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叛逆期对策教学教材
心理健康初二感受青春逆反的课件
学校因素:学校过 于强调学习成绩, 忽视学生的心理健 康
同伴压力:同龄人 之间的竞争和比较, 导致孩子产生自卑 感
社会文化:社会对 青少年的期望和价 值观,影响孩子的 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04
如何应对青春逆 反
家庭教育的调整
家长应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应调整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控制和压迫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与有益的活动,转移注意力
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生理因 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 言语上的顶撞、行为上的对抗、 情绪上的烦躁等。
逆反心理的解决策略包括理解、 沟通、引导等。
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
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 容易产生对抗心理,与家长、老师产生冲突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评价过低 容易产生孤独感,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和接纳
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
影响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老师等产生矛盾和冲突 影响学业成绩: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 影响心理健康: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影响未来发展:可能导致不良行为,影响个人前途和命运
03
青春逆反的原因
生理变化的影响
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焦虑、 抑郁等情绪
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激素 水平变化大
春逆反
目标人群:初 二学生
内容:介绍青 春期的心理特 点、逆反心理 的表现和原Fra bibliotek、 如何应对逆反
心理等
教学方法:采 用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互 动游戏等方式, 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应对逆
反心理。
初中叛逆心理教案
初中叛逆心理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叛逆心理的定义、表现和成因,提高对叛逆心理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衷。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教学重点:1. 叛逆心理的定义、表现和成因。
2.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 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叛逆心理的成因。
2. 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有哪些表现?叛逆心理是如何产生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二、讲解叛逆心理(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叛逆心理的定义、表现和成因,如:追求独立、反抗权威、追求个性化等。
2. 分析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环境因素等。
三、换位思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矛盾和冲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正确价值观的树立(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心理调适能力培养(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如:自我暗示、心理换位、情绪调节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叛逆心理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叛逆心理方面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叛逆心理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3. 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情况。
4. 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Word版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活动)设计理念如今青少年叛逆问题在教育领域非常受重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诚然,叛逆期几乎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但是虽然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会带来危害,孩子与家长、老师的“对着干”,很容易造成自己走入歧途,也破坏亲情师生情。
所以,如何减轻甚至消除孩子们过度的叛逆心理,是很重要的。
14岁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本课通过创造情境加上思想沟通,让初中生从他们的角度,明白叛逆的危害,学会和父母老师相互理解,从而更好的成长。
二、教材分析:教材采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自成体系。
心理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是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其内容体系多说不一。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60课分成四个部分,即“走进自我”、“我爱学校”、“我爱我家”、“我爱社会”。
全书以“我”这个主体为中心,从自我到学校、到家庭、到社会,展开心理教育的内容,以期达到中学心理教育的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
这种心理教育内容的体系,是作者们从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出发的精心安排,具有自己的特色。
三、学生(学习者)分析初中学生,已具备相关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过度的叛逆是有害的并且愿意加以改正;领会克制激动情绪避免“战争”爆发2、动作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激动、愤怒情绪和反抗心理;掌握和父母的沟通技巧3、态度与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增加理智感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减少冲动感和逆反心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五、教学(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1、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形成及其特点2、减轻甚至消除叛逆心理的方法难点:让学生们直面叛逆,承认自己是叛逆的过度而伤害了双方六、教学(活动)策略:启发教学和情景教学七、教学(活动)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提问法八、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九、教学媒体(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十、教学(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十一、教学(活动)过程:【第一环节】(10~13分钟)1、讲述案例:小张是一名14岁的初二男生。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逆反行为背后的原因。
2. 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3. 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方式,以更好地应对孩子逆反期。
