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1课
第21课《蝉》课件(共18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延伸:文章打破常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明确:一方面蝉在地穴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这样写不落俗套, 容易引起读者兴趣。更主要的是,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 分时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突出蝉的生长艰难,“四年黑暗中 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赞颂生命的意义。
三 品文赏语言
对法布尔写作的语言,大家还是很欣赏的。请同学们交流举例 并赏析。
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1、交流分析文章的结构
洞口(2—3)
地穴出口 建穴(4)
幼虫
蝉的地穴
出穴成长
伺机出穴(5—7) 出穴(8) 脱皮(9—10)
成长
蝉
飞离树枝(11)
成虫产卵 产卵(12—13)
卵
外部破坏(14—17)
蝉的卵
卵化(18—20)
幼虫入地 落地(21—23)
幼虫
挖穴隐藏(24)
课后练习
1.课外阅读《昆虫记》。 2.写一篇昆虫观察日记。
统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感谢
【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说明思路。 2.品析文章语言,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感受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体会他 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一 筑要素基石
一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 1、交流作者的生平及小品文 2、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重要字词 含义。 3、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例4: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 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是运用文学的语言 表达。
四 探究知主旨
探究1: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一谈,你感受到法布尔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科 学精神?
第21课《蝉》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2张)
学习目标
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导入
栖高饮露 长鸣不已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了解蝉的知识
1.法布尔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蝉的习性和特点的?这 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
蝉的地穴
悟
科
学
2.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
精
神 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
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执着探索、求真忘我
感
悟
科 学
3.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
精 神
险是什么。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
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锲而不舍、注重观察
感 资料补充:
悟 科
1875年,在活昆虫研究方面已经声名远扬的法布尔远离城市喧
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品 味 语 言 特
色 示例二:
品一品,感受语言的文学性
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
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精妙动词的选用
品析: 生动传神地体现了蝉聪明、灵活的特点。
品
味
语
言
特 色
示例三:
品一品,感受语言的文学性
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 的生长过程
蝉的卵
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 的生长过程
了
解
蝉
的 知
成虫
识 产卵
寻觅藏 身处
蝉卵 孵化
几分 钟后
蝉的生命简史
幼虫 不久 走出 壳外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第21课《孟子二章》ppt课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句意
威胁暴力。 动词使动用法,使… …改变。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 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 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 大丈夫)!
译文
•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 无事。” •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 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 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 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 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 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 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 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 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训导,告诫。 介词,把。
留神,当心。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道理。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理。
句意
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 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道路。
行天下之大道。 句意
你情愿 我操大 心永丈 间远夫 流的 淌高 在尚
你音愿 我韵大 耳永丈 畔远夫 萦的 绕铿 在锵
•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读课文,说出蓝字的意思
1、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 2、傅说(yuè )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gé )举于鱼盐之中, 4、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行拂(fú )乱其所为, 9、所以动心忍(rè n)性, 10、曾(zēng)益其所不能。 11、人恒过,然后能改, 1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仁政或忧患意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仁政和忧患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孟子》二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帮助他人或得到他人帮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思想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孟子仁政和忧患意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孟子仁政和忧患意识的基本概念。仁政是指孟子提倡的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忧患意识是指对困难和挑战保持警惕并积极应对的心态。它们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具有指导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孟子》二章中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展示了孟子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仁政和忧患意识,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
举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提出的忧患意识对当代学生的成长有何启示。
(4)文化背景:了解孟子及其儒家思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影响,以及其对后世的意义。
举例:讨论孟子为何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观点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有何特殊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讲解、讨论、举例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孟子》二章的核心知识,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教材内容。
举例:解释“得道”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以及它如何体现孟子的仁政思想。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
《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纵横家流行,他们凭着口才和机智,游说诸侯,合纵连横,取得高官厚禄并左右天下局势。
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分别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
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公孙衍主张合纵。
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张仪相魏。
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
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离开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
这次进攻,没有取胜,五国联军至函谷关而还。
2.文题诠释:《富贵不能淫》是教材编写者加的。
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3.主旨:孟子通过驳斥景春关于“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大丈夫”的观点,提出了大丈夫应该具备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心性与志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明确了大丈夫应该具备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体现了孟子的浩然正气。
4.内容解读:选文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展开。
景春认为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
这一看法招致孟子批驳,孟子首先表明态度“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然后从“礼”的角度批驳“子未学礼乎?”——你难道没学过礼吗?再从讽刺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像妇人一样顺从秦国,是以顺从为目的“妾妇之道”。
最后正面进一步阐释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心性志向,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
最后提出大丈夫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结构分析:第一段(第1自然段)景春提出自己的观点: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树靶子)第二段(第2自然段)孟子批驳景春的观点,提出“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心志与道德修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21《梦回繁华》 课件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1:师友练习】
4、怎样理解文章题目《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
请师友互相交流,说一说各自的理解。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2:教师归纳】
怎样理解文章题目《梦回繁华》?
