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解析

合集下载

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 应且无正常呼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 非专业施救者和 BLS 施救者在提供标准 BLS 救治的 同时,给予患者肌肉注射 (IM) 或鼻内给予 (IN) 纳洛 酮。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及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 BLS
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 按压的时间
评估院外心脏骤停胸外按压频率与预后的 关系
2005.12~2007.05,在北美多中心研究 纳入大于20岁院外心脏骤停患者3098例
Circulation. 2012;125:3004-3012.
125 恢复自主循环(ROSC)最高
P=0.012
Circulation. 2012;125:3004-3012.
Resuscitation 85 (2014) 182– 188
存活组与死亡组按压深度比较
深度(mm)
54
53.6
51 48.8
48
45 存活组
死亡组 Resuscitation 85 (2014) 182– 188
Logistic 回归分析
Resuscitation 85 (2014) 182– 188
按压频率与出院生存率的关系
P=0.63
Circulation. 2012;125:3004-3012.
更大型的多中心研究— ROC PRIMED二次分析
北美260个EMS机构,回顾性研究 June 2007 to November 2009 总共18036例患者,有按压频率和深度记录
的6399例(62%) 评估按压频率与预后的关系
对于院外成人心脏骤停,在急救人员到来前, 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与同时进行按压和人 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相比,存活率相近。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指南更新》),2015《指南更新》是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指南更新要点如下:新AHA 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级体系2015《指南更新》中使用的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均依据AHA的最新定义。

最新版定义中的3级建议有所更改,3级:无益,当证据显示,有高质量或中等质量研究(证据水平LOE分别为A或B)表明某项策略的效果并不优于对照组时,不常使用。

证据水平也有所更改。

LOE B 现分为LOE B-R(随机研究)和LOE B-NR(非随机研究)。

LOE C 现分为LOE C-LD(有限数据)和C-EO(专家意见)。

总的来说,复苏学的证据水平和建议级别都较低,2015 版的所有建议中仅1%(315条建议中有3条)基于最高证据水平(LOE A),仅25%的建议(315条建议中78条)被认定为1级(强建议)。

2015《指南更新》中的大部分建议(69%)都只有最低证据水平的支持(LOE C-LD 或C-EO),将近一半(315条建议中有144条,45%)被定为2级(弱建议)。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2015《指南更新》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审视救治体系的新视角,区分了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

要点包括•救治体系通用分类•将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救治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救治体系•检视有关心脏骤停救治体系的最佳证据的评估,集中在心脏骤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卒中问题上。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015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2015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8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1月 第30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5,Vol. 30 Supplment2015年《AHA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王增武,董颖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作者简介:王增武 主任医师 博士 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 Email: wangzengwu@ 通讯作者:王增武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5)增刊-0008-15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5.增刊.004关键词 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2015-10,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文将就《指南》中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本次《指南》是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在2015版指南中,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的人员优先选择那些具备充分科学研究的或富有争议的主题进行审查,与2010版有很大不同。

而且,2015年的审查流程本身增加了两项重要内容。

首先,审查专家采用建议分级评估、开发、评价的分级系统(GRADE),这是一个高度结构化和可重复性的证据审查系统使2015版的系统性审查更加一致且质量更高。

其次,来自世界各地的审查专家可以通过系统的证据评估和审查系统(SEERS)进行网上协作。

事实上,该《指南》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全面修订,是一份针对2015 ILCOR 证据审查中涉及的或培训网络所要求的主题进行的“更新”。

《指南》中使用的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均依据AHA 的最新定义。

1 伦理处理与复苏有关的多项决策都具有挑战性。

在决定是否开始以及何时终止心肺复苏方面,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比较复杂,取决于环境(院内或院外)、医护人员(基础或高级)及患者年龄段(新生儿、儿童、成人)等多种因素。

