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分析
生理性生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2. 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3. 了解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微生物校内某些酶类的有无、对某些糖的利用能力、代谢产物的类型等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
某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能分解培养基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反应阳性。
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成丙酮酸,2分子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肌酸类物质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甲基红反应阳性。
三、实验方法1. 吲哚试验:将细菌接种于含有色氨酸的培养基中,加入吲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 甲基红试验:将细菌接种于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吲哚试验:接种了大肠杆菌的试管在加入乙醚和吲哚试剂后,能在乙醚和液体培养基的交界面上产生红色环状物质,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显阳性。
2.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甲基红试验阳性,即大肠杆菌在培养期仍维持酸性pH。
五、实验分析1. 吲哚试验失败原因分析:可能是因为乙醚加量太少,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肠杆菌菌种有问题。
2. 甲基红试验结果分析:大肠杆菌在培养后仍能维持酸性,而产气杆菌则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2. 掌握了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3. 认识到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污染;2.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 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理性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生理性生化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生理性生化检测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生理性生化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及其代谢过程的重要手段。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体的生理指标和反应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了被试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参数,并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实验一: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运动前后被试者的心率变化情况,了解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选择三名被试者,让他们在静止状态下测量心率,然后进行约30分钟的慢跑,再次测量心率。
实验结果:运动前平均心率为70次/分钟,运动后平均心率为150次/分钟。
可以看出,运动会明显增加心率,这是为了加快血液流动,向肌肉输送更多氧气和养分,以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实验二:深呼吸对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控制呼吸深度,观察不同呼吸深度对呼吸频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行正常呼吸,测量呼吸频率,然后让他们进行深呼吸,再次测量呼吸频率。
实验结果: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5次;进行深呼吸后,呼吸频率下降至每分钟10次。
说明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有利于氧气的吸收。
实验三:不同环境下体温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被试者的体温变化,了解环境对体温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入冰箱内测量体温,然后让其在温暖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再次测量体温。
实验结果:在冰箱内测量的体温为36.5摄氏度,曝晒后体温上升至37.5摄氏度。
由此可见,环境温度对体温有明显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人体的热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比如运动会增加心率,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环境温度会影响体温等。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规律,为健康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引言反射弧是一种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快速、无意识的响应。
反射弧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验来探讨反射弧的机制和功能。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了解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实验材料:实验室小白鼠、实验台、小木锤实验步骤:1.将实验台放置在室内安静的环境中。
2.准备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3.让小白鼠处于自然状态,观察其行为。
4.用小木锤轻轻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5.将小白鼠放入一个略微不舒适的环境中,例如放入一个空旷的箱子中。
6.再次用小木锤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没有特别的反应。
然而,在不舒适的环境中,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产生了明显的反应。
它会立即停下当前的活动,转过头来,甚至可能发出嘶嘶声。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射弧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反应,它能够快速地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2.不同的刺激条件会引发不同的反射弧,这表明反射弧的机制是灵活和适应性的。
3.反射弧的产生可能涉及多个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参与,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探究。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白鼠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揭示了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反射弧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反射弧的神经机制和调控过程,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 Smith, J. K., & Johnson, L. M. (2018). The role of reflex arcs i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6(12), 2477-2488.[2] Brown, A. R., & Jones, C. C. (2019). Neurotransmitters involved in reflex arc modul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705, 169-175.。
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1. 神经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神经反射的基本现象,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 实验方法: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电刺激法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肌肉的收缩反应。
- 实验结果:成功观察到电刺激坐骨神经后,肌肉出现明显的收缩反应,证实了神经反射的存在。
2. 血压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其生理意义。
- 实验方法:使用血压计对实验动物进行血压测量,并记录血压数据。
- 实验结果:成功测量了实验动物的血压,结果显示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 呼吸生理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呼吸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 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肺容积的变化,分析呼吸运动的机制。
- 实验结果:观察到呼吸肌的规律性收缩和舒张,以及肺容积的变化,证实了呼吸运动的规律性。
4. 消化生理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 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器官的活动,分析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
- 实验结果:观察到消化液分泌的增加和消化器官的活动增强,证实了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做好实验记录表格。
2. 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和数据记录。
3. 实验观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1. 神经反射实验:通过电刺激坐骨神经,成功观察到肌肉的收缩反应,证实了神经反射的存在。
