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两个最基本问题
中国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
中国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教育系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压力过大事实上,从小学到高中,国内教育系统广泛采用应试模式评价学生。
这种模式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指标,忽略了学生个性差异和全面素养的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被迫注重记忆和机械化解题技巧,导致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改革评价体系,并引入多元化评价方法。
除了考试成绩外,可以加入学科竞赛、课堂表现等因素进行评价。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取消过于机械化的死记硬背。
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从事有益于个人发展的兴趣爱好。
三、城乡教育差距明显中国存在着城乡教育差异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资源配置不均,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往往缺乏专业师资和良好的基础设施。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均衡。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财政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并提供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
另外,在招聘和培训方面也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措施,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支持。
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教育等手段弥补城乡之间的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四、过于追求升学率忽视教育质量过于追求升学率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争取更好的升学机会,许多中小学注重应试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学生整体能力的不足。
针对此问题,政府和学校需要调整目标和导向,从追求升学率转向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可以适度减少考试数量和难度,增加实践环节并关注学生创新潜能的培养。
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评价体系改革,并在课堂上采用积极引导、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的十大基本问题导论①
高职教育的十大基本问题导论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职教育的十大基本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高职教育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一流学校或者知名高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设备,而一些地方的高职学校却面临着师资不足、设施设备不完善的困境。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得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教学目标和就业方向脱节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就业方向的导向,导致毕业生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困难。
教育和就业的脱节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影响了社会的用人需求。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高职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职学校存在着师资不足的情况,一些老师由于水平和素质不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高职学校存在着“老师多而优秀的老师少”的现象,一些优秀的老师在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激励。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高职教育中,一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效果不好,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灵活多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就业形势等方面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习实训环节匮乏在高职教育中,实习实训环节的匮乏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无法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技能和经验。
六、学历认证和职业认可不足在高职教育中,学历认证和职业认可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列出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
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然而,在现实中,教育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学校和地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另一些学校和地区则资源匮乏,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教育质量问题:虽然教育的普及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教育的质量却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和教师可能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佳,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3.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过度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杀等极端情况。
4.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现实中,教育公平的实现却面临诸多困难。
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背景、性别、种族等原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了影响。
5.教育与就业脱节:教育应当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但目前许多教育内容和方式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6.教育评价体系缺陷: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过度强调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也影响了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方式。
7.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对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必要的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8.教育技术与设施滞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和设施也应该与时俱进。
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技术和设施较为滞后,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9.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缺失现象,一些家长可能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教学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作者:倪亚利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3期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建设直接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模拟达标,合作交流学习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
关键词: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民主创新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29-02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知识经济社会越来越高的人才要求,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技术、职业素质生成,更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为此,学前教育专业有针对性地改革课程设置,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特别是加大专业技术课建设力度尤为重要。
依据国家关于学前专业课程基本原则,根据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方向,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将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基本上分为四大块: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见实习),其核心为后两部分,特别是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主要是指学生从事学前教育教师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课程。
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口语与讲故事、钢琴及儿童歌曲弹唱、唱歌、、舞蹈、素描与色彩、教学简笔画、手工制作与幼儿园环境布置、幼儿园语言和数学教学设计,学前游戏设计与实践等科目。
通过这些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学会设计并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教育心理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基本能力,为直接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水平,提升综合素质。
因而加大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建设及改革至关重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乔伊斯文和威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教育基本矛盾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
教育基本矛盾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
教育基本矛盾是指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
成为了推动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我们可以
看到以下几个教育基本矛盾:
1. 知识与能力的矛盾: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
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除了知识,学
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因此,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
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偏重理论
知识的教学,而社会对于实践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导致了学生
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很大的适应压力。
因此,教育改革应该将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发展与评价体系的矛盾: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
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缺乏全面评价。
这导致学生
在追求好成绩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发展方面,如兴趣爱
好、社交能力等。
因此,教育改革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品德素养。
教育基本矛盾的存在使得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就是解决教育基本矛盾,推动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应该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
VWXY 年Z 月!下半月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应该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VWWW]V(
摘!要! 文章在反思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已经走过和正在走的路的基础上&a 一是在崛起中的中国背景下& 如何为培养未来认同中国文化" 中国社
的路
在崛起中的中国背景下& 如何为培养未来认同中国
文化" 中国社会运行方式" 中国政体的现代创新型
十多年前'VWW\ 年(& 笔者在国内一本杂志上 发表了一篇题为-已经走过的" 正在走的和将要走 的路###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 之三( . 的文章& 文中从宏观层面指出了我国学前教育在不 久的将来要特别关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X0 !
