠金融视角;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引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Fin tech)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金融模式凭借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改变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和信息收集方式,是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金融效率。
依托金融科技的作用,各项新型金融服务产品蜂拥而至,这些产品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将获取的资金以协议方式大量投入到市场中,大大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1存在的问题分析1.1普惠金融产品种类欠缺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市场份额较小,缺乏对农村市场以及农业信贷需求的深度挖掘,很少有针对性的产品。
由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影响力强,在农村区域认可度高,导致农村区域的分支机构更多充当大型商业银行吸收农村闲散资金的终端,反哺农村区域的产品设计相对不足。
以中国工商银行承德分行为例,定位服务“三农”的“兴农通”APP发展较为缓慢,截至2022年4月,客户端实现的缴费与业务办理仅7例,这与农村当前旺盛的金融需求不相符。
1.2数字金融应用场景不足因为农村居民惯于使用现金支付、金融素养偏低、操作电子设备能力差等原因,造成数字化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发展推广速度较慢,相较于城市将数字支付应用在小额消费交易、日常生活缴费、交通移动支付、日常网上购物,农村地区数字支付还仅限于购物支付,应用场景相比于城市要少,在覆盖广度和使用频率上都是较为落后的。
2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策略2.1创新业务模式,发展农村价值链金融一是多方合作,合力形成互利互补的利益联结系统,加大保险业、期货市场行业扶持力度,更好地融合于供应链系统,从而克服传统农业模式的约束,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变化,金融行业正面临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金融行业将面临多个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人工智能应用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方向,并展望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传统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转型,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在线银行、支付系统和数字化账务管理等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未来,数字化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便利化,提升用户体验,优化运营效率。
二、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指的是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人群和地区,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平等和可持续的金融解决方案。
未来,普惠金融将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通过移动支付、小额信贷和保险等方式,为更多人提供金融服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三、绿色金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金融作为新兴领域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绿色金融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到金融决策中,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鼓励和支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未来,绿色金融将在金融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四、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技术的代表,正在深刻改变着金融行业的运作方式。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智能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投资决策和客户服务体验。
未来,人工智能将在金融行业中发挥越来越核心的作用,加速金融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智能化水平。
综上所述,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人工智能应用等。
这些方向将推动金融行业迈向更加智慧、可持续和包容的发展,满足不同人群和地区的金融需求,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金融行业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及时调整战略、创新业务,才能抓住机遇,取得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构筑北京农商银行“非接触”服务新模式
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构筑北京农商银行“非接触”服务新模式北京农商银行创新“非接触”服务模式,在促进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转型的同时,全面提升银行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文︱《中国报道》记者 左琳“非接触”金融服务新模式逐渐普及和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对线上化、移动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激增,“宅经济”快速升温,甚至一些老年客户也在逐步适应线上办理业务。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疫情期间各银行机构线上业务的服务替代率平均水平达96%。
为应对银行网点客户流失和流量转移的压力,也为助力疫情防控与金融稳定,北京农商银行创新“非接触”服务模式,在促进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转型的同时,全面提升银行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疫情之下,产业结构、企业生产方式、居民生活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政府部门也在政务服务等方面广泛引入新技术,这对北京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要求、起到了助推作用,但这并非是唯一要素。
此前,随着“金融脱媒”进一步发展,移动支付的替代效应已然十分明显;银行同业对北京农商银行传统市场的挤压也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供给大量涌入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客群的信贷、理财、结算等需求正逐步被开发和满足,并不断向线上转移,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在实践中创新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赋能和严峻的竞争环境之下,北京农商银行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探索新形态和新业态,挖掘客户多元化需求,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和金融生态圈。
