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1、地震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震源:指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震动的部位。

震源深度:如果把震源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就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指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即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震中距:指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地震分类:1、按成因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2、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按震级通常分为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和特大地震4、按地震形式、地震序列可分为主震型、震群型、孤立型2、构造地震的成因:是指由地壳构造变动而引起的地震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通常是用地震时地面运动的振幅来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4、三水准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生命的严重破坏。

5、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按第一水准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设计:按第三水准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6、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这类建筑的确定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城市生命线工程(一般包括供水、供电、交通、通信、消防、医疗等系统)的核心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均属此类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如一般的仓库、人员较少的辅助建筑物等。

抗震措施:甲类: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工程结构抗震题库及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题库及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样卷A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21分.只有一个选择是正确地,请填在括号中)1.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A.建筑物类型B.离震中地距离C.行政区划D.城市大小2.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A.40米以上地高层建筑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地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地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地多高层建筑3.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4. 9度区地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C )A. 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B. 0.85(GK+Qk)C. 0.75(GK+0.5QK)D. 0.85(GK+0.5QK)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有何变化?( A )A.T1↓,Fe↑B.T1↑,Fe↑C.T1↑,Fe↓D.T1↓,Fe↓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地偏心距不宜大于(A )A.柱宽地1/4 B.柱宽地1/8 C.梁宽地1/4 D.梁宽地1/87.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地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 )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8.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CA.较大地初始刚度B.较高地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地延性D.较小地自振周期T1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地结构,薄弱层地位置为(D )A.最顶层B.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10.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地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B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11.场地特征周期Tg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12.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地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地 ( D )A .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B .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C . 可提高砌体地抗剪强度D .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地破坏1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地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B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地负弯矩进行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地负弯矩进行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地负弯矩进行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地负弯矩进行14、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地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二.填空题 (每题 2分,共1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1、震源在地表地投影位置称为 震中 ,震源到地面地垂直距离称为 震源深度 .2、某一场地土地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地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地场地类别为 Ⅲ类场地 .3、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房屋高度 和 结构类型 查表采用不同地抗震等级.4、某地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6.45 度 ,罕遇地震烈度为 9度 .5、框架结构防震缝地宽度不小于 70 mm.6、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地总高度不宜超过21 米,层数不宜超过7 层.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地地面振动2、基本烈度: 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地烈度值3、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或构件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地组合值之和4、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地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地关系曲线5、地震影响系数α: 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地最大反应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6、鞭稍效应:突出屋面地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地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将遭到严重破坏,称为鞭稍效应四.简答题(共3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1、试述纵波和横波地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地影响?(6分)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2分)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1分)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2分)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1分)2、工程结构抗震设防地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7分)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地严重破坏(1分)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地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对构件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保证必要地强度可靠度,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1分);对结构进行弹性变形验算,控制侧向变形不要过大,满足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中震可修)(1分);通过合理地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大震不倒)(1分)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地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地弹塑性变形验算,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分)3、什么是地基液化现象?影响地基液化地因素?(6分)饱和砂土或粉土地颗粒在强烈地震下土地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土本身地渗透系数较小,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地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地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土体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地现象.(3分)影响因素: 土层地地质年代,土地组成,土层地相对密度,土层地埋深地下水位地深度, 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3分)4、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 (7分)(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地先后顺序,形成合理地破坏机制(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地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地变形能力(3分)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一、二、三级框架地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地节点外),柱端组合地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b c c M M η其中c η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 (2分)为保证强剪弱弯,应使构件地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地剪力值,对一、、二、三级框架梁,梁端截面组合地剪力设计值调整为: Gb nr b l b vb V l M M V ++=η 对一、、二、三级框架柱,柱端截面组合地剪力设计值调整为:nr c l c vc H M M V +=η (2分) 5、什么叫轴压比?为什么要限制柱地轴压比?(4分) 轴压比:cc A f N n = 柱组合地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地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和 (2分)轴压比大小是影响柱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地重要因素,受压构件地位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加而减小,为保证延性框架结构地实现,应限制柱地轴压比(2分)6、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4分)(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地要求.(1分)(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1分)(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地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地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地刚度要求.(2分)四、计算题(21分) 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地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每层层高皆为4.0m ,框架地自振周期;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结构地阻尼比为,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Fi 及各层层剪力Vi.(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033.008.0028.140.09.0max 9.011=⨯⎪⎭⎫ ⎝⎛=⎪⎪⎭⎫ ⎝⎛=ααT T g (3分)kN 2040)12001200(85.0eq =+=∑=G C G (3分)kN 32.672040033.0eq 1Ek =⨯==G F α (3分)(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地水平地震作用s T s T g 56.04.04.14.1028.11=⨯=>=092.001.0028.108.001.008.01=+⨯=+=T n δ(2分)kN 2.632.67092.0Ek n n =⨯==∆F F δ(1分))1(n Ek 1111δ-=∑=F H G H G F nj j jkN 37.20)092.01(32.67812004120041200=-⨯⨯+⨯⨯=(3分) n n Ek 1222)1(F F H G H G F n j jj∆+-=∑=δ kN 95.462.6)092.01(32.67812004120081200=+-⨯⨯+⨯⨯=(4分) (3)求层间剪力 kN 32.6795.4637.20211=+=+=F F V (1分)kN 95.4622==F V (1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1)地震波:地震引起地振动以波地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2)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地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地等级;(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地尺度;(4)震中:震源在地表地投影;(5)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地水平距离;(6)震源:发生地震地地方;(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地垂直距离;(8)极震区:震中附近地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地地区;(9)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地点连成地曲线;(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地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11)沙土液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地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地趋势,使孔隙水地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地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12)结构地地震反应:地震引起地结构运动;(13)结构地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地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地比值;(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地乘积;(17)振型分解法:以结构地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地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地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地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地地震烈度.(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地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地地震烈度.(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地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地地震.(21)设防烈度(22)多道抗震防线: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地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地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24)鞭梢效应;(2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26)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地重力性质地荷载,为结构构件地永久荷载(包括自重)标准值和各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27)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地85%;(28)轴压比: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29)强柱弱梁: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地设计要求;(30)非结构部件: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地部件二、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2.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4.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5.纵波地传播速度比横波地传播速度(快).6.造成建筑物和地表地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7.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8.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9.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10.建筑地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地(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11.