人才打下基础* 'V( 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前提下& 如何通过学前教育& 改善民生& 让民众分享改革开 放带来的红利& 减少由社会不公带来的社会问 题*%/V0这样的说法& 再次重申了笔者十多年以前的 想法*
要多去想想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怎 样更多地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问题*
要多去想想在建构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怎样
景% 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 也就是说& 不能 济" 社会" 文化等宏观因素& 因而& 在微观层面上
用惟一的" 一种所谓的$正确教育理念% 或一种 讨论学前教育的问题& 主要解决的只能是技术层面
所谓经由科学论证的$标准%& 作为决定幼儿教育 上的途径" 策略和方法问题& 而不是学前教育的根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当今世界范围内,在教育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的发挥,还制约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为了改善教育质量并推动全面的人才培养,我们需面对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缺乏个性化教育当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仍旧以传统的课堂黑板教学为主导。
这种一刀切的集体化教育模式忽视了每个学生独特的需求和差异,无法真正满足他们的学术潜力和发展需求。
因此,实施个性化教育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对策之一。
首先,在课堂中引入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项目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同时,为每位学生设定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计划,促使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
其次,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指导,提供更多的一对一辅导和个人时间,以便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并给予精确的建议和指导。
二、应试教育的困扰当前的教育体系过度注重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应试教育制度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过多地侧重于知识记忆而不是实际运用。
因此,要改变该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除了传统的笔试外,引入口头表达、实践操作、小组讨论、项目设计等多元评估方式来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其次,鼓励发展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培养他们在兴趣与专长方面发展。
通过调整考核体系,在选拔时将综合素质纳入评判标准,并为有特长或创新想法的学生提供特殊机会和资源支持。
三、失衡的教育资源分配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存在着城乡之间、富裕与贫困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
一些地区的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不足,而另一些地区的学校则拥有先进的设备和良好的环境。
这种失衡对于提高教育公平性和促进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确保每所学校都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经费支持和基本设施建设。
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
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引言:教育是每个国家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社会秩序以及整个国家的未来。
然而,教育系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与现实需求脱节1.1 教育课程与就业市场不匹配现代社会变化迅速,但传统教育体系仍然固守传统课程安排。
学生所学内容往往无法满足当前工作市场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解决方案:- 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可以建立更紧密联系企业行业,开设相关专业班级,并邀请企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
- 更新课程设置:教育机构应定期评估市场需要,并针对性地更新培养计划。
二、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衡2.1 城乡差异明显城乡之间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导致教育资源无法公平分配。
解决方案:- 政府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
- 红利转移:鼓励优秀教师到艰苦地区任教,并提供相应奖励措施。
三、评价体系单一3.1 重视考试分数而非综合能力目前学生被过于依赖考试来评价他们的能力水平,忽略了其他重要方面如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单一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在发展其他技能上受到限制。
解决方案:- 多元化评估:采用多样化评估方法,包括项目作业、口头演讲以及实际操作等形式。
- 发展创新意识:推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在课程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
四、师资问题4.1 师范生质量下滑随着社会对高薪职位需求增加,越来越少人选择从事教育行业并投身于师范教育,导致师资队伍质量下降。
解决方案:- 提高待遇:提高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使之能够相应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 严格选拔:强化对准备进入师范学校的学生进行选拔,确保其对教育事业具有热情、责任心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结论:在面临上述问题时,解决方案需要来自政府、学校、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优化资源分配和加强培训与发展机会等方法综合起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提升整个教育系统水平,并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教育内容的几个基本问题
商业文化·科教纵横 2008年1月230浅谈教育内容的几个基本问题姜 微 王 悦(辽宁省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113006;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辽宁省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抚顺,113006)摘 要:本文对教育内容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类型、特征、选择和利用原则、规范形式以及制约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教育内容 文化 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G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8)01—0230—02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上,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与可能和人的需求与可能,通过活动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人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社会活动。
总之,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是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内容的概念教育内容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发展,经过专家、教师、学生收集、加工、整理的知识。
据此,可以得出教育内容是知识,是从文化中选择的有价值的知识,并且是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3.文化的概念(文化一词多义):(1)作为同“自然”对举的“文化”概念在同“自然”对举的意义上,可以把人为的活动过程和成果统称为“文化”;作为和“文化”对举的“自然”概念,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类的本能、人的各种自然属性,但把打上人类活动烙印的自然界特称为“人化自然”,列入“文化”概念,这是“文化”一词的广义。