2015-心肺复苏指南分析

2015-心肺复苏指南分析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按压中断应急救需求而有意造成, 如心律分析, 通气等;也可能是无意造成, 如施救者受到干扰
按压中断要求 通常需求
任务 除颤
心律分析 按压者轮换
放置心肺复苏背板
有时要求
过渡到机械CPR或ECMD 对球囊面罩无法有效通气的患者 放置复杂的高级气道
通常不要求
评估自主循环恢复 贴附 除颤电极片 放置不复杂的高级气道 放置IV / IO
指南不是圣旨
高质量RCT证据仅1% 益处>>>风险的I级推荐权25%
指南是不断发展的
2015指南发表后的最新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家EMS系统23,711例RCT
近期在全球网络热议的专业话题 对2015指南“连续按压, 每6秒给予1次呼吸”提出不同的看法 研究文献发表在新英格
小结
不能一味蛮按压! 注意深度、频率 尽早除颤,但不能延误按压 保证CPR时胸廓回弹 强调团队协作的CPR模式 想方设法减少按压中断
4.鼓励使用可消除按压干扰波的心电监护技术
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策略
5、尽快建立高级人工气道 6.按压替换者之间事先沟通,降低替换时中断 7、使用机械CPR设备,避免频率更换按压者
机械CPR设备三大研究
复苏手段 CPR标准 入围病例量
徒手CPR 1293
WCA3 持续按压加同步除颤 1300
机械CPR设备
当AED到位后,立即除颤
更新4:别再使劲按了!
2010年: 频率》100次/分,深度》5cm 2015年: 频率100-120次/分,5cm《深度》6cm
提高复苏质量的同时减轻损伤
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钟
基于美国复苏联盟分析10371例心肺复苏数据, 发现: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设计更新要点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设计更新要点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指南更新》),2015《指南更新》是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指南更新要点如下:新 AHA 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级体系2015《指南更新》中使用的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均依据AHA的最新定义。

最新版定义中的3级建议有所更改,3级:无益,当证据显示,有高质量或中等质量研究(证据水平LOE分别为A或B)表明某项策略的效果并不优于对照组时,不常使用。

证据水平也有所更改。

LOE B 现分为 LOE B-R(随机研究)和 LOE B-NR(非随机研究)。

LOE C 现分为 LOE C-LD(有限数据)和 C-EO(专家意见)。

总的来说,复苏学的证据水平和建议级别都较低,2015 版的所有建议中仅 1%(315条建议中有3条)基于最高证据水平(LOE A),仅25%的建议(315条建议中78条)被认定为1级(强建议)。

2015《指南更新》中的大部分建议(69%)都只有最低证据水平的支持(LOE C-LD 或C-EO),将近一半(315条建议中有144条,45%)被定为2级(弱建议)。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2015《指南更新》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审视救治体系的新视角,区分了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

要点包括•救治体系通用分类•将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救治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救治体系•检视有关心脏骤停救治体系的最佳证据的评估,集中在心脏骤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卒中问题上。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015年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详解

2015年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详解

对于急性 ST 段升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的患者,新版 的指南更加推荐 PCI,因其可以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即 使在不能 PCI 的医院中对 STEMI 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患 者也应在溶栓后的最初 3 到 6 h,最多 24 h 内进行常规血 管造影,以防再梗死的发生。
对于 STEMI 患者,入院前可给予普通肝素(UFH)或比 伐卢定;对于正在向 PCI 中心转移的 STEMI 疑似患者, 可以用依诺肝素代替普通肝素。


阿托品

阿托品在指南更新中出现于儿童高级生命支持的部分,新 版指南纠正了旧版关于气管插管术前,给予阿托品存在最 小剂量预防心动过缓的说法。
知识延伸


阿托品用法:麻醉前单次 0.01-0.03 mg/kg,最大剂量 0.6 mg。
纳洛酮

新版指南指出,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 救治同时可以给予患者肌内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同时 给出了纳洛酮的用法,即纳洛酮 2 mg 滴鼻或 0.4 mg 肌注。 并可根据患者反应情况,在 4 分钟后重复给药。

知识延伸

利多卡因用法:起始剂量 1-1.5 mg/kg 静推(一般用 50100 mg),静脉注射 2-3 min。根据患者反应,5-10 min 后可再用 0.5-0.75 mg/kg 静推,1 h 内最大剂量不得超过 300 mg。利多卡因易引起除颤后心脏停搏,使用时应予以 注意。
溶栓治疗


