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诊疗方案1
肠梗阻治疗方案

肠梗阻治疗方案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的一种病症,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肠坏死、腹膜炎等并发症,威胁生命。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解除肠道的积气、缓解肠道痉挛和改善肠道排泄功能。
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解痉药、肠道放松剂等。
抗生素的使用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解痉药可以缓解肠道痉挛症状,肠道放松剂则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内容物的排出。
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放置胃肠减压管和肠道冲洗。
放置胃肠减压管能够有效减轻肠胃积气,解除肠梗阻症状。
肠道冲洗则可以通过洗遗物的方式解除肠内梗阻。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肠道坏死、穿孔、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时,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措施。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直接切除肠梗阻的部位、修复肠道破裂或损伤、解开腹腔粘连等。
总结起来,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肠道功能;非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放置胃肠减压管和肠道冲洗来解除梗阻;手术治疗则是治疗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在治疗过
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饮食调理,避免劳累和进食刺激性食物,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影像学检查:立体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本病可见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体征:腹部改变为主,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有压痛,或可触及包块;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或金属声,或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二)证候诊断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夭气,便闭。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舌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3. 脉络瘀阻证:发病突然,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腹胀如鼓,腹中转气停止,无夭气,便闭。
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气阴两虚证: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喜温喜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机壅滞证治法:行气导滞,理气通便。
推荐方药:厚朴三物汤加减。
选用厚朴、生大黄、炒枳实、炒莱菔子、砂仁、川楝子、炙甘草等。
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等。
2.实热内结证治法:泄热导泻,通里攻下。
推荐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肠梗阻的治疗及方案

肠梗阻的治疗及方案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指肠管内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行而引起的肠腔阻塞。
肠梗阻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肠粘连、肠套叠、肿瘤等。
本文将介绍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相应的处理方案。
1. 保守治疗对于有部分肠梗阻症状但无休克表现的患者,可以初始进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减轻肠道压力、缓解梗阻、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从而使肠道通畅。
保守治疗的常用措施包括: - 禁食:暂时停止口服进食,以减少肠道活动。
- 非手术减压:通过胃肠减压管放置,将胃内积气和液体抽出,减轻肠道压力。
- 静脉营养:给予静脉输液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保守治疗一般需要连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对于肠梗阻症状明显或存在急性腹部紧急情况(如肠坏死、穿孔等)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肠道梗阻物,恢复肠道通畅,并处理任何存在的并发症。
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梗阻性切除术:将肠梗阻部分切除,并进行肠管的吻合。
这种手术适用于肠道坏死或穿孔的情况。
- 肠内修复术:针对特定的肠道阻塞原因,如肠粘连或肠套叠,通过肠道修复的手术来解除梗阻。
手术治疗一般需要在急诊情况下进行,因此对手术团队的要求较高。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给予必要的术后护理。
3. 相关处理方案除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处理方案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和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肠道减压术:对于慢性肠梗阻,可以通过放置肠内减压管来减轻肠道压力,缓解梗阻。
•肠促动力药物:一些肠促动力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帮助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梗阻症状。
•康复治疗:对于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肠道功能,减少复发的风险。
以上处理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结论肠梗阻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第1篇肠梗阻治疗方案一、背景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受阻,导致肠道腔内压力升高、肠壁血液循环障碍及肠壁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根据梗阻部位、病因、病程及全身状况,治疗方案需个性化制定,以达到缓解症状、去除病因、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二、目标1. 缓解患者肠梗阻症状,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及功能;2.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去除梗阻因素,预防梗阻复发;3. 预防和治疗肠梗阻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禁食、胃肠减压:患者需禁食,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2)补液、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情况,合理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