梦中回到某个地方
《梦回繁华》
繁荣热闹,指北宋时期经 济的发达
含义:1.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 的强烈愿望;2.表达了对我国古代繁荣的经济、文化 的赞美;3.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 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环节1:师友解惑】
请师友互助解决疑惑,将师友解 决不了的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1:师友练习】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汴梁(biàn) 拓展(tuò) 题跋(bá) B.擅长(shàn) 跋涉(bá) 竹篙(gāo) C.沉檀(tán) 田畴(chóu) 冗长(chén) D.岔道(chà) 遒劲(qiú) 城郭(guō)
板书设计
对象 《清明上河图》
梦 回
特征
繁而不乱 长而不冗
繁 华
语言
平实 典雅
情感 赞叹、自豪
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2:教师指导】
2. 阅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内容。
原来抓住 关键句,
概括也不是
画的背景及意义
作者介绍
难事嘛!
画的总体介绍
详细画面内容
画的艺术特色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环节1:师友研读】
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按怎 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蝉》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蝉》重要知识点总结重点字词✧ 生难字干zào(燥) 储.(chǔ)藏 挖掘.(jué) 金蜣.(qiāng) 窠.(kē) 隧.(suì)道 黏.(ni án)土 涂墁.(màn) 恶劣.(li è) 纤.(xiān)弱 谨慎.(shèn) 罅.(xià)隙 臃肿..(yōng zhǒng) 蚋.(ruì) 掠.(lüè)夺 车辙.(zhé) 无动于zhōng(衷)喧嚣.(xiāo) 钹.(bó) 寻觅.(mì) 地穴.(xué) ✧ 多音字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 爪⎩⎪⎨⎪⎧zhuǎ(爪子)zhǎo(爪牙) 形近字⎩⎪⎨⎪⎧蝉(chán)蝉蜕婵(chán)婵娟弹(dàn)子弹 ⎩⎪⎨⎪⎧矿(kuàng)矿产旷(kuàng)空旷犷(guǎng)粗犷⎩⎪⎨⎪⎧辙(zhé)车辙撤(chè)撤退澈(chè)清澈 ⎩⎪⎨⎪⎧愉(yú)愉快榆(yú)榆树喻(yù)比喻重点词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嚣,吵闹、喧哗。
臃肿:过度肥胖或衣服穿得过多过厚而显得肥胖,转动不灵。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有关动物的古诗蝉[唐]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饮清露”说明蝉饮用之物是非常洁净的;“疏桐”说明蝉所处的环境是非常高雅的;“居高”说明蝉所居的位置是很高的,所以它的声音自然可以传播得很远,并不见得非要借助秋风才行。
蝉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人只有洁身自好,志向高远,才能声名远扬。
第21课《梦回繁华》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明确
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小结
末路繁华,繁华末路,
忧患意识,家国情怀, 警记于心,诫之于行。
拓展延伸
选取一件自己爱好熟悉的事物, 借鉴《梦回繁华》的说明特点写 一篇小说明文,在班上交流一下。
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 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 分享一下。
课堂练习
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
春寒料峭 ”“摩肩接
踵”“川流不息” 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 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 雅而富有韵味。
了容了课 写
哪,哪文
法 探
些略些详 究
?写内写
畅所欲言
一.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明确: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华,文化生活, 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应这一时期城乡市 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 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 字,生平,爱好等。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 大小,描画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揣 摩语言
再读课文,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 厘米”。 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 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技法的繁华。
三.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 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 列数字:纵25.5,横525。 ○ 作引用:后习绘画 ○ 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1课北冥有鱼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1课北冥有鱼翻译
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1课北冥有鱼翻译,仅供参考:
《北冥有鱼》原文:
庄周〔先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1 蝉-课件
课后字词
yà
轧碎
xuán
倒悬
联j结ié
xuā喧n 嚣xiāo
lǎn
懒洋洋
窠kē 巢
qí bào
鱼鳍 暴晒
suì
隧道
liè
恶劣
zhòu xiān w忌
跳z蚤ao
车z辙hé
nián
黏土
寻觅mì
欢愉yú
不怀h好ǎo意
xué suì
地穴 隧道
zhōng
无动于衷 x罅ià隙xì
①幼虫建造地穴比成虫产卵 有趣,容易引起读者阅读兴 趣。②使行文新颖活泼、不 落俗套。③最重要是为了突 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 一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 时间的活动)
第二部分解析
4.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 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 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导入新课
蝉,古称蜩( tiáo )、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 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 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 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 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 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甚至更长 时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 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的?