2. 血压测量实验:血压测量结果显示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良好。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医2012秋生理学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员:学号:联系方式:实验一骨骼肌的观察及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目标要求1.掌握蛙类动物单毁髓的实验方法;2.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3.学习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4.观察与分析肌肉单收缩的三个时相,分析骨骼肌收缩形式与刺激频率之间的关系;基本原理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永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与舒张期;肌肉收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由肌肉收缩产生动力完成的;材料与器械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冠剪、毁髓针、玻璃针、固定针,蛙板,玻璃板,锌铜弓,小烧杯,滴管,纱布,细棉线,任氏液;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其他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实验步骤1.双毁髓的方法一手握蟾蜍,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令其背部向上,头向前俯;另一手持毁髓针在左右耳后腺之间,背部的凹陷处将毁髓针垂直刺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搅动以捣毁脑组织,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彻底捣毁脊髓时,可见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表明未毁坏脊髓,必须重新毁髓;2.剥制后肢标本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在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另一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脊柱;用金冠剪横向剪断脊柱;一首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柱后端,另一手用金冠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使头部、前肢及内脏自然下垂,将其自腹后壁剪除;然后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向后方撕剥皮肤,将剥干净的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弃其头部、内脏及剥下的皮肤,清洗手及手术器械上的污物;3.分离两后肢左手托起去皮的标本,右手持金冠剪直接剪开耻骨联合,随后剪开两后肢相连的肌肉组织,并纵向剪开脊柱尾杆骨留在一侧,将标本一分为二,一只继续剥制标本,另一只放入任氏液中备用;4.分离坐骨神经取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翻转,使其足底朝上,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上;用玻璃针沿脊神经向后剥离坐骨神经;沿腓肠肌正上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肌缝找出股部的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基部有一梨状肌盖住神经,用玻璃针轻轻挑起此肌肉,便可看清其深层穿行的坐骨神经;剪断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再用玻璃针轻轻挑起神经,自上而下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其他分支,将坐骨神经游离至腘窝处;用金冠剪剪去多余的脊柱骨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取下脊柱端的固定针,用手术镊轻轻提起脊柱骨的骨片,将神经搭在腓肠肌上;5.游离腓肠肌用玻璃针将腓肠肌与胫腓骨分离开,用手术刀片将腓肠肌跟腱与胫腓骨分离开一段,用手术镊在腓肠肌跟腱下穿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跟腱与胫腓骨的联系,游离腓肠肌;6.分离股骨一手捏住股骨,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用金冠剪刮干净股骨上的肌肉,保留股骨的远端二分之三,剪断股骨;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保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7.检验标本用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柱骨片,使神经离开玻璃板,持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使其两极轻触神经,如腓肠肌反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提起腓肠肌上的结扎线,勿使神经收到牵拉,轻轻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稳定5-10min,即可用于实验;8.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股骨部分插入肌槽的固定孔内,拧紧固定螺丝,将坐骨神经放在电极上,将跟腱上的结扎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9.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其他类型的生理记录仪记录单收缩和强直收缩,步骤如下:(1)将张力换能器在肌槽上方与肌槽平行地固定于铁支架上,将标本上的结扎线缚于张力换能器悬梁壁上,将换能器输出的插头连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2)将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输出电极连于肌槽电极上;选择采样频率、显示方式、显示通道、时间常数、高频滤波,必要时还要选择50Hz陷波;记录时选择刺激标记;(3)选择单刺激方式,合适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扫描速度、纵向放缩和刺激标记,记录单收缩曲线;记录曲线参考图;(4)选择连续刺激方式,参考单刺激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纵向放缩、刺激标记、调节刺激时间间隔和扫描速度,分别记录不完全强直收缩曲线和完全强直收缩曲线;记录曲线参考图;(5)将记录曲线存盘,根据需要进行剪辑和编辑,最后导出另存或输出打印;实验记录分析:刺激电压低于阈上刺激,神经不兴奋,肌肉也不会收缩;当电压达到阈强度,神经开始兴奋,肌纤维才开始收缩;当刺激频率增大时,如果刺激频率小于骨骼肌收缩舒张频率就可以看到数个比较完整的收缩舒张波从零电位到峰值,再由峰值回到零电位,而当刺激频率大于骨骼肌收缩舒张频率时,骨骼肌一次收缩后还没来得及舒张完全就又受到电刺激重新达到收缩峰值,刺激频率增大到一定强度时就几乎看不到骨骼肌舒张的波形,持续收缩直至僵直;注意事项1.双毁髓时应注意使蟾蜍头部前俯,用纱布盖在耳后大腺上,防止耳后腺分泌物射入眼内;如分泌物射入眼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标本制备过程中应经常滴加任氏液,防止标本干燥;思考题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2、答:不能;自来水是低渗溶液,会使肌细胞失水萎缩,影响活性和实验结果;3、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答:金属器械碰压神经与腓肠肌,会引起肌肉收缩,如果碰的较重,损伤部位及近端的神经就死亡了,以后刺激只能从损伤处向肌肉处之间的部分;另外容易使标本疲劳,失去活性;4、如何保持标本的机能正常答: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保持湿润,常加任氏液,最好先泡一会;实验二蟾蜍离体蛙心灌流目的要求1.学习两栖类动物离体心脏的灌流方法,掌握斯式插管法;2.证明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生理特征;3.观察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对心脏活动的影响;4.理解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对于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基本原理心脏离体后,仍能有节律地自动收缩、舒张,此为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两栖类动物的心脏没有冠状动脉,心肌细胞直接从心腔中的血液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因而可用斯式插管法进行离体心脏灌流;灌流液的成分应同动物内环境的成分基本一致,用于两栖类动物心脏的灌流液为任氏液;始终有任氏液灌流于心腔,离体心脏可长时间地活动,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则可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材料与器械蟾蜍或蛙,蛙心套管,套管夹,支架,双凹夹,滑轮,烧杯,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微机记录系统或二道记录仪,张力传感器,滴管,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NaCl,5%NaCl,2%CaCl2,1%KCl,1/5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实验步骤1.暴露心脏取一只蟾蜍,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双毁髓后,将其仰卧于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解剖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开一口,将解剖剪紧贴体壁向前伸入,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在腹面可以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心房;心室右上角连着一个动脉干,其根部膨大为动脉圆锥;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支主动脉;用玻璃针从动脉干背部穿过,将心脏翻向头侧;在心脏背面两心房下面,有一个呈紫红色的膨大部分,为静脉窦,是两栖类动物心脏的起搏点;静脉窦连左、右前腔静脉,后连一个后腔静脉;后腔静脉近窦处,有左、右肝静脉汇入;2.