(3)抗生素治疗:针对肠道感染或继发感染,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4)营养支持:在胃肠减压期间,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保证其营养需求。
2. 介入治疗(1)内镜下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等,可采用内镜下激光切割、高频电切等方法解除梗阻。
(2)支架植入:对于晚期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可考虑在内镜下植入金属支架,缓解梗阻。
3. 外科治疗(1)手术适应症:保守治疗无效、闭袢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等。
(2)手术方式:根据梗阻部位、病因及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短路手术等。
(3)术后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四、预防与康复1. 预防(1)加强肠道功能锻炼,保持大便通畅;(2)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3)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病,如肠道感染、肿瘤等;(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肠道疾病。
2. 康复(1)术后康复: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下床活动、功能锻炼等;(2)心理康复: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3)社会康复: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影像学检查:立体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本病可见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二.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腹痛:(1)阵发性剧烈绞痛:见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2)间歇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
(3)持续性腹胀不适,无阵发性腹痛,提示麻痹性肠梗阻。
2、呕吐:梗阻发生后很快发生,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1)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见于高位小肠梗阻。
(2)呕吐静止期长,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为低位小肠梗阻。
(3)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
(4)呕吐少为结肠梗阻。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1)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2)低位小肠梗阻,全腹膨胀,有肠型。
(3)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膨胀显著,无肠型。
(4)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隆不对称.4、停止排气排便5、体征:(1)腹部视诊:机械小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小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腹部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有压痛性包快时,常为较窄的肠袢;较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3)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听见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音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消失。
(4)腹部X线检查:是判断肠梗阻的可靠方法之一;小肠充气或者出现阶梯状气液平面。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

肠梗阻的治疗方案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常常引起患者剧烈的腹痛和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肠坏死和腹膜炎等并发症。
对于肠梗阻的治疗,早期干预和正确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对于肠梗阻的早期病例,非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非手术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禁食和肠道休息:在肠梗阻初期,禁食可以减少肠道蠕动,避免食物和液体进一步阻塞肠道。
肠道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症状,降低腹痛感。
2. 祛除肠道气体:通过胃管或肠胃镜等方法,将积聚在肠道内的气体排除,缓解肠道胀气和不适感。
3. 管饲和胃肠减压:对于患者无法经口进食的情况,可以通过胃管或鼻饲管逆行灌注营养液,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胃肠减压可以通过胃管或直肠管排除积聚在胃肠道内的液体和气体,减轻肠道的压力。
4. 综合支持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生素治疗等。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控制感染、改善水平衡和矫正电解质失衡等问题,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二、手术治疗对于肠梗阻的严重病例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解除肠道梗阻,恢复肠道通畅。
根据病情的不同,手术治疗可以分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
1. 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切开腹部来进入腹腔进行手术。
开腹手术对于严重的肠梗阻以及伴有肠坏死等并发症的患者效果较好,可以进行更彻底的肠道清理和修复。
2.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腹腔镜器械进入腹腔进行手术。
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较轻。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肠梗阻较轻或早期的病例,不伴有明显的并发症。