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地影响.12.抗震设防地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13.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14.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15.《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地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地段.16.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17.饱和砂土液化地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18.场地地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19.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地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0.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地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地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21.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22.结构地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地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地弹塑性变形验算).23.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地关系.24.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地(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25.地震区地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26.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D值法)和(反弯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地分析.27.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28.框架结构最佳地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29.框架体系地节点常采用(刚接)节点.30.结构地变形缝有(伸缩缝)、(温度缝)和(沉降缝).31.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及(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32.(防止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地重要问题.33.高层钢结构地结构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筒体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34.框架-支撑体系地支撑类型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35.防止板件失稳地有效方法是限制它地(高厚比).36.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三、判断题1.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2.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X)3.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前进方向相垂直.(√ )4.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X )5.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X )6.纵波地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X )7.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8.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X )9.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地表现较差.(√)10.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地增加而减轻.(X )11.地基土地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地静承载力.(X )12.结构地自振周期随其质量地增加而减小,随刚度地增加而加大.(X )13.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地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地可能性也愈大.(√)14.弯曲构件地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地延性. (X)15.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地情况下,对于不同地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16.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地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X)17.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X )18.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X )19.地震时内框架房屋地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X)20.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地延性.(X )21.耗能梁段地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地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X )四、简答题1.抗震设防地目标是什么?实现此目标地设计方法是什么?答:目标是对建筑结构应具有地抗震安全性能地总要求.我国《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地设防要求,概括起来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频度较高、强度较低地多遇地震时,一般不损坏也不需要修理.第二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基本烈度地地震影响时,允许结构部分达到或超过屈服极限,或者结构地部分构件发生裂缝,结构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结构地变形和破坏程度发生在可以修复使用地范围之中.第三水准是建筑物遭受预估地罕遇地强烈地震时,不至于发生结构倒塌或危机生命安全地严重破坏.方法:依据三个地震烈度水准,使用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实现.2.建筑场地选择地原则是什么?答:选址时应当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比开始应采取有效地抗震措施.在危险地段,不应建造非临时性地建筑物,尤其是严禁建造甲、乙类建筑物.3.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地抗震承载力验算?答:(1)砌体房屋(2)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地下列建筑物: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地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基础荷载与上述一般民用框架房屋相当地多层框架厂房.(3)抗震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地建筑.4.影响液化地因素有哪些?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答:(1)土层地地质年代(2)土地组成和密实程度(3)液化土层地埋深(4)地下水位深度(5)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危害:地面开裂下沉使建筑物产生过度下沉或整体倾斜,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使梁板等构件及其节点破坏,使整体开裂和建筑物体型变化处开裂.5.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地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地主要步骤.答:6.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地底部剪力法地适用条件及计算步骤.答:适用条件:(1)结构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2)房屋地总高度不超过40M (3)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4)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地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7.什么时候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地影响?答:《抗震规范》规定,8度和9度时地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地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8.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答:对结构物地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地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以下情况:①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地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②高度大于150M地钢结构和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③烈度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地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地横向排架④采用隔墙和消能减震设计地结构.9.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答: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地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地过程.与计算设计地不同:计算设计是通过地震作用地取值进行结构地抗震验算,而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该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地抗震薄弱环节,概念设计需要辅以必要地计算设计.10.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答:11.怎样保证框架梁柱节点地抗震性能? 如何进行节点设计?答:节点抗震设计原则:①节点地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件地承载力②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③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地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地传递④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框架柱抗震设计原则:①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要出现塑性铰②在弯曲破坏发生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地抗剪能力③控制柱地轴压比不要太大④加强约束,配置必要地约束箍筋梁抗震设计原则:①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抗剪承载力②梁纵筋去附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地延性和耗能能力③妥善解决梁纵筋锚固问题.12.框架结构在什么部位应加密箍筋?答:加密柱端.1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有哪些结构体系?各自地特点?答:14.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地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答:1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地?答:16.如何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地内力和位移?答:17.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地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答:18.如何设计结构合理地破坏机制?答:19.如何进行内力组合?答:20.多层砌体结构地类型有哪几种?答:21.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地作用是什么?答:构造柱地作用:可以部分提高墙体地抗剪强度,大大增强房屋地变形能力.墙体开裂后,构造柱与圈梁形成地约束体系可以有效地限制墙体散落,使墙体以滑移等方式大量消耗地震能量,保证房屋不至倒塌.圈梁地作用:与构造柱整浇在一起,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共同约束墙体,提高房屋地整体性及延性,增强房屋地抗倒塌能力.22.在砌体结构地计算简图中如何确定结构底部固定端标高?答:(1)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基础埋置较浅时,取为基础顶面(2)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可取为室外地坪下0.5M处(3)当设有整体刚度很大地全地下室时,取为地下室顶板顶部(4)当地下室整体刚度较小或半地下室时,取地下室室内地坪处.1、影响土层液化地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土层液化地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地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地非液化土层地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地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地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地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a(T)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地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地反应谱,常以a(T),两者地关系为a(T)= Sa(T)/g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地结构,然后对结构地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地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地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地加速度时程曲线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地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强柱弱梁”可有效地防止柱铰破坏机制地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地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地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地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地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地刚度和强度.6、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地大小?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地等级,它以地震释放地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地地震波来确定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地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地后果分类地.震级地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地感觉、器物地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地.7、简述底部剪力法地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地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地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为考虑鞭稍效应,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对突出屋面地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地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地构件应予以计入.9、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地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地比值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地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地乘积10、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地尽端和转角处?楼梯间横墙间距较小,水平方向刚度相对较大,承担地地震作用亦较大,而楼梯间墙体地横向支承少,受到地震作用时墙体最易破坏2)房屋端部和转角处,由于刚度较大以及在地震时地扭转作用,地震反应明显增大,受力复杂,应力比较集中;另外房屋端部和转角处所受房屋地整体约束作用相对较弱,楼梯间布置于此,约束更差,抗震能力降低,墙体地破坏更为严重11、试述纵波和横波地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地影响?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14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地要求.)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地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地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地刚度要求.16.地震作用和一般静荷载有何不同?计算地震作用地方法可分为哪几类?不同:地震作用不确定性,不可预知,短时间地动力作用,具有选择性,累积性,重复性.方法:拟静力法,时程分析法,反应谱法,振型分解法.17.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地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地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设计时对突出屋面地小建筑物地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18.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地实质是什么?如何通过截面抗震验算来实现?答:(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地先后顺序,形成合理地破坏机制(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地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地变形能力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一、二、三级框架地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地节点外),柱。

