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上睑下垂 的手术治疗
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
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目的分析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特点,评估对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幼儿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例(12眼)3周岁以下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作出术前评估。
对患者行一期硅胶管额肌悬吊术+二期自体阔筋膜额肌悬吊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术后随访结果的分析,评价其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10例患者均为3周岁以下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幼儿,均为先天散发病例,无家族史。
一期手术时患者年龄为10~36月,平均年龄24月;二期手术时患者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4.7岁。
10例患者(12只术眼)术前健眼平均睑裂高度8.25±0.46mm (8.0~9.0mm),患眼平均睑裂高度3.75±0.45mm (3.0~4.0mm);其中8例单眼患者(8只术眼)的患眼平均睑裂高度为3.63±0.52mm (3.0~4.0mm),显著低于健眼(P<0.05);2例双眼患者(4只术眼)的患眼睑裂高度均为4.0mm,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平均水平(P<0.05)。
一期硅胶管额肌悬吊术后至二期手术前随访时间为16~58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5月。
二期自体阔筋膜额肌悬吊术后至今随访时间为2~41月,平均随访期为13.4月。
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12只术眼)术后患眼平均睑裂高度8.83±0.94mm (8.0~10.0mm);其中8例单眼患者(8只术眼)的术后患眼平均睑裂高度为8.25±0.46mm (8.0~9.0mm),显著改善(P<0.05);2例双眼患者(4只术眼)的患眼平均睑裂高度为10.00±0.00mm (10.0mm),显著改善(P<0.05)。
所有患者术后双侧睑裂高度基本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成形佳。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部先天畸形,患者会出现眼睑过度下垂,遮盖眼球甚至导致视力受损。
对于这种病症,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矫正和非手术矫正两种,各有其优劣。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效果、风险与适用范围,帮助患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一、手术矫正手术矫正是目前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矫正主要通过对眼睛周围的肌肉组织进行调整,来改善上睑下垂的情况。
手术方式包括内切开上睑提肌,外切开上睑提肌,前额肌提上睑,外眦角提拉术等。
手术目的是提高上睑位置,改善视野和美观。
手术矫正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解决上睑下垂的问题,效果明显,一次手术即可见效。
而且手术后恢复期短,一般在一个月内可以完全康复,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手术矫正的效果比较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复发,可以长期维持眼部的美观与功能性。
手术矫正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风险。
首先是手术本身的风险,包括感染、创伤、术后出血等,虽然这些风险较小,但也需要患者注意。
手术矫正可能导致术后眼睑不对称,上睑过度提升等问题,影响整体外貌。
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可能承担不起。
非手术矫正是指通过注射肉毒素或者使用电疗等不需开刀的治疗方式来改善上睑下垂的情况。
肉毒素矫正的原理是通过注射肉毒素到上睑提肌,抑制其收缩力度,从而使得上睑上提,改善上睑下垂的情况。
电疗矫正则是利用电疗手段刺激上睑提肌,增强其肌肉张力,促进上睑上提。
肉毒素注射是非手术矫正的主要方式之一。
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开刀,术后恢复较快,通常在一周内可以正常生活。
肉毒素注射效果明显,可以短期内改善上睑下垂的症状,但需要定期注射,效果不如手术矫正稳定。
而电疗矫正相对来说效果较弱,需要长期持续治疗才能见到明显效果。
非手术矫正的优点在于简单、方便、无需开刀,术后恢复期短。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生长发育未成熟或者身体状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来说,非手术矫正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上睑下垂0 引言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或Mül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不能提起或提起不全,而使上睑呈下垂的异常状态。