疫情期间,北京农商银行与农业合作社、农副业大户深化合作,通过“凤凰乡村游”APP和网上商城,精准助力滞销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疫情期间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与“希望谷”教育平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帮助平台用户实现无卡、无现金在线缴费,满足了教育类客户实际需求,并有效拓宽了获客渠道;积极探索养老社会服务与养老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创新应用电子现金券模式实现失能老人护理专项补贴发放,仅用一周时间就为3万余户补贴对象结转资金6500万元;在了解到农村客户普遍对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信息掌握不全面的情况下,北京农商银行还联合微医集团在微信银行推出了免费“线上疫情咨询”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物理空间上拉开了社交的距离,给经济社会运行造成了重大影响,也为银行业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带来巨大的挑战。
为满足疫情防控与金融稳定的现实需要,保证金融服务不间断,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使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推进金融服务向数字化的转型。
农商行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积极研究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度。
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近年来,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中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转型发展的主抓手。
据信通院测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5.9万亿元,名义增长14.7%,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预计对GDP的贡献率为76.1%,相比2018年的67.9%有大幅增长。
此次疫情进一步加速了全社会数字化进程,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145家单位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为中小微企业推行普惠型“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旨在通过多方合力助力中小微企业形成数字经济新业态,数字经济无疑将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客户需求变化倒逼银行加速服务模式的数字变革。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疫情中凸显的数字经济活力将加速数字化转型渗透到各行各业。
同时,此次疫情加速了居民消费心理和习惯的改变,“宅经济”升温,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服务需求将逐渐固化。
面对企业生产经营业态、居民客户服务需求的变化,银行必须积极响应,运用数字化技术加速产品与服务创新,提供与线上需求相匹配的服务新模式。
数字化转型是农商行应对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在数字化浪潮中,农商行受资产规模、地域限制、人才短缺、管理体制等多方制约,在金融科技应用上多处于“跟随”层面。
近年来,大型银行金融服务重心不断下沉延伸,利用其资金、科技及多元化服务优势打入城乡结合部、农村和小微市场,同时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其数据、平台优势也在不断抢夺农商行传统客户,使得农商行生存空间受到双重挤压。
面对严峻的竞争环境,农商行应切实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充分抓住数字化转型的“窗口期”,加快提升市场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成为普惠金融破局利器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重要抓手作用得以体现。
随着普惠金融实践的不断深入,传统服务模式在服务效率、成本、风控等方面的瓶颈日益暴露,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匹配、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亟须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通普惠金融发展“堵点”,用数字化新型金融模式为普惠金融发展破局。
数字技术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是金融服务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金融供给、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区域层面的表现。
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机构网点的铺设,人力、物力投入高,成本回收期长,客户覆盖率扩张困难。
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部分地区借助布设多功能自助终端、便民服务点、助农取款点等代理模式,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
比如,北京农商银行创新乡村便利店服务模式,通过与乡镇、村政府深度合作,采用“1台自助机具+1名辅导员”的方式,为村民提供便捷的存、取、转、汇等基本金融服务。
针对农村地区客户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特点,聘请村委会工作人员作为辅导员,为村民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并根据当地特点开发特色业务,满足了村民90%以上的金融需求。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渠道的逐渐普及使得农村支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农村地区发生网银支付业务63.54亿笔、金额74.27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47.32亿笔、金额31.17万亿元;银行机构办理农村电商支付业务3.57亿笔、金额4033.33亿元,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数字技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
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一直是普惠金融的服务重点,但由于该群体数量庞大且较为分散,个体差异大,缺乏抵质押品和有效信用记录,难以开展风险评估,成本、违约概率相对较高,使得传统信贷产品和模式无法触达。
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手段,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和风控能力,实现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控险的平衡发展。
比如,北京农商银行在疫情期间大力推广线上票据贴现融资产品“快e 贴”,该产品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服务,企业通过网银进行贴现申请,系统即时自动审批,资金实时到账,2020年第一季度,累计为16家企业提供1502万元快捷资金支持。
数字技术还改变了传统信贷依靠抵押物的逻辑,通过多维度的信用管理和风险评价体系,打通信贷堵点,使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显著提升。