二、教学内容1. 孩子逆反行为的原因分析2. 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3. 家长的教育观念调整4. 案例分享与讨论5. 亲子关系融洽的实践策略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段关于孩子逆反行为的视频,引发家长对逆反行为的关注。
2. 孩子逆反行为的原因分析:讲解孩子逆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家长应该如何理解和接纳孩子的逆反行为。
3. 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介绍一些亲子沟通的技巧,如倾听、尊重、鼓励等,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家长进行实际操作。
4. 家长的教育观念调整: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讲解如何调整教育观念,以更好地应对孩子逆反期。
5. 案例分享与讨论:分享一些与孩子逆反行为相关的案例,让家长进行讨论,从中学习如何处理类似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家长对孩子逆反行为原因的理解程度。
2. 家长掌握亲子沟通技巧的情况。
3. 家长对教育观念调整的认同度。
4. 家长在案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5. 家长对亲子关系融洽实践策略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视频材料:关于孩子逆反行为的视频。
2. 亲子沟通技巧手册:介绍亲子沟通技巧的书籍。
3. 教育观念调整指南:引导家长调整教育观念的资料。
4. 案例分享:与孩子逆反行为相关的案例。
5. 亲子关系融洽实践策略:给出具体实践策略的资料。
六、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室环境舒适,座位安排便于互动交流。
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相关教学PPT、视频、案例及讨论指南。
3. 家长参与准备:提前通知家长课程安排,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提供反馈。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孩子逆反行为的原因、亲子沟通技巧、教育观念调整等理论知识。
2. 互动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家长在实践中学习并提升沟通技巧。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叛逆心理的成因和表现。
2.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3.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改善与家长、老师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认识叛逆心理的成因和表现。
2. 学习自我控制和情绪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内心接受并改变叛逆心理。
2. 培养学生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视频、图片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自己的叛逆经历和感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叛逆心理的概念和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叛逆经历和感受。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叛逆心理的成因:a. 家庭环境因素:家长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
b. 学校环境因素: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
c. 社会环境因素:网络、媒体等。
2. 分析叛逆心理的表现:a. 对家长、老师产生逆反心理。
b. 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消极情绪。
c. 与同学关系紧张,易产生冲突。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叛逆心理的成因和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叛逆心理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认识叛逆心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叛逆心理的成因和表现,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 讲解自我控制和情绪表达的方法:a. 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b. 学会表达,合理宣泄情绪。
c. 学会调整心态,面对挫折。
2. 介绍积极的沟通方式:a. 建立信任,增进理解。
b. 主动沟通,化解矛盾。
c. 学会道歉,承担责任。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解决叛逆心理问题的场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我控制和情绪表达的重要性。
初二叛逆心理主题班会教案
初二叛逆心理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理解和应对初二叛逆心理1. 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叛逆心理的产生原因,掌握应对叛逆情绪的方法,促进健康成长。
2. 活动一:了解叛逆心理-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叛逆心理的常见表现和主要原因。
然后每个小组分享其讨论结果。
- 提示问题:为什么有些中学生会出现叛逆心理?这种心理会如何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3. 活动二:认识自我情绪- 角色扮演:请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包括叛逆的学生、老师、家长和朋友等,围绕叛逆行为进行对话和矛盾冲突的解决。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了解叛逆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
- 提问指导:你认为在这个情景中,每个人的情绪是什么?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4. 活动三:积极应对叛逆情绪- 分享案例:选择一些成功应对叛逆情绪的案例,小组讨论这些案例背后的方法和策略。
- 提醒学生:要想改变别人,首先要从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开始。
你认为你可以如何改变自己以积极应对自己的叛逆情绪?5. 活动四:制定个人计划- 个人计划书:要求每位学生制定一个个人计划书,包括自己的成长目标、应对叛逆情绪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等。
计划书可以包括文字描述、图片、图表等形式。
- 提示问题:你希望在什么方面有所改变?你准备如何应对叛逆情绪?你需要哪些资源和支持?6.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和感悟;- 提醒学生:叛逆情绪在青少年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应对和处理这种情绪,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 鼓励学生:面对叛逆情绪时,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尝试寻求支持和帮助。
备注:教案没有具体的标题,只描述了主题和活动内容,文中没有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 第五课克服逆反心理教案.doc
三、学习过程:(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出现一组聊天记录,并请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
同时结合教材上的第二段的有关内容讲解。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下列问题:高山: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唠叨几句:“上学过马路千万要小心,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唉,真是烦死人了。
流水:我妈妈更烦,总是拿我与别人比,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如人。
有时我真想和她大吵一架。
蓝天:我和妈妈也没有共同语言,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她竟说我的欣赏水平太差。
怎么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啊。
白云:我有办法对付妈妈“唠叨”。
她说她的,我做我的,有时妈妈让我学弹琴,我偏做作业。
