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摘要:“教学情境”一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二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

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物理

教学情境是激发、维持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情境;创设

物理新教材,呈现给学生和教师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一系列有趣的

资料,新教材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强化了概念和

规律的生成过程,同时根据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较低级阶段的生理特点,又适

当地淡化了概念和规律的严格体系,给了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空间。但为何学生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依然感到物理难学,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通过调研,我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利

用物理学中的“有趣成份”去吸引学生。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在初中阶段,学生还不能从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要求自己,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努力在“兴趣”上做足文章。那么如何才能长久地、有效地维持学

生学习物理的“趣味”呢?我认为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尤为重要。

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一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二

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

方法。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情境中的“境”指教学环境,“情”是指老师和学生的心情、感情。有位名师说:“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意思是盐只有溶入汤中,才能被人们吸收,知识也只有融入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才会吸引人情趣盎然地去学习。所以教学情境的本质就是一种优良的教学环境,

这种环境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室内的设施设备、多媒体的

运用等等。这种环境的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想象、注意、兴趣等各种心理活动积极作用

的过程。所以情境教学法只有遵循各种心理现象运作的规律来创设情境,才有可

能激励、鼓舞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那么如何围绕中学

生的心理特点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呢?下面谈谈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

几点尝试与体会。

一、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是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重要前提。在物理学习中,只有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其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深刻,才会更富有创造性。新课的导入就是在学习者与新

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与愿望,自然地进入新课。一堂课如果导入精彩,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进入问题情境中,这对该堂课的成功起着关键

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上一定要多下功夫,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手

段创设精彩的导入情境,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好必要的铺垫。

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提问、实验观察、相关物理知识或物

理学史介绍、习题解答等。例如在讲《行星的运动》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从地

心说与日心说之争讲起,从火烧布鲁诺到第谷连续20年对行星位置的观测记录,

再到开普勒对第谷观测资料的研究,怎样经过4年的艰苦计算,先后如何否定了19种设想,最后总结提出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定律。全体学生都听得入了迷,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并积极参与讨论,整堂课进行得相当成功。再如讲《静电屏蔽》时用两个趣味实验导入: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刚上初中讲绪论时做过的带电鸟笼里

的鸟安然无恙的实验,再做另一个实验:把一部手机放在一个金属盒里,用另一

个手机去拨打它的号码,发现放在金属盒中的手机无法接通。让学生观察之后再

思考原因,迅速激发了他们想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来解释这些现象的欲望。事实

证明这样的情境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识问题的主动性与迫切性。

二、创设富有探究性的物理情境,突出重点

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需要学生从情景中认

识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实验验证,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使学生回归到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提炼过程和应用过程,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理论的认识,有利于

将物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课堂教

学中,我们应该围绕课程重点,设计一些符合教学实际,且具有一定探究性的物

理情境,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发现、获取和理解知识。比如在教学“力的合成”一

节内容时可以加入“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

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力的合成法则。“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等的教学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三、创设富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突破难点

物理教学的关键是突破难点。难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学生的

认知结构、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等等。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功。”物理教学要舍得在难点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联

结点、生长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这就给学

生突破难点找到了“金钥匙”。

例如对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尤其是对静摩擦

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因此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的理解,学生更

是难以掌握。为此在讲授《静摩擦力》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小实验:把一只牛皮纸

信封夹在一本不厚的书中,尽量使信封靠近书装订的一边。用手提信封就能将书

提起来并能使之升高。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在书本升高的过程中书本所受静摩擦

力的方向,很容易得出信封对书本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且是书本运动的动力,

这个启发性的物理情境实验很简单,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

四、创设富有图解性的物理情境,体现模型

初中物理难学是大多数初中学生共同的感受,其普遍现象都是“上课听得懂,但课后不会做”,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学生不能从实际的问题中抽象出具体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学生往往容易受表象因素干扰,不善于抽象出问题的本质特征,导致建立模型困难。这反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确实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

薄弱环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将题目中的文字“翻译”成图,建立

正确的图解性物理情境,从而在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逐步让

学生学会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找到新

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迁移保持畅通无阻,这样就可以使新问题顺利地实现模型化,构建起符合新情境的物理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