(2)作为同“物质文化”对举的“文化”概念18世纪欧洲针对自然状态与野蛮状态提出了“文明”的概念;到了19世纪,人们有感于近代产业文明冲击了旧日精神文化而导致精神衰败,遂提出有别于“文明”的“文化”概念,专指精神方面的东西,即精神文化。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和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却相对匮乏。
这给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造成了学业上的困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的竞争力。
2. 教育质量下降近年来,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许多学校在追求升学率和评级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
教育注重应试教育,强调记忆和应对考试,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学科结构不合理目前,教育体制中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学生在学校教学中重点强化文科教育,而对理工科教育却相对较弱。
这导致学生在理工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不足,限制了我国在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方面的竞争力。
二、对策措施1.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加强学校的设施建设和师资培训,确保这些地区的学生能够拥有与城市学生相当的教育机会。
其次,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最后,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推进素质教育为了解决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需要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改变教育评价机制,减少应试教育的压力,鼓励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发展潜能。
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研修,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3. 优化学科结构为了提高学科结构的合理性,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做出相应调整。
应重视理工科教育的培养,加强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应加大对理工科专业的招生力度,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习机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
谈一谈中国教育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谈一谈中国教育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1中国的教育方式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不实际性,不人性化。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不实际性。
说到中国教育的不实际性,你不难看出,你所学的东西,费最大力量才学好的的知识,或者说能力,本领,在你的生活中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很少用到。
你也许会听到爸妈在你小时候说,说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就没饭吃,就像民工一样辛苦一辈子。
在外国,学生要学习的是生存的办法,是一种谋生的道路,是对你人生有用的本领,可在中国,不一样。
你要学习的的你一辈子也用不到,见不到的知识,所以,我认为,这,是不实际性的所在。
其次,不人性化。
外国,教育者注重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国也是。
但中国是口口声声说出来而不是作出来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幌子,真正的还是学习。
人们常说中国学生像书呆子,我看,不仅是像的问题,并且就是的问题,中学,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实验班,普通班,在学生心里就不单单只是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微小区别,他们也是有自尊的,进不了实验班也许不是他们愿意或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我认为在一种环境下,一种状态下被造成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后果。
人性化,何为人性化?以人为本就叫人性化?中国强调了那么多年以人为本,我为什么还说它不人性化?以人为本,也是一个幌子,学生学习负担重,政府口口声声说减负,谁料这负是越减越负,越来越累,中国学生什么时候死亡率最高?告诉你,是考完试!你应该明白了,他们放松了,精神的极度紧张,与极度放松,造成了他们失去生命啊!你我之所以能在网上对话,因为我们都是幸存者啊,可谁知道这幸存者离死亡也不会太远了!你不肤浅,因为别人不和你同一年龄他们不会了解你的苦,我看,你说话很有水平,年纪不是很大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谁能说你肤浅?中国学生像是一群高智商的野蛮人,不懂得谦让,不懂得理解,不懂得礼节,争这争那....没有绅士风度,如果中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个人道德修养上,不知要比智商高强上几十倍,我认为我说的这些应该有许多同龄人赞同的,你只有亲身体会,才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国家,做一个学生是多不容易啊!21,高学历就业危机严重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一直背负著三座大山:扩招、就业、大学精神丧失,向从业者和旁观者展示了它的苦衷。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摘要:就高等学校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围绕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与“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各自本身的以及它们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首先,就前一根本性问题与文化、教育、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其次,就后一根本性问题与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就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与两个根本性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大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素质教育在高等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负责同志明确而深刻指出:高等学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紧密联系本校实际,明确发展思想,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
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提出,不仅为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关系到思想政治领域的和谐和稳定。
科学发展上水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重中之重”,对重点大学更是如此。
笔者拟就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而且,今年又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文件颁布十周年,所以,我们曾为此专门撰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1]以志纪念。
本文就是在该文的基础上写成的。
重点就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同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为的是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大学科学发展上水平。
这些讨论仅作为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认识与体悟,来参与“高等教育强国”这一主题的讨论。
一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从当前教学实践看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