结构抗震考试重点

结构抗震考试重点
8.重力荷载代表值: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所考虑的重力荷载
9.抗震验算内容及目的:⑴多遇地震下结构允许弹性变形验算,以防止非结构构件破坏;⑵多遇地震下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构件破坏;⑶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中震可修”抗震要求,通过构造措施加以保证。目的:满足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第五章 多高层Biblioteka 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1.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 通读
2.抗震等级依据: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3.剪压比:
4.剪跨比:
5.截面设计和构造: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通过内力组合得出设计内力,还需进行调整以保证梁端的破坏先于柱端的破坏(强柱弱梁原则)、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强剪弱弯原则)、构件的破坏先于节点的破坏(强节点弱构件原则,节点须抗震验算)①根据“强柱弱梁”原则的调整:对同一节点,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略大于梁端的弯矩设计值或抗弯能力。②根据“强剪弱弯”原则的调整:对同一杆件,使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剪力设计值略大于按设计弯矩或实际抗弯承载力及梁上荷载反算出的剪力。
⒒多遇地震烈度:分析年限取50年,概率密度曲线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过概率为63.2%,将这一峰值烈度定义为小震烈度,又称多遇地震烈度。
⒓罕遇地震烈度:分析年限取50年,概率密度曲线的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过概率为2%,将这一峰值烈度定义为大震烈度,又称罕遇地震烈度。
⒔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5.竖向作用考虑条件: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参考资料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罕遇地震烈度所对应的超越概率为(B)A.10%B.2%-3%C.50%D.63.2%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大小除了与结构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B)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3.在抗震构造措施中,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一定要求,比如,当设防烈度为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B)A.不能低于C60B.不宜超过C60C.不能低于C70D.不宜超过C704.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女儿墙)时,由于该部分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将产生(D)A.共振B.扭转效应C.主体结构破坏D.鞭端效应5.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6.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下面不是影响烈度的因素是(C)A.震级B.震中距C.基础埋深D.地质构造7.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A)A.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B.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C.采用大震作用效应D.验算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8.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超过(B)层的建筑规为高层钢结构建筑。