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手术治疗的核心是解除肠道梗阻和恢复正常肠道功能。
手术中需要仔细检查肠道,切除坏死组织,修复破裂或受损的肠道,并进行必要的吻合术。
三、术后护理与康复肠梗阻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是患者恢复的关键。
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肠梗阻,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腹痛”的范畴。
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基本病机。
病变的脏腑涉及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等。
临床实证多,虚证少,亦可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者。
一、诊断要点1、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为特征。
2、常伴有恶心呕吐、泄泻或便秘、纳呆等兼症。
3、病性属急性发作,亦有久痛反复发作者。
二、辨证论治腹痛的辨证要点当先辨腹痛性质的寒热虚实,其次辨腹痛的缓急,最后辨腹痛的部位。
治疗原则总以“通”立法,实证宜祛邪疏导,虚证应温阳益气。
1、寒邪内阻证证候:腹痛急剧,得温则减,遇冷更甚,多有受寒病史,口和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腻.脉沉紧。
病机:寒邪入侵,阻遏阳气。
治法: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高良姜9g,香附9g,乌药9g,陈皮6g,干姜6g,木香6g,甘草6g。
加减:腹中冷痛、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者,加制川乌先煎6g,附子先煎10g以温肾散寒;小腹拘急冷痛,偏于下焦,加小茴香6g,肉桂3g,细辛3g,吴茱萸3g以暖肝散寒。
2、湿热壅滞证证候:腹痛拒按,胀满不舒,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烦渴引饮,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内蕴,阻遏气机。
治法:清热利湿,导气通腑。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后下3g,枳实6g,厚朴6g,木香6g,黄芩6g,白芍9g,甘草3g。
加减:燥结明显,加玄明粉冲服9g以软坚破结;燥结不甚,湿热较重,大便不爽,加栀子6g,黄柏6g,葛根9g以清热利湿;腹痛引及两胁,大便秘结,加柴胡6g,郁金9g以疏肝理气。
3、中虚脏寒证证候: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劳累后加重,神疲气短,怯寒肢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
病机:脾阳受损,内失温养。
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桂枝6g,白芍9g,炙甘草3g,生姜6g,白术9g,党参9g,干姜6g,香附9g。
肠梗阻诊疗方案1

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规范肠梗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
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为主症。
按梗阻的原因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血供情况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低位小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分为部分和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属中医“肠闭”“肠结”范畴,多由寒、热、气瘀内结,闭阻肠道,腑气不通所致。
【病因及病机】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闭阻,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腹部手术等因素,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成。
若气滞血瘀,日久化火,肠道血肉败腐,可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之象;如热毒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导致"亡阴"、"亡阳"之候【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腹痛:(1)阵发性剧烈绞痛:见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2)间歇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
(3)持续性腹胀不适,无阵发性腹痛,提示麻痹性肠梗阻。
2、呕吐:梗阻发生后很快发生,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1)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见于高位小肠梗阻。
(2)呕吐静止期长,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为低位小肠梗阻。
(3)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
(4)呕吐少为结肠梗阻。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1)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2)低位小肠梗阻,全腹膨胀,有肠型。
(3)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膨胀显著,无肠型。
(4)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隆不对称.4、停止排气排便5、体征:(1)腹部视诊:机械小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小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腹部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有压痛性包快时,常为较窄的肠袢;较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规范
肠梗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
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为主症。
按梗阻的原因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血供情况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低位小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分为部分和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属中医“肠闭”“肠结”范畴,多由寒、热、气瘀内结,闭阻肠道,腑气不通所致。
【病因及病机】
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闭阻,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腹部手术等因素,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成。