离体心脏制备斯式插管法分四步:1)动脉切口:在动脉干分支处下方穿过一线,并打一活结留作固定套管用;在左主动脉下方穿过一线,稍离动脉干分支处结扎;左手提起左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近动脉圆锥处、沿向心方向将左主动脉壁剪一“V”斜口;2)套管入室:取一尖端大小适宜的斯式蛙心套管,加入少量任氏液,达套管内2~3cm高度即可;左手用小镊子夹住切口缘,轻轻上提,使切口扩大;右手持蛙心套管,自切口处插入动脉圆锥;然后,左手持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向后拉,右手推送蛙心套管,使之进入动脉圆锥;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在心室收缩时,将套管经主动脉瓣间隙插入心室腔内;进入心室后,血液冲入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波动而上下移动;如果套管没有顺利插入心室,应改变方向慢慢试插,不用蛮力;插入心室后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口;3)固定套管:待套管尖端插入心室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再将结扎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以防标本滑脱;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4)游离心脏:先将结扎线上方的左、右主动脉剪断;然后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所有的组织,使心脏离体;在结扎和剪断时,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的余血,使套管内的灌流液中不再有残留的血液;套管内任氏液面高度应尽量保持一致,控制在2cm左右较为适宜;3.固定蛙心标本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的肌肉;为了不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定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4.开启仪器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打开matlab,选择“蛙心灌流”实验;5.实验记录1)记录正常心搏曲线;2)改用%NaCl溶液灌流,并作好加药记号,观察心搏变化;待曲线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同时做好冲洗标记,并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3)向套管内加入2~6滴5%NaCl溶液,作好加药记号,观察心搏曲线的频率及振幅变化;当曲线出现明显变化时应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并做好冲洗标记,迅速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4)同法向套管内加入1~3滴2%CaCl2溶液,观察并记录心搏的变化;当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更换任氏液,待心搏恢复正常;5)向套管中加入1~2滴1%KCl溶液,记录心搏曲线变化;当心搏曲线变化时同法更换灌流液,待心搏恢复正常;6)同法记录套管中加入1~2滴肾上腺素溶液1/5000后心搏曲线的变化;7)同法记录套管中加入1~2滴乙酰胆碱溶液1/10000后的心搏曲线的变化;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1、正常心搏曲线2、用%NaCl溶液灌流分析:由图可知,Na离子会使心肌活动强度减弱,原因是用NaCl溶液灌注蛙心时,由于灌注液中缺乏Ca离子,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内流钙离子减少,细胞质Ca离子浓度减少,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3、用2%CaCl2溶液灌流分析:细胞外Ca离子在细胞膜上对Na离子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钙离子浓度增高时,钠离子内流受抑制,细胞0期除极速度与幅度减小,使兴奋性及传导性均降低;钙离子浓度增高使钙离子内流增多,因此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加快加强,传导性增高,而快反应细胞平台期缩短,复极加速;钙离子内流增多,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钙离子浓度降低时,所引起的变化与高钙时相反;因此加入氯化钙后,心率减少、振幅减少,基线上移;5、用KCl灌流分析:滴加氯化钾后的心搏曲线发现,曲线的频率逐渐减小,愈来愈疏,幅度逐渐下降,因为当细胞钾离子浓度增高时,钾离子与钙离子有竞争性拮抗作用,钾离子抑制细胞膜对钙离子的转运,使进入细胞内钙离子减少,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能力降低;所以心搏曲线振幅减小;6、用肾上腺素灌流分析:滴加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描记的心搏曲线幅度明显增大;其作用机理是,肾上腺素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钙离子通透性,导致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增高,使心肌收缩增强;另外,肾上腺素还有降低肌钙蛋白与钙离子亲和力,促使肌钙蛋白对钙离子的释放速率增加,提高肌浆网膜摄取钙离子的速度,刺激钠离子与钙离子交换,使复极期向细胞外排出钙离子的作用加速,这样,将使心肌舒张速度增快,整个舒张过程明显增加;6、加入乙酰胆碱灌流分析:上图可示,蛙心收缩减弱,心率减慢,最后出现蛙心停止舒张阶段;其机理为: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促使钾离子外流,将引起:1窦房强细胞复极时钾离子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衰减过程减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窦房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2复极过程中钾离子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缩短,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减少,使心肌收缩减弱;另一方面乙酰胆碱可直接抑制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注意事项1.剪开动脉管壁时,不能只剪开其外的薄膜,而要彻底将血管内膜剪破,但不要把血管剪断;2.使用蛙心夹夹心尖时,不可夹得过多,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3.每种试剂使用后,都要用新鲜任氏液冲洗2~3次,以待心搏恢复正常;4.各种试剂的滴管不能混淆;5.每项实验都要有相应的对照;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对心肌有何作用分析如上文;实验三小鼠脊髓半横切实验目的观察小白鼠脊髓半横断后的表现,加深对脊髓的认识;实验原理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简单的反射由脊髓完成,如膝反射,而复杂的反射则涉及到大脑皮层;脊髓把感受器接受到的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发出的信息又通过脊髓传到相应的效应器;这种传导机能主要由脊髓的白质来完成;白质是由神经元发出的长突起神经纤维组成的;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按不同的机能顺序排列;一旦脊髓被切断,则可导致切口以下相应部位的感觉或运动功能的丧失;实验对象小白鼠实验器材及药物改进的蛙板蛙板两边各钉两枚小元钉、小烧杯、药棉、手术缝针、丝线、解剖刀、剪刀、眼科手术刀、镊子、乙醚;实验方法及步骤1.用乙醚麻醉小鼠;2.把小白鼠俯卧和固定在改装了的蛙板上,剪去胸腰部背面的毛,在正中处用解剖刀纵切皮肤,划一个长的切口;3.紧贴第1~3节腰椎的棘突,用解剖刀切断椎上的肌腱,并用药棉球分离肌肉,暴露椎骨;4.用镊子夹住第二腰椎,另一个拿剪刀剪去棘突和椎弓,暴露白色的脊椎;5.在脊椎背面正中有一条纵向的血管,叫脊髓后静脉,以此为标志,用柳叶刀将一半脊髓从中央向外侧完全切断;6.松绑四肢,待其苏醒进行下列观察小白鼠在实验桌上运动状况;实验结果及分析当手术成功时,可观察到如下结果:小白鼠在运动时,与脊髓损伤同侧的后肢不能运动,呈现出以脊髓损伤侧为轴的转圈运动;结论:由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到达脊髓后,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继续向下传送,脊髓两侧的运动神经纤维大都在本侧里行走即不交叉到对侧;在脊髓被损伤的一侧,运动指令无法传到横切以下的部位,该侧后肢得不到运动指令,因而不能随意运动;脊髓未遭横切的一侧,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可以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传到后肢肌肉,所以这一侧后肢运动如常;注意事项1.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首先麻醉要适度,麻醉过深小白鼠易死亡,过浅小白鼠易苏醒;其次用柳叶刀横切一侧脊髓时要防止损坏对侧脊髓;2.半横切部位必须在相当于第二腰椎的脊髓处,实验效果才好;手术中要防止出血过多;实验四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目的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方法和间接或直接地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实验原理正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的血压是相当恒定的,这种相对恒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性的调节而实现的;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心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是心迷走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支配血管的植物性神经,绝大多数属于交感缩血管神经,中枢通过反射作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从而调节动脉血压;本实验是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管活动的变化的;实验用品家兔、D-95生理记录系统、血压换能器、塑料动脉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刺激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手术灯、注射器、肝素生理盐水、40%酒精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纱布、棉球、丝线、%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实验步骤和项目一、手术准备1、麻醉并固定动物: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剂将兔子麻醉;注射时应密切观察动物的肌张力、心跳、呼吸、瞳孔大小、角膜反射等,以免麻醉过深;将动物仰卧于手术合上.