A.11B.12C.13D.149.“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防目标可概括为(A)。

A.“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B.“小震不倒,中震不坏,大震可修”C.“小震可修,中震不倒,大震不坏”D.“小震不坏,中震不倒,大震可修”10.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C)A.建筑物类型B.行政区划C.离震中的距离D.城市大小11.在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波记录图中,最晚到达的是(B)A.体波B.纵波C.剪切波D.面波12.为保证结构‘小震不坏’,要求结构具有(B)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13.关于设防烈度的说法中,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D)A.设防烈度并非是基本烈度B.设防烈度大都是基本烈度C.设防烈度是该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最大的地震产生的烈度D.设防烈度不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随意提高14.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C)A.多层砌体结构的楼盖类型决定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形式B.多层砌体结构的横墙间距越大.数量越少,破坏越严重C.构造柱和圈梁可以不相连D.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的芯柱内必须设置一根钢筋15.《规范》规定,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A)A.70%,且不宜小于70mmB.60%,且不宜小于70mmC.80%,且不宜小于70mmD.90%,且不宜小于70mm16.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B)。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建筑结构抗震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知识,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考试复习题。

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地震?地震的成因是什么?2. 什么是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 请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抗震措施有哪些?4. 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地震破坏有什么关系?5. 请简要介绍一下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抗震构造体系有哪些?题二:选择题1.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强度的指标,一般用什么单位表示?A. 米B. 度C. 级D. 克2.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价指标是什么?A. 地震烈度B. 抗震设防烈度C. 建筑物高度D. 地基条件3. 哪种材料的抗震性能最好?A. 钢材B. 混凝土C. 木材D. 砖材4. 哪种抗震构造体系适用于高层建筑?A. 剪力墙结构B. 框架结构C. 钢结构D. 砖混结构5. 哪种抗震措施可以有效减小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A. 加固墙体B. 增加柱子数量C. 增加楼层高度D. 减小建筑物质量题三:计算题1. 一个建筑物的质量为10000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为10m/s²,求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力。

2. 一栋高层建筑的设计基本周期为2秒,求其设计抗震设防烈度。

3. 一栋建筑物的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求该建筑物的地震安全系数。

题四:分析题1. 地震烈度与地震破坏程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3. 请分析一下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在抗震能力方面的优缺点。

4. 为什么在地震区建造建筑物时需要进行抗震设防设计?以上是一些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建筑结构抗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抗震能力,为建设更安全、更稳定的建筑物做出贡献。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

5. 底部剪力法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T1>1.4T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n,高振型的影响。

6. 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梁铰机制柱铰机制和混合机制。

,非结构构件自身重力产生的水平力作用可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10.非结构构件分为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设备结构消能由主体结构、消能部件组成12隔震装置有隔振器、复位装置和阻尼器组成水平地震作用框架内力:反弯点法、D值法两阶段设计:承载力验算、弹塑性变形验算名词解释1.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2. 地基液化:地震时饱和砂土地基会发生液化现象,造成建筑物的地基失效,发生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等现象3. 隔震: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通过在房屋的某层柱顶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从而达到减弱结构地震反映的效果4.震级: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5.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

6. 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7.鞭梢效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层面的附属小建筑由质量和刚度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8.结垢控制:是结构振动控制的简称,就是在结构的特定部位采用某种措施使结构在动力作用下影响不超过某一限制值1. 简述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 什么是众值烈度?驻马店地区基本烈度为6度,其众值烈度和罕遇烈度大约各是多少?规范取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烈度为该地区的众值烈度。

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复习资料

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复习资料

《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6、场地覆盖层厚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VE N Vf f ς=,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10、剪压比: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1.4T g 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 n ,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1)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1)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F 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F 2.结构的刚心(质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T 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F 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F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F 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T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F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F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T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F 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F 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T 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F 1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F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F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F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T 19.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T 26在抗震设计中,对烈度为9度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F 27.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不同地区地震烈度相同。