非专业人士该怎么做

1. 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 施救者在不离开患者的情况下紧急反应(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 未经培训的旁观者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中国为 120);

2015年AHA要点解析

2015年AHA要点解析

9、加压素被【除名】
新版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 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疗心脏骤停 时没有优势,因此加压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如果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 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 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 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7、设定固定的高级气道通气频率

对于实施了高级气道措施(气管插管、喉 罩等)的患者,2010年指南要求通气频率为 每分钟8次,2015年指南则将通气频率设定 为每6秒一次(即10次/分钟)
8、瘾君子的福音

新指南指出: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 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有呼吸、脉搏,救 治的同时可以给予患者鼻内或肌内注射纳洛 酮。

实践与操作
步骤三 体位 仰卧位



去枕 头、颈、躯干平直 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卧于硬板床或地面 解开衣领和腰带
实践与操作
步骤四 判断病人有无脉搏 一手在近侧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检查脉搏的时间不超过10秒。 关键点 ——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 动脉受压,妨碍头部血供。 ____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

实践与操作
步骤五 给予30次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 两侧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交点

实践与操作
步骤五 给予30次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手势 双手互扣 手指上翘 仅以掌跟接触胸骨

实践与操作
步骤五 给予30次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方法 双手手指交叉抬起 施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 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的肌肉力量垂直向 下用力按压。

双向波除颤仪:150-200J
单向波除颤仪:一次能量给与360J

2015 心肺复苏指南 7 大更新要点总结

2015 心肺复苏指南 7 大更新要点总结

2015 心肺复苏指南7 大更新要点总结(附中文版下载)2015-10-16 15:07来源:丁香园作者:王妍字体大小-|+2015 年10 月15 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CPR 和ECC 指南》隆重登场。

时隔5 年,AHA 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更改?是否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接下去,丁香园将为你用心分析。

1. 快速反应,团队协作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取回病设置好除颤器同时进行)。

2. 生存链「一分为二」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3. 先电击or 先按压10 年的指南中,在AED 就绪时,应先进行1.5 - 3 分钟的CPR, 然后再除颤。

最新版则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取得AED,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转变AED 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4. 别再使劲按了!10 年的指南规定胸外按压的下限:频率≥ 100 次/ 分、深度≥ 5 厘米。

临床上普遍存在按压过度的问题,如胸骨和肋骨骨折,同时,施救者也会消耗大量体力,无法保证接下去的按压质量。

新的指南提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应该有足够的速率和按压幅度:按压速率为100 - 120 次/ 分钟;幅度至少是5 厘米,不超过6 厘米。

5. 瘾君子的福音若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应给与纳洛酮。

瘾君子的福音!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呼吸正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BLS 施救者给与肌肉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防止压 伤患者的 胳膊!
仰卧便于施救
2015/11/02
同时检查脉搏和呼吸
在10秒内观察呼吸(主要是看)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 :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 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 2015/11/02 陷处。
2015/11/02
八、先按还是先电?
尽快除颤一直是CPR中保证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一环。在旧指南 中,在自动体外除颤仪或除颤器准备就绪时,先进行1.5—3分钟 的CPR,然后再除颤。新指南则表示,一旦除颤仪准备就绪,就 直接除颤。当然在AED和除颤器的获取和准备过程中,还是需要 CPR的。
2015/11/02
危重症专科小组 业务培训 秦云霞
201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 急救指南更新要点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1960 1966 1985 2000 2005 2010
1950
美国的Peter Safar和 James Elam 医生开始采 用人工呼吸 来复苏病人
封闭式胸部 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相 结合,心肺 复苏术诞生
2015/11/02
开放气下颌法
2015/11/02
2015/11/02
注意:
不要压迫病 人的颈前颌 下软组织,
以免压迫气
道。
2015/11/02
打开气道
疑似颈椎有损 伤的病人不适 合仰头举颏法, 要用拉颌法。
2015/11/02
看胸是否 起伏!
2015/11/02
2015/11/02
最初紧急处置:—BLS阶段 第一个ABCD最为重要
• A Assessment + Airway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一 概述及基础心肺复苏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一  概述及基础心肺复苏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一概述及基础心肺复苏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一概述及基础心肺复苏引言: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最大死亡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猝死是心脏疾病的最严重并可能导致死亡的表现形式之一。