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有百余种之多,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术式能适合所有类型的上睑下垂[1]。
我们采用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年龄3~25岁,术前做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重症肌无力、Horner’s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上睑下垂,额肌肌力正常,Bell’s征阳性,共32例46眼。
手术区域局部麻醉,儿童采用全身麻醉。
沿设计的标记线作皮肤第一切口,然后在第一切口上方3mm处,平行于第一切口作第二切口,其内外侧均比第一切口略长约2mm。
在眉弓上缘内中1/3与外中1/3交界处,各作一约5mm的水平切口,深达额肌面。
分离第一、二切口之间的皮肤轮匝肌组织达到睑板面,在睑板面用剪刀将眼轮匝肌和睑板相连部分剪开,制成内侧与内眦部相连、外侧与外眦部相连的弓弦状皮肤轮匝肌条带。
用小棉棒蘸100mL/L三氯乙酸溶液均匀的涂在皮肤轮匝肌条带的皮肤表面(注意不要涂在眼轮匝肌上及切口内),1min 后用刀片刮除坏死的表皮及附属的腺体,生理盐水冲洗条带及切口。
在皮肤轮匝肌条带的中央用剪刀剪断。
由眉上切口向睑缘相应部位作潜行分离,将皮肤轮匝肌条带自隧道中向上提出并拉紧,至睑缘超过角膜上缘约2mm后,断端分别固定于切口皮下深层组织处。
整理并缝合皮肤切口。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医师施行。
术后3~6mo后复查,平视时上睑缘均位于角膜上缘下1~2mm,无暴露性角膜炎、上睑闭合不全、眼睑畸形等并发症,眼睑开闭自如,上睑活动度好,上睑迟滞现象不明显。
2 讨论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儿童,其提上睑肌发育不良,肌力差,且此肌正在发育过程中,为不影响此肌的正常发育,又能及时矫正上睑下垂,不致给儿童造成其它不良影响,所以多采用利用额肌的术式[2]。
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两种术式探讨
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两种术式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及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46例61眼,并对术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治愈50眼,其中改良额肌瓣悬吊术29眼、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21眼。
有效10眼,其中改良额肌悬吊术3眼、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7眼。
无效为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1眼。
结论: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及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首选的方法。
【关键词】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改良额肌瓣悬吊术;先天性上睑下垂;儿童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病,不仅影响面部容貌,对于小儿还会影响视力的发育造成弱视。
临床上以先天性上睑下垂多见,其原因主要是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支配提上睑肌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缺损所致[1]。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出生后就遮挡瞳孔,不及时治疗可形成剥夺性弱视。
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目前主要是经典提上睑肌缩短术及额肌瓣悬吊术[2]。
我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上睑下垂46例61眼,分别采用了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及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年来我院门诊就诊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46例,61只眼;双眼15例,单眼31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3~11 岁,平均5.25岁。
全部病例为出生时发病,平视时睑裂高度2~4 mm,上睑遮盖瞳孔超过1/2,提上睑肌肌力0~3 mm,所有病例无垂直斜视,无全身疾病。
1.2 分组: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组。
A组22例29眼,上睑提肌肌力在2 mm以上,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B组24例32眼,上睑提肌肌力在1~2 mm之间,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
1.3手术方法1.3.1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根据双重睑高度用龙胆紫作双重睑皮肤切口标记,一般距上睑缘4~6 mm,用2%利多卡因于皮下、眼轮匝肌及穹窿结膜浸润麻醉。
昆山治疗上睑眼下垂
先天性眼皮下垂在医学上称为上眼睑下垂,其原因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