固定好头部和四肢,注意颈部必须放正拉直;2、分离颈部神经和血管:剪去颈部的毛,沿正中线作一5~7厘米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气管,将气管两旁的肌肉拉开,便可在气管的二侧深部找到包在颈动脉鞘内的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在分离颈总动脉前,仔细识别以上三条神经,其中迷走神经最粗,交感神经较细,减压神经最细,且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在一起,分离时不要过度牵拉,以免使神经受损;并在各神经下分别穿过一有色标记的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线备用;然后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并向头端追索一直到甲状软骨的上缘,此时可见到颈总动脉分支为颈内和颈外动脉;在颈内动脉的基部有一膨大处,此即颈动脉窦;在右颈总动脉下穿过二根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线,作结扎和固定动脉插管用;并以同样方法分离出右侧的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穿线备用;3、动脉插管:在右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然后结扎其远心端,在动脉夹与结扎之间一般应相距2cm左右;在结扎的下方用锐剪朝向心端做一“V”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用丝线将其敷紧结扎固定,以防插管滑出;二、观察项目:1、牵动颈总动脉;手持左侧颈总动脉上的穿线牵拉5秒;同时记录刺激记号,以下各项亦同,不另,观察心搏与动脉血压有何变化2、夹闭颈总动脉用动脉夹夹闭左颈总动脉5-10秒,观察心搏与血压有何变化3、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观察心搏与血压有何变化;注意事项1、本实验麻醉应适量,过浅动物挣扎,过深则反射不灵敏;2、动脉插管应始终保持与动脉方向一致,防止插管刺破动脉管壁;3、进行每一项目后,必须待心搏与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项;实验结果牵动颈总动脉:注射肾上腺素:实验五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实验目的学习用膀胱套管或输尿管套管引流的方法,观察不同生理因素对动物尿量的影响;加深对尿生成调节的理解;实验原理尿是血液流过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而形成的,凡对这些过程有影响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取决于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其大小取决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影响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主要是管内渗透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能力,后者又为多种激素所调节;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及药物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00u/ml、生理盐水、呋塞米、38度生理盐水;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气管插管、膀胱导管或输尿管导管、动脉插管、注射器1ml、20ml及枕头、烧杯;实验步骤及方法1.标本的制备1实验兔在实验前应给予足够的菜和饮水;2称重动物,耳缘静脉注射20%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1体重进行麻醉,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人体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条件下人体生
理功能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血压计、心率监测仪和呼吸频率计进行观测。
实验对象为健康成年人,分别在静息状态、进行轻度运动后和进行剧烈运动后进行观测记录。
实验过程中,实验者需要保持心情平静,不得进行大声喧哗或过度活动,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实验对象的血压为正常范围内,心率和呼吸频率较
为平稳;进行轻度运动后,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有所上升,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进行剧烈运动后,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上升,甚至出现短暂的异常情况。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在不
同运动状态下,人体的生理指标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供给,心脏和呼吸系统会加快运转以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剧烈运动会导致血压和心率等指标出现异常,这是因为身体处于极度紧张状态,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支持运动,同时会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需要排出体外。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规律,这对于我们合理安排运动锻炼、预防运动损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消耗身体能量和引发不良生理反应。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观测和记录,深入了解了人体生理指标在不同状
态下的变化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经验。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特点和规律,为保持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无。
生理学实验总结
⽣理学实验总结实验⼀(1)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的:分析反射弧的组成,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法:1.制备脊蟾蜍。
⽤刺蛙针于蟾蜍头部枕⾻⼤孔处刺⼊颅腔将脑组织拆毁,保留脊髓,制成脊蟾蜍。
2.⽤铁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吊在铁⽀架上。
观察项⽬:分析:对实验结果进⾏分析。
1、反射活动的实现需要感受器来感受外界刺激2、反射活动的实现需要传⼊传出神经来传导兴奋3、反射活动的实现需要反射中枢来信号分析并发出指令4是反射,5是反应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完成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反应: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
如在除去脑、脊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后刺激肌⾁,肌⾁依然有反应。
结论:在本实验中可得什么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的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5个部分构成。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
反射弧的任何环节发⽣障碍或受到破坏,这⼀反射活动就将发⽣紊乱或不能出现。
实验⼀(2)阈强度的测定实验⽬的:掌握阈强度的测定⽅法,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实验⽅法:制备坐⾻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察项⽬:分析:什么是阈强度?与兴奋性有何关系?阈强度:在实际测量时,把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固定, 测量能使组织发⽣兴奋地最⼩刺激强度。
它可以作为测量兴奋性⼤⼩的指标。
阈强度与兴奋性成反⽐关系。
阈强度⼩,表⽰组织兴奋性⾼;阈强度⼤,则兴奋性低。
实验⼀(3)刺激与反应实验⽬的:了解各种组织的反应形式。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法: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蟾蜍仰卧在蟾蜍板上,暴露⼼脏分析实验结果不同组织接受同⼀刺激会产⽣不同的反应。
如⼼脏受到肾上腺素的刺激时,表现为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则表现为抑制。
相同组织接受不同刺激其反应也有所不同。
生理实验四蛙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四蛙反射弧的分析引言蛙反射弧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神经反射。
通过对蛙反射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信号传递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蛙的刺激和观察,分析蛙反射弧的形成和执行过程。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蛙、刺激器、废弃杯、直尺、数字摄像机。
实验方法:将蛙固定在平板上,用刺激器刺激蛙脚底板,同时用数字摄像机记录整个过程。
然后使用直尺测量蛙在刺激后跳起的距离。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当刺激蛙的脚底板时,蛙会迅速反应并跳起。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蛙反射弧的执行过程如下:1.刺激传入:当刺激器接触蛙的脚底板时,刺激信号会通过感觉神经末梢传递到脊髓。
2.脊髓处理:脊髓是神经信号的主要处理中心,对刺激信号进行初步的处理和解读。
在脊髓内,刺激信号会被转换成神经冲动和传递到蛙的肌肉。
3.肌肉收缩:刺激信号到达肌肉后,触发肌肉的收缩反应。
这是蛙进行跳跃动作的关键步骤。
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刺激传入、脊髓处理和肌肉收缩三个主要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蛙反射弧的形成和执行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反射弧,其原理与人类神经系统中的反射弧类似。
通过对蛙反射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结论通过对蛙反射弧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信号传递过程。
蛙反射弧的执行过程可以概括为刺激传入、脊髓处理和肌肉收缩三个主要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刺激信号通过神经系统的传递和处理,触发了蛙的跳跃动作。
虽然蛙反射弧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神经反射,但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奠定基础。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拓展到其他动物的反射弧,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与机理。