让我做作业,我偏偏去弹琴……我常对她说:“你烦不烦呀!”1.这些同学的对话表现出他们对家长的怎样一种态度?2.这些对话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存在的什么心理现象?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举例说明。
出现心灵感悟:我们仅仅对父母有逆反心理吗?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现答案:事实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绝大多数是在家里与父母经常“对着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发展到对父母以外的人或事,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等都会以“敌对”的态度去看待,形成逆反心理。
这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表现出感情用事、渴望独立的情况。
这段时期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加上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所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出现PPT的内容,并请学生填在课本上)。
你觉得逆反心理会带来哪些危害?对自己:_______________对家庭:_______________对社会:_______________对其他方面:___________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运用以上的对策进行心灵对话,解决一些实际问题(PPT出现问题)。
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如何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四.达标巩固()1.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心理方面也会成长。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家长认识到孩子逆反心理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2. 帮助家长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3. 引导家长正确处理孩子的逆反行为,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特点2.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3. 家长在孩子逆反期的应对策略4. 亲子沟通的技巧5. 家庭教育中的原则与灵活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亲子关系紧张的案例,引发家长对亲子关系的思考。
2. 讲解:分析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让家长认识到逆反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3. 交流:分享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4. 互动:家长分组讨论,分享在孩子逆反期时的应对策略和心得。
5. 总结:归纳亲子沟通的技巧,强调家庭教育中的原则与灵活性。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家长直观地了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家长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
3. 互动环节:设置情景模拟,让家长亲身体验亲子沟通的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家长对亲子关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家长学习亲子沟通技巧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家长对孩子逆反期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亲子沟通技巧的互动环节,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
3. 准备教案相关资料,包括PPT、纸质材料等。
七、教学资源1. 利用PPT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2. 提供纸质材料,如教案、相关文章等,供家长学习。
3. 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更多亲子关系和教育相关的信息,供家长参考。
八、教学纪律1. 确保教学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家长专注学习。
2. 规定上课时间,避免迟到和早退。
3.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讨论,遵守讨论规则,尊重他人意见。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推荐家长阅读相关书籍,加深对亲子关系和教育理念的理解。
父母课堂叛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叛逆期的特点和原因,认识到叛逆期是青春期正常心理现象。
2. 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提高沟通技巧,缓解亲子关系紧张。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 了解叛逆期的特点和原因。
2. 学会与父母沟通,缓解亲子关系紧张。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学生分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叛逆期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身边有叛逆期的同学吗?他们有哪些表现?二、新课讲授1. 讲解叛逆期的原因:生理变化、心理变化、社会环境等。
2. 分析叛逆期的特点:情绪波动、逆反心理、独立性增强等。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叛逆期是青春期正常心理现象,不必过分担忧。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叛逆期同学的表现和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叛逆期问题的建议。
四、互动环节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沟通的经验,讨论如何提高沟通技巧。
2.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叛逆期是青春期正常心理现象。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沟通,缓解亲子关系紧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叛逆期的了解程度。
2. 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二叛逆心理主题班会教案
初二叛逆心理主题班会教案《初二叛逆心理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初二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和表现。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叛逆行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3.促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叛逆情绪,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重点1.初二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2.如何正确看待叛逆行为。
3.学会正确处理叛逆情绪。
三、教学步骤1.学生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叛逆心理?在你身边或者自己有没有出现类似情况?你们是如何看待叛逆行为的?2.知识讲解介绍叛逆心理的定义,探讨叛逆心理的原因和表现,让学生了解到叛逆心理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逆反、抵触、独立等行为。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周围有哪些叛逆行为?你们是如何看待这种行为的?叛逆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后果?4.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情感表达,倾诉内心矛盾和困惑,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叛逆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叛逆行为的危害性。