主要是眼部用于提起上眼皮肌肉的上睑提肌发育不好,或是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功能不全,致使眼睛不能睁大,下垂的眼皮将瞳孔的一部分遮盖了。
患者为了能够看清物体,常需要后仰头部,皱额头,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对美容有很大影响。
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方法进行美容整形手术。
国内有经验的人认为以下三种手术方法:
l、上睑提肌缩短术
这种方法是采用缩短上睑提肌来达到眼皮上提的目的,适于轻度上睑下垂的患儿。
2、额肌筋膜悬吊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自体大腿的一小块阔筋膜与额肌和上睑相连,利用额肌收缩来加强上睑提肌的力量。
3、额肌瓣法
这也是一种利用额头肌肉收缩来加强上睑提肌功能的方法,即使眼睑肌肉完全失去功能,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种手术的优点是只在眼皮沿着双眼皮线处做一小切口,通过分离转移额肌瓣完成手术,起到使眼睛睁大的作用。
避免了切取大腿部筋膜的痛苦,同时还可形成双眼皮,使眼睛灼灼有神,更加美丽。
以上内容由昆山视眼耳鼻喉医院整理提供。
先天性上眼睑下垂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上眼睑下垂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上眼睑下垂可以通过以下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1. 手术矫正:这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通常会修复上睑提肌的功能或调整其位置,以改善上眼睑下垂。
手术方法包括上睑提肌切除术、前额提肌悬吊术和前额提肌软组织重建术等。
2.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上眼睑下垂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某些肌肉注射剂,如肉毒杆菌素(Botox),来暂时减轻垂眼的症状。
这种方法效果暂时,通常需要定期注射。
3. 使用眼睑贴或双眼皮胶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那些轻度的上眼睑下垂患者,通过使用眼睑贴或双眼皮胶布来提起上眼睑,使之看起来更加开放。
4. 康复训练:一些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加强眼肌肌力和提升眼睑位置的肌肉力量,来改善上眼睑下垂的症状。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轻度的上眼睑下垂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此在接受任何治疗之前,最好咨询眼科专家的建议。
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检查 上直肌 功能 时 , 要 注意 B e l l 现 象是否 正常 , 以避 免术 后眼睑闭合不全 , 角膜外露发 生一 系列病变 。
2 手术时机 的选择
先天性 上险下垂 的手 术时机 , 过 去大多数作者 只从 影响视
功能角度 考虑 , 其 实应从必要性 和可行性两方 面来 确定 。必要 性指 的是如 不及 时手术会 影 响患 儿正 常视功能 发育 。可行 性 是指 , 上 睑下垂程 度 已固定 , 手术矫 正后不 会 因患 儿生长发 育
0 引 言
上 睑下垂指 的是 提上睑肌功 能部 分或全部 丧失 , 以致 上睑 部分或完全不能上提 。按其原 因可分为先天性 和后天性两种 。 先 天性 上睑下垂 最常见 , 也 是最佳 的手术适应证 。患眼提 J 一 睑肌 残存肌力 的强弱 , 是 否伴有眼 睑 、 眼外肌先 天异常 , 与手 术 方法 的选择及 效果关 系密 切 , 如先天 性睑 四联征 , 不是 单凭 睑 下垂 矫 正手 术可 以矫 正 的。颌动 瞬 目综合 征 ( Ma e u s — G u n n
上 直肌均 无功 能 , 提起 双上 睑确无 复视 出现 , 可通过 手术适 当
完全外 露 , 睑裂 高度 、 宽度 、 轮廓 、 上 睑皮肤皱 褶和 睫毛倾斜 角
度均应对称 。睑缘弧度平顺 自然 , 无 内外 翻。能保持正 常的眼
将双 眼睑裂 高度 提高到 6~ 7 mm处 , 使瞳孔暴 露 , 术后用滴 眼
综合征 ) , 不应作 提上睑肌缩短术。伴有上直肌完全或不完全麻
痹 的病例 , 睑下垂矫正术后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后 天性 睑下垂 常见 的原 因有 外伤 、 全 身性或 眼局部 疾病 、
机械 性等 , 如肌 营养 不 良、 全 眼肌 麻痹或 提 睑后 出现 复视 的病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整容手术,对于需要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选择一种合适的术式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常见的术式,分别是上睑下垂的整形术和上睑下垂的眼肌重建术。
那么,这两种术式各自有哪些优劣势呢?它们的治疗效果又有何不同?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两种术式的特点和效果比较。
一、上睑下垂的整形术上睑下垂的整形术是一种相对较为简单的手术方式,适用于轻至中度的上睑下垂病例。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采用切开上睑的方式,将多余的皮肤和脂肪去除,再通过对眼轮匝肌进行调整,以达到改变眼睑位置的目的。
整形术相对来说创伤较小,恢复期较短,对于外科指征比较清晰的病例,可以达到较好的矫正效果。
整形术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期短,对于患者的外貌改善效果明显,同时也相对来说费用较低。