若气滞血瘀,日久化火,肠道血肉败腐,可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之象;如热毒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导致"亡阴"、"亡阳"之候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腹痛:
(1)阵发性剧烈绞痛:见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2)间歇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
(3)持续性腹胀不适,无阵发性腹痛,提示麻痹性肠梗阻。
2、呕吐:梗阻发生后很快发生,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1)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见于高位小肠梗阻。
(2)呕吐静止期长,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为低位小肠梗阻。
(3)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
(4)呕吐少为结肠梗阻。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1)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
(2)低位小肠梗阻,全腹膨胀,有肠型。
(3)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膨胀显著,无肠型。
(4)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隆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
5、体征:
(1)腹部视诊:机械小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小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腹部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有压痛性包快时,常为较窄的肠袢;较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3)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听见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音
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消失。
(4)腹部X线检查:是判断肠梗阻的可靠方法之一;小肠充气或者出现阶梯状气液平面。
结肠高度扩张等。
【鉴别诊断】
【辨证分型】
(一)热结腑实
腹痛突发,疼痛剧烈而拒按,肠鸣有声,呕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闭结,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二)寒邪直中
突然腹中绞痛,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恶寒,面色青冷,舌质淡而暗、苔白润,脉沉紧。
(三)虫积阻结
腹痛时作时止,面黄肌瘦,或颜面有白色虫斑,突发腹中剧痛,
痛在脐周,按之有块,呕吐食物或清水,苔白,脉弦。
(四)血淤气滞
腹部持续疼痛,胀气较甚,或痛处固定不移,痛而拒按,呕吐,
大便闭,舌质紫暗、苔白或黄,脉弦细。
【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
(1)肠腑热结:
(主证)腹痛阵作,恶心呕吐,腹胀拒按,无排气排便,发热、
口渴、尿短赤。
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滑。
(治法)活血清热,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生大黄15,枳壳10g,厚朴10g,芒硝10g,桃仁10g,,赤芍10g,
炒莱菔子10g,红花6g。
湿热盛者加黄芩9g,茯苓15g,薏苡仁30g;
瘀证者加红藤10g,白芍9g
(2)肠腑气结:
(主证)腹满胀痛,叩之如鼓,恶心呕吐频繁,反逆如溢,端坐
气促,不能平卧,无排气排便。
舌苔白厚,舌淡体胖,脉弦细。
(治法)行气消胀,活血通下。
(方药)厚朴三物汤
厚朴15g 木香 10g 沉香 3g 枳实 15g 大黄15g 归尾 10g 桃仁10g
(3) 肠腑水结:
(主证)腹痛阵剧,肠鸣漉漉,按之如囊裹水,恶心、呕吐、口
渴而不欲饮,便秘,不矢气,尿少,舌苔白腻,脉弦数。
(治法)理气通下,攻水逐饮。
(方药)甘遂通结汤加减:
生甘遂末0.5~1g 川朴15g 桃仁10g 大黄15g 牛膝
15g 当归12g 枳壳10g 赤芍10g
(4)肠腑寒结:
(主证)腹胀隐痛,阵阵加剧,得热缓解,遇寒加重,面色青晦,腹部胀满,恶心,呕吐清水,腹凉拘急,肢冷畏寒,无排便排气,舌
苔白,脉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攻逐冷积。
(方药)三物备急丸加减:
干姜10g 生大黄15g 附子10g 当归10g 木香10g
(5)肠腑瘀结
(主证)病程日久,腹中阵痛或刺痛,痛有定处,伴有腹胀,大
便时干时稀,排便排气不畅,食欲不佳,饭后脘部堵闷。
舌苔白,舌
质黯,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破瘀,行气导下。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 红花10g 全当归12g 鸡血藤20g 熟大黄10g
木香10g 炒莱菔子15g 白芍15g 甘草10g
(6)肠腑虚结:
(主证)病久体弱,面色不华,腹中隐痛阵作,腹胀痞闷,食少
乏味,大便干燥(或如羊粪),排便无力,或见肢冷畏寒,腰膝冷痛。
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润燥,益气导下。
(方药)黄芪汤合济川煎加减:
肉苁蓉30g 当归15g 火麻仁20g 补骨脂10g 白术10g 赤、白芍各10g 青、陈皮各6g 生黄芪15g 炒莱菔子15g 以上方剂的拟定只是按理想之证型建立,临床上不多见,临床上
多见兼杂证和变证,不能墨守成方,各医师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是否
术前术后、有无排气排便等情况选用治疗方法和调整方剂内容,谨遵
因时、因人、因病制宜的治疗原则。
另外,在保守治疗和术后病人尚可以使用中医针灸和穴位注射治疗:可选用足三里为主穴,进行针灸治疗;穴位注射药物应用可选用
维生素B12或者新斯的明等。
【其他疗法】
肠梗阻导管套件的置放胃肠减压以及健胃清肠合剂口服及灌肠。
茴香椒盐包热敷。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禁食水、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生素
的应用。
2、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梗阻原因,做病因治疗,如: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肠癌根治术、绞窄性疝松解切除术、肠切除肠吻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等。
【诊疗策略】
1. 绝大多数机械性肠梗阻需作外科手术治疗,缺血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更宜及时手术处理。
2. 外科手术的主要内容为:①松解粘连或嵌顿性疝整复扭转或套叠的肠管等以消除梗阻的局部原因;②切除坏死的或有肿瘤的肠段引流脓肿等以清除局部病变;③肠造瘘术可解除肠膨胀便利肠段切除肠吻合术可绕过病变肠段恢复肠道的通畅。
【疗效评判】
1. 治愈:原有病症消失,排便功能恢复,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 好转:原有症状减轻。
3. 未愈:症状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