6.情感疏导通过心理疏导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叛逆情绪,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
7.提出建议针对叛逆心理问题,给学生提出建议,如: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等。
8.结束总结对今天的主题班会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叛逆情绪是正常的,但需要正确处理,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情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教学后记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叛逆心理是一种常见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保持积极的心态,健康成长。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和原因。
2. 引导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
3. 增进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孩子逆反心理的认识逆反心理的定义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2. 亲子沟通技巧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学会妥协与尊重3. 增进亲子相互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4. 建立融洽亲子关系的策略共同制定家庭规则一起参与亲子活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5. 教学总结与反思回顾教学内容家长分享心得体会提出改进措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亲子关系相关的视频短片,引发家长思考。
2. 主体教学:a) 孩子逆反心理的认识:讲解逆反心理的定义、表现和原因。
b) 亲子沟通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家长学习倾听、表达和妥协的沟通方法。
c) 增进亲子相互理解:讲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分享了解孩子兴趣和需求的方法。
d) 建立融洽亲子关系的策略:介绍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参与亲子活动等方法。
3. 互动环节:家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困惑和心得。
4. 总结与反思:回顾教学内容,家长分享心得体会,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家长对逆反心理的认识程度。
2. 家长掌握的亲子沟通技巧。
3. 家长对增进亲子相互理解的方法的应用。
4. 家长制定融洽亲子关系的策略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亲子关系相关视频短片。
2. 案例分析材料。
3. 亲子活动建议。
4. 家庭规则制定指导。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逆反孩子案例,让家长分组讨论,分析孩子逆反的原因和家长的应对方式。
2. 角色扮演:家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亲子沟通的场景,锻炼沟通技巧。
3. 分享会:邀请一些在亲子关系方面表现优秀的家长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逆反心理的定义、表现和原因,亲子沟通技巧等理论知识。
初中生叛逆心理课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叛逆心理的定义和特点。
2. 帮助学生分析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叛逆心理,促进自我成长。
教学重点:1. 认识叛逆心理。
2. 分析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3. 学习应对叛逆心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叛逆心理的本质。
2. 学会灵活运用应对叛逆心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心理测试问卷。
3. 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叛逆心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叛逆心理在青少年中的普遍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遇到过叛逆心理?请举例说明。
二、讲授新课1. 认识叛逆心理- 解释叛逆心理的定义和特点。
- 通过案例展示叛逆心理的表现形式。
2. 分析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 生理因素: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波动。
- 心理因素: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
3. 应对叛逆心理的方法- 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增强沟通能力,与家长、老师、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 学会自我调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活动1. 心理测试问卷- 教师发放问卷,让学生自我评估叛逆心理的程度。
- 收集问卷,分析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应对叛逆心理的方法。
-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应对叛逆心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叛逆心理的作文,反思自己的心理状态。
2. 与家长、老师沟通,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分享成果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对叛逆心理的反思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家长理解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因和表现。
2. 教导家长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3. 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因、表现和应对策略。
2. 互动讨论: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家长体验孩子的视角,增进相互理解。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因和表现1. 分析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因,如成长阶段、自我意识觉醒等。
2. 介绍孩子逆反行为的表现,如顶嘴、反抗、关闭心灵等。
第二节:有效沟通技巧1. 教导家长倾听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见。
2. 指导家长表达自己的期望和关心,避免指责和批评。
第三节: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1. 提供实用的应对策略,如保持冷静、设立明确的规则等。
2. 分享成功案例,让家长了解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行为。
第四节: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1. 探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如代沟、期望不一致等。
2. 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建立相互理解的基础。
第五节: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1. 教授家长如何表达爱和支持,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联系。
2. 分享亲子活动建议,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亲密感。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家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和实用性。
3. 跟踪调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教案手册。
2. 辅助材料:相关文章、案例分享、亲子活动建议等。