整形术的局限性在于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对于上睑下垂程度较重的患者效果有限,难以达到满意的矫正效果。
眼肌重建术的优势在于适用范围广泛,能够应对各种程度的上睑下垂病例,矫正效果更为明显和持久。
眼肌重建术的缺点在于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同时术后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更多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比较两种术式的效果:在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方面,整形术和眼肌重建术各有千秋。
整形术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期短,适用于轻至中度的病例,能够获得明显的矫正效果。
对于中至重度的上睑下垂病例来说,整形术的效果明显不如眼肌重建术。
眼肌重建术虽然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但是对于上睑下垂程度较重的患者来说,能够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
重建的眼肌在功能上更为完善,能够使得眼睑位置更好地得到矫正,且效果更为持久。
针对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病例,眼肌重建术的矫正效果更为明显和持久。
整形术适用于轻至中度的病例,对于中至重度的病例来说,效果相对有限。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病例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弱视,甚至阻碍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目前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笔者就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的进展,从利用额肌的手术、加强提上睑肌的手术、额肌及提上睑肌吻合手术、利用其他眼眶组织加强上睑的手术等四方面作一综述。
笔者认为,治疗方案中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术前均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除常规的外眼形态,肌力等,还有与手术相关的检查,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式,加之与患者完善的沟通,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可增加患者满意度。
标签: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额肌;治疗进展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病例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弱视,甚至阻碍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目前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笔者就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1 利用额肌的手术1.1 利用额肌瓣的手术自2013年张海明等[1]提出额肌腱膜这一解剖概念之后,利用额肌腱膜瓣加强上睑力量的手术方式就成为至今最为经典的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在额肌瓣的制作上做了很多改良。
封必钊[2]等将传统的矩形肌瓣改良成外侧窄内侧宽的不等边额肌瓣,避免额外侧血管/神经的损伤,同时增加肌瓣蒂部的宽度,增强了额肌瓣的收缩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蘆苇等[3]则不剪断额肌瓣内外侧角,将矩形的额肌瓣调整为扇形,完全覆盖睑板全长,并采用多点缝合固定代替传统的3点缝合固定,术后眼睑弧度尤其外侧更为自然、美观。
牛贺平等[4]改良的额肌瓣更为简化,额肌两侧不作游离,骨膜与额肌间不作分离,直接将额肌褥式缝合在睑板上3针。
这样的手术方式损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快,尤其适合小儿患者。
1.2 利用悬吊材料固定于额肌的手术由于额肌瓣悬吊术分离广泛,术中易损伤眶上神经和血管导致手术失败。
同时由于上睑有额肌瓣存在,睑板前皮肤臃肿,影响美观。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部先天发育异常疾病,表现为上眼睑的下垂,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视觉功能。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接下来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评估其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治疗包括前提闭合下垂上眼睑提肌切断术和下睑提肌慢性内因下睑提肌调整术。
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
前提闭合下垂上眼睑提肌切断术简称“上切”术,在内一侧睑缘皮肤切口下行2-3mm,切开后提肌暴露于切口,用米郎钳将提肌3-4mm处切断,再让患者睁眼并上视,用手触摸上睑双目眶弓部,感受两侧上睑闭合有无不协调度。
术中手术医生需仔细观察下列问题:手术的提肌长度缩短后上眼球是否外翻,眶弓是否过长以至继续闭合之后上眼睑上滑。
术中若出现以上问题,手术医生须进还口重调。