由外及内的空间顺序。
第一部分解析
6.朗读8-11段: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脱皮,文 中是怎样描写幼虫脱皮的?按什么顺序描写?
8准备脱皮
第21课《蝉》课件(共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A.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 伸直,竭力张开。 B.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居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 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 C.蝉的遂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 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D.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勾扒掘地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大多 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 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 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 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 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蝉窠与其它多数掘 地昆虫的窠不同,突出了蝉窠周围无土的特点。表述准确、 清晰、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感悟
1、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蝉的挖 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的?
①挖洞(4节):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 道; ②脱壳(7-9节):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 开,表演奇怪的体操; ③产卵(11-12节):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枯 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④幼虫钻土(23-24):四处寻找软土,挥着镐向下挖掘, 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进去,隐藏自己。
五、句子赏析 1、“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运用了拟人手法。用“占据”“统治者”这 样人格化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在七 月中的主导地位,很有情趣。
2、“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贮藏室,必须用 刀子来挖掘。”
写出了蝉的地穴坚固的特点,引出下文关于 蝉造穴的详细说明。
4、分析“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就像矿工 或工程师。”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1课《蝉》课件(共25张ppt)
段落分层:
蝉的地穴
第一层次(1):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 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6):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三层次(7-10):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蝉的卵
第一层次(11-13):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 方式和数量等等。
法国剧作家罗思丹评价法布尔:
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 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
拓展延伸: 从蝉的生命简史,你对生命有什么 感想?
成虫产卵 → 蝉卵孵化 → ( 即刻 ) → 幼虫 走出壳外 →( 不久 )幼虫落在地上→ (立 刻 )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以后) 幼虫钻进地里→( 四年后) 幼虫从地穴爬出 →(徘徊一阵) 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 (半个小时后) 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 成虫离枝飞去→ (五星期后) 成虫交配、产 卵、死亡。
立刻
几分 钟后
四年后
寻觅藏身处
幼虫钻地下
幼虫爬出地面
约半
小时
蜕皮
寻找蜕皮地点
约3个 多小时
成虫离枝飞去
爬上树枝等处
不到5个 星期内
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蝉的生长过程示意图
入土隐藏
幼虫出穴
脱皮成长
孵化幼虫
成虫产卵
25、26 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6.“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未被发现的 秘密。”对这个秘密,作者真的一无所知吗?