3. 设施:会议室、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步骤第一节: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因和表现(15分钟)1. 开场介绍:讲解本节课的目的和内容。
2. 讲解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因,如成长阶段、自我意识觉醒等。
3. 分析孩子逆反行为的表现,如顶嘴、反抗、关闭心灵等。
八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叛逆[五篇材料]
八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叛逆[五篇材料]第一篇:八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叛逆主题班会:“叛逆——沟通——理解”教案一、主题设计背景初中生正是思想和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世界观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对世事的认识似懂非懂,好奇心尤其强烈,男孩崇尚义气,崇拜英雄好汉,很多时候会情感冲动,做出不知天高地厚的怪异举动;女孩变得多情,行为举止追求优雅,情感细腻而优伤,往往有意把自己包装起来,隐藏起来。
这期间,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或多或少地厌烦父母的管束、老师的说教,与家长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的频率急剧升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离家出走,或者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
所以我觉得,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对学生进行一次爱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班会目的通过这次班会,增进同学们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使孩子多多个角度认识父、母亲,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也使老师和家长能理解现代中学生的苦衷,倾听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和学生学习的氛围,也希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快乐、健康的成长,增强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班会过程【导入】甲: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八一班参加我班的主题班会。
本次我班主题班会的主题是:防逆反心理,架沟通桥梁。
乙:我们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称之为“叛逆”,处于这个阶段的我们,是最最懵懂的时期,在很多事情中我们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欢装的什么都懂似的。
男孩崇尚义气,很多时候会感情用事,做出不知天高地厚的怪异举动;女孩行为举止追求优雅,情感细腻而忧伤,往往有意把自己包装起来,隐藏起来。
甲:我想,我们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怪异的,捉摸不透,大人们对我们想法觉得幼稚,可是大人们何尝真正理解我们的想法。
我想先来和同学们聊聊,你们印象中父母或老师对你们做过的深刻的事。
(父母对孩子偏激的行为)乙:是啊,那些“应该是、你必须、你懂什么、考不上大学就去扫大街”诸如之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课题: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授课人:石明生教学重点:怎样面对逆反的孩子教学难点:面对逆反情绪孩子的正确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观摩、互动授课对象:八年级家长一、导课大家的孩子上八年级了,这个年级阶段的很多母亲和父亲苦恼于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成了死对头,你说往东他就偏偏向西,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总是和家长对着干,拿孩子真的没有办法。
还有一些青少年控诉自己的父母霸道,不顾父母的感情和家庭的责任,离家出走、急了就用自杀的举动要挟家长的事情越来越多……潜伏、暗哨、偷窥、反偷窥……不是新上演的谍战大剧,而是一场真实发生在家庭里的“地下斗争”,主角是父母和自己的孩子!由于现在的孩子早熟,加上家长的溺爱,变得很任性和自私,逆反心理越来越强,他们总嫌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要求越来越苛刻,完全是他们说了算,自己非常反感,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普遍性。
那么,逆反心理是不是一种可怕的事情呢?我们应该如何智慧的面对?请大家静下心来慢慢听讲吧。
二、授课(一)什么是逆反心理?按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也就是说,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其实质是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他人的不遵从。
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二)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的四个原因:1、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
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对立情绪。
2、家庭成员对孩子过于严厉有的家长(祖父辈)信奉“不打不成材”,时不时挖苦、讽刺甚至打孩子,以此来刺激他们的成长,结果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不良后果。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
八年级家长学校《直面孩子逆反-融洽亲子关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逆反期的普遍性和正常性。
2. 分析孩子逆反行为的原因,提高家长对孩子逆反心理的理解。
3. 教授家长有效的沟通技巧,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4. 培养家长积极应对孩子逆反期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通过专家讲解,使家长了解逆反期的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家长深入理解孩子逆反行为背后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亲子沟通中的经验与困惑,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 角色扮演:模拟亲子冲突情境,让家长体验不同沟通方式的效果,学会有效沟通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第四章:孩子逆反期的心理特征及原因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自我认同的探索亲子关系的变化与挑战2. 第八章:亲子沟通的艺术倾听:理解孩子的需求与感受表达:尊重与引导并重的沟通方式协商:平等对话,达成共识赞赏:积极反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家长在讲座、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家长需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给定案例中亲子冲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 亲子沟通实践记录:家长在课后与孩子沟通的实践记录,包括沟通内容、孩子反应等。
五、教学资源1. 讲座PPT:包含逆反期心理特征、亲子沟通技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具体的亲子冲突案例,供家长讨论分析。
3. 角色扮演道具:模拟亲子沟通场景所需的道具。
4. 亲子沟通实践记录表:用于记录家长课后与孩子的沟通情况。
六、教学活动1. 开场热身:通过简短的游戏或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家长放松心情,更好地参与到后续的教学内容中。
2. 主题讲座:专家针对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原因以及亲子沟通技巧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提升亲子沟通效果。