下睑提肌慢性内因下睑肌无力时,调整本疗法多用于14岁以上、与手术病情及身体状况有关,但在一些家长或患者心理因素、不乐意或未铅戴佩配(透明软性rent隐型必须告诉焃乃及火石佩配),即便Eyelid安脱仪仍乐意瘀芰修复,甚至自愿要伪高庶用,的条件EYELID可能不佳:1.患者提肌规格小,下移提肌的中心变换,对于眼球闭合保护无法令人满意。
一般不下滑提肌保持小于2mm者,不适用于此操作法。
2.下睑妇女由下尺寸乾性即腐别医学或点热将治术,连接产生困扰。
必须经外科会或相关医事协商非手术治疗预防非模复为肌肉声明,修改弱动药品以实验。
3.患者自身局部或全身状况不宜手术妇女要酒醉点热。
整形索据生成方法及眼形调整演示如下图所示。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肉毒杆菌注射疗法:通过注射肉毒杆菌素松弛上睑抬肌,达到改善上睑下垂的效果。
该疗法无需手术切除组织,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的优势,但治疗效果相对较短暂,需要经常重复注射。
2.矫正性眼镜:根据患者的视力情况,配制适合的矫正性眼镜,以减轻上睑下垂对视力的影响。
提上睑肌折叠术在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中的应用
运动正 常 , 上 睑迟滞 现象 。 无
1 3 手 术 方 法 患 者 平 卧 , 上 睑 距 睑 缘 5 7 . 在 ~
术 中注意事 项及 提上 睑肌 折叠 量 的确 定 :1 局 ()
麻 药应 适量 , 避免 上 睑组 织 和 上 睑提 肌 过 度 肿胀 而
mm 处 画 出第 一 条 弧 线 , 据 上 睑 皮 肤 松 弛 程 度 , 根 于第 一 条 弧 线 上 方 画 出第 二 条 弧 线 , 条 弧 线 内 两
睑提肌 与眶 隔和 横韧 带 间隙 中精 细分 离 , 避免 剪 开 眶 隔 。减轻组 织肿 胀 、 出血 , 降低术 后随访 回退 概 可
皮 肤 , 除 多 余 皮 肤 及 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口下 方 部 分 险 板 前 轮 匝 剪
肌 , 露 睑 板 和 上 睑 提 肌 腱 膜 。在 眶 隔 后 壁 与 上 暴 睑提 肌 间 隙 向上 分 离 至 横 韧 带 ( i al wht l n u韧 带 ) 处 , 分暴 露提 上 睑肌 。根据 提上 睑肌 的 弹性 、 充 张 力 及 睑 下 垂 程 度 用 0号 丝 线 于 提 上 睑 肌 相 应 高 度 的 内 中 外 三 点 预 置 缝 线 , 别 与 睑 板 中 下 分
外 两 端 相 连 , 月 牙 形 , 为 将 去 除 的 多 余 皮 肤 呈 即 部 分 。2 利 多 卡 因局 部 浸 润 麻 醉 。 沿 画 线 切 开
影 响调 节高 度 的确定 。切 口线位 置应 低 于正 常重 睑
切 口, 计 成 内窄 外 宽 的 内 双 形 重 睑 , 后 自然 美 设 术 观 。( ) 2 手术 过程 中 , 剖 层 次 清 楚 十分 重 要 , 上 解 在
先天性眼睑下垂的两种治疗方法
先天性眼睑下垂的两种治疗方法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较常见的上睑下垂症状,不仅影响人的正常视力,更有碍于美观,带来很大烦恼,也让很多爱美女性从此变得不自信起来。
那么先天性上睑下垂怎么办?南京市妇幼医疗美容科专家说,针对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通过矫正手术来治疗。
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原因是眼部用于提起上眼皮肌肉的上睑提肌发育不好,或是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功能不全,致使眼睛不能睁大,下垂的眼皮将瞳孔的一部分遮盖了,一般与遗传有关。
遇到这种情况,往往采用一些矫正手术来加以解决。
常见以下两种方法:
1、额肌提吊术。
额肌提吊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组织的帮助将睑板和额肌联结,间接利用额肌肌力矫正上睑下垂。
目前应用的材料以自体宽筋膜较好,自体宽筋膜植入后不会排斥,术后睑裂高度和眼睑形态稳定,治疗的效果理想。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利用额肌作成额肌瓣,下移与上睑板缝合固定,该方法不用通过中间联结起作用,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
2、提上睑肌缩短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比较符合眼睛生理要求,术后效果理想。
但是提上睑肌缩短术仅限于提上睑肌有部分功能的轻、中度的上睑下垂,如果提上睑肌功能较差,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手术效果可能不理想,如该肌功能完全缺失就更难奏效,勉强进行只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先天性上睑下垂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以上的两种矫正方法都能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但是要去正规的整形外科医院,以保证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儿童上睑下垂的病因、病理和手术治疗
儿童上睑下垂的病因、病理和手术治疗作者:邹翀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19期先天性上睑下垂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12%,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畸形。
在平视前方时,上睑覆盖角膜上缘超过2mm,可诊断为上睑下垂[1]。
因提上睑肌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患侧上眼睑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使患眼视力受损。