心肺复苏(CPR)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挥着关键作用,帮助维持血液循环直到专业救援到来。

为了保证最佳的急救效果,美国心脏协会于2015年更新了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的指南。

本文将概述这些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基础心肺复苏进行解读。

一、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概述:美国心脏协会每五年更新一次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科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帮助卫生专业人员提供高水平的心脏急救护理。

更新指南基于全球临床试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无论是医疗专业人员还是普通人都适用的心脏急救方法的评价。

二、基础心肺复苏(BLS)的重要性:基础心肺复苏是心脏急救中的核心步骤,主要涉及到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外部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

它更注重急救施行的实践,以及通用性救援技术的初步应用。

在BLS中,即时发起急救至关重要。

正确判断心脏停搏与呼吸停止,并即时组织起急救小组,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步。

此外,正确施行心肺复苏的操作也非常重要。

有效的按压深度和频率能够强有力地推动血液循环,确保及时输送氧气至患者的大脑和心脏,提高复苏成功率。

三、基础心肺复苏的步骤:1. 确认患者状况:检查意识和呼吸。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同时无呼吸或仅有异常呼吸(如猛烈喘气、浅表呼吸等),则判断为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

2. 快速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指明你所在的位置。

3. 进行胸外复苏:找到合适的位置,施行胸外按压。

采用交替施压的方式,保持至少2英寸(5厘米)的按压深度,以每分钟至少100-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

4. 在施行按压过程中提供人工呼吸:在进行30次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2015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专家解读

《2015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专家解读

心肺脑复苏的关键环节(4)
亚低温治疗
脑功能保护—亚低温
• 治疗性亚低温对脑功能的保护[3-4] 降低死亡率 减少神经系统致残率
• 如何实现亚低温?
[3] 2005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guidelines for cariopulminary resuscitication(CPR)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ECC),Circulation[J].2005,10:84-88 [4] CHENG Zhang,LI Jiangming,et al. Clinical study on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auxiliary therapy[J].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16,04:1-3.
• 2010指南规定胸外按压的下限:频率 ≥ 100 次 / 分、深度 ≥ 5 厘米
临床上普遍存在按压过度的问题,如胸骨和肋骨骨 折;施救者也会消耗大量体力,无法保证持续的按压质量
• 2015指南提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应该有足够的速 率和按压幅度: 按压速率为 100 - 120 次 /分钟 幅度至少是 5 厘米,不超过 6 厘米
• 2010指南:在AED 就绪时,应 先进行 1.5 - 3 分钟 CPR,然 后再除颤
• 2015指南:当施救者可以立即 取得 AED时,对于成人心脏骤 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 不能立刻取得 AED,应该在他 人前往获取AED 的时候开始心 肺复苏,在设备到达后尽快进 行除颤
4. 心脏按压速率和幅度
心肺脑复苏的关键环节(1)

2015年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详解

2015年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详解






7.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足够的速率和按压幅度:按压速率 为 100 - 120 次 / 分钟;幅度至少是 2 英寸(5 厘米)。 不超过 2.4 英寸(6 厘米);
8. 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 应给与纳洛酮:在相关人员指导进行纳洛酮治疗。


美国每年有 20 万例院内心脏骤停发生。CPR 培训是基础 必会的课程。然而,研究显示,这一技能会在接受培训后 数月内逐渐生疏。所以应进行反复、高频的培训来保证院 内持续掌握,并熟悉如何将患者转运到最高质量的心血管 急救部门。
专业人员该怎么做

BLS 中成人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BLS 人员进行高质量 CPR 的要点总结

1. 基本原则: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 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 (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 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同时 进行);