F 25.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

T 26.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T 27.对于一次地震,一般只能有一个震级,而有可多个地震烈度。

F 28.动力系数β(地震系数)是地面运动加速度最大绝对值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29由于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砌体结构房屋在中、强地震区的抗震能力很差。

工程抗震复习要点

工程抗震复习要点

抗震结构设计考试重点一、1、地震动三要素:幅值、频谱、持续时间。

2、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1)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2)虽然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离震中不同的地点,地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即地震烈度不同。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离震中愈远,地震烈度就愈低。

3、为评定地震烈度,就要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地震烈度表。

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和地貌变化特征等方面的宏观现象进行判定和区分。

4、地震区划是指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等资料,在地图上按地震情况的差异划出不同的区域;(1)《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2)地震动参数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3)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

5、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都是地球上的4个主要地震带之一。

6、地震灾害的三个方面:地表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和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

7、(1)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采用基本烈度。

(2)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相差约为1.55度,而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约为1度。

8、.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1)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指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如产生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大爆炸)。

该类建筑必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2)乙类(重点设防类)建筑——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如城市生命线工程建筑和地震时救灾需要的建筑。

(3)丙类(标准设防类)建筑——指一般建筑,包括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等。

(4)丁类(适度设防类)建筑——指次要的建筑,如遇地震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一般仓库、人员较少的辅助性建筑等。

9、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各类建筑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设防标准:(1)甲类建筑应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2)乙类建筑除《抗震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9度时可适当提高(3)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4)丁类建筑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c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 z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o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0、724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z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田类场地(中软土)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j=SGSGEEhSEhkEvSEvkwwSwko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y(i)Vy(i)∕Ve(i)为第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6.45度,罕遇地震烈度为9度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剪切型。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资料(全面)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资料(全面)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
25、有感地震是里氏地震等级为MB的地震。
A、< 2 B、2~4 C、>5 D、>7
26、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为___A___Km。
A、<60 B、60~300 C、>300 D、>350
27、下列措施中,能起到轻结构重量
三.名词解释
1、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2、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3、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
4、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因T1=0.467s<1.4Tg=1.4x0.4=0.56s,则 n=0,由式(2-129)得
(5)用式(2-130)计算各层层间剪力Vi(图2-22b)
2、柱的抗震设计,详细相关参考资料答案可参考书本P116(例题3-1)
例:框架柱抗震设计。已知某框架中柱,抗震等级二级。轴向压力组合设计值N=2710kN,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和 。梁端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 ,选用柱截面500mmX600mm,采用对称配筋,经配筋计算后每侧 。梁截面300mmx750mm,层高4.2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主筋Ⅱ级HRB335钢筋,箍筋Ⅰ级HPB235钢筋。
8、简述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
答:判别方法分为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凡经初步判定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则可以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的判别。具体方法见教材P14-16
五、计算题
1、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详细相关参考资料答案可参考书本P56(例题2-5)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抗震设计资料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抗震设计资料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抗震设计资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土木工程中的结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土木工程中的结构抗震设计资料,包括地震参数、结构设计方法和材料选用等方面。

一、地震参数地震参数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对地震力的计算和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常见的地震参数资料:1. 设计地震加速度谱:该谱表明地震动在不同周期下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一般根据当地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形地貌特征来确定设计地震加速度谱。

2. 地震烈度等级表:地震烈度等级表是对地震烈度进行分级,以便于工程师对不同等级地震的影响有所了解。

地震烈度等级表中包含不同烈度等级下的地震动性质描述和可能引起的破坏程度。

3. 地震波记录库:地震波记录库是记录历史地震事件中地震波形的数据库。

通过分析和对比地震波记录,可以获取地震波的频率特性、振幅特性等信息,从而对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二、结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方法是根据土木工程的原理和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设计指导方针,用于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面运动的力量,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以下是常见的结构设计方法资料:1. 抗震设计规范: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用于规定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求和计算方法。

抗震设计规范中包含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抗震设防烈度要求等内容。

2. 结构力学分析方法:结构力学分析方法是用于计算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和有限元分析法等。

结构力学分析方法的资料可供工程师进行结构设计时的参考。

3. 抗震加固技术手册:抗震加固技术手册是介绍建筑物抗震加固方法和技术的参考书籍。

通过阅读抗震加固技术手册,工程师可以了解到各种结构加固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实施步骤,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实用指导。

三、材料选用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总结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总结