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由于上睑部分或全部遮盖视野,患者往往养成视物时的仰头、蹙额、扬眉等习惯,长期可导致额部皱纹增多,并可影响颈部肌肉和颈椎的正常发育。
由于长期视力受损,可以引起废用性弱视、近视、散光等,给患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造了严重影响,故应尽早进行手术矫治。
为深入认识这一疾病,本文就它的病因、病理、解剖及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1 儿童上睑下垂的病因儿童上睑下垂的病因可为肌源性、神经源性、腱膜性及机械性。
1.1 肌源性上睑下垂1.1.1先天性单纯性上睑下垂:是儿童最常见的上睑下垂病因,由上睑提肌发育不良所致,其横纹肌纤维缺陷程度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往往成正比[2]。
患者上睑提肌收缩及松弛功能均受损,临床表现为患侧上睑下垂并伴下视时上睑迟滞,上睑提肌肌力减弱及重睑皱襞消失[3]。
单纯的先天性上睑下垂75%为单侧,大多为特发性。
上睑下垂可以单独存在也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眼外肌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为上直肌功能减弱,因上直肌与提上睑肌在胚胎发育时起自同一中胚叶胚芽,临床表现为上睑下垂伴眼球向上运动障碍。
1.1.2 先天性上睑下垂伴眼外肌纤维化: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4]。
下直肌最常受累,患者表现为严重双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固定于向下的位置。
患者Bell现象消失并常通过抬头来代偿视野受限。
与眼外肌纤维化和第三、四、六脑神经核发育异常有关[5]。
高分别率核磁共振显示眼外肌和神经均有结构改变[6]。
1.1.3小眼裂综合征:是一种以睑裂狭小、逆向性内眦赘皮、上睑下垂、内眦间距增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部分患者还伴有鼻梁低平、下睑外翻、上眶缘发育不良等。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给患者的外貌和视力带来了很大困扰。
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医学界提出了多种术式治疗的方法。
本文将对两种常见术式进行比较,以评估其效果。
第一种术式是前额提拉术。
这种方法通过改变前额的肌肉和皮肤的位置,来提高上眼睑的位置。
手术通常会在眉毛的位置进行切口,在眉毛下方进行组织的调整和缝合。
具体的手术方式包括前额肌提升、皮肤收紧和结缔组织的修复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术简单、疗效显著。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上眼睑的位置,改善患者的视力和外貌。
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区水肿、瘢痕和感觉异常等并发症。
前额提拉术的效果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需要进一步的维持治疗。
第二种术式是起睑肌脂肪延长术。
这种方法通过切割起睑肌的一部分来延长并提高上眼睑的位置。
手术通常在上眼睑的重叠区域进行切口,并通过剪切起睑肌来延长上眼睑。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术简单、恢复时间短。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上眼睑的位置,改善患者的视力和外貌。
与前额提拉术相比,起睑肌脂肪延长术的并发症较少。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患者,对于重度患者的效果可能有限。
术后可能会出现上眼睑下垂、睑板不完全闭合和眼睑裂长度不对称等并发症。
前额提拉术和起睑肌脂肪延长术都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
前额提拉术适用于重度患者,其效果稳定但并发症较多;而起睑肌脂肪延长术适用于轻度和中度患者,恢复时间短但治疗效果可能有限。
对于具体的患者,应根据其病情、年龄和期望等个体化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重度患者,可以考虑前额提拉术;而对于轻度和中度患者,起睑肌脂肪延长术可能更合适。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术后的护理和维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额肌腱膜悬吊术矫正儿童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13处 , / 调整缝线 , 使上睑高度和弧度满意 。3— 0丝线 ( 6— 或 0
≯ ≯ \ 9
p ≯
p
、
≯
)
规范 , 大小应合 适 , 量不 超 过 7 g 重 k 。包 外 应注 明器械 包 的名
训 , 面掌 握器 械及 工 具 的结构 、 理 、 用 以及使 用方 法 全 原 作 等, 以保证术 中正确配合 。定 期邀请 相关器械公 司专业 培训人
直肌运动均正常 , 无垂直斜视 , 予新 斯的明试验 , 排除重症 肌无
力, 否认外伤史 ,B l现 象为 阳性 , 上 睑肌 肌 力 为 0~4 m。 e l 提 m 术后追踪 4~ 0个月。 2 12 手术方法 . 术前 双眼平视 时于鼻根 部作上 睑缘高度标 志
线 , 麻插 管后视患儿 睑裂大小 、 全 健眼重睑情况 作重 睑标 志线 。 取2 %利多卡 因 + 1 e % 肾上腺素混合液做上睑及 眉区皮下 注射 ,
3 何玲娟 , 郭海鸥.手术室使 用外来 器械 的管理 [ ] J .护理 学
杂 志 ,07 2 ( )5 2 0 ,2 6 :.