非专业人士该怎么做

1. 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 施救者在不离开患者的情况下紧急反应(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 未经培训的旁观者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中国为 120);
3.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器(PAD)方案, 可在社区、健身房、运动场等场所配备除颤器; 4. 鼓励非专业人士进行心肺复苏:快速识别心脏骤停,立即向呼叫者 提供心肺复苏指导(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5. 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 - A - B),减少首次按压的延时; 非专业人员在指导下自行对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Hands - Only)式心肺复苏,指导自动体外除颤仪或有参加过训练 的施救者胸外按压;不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仅在胸部中心进行快 速有力的按压,频率为 100-120 次 / 分钟。若有能力,则应按照 30 次按压给与 2 次人工呼吸的比例给予人工呼吸。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美国每年有超过 32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大约有 90% 的患者最终死亡。快速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有效降低心脏 骤停者的死亡率。时隔 5 年,美国心脏学会(AHA)更新 CPR 和 ECC 指南,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 1. AHA 成人生命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另 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2.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MEWS)、快速 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3.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 化电子设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 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2、替换模板中的图片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这些图片,下面介绍两种替换方法。 方法一:更改图片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象进行了组合,选择时一定要选中图片 本身,而 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择要替换的图片。(如下图)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生命相托 分改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修改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修改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修改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修改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修改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修改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修改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修改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有不严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正!
谢谢!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赠送精美图标
生命相托 分秒把握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一)作者:AHA相关专家组来源:急诊医学资讯日期:2015-10-16为方便中国医师阅读习惯,本平台(急诊医学资讯)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的以下部分进行文字发布: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3.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5.心脏骤停后救治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 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 30次胸外按压后做 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 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即:5-6cm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2015.12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5.12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3
时间就是生命
• • • • 心跳停止3秒 心跳停止10-20秒 心跳停止60秒 心跳停止4-6分钟 病人感到头晕 发生昏厥或抽搐 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大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损害
• 所以必须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 的心肺复苏
4
黄金4分钟
• • • • 4分钟内复苏者 4-6分钟复苏者 超过6分钟复苏者 超过10分钟复苏者 有一半人被救活 10%的人被救活 存活率仅4% 存活率更低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 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7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 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 、ST段与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 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 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强调了院前与院内
14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 1、无意识 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 ,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 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 说明意识丧失。 ,(注意做到轻拍 重唤!)
15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无脉搏
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 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 移2-3cm,在胸锁乳 突肌内侧触 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注: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 如10s内不能明确感觉到脉搏,则 应开始胸外按压。

2015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5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4)在复苏后,建议立即确认并矫正低血压症状。 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 (5)现在建议必须在TTM结束72小时后才能做预后评估:对 于未采用TTM的患者,应当在恢复自主循环72小时后做预 后评估。
(6)所有初次心脏骤停后发展为脑死亡或循环死亡的患者 都应视为可能的器官捐献者。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 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 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 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 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 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 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 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30:2)。
(6)有关ROSC后使用利多卡因的研究存在矛盾,不建议常 规使用利多卡因。但是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导致心脏骤停,在出现ROSC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 施用利多卡因。 (7)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后施用β 受体阻滞剂 可能会比不用β 受体阻滞剂效果更好。尽管这项观察性研 究还不足以成为将其建议为常规疗法的有力证据,但因室 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而入院后,可以考 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β 受体阻滞剂。
心脏骤停后救治
(1)对于所有ST段抬高的患者,以及无ST段抬高,但血流动力学或心电 不稳定,疑似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建议紧急冠状动脉皿管造影。 (2)有关目标温度管理的建议有所更新。新的证据表明,一定范围内的 温度都可作为心脏骤停后一定时间段内的目标温度。 32-36 ℃,并至少维持24小时 (3)TTM(目标温度管理)结束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尽管有关TTM 结束后发热危害的观察性证据存在矛盾,但仍然认为预防发热是有益 的,因此应该预防。