工程结构抗震知识点总结一、抗震设计基本原则1.1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要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减小破坏与损失;(2)建筑结构需要有足够的韧性,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能有较好的延性;(3)建筑要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并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1.2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建筑结构耐震性能大于抗震性能,确保抗震安全;(2)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延性。

1.3 抗震设计的基本措施(1)采用较好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2)采用技术合理的抗震措施,如阻尼器、减震器等;(3)结构材料的选择,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4)结构节点的抗震设计。

二、地震基本知识2.1 地震的成因(1)地壳构造运动引起地震;(2)岩石断裂引起地震;(3)火山爆发引起地震;(4)坍塌引起地震。

2.2 地震波的传播(1)地震波在地壳内部的传播;(2)地震波在地壳表面的传播;(3)地震波在建筑结构内的传播。

2.3 地震的破坏作用(1)地震波引起的直接破坏;(2)地震波引起的次生破坏,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3)地震波引起的间接破坏,如火灾、水灾等。

2.4 地震破坏的影响(1)地震破坏对人员造成的伤亡;(2)地震破坏对建筑结构造成的损坏;(3)地震破坏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影响。

三、抗震设计的基本要点3.1 抗震设计的基本目标(1)降低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性;(2)提高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3)降低地震破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2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采用适当的结构体系,确保结构有较好的抗震性能;(2)结构材料的选择要合理,确保结构有较好的延性;(3)结构节点的抗震设计要细致,确保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能。

3.3 抗震设计的基本措施(1)采用抗震技术;(2)结构体系的选择;(3)结构材料的选择;(4)结构节点的抗震设计。

3.4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有较好的抗震性能;(2)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有较好的延性;(3)提高人员的抗震意识,提高人员的防护意识。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知识点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知识点

地震可以划分为: 诱发地震(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震源深度: 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 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地震动的三要素: 峰值(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地震危险性分析:指用概率统计方法评价未来一定时间内, 某工程场地遭受不同程度地震作用的可能性。

地震烈度: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一次地震, 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 地震烈度可以有多个。

基本烈度: 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 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次生灾害。

小震:50年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50年被超越概率为10%, 大震:50年被超越概率为2%。

基本烈度较多遇地震烈度约高1.55度, 而较罕遇地震烈度约低1度。

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建筑物可能损坏, 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 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设计: 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

这一阶段设计, 保证了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和变形要求。

其k值相当于基本烈度的13。

第二阶段设计:在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这一阶段设计, 旨在保证结构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其k值相当于基本烈度的1.5〜2倍。

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注意场地选择, 把握建筑体型, 利用结构延性, 设置多道防线, 重视非结构因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2、地震系数3.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4、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5、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二、判断题1、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低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低于对整个结构的延性要求。

(X)2、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X)3、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4.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5.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

(X)三、单项选择题1、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B)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2、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C)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4.场地特征周期T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 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D)A.最顶层B.中间楼层C.第二层D.底层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定义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 A )的地震加速度的取。

工程抗震复习资料(1)

工程抗震复习资料(1)

一、填空题1、天然地基上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采用拟静力法。

2、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3、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4、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度和8度分别不小于10%和13% 时,可判别为不液化土。

5、当判定台址地表以下10米内有液化土层或软土层时,桥台应穿过液化土层或软土层。

6、框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填充墙的作用),框架梁是第一道防线,框架柱是第二道防线。

1、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类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4、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5、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70 mm。

6、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1、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类2、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剪切型。

3、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70 mm。

4、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6.45度度,罕遇地震烈度为 9度。

5、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6、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二、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抗震等级:考虑建筑物抗震重要性类别,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抗震要求划分等级,以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2、层间屈服机制:结构的竖向构件先于水平构件屈服,塑性铰先出现在柱上。

3、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4、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5、地震系数: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1、构造地震: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2、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3、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4、动力系数: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5、抗震防线: 在抗震体系中,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的各部分。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重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答: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

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答: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类?答: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

4.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答: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答: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

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答: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

(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M(地震震级)大于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地震的基本概念1. 地震学与工程抗震学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别:*从研究对象上看:地震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地震的活动性;通过地震宏观调查,根据地震时结构物的破坏程度及其他宏观现象,研究地震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总结地震活动性的历史经验;并结合地质构造环境、地震仪器记录得到的地震震源特性和大、小,从而对未来的强地震作出预报。

工程抗震学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未来强震,从工程上着眼,力求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结构物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学科上看:地震学研究内容:(1).中、长期地震预报中的潜在震源区划分;(2).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规律;(3).地震动工程参数选择及参数估计等。

工程抗震学研究内容:(1).地基土的动力性能及地基抗震;(2).结构振动特性及地震反应;(3).结构的破坏机制与弹塑性分析以及结构可靠性理论;(4).工程抗震设计理论等。