手术 配合人员术前 系统 培训并相对 固定 , 因外来器 械不属 于手术室的常备器械 , 器械复杂且产 品种类繁多 , 以其洗手和 所 巡 回护 士都 应 相 对 固定 , 配 合 手 术 前还 必须 进 行 系 统 培 且
供应室灭菌监测合格的器械经清洁 的转运车及 电梯运送 至 有层流 的洁净无 菌物 品库 , 保存 期为 1d 4 。使用 时 由巡 回护 士
参
考
文
献
1 魏革 , 苏君. 术 室护 理 学[ . 刘 手 M] 北京 : 民军 医出版社 , 人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眼睑异常,其病因与遗传、发育缺陷、神经疾病、肌肉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有关。
患者常常会感到视野狭窄、视力下降,同时伴有头痛、眼部疲劳等症状。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两种主要的术式:前额提拉术和Levator肌上提术。
这两种手术方法都能够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但是效果略有不同。
前额提拉术前额提拉术即通过提拉前额皮肤使上睑提升,从而修复上睑下垂的外貌。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那些上睑下垂程度较轻、松弛度不太明显的患者,或是那些宁愿选择不进行较为复杂的手术治疗的患者。
前额提拉术需要在前额皮肤上进行切口,通过拉紧该部位的皮肤部分来达到提升上睑的效果。
该手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传统的皮肤提拉术来达到目的,另一种则是通过使用内镜技术来进行手术。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该手术都需要使用缝合线恢复皮肤挂起的位置。
然而,由于该方法只涉及皮肤的修复和拉紧,因此如果上睑下垂程度严重,可能需要借助其他辅助手术方法。
Levator肌上提术在Levator肌上提术中,医生主要通过手术调整眼睑肌肉的位置,从而达到上睑提升的效果。
这种手术适用于更严重的上睑下垂症状,即皮肤和/或肌肉下垂。
它也适用于那些上睑下垂症状多年来仍然存在的患者,而且这些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来改善其功能和美观度。
Levator肌上提术包括前、中和后三个步骤。
前一个步骤涉及进行与前额皮肤下皮质肌旁小切口,以缓解松弛度较轻的情况。
中间的步骤是调整Levator肌肉,通过删除一部分肌肉并闭合受损的皮肤和肌腱,从而达到修缮肌肉的目的。
最后的步骤是在肌腱末端和皮肤中间进行缝合修补缺损。
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各自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前额提拉术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简单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而且易于恢复。
然而,这种手术仅能治疗轻度上睑下垂,且无法纠正肌肉发育缺陷。
相较而言,Levator肌上提术则是一种更为复杂且牵涉更多的手术方式,它能够解决许多前额提拉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肌肉发育的缺陷,严重的上睑下垂和严重的拉伸和损伤。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美容问题,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
其中先天性上睑下垂在先天胚胎发育期间出现,由于肌肉或神经的发育不良,导致上睑肌提肌不能提拉上睑。
对于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目前,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前额提拉术和Muller肌腱提肌术两种方法。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效果。
前额提拉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前额皮下切开,脑膜间隙创口后端与眉弓前缘平行,切开前额肌及浅筋膜,清除皮下脂肪,解剥出前额头浅筋膜下的后额神经。
相当于把前额部的皮肤向上提拉,使得上眼睑被提到更高的位置。
Muller肌腱提肌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手术方法,与前额提拉术不同,它通过提肌来解决上睑下垂问题。
Muller肌是一种位于眼球上方的肌肉,可以收缩以解决上睑下垂问题。
这种手术技术需要在上睑结膜下切开,定位到Muller肌腱,将其修复到提肌处或外侧眼眶软组织中,使眼睛的视野更广阔。
这两种手术技术的比较:手术强度:前额提拉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手术技术,相对而言,Muller肌腱提肌术手术强度相对较小。
手术效果: Mller肌腱提肌术可以更好的纠正睑板后翻和上睑过跨问题,提高眼球露出度并改善脂肪皮肤形态。
对于年轻患者和肥胖患者来说,Muller肌腱提肌术在整形方面的作用更明显。