如京东金融创新“数字农贷”模式,以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化模型和历史生产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生产结果作出预测,再以预测的统计学结果产生信用,进而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高频、多方位的监管,实现信贷服务的精准滴灌。
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民生服务新生态。
过去,民生领域因其服务碎片化,地方和部门条块割裂,缺乏资源统筹,存在“办事难、出行难、看病难”等问题。
数字技术在解决政务及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近年来,银行积极探索与政府、医院、学校、商户等服务主体合作,推动数字化金融服务与群众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医疗教育和社会公共服务等相融合,构建各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平台和生态圈。
在助力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建设银行与133个省市搭建了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其“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建融智医”“建融慧学”“安心养老”“建融撮合”“裕农通”等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务。
北京农商银行针对企业账户开立、支付结算需求,通过“凤凰有约”服务平台线上对接“北京市企业登记e窗通服务平台”,实现新注册企业从办理营业执照到开立银行账户的全流程“一站式”金融服务。
在养老服务领域,北京农商银行以“养老助残卡”和“民政一卡通”为介质,为老年人提供“出行+消费+理财+政补”一体化服务,尤其在疫情期间创新应用电子消费券模式实现失能老人护理专项补贴发放,切实便利了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四个方向把握农商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之道农商行分布广、数量多,扎根基层,与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相容性和契合度,本身具有普惠金额特点。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55万亿元,其中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4.54万亿元,占比36.18%,高于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
利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农商行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对于优化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善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农商行需要在差异化、场景化、线上化、数据化四个方面齐发力。
发展路径差异化,打造接地气、有温度的品牌形象。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普惠金融愿景的手段而非目的,对于农商行来说,追求大而全的模式无异于“缘木求鱼”,转型的初心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地缘人缘优势,不断谋求与地方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农商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农商行应确定自身业务发展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运用数字技术进行重构和优化。
如以“社区银行”“养老金融”为突破点,通过分析区域经济特点、社区人口分布、客户资金情况、金融服务交易习惯、消费行为等因素,在为家庭、老年人提供定制化、便捷化、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基础上,附加休闲、娱乐、社交、养生等特色服务,通过“金融+非金融”的联合运营,黏住自己触手可及的客户,打造接地气、有温度的品牌形象。
金融服务场景化,构建特色区域生态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所有行为,包括支付、理财在内的金融服务与社交互动,都将融入到具体的场景里。
农商行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无边界场景服务,提升场景融合能力,以无处不在的银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金融需求。
一方面,要主动出击,尽可能抢占具有流量优势的平台资源,形成数据资源及用户习惯沉淀,从而形成场景的优先卡位;另一方面要发挥与区域经济共生共长的优势,通过将银行服务嵌入政务、医疗、学校、商店等高频生活场景,以B端、G端为突破口,实现C端获客,依靠B端和G端的高活性生态,引导场景客户转化为银行客户,建立区域竞争壁垒和护城河,构建起具有本土优势的特色区域生态圈。
业务经营线上化,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在这场战疫中,各大银行的线上化应对措施,不仅是银行数字化实战能力的检验,也是数字时代下对客户经营模式和应急能力的审视。
农商行应整体审视各条线业务的前中后台业务环节,完善各业务模块环节的线上化。
例如,前台应着力推动客户的渠道线上化、客户经理展业移动化、合作伙伴及同业机构业务处理的线上化,尤其要提高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自助渠道的迭代创新及资源整合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线上获客、活客、留客;中台要提升线上化业务处理的能力;对于后台也应加强科技对内部经营管理的优化,减少线下和人工操作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线下网点、乡村便利店等物理渠道依然是连接客户的重要触点,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智能机具的优化布局与更新升级,更多应聚焦于功能及服务模式的转型与拓展,客户部分刚性需求是无法通过线上满足的,线下网点应通过真诚交流和专业服务去满足那些更复杂、更需要现场介入的金融需求,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信息资产数据化,增强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
农商行与生俱来的科技短板以及平台迭代的落后,使得其在发展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方面不得不借助第三方数据公司、金融科技类公司的力量,而在合作对象选择上,由于体量小,议价能力弱,农商行很难得到大型数据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的青睐,给数据治理留下了隐患。
数据治理首先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撑,因此要重视建立和管理自身信息资产,实现数据化,进一步丰富数据来源,避免数据多头管理、部门数据相互割裂,既要加强内部数据收集管理,又要在保护客户信息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批量获取更多外部数据,引入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数据分析和洞察能力。
其次数据要可控,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提升新技术自主掌控能力”。
在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时,既要防范数据泄露风险,也要避免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三大体系夯实农商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根基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是整个社会数字化的一部分,不仅需要内部的“久久为功”,也需要外部的“鼎力相助”,只有内外相促,形成合力,才能在数字洪流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