从当前教学实践看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界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种学术性经验性研究论文和著述如雨后春笋,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也是教育之道发展的一个进步。
但笔者认为,纵观各类研究文章和论述,对教育教学“形而下”研究有余,而对“形而上”研究则不足,很多的理论研究几乎无一例外地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展开,功利性、实用性特点非常明显,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事实上,真正的教育恰恰是反“功利”的,以传授“功利”之道来教化、引导学生,或许可以达到一时之功效,比如提高升学率,但从长远看,其对教育对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
本文基于这样的思考,拟对当前教学实践的两个基本问题做一个肤浅的分析。
一、什么是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一般以为,教育的功能就是传授知识。
这固然不错。
但教育的最崇高使命却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与对学习的热爱(兴趣)。
前者乃为做人之道,后者乃为立命之道。
也就是说,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人性、人格教育,教会一个人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并使人从小起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方法。
这是教育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我称之为是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
这两个基本问题,是检验一切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一种教育对于一个受教育者成功解决了这两个基本问题,那么就可以视为这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这两个基本问题解决了,知识的传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甚至不授而受、不传而求,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学习。
一个受教育者具备了这两点,不用担心他学业无成、做人失败。
反之,仅仅靠升学率或拿到什么文凭,则不足以证明教育的成功。
二、“人格”与“兴趣”何以重要真正意义上的“人格”,本质上是一种“学格”,即它是从学习中逐步培养起来,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
我们之所以强调“人格”教育是教育的基本问题之一,就在于强调教育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教育事实上是“人格”形成最初的根基,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格”,这个根基怎么样、牢不牢,与教育的功效作用密切相关。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我虽然不是一名老师,但我也常常思考现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作为一名是80后的人,体会了中国教育的变化,小时候上课不听话,老师可以体罚学生;家长的认为黄金条子出好人,而现在学生,几乎只是骂一两句,并且还不过重。
教育一直处在不平衡的状态,农村的教育资源远远的低于城市,这样的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的孩子怎样办,他们怎样竞争过城市的孩子。
曾经学过心理学的我(大专心理咨询)回想我以前的老师他们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心理学知识),不知道怎么带好学生,只是在自己所任教的科目有所发挥。
而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个方面相互影响,老师很难做统筹。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下列词语(图式,最近发展区,移情,共情,)。
我来说说教育的核心。
两个,?其一学会学习,小学阶段很难掌握,怎么学习,几乎听从老师的安排。
所以老师要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到了初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怎样自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找到自己合适的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二,老师要做的,因材施教。
这比较难,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差异,学生又比较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但可以把学生分为几内,老师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最进发区,提供他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自助学习和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两个最基本问题
教育的两个最基本问题作者:任永生
教育是什么?如何做教育?这是所有教育人必须首先回答的教育的最基本问题。
所有教育理论都试图回答教育是什么,所有教育实践都在探索如何做教育。
我们在思想上的所有困惑,都是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是教育,如何搞教育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在实践上的所有失误和差距也是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对这两个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就是对教育本真和教育规律的进一步把握,也是不断推动教育实践向前发展的前提。
因此,什么是教育,如何做教育,便是教育的最根本最基本的问题,属于教育哲学范畴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会有不同的教育立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
教育究竟是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或许让我们对教育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教育不但能够改变学生的命运,还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教育即事业。
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即科学。
教育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用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爱,教育即艺术。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内心需求,并积极主动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教育即唤醒。
教育过程就是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并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定基础,教育即成长。
教育必须一切从人的天性出发,教育必须让人真正成为人,教育即人学。
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和保障学生的成长。
就是为学生成长提供合适条件的,教育即条件。
教育可以传承知识,传承文化,传承精神,教育即传承。
教育就是创设适宜于学生个性之发展、健康之成长的环境,教育即创设。
教育就是播撒一粒种子,让它生根发芽,自由快乐健康成长,教育即播种。
如何做教育?当我们对教育有上述认识的时候,也就自然可以找到教育的方法及策略了。
要把教育当做事业去追求,它不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要不断探索教育规律,让自己的思想更科学,让自己的理念与时俱进。
要用大爱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艺术。
要不断唤醒学生的内心需求,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让学生内心的理想不断燃烧。
要相信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要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体验。
要改造我们传统的知识课堂,构建能够让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生命课堂。
要整合一切教育资源,要把学生本身作为教育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条件。
要把传承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不能仅仅死盯知识和分数,而忘掉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活动流程。
要把人类积累的一颗颗文明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让它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结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