对于老年人,由于皮肤的老化问题,选择前额提拉术可能更为合适。
创口位置:前额提拉术需要在前额部切开,使患者留下较为明显的伤疤,而Muller肌腱提肌术需要在上睑结膜下切开,创口更小,不易留下伤疤。
复原期:对于前额提拉术而言,复原期比较长(大约需要两周时间),而Muller肌腱提肌术因为切口较小,复原期较短(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手术风险:前额提拉术和Muller肌腱提肌术都有一定的手术风险。
相对而言,前额提拉术的风险较大,主要集中在前额皮肤张力过于紧张、眉部移位更显著等方面。
Muller肌腱提肌术的风险主要包括瞳孔下降、上睑裂缩小,甚至是失明等。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畸形。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上眼睑会过度下垂,覆盖住一部分眼球,影响视觉和外貌。
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术
式治疗。
本文将比较常见的两种术式:前额提拉术和下垂睑提升术的治疗效果。
前额提拉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术方法,通过在额部进行切口,移动前额皮肤,使上
眼睑提升至正常位置。
这种手术的优点是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并且可以在恢复期内保持较
好的效果。
术后患者可以立即看到眼睑提升的效果,并且术后大多数患者的眼部外貌变得
更加美观。
前额提拉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手术需要在额部进行切口,可能会留下疤痕。
手术后患者面部表情的活动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前额肌肉被移动或切断,可能导致面部
表情不自然。
术后眉毛可能会有一些上提,与正常人的眉毛位置有一定的差异。
前额提拉术和下垂睑提升术都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
前额提拉术
手术简单,恢复期短,效果较好,但可能会留下疤痕并影响面部表情。
下垂睑提升术手术
创伤小,效果自然,但手术操作困难,恢复期较长。
对于选择哪种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的经验来决定。
术后的护理和恢复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在术后按照医
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及术式选择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及术式选择先天性上睑下垂绝大多数是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支配它的运动神经即动眼神经发育异常、功能不全所致。
少数病例是由于上睑提肌外角和内角及上横韧带太紧,或是有过多的纤维粘附于眶隔后壁,从而限制了上睑提肌的运动[1]。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中最常见的类型,人群发病率为0.12%,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疾病[2],长期不予矫正可影响视力。
临床多表现为平视时上睑不能充分提起,当患者睁眼时,患侧上眼睑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使患眼视物障碍,需耸额扬眉或仰头以提高上睑视物。
1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解剖学基础提上睑肌起自眶尖总腱环上方,在上直肌的上方、额神经的下方沿眶上壁向前走行,并逐渐呈扇行散开,形成提上睑肌腱膜。
在到达上睑板上缘时(东方人往往在睑板前面),与眶隔纤维互相融合。
提上睑肌全长50~55mm,其中腱膜部分长15~20mm。
提上睑肌近上眶缘处,其肌鞘增厚形成上横韧带,又称节制韧带或称Whitnall韧带,它通常位于提上睑肌前面,也可包围着肌肉,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限制上睑过分运动的作用。
但是,Anderson等[3]从1979 年起对该韧带做了详细研究,认为它的作用中最次要的是节制作用。
1990 年,Anderson等[4]推翻了自己的部分观点,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Whitnall 韧带根本没有节制作用。
其依据是切除了该韧带并不能使提上睑肌过度活动,而保留该韧带也并不能阻止其过度活动。
Anderson 总结Whitnall 韧带作用如下:①对眼睑及眶部起上提作用;②对提上睑肌运动方向起滑车样作用;③是提上睑肌腱膜最上缘的标志;④对泪腺起支持作用。
此后,又有一些学者[5]对这一点做了进一步研究,认为Whitnall韧带内侧端后份附着于滑车及上斜肌腱,前份与提上睑肌内侧脚融合;外侧端后份附着于泪腺囊,前份与提上睑肌外侧脚融合,自滑车至泪腺囊侧的韧带长度为17.8mm×3.6mm,中部宽度为2.6mm×0.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