1.陈守标,蔡灿月.脊椎动物神经生理学实验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Robert M. Shapley, I. A. Livingston. Visual Neurophysiology.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生理实验报告
篇一: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报告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2011级b班实验课程名称__生理学实验指导教师及职称_开课时间 2013 至_ 2014 学年_第二学期填报时间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篇二:生理实验报告生理学实验报告生理感觉实验姓名:同组成员:学号:组别:第6组室温:24实验日期:2015.5.15实验1:辐辏双眼视力要求左右眼睛里的图像合二为一。
只有当图像落在视网膜左右相应的部位置时,才能将一个物体的两个图像融合为一,否则会出现重影。
实验2:适应性调节(聚焦)眼睛能够通过改变瞳孔的形状(变焦)调节视力。
步骤:1. 挡住或者闭住一只眼睛,拿一个别针放在另外一只眼睛前面15cm处,并让这个别针与远处的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
2. 当你看远处的物体时,别针就变模糊,不在焦距内了。
3. 而当你看别针时,远处的物体变模糊了。
对近处物体(别针)的适应性调节似乎费力一些。
4. 如果戴眼镜,请取掉,挡住一只眼睛,拿一个别针,向前伸直前臂,在看着别针尖端的同时,慢慢地向眼睛处移动别针,直到模糊时。
别针被看到的最短距离就是“近视点”。
用尺子测量这个距离,将数值填写在表中,看一下你是否是近视。
结果测得的近视点如下:实验3:跳动抑制你能够看到你自己的眼睛移动吗?步骤:1. 面对着你前方30cm-60cm处的一个镜子。
2. 交替地看你左右眼睛里的图像。
3. 你能够察觉到你的眼睛在移动吗?4. 如果你们组的其他成员在你进行观察时也在看你,5. 他们察觉到你的眼睛在移动吗?结果在交替看左右眼里图像的过程中,看近处的物体较容易观察到左右眼的移动,看远处物体没有观察到眼睛的移动,当别人能观察到自己的眼睛在移动时,自己也能感觉到眼睛移动。
实验4:盲点每个眼睛的视野里都有一个盲点,称为视盘,是视网膜的一个部分,这个地方没有光感受器。
步骤:1. 取一支felt-tipped笔,笔芯为黑墨水,笔套为白色。
生理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生理实验,探究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加深对人体生理学
知识的理解。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心率计、血压计、体温计等。
实验过程,首先,记录实验者的基础生理指标,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
然后,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如跑步、仰卧起坐等,记录运动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最后,进行放松休息,观察生理指标的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运动后,实验者的心率明显上升,血压也有所增加,体温略微
升高。
而在放松休息后,心率逐渐恢复正常,血压和体温也逐渐回落至基础水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运动后,人体的心率、血压和
体温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输送氧气和养分,血管收缩增加血压以维持血液循环,身体代谢产生的热量也会导致体温升高。
而在休息放松后,这些生理指标会逐渐恢复正常。
实验启示,生理实验是加深对人体生理机能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我们
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生理变化,为保持健康、科学锻炼提供依据。
结语,通过本次生理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认识,也对运动
后的生理变化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学习,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生理学知识,为保持健康、科学运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生理实验报告青蛙
生理实验报告青蛙
生理实验报告:青蛙
引言
生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进行实验观察
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生理机制。
本实验报告将对青蛙进行生理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青蛙的生理功能。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青蛙进行实验观察,了解青蛙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生
理功能,并探讨其生理机制。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青蛙、显微镜、生理记录仪等。
首先,将青蛙置于实验台上,观察其呼吸和心跳情况,并记录下来。
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青蛙的神经系统
反应,记录下神经传导速度和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
1. 青蛙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30次,呼吸深度适中。
2. 青蛙的心跳频率为每分钟60次,心跳规律。
3. 经过神经系统反应实验,青蛙的神经传导速度为5m/s,反应时间为0.1秒。
实验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青蛙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正常,呼吸和心跳频率适中,说明青蛙的呼吸循
环系统运行良好。
2. 青蛙的神经系统反应速度较快,反应时间短,说明青蛙的神经系统功能良好,对外界刺激有较快的反应能力。
结论
通过本次生理实验,我们了解了青蛙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并
对其生理机制进行了分析。
青蛙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在生理实验中具有
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青蛙的生理功能进行实验观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
物的生理机制,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生理实验报告 家兔
生理实验报告家兔生理实验报告:家兔引言:生理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生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以了解其生理功能和反应。
本次实验的对象是家兔,家兔是常见的哺乳动物,其生理特征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研究。
本文将介绍家兔的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呼吸系统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家兔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实验步骤:1. 将家兔置于实验箱中,让其适应环境。
2. 使用呼吸频率计测量家兔的呼吸频率。
3. 分别给予家兔不同刺激,如声音、光线等,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
4.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在安静状态下,家兔的平均呼吸频率为每分钟30次,呼吸深度为正常。
当给予家兔声音刺激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达到每分钟60次;而光线刺激对呼吸频率的影响较小。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家兔对声音刺激的反应更强烈,呼吸频率明显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家兔对声音敏感,声音刺激能引起其神经系统的兴奋,进而影响呼吸中枢的调节。
而光线刺激对呼吸频率的影响较小,可能是因为家兔对光线的感知程度不如声音敏感。
实验二:循环系统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家兔的心率和血压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实验步骤:1. 用心率计测量家兔的心率。
2. 使用血压计测量家兔的血压。
3. 分别给予家兔不同刺激,如运动、音乐等,记录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4.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在安静状态下,家兔的平均心率为每分钟150次,血压为正常范围。
当给予家兔运动刺激时,心率明显增加,达到每分钟200次;而音乐刺激对心率的影响较小。
血压在不同刺激下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家兔对运动刺激的反应更强烈,心率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运动能够促进心脏的收缩和血液循环,提高氧气供应,从而使心率增加。
而音乐刺激对心率的影响较小,可能是因为家兔对音乐的感知程度有限。
实验三:消化系统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家兔的消化系统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生理实验报告血液凝固
实验名称:血液凝固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理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 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 分析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涉及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可以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血液、肝素钠、钙离子溶液、玻璃试管、滴管、计时器等。
2.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将新鲜血液与肝素钠混合,制成抗凝血液。
2. 将抗凝血液分为三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钙离子溶液。
3. 观察并记录各组血液凝固时间。
4. 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
五、实验步骤1. 取新鲜血液5ml,加入肝素钠50μl,制成抗凝血液。
2. 将抗凝血液分为三组,分别编号为A、B、C。
3. A组血液加入0.1mmol/L钙离子溶液,B组血液加入0.2mmol/L钙离子溶液,C组血液不加钙离子溶液。