201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

201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
以及在准备体外心肺复苏期间进行心肺复苏),机械活塞装置可以作为传统心肺复苏的 替代品。
• 2010(旧版):
经过适当训练的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机械活塞装置,以便在人工复苏 困难的场合(如在诊断和介入治疗过程中)治疗成人心脏骤停。经过适当训练的人员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环胸束带按压装置治疗心脏骤停。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理由:
多项观察性研究发现,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存活率和良好的功能预 后都存在正相关。对于没有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指南》中已经建议了对 STEMI的紧急治疗,及对非 ST段抬高,心电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 ACS的紧 急治疗。由于矫正心电不稳定可以改善昏迷的结果,而昏迷的预后无法在心 脏骤停后的最初几小时内进行可靠判断,所以心脏骤停后患者的紧急治疗也 应遵循同样的指南。
• 2015(更新):
胸部按压深度
• 2010(旧版):
成人胸骨应至少按下5厘米
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 施救者应以至少5厘米的深Βιβλιοθήκη 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
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 (大于6厘米)。
别再使劲
按了!
• 理由:
相比于较浅的按压,大约5厘米的按压深度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结果。尽管有关按
压深度是否有上限的证据较少,但最近一项很小的研究表明,胸部按压深度过深6
第三部分.
医护人员BLS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 2015(更新):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 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 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 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 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 也应检查反应。
• 2010(旧版):
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
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指南更新》),2015《指南更新》是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指南更新要点如下:新AHA 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级体系2015《指南更新》中使用的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均依据AHA的最新定义。

最新版定义中的3级建议有所更改,3级:无益,当证据显示,有高质量或中等质量研究(证据水平LOE分别为A或B)表明某项策略的效果并不优于对照组时,不常使用。

证据水平也有所更改。

LOE B 现分为LOE B-R(随机研究)和LOE B-NR (非随机研究)。

LOE C 现分为LOE C-LD(有限数据)和C-EO(专家意见)。

总的来说,复苏学的证据水平和建议级别都较低,2015 版的所有建议中仅1%(315条建议中有3条)基于最高证据水平(LOE A),仅25%的建议(315条建议中78条)被认定为1级(强建议)。

2015《指南更新》中的大部分建议(69%)都只有最低证据水平的支持(LOE C-LD 或C-EO),将近一半(315条建议中有144条,45%)被定为2级(弱建议)。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2015《指南更新》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审视救治体系的新视角,区分了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

要点包括•救治体系通用分类•将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救治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救治体系•检视有关心脏骤停救治体系的最佳证据的评估,集中在心脏骤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卒中问题上。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2英寸(5厘米),但不超过2.4英寸(6厘米)。

•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医护人员BLS在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医务人员的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

•鼓励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按压的时间。

•由多名经过训练有素的施救者组成的综合小组可以采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办法,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而不用如单一施救者那样依次完成(例如由1名施救者启动急救反应系统,第2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3名进行通气或者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第4名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

•运用绩效指标,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见表1。

•按压速率改为每分钟100至120次。

•按压成人深度改为至少2英寸(5厘米)而不超过2.4英寸(6厘米)。

•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60%。

•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按压的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使用被动通气技术。

•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

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传统心肺复苏包括人工胸外按压配合人工呼吸。

从产生明显心输出量的角度来说,这存在固有的低效的一面。

已研究出传统心肺复苏的一系列替代方法和辅助手段,以便在对心脏骤停实施复苏的过程中增强心输出量。

2010版指南出版以来,已有很多临床试验给这些替代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数据。

与传统心肺复苏相比,这些技术和装置多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培训。

当施救者或医疗系统考虑实施这些手段时,必须注意,有些技术和装置仅在精心选择的心脏骤停患者亚组中试验过。

•不建议例行使用阻力阀装置(ITD)辅助传统心肺复苏。

•最近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使用阻力阀装置搭配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可以增加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完好的存活率。

•不建议机械胸外按压装置的常规使用,但也已确认,特殊情况下这项技术可能有用。

•若怀疑由可逆因素导致心脏骤停,可以考虑对选定的患者使用体外心肺复苏。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

而且,给予加压素相对仅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

因此,为了简化流程,已从成人心脏骤停流程中去除加压素--2015《更新》。

•经过20分钟心肺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仍然较低的插管患者复苏的可能性很低。

尽管不能单凭此项指标进行决策,但医护人员可以把20分钟心肺复苏后低ETCO2与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帮助确定终止心肺复苏的时间。