3. 案例分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亲子冲突案例,邀请家长进行分析和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叛逆期教育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叛逆期的概念、表现和原因。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叛逆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应对叛逆期。
3. 培养学生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1. 认识叛逆期的概念、表现和原因。
2. 学会正确应对叛逆期。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认识到叛逆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 培养学生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与家长、老师意见不合的情况?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叛逆期时的感受。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叛逆期的概念、表现和原因。
a.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b. 表现:情绪波动、逆反心理、与家长、老师产生矛盾等。
c. 原因:青春期生理发育、心理变化、社会环境等因素。
2. 分析叛逆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叛逆期的普遍性。
三、案例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如:小明与家长在学业上的矛盾。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案例,如:小明的心理状态、家长的教育方式等。
四、互动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应对叛逆期,如:a.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老师的苦衷。
b. 学会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c. 学会自我调节,调整自己的情绪。
五、总结1. 强调叛逆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要学会正确应对。
2. 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对叛逆期的方法。
二、巩固练习1.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叛逆期经历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应对方法。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与家长、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b. 如何在叛逆期保持心理健康?c. 如何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四、总结1. 强调沟通、理解、自我调节在应对叛逆期中的重要性。
父母课堂叛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青春期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叛逆期的特点和原因。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叛逆期是正常的成长阶段,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
3. 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1. 认识叛逆期的特点和原因。
2. 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叛逆期。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过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请谈谈你们的感受。
2.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青春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阶段,叛逆期就是其中之一。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叛逆期的特点和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叛逆期的表现和影响。
三、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叛逆期是正常的成长阶段,要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
2.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叛逆期的特点和原因,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如何与父母沟通,包括倾听、表达、理解等方面。
2. 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家庭作业:与父母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尝试运用所学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父母沟通,学会理解和尊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叛逆期的特点和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叛逆期是正常的成长阶段,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
同时,通过互动环节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增进亲子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目标: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正确对待“初二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孩子顺利成长重难点:初二学生心理典型缺陷及教育对策一、家长的困惑“叛逆心太强了,不好交流啊,说浅了没用,说深了就该吵起来了,哎,不好管啊!”“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问一句回答一句,再问就烦了,回自己房间关门告知你不要进来““开始锁抽屉,有了秘密”“才初二,难道就不愿和家长沟通了么?还是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什么事都能自己解决?”“有时候真是琢磨不透现在的孩子……”“我们家是女孩子,不爱学习,现在更爱美了”… …面对以上种种困惑,也许或多或少都在我们孩子身上出现过,我们叹息、愁闷、甚至感觉无能为力,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正是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二学生,由于身心的急聚发展变化,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抓住初二学生的特点,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中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一致维护的教育观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今天我就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问题。
二、原因—身心发展的必由阶段1、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
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初期),约从11、12岁开始到14、15岁结束。
2、青春期特点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心理发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青春期是人精力奔放、智慧焕发时期,有人以“狂飙期”、“危机期”、“心理断乳”期来形容青春期的剧烈变化。
3、“初二现象”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还有人认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时间,青少年及其家长都应该了解这些变化,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以顺利度过这一美好时光。
三、初二年级学生特点及家庭特点(一)初二年级学生特点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现在的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三到十四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