4. 将三组血液分别置于37℃恒温箱中,观察并记录各组血液凝固时间。
5. 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
六、实验结果1. A组血液凝固时间为5分钟。
2. B组血液凝固时间为4分钟。
3. C组血液凝固时间为10分钟。
七、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加入钙离子溶液的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说明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与未加钙离子溶液的血液相比,加入钙离子溶液的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说明钙离子浓度越高,血液凝固速度越快。
3. 实验结果表明,血液凝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钙离子浓度是影响血液凝固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八、实验结论1. 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涉及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2. 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钙离子浓度越高,血液凝固速度越快。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生理学实验,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特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材料包括生理记录仪、心电图机、血压计、心电图导联线、电极片、生理盐水、药用酒精、消毒棉球等。
实验方法,首先,对实验仪器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然后,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实验者进行身体状况检查、消毒处理和导联贴附。
接着,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心电图、测量血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
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例如,观察到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血压在运动后也会有所变化。
另外,心电图的波形和特点也能反映出心脏的生理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生理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人体的生理特点。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生理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保证实验者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实验后需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实验的顺利进行。
总结,生理学实验是对人体生理功能进行观察和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生理特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对生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语,生理学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理学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对生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观察和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2. 了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3. 分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心脏搏动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 心肌细胞培养皿2. 动作电位记录仪3. 刺激器4. 液氮5. 实验试剂(如KCl溶液、NaCl溶液等)实验步骤:1. 准备心肌细胞:将培养皿中的心肌细胞用KCl溶液洗涤三次,以去除细胞外杂质。
2. 连接动作电位记录仪:将心肌细胞放置在动作电位记录仪的电极上,确保电极与细胞紧密接触。
3. 设置实验条件:调整动作电位记录仪的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时间常数等,确保能够清晰记录动作电位。
4. 给予刺激:使用刺激器给予心肌细胞一定频率的刺激,观察并记录动作电位的变化。
5. 改变刺激条件:逐步改变刺激频率和强度,观察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
6. 分析实验结果:对记录到的动作电位进行分析,包括上升支、下降支、复极化过程等。
实验结果:1. 正常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给予心肌细胞一定频率的刺激后,观察到典型的动作电位波形,包括上升支、下降支和复极化过程。
2. 改变刺激条件下的动作电位变化: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动作电位波幅逐渐减小,上升支和下降支的持续时间缩短,复极化过程加快。
3. 不同强度刺激下的动作电位变化: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动作电位波幅逐渐增大,上升支和下降支的持续时间延长,复极化过程减慢。
实验讨论: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是心脏搏动的基础,其产生机制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2. 刺激频率和强度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表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具有适应性和调节性。
3. 本实验结果与已有文献报道相符,验证了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
实验结论:1. 成功观察和记录了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2. 了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3. 分析了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心脏搏动中的作用。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反射活动的机制。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反射现象,探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及其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生理学中神经反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感受器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中枢,经过中枢的整合和处理,再由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剪刀、镊子、探针等)、支架、蛙板、培养皿、棉球、纱布、小烧杯、05%硫酸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毁髓针。
3、实验仪器:电子刺激器、示波器、张力换能器。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双毁髓法处死蟾蜍:用毁髓针从枕骨大孔处刺入椎管,捣毁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完全失去反应。
剥离皮肤: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从其背部后端剪开皮肤,然后向两侧剥离,暴露出背部肌肉。
分离坐骨神经:在蟾蜍的大腿后侧,用剪刀沿坐骨神经走向剪开肌肉,小心分离出坐骨神经,尽量保持神经的完整性,并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游离腓肠肌:在膝关节下方将腓肠肌与跟腱分离,用线结扎跟腱并剪断,游离出带有坐骨神经的腓肠肌标本。
2、连接实验装置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在支架上,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腓肠肌的肌腱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张力换能器与示波器相连。
3、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棉球轻轻触碰蟾蜍一侧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腿反射。
4、分析反射弧的完整性感受器破坏:用手术剪刀剪去触碰脚趾的皮肤,重复刺激,观察屈腿反射是否消失。
传入神经破坏:在坐骨神经的中段用手术剪刀剪断,分别刺激剪断处的外周端和中枢端,观察屈腿反射的情况。
人体生理参数测量实验报告总结
人体生理参数测量实验报告总结作为生物医学科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人体生理参数测量在医学诊断、健康评估和体育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次实验是在进行人体生理参数测量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身体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结果。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如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心率、肺活量等常见的生理参数。
通过对这些生理参数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首先,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评估一个人体重是否过重或过轻的常用指标。
通过对实验参与者的身体质量指数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发现,BMI值和身体脂肪含量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即BMI值较高的人体内脂肪含量也较高,而BMI值较低的人则相反。
这个结论提示我们,通过测量BMI值可以对一个人的肥胖程度进行初步评估,但如果需要更加准确的测量和评估,则需要借助其他生理参数一起进行评估。
其次,血压和心率是评估一个人心血管健康状态的重要生理参数。
通过对实验参与者的血压和心率进行测量和比较,我们发现,高血压和心率较快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