*联系:地震学与工程抗震学统归于地震工程学范畴。

其主要内容涉及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区划和工程结构抗震两大部分。

在地震动这一环节上,两门学科是互相搭接的。

地震学必须研究地震动,因为只有通过地震动的测量才能了解地震震源与地球介质的特性。

工程抗震学也必须研究地震动,因为地震工程是以防止强震时工程破坏为目的,而工程破坏主要是由地震动引起的,所以必须了解地震动的规律,才能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设计。

2. 分别用地质构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的成因。

地质构造学说:地壳是由各种岩层构成的,在地球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能量,地壳中的岩层在这些能量所产生的巨大的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岩层中产生应力并日积月累。

当岩层内应力积累超过某处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遭到破坏,产生断裂和错动(图1-3),将所积累的应变能转化为波动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当这种振动传到地面时就会引起地面的振动,从而形成了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运动学说则认为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层可以分为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之上异常缓慢而又持续不停地漂移,占所有地震99%的板块边缘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有一些地震并不发生在板块边缘附近,这些地震称为板内地震。

3. 简述全球与我国的地震活动区及地震特点。

* 地球上有四组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沿北冰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主要山脉的狭窄浅震活动带;地震相当活动的断裂谷,如东非洲和夏威夷群岛等。

前两者是主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带* 我国大致可划分成6个地震活动区:①台湾及其附近海域;②喜马拉雅山脉活动区;③南北地震带;④天山地震活动区;⑤华北地震活动区;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

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1我国地震活动分布范围广。

(2)地震的震源浅、强度大。

(3)位于地震区的大、中城市多,建筑物抗震能力低。

(4)强震的重演周期长。

4. (P11)画出地震波传播与运动形式示意图。

解释体波与面波都包括哪些波形?各有何特点?* 地震波传播与运动形式示意图见P11*(1)体波包括纵波(φ波)和横波(S波)PPT上内容:• 纵波——压缩波——P波• 横波——剪切波——S波书上总结内容:(a)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周期短,振幅小。

它在固体、液体里都能传播;在空气里纵波就是声波。

(b) 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

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它只能在固体里传播。

(2)面波只限于沿着地球表面传播,一般可以说是体波经过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

它包括瑞雷波(R波)和洛夫波(L波)两种。

(a) 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和自由面(即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内作椭圆运动,而与该平面垂直的水平方向没有振动,即在地面上呈滚动形式。

竖向振幅大于水平振幅。

振幅沿竖向的衰减很快,在一个波长后即衰减到1/5左右。

瑞雷波在震中附近并不存在,传播一段距离后才能出现。

(b)洛夫波首先在地震观测中发现的,后由洛夫在理论上证明了它的存在。

它的存在条件是在半无限空间上存在一松软水平覆盖层。

洛夫波只是在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运动,即地面水平运动,或者说在地面上呈蛇形运动形式。

5. 画图解释地震波的反射与折射规律,并解释说明。

* 反射与折射规律图见P18图1-13* 当P波以α角向一自由面入射时,可以产生两个反射波,一个是P波,在入射波的对称方向反射;另一个是SV波,反射角为β,且β<α。

当P波垂直入射时:①不会产生横波;②只有当界面两侧介质的阻抗ρv相同时,才无反射,此时能量将全部折射;③折射层阻抗越大,则折射系数越小,反射系数越大,当ρ2vp2→无穷大时,全部能量反射而无折射;④当ρ2vp2>ρ1vp1时,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位,反之相位相差±180°;折射波与入射波总是同相位。

当入射波是SV波时,反射、折射波也可能有上述4个特性;但当入射波为SH波时,却只能产生SH型的反射波与折射波。

当SH波垂直入射时,情况与P波垂直入射时一样。

6. 地震仪分哪几类?地震观测台网的布设方式及目的是什么?举出3例以上予以说明。

* 地震仪器可分为地震仪和强震仪。

地震仪是研究震源和传播介质情况,以观测世界性的地震或弱震为主;强震仪是研究地面质点振动规律,以观测近震或强震为主。

* 地震观测台网的布设方式有:地震动衰减台阵;区域地震动台阵;断层地震动台阵;结构地震动台阵;地震动差动台阵;地下地震动台阵。

* 举例说明:(1)地震动衰减台阵。

布设方式:线状布设在发震断层辐射线上。

目的:地震动衰减规律、地震传播效应。

实例是美国加州。

(2)区域地震动台阵。

布设方式:布设在某区域内(上百公里)。

目的:巨大地区的地震动资料、场地影响。

实例:美国阿拉斯加(3)断层地震动台阵。

布设方式:布设在潜在发震断层附近。

目的:近场地震动、震源机制。

实例: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台阵7. (PPT)强震观测记录在理论研究及工程中有何作用?(1)是工程抗震学赖以发展的数据基础(2)是研究地震动特性的数据基础(3)是推动地震力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4)是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形式(5)是推动结构抗震理论进入反应谱阶段和向动力阶段过渡的重要因素8.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及规律有哪些?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震源M,传播途径与震中距R,场地条件S等由于随震中距的增加,地震波的能量逐渐被吸收,因而标志破坏强弱程度的地震烈度也必然随震中距的增大而衰减。