•类固醇和加压素与肾上腺素一起做综合干预,治疗院内心脏骤停可能有益。

尽管不建议在以后的随访研究中常规使用此综合治疗,但医护人员在治疗院内心脏骤停时仍然可以使用。

•ECPR快速实施时,可以延长可用性,因为可以争取时间治疗潜在的可逆病症,或为传统CPR未能复苏的患者安排心脏移植。

•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有关ROSC后使用利多卡因的研究存在矛盾,不建议常规使用利多卡因。

但是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导致心脏骤停,在出现ROSC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施用利多卡因。

•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比不用β-受体阻滞剂效果更好。

尽管这项观察性研究还不足以成为将其建议为常规疗法的有力证据,但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而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

心脏骤停后救治2015《指南更新》中有关心脏骤停后救治建议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对于所有ST段抬高的患者,以及无ST段抬高,但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疑似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建议紧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有关目标温度管理的建议有所更新。

新的证据表明,一定范围内的温度都可作为心脏骤停后一定时间段内的目标温度。

•TTM(目标温度管理)结束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尽管有关TTM(目标温度管理)结束后发热危害的观察性证据存在矛盾,但仍然认为预防发热是有益的,因此应该预防。

•在复苏后,建议立即确认并矫正低血压症状。

•现在建议必须在TTM(目标温度管理)结束72小时后才能做预后评估;对于未采用TTM的患者,应当在恢复自主循环72小时后做预后评估。

•所有初次心脏骤停后发展为脑死亡或循环死亡的患者都应视为可能的器官捐献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2015《指南更新》中,AHA对ACS的评估和管理指南部分有变更。

自本次更新起,建议将仅限于入院前和急诊科阶段的护理。

院内护理的内容见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联合发表的心肌梗死管理指南。

在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ACS的建议中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入院前心电图获取与解读•若院前能够进行溶栓治疗,再灌注策略的选择•若在不能进行PCI的医院,再灌注策略的选择•利用肌钙蛋白确定能安全离开急诊科的患者•到达医院实施但不一定有利的干预措施特殊复苏环境•治疗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患者的经验表明,急救和BLS中给予纳洛酮似乎是安全有效的。

因此,现在建议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给予纳洛酮,并提供了简化的培训方法。

另外,提供了一份新的、针对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的无反应患者的处理流程图。

•可考虑用静脉脂肪乳剂(ILE)治疗局部麻醉剂全身中毒。

此外还提供了一条新的建议,支持对发生心脏骤停,却由于除局部麻醉剂全身中毒以外的其他药物中毒导致标准复苏措施失败的患者施用ILE。

•任何心脏骤停中,高质量CPR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重新评估了孕期发生心脏骤停时减轻主动脉下腔静脉压力的建议。

此次重新评估得出了对子宫移位策略的优化建议。

儿童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儿童BLS中的变更和成人BLS的变更一致。

审查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重申了C-A-B为儿童CPR的优先程序•手机时代单一施救者和多施救者的医护人员儿童CPR新流程•确定了青少年胸部按压深度6厘米的上限•同成人BLS,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到120次每分钟•着重重申了儿童BLS需要按压和通气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儿童高级生命支持的文献审查中涉及的多个关键问题,对现有建议进行了优化而没有提出新建议。

在很多问题上提供了新的信息或更新,包括发热病症时的液体复苏,气管插管前给予阿托品,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婴儿和儿童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目标温度管理,心脏骤停后的血压管理。

•在特定条件下,治疗有发热病症的儿童患者时,使用限制量的等渗晶体液可以增加存活率。

这与常规的大量液体复苏有益的传统想法相反。

•对非新生儿急诊气管插管时常规给予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专门预防心律失常的做法存在争议。

而且,有证据显示,为此目的给予阿托品不存在最小用量的要求。

•如果有创动脉血压监控已经就位,则可以用其调整心肺复苏,以使心脏骤停的儿童达到特定的血压目标。

•对于儿童患者,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

•肾上腺素仍被建议为儿童心脏骤停时的血管加压药。

•对于在实行现有的体外膜肺氧合操作规范的机构中发生院内心脏骤停,诊断有心脏病症的儿童患者,可以考虑ECP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