这个结论提示我们,在进行心血管健康评估时,需要重视血压和心率等指标的测量,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最后,肺活量是评估一个人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生理参数。
通过对实验参与者的肺活量进行测量和比较,我们发现,肺活量较低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这个结论提示我们,在进行呼吸系统健康评估时,需要重视肺活量等指标的测量,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人体生理参数测量数据,为我们进行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重视各种生理参数的测量和分析,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和预测一些疾病的风险和影响,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护理。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反射活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以及探究反射弧完整性对反射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只有当反射弧的结构完整,并具有适宜的刺激时,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
若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到损伤或缺失,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手术器械:解剖剪、镊子、眼科剪、眼科镊等。
3、实验仪器:蛙板、蛙钉、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等。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标本双毁髓法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失去疼痛反应。
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其下腹部皮肤和肌肉,暴露腹腔。
找出坐骨神经干,用玻璃分针分离并穿线备用。
2、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接触蟾蜍左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肌反射。
记录反射发生的时间和反应强度。
3、分析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捣毁脊髓:用探针捣毁蟾蜍的脊髓,再次用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肢脚趾,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剪断传入神经:在左后肢大腿基部将坐骨神经剪断,重复刺激脚趾,观察反射变化。
剪断传出神经:在左后肢膝关节处剪断坐骨神经,再次刺激脚趾,观察反射情况。
破坏感受器:用手术剪将左后肢脚趾皮肤剥去,然后刺激,观察反射有无。
五、实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用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左后肢脚趾,蟾蜍迅速出现屈肌反射,表现为左后肢收缩。
2、捣毁脊髓后,刺激左后肢脚趾,屈肌反射消失。
3、剪断传入神经后,刺激左后肢脚趾,屈肌反射消失。
4、剪断传出神经后,刺激左后肢脚趾,有感觉但无屈肌反射动作。
5、破坏感受器后,刺激左后肢脚趾,无屈肌反射发生。
六、结果分析1、正常情况下,感受器感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通过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产生屈肌反射。
生理兔子实验报告
生理兔子实验报告生理兔子实验报告引言:生理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观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生理反应和机制。
本次实验以兔子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兔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中使用的兔子为实验室中饲养的健康兔子,饲养环境温度恒定。
实验分为两组,每组10只兔子,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实验一:温度变化对兔子的影响第一组兔子被放置在恒定温度的环境中,记录兔子的呼吸频率、体温和心率。
第二组兔子则被放置在冷藏室中,温度较低。
同样记录兔子的呼吸频率、体温和心率。
实验持续时间为3小时。
实验二:光照变化对兔子的影响第一组兔子被放置在恒定光照的环境中,记录兔子的活动情况和食欲。
第二组兔子则被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无光照刺激。
同样记录兔子的活动情况和食欲。
实验持续时间为24小时。
结果与讨论:实验一结果显示,第一组兔子在恒定温度的环境中,呼吸频率、体温和心率保持稳定。
而第二组兔子在低温环境下,呼吸频率增加,体温下降,心率加快。
这表明兔子对于温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通过调节呼吸和心率来维持体温稳定。
实验二结果显示,第一组兔子在恒定光照的环境中,活动情况正常,食欲正常。
而第二组兔子在黑暗环境下,活动减少,食欲明显下降。
这表明兔子对于光照变化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光照刺激可以促进兔子的正常活动和食欲。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兔子对于温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通过调节呼吸和心率来维持体温稳定。
2. 兔子对于光照变化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光照刺激可以促进兔子的正常活动和食欲。
这些结论对于了解兔子的生理特性以及为兔子的饲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兔子适应其他环境变化的能力,为兔子的保护和养殖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结语:生理兔子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兔子生理特性的窗口,通过观察和记录兔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兔子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分析反射弧的组成,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1. 制备脊蟾蜍。
用刺蛙针于蟾蜍头部枕骨大孔处刺入颅腔将脑组织拆毁,保留脊髓,制成脊蟾蜍。
2. 用铁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吊在铁支架上。
观察项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反射活动的实现需要感受器来感受外界刺激2、反射活动的实现需要传入传出神经来传导兴奋3、反射活动的实现需要反射中枢来信号分析并发出指令 4是反射,5是反应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完成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反应: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
如在除去脑、脊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后刺激肌肉,肌肉依然有反应。
结论:在本实验中可得什么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的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5个部分构成。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
反射弧的任何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这一反射活动就将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实验目的:掌握阈强度的测定方法,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实验方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察项目:分析:什么是阈强度?与兴奋性有何关系?阈强度:在实际测量时,把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固定,测量能使组织发生兴奋地最小刺激强度。
它可以作为测量兴奋性大小的指标。
阈强度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阈强度小,表示组织兴奋性高;阈强度大,则兴奋性低。
实验一(3)刺激与反应实验目的:了解各种组织的反应形式。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蟾蜍仰卧在蟾蜍板上,暴露心脏。
观察项目及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不同组织接受同一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如心脏受到肾上腺素的刺激时,表现为兴奋,而胃肠道平滑肌则表现为抑制。
相同组织接受不同刺激其反应也有所不同。
如心脏受到肾上腺素的刺激时,表现为兴奋,而受到乙酰胆碱的刺激时,则表现为抑制。
结论实验三(1)蟾蜍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实验目的:利用结扎的方法,分析蛙心起搏点及兴奋传导的顺序。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1.暴露蛙心:用刺蛙针破坏蛙的脑和脊髓,将蛙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部皮肤及胸骨,剪开心包膜,显露心脏。
2.辨别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三部分及窦房沟、房室沟的结构和位置。
观察项目:1. 观察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三部分跳动的顺序及计算其跳动频率。
2. 结扎房室沟:于房室沟处穿引一细线后作一结扎,阻断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各自的跳动频率有何变化?3. 结扎窦房沟:用细镊子在主动脉干下方穿引一细线,再用玻璃针将心尖翻向头端,暴露心脏背面,于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半月形纤维环(窦房沟)处作一结扎,以阻断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传导。
待心房和心室恢复跳动后,观察计算静脉窦、心房和心室各自的跳动频率。
将上述各项观察结果填入下列表格。
注意事项:1. 作结扎时,结扎部位必须准确,勿将静脉窦或心房结扎住。
2. 若结扎房室沟后,心房、心室停搏过长时间,可用玻璃针作人工刺激,使其恢复自主跳动后再计数。