蝉明知破壳蜕变后只能活一个月了,但它仍然会为 了歌唱宁愿在黑暗的地下蛰伏生活四年,用一个月 的歌唱时间拼命向大家宣告自己的存在。这种执着 的精神让人感动。
生命中,快乐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即使痛苦,我 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
第21课《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罅隙( xià ) 钹声( bó ) 寻觅( mì ) 轧扁( yà ) 窠外( kē ) 蚋 ( ruì )
整体感知
快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__的__地__下__穴__道__,以及幼 蝉_蜕__皮__的__过__程___,描述了蝉__产__卵__状况以及蝉孵化 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 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 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19段: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 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 绳端摇摆着。
对蝉的怜悯,对 小小生命的惋惜 悲悯之情。
赋予蝉以人的情态动 作,笔调活泼,洋溢 对新生命的喜悦。
抒发了对蝉的赞叹和同情, 字里行间充满对蝉的怜爱 和呵护,表达作者对生命 的理解和尊重。
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
“统治者”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声充斥门外的情形,突出了 蝉声的嘹亮。
品味语言
语言的生动性
10段: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 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 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 它的空皮。
一连串动词,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蝉从壳中脱出的复 杂而艰难的过程。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有没有觉悟。“ ——法布尔
字词积累
金蜣(qiānɡ) 蜕变(tuì ) 鳍状( qí ) 扒掘( bā ) 拯救(zhěnɡ) 纤弱(xiān )
涂墁( màn ) 喧嚣( xiāo) 隧道( suì ) 跳蚤( zao) 臃肿( yōnɡ) 附着( zhuó)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 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 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的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 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1课《诗词五首》观刈麦等
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
徐禁除鸦片。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
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
组诗《己亥杂诗》,本诗是第五首。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公元208年,孙权、刘备的联军 打败了曹操的大军。赤壁之战 对三国鼎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古战场 的时候,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
雄成败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
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借赤壁
之战的史事,抒发自己对国家
兴亡的感慨。
赤壁
杜牧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 节和爱国精神。气势磅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作者追忆自己抗元的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
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已亥杂诗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
先驱。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
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无限感慨,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也受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地势险要,兵家 必争之地,为下文感 慨做铺垫。
触景生情,过去“万间宫阙”, 望西都,意踌躇。 今日“做了土”,对比强烈,言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历史变迁,战争灾难, 全篇主旨,表达作者 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 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
对于画面的重要部分,如汴河两岸的 繁华景象,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而对于次要部分,则简略叙述,使文 章重点突出。
生动的描绘
作者运用大量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等,将画面描绘得栩栩如 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繁华的宋代都 市之中。
描绘繁华景象手法及技巧
运用色彩
作者通过描绘丰富的色彩,如“ 青绿”、“朱红”、“金黄”等 ,表现出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多彩
拓展艺术视野
鼓励学生关注和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 认知范围,为创新提供灵感和素材。
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创作具有个人风格和特色的艺术作品。
06 知识拓展与跨学 科整合
了解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北宋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北宋政府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减轻农民负担、 放宽商业限制等。
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城市的描绘常常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通过对城市建筑、市井生活、商 业贸易等方面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征。
在《梦回繁华》中,作者通过对汴京城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城市的繁华景象和市民 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城市建筑、交通、商业等方面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的社 会经济状况和城市化进程。
。
采用对比
通过对比城乡、贫富、动静等方面 的差异,突出都市的繁华和活力。
细节刻画
通过对人物服饰、动作、表情以及 建筑、交通工具等细节的刻画,展 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 态。
体现作者对往昔生活怀念之情
01
02
03
对都市生活的赞美
作者通过对《清明上河图 》中繁华都市景象的描绘 ,表达了对宋代都市生活 的赞美和向往。
第21课《蝉》(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成
虫
入土隐藏
交
蝉生长过程示意图
配 、
产
寻觅藏身之地
卵 、
死
亡
幼虫落地上
幼虫走出壳外 孵化幼虫 成虫产卵
说明方法及作用:
1、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 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 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 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 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作品简介
《昆虫记》也叫作《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 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 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 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原则, 让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 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 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 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上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理清思路,绘制图表
请同学们列一张关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表。
幼虫出穴
幼虫爬上灌木枝 变成成虫 成虫离枝飞去
• (2)当它在隧道顶端出口被发现时,身上常会粘有 或__多__或__少__的泥浆。 • (3)头先__出来,接__着__是吸管和前爪,_最__后_是翅膀与后退。 • (4)它选择_最__小_的树枝,粗细大都在枯草与铅笔之间,这 些小树枝,_常__常_都是向上翘起的,而且_差__不_多__已经枯死了。 • (5)这时蚋就会_立__刻_上前占领蝉的位置。 • (6)这可怜的母亲_一__直_一无所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第二关
姓名分数
一、文学常识填空
《桃花源记》作者,又名,字,(朝代)诗人。
二、默写:
(1)忽逢桃花林,,,
,。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
,,
,,。
,,。
,。
三、综合测试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属:阡陌:
垂髫:要:绝境:
遂:叹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至少三个)
4.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
髫,小孩下垂的头发。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遂:于是惋:惊叹。
2、略
3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4、(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 C
6、因为当时是个战乱频繁的社会,而这种和平安定的生活正是人们所向往的。
客观的表现人们想要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过关升级达标试卷第 3 关,共关姓名学队班级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