距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越低;反之,越靠近震中,烈度越高。

震级的经验公式:I。

=f(M,h),M=0.58I。

+1.5;烈度衰减关系I=f(I。

,R,S) .课题讲座思考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概述1.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都有那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1)静力理论优点:概念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缺点:没有考虑结构动力特性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在理论上已属于过时的方法。

(2)反应谱理论优点:计算简单,概念合理缺点: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地震持续时间的影响。

而地震的破坏程度表明,持续时间也是影响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程度;只是弹性范围内的概念,不能很好地反应结构的非线性性质。

(3)时程分析法优点:概念合理,方法可靠。

可以了解结构在地震过程中从弹性到塑性逐步开裂、损坏直到倒塌的全过程,从而可控制结构的破坏,保证结构物的安全。

缺点:计算工作量大,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

要适当的选用一定数量的地震波。

而恢复力模型及地震波的选取非常重要。

(4)能量理论优点:概念清楚、分析合理。

从理论上讲,地震时结构体系处于地震的能量场之中,因此从能量的观点来研究结构在强震中的性能是十分合理的,并且能量关系可以为评定具有广泛差别的非弹性特性结构的动力反映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

缺点:结构的塑性变形与损伤有关,结构的损伤检测及损伤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法发展尚未成熟,仍处于研究之中。

(5)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优点:较好地处理了反应谱分析法中的振型组合问题。

使抗震设计从安全系数法向概率理论过渡。

缺点:地震动输入的概率分布或概率数字特征的选择,以及反应量的概率分布特征的确定,都需要大量的地震动加速度过程a(t)的观测记录积累及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

2. 结构的剪切模型、弯曲模型及弯剪计算模型各适合于什么样的结构形式?画图说明它们的主要特点。

①剪切模型——假定楼板为绝对刚性,柱和墙本身用一无重量的弹性直杆代替。

②弯曲模型——变形以弯曲为主,质点除平移外还将发生转动。

对弹性结构可采用此模型(如高耸塔桅结构、剪力墙结构、横梁刚度远比柱大的框架结构)。

③剪弯模型——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它适用于中等刚度的结构(如框—剪结构、横梁与柱刚度相近的框架结构)图在2讲座的第22张PPT上3. 为什么在地震反应分析时,假定地基是刚性的?结构地基实际上为弹性体,当地震能量通过地基输入结构并引起结构振动以后,上部结构的振动将反馈给地基,从而改变了地基的振动特性;同时由于地基的弹性,它将与结构物一起组成一个统一的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与结构一起振动。

当考虑上述影响时,将使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过分复杂,但因这种影响实际上不大,为了简化计算,一般可以忽略,即假定地基是刚性的。

4. 简述地震动特性的三要素的表示方式以及各自描述地震动特性的基本思想。

举例说明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地震动的特性可以通过其幅值、频谱和持时三要素来描述。

(1)地震动的振幅可以是指地震动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三者之一的最大值、峰值或某种意义的有效值。

可以避免地震波数值化处理时和强震仪高频失真带来的一些误差。

幅值常用的表示方式有(1)美国应用技术委员会A TC-3有效峰值加速度EPA和有效峰值速度EPV;(2)等反应谱有效加速度;(3)持续加速度as和持续速度vs;(4)概率的有效峰值;(5)静力等效加速度;(6)平均振幅;(7)谱烈度;(8)平方根加速度(2)频谱表示一次地震动中振幅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5. 影响地震动特性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并予以分析说明。

* 影响幅值的因素主要有震源、传播介质与距离、场地,这三类因素对振幅有重要影响。

它们的影响可以反映在如下地震动衰减规律之中:lny=A+f(M)+f′(R)+f″(G),其中A是常数,M是震级,R是距离(km),G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的影响,通常有以下三种处理方法:①忽略场地条件的影响;②以f″(G)=常数表示;③不同场地采用不同的经验公式。

* 影响频谱的主要因素有局部场地条件,地震的大小和距离。

许多地震震害与地震记录证明同一地震,同一震中距情况下的不同场地,其频谱形状受场地条件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大地震的震源谱有更多的长周期成分。

而且随距离增加,高频成分衰减较大。

谱的长周期部分会相对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