思考题:两次结扎后静脉窦、心房、心室为何跳动频率不一致?哪一部分的跳动频率更接近于正常心跳频率?这说明正常心搏起点在何处?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如何?1、实验中,结扎房室沟后,心室停跳,这是因为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兴奋传导受阻;结扎窦房沟后,心房、心室停跳,这是因为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兴奋传导受阻。
而结扎房室沟后,心室跳动频率为0;结扎静脉窦后,心房、心室跳动频率为0,是因为静脉窦的超驱动压抑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在正常情况下,心房、心室在静脉窦的兴奋驱动下而“被动”产生兴奋,这种“被动”的兴奋频率远远超过它们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一旦静脉窦发放的冲动中断,心房、心室不能立即按其自身的节律使心脏搏动,而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过来,这就是心房、心室跳动频率为0的原因。
2、静脉窦的跳动频率更接近于正常心跳频率。
3、正常的心跳起搏点在静脉窦实验三(2)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并通过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观察,了解心肌兴奋性变化特点。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1. 用刺蛙针破坏蛙的脑和脊髓。
暴露心脏。
2. 将换能器插头插入1通道,刺激输出电缆插入刺激输出插孔。
3. 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mm,将蛙心夹上的连线系于张力换能器的着力点上,使拉直的系线与着力点所在的平面垂直,张力的大小,以描记出适宜的心跳曲线为宜,并注意使心脏收缩时曲线为上升支,舒张时为下降支;连接刺激电极,使两电极与心脏充分接触,再与刺激输出电缆相接。
待描记出一段心跳曲线后,开始实验。
观察项目:1. 记录正常心跳曲线,观察心室收缩和舒张曲线。
2. 分别在心收缩期和舒张早期给予刺激,观察曲线是否有变化。
3. 分别在心舒张中、晚期给予刺激,观察曲线是否有变化注意事项:1. 破坏蛙的脑和脊髓要完全,以免肢体的活动干扰记录。
2. 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心脏。
3. 安放在心室上的刺激电极应避免短路。
4. 不要连续刺激心脏。
检查是否有刺激输出,可用刺激电极刺激蛙腹壁肌肉或大腿肌肉。
思考题:1. 讨论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心房肌或心室肌分别接受静脉窦传来的兴奋进行活动。
刺激落在静脉窦引起的心室肌或心房肌兴奋的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内,心肌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这就是期前收缩产生的原因。
如果窦性兴奋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到达心房或心室,由于正处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故不能引起心房或心室新的收缩,即出现一次“脱失”,需待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来才能引起新的收缩。
这就是代偿性间歇产生的原因。
2.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有何生理意义?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就不会像骨骼肌一样,一个收缩未结束,又接着下一个收缩,形成强直收缩;而是进入舒张期后,再做下一个收缩,从而保持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使心脏能有序地射血和充盈。
3. 当心率过速或过缓时,期前收缩后是否会出现代偿间歇?为什么?①当期前收缩之后的下一次窦性兴奋落在期前兴奋的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时,就不会出现代偿性间歇,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心率过缓时。
②当期前收缩之后的下一次窦性兴奋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会出现代偿性间歇,心率过快时,一般会出现代偿性间歇。
实验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实验目的:观察某些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方法:1. 麻醉并固定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溶液按1ml/kg体重从耳缘静脉缓缓注入将动物麻醉,2. 气管插管:剪去颈部毛,于颈部正中纵向切开皮肤5~7cm,暴露并分离出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3. 分离左侧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各穿一不同颜色细线备用。
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穿线备用,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并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
4. 连接、调试仪器,开始实验。
观察项目及实验结果分析:结论:注意事项:1. 分离减压神经与迷走神经时操作要轻巧,切勿用力牵扯神经。
2. 每项实验后,应等血压基本恢复并稳定后再进行下一项。
实验讨论:(各1分)1)夹闭颈总动脉,血压升高:2)牵拉颈总动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刺激完整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均可引起血压下降,而刺激该神经外周端基本不变:兔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将主动脉弓感受器发出的冲动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引起血压降低。
因此,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其中枢端,使传入中枢的冲动增加,致血压明显下降,而刺激其外周端虽又冲动传向外周,但不会引起血压变化。
4)刺激迷走神经末梢外周端,引起血压下降在实验中,多用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出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
5)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β1受体结合,但与血管平滑肌的β2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弱。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的β1受体结合,使心输出量增多;与血管壁上的a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故动脉血压升高。
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心率减慢。
6)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的β1受体结合,使心输出量增多;与血管壁上的a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故动脉血压升高。
实验五呼吸运动的调节、胸内负压的测定实验目的: 1. 通过描记呼吸运动曲线,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观察胸内负压值及其在呼吸运动时的变化。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方法:1. 麻醉并固定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溶液按1ml/kg体重从耳缘静脉缓缓注入将动物麻醉,然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剪去颈部毛,于颈部正中纵向切开皮肤5~7cm,暴露并分离出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3. 分离两侧迷走神经,各穿一根线备用。
4. 在剑突下呼吸最明显的地方,连接张力换能器,开机,调试仪器,开始实验。
观察项目及实验结果胸内负压测定:吸气末 ------------m m H2O呼气末 ------------m m H2O分析结论:注意事项:1.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应包括其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2.每项观察项目前均应有正常呼吸曲线作对照。
3.每项观察项目不宜过长,看到呼吸运动曲线有变化后立即停止刺激。
1、中度或轻度缺氧时,血液中的氧分压降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传至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2、吸入少量二氧化碳,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①二氧化碳通过血脑屏障由血液进入脑脊液,与水发生反应并生成H+和HCO3- H+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这是主要途径。
②二氧化碳分压也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
3、增大呼吸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增加气道长度后家兔呼吸张力增加,呼吸频率增加。
增加气道长度等于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引起血中PCO2、PO2-下降,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另外,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减少了肺泡通气量,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增加家兔气道长度可使家兔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4、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由于这一侧迷走神经的神经冲动传递受阻,使得呼吸运动的调节受阻,呼吸减慢减弱;随后由于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另一侧迷走神经将起到呼吸调节作用,此时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加速吸气和呼气活动的交替。
5、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运动呈慢而深的变化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人纤维。
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亦称吸气抑制反射)的生理作用,在于阻止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人呼气,从而加速了吸气和呼气动作的交替,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