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青春心理的萌动,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像初一时那样容易接受。
2、情绪波动起伏大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二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
在家里,他们不希望父母将他们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头管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的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
3、闭锁性与社会性孩子进入初二后,变得不爱讲话,往往把真实的思想隐蔽起来,把话埋在心理,如果家长问起学校里的事,孩子态度上显得不耐烦,或者冷冰冰的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年龄越大越明显。
这一时期,一方面孩子对父母闭锁,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希望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加之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想寻找友谊,交朋友,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又理解自己的人,就会把心扉完全敞开,无所不谈。
4、性意识的骤然增长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总体上说: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明显,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
所以,初中生群体,告别童年走进少年,即将踏入青年行列,是一个过渡年龄段,处在一个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黄金年龄时期,也处在一个认识容易极端、感情容易冲动、行为容易盲动的危险年龄时期。
种种状况表明,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二)初中生家庭特点一般来说,初中生父母已进中年,由于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家长对未来社会发展提供给孩子发展的机遇、风险,存在着企盼和担心。
父母普遍对孩子期望值偏高,而孩子实际表现和家长的理想又往往有一段距离,因此,造成孩子的气馁和家长的急躁。
亲子关系疏远、紧张,是初中生家庭相当普遍现象。
不管是民主型家长、粗暴型家长、溺爱型家长,或是放弃型家长,家长往往看孩子缺点多,看优点少;埋怨多,赏识少;指责多,称赞少。
只不过,民主型耐心点,粗暴型简单点,溺爱型无奈一些罢了。
不难发现,初中生家长往往缺少观察,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仍旧用管小学生方法管理中学生;对学习成绩过份敏感,而对学习过程缺少细致深入的观察分析;生活中往往过度照顾、过度呵护,剥夺孩子自理、自主的机会;爱唠叨,言教多,不太注重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尤其异性交往有很多认识误区,指导很不得法;容易把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孤立分析、单独解决,不懂得放在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理想等大背景下,整体分析和解决;严重忽视孩子群体间的个体差异,爱以别家孩子长处比较自家孩子短处……四、初二学生问题聚焦1、自我中心典型表现:任性、思考问题总是从自己出发。
产生的原因:家长的溺爱、袒护与包办。
2、依赖典型表现: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感。
产生的原因:①父母过分照顾。
②父母过分专制。
3、叛逆例:一个家长的求助我儿子今年初二,初一前一直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可现在坏习惯越来越多,在家里、在学校都表现的没教养,明明错的事也要犟嘴,总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没大没小(分不清什么话该他的身份说),今天在学校就和老师发生了冲突,起因是他上课说话,老师批评他,他不服气,认为老师只说他没说别人(说话的不只他一个人),我知道后批评他两句就跑了,唉!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
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4、懒散典型表现:做事拖沓,生活目标模糊,行动松松垮垮,作业经常不完成或者应付,对自我毫无严格要求,没有一点进取心、责任感和挑战意识,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产生的原因:包办一切使孩子产生依赖性,放任宠爱使孩子缺乏责任感,缺乏锻炼使孩子滋生出惰性,师长不良的示范引导使孩子养成了懒散。
5、早恋例:关于家长来校反馈一学生情况高文父母是离异,父亲又重建新家庭。
高文一直都是跟着奶奶爷爷在一起,生活、饮居都由奶奶爷爷负责。
爸爸在北京做生意,很少回家,亲妈在徐州市里对其过问也很少。
父亲说其女儿在家很难管教,不听爷爷奶奶的话,生活没有条理,自己的事情不愿去做,父亲打电话不高兴就不接,甚至关机等。
另外,该女生开学来表现也有异常,比如染黄发,留长指甲,偷偷带手机到学校,但还有一件令家长和我惊讶担心的事:该同学早恋,认识的是网上原徐州22中的,但现在已辍学,名为周龙,从其短信上的称呼,以戏称为“老公、老婆”了,家长一批评还说不上了等。
父母反映此情况,希望共同配合,帮助该生能转入正轨。
生理发育过早,青春期的提前,性意识的出现,是初中生早恋的内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由于生活条件和营养的改善,以及现代文明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不断提前,已呈现出世界性趋势。
在我国这一趋势也同样明显。
青少年的性发育比80年代提早了1—2岁,生理上的早熟必然引起心理上的性早熟,产生性渴望、性萌动等心理表现,成为早恋的根本动因。
另一方面思维的片面性,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缺乏计划和布局的头脑。
在这个心理矛盾错综复杂,心理发展明显失衡的前提下,自然会有一批学生忘却了自己的身份,不会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只顾眼前的快乐而我行我素。
早恋的学生一部分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
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亲或母爱,感情饥渴,易寻求同龄人的关怀。
初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16岁,平均年龄为14—20岁。
6、成绩出现分化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增加了广度和深度。
差的孩子,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动荡分化。
随着他们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的情感与不平等的待遇产生冲突。
结果是一些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的学生,放弃继续努力学习的念头、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开始逃课、逃学。
五、家长教育对策1、对孩子的变化应早有心理准备家长应理解孩子青春期的躁动,如果家长对初二学生心理的发展充分了解,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多一分理解,即使孩子出现问题,也会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解决。
家长应多做些功课,比如订阅相关书籍帮助孩子成长。
当孩子变的沉默寡言的时候,正是自己也变得惶恐的时候,这个时候,更应该适当的引导孩子。
当不方便开口时,可以选择其他的一些方式,例如可以订阅一些关于青春期的杂志,或是购买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书籍等等,这样就算是孩子自己沉默寡言,也会从书中找到解决困惑的方法。
多与有经验的家长交流,这也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
家长还应善于观察孩子的异常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2、尊重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
初二是初中相对重要的一个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赞赏,想方设法找到他们的优点并放大。
家长应尽量做到多引导,少强加;多沟通,少指责。
家长应以一个朋友的角度和身份和孩子交流,比如谈理想、学习动力、娱乐、事业心、为人处事、爱情、交友、处理家庭问题等等,在言语中多了解孩子, 才有切入点去说教。
家长还应多陪孩子做一些户外的运动,比如一起出去旅游之类的,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